首页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课件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课件人民版

举报
开通vip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课件人民版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与科技、文化、教育 高考历史 (新课标Ⅰ专用)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Ⅲ,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五年高考 答案     B ...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课件人民版
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与科技、文化、教育 高考历史 (新课标Ⅰ专用)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Ⅲ,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五年高考 答案     B 本题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婚礼中的配偶是否出于自愿及当时的择偶标准,无法说明民众是否实现了婚姻自主、门当户对观念是否已被颠覆,A、C两项错误;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D项错误。 知识拓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栏目索引 2.(2014课标Ⅱ,28,4分,0.529)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 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 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 “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作者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 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 答题指导 本题要结合当时维新变法运动的形势进行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 尚未觉悟,维新派面临着来自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和顽固派的双重阻力。而西服代表了西方 的生活方式,因此维新派提倡“易服”可以为变法运动营造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 栏目索引 3.(2015课标Ⅱ,41,12分,0.48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 因。 年份 法定假日天数 节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 — — 1 栏目索引 答案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 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 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解题首先找到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 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 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 评析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节假日切入,考查学生提炼表格信息 的能力。难度中等偏易。 栏目索引 1.(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 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栏目索引 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 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 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 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 栏目索引 2.(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 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时间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 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栏目索引 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 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 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1880年已创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 国创办的报刊,A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 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 知识拓展 报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 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 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 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 栏目索引 3.(2016海南单科,17,2分)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 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 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 A.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曾将自己的辫子剪去,但由于要参 加科举考试,他们又重新“假装辫发”,这说明旧的科举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故选D项。 20世纪初,科举制度无法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失去了生命力,故A项错误;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 并不相融,故B项错误;发式并非区别新旧学的标志,新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的目的、内容 等,故C项错误。 栏目索引 4.(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 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 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答案     C 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剪发齐眉,没 有体现男女平等的信息,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 击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 评析 本题以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切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难度中等。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全面理解。 栏目索引 5.(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 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 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答案    B 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 命书,且认为这些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 社员的行为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不认同西式婚俗,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 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出 历史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抓住时代特征。 栏目索引 6.(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 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 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答案    D    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 争购上,忽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D 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西化状况,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 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 “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A项错误。 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报刊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 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读材料,抓住国人对西方文化“重”与“轻”的着力点 进行分析。 栏目索引 1.(2014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 会生活变革的有 (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栏目索引 答案    B 本题以图画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应注 意“民国时期”这一时间,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造型、家具摆设等细节,然后进行解 读。图画中人物的发型各异(有长辫和短发),有电灯。这些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 变化。图画中的饮食方式及墙上画作的风格未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此分析,B项正 确。 栏目索引 2.(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 因是 (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答案    B 新式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 装,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城市女性着装, 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仅从着装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体现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对时尚的 引领,故C项错误;D项只是旗袍本身的特点而非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 住设问角度进行辨析。 栏目索引 3.(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 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 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 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 分)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 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 栏目索引 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 答案 (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 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 栏目索引 解析 (1)据材料中“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得出“扬气”的含义是一种 奢靡的生活风气。分析影响应着眼于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及俭朴的生活观念的冲击。 (2)据材料可知“洋气”指的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 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材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天津通商后不出十 年”。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商品和文化的入侵等角度分 析。 (3)应将材料二、三进行比较,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中认识到中国从被动卷入世 界、效仿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丰富世界文化的转变和进步。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应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从经济的发展、政 治形势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栏目索引 4.(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 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栏目索引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 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   栏目索引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 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 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栏目索引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8分) 栏目索引 答案 (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 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 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 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 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 栏目索引 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 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 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 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解析    第(1)问解答时注意运用史学研究理论,紧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 主题。观察历代节妇烈女人数柱状图,解读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信息,从而分析其原因。第(2) 问观察和解读材料乙、丙的图文信息,迁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有关史实,概括说 明结论①,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运用史料的分类与鉴别等历史学科理论判断和说明选择的 材料及选择的理由,注意从史料分类与真伪、史料价值等角度分别说明。第(4)问解读材料丙, 迁移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史实来阐述“社会进步是女性解 放的重要前提”即可。 栏目索引 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2014课标Ⅰ,30,4分,0.336)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 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 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 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的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 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 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 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为开放,故排除B、D两项。 栏目索引 解题思路 关键是理解北京和天津外国片所占比重特别大的深层次原因,外国影片是直接购 自外商,而中国影片需要从上海拷贝并运送到京津地区。京津地区的电影院宁愿购买外国影 片也不从上海拷贝国产影片,这就说明国内电影的拷贝流通税费较高。 栏目索引 1.(2016海南单科,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 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 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可知,这一举措 旨在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高效的新闻宣传”,故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布《办法》并没有对其他媒体的要求,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 性调整,故B项错误;“统一发布”并非“及时发布”,故C项错误。 栏目索引 2.(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 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答案    D 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报截图可以 作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姻 礼俗的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一幅报纸截 图及其中的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栏目索引 1.(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李时珍的《本草 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因此由李 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 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 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 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 栏目索引 2.(2014浙江文综,20,4分)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 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 的排序应当是 (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不同 交通工具产生的历史时间。公共汽车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火箭出现于现代,火车出现 于工业革命时期,马车属于传统交通工具。由此可知D项正确。 栏目索引 3.(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栏目索引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 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片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 现。(10分) 答案 (2)整理:材料二图片中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 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 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 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 解析 (2)材料三中的观点,一是整理历史知识,二是探讨因果,实质上是对图片中出现的新事 物进行归类,并探讨这些新事物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即可。 栏目索引 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Ⅲ,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 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C 本题以《婆媳上冬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发现历史 本质的能力。《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学的场景,画家以质朴的表现 手法,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 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图片特征不符,A项错误;同期西 方流行画派是现代主义,使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与图片特点不符,B项错误;该画注 重表现现实而非艺术想象,D项错误。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不同画派的特征及流行时段。 栏目索引 2.(2015课标Ⅱ,31,4分,0.295)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 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 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 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 方法技巧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经济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 改变落后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评析    本题以教育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 栏目索引 1.(2018江苏单科,13,3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 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 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B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 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故排 除A、C、D三项。 栏目索引 2.(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 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    B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 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 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 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 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 栏目索引 3.(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 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 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栏目索引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 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 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解析 (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或宗旨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 针、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 析。 栏目索引 4.(2015北京文综,41,10分)(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 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 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 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 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6分) 答案 (2)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 即可) 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 这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栏目索引 1.(2013课标Ⅱ,31,4分,0.218)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 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 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    A 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 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 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 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 解题思路 教育为社会服务,体现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 新阶段。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 多种因素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本题以教材为切入点,说明 当时新中国教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色。 栏目索引 2.(2014北京文综,19,4分)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 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    A 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 析得出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 在1978年,C项错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D项错误。 栏目索引 3.(2014江苏单科,11,3分)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 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答案    C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图片中的“科教”这一限制词,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文 革’后”这一时间限制词。A项发生在“文革”期间,从时间上排除;B项中创办“特区”和D 项中发表“南方谈话”都属于邓小平在经济领域的活动,与“科教”这一限制词不符,可排除 B、D两项。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因此C项符合题意。 栏目索引 A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8河南郑州一模,13)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 子高。1878年,我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宾英国绅商士女,令夫 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 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  ) 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 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三年模拟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1878年时,郭嵩焘携夫人参加宴会事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后 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西方文化对中 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仅从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洋务运动,故 D项错误。 栏目索引 2.(2018河南濮阳一模,29)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 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 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  ) 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蔡元培的“征婚启事”即征婚标准不符合传统礼教和社会习俗, 许多说媒的人难以接受其征婚标准,这反映出当时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故选D项。A项中 的“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故B项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报刊的影响,故C项错误。 栏目索引 3.[2018湖北七市(州)3月,28]1910年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 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 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这表明 (  ) A.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 B.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C.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 D.晚清习俗变革的大众化 答案     B 剃发留辫是清王朝统治的象征。长期以来,剪辫子意味着反清。从材料信息看, 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后,民间大受鼓舞,许多地方纷纷剪去辫子。这表明清政府的 统治不得人心,故选B项。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议案不能等同于顺应革命的潮流,故A项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晚清习俗变革的大众化,故D项错误。 栏目索引 4.(2017湖南衡阳联考,9)民国成立第一天,上海《申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新国成立,百 度维新。余友喜,新君、新话连篇,呼其妻曰新娘子。妻不应。还呼之曰新相公,亦觉赧然无以 应。余友乃忽发新思想,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礼。”这在客 观上可以反映 (  ) A.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B.社会习俗已完成了近代化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民众仍具有浓厚保守思想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礼”可知,民 国成立之初,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比较认同,故选A项。民国初年,新旧思想斗争激烈,故B项错 误;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 栏目索引 5.(2017河南洛阳二模,27)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有 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这表明近代上 海 (  ) A.引领近代中国社会风尚 B.成为西方文化传播中心 C.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自通商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有传统的活动外,还“入戏园书场 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这说明近代上海社会习俗日益文 明开化,故选D项。 解题思路 注意关键信息,既有传统活动,又有近代西式活动,分析备选项即可解答。 栏目索引 6.(2016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27)“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 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 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 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 “文明”的核心是 (  ) A.交通工具近代化  B.物质生活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  D.工业发展近代化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城市建筑、交通、自然环境、工业等的变化,这总体上反映了物质生 活近代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片面,排除。 栏目索引 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1.(2018天津滨海七校联考,14)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 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 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表明 (  ) A.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中国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西方垄断了中国近代运输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中国,轮船、铁路、公路的兴起都与外国殖民侵略有关,这 表明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故选A项。从材料可知,外国侵略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 交通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 体现D项。 栏目索引 2.(2018江西赣州期末,8)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  ) 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 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 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 借款 次数 总额 经济建设借款额 及占总额百分比 铁路借款额及占 经济建设借款额 百分比 晚清政府 208 13.1亿两(白银) 3.7亿两;28.2% 2.8亿两;76% 北京政府 646 15.7亿元(银元) 4.5亿元;28.6% 3.2亿元;71% 南京政府 108 45.0亿元(银元) 6.0亿元;13.3% 2.2亿元;37% 答案     C 从表格信息可知,近代历届政府的借债中,将很大比例用于铁路建设,这说明近代 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故选C项。材料中经济建设借款额及占比额并不高,故A项错误; 仅从借款不能说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政治民主运动 与经济独立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栏目索引 3.(2018广东惠州二模,28)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 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 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的推动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并不认同办报,但在甲午战争以后,国人办报 刊数量迅速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希望办报刊 来启发民智,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栏目索引 4.(2018山西六校联考)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下表理解正确 的是 (  ) A.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 C.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 D.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 1935年 1946年 1947年 1958年 1977年 1978年 1985年 流浪儿 童三毛 形象 《三毛从 军记》系 列漫画 《三毛流 浪记》 漫画 《三毛流 浪记》 电影 《三毛学 雷锋》系 列漫画 《三毛爱 科学》系 列漫画 《三毛学 法》系列 漫画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漫画中的三毛形象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这说明艺术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选A项。20世纪50年代末,“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C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排除D项。 栏目索引 5.(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28)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 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清政府这 才勉强同意。这一过程体现了 (  ) A.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 B.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C.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D.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并未得到清廷批准,后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 引动力的“快车马路”才得到清政府勉强同意,这说明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选C项。 当时清朝内部有洋务派和顽固派,并非整个统治集团都愚昧无知,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 现民族工业发展如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D项。 栏目索引 6.(2017河北保定一模,30)1922年上海的公利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 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 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可以节省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故选B项。该 广告旨在宣传新式交通的作用,无法体现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故A项排除;1922年 时新式交通尚未被广大人民接受,故C项错误;上海公利汽车公司打出这样的广告是为了促进 营业,并非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故D项错误。 栏目索引 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2018河北衡水中学3月,31)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 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 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答案     A 材料中的举措加强了国家对教科书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选A 项。材料信息仅涉及对教科书的管理和编审,无法体现对义务教育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信 息无法体现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故C项错误;对教科书编审有利于人民教育的发展,但无法说 明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故D项错误。 栏目索引 2.(2018湖南十三校一联,15)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在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和 国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杂交技术的研究 和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 A.我国农业技术比较落后  B.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C.我国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D.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需要 答案     C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农业发展滞后。我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 杂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其直接原因是我国粮食供应比较紧张,故选C项。A、B两项虽符合史 实,但并非直接原因,排除;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杂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旨在提高 粮食产量,故D项表述不当。 栏目索引 3.(2018天津河北一模,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 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答案     B “科教兴国”战略始于1995年。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A项错 误;1999年,“神舟”飞船飞行成功,故B项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 步形成,故C项错误;D项发生在“文革”时期,排除。 栏目索引 4.(2018河北唐山二模,30)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统计图》。对其 解读正确的是 (  )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迅速上升,这说明改革开 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选A项。 栏目索引 5.(2017河北唐山一模,30)我国政府最终确定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是因为 (  ) A.1964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C.1980年的这一天,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 D.2003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答案    B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空间技术,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故选B项。1964 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使我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与航天事业无关,故A项错误;我国 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与“航天日”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成功发射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是航天技术成就,但晚于B项,故D项错误。 栏目索引 6.(2016湖北武汉四调,30)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 《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 (  )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答案    B 从材料中“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 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扫盲教育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 栏目索引 B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济南3月,2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 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这说明 (  )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栏目索引 B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济南3月,2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 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这说明 (  )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这影响到妇女的婚姻观和在家庭 中的地位,这说明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B两项;材料信息 强调社会变革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西学东渐”的影响,故C项与题意不符。 解题思路 注意关键信息“妇女解放”“离婚别嫁”,分析备选项解答即可。 栏目索引 2.(2018福建福州质检,9)1880年,淮军某将领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到全国的铁路,能够有 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却说:如有人 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府 (  ) 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   B.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担心修建铁路后,“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最终导致修 建铁路计划破产,这说明清政府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故选D项。当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所 以清政府可以接受一些新生事物,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故B 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顽固派势力力量强大,故C项错误。 解题思路 注意材料信息“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分析备选项。含义解答即 可。 栏目索引 3.(2018 山西晋中适研,31)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 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 此可知,科技进步 (  ) 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    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有利于交通的进步,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B、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解题技巧 排除法。排除选项中过于绝对化的词语,B项中的“彻底”,C项中的“消除”;依 据材料信息排除A项。 栏目索引 4.(2018福建漳州二调,31)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 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 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淡化了阶级斗争,这是对“文革”时期教 育领域“左”的思潮的拨乱反正,故选B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十一届三中 全会于1978年底召开,故A、C两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故D 项错误。 解题思路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思想也渗透到教育领域。分析材料信息,从 “文革”后政治、教育领域内纠正“左”的错误的角度思考回答。 栏目索引 5.(2018河南濮阳一模,35)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 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 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  ) A.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答案     C 材料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表明互联网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故选C 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中的“首选”表述不当;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 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B项。审题不清,对备选项没有认真分析导致失误。 栏目索引 6.(2018河北唐山一模,33)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 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广播电台257座,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 座。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 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 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 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 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     A 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 的推动,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政策对百姓精神生活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表述 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故D项错误。 解题思路 注意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栏目索引 7.(2017江西南昌一模,28)1863年3月7日,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照 相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 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这表明 (  ) A.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上海新报》刊登照相馆的广告,可知照像这一西方生活方式传入 中国,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故B项排除;材料仅反映上海地区的变 化,不能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的结论,故C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D项排除。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可知照像这种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栏目索引 8.(2017安徽合肥二模,29)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中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 零克帝(drink 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  )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 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清人杨勋并不认同西方化的茶馆、饮茶,更反感人们到西方化的茶 馆去聊天,这说明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故选D项。A项中的“全盘西化”表述绝对,排 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女性束缚和男尊女卑,故B、C两项排除。 解题技巧 用排除法解答。排除与史实不符的A项,排除与材料信息不符的B、C两项。 栏目索引 9.(2017山东济宁3月,28)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初写的《盛世危言·商战》中,历数当时常见的 日用洋货。以洋手帕为例,1859年由上海口岸进口约9万打,1869年时增为10万打,1879年更猛 增至35万打,十年内增加了2.5倍,到1889年又增至40万打。这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上海已经成为商业中心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D.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洋手帕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使用洋手 帕,这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故选D项。近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形式仍然是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洋手帕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并不能说明上海已经 成为商业中心,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排除。 解题思路 注意材料中洋手帕销量上升,其实质反映什么? 栏目索引 10.(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28)下面是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止1898年11月) 统计表。它反映出 (  ) A.列强侵华实力不平衡  B.列强侵华方式多样性 C.侵华列强矛盾尖锐化  D.列强侵华后果的危害性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国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里程各自不同,这 折射出列强侵华实力不平衡,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C、D三项。 解题技巧 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历史事件,也可以运用排除法排除与题干信息无关的选项。 栏目索引 11.(2016湖北黄冈一模,30)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 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 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答案    A 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说明“左”倾思想严重,因此解 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故A项正确。1977年时还没有进行改革开放,故B项错误;当时还 没有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故C项错误;材料中给作文打“零分”的做法并非坚持政治原则,故D 项错误。 误区警示 批评文革,在今天看来和正常,但为什么当时对却产生很大争议,这和人们思想受到 的禁锢有何关系呢?明白这一点即可解答。 栏目索引 12.(2016山东日照一模,30)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 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      (  ) 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 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 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 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 答案    B 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希望通过服饰模式的解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为改革 开放开路,故B项正确。服饰不同并非评判生活文明与否的标准,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 信息主旨不符。 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考生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失误。革新服饰并不等于生活文明。另 外,“文革”时代是否流行西服、旗袍?这种相对新款服饰对人们的思想会产生什么影响?明 白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栏目索引 13.(2018山东济南3月,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 甲午战争 留美幼童 学生群 1872年起4 批共120人 唐绍仪、 詹天佑 福州船政学堂 等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 次共80余人 严复、 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 民国初年 涌向日本 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 22 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 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 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 竺可桢等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栏目索引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民国初年 到抗日战 争爆发前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 达5 362人 茅以升、闻一 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 学学生群 共计有1 700 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 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 政治家群 总计共1 600 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 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 000 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 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 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 光、朱德等 1949年到 1959年 苏联及东欧 部分国家 16 000余名 聂力、丁衡高等 1972年到 1976年 除美苏外 的49个国家 1 629名 略 1979年到 2000年 分布欧美日等 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 出的就达 457 700人 陈竺(原卫生部 长)、万钢(原科 技部长)等 续表 ——据吴霞《中国人留学史话》整理 栏目索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略 解析 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分析从不同阶段留学概况,从留学方向、留学人数和留学生对国家 的贡献等多方面提取信息,拟定论题,联系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释。注意论题明确,史实正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失分警示 提取材料信息时要全面,拟定论题时要紧扣材料,论证时应史实正确,论证充分。 栏目索引
本文档为【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课件人民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ky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3-27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