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筋锚固长度

钢筋锚固长度

举报
开通vip

钢筋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假如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明显是不适合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部署。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一样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吻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必定间距部署(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

钢筋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假如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明显是不适合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部署。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一样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吻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必定间距部署(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而后挨次向外计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分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赞同采纳哪一种算法?答:应按第一种算法。假如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能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重要。”答:laE是直锚长度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剪发生实质的变化,所以,不该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不然属于看法错误。应该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特别必需,假如不可以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该采纳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问题(3):比较《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注明”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注明的梁上部贯穿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注明;若与集中注明值不一样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但是在后边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仍旧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注明的实例。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纳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类方法还是很适用的。建议在03G101图集》中,必定《96G101图集》“原位注明”中的“第4条”。答: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问题(4):《03G101-1图集》第24页“注: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la或laE”。此刻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能否进行弯锚?假如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方法:(1)弯折长度=laE-直锚部分长度(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为“多少倍的d”(不会是“15d ”吧?)答:应该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问题(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0.45LAE+弯钩15D,能否减少弯钩长度增添直锚长度来代替?答:不一样意这样办理。详细状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中的“答梁问题(2)”。梁问题(6):(1)《03G101-1图集》第19页《剪力墙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负数。如:第3层的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3层楼面标高还要低1.2m,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地址都在“第3层”的下一层(即第2层上)。既然这样,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何必把它定义在“第3层”呢?近似的问题还出此刻同一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的LL3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0(表格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3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2层”的。(3)在“洞口注明”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3.2.6a”上,LL3 的YD1洞口标高为-0.700(3层),该洞D=200,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层”的下一层(2层)上,既然这样,何必在“第3层”长进行注明呢?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估量”。因为在分层估量时,是以本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所以,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许多估量员都对上述的“负标高”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标高”进行注明。上述建议妥否?也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讨教。答: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质并不是小问题。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构造师的共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构造恰好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质是构造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比方:一座45层的楼房,建筑从第37层起缩短平面形成塔楼,此时,构造解析时其构造变换层是第36层而不是第37层(关于这一点要引起构造师的注意,搞错的状况其实许多见)。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地址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比方:建筑学专业有首层建筑平面部署图,而构造专业平常为基础构造平面部署图(亦为俯视图),且构造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在基础平面(俯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质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构造师有必需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师与构造师对话方便。所以,某层构造平面部署图应该与该层的建筑平面部署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构造所说的某层梁,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的梁(站在该层上,这些梁广泛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为将构造平面的“参照系”确立下来,03G101-1对“构造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第1.0.8条),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3.2.5条三款和第4.2.3条六款)。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构造设计与施工未发生广泛性问题,但对施工估量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满的(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出缺点的美),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点之一。问题(7):在03G101第29页中第4.5.1条中"当梁的下部纵筋不所有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一致取为0.1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但是在00G101中第23页,却规定的一致取为0.05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请问陈总这两个取值一哪个为准,是03G101更正了以前的数据?还是印刷上的错误?答:以03G101-1为准。应该注意,构造设计师在采纳该措施时,必定要认真地解析。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地址,都是一个“参照点”。构造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计算出: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地址再加上“适合的锚固长度”的距离;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地址再加上“适合的长度”的距离。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辈,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所以,截断点地址距离支座边沿的多少,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00G101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许多时,比方配置两排甚至三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需所有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构造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用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分拥堵,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3、把不需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广泛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仿佛只要将不需要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立了截断点距支座边沿1/20净跨值。但经过进一步的解析,在0.05ln地址截断一部分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受剪销栓作用,假如距离大体一个梁的高度,即1/10净跨值,对受剪销栓作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该说,03G101-1的规定在看法上更趋于合理。自然,终归截断几根钢筋,既要吻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此刻的问题是,规范对此并未“直接”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包打天下”,也不行能做到“包打天下”,构造方方面面问题的办理,还要依据构造基本理论、看法设计和经验。前面所述“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地址再加上“适合的锚固长度”和“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地址再加上“适合的长度”就需要构造设计师认真地解析此后决定。问题(8):讨教陈总,在03G101-1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构造抗震等级和三四级构造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比较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构造抗震等级构造有什么差别,请陈总见教。假如没差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相同。答:二者的确没有差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03G101-1修编底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其余,其主要差别是将35页右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级(今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级甚至非抗震等级)。后经校正、审查、评审与再思虑后,感觉机遇还没有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先期工作来创立完全改变这类传统做法的条件。现阶段先把该构造放到35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构造施工界对其反应。03G101-1定稿保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新规范系统最先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固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我国构造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荒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即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关于抗震构造可能是严重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恰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可以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抗震构造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因为节点内天生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关于高抗震等级的构造而言有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问题。问题(9):P62.63页中,KL.WKL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2hb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为梁截面高。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为梁截面高,自然,这里有文字注明,不会不理解,可在P66页,纯悬挑梁中l<4hb时,这里hb没文字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就让人糊涂了。建议陈总,能否是在同一页中同一构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只有一个符号。不知道能否是我理解错了?答:(国际)工程界的常例为:主字母h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代表英文beam(梁),脚标c代表column(柱)。hb与bb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与bc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详细状况,今后应在标准图中加以解说。问题(10):几个小问题1、P66页悬挑梁配筋构造中,纯悬挑梁XL下部筋锚入支座12d,而在C图中锚入的是15d,那个正确?2、P65页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中,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12d(Ll).3、P66页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中,1-3节点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均为15d(La).那个正确?4、P65页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中,注:1、La取值见26页。应为33页。答:1、应一致为12d或15d,拟经研究后勘误;2、应一致为12d或15d,拟经研究后勘误;3、图名下有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4、(实为P66页注)有误,应勘误。问题(11):1、梁内纵向受拉钢筋能否非采纳直锚。采纳此作法后在一个框柱上相互四排钢筋混凝土能难在此节点灌实?2、能否用纵向钢筋在1/4处,加密区外焊接经过。施工中此作法也常用?答:问题指上部还是下部钢筋?不太清楚。受拉钢筋平常在梁上部,假如是中间支座要求同一根钢筋贯穿,假如是边支座则非锚不行。假如是中间支座,因为设计者不认真将两边的梁上部钢筋采纳不一样直径的话,施工方面可以等面积代换为同直径的钢筋。问题(12):第54、55、56“贯穿筋”改为“通长筋”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吗?感谢!答:我个人的看法是没有什么差别,但规范把说法改了,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好象改的必需性不大。应注意:“通长筋”指直径不必定相同但一定采纳搭接接长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问题(13):关于梁纵筋搭接的问题----能否这样认为只要搭接接头在梁的箍筋加密区以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而不是必定在Ln/3处搭接?答: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负弯矩筋的截断地址,《混规》GB50010-2002第条有明确规定(执行时应注意规范用语的“宜”字)。规范对梁下部纵筋的搭接未做限制,依据混凝土构造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接时,一要避开弯矩最大的跨中1/3范围,二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筋的比率。问题(14):梁下部纵筋锚入柱内时,端头直钩能否向下锚入柱内?(我们现场就是这么做的)答:英国人也是这样做的,可以大大改进节点区的拥堵状态,不过要改变我国将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习惯。问题(15):1、梁的负弯矩筋上的接头问题。以梁的第一排负弯矩筋为例,它是在柱外侧L0/3处截断的,好多人认为在整个负弯矩筋的范围内是不一样意接头的。但是,有的施工人员在梁的负弯矩筋长进行接头。他倒是躲过了“箍筋加密区”,没在此中接头,而在加密区以外的地方接头。请问在梁的负弯矩筋上赞同接头吗?2、在实质工作中,诸这样类的接头问题俯拾皆是,施工方面为了节约钢筋,想方想法把钢筋头焊上去,但是,在梁下部纵筋跨中L0/3处、也许支座附近处等明令严禁接头的地方,一般是不会安排接头的;但在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就各处接头了,弄得监理人员手足无措。比方:柱纵筋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接头;柱纵筋在锚入梁内的部分接头;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柱)支座处的接头;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直锚部位的接头;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弯锚部位(15d处或1.7laE处)的接头;这样等等。讨教一下,上述这些部位果然是赞同接头的吗?答:03G101-1明确规定了非连接区,既对节点区和箍筋加密区的连接加以限制。假如实在避不开这些地域的话,需要构造设计师赞同并对此规定做出改正。问题(16):对一些实质应用中的详细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点的构造问题,这是计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度的一个必不行少的环节。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详细的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部署(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此刻的问题是:这个“必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距是多少)依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25mm。注意,这个间距并不是“净距”。因为,他们的计算逻辑是:假如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的话,则内层钢筋的总长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50mm。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而且以前对《03G101-1中的几个框架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图集》长度为470mm,略大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440mm)。(注:这是按C20混凝土计算的)但是,上述的这个;25mm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说,假如是Φ25的钢筋的话,钢筋之间的净距为0!明显,这关于混凝土包裹钢筋的成效带来不利影响。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类钢筋净距的规定。规范只有:“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该小于30mm 和1.5d”;“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该小于25mm d”。假如增添这类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比方净距为25mm;,必然使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小于0.4laE。自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减小一些,使 0.4laE的数值变小一些,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添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的水平净距不足 30mm或25mm。实质施工中,人们也总是尽量把梁的纵向钢筋向柱外侧的方向靠,以保证其直锚长度。梁柱结合部的钢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困难,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了。所以,在这里讨教一下,设计《G101图集》时的初衷,上述这类垂直钢筋的净距有没有?取多少?答:严格地讲,无论水平搁置还是垂直搁置的钢筋,都应该满足“净距要求”,我国施工界的传统做法在这方面问题比许多,也比较严重(有的工程节点区钢筋甚至挤的没有了缝隙)。发问所指的“必定间距”就是不小于25mm。设计《G101》的初衷,第一是对传统烦杂的构造设计表示方法进行改革,其次是初步将构造构造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在施工构造标准化的早期,需要尊敬过去的施工习惯,而后再对此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阶段修正。比方03G101-1中对柱矩形箍筋复合方式的规定等就是进展之一。问题(17):对54页建议:我在某地被要求在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切断并搭接(03G101-1第54页有近似节点详图),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最少两层钢筋相互交织、编网,再加上柱子纵筋,施工困难,没法保证能满足规范其余要求。而且坚决严禁我采纳在柱外受力较小处机械连接或焊接的做法,结果我每次出完图后都要用图纸会审的形式通知甲方和施工单位更正设计。我反问他们原由,答曰:“PxPx软件就是这样出图的、平法说明就是这样画的”。所以,建议以下:在03G101-1第54页或其余相关页的重要地址用醒目字体作出友谊提示:“应尽量防范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搭接、接长;当一定在柱内节点处搭接、接长,锚固时采纳图示地址搭接、接长、锚固,并应参照35页说明。”答:梁下部钢筋“能公则通”,尽量减少节点区的“拥堵”现象应该是合理的。机械连接或焊接后,在理论上两根钢筋变为了一根钢筋,只要避开内力较大的区段并控制连接钢筋的数目(比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若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对此做出一致规定,则需要充分依照,需要时间。问题(18):第54页(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第6条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大于Lae且大于等于0.5hc+5d时可以直锚。那么比方现场中柱高hc=500mm,底筋为25mm,那么能否直锚?因为25的钢筋的锚固长度为750mm。答: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当两边梁底一平常,依照35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问题(19):图集上对架立筋的说明好象不太详细,请帮忙解答一下。答: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问题(20)::梁的下部钢筋能否不锚固在柱子而是锚在别的一根梁内(就是与该钢筋所在梁相垂直的),因为有时梁柱节点内的钢筋好多12根25的钢筋,使柱节点的有效截面变小且没法振捣。答: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当两边梁底一平常,依照35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其原理是:当为非抗震时,两侧梁底根部均受压,对锚固有益;当为抗震时,来去作用的水平川震力交替使一侧梁底受拉的同时又使另一侧梁底受压,亦不影响锚固。但是将梁的下部钢筋拐弯锚入与其垂直的梁中的做法,还未见相关先例。问题(21):在框架构造中,两个方向的梁经过同一支座,即近似于井字梁的状况,03G101上的标准图集中同一方向的纵向下部钢筋需有一根钢筋起弯,再进行连接。我想问的是,假如没有另一方向的梁,那么这两跟同向钢筋中可不行以不需起弯,而直接采纳绑扎连接?这个问题我们与监理建议不一样,因03G101大家都没真切吃透,特向陈教授和各位长辈讨教!答:该构造主要保证钢筋之间的净距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保证节点的浇筑质量和钢筋的锚固成效,但与另一方向有没有梁无必然关系。问题(22):前面提了一个详细的实质问题,即我们对《03G101-1图集》中的KL1和KL2框架梁以“钢筋净距为 0”(即钢筋的中心线距离为25mm)的方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470mm,略大于“0.4laE”(其计算结果是440mm)。假如我们让钢筋有必定的净距(例如25mm),则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将要比“0.4laE”小得多。例中框架梁KL1和KL2的宽度为600mm,梁截面为300×700,纵筋为Φ25。遇到这样的实质问题时,如何保证钢筋的“必定的净距”呢?答: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考虑很认真。平常柱纵筋不必定正幸好梁钢筋的延长线上,所以,保证了柱纵筋与梁纵筋的弯钩直段有25mm距离可能会少用一点“距离贮备”。但考虑问题不可以基于有时性上,不然将会犯逻辑错误。假如遇到保证每根钢筋之间净距与保证直锚长度不可以同时满足的实质状况,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两个:1、梁钢筋弯钩直段与柱纵筋不小于45度斜交,成“零距离点接触”;2、将最内层梁纵筋按等面积置换为较小直径的钢筋。最正确答案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穿筋上部贯穿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无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在注明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此刻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穿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假如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假如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而且我们在估量受骗算钢筋长度时,都是依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增补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添了2d,箍筋计算时增添了8d。(以以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此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中间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余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三、尾跨钢筋计算近似首跨钢筋计算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以以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解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基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5#钢筋—上手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2、箍筋1)、假如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假如没有发生变截面的状况,我们只要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依据修定版03G101-1的页。第二节其余梁一、非框架梁03G101-1中,关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说,与框架梁钢筋办理的不一样之处在于:1、一般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要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说请参照03G101-1说明。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办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办理与框架梁一致。第二章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详细表此刻:1、剪力墙包含墙身、墙梁、墙柱、洞口,一定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一样;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照洞口的地址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经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经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经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经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假如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此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部署)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部署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假如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格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二、箍筋:依照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部署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部署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坚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范钢筋在浇注时遇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第二章中间层一、柱纵筋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以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假如该柱采纳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假如该柱采纳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第三节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地址不一样,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所以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1.5Lae、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b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V8.1中,办理同上。第四章板在实质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解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带钢(角部附带放射筋、洞口附带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基层)。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照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假如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部署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带钢筋(角部附带放射筋、洞口附带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依据实质状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第五章常有问题为何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受骗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其实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边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依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假如依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边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办理?在吊筋信息输入框顶用“/”将两种不一样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此后边的次梁宽度依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当梁的中间支座双侧的钢筋不一样时,软件是如何办理的?当梁的中间支座双侧的钢筋不一样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双侧的钢筋相同,则经过;不一样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经过,不一样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经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办理的?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状况分为两种: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双侧的格式能否相同,双侧的钢筋所有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双侧的钢筋不一样的判断条件进行办理。假如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办理柱纵筋?假如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办理分两种状况:1、若柱纵筋采纳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2、若柱纵筋采纳绑扎搭接,比方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每米高圆形柱螺旋钢筋长度计算公式:L=N(P*P+(D-2b+do)^2*π^2)^0.5+两个弯钩长度式中:N=螺旋圈数,N=L/P(L为构件长即圆形柱长)P=螺距D=构件直径do=螺旋钢筋的直径b=保护层厚度.别的:钢筋理论质量=钢筋计算长度*该钢筋每米质量钢筋总耗质量=钢筋理论质量*[1+钢筋(铁件)消耗率]钢筋理论质量计算捷径:钢筋理论质量=钢筋直径的平方(以毫米为单位)*0.00617
本文档为【钢筋锚固长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香草书屋
从事直销行业多年,熟练掌握保健品,护肤品知识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9-06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