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煤粉锅炉设计

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煤粉锅炉设计

举报
开通vip

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煤粉锅炉设计 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 锅炉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 锅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1 第一节 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2 第二节 锅炉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锅炉简介………………………………………………………………………….3 3 第一节 锅炉的整体布置 3 第二节 省煤器和水冷壁系统 3 第三节 过热器系统 4 第四节 再热器系统 4 第五节 燃烧系统 第六节 烟风系统…………...

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煤粉锅炉设计
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 锅炉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 锅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1 第一节 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2 第二节 锅炉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锅炉简介………………………………………………………………………….3 3 第一节 锅炉的整体布置 3 第二节 省煤器和水冷壁系统 3 第三节 过热器系统 4 第四节 再热器系统 4 第五节 燃烧系统 第六节 烟风系统……………………………………………………………………………5 第三章 计算…………………………………………………………………………………6 6 第一节 600MW机组锅炉设计计算原始参数 6 第二节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7 第三节 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10 第四节 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 13 第五节 前屏过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18 第六节 后屏过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22 第七节 高温再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26 第八节 第一悬吊管结构和热力计算 27 第九节 高温对流过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31 第十节 第二悬吊管结构和热力计算 33 第十一节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结构和热力计算 37 第十二节 转向室结构和热力计算 39 第十三节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结构和热力计算 42 第十四节 省煤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44 第十五节 汽温校核 46 第十六节 空气预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52 第十七节 热力计算数据的总校和计算结果汇总 第四章 热力计算结果数据分析…………………………………………………...55 附录 第一章 锅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到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与热力计算相关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或导则,培养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待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书的设计任务是根据一台给定规范和形式的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直流煤粉锅炉的原始资料,进行锅炉的结构设计和热力计算。 2.1锅炉设计计算时应提供的原始资料 (1)锅炉的主要参数,包括锅炉蒸发量、再热蒸汽流量、给水压力和温度、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2)给定的燃料和燃料特性。 (3)锅炉概况,如锅炉结构和受热面布置、制粉系统、燃烧设备的形式等。 (4)锅炉结构简图、烟风和汽水系统流程简图等。 在设计计算时,锅炉的排烟温度和热空气温度应预先选定,也可以原始数据给定。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和烟道烟气温度,以及汽水流程中各受热面进出口处工质的温度和焓,应根据技术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选定。 2.2课程设计的内容 (1)锅炉炉膛及主要受热面的结构设计。 (2)额定负荷下锅炉的热力计算。 (3)绘制锅炉受热面的结构图。 (4)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锅炉设计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力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的节能减排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首要标准。因此,针对新型锅炉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情况下对锅炉系统的特殊要求,科技工作者子在锅炉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成熟、先进的超临界压力技术,确保机组具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和可用率。 (2)选用合适的炉膛尺寸及热负荷指标,采用先进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设备,在保证炉膛不结渣和不产生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前提下,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减小炉内烟气温度及速度偏差、降低锅炉的NOX排放。 (3)采用成熟可靠的受热面布置方式,减小汽温偏差,保证受热面安全可靠。 (4)具有较好的煤种适应性和低负荷稳燃性能以及良好的启、停及调峰性能等。 (5)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方法,确保设计结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在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制造和运行方面的实践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集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对各种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精确计算分析的同时,通过试验对结果进行约验证,从而批国家各个方案的优劣。 第二节 锅炉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 锅炉热力计算可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两者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都从燃料燃烧和热平衡计算开始,然后按烟气流向对锅炉机组的各个受热面(炉膛、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等)进行计算,其区别在于计算任务和所需求的数据不同。 设计计算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锅炉容量、参数和燃料特性来确定锅炉机组的结构尺寸和各个部件的受热面面积,并确定锅炉的燃料消耗量、锅炉效率、各受热面交界处工质和烟气的温度和焓、各受热面的吸热量和介质速度等参数,为选择辅助设备和进行空气动力计算、水动力计算、管子金属壁温计算和强度计算等提供原始资料。 校核计算的任务是在给定锅炉负荷和燃料特性的前提下,按锅炉机组已有的结构和尺寸,去确定各个受热面交界处的水温、汽温、空气和烟气温度、锅炉效率、燃料消耗量以及空气和烟气的流量和流速。校核计算是为了估计锅炉机组按指定燃料运行的经济指标,寻求必要的改进锅炉结构的措施,选择辅助设备(或检验原有辅助设备的适用性)以及为空气动力、水动力、壁温和强度等计算提供原始资料。 为了计算方便,设计计算也通常采用校核计算的方法,先根据经验并参考同类型锅炉结构,预先布置好各部件受热面的结构尺寸,然后进行校核计算。如不合适,修改后再进行校核计算。 对锅炉机组做校核计算时,烟气的中间温度、内部工质温度、排烟温度以及热空气温度等都是未知数,上述温度需先假设,然后用渐进法(见此逼近法)去确定。 二、锅炉课程设计的步骤 锅炉课程设计的步骤包括: (1)了解给定锅炉的结构、受热面布置、汽水和烟风系统流程等。 (2)进行锅炉热力计算,包括各受热面的设计、结构计算、校核计算等。 (3)锅炉总体的热量平衡校核和误差检查。 (4)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章 锅炉简介 第一节 锅炉的整体布置 本课程设计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全钢架悬吊结构、Ⅱ形布置、固态排渣。炉后尾部布置2台三分仓容式空气预热器。锅炉总体布置见图2-1。 锅炉燃烧系统为配6台中速磨煤机的直吹式制粉系统,24只直流式燃烧器分六层布置于炉膛下部四角,煤粉和空气从四角送入,在炉膛中呈切圆方式燃烧。在锅炉最大出力工况时,5台磨煤机和五层20只燃烧器投入运行,1台磨煤机备用。在主燃烧器和炉膛出口之间布置一组分离燃尽风(SOFA)喷嘴。 第二节 省煤器和水冷壁系统 一、省煤器和水冷壁系统流程 给水由省煤器进口联箱流经省煤器管组、中间集箱和悬吊管,然后汇合在省煤器箱,再由2根连接管道分别引入水冷壁左右侧墙下集箱,水冷壁下集箱为四周相连通的集箱,水经由前后墙下集箱进入炉膛四周水冷壁。锅炉水冷壁由炉膛下部螺旋管圈式和上部垂直管圈式水冷壁组成,水从下集箱进入螺旋段水冷壁经水冷壁过渡段进入垂直水冷壁,其流程如图所示。 在锅炉启动阶段和低于最低直流运行工况(30%BMCR)时,水在水冷壁内吸热形成汽水混合物,汇集至水冷壁上集箱,通过水冷壁引出汽水分离器,在汽水分离器内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后的蒸汽引至过热器,水则通过调节阀进入除氧器或大气式扩容器至凝汽器,进行工质和热量的回收。 在高于最低直流运行工况时,水在水冷壁内吸热形成的过热蒸汽汇集至水冷壁上集箱,通过引出管进入汽水分离器后,直接由连接管道引出到过热器,此时的汽水分离器仅作为连接水冷壁与过热器之间的汽水通道。 二、省煤器 省煤器的作用是在给水进入水冷壁以前,将水进行预热,并借以回收锅炉排烟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其经济性。 省煤器布置于锅炉的后烟井低温再热器下面,采用光管蛇形管,顺列排列,与烟气成逆流布置,并由悬吊管悬吊,悬吊管内的工质来自省煤器。为了确保后烟井的烟气分布均匀,在后烟井入口的后墙包覆管及省煤器进口处前后墙包覆管上均焊有烟气阻流板,以防止形成烟气走廊,造成局部磨损。 第三节 过热器系统 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向可分为:顶棚和包覆过热器,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其中主受热面为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一、过热蒸汽系统流 从汽水分离器引出的蒸汽进入炉顶进口集箱,经前炉顶管至炉顶出口集箱,为减少蒸汽阻力损失,在BMCR工况下约35.6%的蒸汽经旁路管直接进入炉顶出口集箱。从炉顶出口集箱引出的蒸汽经过后炉顶管,后烟井包覆,后烟井延伸侧墙,再汇总至后烟井侧墙上集箱,分四路引入前屏进口集箱,进入前屏加热后进入前屏出口集箱,再分两路经第一级喷水减温后进入后屏过热器进口集箱,流经后屏并进入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从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分两路经第二级喷水减温后进入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在末级过热器加热后进入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再由两根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引出管引出至两根主蒸汽管道并送往汽轮机高压缸。 二、前屏过热器 前屏过热器(也称大屏,分隔屏过热器)布置于炉膛上部,不仅可吸收炉膛上部的烟气辐射热,还能分隔烟气流,起到减弱切圆燃烧时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 三、后屏过热器 后屏加热器布置在炉膛上部,前屏之后,炉膛折焰角的前方,可吸收部分炉膛上部的辐射热量。 四、末级过热器 末级过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在高温再热器和炉膛后墙水冷壁悬吊管之后,受热面呈顺列逆流布置,主要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 五、减湿系统 过热器汽温通过两级喷水控制,第一级喷水布置在前屏过热器出口管道上,第二级喷水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过热器喷水取自省煤器进口管道的给水。 第四节 再热器系统 再热器系统由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级组成。 一、再热蒸汽系统流程 自汽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分成两路经事故喷水减温器后引入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经低温再热器后进入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再经过两根连接管道引至高温再热器进口集箱,经过高温再热器后从高温再热器出口集箱上引至两根蒸汽管道,送往汽轮机中压缸,其流程图如图所示。 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左右交叉,以减少因炉膛左右侧烟温偏差而引起的再热蒸汽温度偏差。 二、低温再热器 低温再热器布置于后竖井烟道中,顺列排列,与烟气成逆流布置,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低温再热器又分成水平段和垂直段。垂直段布置于水平烟道的尾部竖井前墙悬吊管之后锅炉转向室的入口处。 三、高温再热器 由于再热蒸汽采用摆动燃烧器调温,故高温再热器布置于炉膛折焰角上部烟气高温区,与烟气成顺流流动,顺列布置。 第五节 燃烧系统 锅炉采用配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摆动式燃烧器。通过燃烧设备设计和炉膛布置的匹配来满足各项燃烧指标的要求,即煤粉的及时着火,稳定燃烧和低NO排放,并保证炉内不能发生明显的结渣和水冷壁的高温腐蚀。 主风箱设有6层强化着火煤粉喷嘴,在煤粉喷嘴四周布置有燃料风(周界风)。煤粉喷嘴和二次风喷嘴相间布置。除底部二次风(也称火下风)(UFA)和顶部二次风外,中间五层二次风(也称辅助风)的一层喷嘴都由三层小喷嘴组成,其中上下两层为偏置的CFS喷嘴,中间一层为直吹风喷嘴。在主风箱上部设有两层紧凑燃尽风(Close coupled OFA,CCOFA)喷嘴,在主风箱下部设有一层火下风(underfire air,UFA)喷嘴。 在CCOFA上部布置有分离燃尽风(separated OFA,SOFA)喷嘴,即五层可水平摆动的分离燃尽风喷嘴。 在本锅炉课程设计中,燃烧设备和制粉系统不需要设计和计算,直接给定。 第六节 烟风系统 一、烟气系统 炉膛中产生的烟气流过后烟井后,通过烟道进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仓,在预热器中利用烟气余热使一、二次风得到预热。烟气在烟气仓中将预热器的波形板受热面加热而得到冷却。加热后的波形板先进入二次风分隔仓加热二次风,然后再进入一次风分隔仓加热一次风。从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烟气通过静电除尘器、脱硫设备等,排至烟囱。 二、空气系统 一次风的作用是干燥和输送煤粉,从大气中抽吸的空气通过一次风机,送入三分仓预热器的一次风分隔仓,加热后通过热一次风道进入磨煤机,在进预热器前有一部分冷风在磨煤机进口前与热一次风相混合。作为磨煤机调温风。 二次风的作用是强化燃烧和控制NOx生成量。从大气吸入的空气通过送风机进入预热器的二次风分隔仓,加热后经二次风道进入大风箱,并由大风箱分配到各二次风喷嘴。供给五层分离燃尽风喷嘴的空气也由大风箱上抽取。 第三章 计算 第一节 600MW机组锅炉设计计算原始参数 600MW机组锅炉设计计算原始参数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额定蒸发量 Dsh'' t/h 给定 1913 2 过热蒸汽压力 psh'' MPa 给定,表压 25.4 3 过热蒸汽温度 tsh'' ℃ 给定 571 4 再热蒸汽流量 Drh'' t/h 给定 1586 5 再热蒸汽入口压力 prh' MPa 给定,表压 4.35 6 再热蒸汽入口温度 trh' ℃ 给定 310 7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prh'' MPa 给定,表压 4.16 8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trh'' ℃ 给定 569 9 给水压力 pfw MPa 给定,表压 29.35 10 给水温度 tfw ℃ 给定 282 11 周围环境温度 tca ℃ 给定 20 12 锅炉燃煤特性 神府东胜煤 (1)碳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Car % 给定 44.50 (2)氢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Har % 给定 3.60 (3)氧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Oar % 给定 8.30 (4)氮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Nar % 给定 0.80 (5)硫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Sar % 给定 1.20 (6)灰分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Aar % 给定 26.50 (7)水分收到基质量百分比 Mar % 给定 15.10 (8)挥发分干燥无灰基质量百分比 Vdaf % 给定 18.80 (9)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kJ/kg 给定 16700 第二节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表4-1 燃料的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元素之和 — % Car+Har+Oar+Nar+Sar+Aar+Mar 100 2 元素之和正确否? — — — 正确 3 高位发热量(经验公式) Qgr,ar kJ/kg 339Car+1256Har-109(Oar-Sar) 18833 4 低位发热量(经验公式) Q'net,ar kJ/kg Qgr,ar-r(0.09Har+0.01Mar) 17646 5 经验公式值和给定值之差 ⊿Qnet,ar kJ/kg Q'net,ar-Qnet,ar 946 6 误差判别 — — │⊿Qnet,ar│<800 错误 7 煤的折算因子 red — 4190/Qnet,ar 0.251 8 折算灰分 Ared,ar % red×Aar 6.65 9 折算水分 Mred,ar % red×Mar 3.79 10 折算硫分 Sred,ar % red×Sar 0.30 11 煤的灰分特性判断 — — Ared,ar<4% 高灰分煤 — — Mred,ar<8% 低水分煤 — — Sred,ar<0.2% 高硫分煤 *注(给定煤质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与用经验公式算出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两者之差超过800,故误差超出规定范围。) 第三节 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一、燃烧产物的计算 表4-2 理论空气量和理论烟气量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理论空气量 Vo Nm3/kg 0.0889 × (Car + 0.375× Sar) + 0.265×Har-0.0333×Oar 4.674 2 理论氮气容积 VoN2 Nm3/kg 0.79 × V0 + 0.008 × Nar 3.699 3 三原子气体RO2的容积 VRO2 Nm3/kg 0.01866 × (Car+ 0.375 × Sar) 0.839 4 理论水蒸汽容积 V0H2O Nm3/kg 0.111 × Har + 0.0124× Mar+ 0.0161× V0 0.662 5 理论烟气容积 Vog Nm3/kg VoN2+VoH2O+VRO2 5.199 表4-3 烟气特性表 序号 名称及公式 符 号 单 位 前屏至省煤器 空预器热段 空预器冷段 1 烟道进口过量空气系数 (查表3-3) a' — 1.20 1.20 1.24 2 烟道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查表3-4) a" — 1.20 1.24 1.28 3 烟道平均过量空气系数 (α'+α")/2 aav — 1.20 1.22 1.26 4 过剩空气量 (αav-1)Vo ⊿V Nm3/kg 0.935 1.028 1.215 5 水蒸汽容积 VoH2O+0.0161ΔV VH2O Nm3/kg 0.677 0.679 0.682 6 烟气总容积 Vgo+1.0161(αav-1)Vo Vg Nm3/kg 6.149 6.244 6.434 7 RO2占烟气容积份额 VRO2/Vg rRO2 — 0.1364 0.1343 0.1304 8 H2O占烟气容积份额 VH2O/Vg rH2O — 0.1101 0.1087 0.1059 9 RO2+H2O的容积份额 rRO2+rH2O rg — 0.2465 0.2430 0.2363 10 烟气质量 1-Aar/100+1.306αavVo Gg kg/kg 8.060 8.182 8.426 11 飞灰浓度,αfa取0.95 αfaAar/(100Gg) μash kg/kg 0.0312 0.0308 0.0299 温度 空气焓 CO2 N2 O2 H2O 灰焓 20 26 30 39 100 132 169 130 132 151 81 200 266 357 260 267 304 169 300 403 559 392 407 463 264 400 542 772 527 551 626 360 500 684 996 664 699 794 459 600 830 1222 804 850 967 560 700 979 1461 946 1005 1147 663 800 1130 1704 1093 1160 1335 767 900 1281 1951 1243 1319 1524 874 1000 1436 2202 1394 1478 1725 984 1100 1595 2457 1545 1637 1926 1096 1200 1754 2717 1695 1800 2131 1206 1300 1913 2976 1850 1963 2344 1360 1400 2076 3240 2009 2127 2558 1571 1500 2239 3504 2164 2294 2779 1758 1600 2403 3767 2323 2461 3001 1830 1700 2566 4035 2482 2629 3227 2066 1800 2729 4303 2642 2796 3458 2184 1900 2897 4571 2805 2968 3688 2385 2000 3064 4843 2964 3139 3926 2512 2100 3232 5115 3127 3307 4161 2640 2200 3399 5387 3290 3483 4399 2760 表4-4 烟气焓温表 序号 温度(℃) 理论烟气焓I0g(kJ/kg) 理论空气焓I0a(kJ/kg) 飞灰的焓Ifa(kJ/kg) 烟气的焓Ig=I0g+(α-1)I0a+Ifa (kJ/kg) α=1.2 α=1.24 α=1.28 Ig ΔIg Ig ΔIg Ig ΔIg 1 100 721.5 616.9 20.6 - - 890.2 913.6 914.9 938.6 2 200 1462.7 1243.2 42.7 - - 1803.8 939.1 1853.6 - 3 300 2225.0 1883.5 65.9 2667.6 935.2 2742.9 - - - 4 400 3005.4 2533.1 90.8 3602.8 965.8 - - - - 5 500 3815.4 3196.8 113.9 4568.6 990.5 - - - 6 600 4642.8 3879.1 140.5 5559.2 1013.4 - - - 7 700 5491.3 4575.5 166.1 6572.5 1035.1 - - - - 8 800 6358.3 5281.2 193.2 7607.7 1052.5 - - - - 9 900 7239.9 5987.0 222.9 8660.1 1071.2 - - - - 10 1000 8136.3 6711.4 252.8 9731.4 1090.7 - - - - 11 1100 9046.3 7454.5 284.9 10822.1 1109.3 - - - - 12 1200 9967.4 8197.6 324.4 11931.3 1120.1 - - - - 13 1300 10901.1 8940.7 362.2 13051.4 1138.6 - - - - 14 1400 11840.7 9702.5 408.8 14190.0 1144.3 - - - - 15 1500 12789.4 10464.3 452.0 15334.3 1169.5 - - - - 16 1600 13745.9 11230.8 511.8 16503.8 1167.1 - - - - 17 1700 14711.1 11992.6 561.3 17670.9 1171.0 - - - - 18 1800 15678.2 12754.4 612.9 18842.0 1184.1 - - - 19 1900 16651.6 13539.6 666.6 20026.0 466.6 - - - - 20 2000 17628.6 14320.1 0.0 20492.6 - - - - - 21 2100 - - - - - - - - - 22 2200 - - - - - - - - - 二、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如下表4-5所示: 表4-5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燃料带入的热量 Qf kJ/kg ≈Qnet.ar 16700 2 排烟温度 ϑexg ℃ 给定 126 3 排烟的焓 Iexg kJ/kg 调用函数 1159.4 4 冷空气温度 tca oC 给定 20 5 理论冷空气焓 Icao kJ/kg 调用函数 121.5 6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4 % 取用 0.60 7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3 % 取用 0.00 8 排烟热损失 q2 % (Iexg-αexgI0ca)·(1-q4/100)/Qf×100 5.97 9 散热损失 q5 % 取用 0.20 10 灰渣热损失 q6 % 取用 0.06 11 总热损失 ∑q % q2+q3+q4+q5+q6 6.83 12 锅炉热效率 ηb % 100 -∑q 93.17 14 保热系数 φ — 1-q5/(ηb+q5) 0.9979 15 过热蒸汽的焓 i"sh kJ/kg 调用函数,psh"=25.4MPa注 3401.6 16 给水的焓 ifw kJ/kg 调用函数,pfw=19.35MPa 1239.4 17 过热蒸汽流量 Dsh t/h 给定 1913 18 再热蒸汽出口焓 i"rh kJ/kg 调用函数,prh"=4.16MPa 3602.3 19 再热蒸汽进口焓 i'rh kJ/kg 调用函数,prh'=4.35MPa 2978.2 20 再热蒸汽流量 Drh t/h 给定 1586 21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 Q1 kJ/h Dsh(i"sh-ifw)+Drh(i"rh-i'rh) 5126367783 22 锅炉实际燃料消耗量 B kg/h Q1/(ηbQf/100) 329471 24 锅炉计算燃料消耗量 Bcal kg/s B(1-q4/100)/3600 90.97 第四节 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 一、炉膛结构设计 炉膛结构设计列表4-6。 表4-6 炉膛结构特征和水冷壁有效系数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一、炉膛结构计算 1 前墙面积 Ffr m2 (35.538+7.332+9.458/2)×18.816 895..62 2 后墙面积 Fb m2 (6.751+30.367+7.332+9.458/2)×18.816 925.35 3 侧墙面积 Fs m2 (13.356+17.696)/2×5.171+30.367×17.696+(17.696+9.458)/2×6.006 699.20 4 两侧墙 2Fs m2 2Fs 1398.41 5 四角的四个切角削去炉墙的面积 Fd m2 4×1.33×24.0×2 255.36 6 四角补加面积 Fadd m2 4×1.88×24.0 180.48 7 应扣去布置燃烧器损失的面积 FB m2 Fd-Fadd 74.88 8 出口烟窗面积 Fout m2 13.356×18.816 251.31 9 包围炉膛的总面积 ∑F m2 Ffr+Fb+2Fs+Fout-Fl 3395.81 10 方形炉膛容积 Vf m3 Fs·W 13156.20 11 四个切角损失容积 Vl m3 1.332/2×4×24 84.91 12 炉膛实际容积 Vef m3 Vf-Vl 13071.29 13 炉膛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ef/∑F 13.857 二、水冷壁热有效系数的计算 14 水冷壁热有效系数 ψ — 查表3-6 0.45 15 燃烧器所占炉墙面积 FB m2 估算 50.00 16 炉膛出口烟窗平面热有效系数 ψout — βψ=0.8×0.45 0.36 17 炉膛水冷壁平均热有效系数 ψav — [(∑F-Fout-FB)×ψ+FB×0+Fout×ψout]/∑F 0.44 三、在BMCR工况下,假定下面5层燃烧运行,同时每层燃烧器给粉量相同 18 燃烧器布置相对高度 xB — hB/hf 0.360 19 M值 M — 0.59-0.5xB 0.41 20 燃烧器区域炉膛有效截面积 A m2 17.696×18.816-1.332/2×4 329.43 21 炉膛截面积的当量半径 R m sqrt(A/π) 10.240 二、炉膛热力计算 炉膛的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7中。 表4-7 炉膛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热空气温度 tha oC 假设后校核 325 2 理论热空气焓 Ihao kJ/kg 调用函数 2045.9 3 炉膛和制粉系统总漏风系数 △αf+△αpcs — 查表3-4 0.06 4 空预器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βah" — α"-(△αf+△αpcs) 1.14 5 空气带入炉内热量 Qa kJ/kg βah"Iha0+(△αf+△αpcs)Icao 2339.6 6 1kg燃料带入炉内的有效热 Qeff kJ/kg Qf(100-q3-q4-q6)/(100-q4)+Qa 19029.5 7 理论燃烧温度 tth oC 调用函数 1821.8 8 理论燃烧温度 Tth K tth+273 2094.8 9 炉膛出口烟温 ϑ"f oC 假设后校核 1380 炉膛出口烟温 T"f K θ"f+273 1653 10 炉膛出口烟焓 I"f kJ/kg 调用函数 13946.4 11 烟气平均热容 (VC)av kJ/(kg·K) (Qeff-I"f)/(Tth-T"f) 11.507 12 波尔兹曼数 Bo — φBcal(VC)av/(ψavFσ0T3th) 1.00 13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的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辐射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0400 14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粒辐射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0923 15 最上排燃烧器布置高度 ht m 结构计算,图4-1 18.721 最下排燃烧器布置高度 hun m 结构计算,图4-1 11.153 高度差 Δh m ht-hun 7.568 炉膛计算高度 hf m 结构计算,图4-1 41.544 焦炭颗粒浓度 μcok,v g/Nm3 式(3-24),调用函数 4.1983 16 焦炭颗粒的平均粒径 dcok μm 取用 38 焦碳粒子辐射减弱系数 kcokμcok m-1 式(3-21),调用函数 0.0266 17 火焰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kcokμcok 0.1588 炉内辐射层光学密度 τ — kaS 2.200 18 炉内火焰黑度 ε1 — 1-e-τ 0.812 火焰综合黑度 εsyn — 式(3-29),调用函数 0.571 19 炉膛黑度 εsynf — 式(3-28) 0.785 炉膛火焰最高温的相对高度 xm m ≈xB 0.360 20 炉膛出口无量纲烟温 θ"f(1) — 热有效系数法,式(3-26) 0.736 炉膛出口温度 T"f,cal(1) K θ"f(1)(tth+273) 1541.7 炉膛出口温度 ϑ"f,cal(1) oC T"f,cal(1)-273 1300.0 计算误差 △ϑ"f(1) oC 允许误差±100℃ -80.0 21 炉膛出口无量纲烟温 θ"f(2) — 前苏73计算修正法,式(3-30) 0.736 炉膛出口温度 T"f,cal(2) K θ"f(2)(tth+273) 1541.7 炉膛出口温度 ϑ"f,cal(2) oC T"f,cal(2)-273 1300.0 计算误差 △ϑ"f(2) oC 允许误差±100℃ -80.0 22 炉内传热量 QR kJ/kg 式(3-31) 5072.3 23 第一悬吊管之前的炉内容积 Vf' m3 估算,Vf+Vp1+Vp2+Vrh2 18317.35 燃烧器区域炉膛容积热强度 qV kW/m3 BcalQnet,ar/Vf',一般在75~100之间 82.94 24 燃烧器区域炉膛断面热强度 qA MW/m2 BcalQnet,ar/A,上限在4~4.6之间 4.61 25 燃烧器区域炉墙面积 AB m2 2(W+D)(△h+3) 771.72 26 富燃缺氧条件下主燃烧区燃尽份额 x — 取0.7 0.7 27 主燃烧区壁面热强度 qB MW/m2 xBcalQnet,ar/AB,上限约1.3~2.0 1.38 表4-8 减温水假设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一级减温水量 Ddsh1 t/h 假设后校核 59.0 2 二级减温水量 Ddsh2 t/h 假设后校核 140.0 第五节 前屏过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前屏过热器结构计算 根据前屏过热器结构图,计算后屏过热器结构数据,列于表4-9中。 表4-9 前屏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Φ41.3*6 2 屏片数 n1 — 结构设计 6 3 每片屏小屏数 n2 — 结构设计 6 4 每片小屏管子数 n3 — 结构设计 12 5 管子总数 ∑n — n1×n2×n3 432 6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0.291 7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2.688 8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051 9 系数 s2/d — 结构设计 1.23 10 主受热面的角系数 xp — 查图3-5 0.87 11 屏片最外圈管子的外轮廓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 Fp m2 (16+0.02065)×(3.607+0.0413)×2×6×2 1402.76 12 计算受热面积 Hp m2 Fpxp 1220.40 13 顶棚受热面积 Fce m2 (0.591+3.607×2+0.85+0.794)×18.816 177.79 14 前墙受热面积 Ffr m2 16×18.816 301.06 15 侧墙受热面积 Fs m2 (0.591+3.607×2+0.85+0.794)×16×2 302.37 16 总受热面积 ∑H m2 Hp+Fce+Ffr+Fs 2001.62 17 计算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p — Hp/∑H 0.6097 18 炉顶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ce — Fce/∑H 0.0888 19 前墙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fr — Ffr/∑H 0.1504 20 侧墙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s — Fs/∑H 0.1511 21 受热面区总容积 Vp1 m3 16×9.449×18.816 2844.68 22 受热面区总包围面积 ∑F m2 ∑H+Ffr+Fce 2480.47 23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p1/∑F 4.129 24 系数 L/s1 — 16/2.688 5.95 25 系数 D/s1 — 8.064/2.688 3.00 26 前屏穿透角系数 φvp1 — 查附图A-2 0.12 27 烟气流通截面 Fg m2 (18.816-0.0413×6)×16 297.09 28 从炉膛进入前屏区的烟气流份额 g1 — 9.449/13.356 0.7075 二、前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前屏过热器热力计算的结果列于表4-10中。 表4-10 前屏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一、烟气参数 1 进口烟温 ϑp1' ℃ 炉膛出口温度,查表4-7 1380 2 进口烟焓 Ip1' kJ/kg 炉膛出口烟焓,查表4-7 13946.4 3 出口烟温 ϑp1'' ℃ 假设后校核 1160 4 出口烟焓 Ip1'' kJ/kg 调用函数 11468.1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0.5(ϑp1'+ϑp1'') 1270.0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543.0 7 烟气放热量 Qp1,g kJ/kg g1φ(Ip1'-Ip1'') 1749.6 二、炉内直接辐射热 8 炉膛出口烟窗热有效系数 ψout — 炉膛结构计算,查表4-6 0.36 9 进入屏区炉膛出口热流 qf" kW/m2 ψoutεfsynσ0Tf"4 119.63 10 炉膛出口截面积 Fabc m2 炉膛设计,13.356×18.816 251.31 11 炉膛直接辐射热 Qp,f" kJ/kg qf"Fabc/Bcal 330.5 12 前屏区炉膛出口截面积 Fab m2 结构设计,9.449×18.816 177.79 13 落到前屏区炉膛直接辐射热 Qp1,f" kJ/kg FabQp,f"/Fabc 306.9 落到后屏区炉膛直接辐射热 Qp2,f" kJ/kg Qp,f"-Qp1,f" 23.6 14 前屏区直接辐射中透过前屏区落到后屏的辐射热 Qp1" kJ/kg Qp1.f"φvp,1 36.8 15 前屏区获得的炉膛直接辐射热 Qp1 kJ/kg Qp1,f"-Qp1" 270.1 16 其中,主受热面所得 Qp1r kJ/kg rpQp1 164.7 顶棚受热面所得 Qcer kJ/kg rceQp1 24.0 前墙受热面所得 Qfrr kJ/kg rfrQp1 40.6 两侧墙受热面所得 Qsr kJ/kg rsQp1 40.8 三、屏区空间(烟气)穿透辐射 17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9 4.129 18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0897 19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粒辐射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1630 20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2527 21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1.043 22 烟气黑度 εp — 1-e-τ 0.648 23 烟气的综合黑度 εsynp — εp/(0.48kas1εp+1) 0.535 24 屏空间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35 25 屏空间黑度 εp,Ssyn — εpsyn/(εpsyn+(1-εpsyn)ψp,S) 0.767 26 下一级获取屏空间辐射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34 前屏空间向后屏的穿透辐射热流 qp1,S" kW/m2 ψp,S''εp,Ssynσ0(ϑp1"+273)4 62.32 27 受热面出口处的截面积 Fout m2 =Ffr,结构计算 301.06 前屏空间向后屏的穿透辐射热 Qp1,S" kJ/kg qp1,S"Fout/Bcal 206.2 四、前屏对流传热量的计算与校核 28 顶棚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ec kJ/kg 假设后校核 165.0 前墙和两侧墙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fr+sc kJ/kg 假设后校核 440.0 29 附加受热面的对流吸热量 Qcp,add kJ/kg Qcec+Qfr+sc 605.0 30 前屏受热面的对流吸热量 Qp1c kJ/kg Qp1,g-Qcp,add-Q"p1,S 938.4 31 前屏受热面的总吸热量 ΣQp1 kJ/kg Qp1r+Qp1c 1103.1 32 前屏过热器进口汽温 t'p1 ℃ 假设后校核 480 33 前屏过热器进口蒸汽焓 i'p1 kJ/kg 调用函数,p=26.9MPa 3052.0 34 前屏过热蒸汽流量 Dpl t/h Dsh-Ddsh1-Ddsh2 1714 35 前屏过热器出口蒸汽焓 i"p1 kJ/kg i'+BcalΣQp1/(Dpl/3.6) 3262.8 36 前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t"p1 ℃ 调用函数,p=26.5MPa 532.6 37 前屏过热器平均汽温 tav ℃ (t'p1+t''p1)/2 506.3 38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p1/3.6)/f 1636.1 39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68 40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BcalΣQp1/Hp 1338.4 41 受热面黑度 ε2 — 选取 0.8 42 辐射热交换综合系数 Csyn — 1/(1/εsynp+1/ε2-1) 0.472 43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1) kW/m2 Csyn(σ0T14-σ0T24) 78.00 44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2) kW/m2 ψp,sεp,Ssynσ0T14 80.00 45 二者误差 δqR % ≤±5%,说明ψp,s和Rf选取合适 2.6 46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1)/(T1-T2) 381.30 47 烟气容积 Vg Nm3/kg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9 297.09 烟气流速 Wg m/s g1BcalVgTl/(273Fg) 7.529 48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2.2710E-04 49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1321 50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553 51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1369.29 52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6Reg0.6Prg0.37 15.91 53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50.89 54 修正系数 ξ — 选取 0.6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πdαc/(2s2xp)+αr) 273.43 55 传热系数 K W/(m2·℃) α1/(1+(1+Qrp1/Qcp1)Rfα1) 85.83 56 进口端差 Δt1 ℃ ϑ'p1-t' 900.0 出口端差 Δt2 ℃ ϑ"p1-t"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755.5 前屏对流传热量 Qp1c,tr kJ/kg 0.001KHpΔt/Bcal 921.0 计算误差 δQp1c % 允许误差±2% -1.9 五、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57 分离器蒸汽温度 tsep ℃ 假设后校核 440 顶棚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ce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顶棚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ce ℃ ϑav-tce 821.0 顶棚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cec,tr kJ/kg 0.001KFceΔtce/Bcal 137.7 顶棚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ce % 允许误差±10% 2.0 58 前、侧墙受热面水冷壁蒸汽温度 tfr+s ℃ 稍低于分离器汽温 420 前、侧墙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fr+s ℃ ϑav-tfr+s 850.0 前侧墙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fr+sc,tr kJ/kg 0.001KFfr+sΔtfr+s/Bcal 483.9 前侧墙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fr+s % 允许误差±10% 9.1 59 顶棚受热面总吸热量 Qcep1 kJ/kg Qcec+Qcer 189.0 60 前侧墙受热面总吸热量 Qwwp1 kJ/kg Qfr+sc+Qfrr+Qsr 521.4 61 后屏区进口烟焓 Ip2' kJ/kg g1I"p1+g2I"f 12193.0 62 后屏区进口烟温 ϑp2' ℃ 调用函数 1226.0 63 透过前屏区进入后屏区的总辐射热 ΣQp1" kJ/kg Qp1''+Qp1,S'' 243.0 第六节 后屏过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后屏过热器结构计算 根据后屏过热器结构图,计算后屏过热器结构数据,列于表4-11中。 表4-11 后屏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44.45*6.75 2 屏片数 n1 — 结构设计 20 3 每片屏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21 5 管子总数 Σn — n1×n2 420 6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0.291 8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896 9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054 10 系数 s2/d — 0.054/0.04445 1.21 11 主受热面的角系数 xp — 查图3-5 0.9 12 屏片最外圈管子的外轮廓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 Fp m2 (16+0.022225)×(2.217+0.04445)×2×20 1449.34 13 计算受热面积 Hp m2 Fpxp 1304.41 14 顶棚受热面积 Fce m2 (0.794+2.217+0.396)×18.816 64.11 15 侧墙受热面积 Fs m2 16×(0.794+2.217+0.396)×2 109.03 16 总受热面积 ∑H m2 Hp+Fce+Fs 1477.55 17 计算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p — Hp/∑H 0.8828 18 顶棚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ce — Fce/∑H 0.0434 19 侧墙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s — Fs/∑H 0.0738 20 受热面区总容积 Vp2 m3 16×3.407×18.816 1025.70 21 受热面区总包围面积 ∑F m2 Hp+2Fce+Fs+16×18.816×2 2143.77 22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p2/∑F 1.722 23 系数 L/s1 — 16/0.896 17.86 24 系数 D/s1 — 2.217/0.896 2.47 25 从炉膛出口到后屏出口的穿透角系数 φvp,2 — 查附图A-2 0.14 26 系数 L/D — 16/2.217 7.22 27 系数 s1/D — 0.896/2.217 0.40 28 从后屏入口(前屏出口)到后屏出口的穿透角系数 φpp2 — 查附图A-1 0.18 2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18.816-0.04445×20)×(16-0.60/2) 281.45 30 从炉膛进入后屏区的烟气流量份额 g2 — 1-g1 0.2925 二、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的结果列于表4-12中。 表4-12 后屏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一、烟气参数 1 进口烟温 ϑp2' ℃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1226.0 2 进口烟焓 Ip2'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12193.0 3 出口烟温 ϑp2" ℃ 假设后校核 1112 4 出口烟焓 Ip2" kJ/kg 调用函数 10947.4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0.5(ϑp2'+ϑp2") 1169.0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442.0 7 烟气放出热量 Qp2,g kJ/kg φ(Ip2'-Ip2") 1243.0 二、炉内直接辐射热 8 从前屏区进入后屏区的穿透辐射 ΣQp1"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243.0 9 从炉膛进入后屏区的直接辐射 Qp2,f"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23.6 10 进入后屏区的外来总辐射热 ΣQp2' kJ/kg Qp2,f"+ΣQp1" 266.6 11 透过后屏区进入高温再热器区域的辐射热 Qp2" kJ/kg Qp2,f"φvp,2+ΣQp1"φpp,2 47.0 12 后屏区吸收的外来辐射热 Qp2 kJ/kg ΣQp2'-Qp2" 219.6 13 其中,主受热面所得 Qp2r kJ/kg rpQp2 193.8 顶棚受热面所得 Qcer kJ/kg rceQp2 9.5 两侧墙受热面所得 Qsr kJ/kg rsQp2 16.2 三、屏区空间(烟气)穿透辐射 14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11 1.722 15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059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363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1530 16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261 17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3791 18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653 19 烟气黑度 εp — 1-e-τ 0.480 20 烟气的综合黑度 εsynp — εp/(0.48kas1εp+1) 0.445 21 屏空间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3 22 屏空间黑度 εp,Ssyn — εpsyn/(εpsyn+(1-εpsyn)ψp,S) 0.728 23 下一级受热面获取屏空间辐射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29 后屏区向高温再热器的屏空间穿透辐射热流 qp2,S" kW/m2 ψp,S"εp,Ssynσ0(ϑp2"+273)4 44.02 24 受热面出口处的截面积 Fout m2 18.816×13.484,结构计算 253.71 后屏区向高温再热器的屏空间穿透辐射 Qp2,S" kJ/kg qp2,S"Fout/Bcal 122.8 四、后屏对流传热量的计算与校核 25 顶棚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ec kJ/kg 假设后校核 59.5 两侧墙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 kJ/kg 假设后校核 105.0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p,add kJ/kg Qcec+Qsc 164.5 后屏受热面的对流吸热量 Qp2c kJ/kg Qp2,g-Qcp,add-Q"p2,S 955.7 26 后屏受热面的总吸热量 ΣQp2 kJ/kg Qp2r+Qp2c 1149.6 27 前屏过热器出口汽温 t"p1 ℃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533 28 前屏过热器出口蒸汽焓 i"p1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3262.8 29 减温水量 Ddsh1 t/h 查表4-8 59 30 减温水温度 tdsh ℃ ≈tfw,初参 282 31 减温水焓 idsh kJ/kg ≈给水焓,初参 1239.4 32 后屏过热器出口流量 Dp2 t/h Dsh-Ddsh2 1773 33 后屏过热器进口焓 i'p2 kJ/kg (Dpli"p1+Ddsh1idsh)/Dp2 3195.5 34 后屏过热器进口蒸汽温度 t'p2 ℃ 调用函数,p=26.5MPa 514.0 35 后屏过热器出口焓 i"p2 kJ/kg i'p2+BcalΣQp2/(Dp2/3.6) 3407.8 36 后屏过热器出口汽温 t"p2 ℃ 调用函数,p=26.1MPa 575.3 37 后屏过热器平均汽温 tav ℃ (t'p2+t"p2)/2 544.6 38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p2/3.6)/f 1692.4 39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9 40 计算受热面积 Hp m2 结构计算,查表4-11 1304.41 41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BcalΣQp2/Hp 1210.5 42 受热面黑度 ε2 — 选取 0.8 辐射热交换综合系数 Csyn — 1/(1/εsynp+1/ε2-1) 0.400 43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1) kW/m2 Csyn(σ0T14-σ0T24) 49.41 44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2) kW/m2 ψp,sεp,Ssynσ0T14 53.51 45 二者误差 δqR % <±5%,说明ψp,s和Rf选取合适 4.1 46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qR(1)/(T1-T2) 213.38 47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11 281.45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l/(273Fg) 10.498 48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2.0387E-04 49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1231 50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727 51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2288.98 52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6Reg0.6Prg0.37 23.96 53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66.35 54 修正系数 ξ — 选取 0.85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πdαc/(2s2xp)+αr) 262.40 55 传热系数 K W/(m2·℃) α1/(1+(1+Qp2r/Qp2c)Rfα1) 103.04 56 进口端差 Δt1 ℃ ϑ'p2-t'p2 712.0 出口端差 Δt2 ℃ ϑ"p2-t"p2 536.7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620.3 57 对流传热量 Qp2c,tr kJ/kg 0.001KHpΔt/Bcal 940.0 计算误差 δQp2c % 允许误差±2% -1.7 ( 58 顶棚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ce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顶棚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ce ℃ ϑav-tce 720.0 顶棚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cec,tr kJ/kg 0.001KFceΔtce/Bcal 52.3 顶棚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ce % 允许误差±10% -7.2 59 侧墙受热面水冷壁蒸汽温度 ts ℃ 稍低于分离器汽温 430 侧墙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s ℃ ϑav-ts 739.0 侧墙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sc,tr kJ/kg 0.001KFsΔts/Bcal 99.0 侧墙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s % 允许误差±10% -6.0 60 顶棚受热面总吸热量 Qcep2 kJ/kg Qcec+Qcer 61 侧墙受热面总吸热量 Qwwp2 kJ/kg Qsc+Qsr 121.2 62 透过后屏进入高温再热器的 辐射热 ΣQp2" kJ/kg Qp2"+Qp2,S" 169.8 第七节 高温再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高温再热器的结构计算 高温再热器结构计算列表4-13。 表4-13 高温再热器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Φ63.5*3.75 2 管屏片数 n1 — 结构设计 33 3 每片管屏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18 4 管子总数 ∑n — n1n2 594 5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1.463 6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560 7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073 8 系数 s2/d — 0.073/0.0635 1.15 9 主受热面的角系数 xp — 查图3-5 0.93 10 屏片最外圈管子的外轮廓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 Fp m2 (13.484+0.032)×(2.556+0.064)×2×33 2337.19 11 计算受热面积 Hp m2 Fpxp 2173.59 12 顶棚受热面积 Fce m2 4.84×18.816 91.07 13 两侧墙受热面积 Fs m2 (15.42+12.93)/2×4.84×2 137.21 14 底部受热面积 Fb m2 (4.982+0.025/Cos30º)×18.816 94.28 15 总受热面积 ∑H m2 Hp+Fce+Fs+Fb 2496.15 16 计算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p — Hp/∑H 0.8708 17 顶棚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ce — Fce/∑H 0.0365 18 侧墙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s — Fs/∑H 0.0550 19 底部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b — Fb/∑H 0.0378 20 受热面区总包围面积 ∑F m2 ∑H+15.42×18.816+12.927×18.816 3029.53 21 受热面区总容积 Vrh2 m3 Fs/2×18.816 1290.87 22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rh2/∑F 1.534 23 系数 L/D — 13.484/2.556 24 系数 s1/D — 0.56/2.556 0.22 25 从高温再热器入口到高温再热器出口的穿透角系数 φprh2 — 查附图A-1 0.10 26 受热面入口处烟气流通截面 Fg1 m2 15.418×18.816-13.484×0.0635×33 261.85 27 受热面出口处烟气流通截面 Fg2 m2 13.942×18.816-13.484×0.0635×33 234.08 28 平均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Fg1+Fg2)/2 247.97 二、高温再热器热力计算 高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14中。 表4-14 高温再热器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一、烟气参数 1 进口烟温 ϑ'rh2 ℃ 后屏出口烟温,查表4-12 1112 2 进口烟焓 I'rh2 kJ/kg 后屏出口烟焓,查表4-12 10947.4 3 出口烟温 ϑ"rh2 ℃ 假设后校核 974 4 出口烟焓 I"rh2 kJ/kg 调用函数 9455.5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rh2+ϑ"rh2)/2 1043.0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316.0 7 烟气放出热量 Qrh2,g kJ/kg φ(I'rh2-I"rh2) 1488.7 二、外来直接辐射热 8 透过后屏进入高温再热器的 辐射热 Q'rh2 kJ/kg =∑Qp2'',查表4-12 169.8 9 透过高再进入第一悬吊管的辐 射热 Q''rh2 kJ/kg φprh2Q'rh2 17.0 10 高温再热器区吸收的外来辐射热 Qrh2 kJ/kg Q'rh2-Q"rh2 152.8 11 其中,主受热面所得 Qrh2r kJ/kg rpQrh2 133.1 顶棚受热面所得 Qcer kJ/kg rceQrh2 8.4 两侧墙受热面及折焰角上方所得 Qsr kJ/kg rsQrh2 8.4 底部受热面所得 Qbr kJ/kg rbQrh2 5.8 三、屏区空间(烟气)穿透辐射 12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13 1.534 13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1840 14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448 15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4288 16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658 17 烟气黑度 εp — 1-e-τ 0.482 18 烟气的综合黑度 εsynp — εp/(0.48kas1εp+1) 0.457 19 屏空间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28 20 屏空间黑度 εp,Ssyn — εpsyn/(εpsyn+(1-εpsyn)ψp,S) 0.750 21 下一级获取屏空间辐射的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38 22 高温再热器区空间烟气向第一悬吊管的穿透辐射热流 qrh2,S'' kW/m2 ψp,S''εp,Ssynσ0(ϑ"rh2+273)4 39.08 23 受热面出口处的截面积 Fout m2 18.816×12.927,结构计算 243.23 高温再热器区空间烟气向第一悬吊管的穿透辐射热 Qrh2,S'' kJ/kg qrh2,S''Fout/Bcal 104.5 四、高温再热器对流吸热量的计算与校核 24 顶棚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ec kJ/kg 假设后校核 62.0 两侧墙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 kJ/kg 假设后校核 96.0 底部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bc kJ/kg 假设后校核 66.0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rh2,add kJ/kg Qcec+Qsc+Qbc 224.0 高温再热器受热面的对流吸热量 Qrh2c kJ/kg Qrh2,g-Qcrh2,add-Q"rh2,S 1160.2 25 高温再热器受热面总吸热量 ΣQrh2 kJ/kg Qrh2r+Qrh2c 1293.3 26 高温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t"rh2 ℃ 给定 569 27 高温再热器出口汽焓 i"rh2 kJ/kg 调用函数,prh"=4.16MPa 3602.3 28 高温再热器进口汽焓 i'rh2 kJ/kg i"rh2-Bcal∑Qrh2/(Drh/3.6) 3335.3 29 高温再热器进口汽温 t'rh2 ℃ 调用函数,prh'=4.26MPa 453.2 30 高温再热器平均汽温 tav ℃ (t'rh2+t''rh2)/2 511.1 31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50 32 蒸汽比容 υ m3/kg 调用函数,p=4.21MPa 8.3186E-02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rh/3.6)f 644.5 蒸汽流速 ω m/s υ(Drh/3.6)/f 53.6 蒸汽侧对流放热系数 α2 W/(m·℃) 查附图A-4,或调用函数 1301.28 计算受热面积 Hp ㎡ 结构计算,查表4-13 2173.59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1/α2)BcalΣQrh2/Hp 1096.4 33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8 34 辐射热交换综合系数 Csyn — 1/(1/εsynp+1/ε2-1) 0.410 35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1) kW/m2 Csyn(σ0T14-σ0T24) 36.12 36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2) kW/m2 ψp,sεp,Ssynσ0T14 35.72 37 两者之间的误差 δqR % <±5%,说明ψp,s和Rf选取合适 -1.1 38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1)/(T1-T2) 164.46 39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13 247.97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1/(273Fg) 10.875 40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1.7603E-04 41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1127 42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576 43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3922.94 44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6Reg0.6Prg0.37 30.37 45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53.88 46 修正系数 ξ — 选取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πdαc/(2s2xp)+αr) 207.07 47 传热系数 K W/(m2·℃) α1/(1+(1+Qrrh2/Qcrh2)(Rf+1/α2)α1) 88.82 48 进口端差 Δt1 ℃ ϑ'rh2-t'rh2 658.8 出口端差 Δt2 ℃ ϑ"rh2-t"rh2 405.0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521.6 49 对流传热量 Qrh2c,tr kJ/kg 0.001KHpΔt/Bcal 1140.0 计算误差 δQrh2c % 允许误差±2% -1.8 五、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50 顶棚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ce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顶棚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ce ℃ ϑav-tce 594.0 顶棚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cec,tr kJ/kg 0.001KFceΔtce/Bcal 60.0 顶棚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ce % 允许误差±10% -3.3 51 侧墙和底部受热面水冷壁蒸汽温度 ts+b ℃ 稍低于分离器汽温 430 侧墙和底部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s+b ℃ ϑav-ts+b 613.0 侧墙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sc,tr kJ/kg 0.001KFsΔts+b/Bcal 100.0 侧墙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s % 允许误差±10% 4.0 底部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bc,tr kJ/kg 0.001KFbΔts+b/Bcal 63.0 底部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b % 允许误差±10% -4.8 52 顶棚受热面总吸热量 Qcerh2 kJ/kg Qcec+Qcer 70.4 53 侧墙和底部受热面总吸热量 Qwwrh2 kJ/kg Qsc+Qsr+Qbc+Qbr 176.2 54 高温再热器向第一悬吊管的辐射热 ΣQ''rh2 kJ/kg Q''rh2+Qrh2,S'' 121.5 第八节 第一悬吊管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第一悬吊管结构计算 根据第一悬吊管结构图,计算第一悬吊管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15中。 表4-15 第一悬吊管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Φ34.9*6.04 2 排数 n1 - 结构设计 6 3 每排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56 4 管子总数 ∑n - n1n2 336 5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336 6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056 7 换热面积 H m2 πdL∑n 476.23 8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0.9d((4/π)•(s1s2/d2)-1) 0.568 9 烟气流通截面 Fg m2 (18.816-0.0349×56)×12.927 217.97 二、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 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16中。 表4-16 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st1 ℃ 高温再热器出口烟温,查表4-14 974 2 进口烟焓 I'st1 kJ/kg 高温再热器出口烟焓,查表4-14 9455.5 3 出口烟温 ϑ"st1 ℃ 假设后校核 949.8 4 出口烟焓 I"st1 kJ/kg 调用函数 9195.4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st1+ϑ"st1)/2 961.9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234.9 7 烟气放出热量 Qst1,g kJ/kg φ(I'st1-I"st1) 259.5 8 高再向第一悬吊管的辐射热 ΣQ'st1 kJ/kg ΣQ''rh2,查表4-14 121.5 9 第一悬吊管受热面总吸热量 ΣQst1 kJ/kg ΣQ'st1+Qst1,g 381.0 10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15 0.568 11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059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363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3198 12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728 13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5926 14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337 15 烟气黑度 ε1 — 1-e-τ 0.223 16 第一悬吊管汽温 tst1 ℃ 屏区水冷壁蒸汽温度 430 17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8 18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st1+273+1000RfBcalΣQst1/H 1139.7 19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9 20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 kW/m2 ε1ε2(σ0T14-σ0T24) 7.27 21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T1-T2) 76.30 22 烟气容积 Vg Nm3/kg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15 217.97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l/(273Fg) 11.609 23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1.5900E-04 24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1056 25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557 26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2548.15 27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32Reg0.6Prg0.36 28.66 28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86.72 29 利用系数 ξ — 选取 1.0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αc+αr) 163.03 30 传热系数 K W/(m2·℃) α1/(1+Rfα1) 91.46 31 传热温压 Δt ℃ ϑav-tst1 531.9 32 对流传热量 Qst1c,tr kJ/kg 0.001KHΔt/Bcal 254.7 计算误差 δQst1c % 允许误差±2% -1.9 第九节 高温对流过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高温对流过热器结构计算 根据高温对流过热器结构图,计算高温对流过热器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17中。 表4-17 高温对流过热器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Φ38.1*7.16 2 屏片数 n1 — 结构设计 82 3 每片屏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12 4 管子总数 ∑n — 结构设计 984 5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0.437 6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244 7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076 8 系数 s2/d — 结构设计 2.00 9 主受热面的角系数 xp — 查图3-5 0.62 10 前半片管屏表面积 F1 m2 (10.943+0.019)×(1.753+0.038)×2×82 3219.80 11 后半片管屏表面积 F2 m2 (8.053+0.019)×(1.753+0.038)×2×82 2370.94 12 管屏总表面积 Fp m2 F1+F2 5590.74 13 计算受热面积 Hp m2 Fpxp 3466.26 14 顶棚受热面积 Fce m2 (0.994+1.753×2+0.936+0.673)×18.816 114.95 15 侧墙受热面积 Fs m2 (12.927+9.4)/2×6.108×2 136.37 16 底部受热面积 Fb m2 7.063×18.816 132.90 17 总受热面积 ∑H m2 Hp+Fce+Fs+Fb 3850.48 18 计算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p — Hp/∑H 0.9002 19 顶棚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ce — Fce/∑H 0.0299 20 侧墙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s — Fs/∑H 0.0354 21 底部受热面积所占份额 rb — Fb/∑H 0.0345 22 受热面区总容积 Vsh m3 Fs/2×18.816 1282.97 23 受热面区总包围面积 ∑F m2 Hp+Fce+Fs+Fb+12.927×18.816+9.4×18.816 4270.58 24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sh/∑F 1.082 25 前半屏入口烟气流通截面积 Fg1 m2 12.353×18.816-0.0381×82×10.943 198.25 26 前半屏出口烟气流通截面积 Fg2 m2 11.341×18.816-0.0381×82×10.943 179.20 27 后半屏入口烟气流通截面积 Fg3 m2 10.801×18.816-0.0381×82×8.053 178.07 28 后半屏出口烟气流通截面积 Fg4 m2 9.789×18.816-0.0381×82×8.053 159.01 2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Fg1+Fg2+Fg3+Fg4)/4 178.63 二、高温对流过热器热力计算 高温对流过热器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18中。 表4-18 高温对流过热器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sh ℃ 一吊出口烟温,查表4-16 949.8 2 进口烟焓 I'sh kJ/kg 一吊出口烟焓,查表4-16 9195.4 3 出口烟温 ϑ"sh ℃ 假设后校核 824 4 出口烟焓 I"sh kJ/kg 调用函数 7858.3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sh+ϑ"sh)/2 886.9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159.9 7 烟气放热量 Qsh,g kJ/kg φ(I'sh-I"sh) 1334.3 8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17 1.082 9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2465 10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764 11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5229 12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566 13 烟气黑度 εp — 1-e-τ 0.325 14 烟气的综合黑度 εsynp — εp/(0.48kas1εp+1) 0.319 15 屏空间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27 16 屏空间黑度 εp,Ssyn — εpsyn/(εsynp+(1-εpsyn)ψp,S) 0.634 17 下一级获取屏空间辐射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36 18 高温过热器向第二悬吊管的穿透辐射热流 qsh,S" kW/m2 ψp,S"εp,Ssynσ0(ϑ"sh+273)4 18.74 19 受热面出口处的截面积 Fout m2 结构计算 176.87 高温过热器向第二悬吊管的穿透辐射热 Qsh,S" kJ/kg qsh,S"Fout/Bcal 36.4 20 顶棚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ec kJ/kg 假设后校核 64 两侧墙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 kJ/kg 假设后校核 70 底部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bc kJ/kg 假设后校核 60.0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sh,add kJ/kg Qcec+Qsc+Qbc 194.0 高温过热器的对流吸热量 Qshc kJ/kg Qsh,g-Qcsh,add-Q"sh,S 1103.8 21 高温过热器出口汽温 t"sh ℃ 初参 571 22 高温过热器出口蒸汽焓 i"sh kJ/kg 调用函数,psh"=25.4MPa 3401.6 23 高温过热器进口蒸汽焓 i'sh kJ/kg i"sh-BcalQshc/(Dsh/3.6) 3212.6 24 高温过热器进口蒸汽温度 t'sh ℃ 调用函数,p=26.1MPa 517.0 25 高温过热器平均汽温 tav ℃ (t'sh+t"sh)/2 544.0 26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sh/3.6)/f 1216.0 27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3 1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 Bcal Qshc/Hp 941.6 29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8 30 辐射热交换综合系数 Csyn — 1/(1/εpsyn+1/ε2-1) 0.295 31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1) kW/m2 Csyn(σ0T14-σ0T24) 17.14 32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2) kW/m2 ψp,sεp,Ssynσ0T14 17.57 33 两者之间的误差 δqR % <±5%,说明ψp,s和Rf选取合适 2.5 34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1)/(T1-T2) 78.49 35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17 178.63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1/(273Fg) 13.305 36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1.4338E-04 37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990 38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581 39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3535.54 40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6Reg0.6Prg0.37 28.63 41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74.38 42 修正系数 ξ — 选取 0.75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πdαc/(2s2xp)+αr) 129.72 43 传热系数 K W/(m2·℃) α1/(1+Rfα1) 83.27 44 进口端差 Δt1 ℃ ϑ'sh-t"sh 378.8 出口端差 Δt2 ℃ ϑ"sh-t'sh 307.0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341.6 45 对流传热量 Qshc,tr kJ/kg 0.001KHpΔt/Bcal 1084.0 计算误差 δQshc % 允许误差±2% -1.8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46 顶棚和包覆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ce+s+b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顶棚和包覆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ce+s+b ℃ ϑav-tce+s+b 437.9 顶棚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cec,tr kJ/kg 0.001KFceΔtce+s+b/Bcal 65.0 顶棚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ce % 允许误差±10% 1.5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sc,tr kJ/kg 0.001KFsΔtce+s+b/Bcal 65.0 两侧包覆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s % 允许误差±10% -7.7 底部包覆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bc,tr kJ/kg 0.001KFbΔtce+s+b/Bcal 58.2 底部包覆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b % 允许误差±10% -3.1 47 顶棚和包覆受热面总吸热量 Qce+s+bsh kJ/kg Qcec+Qsc+Qbc 194.0 第二级喷水量校核 48 减温水之前的蒸汽温度 t' ℃ 后屏出口汽温,查表4-11 575.3 49 减温水之前蒸汽焓 i' kJ/kg 后屏出口蒸汽焓,查表4-11 3407.8 50 减温水之后的蒸汽温度 t" ℃ 高过进口汽温,查本表 517.0 51 减温水之后的蒸汽焓 i" kJ/kg 高过蒸汽进口焓,查本表 3212.6 52 减温水焓值 idsh kJ/kg ≈给水焓,初参 1239.4 53 减温水量 Ddsh2 t/h Dsh(i'-i")/(i'-idsh) 138.5 54 第二级减温水量误差 δDdsh2 % 允许误差±5% -1.1 第十节 第二悬吊管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第二悬吊管结构计算 根据第二悬吊管结构图,计算第二悬吊管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19中。 表4-19 第二悬吊管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ø63.5*9.03 2 管子总数 ∑n — 结构设计 113 3 后烟井前墙管子节距 s m 结构设计 168 悬吊管二排管子 4 横向节距 s1 m 结构设计 0.336 5 纵向节距 s2 m 结构设计 0.168 6 系数 s2/d — 结构设计 2.65 7 两排管的角系数 xp — 查图3-5 0.74 8 单根管长 L m 结构设计 9.400 9 换热面积 H m2 πdL∑n 211.90 10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0.9d((4/π)•(s1s2/d2)-1) 0.962 11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18.816-0.0635×113/2)×9.4 143.15 二、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 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20中。 表4-20 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st2 ℃ 高过出口烟温,查表4-18 824 2 进口烟焓 I'st2 kJ/kg 高过出口烟焓,查表4-18 7858.3 3 出口烟温 ϑ"st2 ℃ 假设后校核 815.6 4 出口烟焓 I"st2 kJ/kg 调用函数 7769.7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st2+ϑ"st2)/2 819.8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092.8 7 烟气放热量 Qst2,g kJ/kg φ(I'st2-I"st2) 88.4 8 高过向第二悬吊管的辐射热 Qsh,S" kJ/kg Q"sh,S,查表4-18 48.5 第二悬吊管吸收的外来辐射热 ΣQ'st2 kJ/kg xpQsh,S" 35.9 9 第二悬吊管受热面总吸热量 ΣQst2 kJ/kg ΣQ'st2+Qst2,g 124.3 10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19 0.962 11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2737 12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900 13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5637 14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542 15 烟气黑度 ε1 — 1-e-τ 0.418 16 第二悬吊管汽温 tst2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17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5 18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st2+273)+1000RfBcalΣQst2/H 962.2 19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9 20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 kW/m2 ε1ε2(σ0T14-σ0T24) 12.15 21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T1-T2) 93.01 22 烟气容积 Vg Nm3/kg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19 143.15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1/(273Fg) 15.643 23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1.2996E-04 24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932 25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588 26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7643.16 27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35Reg0.6Prg0.37 61.48 28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90.23 29 利用系数 ξ — 选取 1.0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αc+αr) 183.24 30 传热系数 K W/(m2·℃) α1/(1+Rfα1) 100.43 31 传热温压 Δt ℃ ϑav-tst2 370.8 32 对流传热量 Qst2c,tr kJ/kg 0.001KHΔt/Bcal 86.7 计算误差 δQst2c % 允许误差±2% -2.0 33 悬吊管向低再垂直段辐射热量 Qst2" kJ/kg Qsh,S"-ΣQ'st2 12.6 第十一节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结构计算 根据低温再热器结构图,计算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21中。 表4-21 低再垂直段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60.3*4.2 2 片数 n1 — 结构设计 110 3 每片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8 4 管子总数 Σn — n1×n2 880 5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336 6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112 7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1.862 8 系数 s2/d — s2/d 1.86 9 主受热面的角系数 xp — 查图3-5 0.65 10 屏片最外圈管子的外轮廓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 Fp m2 (0.784+0.0603)×9.4×2×55×2 1746.01 11 计算受热面积 Hp m2 Fpxp 1134.91 12 顶棚受热面积 Fce m2 3.689×18.816 69.41 13 两侧受热面积 Fs m2 3.689×9.4×2 69.35 14 底部受热面积 Fb m2 Fce 69.41 15 省煤器悬吊管 Feco.h m2 π×0.0635×9.4×110 206.27 16 总受热面积 ∑H m2 Hp+Fce+Fs+Fb+Feco.h 1549.36 17 受热面区总容积 Vrh1v m3 34.7×18.816 652.92 18 受热面区总包围面积 ∑F m2 ∑H+9.4×18.816×2 1903.10 19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rh1v/∑F 1.235 20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18.816-0.0603×55)×9.4 145.70 流通烟气份额 21 前一半屏片 gv1 — 1-gh1,见图4-8 0.91 22 后一半屏片 gv2 — 1-gh1-gh2,见图4-8 0.75 23 低温再热器平均烟气份额 g — (gv1+gv2)/2 0.83 二、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热力计算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22中。 表4-22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rh1v ℃ 第二悬吊管出口烟温,查表4-20 815.6 2 进口烟焓 I'rh1v kJ/kg 第二悬吊管出口烟焓,查表4-20 7769.7 3 出口烟温 ϑ"rh1v ℃ 假设后校核 754 4 出口烟焓 I"rh1v kJ/kg 调用函数 7127.0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rh1v+ϑ"rh1v)/2 784.8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057.8 7 烟气份额 g — 结构计算,查表4-21 0.83 8 烟气放热量 Qrh1v,g kJ/kg φ(I'rh1v-I"rh1v)g 532.3 9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21 1.235 10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2450 11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905 12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5355 13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661 14 烟气黑度 εp — 1-e-τ 0.367 15 烟气的综合黑度 εsynp — εp/(0.48kas1εp+1) 0.356 16 屏空间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26 17 屏空间黑度 εp,Ssyn — εpsyn/(εpsyn+(1-εpsyn)ψp,S) 0.680 18 下一级获取屏空间辐射热有效系数 ψ"p,S — 选取 0.25 19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向转向室的穿透辐射热流 q"rh1v,S kW/m2 ψp,S"εp,Ssynσ0(ϑ"rh1v+273)4 10.74 20 受热面出口处的截面积 Fout m2 18.816×9.4,结构计算 176.87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向转向室的穿透辐射热 Q"rh1v,S kJ/kg q"rh1v,SFout/Bcal 20.9 21 顶棚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ec kJ/kg 假设后校核 24.0 两侧墙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 kJ/kg 假设后校核 24.0 省煤器悬吊管对流吸热量 Qecoc kJ/kg 假设后校核 90.0 底部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bc kJ/kg 假设后校核 25.0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rh1v,add kJ/kg Qcec+Qsc+Qbc+Qecoc 163.0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受热面的对流热量 Qrh1vc kJ/kg Qrh1v,g-Qcrhlv,add-Q"rh1v,S 348.4 22 透过悬吊管直接落到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的辐射热 Qrh1vr kJ/kg Qst2",查表4-20 12.6 23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受热面总吸热量 ΣQrh1v kJ/kg Qrh1vr+Qrh1vc 361.0 24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出口汽温 t"rh1v ℃ 高再入口汽温,查表4-14 453.2 25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出口蒸汽焓 i"rh1v kJ/kg 高再入口蒸汽焓,查表4-14 3335.3 26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进口蒸汽焓 i'rh1v kJ/kg i"rh1v-BcalΣQrh1v/(Drh/3.6) 3260.7 27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进口汽温 t'rh1v ℃ 调用函数,p=4.3MPa 421.6 28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平均汽温 tav ℃ (t'rh1v+t"rh1v)/2 437.4 29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3 30 蒸汽比容 υ m3/kg 调用函数,p=4.28MPa 0.0729 31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rh/3.6)/f 236.6 蒸汽流速 ω m/s υ(Drh/3.6)/f 17.3 32 工质侧对流换热系数 α2 W/(m2·℃) 查附图A-4,或调用函数 908.76 33 高温再热器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1/α2)BcalΣQrh1v/Hp 866.7 34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8 35 辐射热交换综合系数 Csyn — 1/(1/εsynp+1/ε2-1) 0.327 36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1) kW/m2 Csyn(σ0T14-σ0T24) 12.74 37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2) kW/m2 ψp,sεp,Ssynσ0T14 12.55 38 两者之间的误差 δqR % <±5%,说明ψp,s和Rf选取合适 -1.52 39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1)/(T1-T2) 66.66 40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21 145.70 烟气流速 Wg m/s gBcalVgT1/(273Fg) 12.348 41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1.2311E-04 42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902 43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592 44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6048.01 45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6Reg0.6Prg0.37 39.77 46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59.47 47 修正系数 ξ — 选取 1.0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πdαc/(2s2xp)+αr) 144.00 48 传热系数 K W/(m2·℃) α1/(1+(1+Qrh1v/Qrh1v)(Rf+1/α2)α1) 79.74 49 进口端差 Δt1 ℃ ϑ'rh1v-t"rh1v 362.4 出口端差 Δt2 ℃ ϑ"rh1v-t'rh1v 332.4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347.2 50 对流传热量 Qrh1vc,tr kJ/kg 0.001KHpΔt/Bcal 345.4 计算误差 δQrh1vc % 允许误差±2% -0.9 51 顶棚和两侧包覆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ce,s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顶棚及两侧包覆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ce,s ℃ ϑav-tce,s 335.8 顶棚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cec,tr kJ/kg 0.001KFceΔtce,s/Bcal 24.1 顶棚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ce % 允许误差±10% 0.4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sc,tr kJ/kg 0.001KFsΔtce,s/Bcal 24.2 两侧包覆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s % 允许误差±10% 0.8 52 底部受热面蒸汽温度 tb ℃ 稍低于低再水平段出口蒸汽温度 430 底部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b ℃ ϑav-tb 354.8 底部受热面对流传热量 Qbc,tr kJ/kg 0.001KFbΔtb/Bcal 26.0 底部受热面计算误差 δQb % 允许误差±10% 4.0 53 省煤器悬吊管蒸汽温度 teco.h ℃ 稍高于省煤器出口蒸汽温度 339 省煤器悬吊管传热温压 Δteco.h ℃ ϑav-teco.h 445.8 省煤器悬吊管对流传热量 Qeco.hc,tr kJ/kg 0.001KFeco,hΔteco.h/Bcal 87.0 省煤器悬吊管计算误差 ΔQeco.h % 允许误差±10% -3.3 54 顶棚与包覆受热面总吸热量 Qce+srh1v kJ/kg Qcec+Qsc 48.3 55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向转向室辐射的热量 Q"rh1v,ch kJ/kg =Q"rh1v,S 20.9 56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向低再水平段辐射的热量 Q"rh1v,rh1h kJ/kg =Qbc 25.0 第十二节 转向室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转向室结构计算 根据转向室结构图,计算转向室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23中。 表4-23 转向室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顶棚受热面积 Fce m2 9.511×18.816 178.96 2 两侧包覆受热面积 Fs m2 9.511×9.4×2 178.81 3 后包覆受热面积 Fbeh m2 9.4×18.816 176.87 4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受热面积 Fb m2 9.511×18.816 178.96 5 省煤器悬吊管 Heco.h m2 π×0.0635×9.4×55×4 412.55 6 总受热面积 ∑H m2 Fce+Fs+Fbeh+Fb+Heco.h 1126.15 7 受热面区总容积 Vch m3 Fs/2×18.816 1682.24 8 受热面区总包围面积 ∑F m2 ∑H+前墙包围面 1303.01 9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ch/∑F 4.647 10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18.816-0.0603×55)×9.4 145.70 11 转向室半球体当量半径 R m (3Vch/8/π)0.5 14.170 12 烟气份额 gv2 — 结构计算,见图4-8 0.75 二、转向室热力计算 转向室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24中。 表4-24 转向室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ch ℃ 低再垂直段出口烟温,查表4-22 754 2 进口烟焓 I'ch kJ/kg 低再垂直段出口烟焓,查表4-22 7127.0 3 出口烟温 ϑ"ch ℃ 假设后校核 730 4 出口烟焓 I"ch kJ/kg 调用函数 6877.5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ch+ϑ"ch)/2 742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1015 7 烟气份额 g — 结构计算,查表4-23 0.75 8 烟气放出热量 Qch,g kJ/kg φ(I'ch-I"ch)g 186.7 9 外来辐射热量 Q'ch kJ/kg =Q"re1v,ch,查表4-22 20.9 10 转向室受热面总吸热量 ΣQch kJ/kg Qch,g+Q'ch 207.6 11 四周包覆受热面吸热量 Qwc kJ/kg 假设后校核 112.0 12 省煤器悬吊管吸热量 Qeco.hc kJ/kg 假设后校核 107.0 13 向低再水平段辐射热量 Q"ch kJ/kg ΣQch-Qwc-Qeco.hc (11.4) 14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设计,查表4-23 4.647 15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1221 16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2034 17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3255 18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1.513 19 烟气黑度 ε1 — 1-e-τ 0.675 20 转向室半球体当量半径 R m 结构结算,查表4-23 14.170 烟气的综合黑度 εsyn — ε1/(0.25kaRε1+1) 0.380 21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8 22 辐射热交换综合系数 Csyn — 1/(1/εsyn+1/ε2-1) 0.347 23 四周包覆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w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24 省煤器悬吊管内蒸汽温度 teco.h ℃ 稍高于省煤器出口蒸汽温度 344 25 转向室出口平面蒸汽平均温度 trh ℃ 低再水平段平均汽温 373 26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及周围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3 27 四周包覆受热面灰污壁温 T2,w K (tw+273)+1000RfBcalQwc/(Fce+Fs+Fbeh) 803.9 省煤器悬吊管灰污壁温 T2,eco.h K (teco.h+273)+1000RfBcalQeco.hc/Heco.h 718.5 转向室出口灰污壁温 T2,rh K (trh+273)+1000RfBcalQ"ch/Fb 621.0 28 向四周包覆受热面的辐射热流 qRw kW/m2 Csynσ0(T14-T2,w4) 12.65 向省煤器悬吊管的辐射热流 qReco.h kW/m2 Csynσ0(T14-T2,eco.h4) 15.62 向低再水平段的辐射热流 qRrh kW/m2 Csynσ0(T14-T2,rh4) 17.94 29 向四周包覆受热面的辐射热 Qw kJ/kg qRw(Fce+Fs+Fbeh)/Bcal 74.3 向省煤器悬吊管的辐射热 Qeco.h kJ/kg qReco.hHeco.h/Bcal 70.9 向低再水平段的辐射热 Qrh kJ/kg qRrhFb/Bcal 35.3 30 受热面总吸热量 ΣQchtr kJ/kg Qw+Qeco.h+Qrh 206.0 31 受热面吸热量计算误差 δQch % 允许误差±2% 0.7 第十三节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结构计算 根据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结构图,计算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25中。 表4-25 低再水平段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Φ63.5*4.2 2 管片数 n1 — 结构设计 110 3 每片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8 4 管子总数 Σn — n1×n2 880 5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168 6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127 7 单根管长 L m 结构设计 52.103 8 受热面积 H m2 πdLΣn 9146.80 9 前后包覆面积 Ffr+b m2 9.72×18.816×2 365.78 10 侧墙包覆面积 Fs m2 9.72×13.2×2 256.61 11 省煤器悬吊管受热面积 Heco.h m2 π×9.72×0.0635×55×6 639.89 12 受热面区总受热面积 ∑F m2 H+Ffr+b+Fs+Heco.h+13.2×18.816×2 10905.82 13 受热面区总容积 Vrh1h m3 9.72×18.816×13.2 2414.17 14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rh1h/∑F 0.797 15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2.098 烟气流通截面积 16 烟气流通截面积1 Fg1 m2 13.2×18.816-0.0635×110×10.903 172.21 17 烟气流通截面积2 Fg2 m2 13.2×18.816-0.0636×110×13.06 157.00 18 烟气流通截面积3 Fg3 m2 13.2×18.816-0.0636×110×9 185.41 19 烟气流通截面积4 Fg4 m2 13.2×18.816-0.0636×110×9 185.41 20 烟气流通截面积5 Fg5 m2 13.2×18.816-0.0635×110×10 178.52 21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Fg1+Fg2+Fg3+Fg4+Fg5)/5 175.71 二、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热力计算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26中。 表4-26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转向室出口烟气份额 gh3 — 结构设计,图4-8 0.75 2 低再垂直段两屏片间分流的烟气份额 gh2 — 结构设计,图4-8 0.16 3 低再垂直段前屏片分流的烟气份额 gh1 — 结构设计,图4-8 0.09 4 进口烟焓 I'rh1h kJ/kg gh3I"ch+gh2(I'ch+I"st2)/2+gh1I"st2 7049.1 5 进口烟温 ϑ'rh1h ℃ 调用函数 746.5 7 出口烟温 ϑ"rh1h ℃ 假设后校核 558 8 出口烟焓 I"rh1h kJ/kg 调用函数 5142.5 9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rh1h+ϑ"rh1h)/2 652.3 10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925.3 11 烟气放出热量 Qrh1h,g kJ/kg φ(I'rh1h-I"rh1h) 1902.6 12 来自低再垂直段的外来辐射 热量 Q"rh1v,rh1h kJ/kg 查表4-22 25.0 来自转向室的外来辐射热量 Q"ch kJ/kg 查表4-24 (11.4) 外来辐射热量 ΣQ'rh1h kJ/kg Q"rh1v,rh1h+Q"ch 13.6 13 前后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fr+bc kJ/kg 假设后校核 54.4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 kJ/kg 假设后校核 39 省煤器悬吊管对流吸热量 Qeco.hc kJ/kg 假设后校核 150.0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rh1h,add kJ/kg Qfr+bc+Qsc+Qeco.hc 243.4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对流吸热量 Qrh1hc kJ/kg Qrh1h,g-Qcrh1h,add 1659.2 14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总吸热量 ΣQrh1h kJ/kg ∑Q'rh1h+Qrh1hc 1672.7 15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25 0.797 16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3335 17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3272 18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6607 19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373 20 烟气黑度 ε1 — 1-e-τ 0.311 21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进口汽温 t'rh1h ℃ =t'rh,给定 310 22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进口蒸汽焓 i'rh1h kJ/kg =i'rh,查表4-5 2975.0 23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出口蒸汽焓 i''rh1h kJ/kg i'rh1h+BcalΣQrh1h/(Drh/3.6) 3320.4 24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出口汽温 t''rh1h ℃ 调用函数,p=4.3MPa 447.1 25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平均汽温 tav ℃ (t'rh1h+t"rh1h)/2 378.6 26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3 27 蒸汽比容 υ m3/kg 调用函数,p=4.335MPa 0.0646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rh/3.6)/f 210.0 蒸汽流速 ω m/s υ(Drh/3.6)/f 13.6 工质侧对流换热系数 α2 W/(m·℃) 查附图A-4,或调用函数 821.32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1/α2)BcalΣQrh1h/H 743.3 28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9 29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 kW/m2 ε1ε2(σ0T14-σ0T24) 6.79 30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T1-T2) 37.30 31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21 145.70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l/(273Fg) 13.013 32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9.9188E-05 33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786 34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605 35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8330.87 36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1Reg0.651Prg0.34 63.14 37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78.20 38 利用系数 ξ — 选取 0.95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αc+αr) 109.73 39 热有效系数 ψ — 选取,表3-13 0.60 传热系数 K W/(m2·℃) ψ/(1/α1+1/α2) 58.08 40 进口端差 Δt1 ℃ ϑ'rh1h-t''rh1h 299.4 出口端差 Δt2 ℃ ϑ"rh1h-t'rh1h 248.0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281.3 41 对流传热量 Qrh1hc,tr kJ/kg 0.001KHΔt/Bcal 1642.7 42 计算误差 δQrh1hc % 允许误差±2% -1.0 附加受热面热量校核 43 四周包覆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fr+b,s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四周包覆受热面面传热温压 Δtfr+b,s ℃ ϑav-tfr+b,s 203.3 前后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fr+bc,tr kJ/kg 0.001KFfr+bΔtfr+b/Bcal 53.0 前后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计算误差 δQfr+b % 允许误差±10% 2.6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tr kJ/kg 0.001KFsΔts/Bcal 41.0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 量计算误差 δQs % 允许误差±10% 4.9 44 四周包覆受热面总吸热量 Qswrh1h kJ/kg Qfr+bc+Qsc 93.4 45 省煤器悬吊管内蒸汽温度 teco.h ℃ 略低于省煤器出口水温 335 省煤器悬吊管传热温压 Δteco.h ℃ ϑav-teco.h 317.3 省煤器悬吊管对流吸热量 Qeco.hc,tr kJ/kg 0.001KHeco.hΔteco.h/Bcal 152.0 省煤器悬吊管对流吸热量计算误差 δQeco.h % 允许误差±10% 1.3 第十四节 省煤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省煤器结构计算 根据省煤器结构图,省煤器计算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27中。 表4-27 省煤器结构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管子直径 d×δ mm 结构设计 Φ50.8*7.89 2 片数 n1 — 结构设计 167 3 每片管子数 n2 — 结构设计 3 4 管子总数 Σn — n1×n2 501 5 横向截距 s1 m 结构设计 0.112 6 纵向截距 s2 m 结构设计 0.102 7 单根管长 L m 结构设计 220 8 受热面积 Heco m2 πdLΣn 17590.33 9 前后包覆受热面积 Ffr+b m2 18.816×9.39×2 353.36 10 侧墙包覆受热面积 Fs m2 13.2×9.39×2 247.90 11 省煤器悬吊管受热面积 Hh m2 π×9.39×0.0635×167 312.83 12 受热面区总受热面积 ∑F m2 13.2×18.816×2+Ffr+b+Fs+Hh+Heco 19001.16 13 受热面区总容积 Veco m3 9.39×18.816×13.2 2332.21 14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3.6Veco/∑F 0.442 15 工质流通截面 f m2 π/4×di2×∑n 0.483 16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13.2×18.816-13.06×0.0508×167 137.58 二、省煤器热力计算 省煤器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28中。 表4-28 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eco ℃ 低再出口烟温,查表4-26 558 2 进口烟焓 I'eco kJ/kg 低再出口烟焓,查表4-26 5142.5 3 出口烟温 ϑ"eco ℃ 假设后校核 379 4 出口烟焓 I"eco kJ/kg 调用函数 3411.0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 ℃ (ϑ'eco+ϑ"eco)/2 468.5 6 烟气平均温度 T1 K ϑav+273 741.5 7 烟气放出热量 Qeco,g kJ/kg φ(I'eco-I"eco) 1727.8 8 前后包覆受热面吸热量 Qfr+bc kJ/kg 假设后校核 45.0 两侧包覆受热面吸热量 Qsc kJ/kg 假设后校核 40.0 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ceco,add kJ/kg Qfr+bc+Qsc 85.0 省煤器对流吸热量 Qecoc kJ/kg Qeco,g-Qceco,add 1642.8 9 省煤器给水量 Deco t/h Dsh-Ddsh1-Ddsh2 1825 10 省煤器进口水温 t'eco ℃ =tfw,给定 282 11 省煤器进口水焓 i'eco kJ/kg =ifw,查表4-5 1239.4 12 省煤器出口水焓 i''eco kJ/kg i'+BcalQecoc/(Deco/3.6) 1534.1 13 省煤器出口水温 t''eco ℃ 调用函数,p=28.9MPa 336.8 14 省煤器工质平均温度 tav ℃ (t'eco+t"eco)/2 309.4 15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结构计算,查表4-27 0.442 16 水蒸汽容积份额 rH2O — 烟气特性,查表4-3 0.1101 三原子气体总容积份额 rg — 烟气特性,查表4-3 0.2465 三原子气体减弱系数 kgrg m-1 式(3-19),调用函数 0.5004 17 灰粒平均直径 dash μm 中速磨煤机 12 烟气中飞灰浓度 μash kg/kg 烟气特性,查表4-3 0.0312 灰分颗粒减弱系数 kashμash m-1 式(3-20),调用函数 0.3850 18 烟气介质的吸收减弱系数 ka m-1 kgrg+kashμash 0.8854 19 烟气介质的光学密度 τ — kaS 0.391 20 烟气黑度 ε1 — 1-e-τ 0.250 21 工质质量流速 ρω kg/(m2·s) (Deco/3.6)/f 1049.6 22 受热面污染热阻 Rf m2·℃/W 选取 0.0043 23 受热面灰污表面温度 T2 K tav+273+1000RfBcalΣQeco/Heco 623.0 24 受热面的黑度 ε2 — 选取 0.9 25 烟气对受热面辐射换热热流 qR kW/m2 ε1ε2(σ0T14-σ0T24) 2.05 26 烟气辐射放热系数 αr W/(m2·℃) 1000qR/(T1-T2) 17.30 27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149 烟气流通截面积 Fg m2 结构计算,查表4-27 137.58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1/(273Fg) 11.044 28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6.8212E-05 29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629 30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626 31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νg 8224.9445 32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21Reg0.651Prg0.34 63.37 33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c W/(m2·℃) Nugλg/d 78.45 34 修正系数 ξ — 选取 1 烟气侧放热系数 α1 W/(m2·℃) ξ(αc+αr) 95.75 35 热有效系数 ψ — 选取,表3-13 0.60 传热系数 K W/(m2·℃) ψα1 57.45 36 进口端差 Δt1 ℃ ϑ'eco-t''eco 221.2 出口端差 Δt2 ℃ ϑ"eco-t'eco 97.0 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150.7 37 省煤器对流传热量 Qecoc,tr kJ/kg 0.001KHecoΔt/Bcal 1673.6 38 计算误差 δQecoc % 允许误差±2% 1.8 附加受热面热量校核 39 四周包覆受热面管内蒸汽温度 tfr+b,s ℃ 分离器出口温度与前屏进口工质温度的平均值 449 四周包覆受热面传热温压 Δtfr+b,s ℃ ϑav-tfr+b,s 19.5 前后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fr+bc,tr kJ/kg 0.001KFfr+bΔtfr+b/Bcal 49.0 前后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计算误差 δQfr+b % 允许误差±10% 8.2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Qsc,tr kJ/kg 0.001KFfr+b,sΔts/Bcal 39.0 两侧包覆受热面对流吸热量计算误差 δQs % 允许误差±10% -2.6 40 四周包覆受热面总吸热量 Qsweco kJ/kg Qceco,add 85.0 第十五节 汽温校核 一、分离器蒸汽温度校核 结果见表4-29。 表4-29 分离器蒸汽温度校核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省煤器出口水温 t"eco ℃ 省煤器热力计算,查表4-28 336.8 2 省煤器出口水焓 i"eco kJ/kg 省煤器热力计算,查表4-28 1534.1 3 炉膛吸热量 QR kJ/kg 炉膛热力计算,查表4-7 5072.3 炉膛上部水冷壁附加吸热和第一悬吊管吸热 4 前屏过热器区 Qwwp1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521.4 5 后屏过热器区 Qwwp2 kJ/kg 后屏热力计算,查表4-12 121.2 6 高温再热器区 Qwwrh2 kJ/kg 高再热力计算,查表4-14 176.2 7 第一悬吊管 ΣQst1 kJ/kg 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查表4-16 381.0 8 从炉膛进口到炉膛出口水冷壁吸热量 ΣQww kJ/kg 上述3-7项之和 6272.1 9 水冷壁工质流量 Dww t/h Dsh-Ddsh1-Ddsh2 1714 10 水在炉内焓增 Δiww kJ/kg BcalΣQww/Dww 1295.7 11 分离器蒸汽焓 isep kJ/kg i"eco+Δiww 2829.8 12 分离器蒸汽温度 tsep ℃ 调用函数,p=27.3MPa 439.6 13 计算误差 Δtsep % 允许误差±5℃ -0.1 二、前屏进口汽温校核 计算结果列于表4-30中。 表4-30 前屏进口汽温校核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分离器蒸汽温度 teco ℃ 查表4-10 440 2 分离器蒸汽焓 ieco kJ/kg 调用函数 2832.4 顶棚受热面、包覆受热面和第二悬吊管吸热量 3 前屏区顶棚 Qcep1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189.0 4 后屏区顶棚 Qcep2 kJ/kg 后屏热力计算,查表4-12 69.0 5 高再区顶棚 Qcere2 kJ/kg 高再热力计算,查表4-14 70.4 6 高过区顶棚及包覆 Qce+ssh kJ/kg 高过热力计算,查表4-18 194.0 7 第二悬吊管 ΣQst2 kJ/kg 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查表4-20 124.3 8 低再垂直段区顶棚及两侧墙包覆 Qce+srh1v kJ/kg 低再垂直段热力计算,查表4-22 48.3 9 转向室顶棚及包覆 Qce+swch kJ/kg 转向室热力计算,查表4-24 112.0 10 低再水平段四周包覆 Qswrh1h kJ/kg 低再水平段热力计算,查表4-26 93.4 11 省煤器区四周包覆 Qsweco kJ/kg 省煤器热力计算,查表4-28 85.0 12 顶棚及包围总吸热 ΣQce+ΣQsw kJ/kg 上述3-11项之和 985.5 13 前屏进口蒸汽焓增 Δip1 kJ/kg Bcal(ΣQce+ΣQsw)/(Dww/3.6) 188.3 14 前屏进口蒸汽焓 i'p1 kJ/kg isep+Δip1 3018.1 15 前屏进口汽温 t'p1 ℃ 调用函数,p=26.9MPa 472.5 16 计算误差 Δt'p1 ℃ 允许误差±5℃ (1.6) 第十六节 空气预热器结构和热力计算 一、空气预热器结构计算 根据空气预热器结构图,空气预热器计算的结构数据,列于表4-31中。 表4-31 回转式预热器结构计算(单台数据)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热 段 冷 段 1 换热板高度 h mm 结构设计 1330 600 2 换热板厚度 δ mm 结构设计 0.6 1.2 3 换热板的面积密度 ρF m2/m3 选取 407 326 4 每个分隔仓的有效面积 fa m2 选取 5.3965 5.3965 5 分隔仓数目 nr — 选取 24 24 6 总流通面积 Fa m2 fanr 129.52 129.52 7 区段容积 V m3 Fah 172.26 77.71 8 换热板充满程度系数 CF — 选取 1.0 1.0 9 换热面积 H m2 CFρFV 70108.31 25333.33 10 换热板所占截面积 Σfhs m2 Hδ/(2h) 15.81 25.33 11 实际流通面积 ΣF m2 Fa-Σfhs 113.70 104.18 12 一次风通道占流通截面的份额 xa1 — 50°/360° 0.1389 0.1389 13 二次风通道占流通截面的份额 xa2 — 100°/360° 0.2778 0.2778 14 烟气通道占流通截面的份额 xg — 165°/360° 0.4583 0.4583 15 一次风流通面积 Fa1 m2 xa1ΣF 15.79 14.47 16 二次风流通面积 Fa2 m2 xa2ΣF 31.59 28.94 17 烟气流通面积 Fg m2 xgΣF 52.11 47.75 18 换热板拉成平板后的总长度 Σlhs m Σfhs/δ 26356.5 21111.1 19 换热板当量直径 deq m 4ΣF/(2Σlhs) 0.0086 0.0099 20 各段换热面积比例 r — Hi/(Hh+Hc) 0.7346 0.2654 21 换热板单位面积重量 mF kg/m2 选取 2.355 4.71 22 换热板重量 G kg mFH 165105 119320 二、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平均温度预估 结果列于表4-32中。 表4-32 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平均温度预估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空预器进口烟气温度 ϑ' ℃ 省煤器出口烟温,查表4-28 379 2 空预器进口烟焓 I' kJ/kg 省煤器出口烟焓,查表4-28 3411.0 3 空预器出口烟气温度 ϑ" ℃ 假设后校核 126 4 空预器出口烟焓 I" kJ/kg 调用函数 1159.4 5 冷空气温度 ta' ℃ =tac,查表4-5 20 6 冷空气焓 Ia' kJ/kg =Iaco,查表4-5 121.5 7 空预器总漏风系数 Δα — 选取,查表3-4 0.08 8 空预器出口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 — =βah",查表4-7 1.14 9 空预器进口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 — β"+Δα 1.22 10 空预器平均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av — β"+Δα/2 1.18 11 保热系数 φ — 热平衡计算,查表4-5 0.9979 12 出口空气焓 Ia,av" kJ/kg (I'-I"+(βav/φ+Δα/2)Ia')/(βav/φ-Δα/2) 2100.8 13 出口空气平均温度 ta,av" ℃ 调用函数 334.0 三、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33和4-34中。 表4-33 空气预热器热段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h' ℃ 省煤器出口烟温,查表4-28 379 2 进口烟焓 Ih' kJ/kg 省煤器出口烟焓,查表4-28 3411.0 3 出口烟温 ϑh'' ℃ 假设后校核 143 4 出口烟焓 Ih" kJ/kg 调用函数 1283.3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h ℃ (ϑh'+ϑh")/2 261.0 6 烟气平均温度 T1,h K ϑav,h+273 534.0 7 热段烟道入口过量空气系数 αh' — 烟气特性,查表4-3 1.2 8 热段烟道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αh" — 烟气特性,查表4-3 1.24 9 热段漏风系数 Δαh — αh"-αh' 0.04 10 热段出口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h" — =β",查表4-32 1.14 11 热段进口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h' — βh"+Δαh 1.18 12 热段平均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av,h — (βh'+βh")/2 1.16 13 出口空气温度 ta,h" ℃ =ta,av",查表4-32 334 14 出口空气焓值 Ia,h" kJ/kg =Ia,av",查表4-32 2100.8 15 进口空气焓值 Ia,h' kJ/kg (Ih"-Ih'+(βav,h/φ-Δαh/2)Ia,h")/(βav,h/φ+Δαh/2) 230.3 16 进口空气温度 ta,h' ℃ 调用函数 37.3 17 平均空气温度 tav,h ℃ (ta,h'+ta,h")/2 185.6 18 平均空气温度 T2,h K tav,h+273 458.6 19 空气吸热量 Qa,h kJ/kg βav,h(Ia,h"-Ia,h') 2169.7 20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3.9103E-05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452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658 21 烟气容积 Vg m3 烟气特性,查表4-3 6.244 烟气的流通截面积 ∑Fg,h m2 2Fg,h,二台空预器 104.22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1,h/(273∑Fg,h) 10.661 22 热段波形板当量直径 deq,h m 结构设计,查表4-31 0.0086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eq,h/νg 2352.39 23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04Reg0.8Prg0.4 16.85 24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g,h W/(m2·℃) Nugλg/deq,h 88.18 25 空气运动黏度 νa m2/s 调用函数 3.3135E-05 空气导热系数 λa W/(m·℃) 调用函数 0.0380 空气普朗特数 Pra — 调用函数 0.690 26 空气容积 Va,h m3 βav,hVo 5.421 空气流通截面积 ∑Fa,h m2 2(Fa1,h+Fa2,h),二台空预器 94.76 空气流速 wa m/s BcalVa,hT2,h/(273∑Fa,h) 8.744 27 热段波形板当量直径 deq,h m 结构设计,查表4-31 0.0086 空气雷诺数 Rea — wadeq,h/νa 2276.85 28 空气努塞尔数 Nua — 0.04Rea0.8Pra0.4 16.73 29 空气对流放热系数 αa,h W/(m2·℃) Nuaλa/deq,h 73.64 30 烟气份额 xg — 结构计算,查表4-31 0.4583 31 空气份额 xa — xa1+xa2 0.4167 32 利用系数 ξh — 选取,查表3-16 0.88 传热系数 K W/(m2·℃) ξh/(1/(xaαa,h)+1/(xgαg,h)) 15.35 33 受热面积 ∑Hh m2 2Hh,二台空预器 140216.61 34 热段进口端差 Δt1 ℃ ϑh'-ta,h" 45.0 35 热段出口端差 Δt2 ℃ ϑh"-ta,h' 105.7 36 热段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71.1 37 传热量 Qaph,hc,tr kJ/kg 0.001K∑HhΔt/Bcal 2150.0 38 计算误差 δQaph,hc,tr % 允许误差±2% -0.9 表4-34 空气预热器冷段热力计算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进口烟温 ϑc' ℃ 空预器热段出口烟温,查表4-33 143 2 进口烟焓 Ic' kJ/kg 空预器热段出口烟焓,查表4-33 1283.3 3 出口烟温 ϑc" ℃ 假设后校核 104.0 4 出口烟焓 Ic" kJ/kg 调用函数 953.2 5 烟气平均温度 ϑav,c ℃ (ϑc'+ϑc")/2 123.5 6 烟气平均温度 T1,c K ϑav,c+273 396.5 7 烟道进口过量空气系数 αc' — 烟气特性,查表4-3 1.24 8 烟道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αc" — 烟气特性,查表4-3 1.28 9 冷段漏风系数 Δαc — αc"-αc' 0.04 10 冷段进口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c' — =β',查表4-32 1.22 11 冷段出口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c" — βc’-Δαc 1.18 12 冷段平均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比值 βav,c — (βc'+βc")/2 1.20 13 进口空气温度 ta,c' ℃ 冷空气温度,查表4-32 20 14 进口空气焓值 Ia,c' kJ/kg 冷空气焓值,查表4-32 121.5 15 出口空气焓值 Ia,c" kJ/kg (Ic'-Ic"+(βav,c/φ+Δαc/2)Ia,c')/(βav,c/φ-Δαc/2) 404.8 16 出口空气温度 ta,c" ℃ 调用函数 65.5 17 平均空气温度 tav,c ℃ (ta,c'+ta,c")/2 42.8 18 平均空气温度 T2,c K tav,c+273 315.8 19 空气吸热量 Qa,c kJ/kg βav,c(Ia,c"-Ia,c') 339.9 20 烟气运动黏度 νg m2/s 调用函数 2.3338E-05 烟气导热系数 λg W/(m·℃) 调用函数 0.0334 烟气普朗特数 Prg — 调用函数 0.693 21 烟气容积 Vg m3/kg(标准状况下) 烟气特性,查表4-3 6.434 烟气的流通截面积 ∑Fg,c m2 2Fg,c,二台空预器 95.49 烟气流速 Wg m/s BcalVgT1,c/(273∑Fg,c) 8.902 22 冷段换热板当量直径 deq,c m 结构设计,查表4-31 0.0099 烟气雷诺数 Reg — Wgdeq,c/νg 3764.87 23 烟气努塞尔数 Nug — 0.021Reg0.8Prg0.4 13.16 24 烟气对流放热系数 αg,c W/(m2·℃) Nugλg/deq,c 44.47 25 空气运动黏度 νa m2/s 调用函数 1.7476E-05 空气导热系数 λa W/(m·℃) 调用函数 0.0276 空气普朗特数 Pra — 调用函数 0.696 26 空气容积 Va,c m3 βav,cVo 5.608 空气流通截面积 ∑Fa,c m2 2(Fa1,c+Fa2,c),二台空预器 86.83 空气流速 wa m/s BcalVa,cT2,c/(273∑Fa,c) 6.797 27 冷段换热板当量直径 deq,c m 结构设计,查表4-31 0.0099 空气雷诺数 Rea — wadeq,c/νa 3838.43 28 空气努塞尔数 Nua — 0.021Rea0.8Pra0.4 13.38 29 空气对流放热系数 αa,c W/(m2·℃) Nuaλa/deq,c 37.35 30 烟气份额 xg — 结构计算,查表4-31 0.4583 31 空气份额 xa — xa1+xa2 0.4167 32 利用系数 ξc — 选取,查表3-16 0.86 传热系数 K W/(m2·℃) ξc/(1/(xaαa,c)+1/(xgαg,c)) 7.59 33 受热面积 ∑Hc m2 2Hc,二台空预器 50666.66 34 冷段进口端差 Δt1 ℃ ϑc'-ta,c" 77.5 35 冷段出口端差 Δt2 ℃ ϑc"-ta,c' 84.0 36 冷段传热温压 Δt ℃ 式(3-65) 80.7 37 传热量 Qaph,cc,tr kJ/kg 0.001K∑HcΔt/Bcal 338.0 38 计算误差 δQaph,cc,tr % 允许误差±2% -0.6 四、空气预热器一、二次风出口空气温度校核 计算结果列于表4-35中。 表4-35 空气预热器一、二次风出口空气温度校核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一次风配比 g1 — 燃烧器设计,选取 0.2 2 二次风配比 g2 — 燃烧器设计,选取 0.8 热段一二次风换热系数计算 3 热段波形板当量直径 deq,h m 结构计算,查表4-31 0.0086 4 空气运动黏度 νa m2/s 热段热力计算,查表4-33 3.3135E-05 空气导热系数 λa W/(m·℃) 热段热力计算,查表4-33 0.0380 空气普朗特数 Pra — 热段热力计算,查表4-33 0.690 5 二次风速 wa2,h m/s g2BcalVa,hT2,h/(273∑Fa2,h) 10.493 6 二次风雷诺数 Rea2,h — wa2,hdeq,h/νa 2732.22 7 二次风努塞尔数 Nua2,h — 0.04Rea2,h0.8Pra0.4 19.36 8 二次风换热系数 αa2,h W/(m2·℃) Nua2,hλa/deq,h 85.21 9 一次风速 wa1,h m/s g1BcalVa,hT2,h/(273∑Fa1,h) 5.246 10 一次风雷诺数 Rea1,h — wa1,hdeq,h/νa 1366.11 11 一次风努塞尔数 Nua1,h — 0.04Rea1,h0.8Pra0.4 11.12 12 一次风换热系数 αa1,h W/(m2·℃) Nua1,hλa/deq,h 48.94 冷段一二次风换热系数计算 13 冷段换热板当量直径 deq,c m 结构计算,查表4-31 0.0099 14 空气运动黏度 νa m2/s 冷段热力计算,表4-34 1.7476E-05 空气导热系数 λa W/(m·℃) 冷段热力计算,表4-34 0.0276 空气普朗特数 Pra — 冷段热力计算,表4-34 0.696 15 二次风速 wa2,c m/s g2BcalVa,cT2,c/(273∑Fa2,c) 8.156 16 二次风雷诺数 Rea2,c — wa2,cdeq,c/νa 4606.12 17 二次风努塞尔数 Nua2,c — 0.021Rea2,c0.8Pra0.4 15.48 18 二次风换热系数 αa2,c W/(m2·℃) Nua2,cλa/deq,c 43.22 19 一次风速 wa1,c m/s g1BcalVa,cT2,c/(273∑Fa1,c) 4.078 20 一次风雷诺数 Rea1,c — wa1,cdeq,c/νa 2303.06 21 一次风努塞尔数 Nua1,c — 0.021Rea1,c0.8Pra0.4 8.89 22 一次风换热系数 αa1,c W/(m2·℃) Nua1,cλa/deq,c 24.82 各通道热段和冷段加权平均换热系数 23 热段换热面积所占比例 rh — 结构计算,查表4-31 0.7346 冷段换热面积所占比例 rc — 结构计算,查表4-31 0.2654 24 烟气通道换热系数 αg W/(m2·℃) rhαg,h+rcαg,c 76.58 二次风通道换热系数 αa2 W/(m2·℃) rhαa2,h+rcαa2,c 74.06 一次风通道换热系数 αa1 W/(m2·℃) rhαa1,h+rcαa1,c 42.54 25 二次风出口温度 ta2" ℃ 假设后校核 362.6 26 二次风出口焓值 Ia2" kJ/kg 调用函数 2290.2 27 一次风出口焓值 Ia1" kJ/kg ((I'h-I"c+(βav/φ+Δα/2)I'a,c)/(βav/φ-Δα/2)-g2I"a2)/g1 2245.6 28 一次风出口风温 ta1" ℃ 调用函数 356.3 各通道工质平均温度及壁温计算 29 烟气平均温度 ϑav,aph ℃ (ϑh'+ϑc")/2 241.5 30 二次风平均温度 ta2 ℃ (ta2"+ta,c')/2 191.3 31 一次风平均温度 ta1 ℃ (ta1"+ta,c')/2 188.1 32 烟气放热量 Qg kJ/kg φ(I'h-I''c+(I'a,c+I"a,h)Δα/2) 2541.3 33 二次风吸热量 Qa2 kJ/kg βav(I"a2-I'a,c) 2559.0 34 一次风吸热量 Qa1 kJ/kg βav(I"a1-I'a,c) 2506.4 35 利用系数 ξ — rhξh+rcξc 0.875 36 系数 a — 2ϑav,aph-2BcalQg/(ξαgxg(∑Hh+∑Hc)) 404.1 系数 b — 2g2BcalQa2/(ξαa2xa2(∑Hh+∑Hc))+2ta2 491.0 系数 c — 2g1BcalQa1/(ξαa1xa1(∑Hh+∑Hc))+2ta1 468.7 换热板在烟气通道的壁温 37 换热板在进口烟气侧壁温 t'w,g ℃ (a-b+c)/2 190.9 换热板在出口烟气侧壁温 t"w,g ℃ (a+b-c)/2 213.2 38 换热板总质量 G kg 2(Gh+Gc),二台空预器 568850 39 换热板的比热容 cphs kJ/(kg·℃) 碳钢,选取 0.487 40 回转式预热器转速 n rpm 选取,一般在1.1~1.2rpm之间 1.16 41 换热板在烟气侧吸热量 Qhs kJ/kg Gncphs(t"w,g-t'w,g)/(60Bcal) 2510.0 42 计算误差 δQhs % (Qhs-Qg)×100/Qg,允许误差±2% -1.2 第十七节 热力计算数据的总校和计算结果汇总 一、热力计算数据的总校 热力计算的总校列于表4-36中。 表4-36 整体热力计算误差检查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结 果 1 假设进入炉膛热空气温度 tha ℃ 炉膛热力计算,查表4-7 325 2 空气预热器出口平均温度 ta,av" ℃ 空预器热段热力计算,查表4-33 334.0 3 计算误差 Δtha ℃ 允许计算误差±40℃ 2.7 4 热平衡计算中假设排烟温度 ϑexg ℃ 热平衡计算,查表4-5 126 5 空气预热器计算中计算得到的排烟温度 ϑ"exg ℃ 空预器冷段热力计算,查表4-34 120.0 6 计算误差 Δϑexg ℃ 允许计算误差±10℃ -6.0 7 炉膛有效辐射放热量 QR kJ/kg 炉膛热力计算,查表4-7 5072.3 8 前屏受热面总对流吸热量 Qp1,g kJ/kg 前屏热力计算,查表4-10 1749.6 9 后屏受热面总对流吸热量 Qp2,g kJ/kg 后屏热力计算,查表4-11 1243.0 10 高温再热器区域对流吸热量 Qrh2,g kJ/kg 高再热力计算,查表4-14 1488.7 11 第一悬吊管区域对流吸热量 Qst1,g kJ/kg 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查表4-16 259.5 12 高温过热器区域对流吸热量 Qsh,g kJ/kg 高过热力计算,查表4-18 1334.3 13 第二悬吊管区域对流吸热量 Qst2,g kJ/kg 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查表4-20 88.4 14 低温再热器垂直段区域对流吸热量 Qrh1v,g kJ/kg 低再垂直段热力计算,查表4-22 532.3 15 转向室区域对流吸热量 Qch,g kJ/kg 转向室热力计算,查表4-24 186.7 16 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区域对流吸热量 Qrh1h,g kJ/kg 低再水平段热力计算,查表4-26 1902.6 17 省煤器区域对流吸热量 Qeco,g kJ/kg 省煤器热力计算,查表4-28 1727.8 18 总有效吸热量 ∑Q kJ/kg 上述7-17项之和 15585.1 19 燃料带入热量 Qf kJ/kg 热平衡计算,查表4-5 16700 20 锅炉热效率 ηb % 热平衡计算,查表4-5 93.2 21 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 q4 % 热平衡计算,查表4-5 0.6 22 热平衡计算误差 ΔQ kJ/kg Qfηb-∑Q(1-q4/100) 67.0 23 计算相对误差 δQ % 允许误差±0.5% 0.401 二、热力计算结果汇总 热力计算结果汇总列表4-37中。 表4-37 热力计算汇总 序号 名称 符号 单位 炉膛 前屏 后屏 高再 一吊 高过 二吊 低再垂 转向室 低再平 省煤器 空预器热段 空预器冷段 1 管径 d×δ mm 41.3 44.95 63.5 34.9 38.1 63.5 60.3 63.5 50.8 8.6 9.9 2 计算受热面积 H m2 3396 1220 1304 2174 476 3466 212 1135 1126 9147 17590 140217 50667 3 进口烟温 ϑ' ℃ 1822 1380 1226 1112 974 950 824 816 754 747 558 379 143 4 出口烟温 ϑ" ℃ 1380 1160 1112 974 950 824 815.6 754 730 558 379 143 104 5 工质进口温度 t' ℃ 480 514 453 430 517 449 422 310 282 37 20 6 工质出口温度 t" ℃ 533 575 569 430 571 449 453 447 336.8 334 66 7 烟气流速 Wg m/s 7.5 10.5 10.9 11.6 13.3 15.6 12.3 13.0 11.0 10.7 8.9 8 工质质量流速或流速 ρω或Wa kg/(m2·s)或m/s 1636 1692 645 1216 237 210 1050 8.7 6.8 9 传热系数 K W/(m·℃) 86 103 89 91 83 100 80 58 57 15 8 10 传热温差 Δt ℃ 756 620 522 532 342 371 347 281 151 71 81 11 吸热量 Q kJ/kg 938 956 1160 260 1104 88 348 1659 1643 2170 340 12 误差 δ % -1.9 -1.7 -1.8 -1.9 -1.8 -2.0 -0.9 -1.0 1.8 -0.9 -0.6 第四章 热力计算结果数据分析 一、关于炉内结焦与炉膛出口烟温的分析 结焦的根本原因是熔化状态下的灰沉积在受热面上,煤灰对于高温受热面沾污结焦的倾向,可用灰熔点温度及灰的主要成分来判断煤灰的结渣指标。造成炉内结焦原因:(1)有炉内呈还原性气氛,结渣性增强;(2)一次风速偏低;(3)一次风管风量分配不均,造成炉膛火焰偏斜;(4)锅炉运行时负压太高,漏风严重,使主燃烧区严重缺风,还原性加强;(5)运行中燃烧器向下摆动过低,致使煤粉气流直接冲刷冷灰斗;(6)所烧的煤种易结焦;(7)长时间未吹灰;(8)分级燃烧过度,主燃烧区域缺氧,氧量及总风量偏小等原因。而在该设计校核中主要需要进行分析的是炉膛出口烟温与炉内结焦的关系。 从经济观点分析,燃煤炉膛出口烟温在1200~1250℃时,大中容量锅炉内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吸热的分配率最好,可使总的受热面金属消耗量最少,但是炉内受热面的布置应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即保证炉膛出口后的受热面不结焦为前提,因此炉膛出口烟温实际选取值比上述范围要低一些。在任何情况下,进入密集对流受热面的烟温不得高于煤质灰分的变形温度(我所核算的煤质灰分的变形温度DT=1122℃,软化温度ST=1175℃,流动温度FT=1255℃),并应留有一定的富裕度。但是,给我的煤质的核算结果却是炉膛出口烟温为1380℃,远大于煤质灰分的变形温度,且软化温度少于1200℃。因此,如果在这种锅炉中燃烧我所选取的煤种,那么应该选择液态排渣,但设计的是固态排渣锅炉。 二、关于过热汽温的控制分析 维持稳定的过热汽温是保证锅炉机组运行安全和经济所必须的,对于电厂锅炉来说,要求在运行中维持过热汽温的变动不超过±5~10℃。另外,从保护过热器受热面来说,除了汽温应维持正常以外,还要保持某一级过热器的管壁温度不超过这一级过热器所采用的钢材的许用温度,因此锅炉汽温的调节除了满足汽轮机的要求之外,还有保护过热器本身的作用。一般情况是锅炉负荷在75%~100%内能够维持额定蒸汽温度,由于许多因素影响到汽温,过热蒸汽一般规定每级中的焓增量不得超过170kJ/kg,以减小热偏差的绝对值,另一方面是在保证最高金属温度的管段安全工作的条件下,尽量节省投资。我所核算的锅炉采用的喷水减温器。 锅炉的过热器分布多为分级布置,我所核算的锅炉的过热器亦是。为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改善气温特性,通常在过热器中布置有二级喷水减温器。第一级布置在屏式过热器前,喷水量大些,作为气温的粗调,并起到保护屏的作用。第二级布置在末级过热器前,作为蒸汽温度的细调,控制过热器出口温度。 在核算的过程中,当在定压运行时,过热器采用喷水调节,经过热力计算,可以看出两级喷水量的设置时较合理的。 三、再热汽温的控制分析 维持稳定的再热汽温是保证锅炉机组运行安全和经济所必须的,在机组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维持汽温的相对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发电厂的循环热效率,汽温是按材料的许用温度取安全上限值,当汽温过高时,会使锅炉受热面及蒸汽管道材料的蠕变速度加快,影响使用寿,若严重超温,会因材料的强度急剧下降而导致管道发生爆破。同时,还会使汽轮机的汽缸、汽门、前几级叶片、喷咀等部件的机械强度降低,导致使用年限缩短和设备损坏;若汽温降低,不仅使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煤耗增大,还增加了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降低了汽轮机的内效率,造成汽轮机末几级叶片侵蚀加剧,还使汽轮机转子承受的轴向推力增加,对机组的安全不利,降低寿命;若汽温波动大,将会导致部件的疲劳损伤,引起汽轮机胀差的变化,甚至产生剧烈振动,危及机组安全。所以,在机组的运行过程,变工况的调整过程中,汽温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波动范围尽可能小,汽温的波动范围离其额定值不超过-10℃~+5℃。 再热器不在采用喷水控来调节气温,一般采用烟气挡板来调节气温,只有发生事故情况下,才会采用喷水调节。将尾部竖井烟道分割成两个平行烟道,在一个烟道内布置低温再热器,在另一个烟道内布置省煤器,在烟井下部的省煤器出口,烟温较低处装置烟气挡板。当再热气温改变时,调节挡板开度,改变流过再热器的烟气量,使再热器吸热量改变达到调节气温的目的。核算结果表明,当第二转向室的烟气旁通量份额为δ=0.75(其中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烟气旁通量份额为δ=0.16),旁路省煤器的烟气旁通量份额为δ=0.2925时候可以明显提高再热蒸汽的终温,并且达到核算要求。 四、烟气流速与管道磨损的分析 进入尾部烟道的飞灰由于温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硬度,因此随烟气冲击受热面管排时,会对管壁产生磨损作用。飞灰一定的烟速烟气流速增加时,飞灰颗粒对管壁的撞击力,冲刷力加大,磨损加快,飞灰磨损与烟气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烟气流速对受热面的磨损起决定性作用。 我所核算烟气流速的结果是:后屏流速为10.488m/s,高温对流过热器流速13.292m/s,高温再热器烟气流速10.684m/s,低再引出管烟气流速12.335m/s,低温再热器烟气流速13.000m/s,主省煤器的烟气流速分别是11.033m/s,空气预热器热端和冷端的烟气流速分别是10.651m/s和8.894m/s,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对于固态排渣煤粉炉,提出最佳的过热器受热面的烟速为10~14m/s。偏高对磨损较大,偏低则容易积灰,但烟温高于700℃的时候可以选择在6m/s以上则可。参考以上结果,核算结果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 五、排烟温度与低温腐蚀的分析 对于锅炉的设计来说,选用较低的排烟温度会使锅炉效率提高,但另一方面,却使尾部受热面烟气侧与工质侧的温差减小,增加了受热面的金属消耗量。锅炉造价也会因此增大,运行中风机所消耗的电能也随之而增高。此外,如排烟温度过低,还会引起空气预热器的严重低温腐蚀。因此在选择最经济的排烟温度值还应该考虑到它对低温受热面工作的可靠性的影响。燃料中的硫在燃烧后有一小部分辗转产生SO3,它在烟气中与烟气中的水蒸汽形成硫酸蒸汽,当受热面壁温低于硫酸蒸汽的露点温度时,碰在受热面上的硫酸蒸汽就会冷凝下来,使壁面金属锈蚀。如果受热面壁温低于烟气中的水蒸汽的露点,则水蒸汽也会冷凝在管壁上,此时发生的锈蚀更为严重。低温腐蚀将严重影响到锅炉工作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防止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受热面壁温,使它不低于烟气中硫酸蒸汽和水蒸汽的露点。提高壁温可提高排烟温度或提高进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温度等,但这两种方法都将影响到排烟温度值的选择。烟气中水蒸汽的露点与烟气中水蒸汽分压力有关,一般在35~65℃左右,它随水蒸汽分压力增大而增高。但烟气中的酸蒸汽露点却很高,烟气中的硫酸蒸汽存在时,即使它含量很少,它对露点的影响也很大。 因为我核算所选取的煤质中对含应用基的折算硫份为Syzs=0.30%>0.2%的燃料,燃烧后烟气的酸蒸汽露点可以达120~150℃。由烟气的酸露点的经验公式估算可得我所选取的煤质的酸露点tsld=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141℃。对于我所核算的排烟温度是126℃。硫酸结露腐蚀锅炉尾部受热面,因此要提高排烟温度或者改换煤质。 毕业设计(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 授权书 网站备案授权书下载肖像授权书文档下载肖像授权书下载歌曲授权书模板下载销售授权书免费下载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_1234567890.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本文档为【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煤粉锅炉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0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