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的著名家族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

台湾的著名家族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

举报
开通vip

台湾的著名家族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 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建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更是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不仅在台湾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事业及正在台湾投资3000亿元台币兴建跨世纪的“六轻”工程,还在美国投资数10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石化工业基础。王氏家族人员众多,儿子、女儿、儿媳与女婿计数十人,位居家族事业要津。王家尽管未有人在政坛任职,但政商关系良好,对台湾经济与政...

台湾的著名家族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
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建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更是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不仅在台湾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事业及正在台湾投资3000亿元台币兴建跨世纪的“六轻”工程,还在美国投资数10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石化工业基础。王氏家族人员众多,儿子、女儿、儿媳与女婿计数十人,位居家族事业要津。王家尽管未有人在政坛任职,但政商关系良好,对台湾经济与政治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是台湾新兴大家族的典型代表。   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是战后新兴的大家族之一,家族人员众多,几乎全在家族相关企业任职与发展。尽管王家未有人从政,但王永庆长期以来是工商界的龙头,在台湾工商界与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与威望,使得王家对政界也深具影响,并有着良好的政商关系。 少年出关闯天下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离台北县新店镇不到两公里的直潭,山青水秀,宁静优美,潺潺流水在成片青翠的竹林中流过,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她更有一个引人遐思的俗名“情人谷”。   1916年12月18日(农历),一个小生命就在这里诞生。茶农父亲王长庚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名字“永庆”,这就是今天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大企业家王永庆。   王永庆的祖父是位读书人,熟读诗书,在直潭曾开设私塾教书,在当地颇受尊重,因而他希望孙子能念书。1923年,7岁的王永庆徒步跋涉3公里,再两次渡船过河,来到新店国民小学上学。   星转斗移,光阴荏苒,王永庆已渐渐长大,过几天就是他的10岁生日了。一天晚上,饱经风霜、满脸皱纹的祖父王添泉将初懂人事的小孙子搂在怀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以靠茶为业是没有出路的,吃不饱,也饿不死。希望你们后代不要靠茶业为生,不要困在这山谷里,最好出关去闯天下!”这对王永庆日后的成长影响甚大。   小学毕业后,家中再也供不起王永庆继续上学了。他告别了校园,踏上日了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之路,但这不是王永庆的希望所在。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那一年,15岁的少年王永庆告别情人谷,告别父母,踏上了去嘉义的路途,开始了他人生的重要历程。   嘉义是嘉南平原的米谷集散地,是“日据”时代的商业重镇,商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生意兴盛。   在叔叔的介绍下,王永庆找到了一份可糊口的工作,在一家米店做小工,专为客户送米。   王永庆能有这份工作,一月还能领到40元的辛苦钱,实属幸运,他也倍加珍惜。   他工作起来格外卖力,颇得老板喜爱。而有心计的王永庆在份内送米之余,暗中观察老板如何经营米店,想学点做老板的诀窍。他便一面省吃俭用,一面勾划他做米店老板梦。   第二年,他抽空回乡探望父母之际,向亲友借了200元钱,返回嘉义,也在昔日干活的同一条街上开了一家小米店,成了小老板,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米店虽小,但仅靠他一个人还是忙不过来。他便将大弟王永成与二弟王永在在带到嘉义,在米店帮忙。他的父亲王长庚在冬天无茶叶生意可做时,也来嘉义协助儿子经营米店,一到春天,他又回到家乡,忙他的茶叶生意。   17岁的青年要独撑一家店面,并非易事。当时米行竞争激烈,繁华地段早已有主,都已有了固定的客户、要打开新的局面,需想点高招才行,否则难以在次立足。   王永庆为了改进食用米的品质,将杂物捡干净,再卖给顾客。顾客食用后,印象很深,来王永庆米店购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王永庆还一改其他米店等顾客上门够米的习惯他主动将米送到顾客家里,这可方便了顾客,大受欢迎。他的米店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开业时,一包十二斗的米一天都卖不出去;后来一天可售出十几包来,营业额也成倍增长。   几年下来,王永庆已不满足靠送米赚钱的营生,他要扩大规模,改进经营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赚更多的钱。   1933年,他用卖米赚的钱,购置了碾米设备,建立了一家碾米厂,又从北港附近沿海渔村招了几个帮工,从此他有了自己的工厂。这时的王永庆,已不仅仅是米店老板,而是拥有碾米厂的小企业家了,这也是他走向实业家的第一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抗日战争爆发,台湾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资源供应地,经济大受波及。不到3年,台湾稻谷供不应求,日本人在台湾开始实施米粮配额制,即日本人称的“共精共贩”,不仅让百姓采“代用食”,还将稻米集中在一、二家碾米厂碾米,米商再按过去营业额比例分配销售。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营日益艰难,王永庆的米厂与米店只好关门大吉。   从15岁离开家乡到嘉义闯天下,从开小米店到经营已有相当规模的碾米厂,王永庆在商海里滚打已有10个年头,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1941年,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强制下,王永庆被迫结束米商业务,关闭米店。这对一个走出乡关、跨入商海大门、正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王永庆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多么的不公平!   第二年,王永庆接管了嘉义一家经营不善的砖瓦厂。但在日本人的刁难下,很快结束经营,重回老本行,经营本小利薄的米店。1946年初,王永庆在嘉义站附近的公卖局制酒厂对面,投资兴建了当时台湾规模最大的碾米厂,10月正式开业。这时距1941年碾米厂关闭刚好5年。这时候,王永庆已小有积蓄,自称有500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报答父母,王永庆在米厂关闭之后,衣锦还乡,回到新店直潭父母身边。他花了一笔钱在新店广兴买下日本人所有的山林,将遍生的杂木砍除,开垦为竹林。   光复后的国民党加强对粮食等重要物资的控制,严禁越区运输粮食,王永庆因越区运粮被捕,在牢狱中度过29个日日夜夜,这令王永庆终生难忘。   在这次打击后,王永庆放弃米店经营,在朋友的支持下开始经营木材生意。因经营木材,王永庆的足迹踏遍了台湾的高山大河,南北林场,结识了木材界的“绿林好汉”,为王永庆在木材业的崛起与扩展新的领域奠定了根基。直到今天,木材业仍是他的重要事业之一。   作为一个木材商人,据说他也加入了伐木盗林的行列。但他并不“幸运”,被人揭发。台湾警方向他发出了通辑令,王永庆被迫流亡日本。   王永庆举步难艰。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陈诚为了寻求经营人才,力排众议,力保王永庆回台。王永庆又度过一关。不过据说他的弟弟王永在还是替哥哥坐了几年的牢狱。   为此,王永庆对陈诚感激不尽,也结下了陈王两家的“友谊”,这在台湾已是众人皆知的事。陈诚去世后,王永庆出钱出力,为其寻觅风水宝地。陈诚的儿子陈履安后来一度出任王永庆创办的明志工专学校校长。   没多久,兴旺一时的木材行业随着材源的枯竭而走向萧条,王永庆又面临新的选择。 “塑胶巨子”(1)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50年代初,台湾“工业委员会”推动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的PVC(聚氯乙烯)厂,并决定将PVC塑胶厂交由永丰财团核心人物何义创办。何义随即于1954年领导成立福懋塑胶工业公司。   何义在赴德国与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归来后,认为塑胶生产量太少,成本高,决定放弃。王永庆却大胆接手这一投资案。经过3年的辛苦筹建工作,1957年3月,塑胶工厂完工,并正式生产。公司也更名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湾公司)。6月16日,在高雄厂举行开工典礼、“经济部次长”李景潞(后任味全公司总经理)、“经济安定委员会秘书长”钱昌祚、“美国安全分署署长”卜兰德夫妇等前来祝贺。王永庆亲自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然而,公司的发展果然不出何义所料,产品没有销路。   王永庆经过再三思考后,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方能转危为安。他便筹设加工厂以消化PVC粉,再以加工品拓展外销,得到主管部门的赞同与支持,王永庆果然绝处逢生。   1958年,台塑公司塑胶粉月产量增加了一倍,从原来的100吨增为210吨,成本略有下降。塑胶粉产量增加后,为消化这些原料产品,王永庆当机立断,于1958年成立南亚塑胶公司,建立从原料生产到加工的一体化生产体系。   不久,王永庆决心闯荡香港,寻求市场。他在香港认识了在日本神户开设一家PVC吹气制品厂、生产吹气玩具等产品的美商卡林。在当局的支持下,王永庆与卡林在台湾成立了卡林塑胶公司。正是这家生产雨衣、浴帘等塑胶制品的企业成为王永庆事业的转折点,PVC粉有了销路,救活了台塑公司,王永庆不仅度过难关,还开创了台湾塑胶三次加工业的商机。   但如果仅限于从事塑胶吹气加工,在石化工业领域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也不能进一步扩大PVC销路。王永庆要走出这块小天地,必须让塑胶三次加工业产品多样化,大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扩大销路,走向国际市场。   1959年,王永庆在卡林先生及诸位朋友的协助下,成立新东塑胶加工公司,1961年投入营运,大批量生产鞋类、皮包、玩具等塑胶三次加工产品。王永庆利用当时廉价、充足的劳动力,依靠工人的勤奋劳动,协力合作,以低价出口,与国外产品展开竞争,终于打入国际市场。   新东公司开创的塑胶三次加工业的成功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企业家的投入,全省各地三次加工厂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塑胶加工厂林立,新的塑胶加工产品百花齐放,业务鼎盛一时,为台湾PVC工业上中下游维系了一个稳定而坚固的基础。   这时,王永庆已建立起石化工业中、下游一体化生产体系:台塑公司生产PVC粉塑胶原料,南亚公司利用这些原料产制二次用胶布、胶皮等产品,再供应新东与其它众多三次加工厂商生产各种塑胶加工产品。但王永庆的目标是建立更大规模的塑胶原料企业与二次加工工业,而不是发展三次加工工业,于是他在三次加工业繁荣昌盛、竞争也日趋激烈的商战中急流勇退,将新东公司的全部资产股份于1967年并入南亚公司,并改名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石化中游原料工业。   台塑公司是王永庆踏入石化工业领域的起点,也是他成功的基石,更开创了台湾塑胶工业的先河。   再度过几次难关后,台塑公司规模不断扩充。1965年相继在冬山建立电石厂及在前镇兴建碱氯厂,以充实制造聚氯乙烯粉所需原料来源,公司实力也得以加强,于同年3月股票公开上市。   为适应市场扩张需求,与1973年起先后在南部高雄仁武地区扩建及增建仁物碱厂、仁武氯乙烯厂、仁物塑胶厂等。但塑胶粉产量仍大于氯乙烯单体产量,生产供需不平衡乃于1984年增资,再林园厂扩建年产24万吨的氯乙烯单体工程。   台塑公司除生产塑胶粉外,进一步扩大生产范围,向多元化经营方向迈进。于1967年在北投关渡设立纤维加工厂,两年后进而吞并志和纤维公司,并更名为台塑公司三峡厂。在1973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王永庆大胆筹建仁武台丽郎厂,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即亚克力纤维),并创“台丽郎”名牌商标,产品十分畅销,除供应岛内市场外,还远销海外。该厂还自行加工制造蓬松纱、混纺纱、针织布及地毯等产品,建立起化纤加工生产体系。   为了充分利用电石厂的人力与设备,增强台塑公司的综合实力,王永庆提出在冬山电石厂区筹建年产10万吨的碳酸钙工程,并于1982年底建成投产。   随着公司工厂的增多,企业规模的扩大,台塑公司本身及关系企业机械设备采购也在增加,为节省庞大的购置进口机械的外汇支出,建立自立自足的工业基础,王永庆于1968年在台塑公司内设立机械事业部,从此跨入重工业领域。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台塑公司又建立规模庞大的工务部,专门负责集团各项重大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并负责供应仁武厂区所需水、电、蒸气等动力,以确保设备产量的有效利用。   经多次增资、扩充设备及与发达国家合作,台塑公司产量不断提高,1989年扩建工程完成后,PVC塑胶粉年产量增加至84万吨,成为全球四大塑胶粉生产厂家之一。   台塑公司生产的PVC粉不仅供应岛内市场,也大量出口。早期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与韩国,后扩及日本、美国、大陆等世界许多地方。其中70年代末,台塑公司PVC粉产品在日本PVC塑胶工业开始萎缩之际,王永庆及时以低价打入日本市场。当时,台塑出口日本的PVC粉到岸价格低于日本国内市场价格的13%。王永庆乘胜追击,扩大向东南亚出口,再以低价逼退日本厂商,进而成为东南亚最大的PVC粉供应商。到80年代初,台塑公司每月向香港出口PVC粉500吨,出口印尼1500吨,中东等地1000余吨,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如今的台塑产品出口全世界,主要市场包括了香港、东南亚、大陆、欧洲、美洲、澳洲与东北亚等地,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王永庆也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 “塑胶巨子”(2)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台塑公司当初生产的PVC粉上市后,因塑胶业中下游加工业不发达,不能有效消费PVC粉,使产品滞销。王永庆便于1958年建立了南亚塑胶加工厂,以便自己为自己创造市场,自行吸收如塑公司的产品PVC粉。没想到,后来竟以外销为主的塑胶三次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南亚公司开创了开限商机,下游源源不断的原料需求,使南亚公司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业绩更为显著。   在1971年时,南亚公司的营业额首次超过30亿元,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不仅超越了老大哥台塑公司,更遥遥领先大同,“台泥”等台湾老字号企业。   此后,南亚公司营业额连续20多年高居台湾民营企业之首,在“政府”表彰的绩优厂商中,也已10年夺冠,这一辉煌业绩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南亚公司已不仅仅生产塑胶制品,还生产纤维、染整及电子材料等多项产品。1989年嘉义新港硬质胶布机工厂扩建完成后,其软质与硬质胶布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聚酯纤维产品不仅产量居世界前列,其品质与效率也达世界一流水准。   由于企业组织庞大,为求得最大的合理化经营与提高效率,南亚公司将各不同的事业机构划分为塑胶第一、二、三、四事业部及门窗、纤维、台染、可塑剂、电路板、工务、国外等11个事业部。   面对全球资讯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南亚公司于1995年7月17日,又成立“电子材料事业部”,统管液晶显示器、铜箔基板、环氧树脂等科技产业,由南亚公司协理王文祥兼任该事业部经理。   就在塑胶业走上正轨之际,王永庆不忘他的木才业,但这时进军木材业不再是仅仅从事木材买卖,而是王永庆更宏伟事业中的一环。   王永庆以他那敏锐的眼光发现,木材是台湾一大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经营木材业者,只用砍伐的木材主体,而将大量的枝干留在山上废弃;另一方面台湾每年又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纸浆,这是浪费资源。这些弃之不用的木材,完全可以用来制造纸浆,进而加工成人造纤维,替代台湾天然棉供应不足的困扰。王永庆要“化腐朽为神奇”,将这些弃之不用的林木枝梢变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化纤材料,为他创造更大的利润。   王永庆便双管齐下,一面筹建木材公司,一方面兴建化纤公司。   1962年,王永庆建立新茂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三条木材生产线,重新在木材行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拥有窗帘工厂、涂装工厂、平切工厂、扇叶及美新板工厂等5个加工厂的大公司。产品主要外销美国。内销部分则由力友木业公司总经销。该公司除与意大利一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办公家具外,于1986年与台南永兴木业公司签订合作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共同在台南开设家具超级市场,一时在台湾南部家具市场引起不小的震撼,也标志着台塑集团从木材业的生产制造进入制成品销售的商业领域。   同时王永庆又于1966年投资成立朝阳木业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木,加工夹板及其它各种木材制品,进一步扩大木材业务。该公司的前身为林义兴企业,1968年正式纳入集团行列,并更改为现名。其原来仅有合板及制材2条生产线。随着市场需要的扩张,经营范围逐渐扩及厨柜、家具、长柜、平切合板、印花合板、化妆纸合板等生产线。公司产品曾以合板为主力,主要供应海外市场,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地。后因国际合板业的衰退,该公司于1983年扩建了台中厂,以生产组合家具为主。目前拥有高雄、小港、台中等3家工厂。所以时至今日,木材业及相关加工工业仍是台塑集团经营领域的重要一环。 “塑胶巨子”(3)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1964年10月,王永庆投资4亿多元,从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进口700多万美元的现代化设备,筹建台湾化学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化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兴建,彰化县八卦山下约1000亩的农田摇身一变成为工厂林立的一片工业小城。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从生产木浆到嫘萦丝、再到纺织加工的一体化纤维生产企业,它是台湾化纤及纺织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王永庆敢于投资台化公司,得益于他早年的木材生意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与他的经营胆识。他多年与木材为伍,对木材有着超乎常人的专业知识。按建厂计划,每月需要750吨的木材枝梢材,这么大的需求量使人们怀疑会有足够的木材枝梢来源。可熟悉林场作业的王永庆自知个中诀窍。   当年,台湾百废待兴,建筑业市场一片看好,带动木材业的兴旺,甚至木材供不应求。王永庆却能得到一般人得不到的货源,大量供应市场,大发利市。   按当时法规,得标的商人在伐木时,只许搬走林务局标售的木材。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入甚大,王永庆自有办法得到大量枝梢木材,为台化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据说,当时台湾“林务局局长”沈家铭对台化公司以几乎不花钱方式收集小径木材大为不满。有一次,他将约有4亿元价值的木材堆积在林班内,待价而沽。木材大王王永庆则不肯出高价,结果在没有其他人投标竞争的情况下,王永庆以低价投标,沈家铭只好废标。不料,山洪暴发,将山间木材冲走,沈家铭因此失职遭“监察院”弹劾。   台化公司事业却蒸蒸日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扩充。从此,台湾的纸浆不再需要从外国进口,自制纸浆成为嫘萦棉生产的重要原料,企业成本也因此大大下降,节省了外汇,扩大了出口,有人称“台化公司的建立给台湾纺织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动”,“王永庆在台湾的纤维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为配合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及海内外市场需求,王永庆于1973年在台化公司下设立尼龙丝、加工丝生产企业。公司股票于1984年12月20日公开上市。   到80年代末,台化公司相继完成纺纱11厂、织布4厂与龙德嫘萦丝厂等扩建工程,嫘萦丝棉产能提高22%,年产能达到14.5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嫘萦棉生产工厂。台化公司还首次在台湾用尼龙66开发工程塑胶(FBT),该产品也是台湾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工程塑胶制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化公司成为台塑集团另一超大型企业,产品众多,包括纱、布、尼龙丝、加工丝、嫘萦丝、螺萦棉、丝、芒硝与清洁剂等。棉纱纺锭达32万个,仅次于台湾远东纺织公司的38万个;各种织布机2136台,较远东公司的1210台多出近千台,是台湾最大的织布厂之一;尼龙布产量也仅次于专业厂的福懋、华隆与大鲁阁3家公司,居第4位。就其综合力量而言,台化公司可以说是台湾最大的纺织公司。目前,台化公司有化工第一、二、三事业部,纺织第一、二事业部及尼龙、工务等7个事业部;另有直属总经理室的储运处、彰化管理处、嘉义管理处、宜兰管理处、成品处、事业关系室、研究开发中心等机构。   台湾经济以纺织业起家。纺织业造就了台湾经济的起飞,也造就了许多纺织业资本家。王永庆虽以石化塑胶工业为其主业,但与纺织业密切相关,其许多化工产品就是纺织业的重要原料,他的台化公司更是纺织领域的新秀。   为建立一体化生产体系,1968年,王永庆与亲友在宜兰县建立台丽成衣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台化公司生产的化纤布,生产滑雪衣、茄克、外套、风衣等人造纤维成衣产品,县城90%远销海外。因业绩佳,进而扩大生产规模,在新店建立了第二座化纤工厂。   同年,台塑公司与日本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各出资2000万元,成立台旭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塑集团第一个合资企业,并在宜兰县礁溪乡的龙潭湖畔建厂,生产聚丙烯腈纤维纱(又称亚克力纱)。1973年始,陆续增加投资,添置纺纱及染纱设备,并开始生产羊混纺纱高级产品。经多年努力,亚克力纤维纺纱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销量大增,除供应本地毛衣厂外,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在岛内外市场享有很高信誉。   今天的台塑集团,已不仅是石化业的老大,也已取代曾称霸台湾纺织业数十年的台元、远东纺织公司的地位,成为纺织界的新霸主。   1990年,台塑集团几乎囊括了除下游成衣部门之外台湾纺织上游与中游业的各项第一。南亚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聚酯棉、聚酯丝与聚酯加工丝生产企业;台塑公司是台湾最大的亚克力棉、碳纤维与地毯生产企业;台化公司是台湾最大嫘萦棉、尼龙丝、纱厂、尼龙加工丝厂与短纤平织布生产企业。   在台塑集团众多公司中,台塑、南亚、台化3家公司则是台塑集团的主力,被誉为王永庆累积财富的“三宝”,更是台湾制造业的榜样。   王永庆事业的不断扩张,他旗下的公司逐渐形成一个颇具实力的集团,并在70年代末登上台湾第一财团的宝座。1978年,台塑集团企业营业总额第一次超过10亿美元,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80年代始,台塑集团的业务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到1938年底,台塑集团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员工近4万人,不仅仍是台湾第一大企业集团,也是台湾唯一晋身国际大厂商的民营企业集团。1984年美国《财星》杂志发表的“国际五百大企业”排名,台塑集团跃入第202位。   1992年底,台塑集团15家主要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925亿元,约80亿美元;营业净额达1402亿元,约60亿美元。台塑集团仍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企业。   在《卓越》杂志调查的1994年台湾企业集团综合排名中,王永庆率领的台塑集团仍稳坐第一名的宝座。其次才是蔡万霖家族的霖园集团、辜振甫家族的和信集团、徐有庠家族的远东集团与吴东进的新光集团。   同年,台塑集团营业收入总额高达2398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从上年排名第二名再回升至第一名,且营业收入成长率高达34.71%,较百大集团平均成长15.92%高出许多。除了国际石化业市场景气外,企业经营效率高也是重要原因。台塑集团共赚进287亿元,比第二名的霖园集团足足多了近130亿元。1995年,台塑集团营业收入再攀高峰,计2940亿元,较上年增长22.6%,足见台塑集团的赚钱能力非同一般。   在《卓越》杂志列出的台湾集团12个之最中,台塑集团占有5个,分别是:营业收入最多的集团(2398亿元),资本额最大的集团(1203亿元),员工人数最多的集团(5.2万人),赚钱最多的集团(税前纯收益为287亿元)及最大的制造业集团。王永庆也因此是令台湾企业家们最佩服的企业家。在1996年《天下》杂志的调查中,王永庆蝉联“企业界最佩服的5大企业家”冠军,王永庆在台湾企业界的声望之高,无人能够相比。 “石化王国梦”(1)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经几十年奋斗,王永庆建立了石化工业中、下游完整的原料生产体系,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塑胶王。但王永庆尚未进入石化业上游的乙烯与炼油生产领域。   乙烯是石化工业的上游重要原烊,也是王永庆经营塑胶业的命脉所系。没有乙烯的充足供应,台塑公司就会顿时瘫痪,南亚公司及其下游众多二次、三次塑胶加工业也会因此遭殃。   早期,台湾生产乙烯的轻油裂解厂由台湾“中国石油公司”(简称“中油公司”)垄断,生产规模小,不能满足岛内台塑公司及其他相关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此,王永庆希望建立一座轻油裂解厂,生产乙烯,改变台塑公司原有的“电石”方法,以解决企业原料不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就是这一有利经济发展的远大抱负,却得不到台湾当局的回应,一次次的申请被退回,王永庆为此苦苦追求了20年,可谓“痴心不改”!   1968年,台湾“中油公司”设立台湾第一座轻油裂解厂(简称“一轻”),日产乙烯150吨,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小的轻油裂解厂之一。其产品除供台聚公司制造日产100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外,另外由官方硬性分派投资设立台湾氯乙烯公司,生产氯乙烯(VCM),以消化“中油公司”所余每日50吨的乙烯。台氯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王永庆也有入股。   台塑公司是当时一家规模较大的塑胶原料生产公司,但仍采用不经济、落后的电石法生产乙烯,虽无法得到公营“中油公司”的乙烯来源,却能克服困难,将成本控制在产品售价以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反,台氯公司虽有方便的乙烯来源,却经营不善,不能有效降低成本,这种情况不利于塑胶原料聚氯乙烯(PVC,俗称塑胶粉)与石化工业的发展。王永庆经过评估之后,于1972年3月17日向“经济部工业局”提出承包台氯公司构想。台湾“工业局”却予以拒绝,不愿让民间企业承包。不过,王永庆却成为台湾第一个提出企业承包经营模式的人。   台氯公司仍在权力操作下,将其产品氯乙烯按各公司投资比例分配使用,且一律依照生产成本计价,较市价行情高出一至二成,年年如此,对台塑公司等造成重大损失。   氯乙烯是制造聚氯乙烯PVC的重要原料。台塑公司生产的氯乙烯产量有限,台氯公司生产的氯乙烯成本又偏高,台湾不得不从外国进口氯乙烯,进口量也不断增加,进口地区也从原来的日本扩展到美国与欧洲。   进入70年代后,国际市场瞬夕万变,供需无常,价格波动剧烈,一旦氯乙烯供不应求,后果不堪设想,台湾塑胶二次、三次加工业将受到致命打击。   为了能够掌握主动,稳定原料来源,王永庆吸取上次承包台氯公司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次则提出申请,要求自行建立轻油裂解厂,以防后患。   1973年1月10日,台塑公司与美国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签订协议,由美方提供轻油裂解等一系列产品的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台塑公司正式向台“经济部”提出建设轻油裂解厂的申请。但官营的“中油公司”表示自己再建立年产量23万吨已乙烯的第三座轻油裂解厂(简称“三轻”),撤销台塑公司的计划案。王永庆已别无选择,只好从命,放弃参与上游原料生产的计划。   1979年,王永庆三度提出扩建轻油裂解厂建议,请求“中油公司”考虑实际需要,增投较大规模轻油裂解厂,同时多次上书“政府机关”与“中油公司”,仍无法求得认同。   最后,在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下,王永庆再次提出议案:若“中油公司”同意扩建轻汪裂解厂,如果将来生产的基本原料超过市场(石化业中游厂商)需求,台塑公司愿将多余部分全部采购。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宽容!   1980年,王永庆又一次提出台塑公司兴建一座轻油裂解厂的计划,这时,“中油公司”又自己建立了两座轻油裂解厂,王永庆申请的工厂只能称为“五轻”了。但一切依旧,他四处碰壁,得不到主管机关的积极回应。   王永庆在别无选择情况下,他决定直接拜会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孙运璇。   孙运璇先生,山东蓬莱人,1913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大学电机系。身材魁梧,性格厚重,作风稳健。1945年11月,他来到台湾接收台湾电力工作,并为台湾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亲自参与成立台湾电力公司,并逐渐升至总经理。后历任“交通部长”、“经济部长”与“行政院院长”,是台湾经济起飞的重要人物之一。正当官运亨通之时,一场脑溢血使他退出政坛。   王永庆情深意切地向孙运璇说道:“台湾石化业上、中、下游一贯体系已经建立良好基础,有所成就,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也是指日可待,为了所需原料必须图谋自给自足,台塑希望有机会为政府分担兴建轻油裂解厂。”   孙运璇听了王永庆的陈述,觉得颇有道理,表示愿意考虑。不料几天之后,他一改初衷,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湾,对媒体表示“政府”不鼓励扩充设置,应加强与产油国合作生产产品,也就否决了王永庆的要求。   孙运璇为何从当初试图允许王永庆兴建轻油裂解厂到后来极力反对?其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背景。表面上的理由是“政策限制”,即石化上游只能由“中油公司”独家做,民间一概不准。事实上,一是担心王永庆经营有道,生产的汽油成本会比“中油公司”低而泄了“中油公司”独占庞大利益的底。二是为防止王永庆坐大,形成超级大资本家而垄断经济。据知,当时蒋经国亲自出面过问此事,并言,王永庆是台湾首屈一指的大资本家,影响巨大,对其向上游石化工业发展应有所限制,否则让其坐大,将对其难以控制。   当时,王永庆想买私人座机,购奔弛豪华汽车,甚至想花5000万元做“文化大王”,支持《联合报》王惕吾大规模发展新闻事业等,都被蒋经国暗中派人劝阻或直接封杀。   在这种情况下,孙运璇便改口,进行反对,限制王永庆向石化上游扩张。可见,孙运璇不过是蒋经国的“传话筒”,   王永庆既然认定了石化工业这条不归路,他就得走下去,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今天不能做,明天做;现在不能做,将来做。一位学者讲,“台塑高干想念他们的王老板,不管是台湾两岸或太平洋两岸,反正搞不到世界石化王国的最上层,他死不瞑目,他事业上的‘真正祖国’就是他的石化王国,终其一生也要念兹在兹,绝对搞到最后一秒钟。” “石化王国梦”(2)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王永庆心灰意冷,百般无奈。他对国民党失望了,对台湾失望了。但他要建立世界石化王国的梦还在,心不甘。就在这个时候,他大举挺进美利坚,在美国建厂、收购,要在异国他乡园他的石化王国梦。   1984年4月,“中油公司”第四轻油裂厂完工并投入生产。但其设计能力有限,所产各项原料不能满足石化工业发展所需,仍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于是台湾当局有关部门接过王永庆的设想,提出兴建“五轻”计划,并于1985年列入14项重大建设计划之内,但仍由“中油公司”承建,没有开放给王永庆。   在王永庆年来,虽然“四轻”投产,并计划兴建“五轻”,但第一、二、三轻油裂解厂不久的将来会陆续作废而关闭,未来石化基本原料供不应求情况仍将存在,于是他再次提出兴建轻油裂解厂。但这时他的轻油裂解厂计划只能排老六,故称“六轻”。   1986年8月,王永庆又正式向台湾“经济部”提出自行兴建第六轻油裂解厂的详细计划报告。   这时的台湾已今非昔比。蒋经国先生已垂垂暮矣。来日有时;一个新的反对党――民进党强行在“戒严体制”下诞生;要求解除“戒严令”与开放“党禁”的民主呼声高涨;台美贸易摩擦加剧;公营事业民营化的浪潮也前赴后涌,台湾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永庆提出兴建“六轻”计划,一个月之内,台湾“经济部”即表示同意。这不仅标志着台湾官方长期垄断的石化上游工业将开放民间经营,而且标志着王永庆苦苦追求20多年的梦想出现了新的转机。   “六轻”是一项庞大的建设工程。其投资总额在不包括全部土地成本的情况下初步预计达900亿元,兴建包括一座年产乙烯45万吨的轻油裂解厂在内共计17座大型石化工厂。建成后,台塑集团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石化工业产业体系,王永庆的“石化王国”将会美梦成真。   “六轻”是涉及面甚广的巨大工程,不仅需要大片的土地供其开发使用,还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等,所以在台湾岛何处兴建,成为王永庆面临的首要抉择。   王永庆走遍台湾东南西北,首先选中了宜兰县利泽工业区。但因地方政府与民众的环保反抗运动,王永庆便有意放弃在利泽建立“六轻”计划,另寻“娘家”。就在这时,桃园县县长刘帮友找上门来,力邀王永庆在桃园观音工业区兴建“六轻”。同年11月,台湾“经济部”正式同意台塑集团的“六轻”更改兴建计划。这时,“经济部工业局”也积极协助台塑取得观音工业区建厂用地。王永庆又跨过了一道难关。   但在购卖土地问题上却再生意外风波。因买卖双方对地价意见不一,难以成交。不仅土地价格偏高,且出售土地面积也减少了60公顷,发展余地不大,可利用各种土地面积包括工业用地、新生地、废耕地等,总计也不过1000公顷,不能满足台塑集团未来进一步扩展用地需要。同时,王永庆担心这里水源不足,将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   经过考察与评估,王永庆只好放弃观音工业区,挥军南下,先考察嘉义鳌鼓,但因这里是航空飞行管制区而很快搁浅,又全力转向云林麦寮。   就在岛内“六轻”投资不断受阻之际,1990年1月,王永庆秘密前往大陆,希望在大陆投资,实现他的石化王国梦。王永庆因赴大陆考察投资而引起岛内巨大震撼,不久便出走美国。岛内“六轻”的具体推动工作便由其弟――台塑集团总经理王永在主持。   面对兴建“六轻”遭遇的种种困难,王永庆于1990年6月9日在《联合报 》公开发表题为《横亘在六轻面前的困难》的万言书,指陈兴建“六轻”的重要性与面临的问题。   这一举动吓坏了台湾当局:王永庆不能出走,他如果一走,其他企业也跟着走,对整体经济的打击可就大了,这还了得,便召开紧急会议,谋求对策。   为稳住王永庆留在岛内投资而不到大陆投资,台湾当局乃一改过去的作风,极力配合王永庆,成立专案小组,推动“六轻”计划。“经济部工业局”也随即提出建立云林离岛基础工业区的计划,希望通过利用海埔地填海造田、造镇、建厂,将重化工业与本岛隔离,避免环保运动的影响,为王永庆的“六轻”工地铺路。“工业局”还展开相关法规的修改工作,以配合“六轻”投资的顺利进行。   “工业局”的“配合”做法,却遭到反对党人士的诟病,认为其做法是官商勾结。为了不让王老板搬到大陆厦门海沧,能让王永庆在云林县离岛工业区兴建“六轻”,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道德是兴建云林离岛工业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很快在1991年6月通过“环保署”审查;6月5日,台“经建会”审查离岛工业区编定案,各部门无人表示反对,这在90年代“民主政治”下的台湾很少见。为慎重行事,依照《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程序办理,“经济部”更是马不停蹄,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审议。目的是为王永庆在这里兴建“六轻”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然而这时的王永庆并不在岛内,他坐镇美国,遥控指挥台塑集团“六轻”计划案。岛内真正操作者,则是他的亲弟王永在。王永在也因“六轻”成为仅次于王永庆的热点人物。   “六轻”案依旧悬在空中,没有着落,王氏兄弟仍在四处奔波,希望能早日实现他们的“六轻梦”。 石化王国梦” (3)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为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台湾当局最后断然批准“六轻”案。   1991年8月7日下午3时10分,台塑集团在台北总部大楼举行隆重记者会。台塑公司总经理王永在正式对外宣布“六轻”将在云林县离岛工业区内的麦寮乡兴建。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它不仅标志着台塑集团将开创一个新的纪元,而且也将从此改变麦寮乡的命运、改变云林县的面貌。   8月7日,对王永庆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台塑“六轻”案终于花落云林。   多少年的辛酸,多少年的泪,王永庆说不完,道不尽。为圆建立一个完整的石化王国梦,拥有一座轻油裂解厂,他苦苦追求了20年!   经历了无数挫折与磨难之后,王永庆这位台湾的“经营之神”似乎改变了许多,他打破了号称自出世以来保持不信风水的原则,也开始有点迷信风水之说了。   为了能让迟来的“六轻”工程早日动工,不再遭受意外的打击与挫折,王永庆邀请了大陆红极一时的一位特异功能大师为其指点“江山”,并于7月17日全盘主持策划“六轻”工程祭礼大典。   王永庆计划兴建的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将开启台湾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真正的“沧海变桑田”。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每年10月底到翌年3月,有持续不断的强季风,风力常在五级以上,风速达每秒5至10米。这里地层下陷严重,环保机构又严禁“六轻”抽用地下水,如何取得日用量达近13万吨的用水,也考验着台塑人的智慧。   台塑集团的“六轻”计划工程经过近10年的折腾,投资规模与目标一改再改,工程更加庞大。总投资从原先的900多亿增为近3000亿元(约100多亿美元),将开发填海造地2650多公顷。在这里兴建年炼原油2100万吨的炼油厂、年产乙烯135万吨的轻油裂解厂,均较原计划增加3倍,还有麦寮港口、重型机械厂、汽电共生厂等总计50多个配套厂,涉及石化业上、中、下游业整个体系。这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民间投资工程,第一期计划于香港回归之年的1997年正式完工投产。王永庆又在创造一个新的奇迹。   为了实现填海造田的梦,王永庆请来了世界上填海造田最成功的荷兰专家。也从荷兰进口了价值达14亿元的“旭日号”和“彩虹号”两艘巨大的抽沙船。这两个庞然大物将成为麦寮“沧海变桑田”的“功臣”。   “六轻”的启动,也吸引其它大财团跟进。东帝西集团与烨隆集团也已决定在离岛工业区投资2500多亿资金,进行开发建设。“中钢”、“中油”等大型公营企业也正准备加入投资行列。   为了实现云林人走出贫穷、摆脱落后的梦,配合“六轻”兴建与进行离岛工业区的建设,县政府正计划在离岛工业区建立中部第一座国际机场,便利厂商原料和产品的直接进出口,以节省时间与运输成本。同时,还积极争取在这里兴建科技工业园区与自由贸易区。   今天的麦寮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方圆数十公里的“六轻”工地上,机器轰隆,尘土遮天,飞沙漫熳,巨大的抽沙管24小时不停地在蜀水溪上游和海底深处源源不断的抽着流沙,一日200次的大卡车在这里奔驰着。台塑正以每天2.2公顷的速度,填海造地,不久的将来,将会重新改写台湾的土地面积。高楼大厦也在这里拔地而起。4年前,云林县城5层楼以上的大厦只有76座,现在已猛增到800多座;外流的人口也在两年前跌止回升,1994年出现了2.4%的正增长。仅“六轻”工地就已驻进100多人,1997年开工后将增加至2万多人,并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至1996年10月,已完成造地面积1300多公顷,总计兴建的30多个相关石化厂将陆续完成;麦寮工业专用港已完成三分之一工程,至1997年下半年将有5个厂投入生产。   1996年10月下旬,李登辉巡视“六轻”基地,称赞王永庆这一划世纪的重大经济建设工程。   进入21世纪时,一座真正的“海市蜃楼”将在这里诞生。   那时的云林,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与深具实力的工业县。“六轻”固定投资金额800多亿元,估计约可创造近千亿元的国民生产毛额。其对云林县的经济发展影响更大,预计全县总体经济产值将增加10倍。县政府估计,“六轻投产后,中下游企业会陆续跟进,7、8年后,税收可增加6倍以上,达至350多亿元。若工业区、贸易区如期成立,云林县将会涌进200万的新人口。”离岛工业区将成为一个新的石化工业重镇,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新基石。   王永庆正在全力投入,实现他的“六轻梦”,建立他人生的又一个丰碑。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云林的历史。 逐鹿美利坚(1)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物价飞涨,许多商店关门,工厂不是倒闭就是惨淡经营,失业人数剧增。就在这时,王永庆远涉重洋,从台湾来到世界工业大国美国,在全球经济一片衰退之中,大肆收购美国企业,让美国人为之惊叹,也再一次显示了王永庆过人的胆识、远大的目光。   在王永庆看来,在此时投资,成本远低于经济繁荣时期,是投资的好机会。于是他趁美国工业萧条之际,一口气买下了美国3家化工厂,台塑集团从此在美国这个石化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占有一席之地,也开创了台湾民营大企业逐鹿美国市场的先例。   王永庆这一让中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的超乎寻常之举,震惊了美国工商界,也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与发表评论,王永庆一时成为美国工商界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也让美国人对这位“东方之子”刮目相看。   如果说这次收购美国企业只是小规模的尝试,那么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王永庆在美国投资建厂、收购企业,则是大规模的出击。王永庆平1978年开始在美国德州兴建生产氯乙烯单体(VCM)、聚氯乙烯(PVC)及二氯乙烷(EDC)工厂,到80年代初建成投产。   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和国际保护主义的冲击波意犹未尽,世界经济持续衰退。美国石化业纷纷压缩生产,甚至出让设备、厂房。王永庆再次出击,收买美国卜内门化学公司(ICI)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生产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的工厂,以及收购斯坦福化学公司在特拉华州生产聚氯乙烯工厂。   特拉华州位于新泽西州的西南部,是美国最小的一州,却是美国石化工业的基地,境内石油化工厂鳞次栉比,非常壮观。世界闻名的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的发源地就在特拉华州的北边,杜邦家族在这个州有庞大的势力,前任州长就是杜邦化学公司的总裁。   王永庆也成为这个州有声望的人物。他是这个州斯坦福公司的新主人.在通往工厂的公路上也挂上了台塑公司标志的牌子。台塑美国公司的石化厂地域广阔,工厂占地49英亩,厂外土地达63英亩。   台塑在这个州的石化厂依照PVC粉生产类别,分为S1、S2、E2三个厂,前两个厂生产一般PVC粉,用于制造电信电缆绝缘管、塑胶管、食品包装容器、鞋底、窗框等塑胶制品的原料。E2厂则是生产粉质较细、技术层次较高的PVC乳化粉,属于特殊粉,是制造室内塑胶装潢用品如地砖、空纸、地毯以及塑胶玩具等。   在台湾台塑员工自誉为“台塑牛”,道出了台塑人的勤奋、牺牲、奉献精神。这些来到美国的台塑人,个个拼命工作。经过几年的整顿与改革,王永庆在美国买下的工厂面貌大为改观,很快走上了正轨,产量与效益大为提高。象从威尔公司手中买过来的一家化工厂,经过一年的革新、整顿,第二年就摘掉了160万美元的亏损帽子,并一举获得了600多万美元的盈利。王永庆的大胆收购与成功改革;引起了当地政府与新闻界的关注。当地一位官员佩服地讲:   “王永庆从台湾带来了东太子祥地区的中国魔力,他的经营手段和作风具有日本松下幸之助的风格。”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石化企业,也是最大的民营企业。这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但70年代以前,在世界上,却很少有人知道台塑这个名字;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台湾有个王永庆。     世界化学工业长期以来均由美国、德国等工业大国企业称霸。中国人的名字还从未在现代化学工业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王永庆终于改写了世界化学工业的排名。1983年,世界化学工业前50大企业家的名单中,第一次出现了华人企业家的名字?一台望集团董事长王永庆。   然而,王永庆并没有为这一确实值得庆贺的光环而忘乎所以;也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要做世界化学工业的巨头。他又开始了新一波的收购美国企业行动与建厂计划。   为了实现台塑美国公司一体化的长远发展目标,1988年,台塑公司吞并美国铝业公司ALCOA天然气事业部其中包括天然气开发、运输管路及碳氢化合物工厂。这样一来,台塑美国企业除可自行提供现有发电设备所需天然气外。并可经由该事业部获得乙烯裂解工厂所需的基本原料,为以后台塑美国企业扩大规模奠定良好整础。   在岛内“六轻”工程尚未定案及面临重大障碍之时,王永庆又将目标投向海外,要在美国建立规模庞大的轻油裂解厂,号称“七轻’。   就在这时,菲律宾、印尼、泰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不断派人前去台塑大楼,进行游说希望王永庆前往他们所在的国家进行投资,并许以提供多方优惠措施的诱惑。   美国德克萨斯州与路易斯安那州更是卯足了劲,而且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各项优惠法案,来吸引台塑企业前往投资。   1988年2月初德州卡宏县(CalhounCounty)地方政府组成一个由县长、议长、市长、议员、港务局主席与工业促进委员会主席等组成的10人代表团来到台北,拜访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介绍当地的投资环境。希望工董事长前往投资。赢得王永庆的好感。   德州政府为了争取台塑投资,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配合优惠法令的修改,德州州长特邀参议员费尔格兰全力奔走于华盛顿政府与国会,进行游说。德明州务卿杰克雷斯专程到台,拜访王永庆,力求王董事长能去德州投资,否则无颜回去见德州父老。   同年5月,美国正在进行总统竞选。身为美国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在竞选百忙之中,接见这位来自东方的大企业家一王永庆,建议他到德州投资。     这一切打动了这位东方企业巨子的心,王永庆终于选择了德州。    逐鹿美利坚(2)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金秋的10月,是收获的季节。   1988年10月31日,对美国的德州人或对这里来自东方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位于市区的包尔社区活动中心大楼上面挂着“德州经济起动,欢迎台塑企业’的大幅标语;大楼内外到处陈放着一簇簇鲜花;屋顶上,“台塑旗”在天空中飘扬。   11时许,活动中心内外已是人流如潮,嘉宾云集,不仅有州政府官员、社会名流,更有美国各地报社、杂志社记者,美国电视台也进行卫星现场转播的盛会实况。   不久,德州州长与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分坐豪华的凯迪拉克轿车缓缓驶向会场大厅门口,随即在安全人员的护卫下走出坐车,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左侧是美国德州的政要贵宾,右侧是台塑与南亚公司的高级职员。两边人员一字排开,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州长与王董事长一行人的驾临。由55人组成的管乐队高奏迎宾曲,由22位美丽的金发姑娘组成的啦啦队跳起了欢乐的舞蹈,300个印有台塑公司标志的五彩气球也在一片欢呼声中升空。   庆祝大会在众多来宾的热烈祝贺声中拉开序幕。德州州长克莱蒙斯首先向大会致词,对各位来宾表示感谢,更为王永庆选择德州投资感到十分高兴。他说:“台塑企业能够选中德州作最明智的投资,对于德州人来说是今年万圣节最大且最丰富的餐宴,也正因为台塑企业加入德州经济复苏的行列,给德州经济带来极大的原动力。“他进一步说;”德州所以能够在众多的竞争中赢得台塑的信任,获得最后的胜利,除了感谢台塑王董事长的睿智外,德州参议员费尔格兰的全力奔走、德州州务卿杰克雷斯对台塑的游说功不可没,仅代表德州人表示诚恳的感谢。”   他还当即宣布10月31日是德州“台塑日”,台厂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随后,克莱蒙斯向所有贵宾介绍为德州带来福音的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以及他的长子王文洋,此时全场来宾一致起立鼓掌,持续一分钟之久。随后,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与德州州长克莱蒙斯在德克萨斯州正式签约,宣告台塑公司在此兴建轻油裂解厂,号称“七轻”(在台湾已有第一、二、三、四轻油裂解厂,中油公司与台塑集团正在台湾筹建第五、六轻油裂解厂,故在美国的轻油裂解厂称为第七轻油裂解厂,简称“七轻”),总投资 13亿美元,计划兴建 7座大型石化工厂,包括年产乙烯60万吨的烯烃厂、年产67万吨的烧碱工厂、年产60万吨的二氯乙烷(EDC)的石化厂、年产24万吨的高密度聚乙烯(HPPE)石化厂,年产15万吨聚丙烯(PP)的石化厂、年产20万吨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石化厂以及一座气电共生的发电厂。   德州州长克莱蒙斯又自豪地说:“这次德州能赢得世界级生产巨人――台塑的投资,对于德州经济有双重正面的影响。首先是台塑烯烃厂在1991年完工后,将可以提供1700个永久性的就业机会,每年可为德州增加 18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在建厂期间,也将提供近4000个工作机会,可带动地方的繁荣。再者,台塑企业这次13亿美金的投资,已经打破德州石化工业有史以来最大金额且最大规模的投资。一个台湾厂商愿意将如此庞大的资金在德州投资,由此证明德州的投资环境相当良好。台塑企业的投资将产生示范作用,相信有更多的国外厂商会选定德州来投资。”   德州政府为了取信台塑,也不食言,专门修改有关投资条例、德州州议会于1989年初通过税法修正案,以奖励投资方式,免除台塑投资计划中进口机器设备的销售税,并于同年9月完成立法程序。为了优待台塑,还规定,7年内免于征收在德州投资资产百分之一的财产税;拨款2400万美元,扩建港湾工程,拓宽航道,以配合台塑“七轻”的兴建以及原料的运输。   台塑德州厂(曾收购的一家美国石化厂)门口曾有二线道的“台塑路’,德州州政府则进一步拓展为四线道。此外,为了铁路运输的方便,德州州政府负责兴建一条长22英里的铁路,直通台塑厂区内,并与美国铁路网联线,使得台塑企业的运输更加方便,大大节省成本。   为配合在美国的“七轻”建厂计划,台塑集团于1989年成立了3个控股百分之百的子公司,即台塑美洲公司、南亚美洲公司与台化美洲公司。该年底,3家公司的股本分别为10亿元、12.85亿元与6.45亿元台币。   王永庆在美国的收购与投资活动,引起美国同行的排挤与环保部门的刁难,但王永庆没有屈服,依旧在美国扩大投资规模,实现他的石化王国梦。   他在台塑集团一次董事会上自信的表示;“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中国人仍然可以建立起全世界所向无敌的石化工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建厂过程中,从制图设计、设备规划、机械操作,以至安装试车,一切程序全部由台塑的工程技术人员自行担当,为此王永庆创造了台湾石化工业整厂输出的先例。   王永庆的这一举动,又让美国石化工业同行瞠日结舌,以致有人发出如下的惊呼:   “台塑果真凭借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展开着一场石化王国的大搏斗,他们的行动之干脆,成功率之高,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令人敬畏。如此恒心,可能不用几年,台塑极有可能攀上石化王国的第一把交椅。对此,美国人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小看王永庆这个石化界老手。”   到1990年,台望集团在美国从东岸的特拉华州到西海岸的加州,共有15家工厂,年营业额达7.6亿美元,折合台币207亿元,为台湾本部营业额的二成左右。到1994年底,台塑集团先后在美国12个州展开投资,投资总额已达40亿美元。共有21个厂区,雇用员工6000人,年营业额20亿美元,再次向美国人展现了王永庆的魅力,这是台湾同胞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特别是1994年,轻油裂解厂正式竣工。同时在美国建成利用离子隔膜技术进行生产的全球最大碱氯厂,王永庆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台塑集团在美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王永庆在美国的投资行动并没有完结,还在继续。   1995年3月18日,美国市卡罗莱纳州州长比利斯与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共同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南亚塑胶公司将投资3亿美元,在南卡罗莱纳州扩建年产42万吨的聚酯纤维工厂,预计在1998年完工投产。这又是王永庆的惊人之举。   这家工厂属于南亚美州公司,主要生产聚酯粒、聚酯棉,聚酯丝等产品,年产量为21万吨,员工600多人。王永庆认为。未来美国聚酯粒产品供不应求,乃决定扩大投资规模,以供应美国当地市场。   目前,南亚公司除了在南卡罗莱纳州的投资外,还有另外两个厂区。   1996年11月,台塑美国公司决定再投资8亿美元,扩大在美国石化厂的产量,计划将乙烯年产量由68万吨提高到156万吨,同时扩大其他中间原料产量。   王永庆在美国的冲锋陷阵,也揭开了台湾企业界在美国的收购热潮,台湾的企业家再度震惊了美国。   台湾企业家在王永庆的率领下,漂洋过海,在竞争酷烈的美国杀出一条“血路’”并在美国扎根,成长。 梦萦故园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1990年元月11日下午4时许,王永庆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专机由美国经香港飞抵北京机场。   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接见了这位台湾的企业巨子。中国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最具威望的邓小平在国宾馆接见了王永庆,并进行了会谈。   结束在北京的会谈后,王永庆开始了他在大陆的考察投资活动。他先后访问了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同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原福建省省长王兆国、厦门市市长邹尔均等人进行了会唔与交谈。   王永庆大陆之行在1月20日的台湾媒体曝光,台湾舆论大哗,随即在台湾岛内以及香港、海外引起令世人注目的“王永庆震撼”与“王永庆效应”。王永庆的大陆行,掀起台商在大陆投资衰退中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热潮。   王永庆考察厦门之后认为,海沧地处福建沿海,到台湾距离近,可以兴筑大型船舶停靠的港口,加上大陆石油资源丰富,在这里建立石化工业区最为适宜,便决定在厦门市海沧兴建码头与港口,建立石化工业城。这个计划被大陆命名为“901工程”。(因王永庆于1990年1月赴大陆考察、并决定在此投资而得名。)   福建省政府与厦门市政府为能得到王氏的大手笔投资,在与王永庆谈判时,非常慷慨的答应,可提供约1万公顷的土地供其开发使用,土地价格也十分优惠,每平方米仅5元人民币,每年只缴纳地价税1.6万元,使用期限70年,期满后可以自续,并计划专批海沧为一特区。按王永庆的设想目标,在这里建立起上、中、下游密切联系的石化产业体系,为此首先要求提供土地给3次加工企业的此投资加工,进而连带引进其的需各项零配件的制造厂商,除能就近方便供应加工业者之外,也能供应上游原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初步计划:兴建轻油裂解厂,第一期工程年产乙烯90万吨;年炼油量1400万吨;建立塑胶原料厂,年产PVC粉100万吨,总计投资70亿美元,建立36座相关工厂,将海沧建成一个庞大的石化工业城。这一目标远超过在台湾的“六轻”初期计划目标。然而,这一计划功败垂成。   但王永庆并不忘怀到大陆投资。1995年,王永庆又赴大陆考察,会见江泽民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王永庆于1996年正式决定在福建漳州兴建发电厂。计划总投资金额为30亿美元,兴建六座发电装置容量60万千瓦的机组设备,工程完成后,装置容量为360万千瓦,首座机组预计1999年底完成,另外计划进行第二认装置容量为240万千瓦,再建一个运输燃料所需的深水港。就在该计划在台待审批之际,李登辉于1996年8月14日发表重新检讨以大陆为腹地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与从严审查台商大陆投资讲话,这一投资案又告暂停。   王永庆也许是因为影响太大,在大陆两次重大投资计划相继受挫,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但王永庆的下属企业在大陆还是投资不少。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公司先后在广州石井、山东东营、安徽芜湖、福建厦门等地投资塑胶石化企业,揭开了王永庆在大陆的投资序幕。如今,南亚公司在大陆投资已达2.3亿美元,也多少圆了一点王永庆的大陆梦。在台湾唯一生产嫘荧棉的台化公司(台塑集团三大公司之一)也决定在江苏盐城投资兴建木浆厂,按此计划,投资16亿元,生产规模为18万吨。   王永庆还计划将“六轻”工业专用港用为同大陆通航的港口。1996年元月3日,一艘阿波罗号散装货轮从大陆转运3500吨石块抵达六轻港口,实现了台塑六轻港口与大陆的首次通航。   “六轻”工业专用港是台塑自行建造,港深21.5米,码头已初见雏型,未来可停靠20万吨级油轮与18万吨级货轮。这次试航是从广东珠海一座专供开发砂石的小岛中启航,运输六轻基础工程所需的石块经香港转口到高雄报关后,再航行到六轻工业专用港。   按王永庆的计划,他的下属企业将相继在大陆投资石化业、电力工业、汽车零组件及两岸航运等诸多领域,大陆将成为他的另一个重要投资场所,以圆他未能实现的大陆梦。 王家春秋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沿着台北县新店溪蜿蜒而上,经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到王永庆的家乡――新店直潭。在直潭小学附近,有一座别致的建筑,名叫“感恩堂”,它就是王永庆后来兴建的王家族厝。这里供奉着王永庆家族的祖先,墙上排列着已离开人世的每一位祖先的遗照。每到清明节,王家的后代都要来此祭奠祖灵。   王永庆家族的祖辈是清道光年间从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金田乡移居今台北县新店直潭的。   王家在台湾第一代祖先是王永庆的曾祖父王天来。王天来是在因灾荒随寡母许雪娘由福建家乡渡海逃难到台湾的。王天来娶林谨为妻,共生育有六个儿子,依次为王清纯、王秀木、王瑞吉、王添泉、王福山、王清江。四儿子王添泉就是王永庆的祖父。   王家来台后,重操旧业,仍以种茶为生。茶叶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较种田划算得多,加上王家六位男儿,劳力强壮,生活也很愉有了改善,逐渐成为直潭的小康人家。   王家像所有的中国家庭一样,希望儿辈能上学读书,有朝一日,升官发财,光耀祖宗。在王家的六个儿子中,四子天添泉算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更加受到父亲王天来的疼爱。   王添泉成为新店直潭一位受人尊敬的秀才。后来他开了一家私塾,以教书为业。   王添泉长大成人后,父母给他娶了一位名叫蔡富的妻子。她是当地一个殷实人家的小姐,长得娇小纤弱,眉清目秀。可惜她也逃脱不了红颜命薄的命运,在她风华正茂的23岁时,因患不治之症而香消玉碎,离开人世。更为遗憾的是,她未能为王家留有后代,丈夫王添泉又成孤身一人。   不久,王天来与林谨这对历经人生诸多苦难的夫妇又给儿子娶了一位苏家的闺女,名叫苏好,她就是王永庆的祖母。苏好一下子给王添泉生了三男一女。长子王东平,次子王长庚,三子王水源,女儿王辛。王长庚就是王永庆的父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王永庆9岁时,父亲王长庚突然患上重病,这给全家平静而祥和的生活蒙上一片乌云。他不愿再拖累这个家,也不愿再忍受病魔的折磨,曾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阎王爷没收留他,他没死成,妻子詹样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救了下来。   谁知,奇迹竟在王长庚身上出现了。也许是精神的力量,也许是死神不让他过早的去见阎王爷,他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不久便恢复正常,王家重新出现了欢乐,但日子已大不知从前,生活更为艰辛。王永庆的3个妹妹只好暂进送给邻居代养。   当长子王永庆长到15岁时,便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到嘉义闯天下。这一去 ,竟改变了王家的生活,王家后来一跃成为当地的有钱人家。如今,王永庆家族是台湾最有名望的大家族,家产丰厚,人丁兴盛。海内外亲朋甚多,总计在百人以上。 王永庆与他的子女们(1)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在台北市锦州街,有一座漂亮的6层花园大楼,占地1000多平方米,庭院宽阔,绿荫环抱,警卫森严。这个深宅大院正是王永庆的寓所之一。   王永庆先后娶有三位太太,分别是郭月兰、廖娇与李宝珠。大太太郭月兰、二太太廖娇与其子女常住这里。郭月兰早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长年诵经拜佛,安度晚年。廖娇数年前已迁居美国,与小儿子生活在一起。王永庆与三太太李宝珠则住在台塑大楼的13楼。   大房郭氏是一位童养媳,未能为王家生儿育女,王永庆便娶了廖娇作二太太。廖氏给王家生下二男二女,她成为王家的一位功臣。大儿子王文洋,娶陈静文为妻(原名陈静枝,结婚后,她改名叫陈静文,后来又在算命先生的指点下改名为陈怡静);次子王文祥,娶范文华为妻;长女王贵云,嫁给陈彻;次女王雪龄,嫁给简明仁;三女王雪红,嫁给区永禧。   长子王文洋学识丰富,精明能干。13岁时,王文祥就与王贵云、王雪龄两位姐姐一同远赴英国伦敦去求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异国他乡求学生涯。高中毕业后,年仅17岁的王文洋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就读物理系,20岁就拿到大学文凭。他还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英国国防部奖学金,继续攻读研究生,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取得光学物理硕士学位。   他并没以此为满足,又转向攻读企业管理与化学工程两门学位。很快他于24岁那年同时获得企管硕士与化工博士两个学位。   王文洋在英国留学多年,在那里他结识了大他四岁、同是台湾老乡的陈静文姑娘。   陈静文祖籍在福建厦门,她出生在台南六甲。1947年台湾发生了反对国民党专制、腐败的“2·28事件”,后遭国民党的严厉镇压。陈静文的父亲意外地死于这场不幸的灾难之中。伤心的母亲带着他回到故里厦门,继而改嫁。后因在文化大革命受到牵连而转辗香港,陈静文在那里完成了她的高中学业,后随全家移民英国,她因而得以与王文洋在同一大学相识。   1975年,王文洋带着新婚的妻子陈静文同赴美国打天下。他先从事房屋仲介买卖,靠卖房子赚钱。不久,他进入路易期安那州一家著名的化学公司工作,负责化工方面的制程设计、投资分析及工程经济效益等事务,在那里一干就是3年。   1978年,王永庆决定在美国德州休斯顿兴建石化工厂。王文洋以他在美国的工作经历与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了解,成为父亲王永庆在美国大显身手的得力助手,从撰写申请投资计划到办理投资许可手续等,都由王文洋亲自出面规划、协调与奔走,台塑公司在美投资得以顺利推动。   1980年5月,王文洋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台湾。   为了培养儿子基层工作的经验,让他融入台塑文化,以便将来更好的接班,王永庆并没有象其他许多大企业家那样,给王文洋委以重任,而是让他从南亚塑胶公司基层的课长做起,并接受最基本的车间训练,这既是台塑员工的必经之路,也是王永庆认为熟悉业务的最佳手段。   王文洋在南亚公司一干就是十多的,并一步一步走向公司管理高层,从林口厂厂长到1984年升任公司第四事业部经理。王文洋在这个经理岗位上再经过10个春秋的磨练,逐渐成为一位管理专才,1994年再次高升为南亚公司协理,也即从部门经理升为公司总经理助理,负责统筹管理公司各事业部。   为了配合台塑企业塑胶原料与石化纤维产品,王文洋首先规划投资高附加值的工程塑胶与电子原料工业(如生产印刷电路板所需的玻璃纤维丝、玻璃纤维布、铜箔基板、环氧树脂等)。经多年发展,现在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南亚公司的新主力,也是其新的希望。目前,电子业的资本额只占南亚公司资本额的10%,但其所生产的利润却占70%,如此的成绩奠定了王文祥的南亚公司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王文洋的亲自推动下,一家新的南亚科技公司终于诞生,父亲王永庆任董事长,王文洋任总经理,主导公司的运作与发展,这是台塑集团跨入科技产业的又一重大行动。   王文洋可以说完成了他父亲未实现的大陆投资事业。当年王永庆的海沧石化城投资案因种种原因而流产,留下了遗憾。王文洋讲,父亲至今仍对海沧计划未能完成而“深感惋惜”。   王文洋早已看好大陆市场,将传统的中低价位塑胶制品转往大陆发展。南亚公司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大的企业之一,还成立了南亚塑胶广州公司,王文祥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更是关注海峡两岸的经贸发展,曾在报刊发表文章,主张海峡两岸设立民间联谊会。这一本来单纯的事情,却因他的台塑少东身份,而在台塑企业内部与岛内朝野引起关注。   已迈入中年的王文洋,逐渐展现出他个人的魅力与风格,年富力强,风度翩翩,做事果断坚毅,是商场一个不可多得的交际高手。王文洋事理清晰,判断正确,进退有度,为人称赞。   次子王文祥,长期在美国工作,目前任台塑美国JM塑胶公司总经理。而关于他的成长与生活情况,外界知之甚少。   大女儿王贵云留学英国,获伦敦大学化工硕士学位,目前是南亚门窗事业部经理。她的夫婿陈彻是南亚公司研发中心经理。   陈彻出生在上海。父亲本名陈浩琛,从事化工原料贸易,家境不错。在1949年下半年,全家随国民党撤退到了台湾,在宜兰市定居下来。陈彻便弃商从文,搞起研究,专攻台湾原住民语言,写了不少书籍,故有笔名陈浩洋。他虽不是富商巨贾,但也算个有钱人家,他曾捐地兴建了一座麻疯病院,而成为一名慈善家。   陈彻在这样一个书香小康家中长大,从小就有杰出的表现,他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工系。后留学美国,获佛罗里达大学化工博士学位。他还是一位物理学家,他的论文经常出现于美国知名的物理专业杂志。他也是一位电脑专家,是台塑集团电脑程序设计的高手。陈彻如今是台塑集团的一个灵魂单位――南亚公司研究发展中心经理。研发中心的前身是台塑集团的一个检验中心,专门负责检验各种原物料的成份。1993年8月改为研发中民,成为南亚公司与事业部平行的一级单位,主管地位也随之升级为经理级。 王永庆与他的子女们(2)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二女王雪龄,留学美国,获伯克莱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她嫁给同是柏克莱大学校友(该学校电脑博士)的简明仁。他俩结婚回到台湾后,放弃在台塑集团高就的机会,拿出他们自己仅有的100万元资金,成立大众电脑公司,在台湾曾引起一阵轰动。如今,大众电脑公司不仅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高科技企业,也是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优异,获利能力在资讯来中名列前三大,成为王家女婿中独立创业的典型与代表。   简明仁出生在“2·28”事件后一个白色恐怖的受难才家庭。父亲是“日据”时代“台湾农民组合”的委员长,曾被日本人因禁10年。台湾光复后,他却因参加台湾共产党组织而成为白色恐怖的牺牲者。因为父亲的关系,母亲也失去了教职工作,从此她以助产士为业抚养4个幼儿。往后的30多年的艰难岁月里,简家孤儿寡母成为国民党跟踪、监视的对象,只要简家搬家,管区警察也一定会到她家盘查,害怕他家再出一个共产党。直到1987年台湾解严后,简家才摆脱这种被长期被监视的历史。   简明仁就是在这种不安又高度被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反而磨炼出他超于常人的耐力与韧性。他日后选择自行创业的道路,创立大众电脑公司,自任董事长,或许正是他那股不服输的个性与人穷志不穷的表现。他的妻子王雪龄则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已升任大众电脑公司总经理。   这对夫妇感情甚笃,家庭和谐,事业顺利,俩人配合得相得益彰,天衣无缝。王雪龄精于数学,掌管公司财务、人事大权;简明仁负责研究发展、策略的制定。   大众电脑集团已是台湾百大集团之一,简明仁也于1994年跻身于台湾百大富翁之列。该年,他以45亿元的个人财富净值名列百大富豪的第98名;1995年以53亿元向前走了20位,上升为第78名;1996年,又以60亿元登上第54位,其家产积累之快十分惊人。   三女儿王雪红也毕业于美国柏克莱大学。她与香港区永禧结婚后,投奔王雪龄及简胆仁姐姐、姐夫,于1987年入股大众电脑公司,成为大众公司的股东与部门经理,主管外销业务。夫妻俩经常游走世界各地,拓展业务,建立行销网络,成为简明仁夫妇的得力伙伴。王雪红目前任大众电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区永禧长期定居美国,具有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现是大众电脑公司的资深副总经理。   王永庆的第三位太太李宝珠曾是台北市博爱路黑美人大酒店红极一时的酒女,花名“樱花”。婚后,李宝珠便成为王永庆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她不仅为王永庆处理私人账目,更是王永庆的贴身秘书,颇具公关才能。她以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交际手腕,将王永庆的社交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说在王永庆事业成功的后面,也有李宝珠的一份功劳。   李宝珠生有五朵金花,分别是王瑞纪、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惠与王瑞容。现在五位千金个个成为台塑的重要人物。   大女儿王瑞纪,并非王永庆所生,而是李宝珠与其前夫所生,但王永庆将她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看待,爱护有加,并委以重任。除了安排她到旗下企业工作外,还让她担当台塑集团在美国的最大经销商,是ROECHER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专门销售台塑公司产品。王瑞纪嫁给军眷子弟出生的汪隆,婚后俩人就一起到美国定居,双双住在美国纽约长堤,负责台塑集团在美国的经销业务。   王就庆与李宝珠两真正的大女儿是王瑞华。她也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董事长兼父亲王永庆的特别助理。她实际上是台塑美国公司与南亚美国公司的真正负责人,未来将主控台塑在美国的投资事业。她的丈夫杨定一也留学美国,获洛克菲勒大学医学博士。杨定一的父亲杨正民是位物物电子工程专家,曾在巴西利亚大学任教,还是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洛克菲勒大学的客座教授。杨定一为杨家长子,一家四位兄弟姊妹均是博士,连两位女婿也是博士,成为美国华裔中鲜有的博士之家。   7岁随父亲移民定居巴西的杨定一,当时一句英文、葡萄牙文都不会讲。但年幼聪颖的杨定一勤奋好学,很快入了门,并成为学校的优等生。15岁时,他在巴西全国高等学校招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巴西大学医学院,一时成为巴西的新闻人物,报刊、电视连续报道一月有余。后来,他进入美国洛菲勒大学深造,他不仅是那里最年轻的双博士学位持有人,也是第一个半年修完博士学位的创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者。毕业后,他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过基础医学研究,也担任过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在纽约任过职。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只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书呆子,他爱好广泛,特别是体育方面更为突出,据说他还是一个跆拳道高手。与王瑞华结婚后,进入台塑集团,目前担任INTEPLAST  CORPORATIOT公司(专门从事“六轻”下游加工产品的公司)的总经理,并热衷于到大陆投资。   二女儿王瑞瑜,年轻漂亮,聪明贤慧,被公主为是王永庆最疼爱的千金,视为掌上明珠。王瑞瑜像其他兄妹一样,从小就当洋留学生。11岁就到美国读书,直到美国纽约大学会计系毕业,才回到台湾父母身边。   留学回来后,王永庆派她担任长庚医院基金会秘书长,目前已是台塑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室的副主任。好嫁给毕业于台湾世界新专学校、当时任职《工商时报》的记者李宗昌。婚后,李宗昌赴美进修,如今他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企管硕士学位,并已返回台塑工作,任总管理处总经理室高级专员。   三女儿王瑞惠,目前是长庚医院管理处的特别助理。她的夫婿刘培森为英国建筑博士,是前台湾电视公司总经理刘侃如之子。他自行开设刘培森建筑师事务所,专做台塑集团的建筑设计业务。   最小的王儿王瑞蓉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却已身兼重任,不仅是长庚医院的特别助理,还主管台塑美国公司的财务大权。 王家的政商关系 《台湾政商家族》 (2001年04月09日)   王家是台湾最大的家族之一,目前虽没有人进入政界发展,但王家与台湾当局仍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永庆是台湾最有名望的企业家,颇受社会肯定。他进入石化业初期,建立台湾塑胶公司,就得到当局的有力支持,许多“政府”官员为他的企业发展出力不小,从此就与官方建立的良好的关系。在事业有成后,王永庆先后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在后来事业的发展中,王永庆与官方的关系十分密切,经常与“政府”官员往来。   王永庆一直没有在政界兼职。不过1985年,王永庆被当局聘为“经济革新委员会”产业组召集人,也反映了台湾当局对王永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信任与器重。   在建立轻油裂解工程中,王永庆受到许多挫折,但不是他的政商关系不好,而是王永庆的事业做得太大,当时主政的蒋经国担心有一天控制不了王永庆,才不敢让他独自发展进入石化工业的上游领域。   到了李登辉主政时代,王永庆建立“六轻”工程的前前后后,掀起许多震撼,每次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为了能让王永庆的“六轻”工程在台湾兴建而不是到大陆海沧,台湾当局为王永庆的投资计划尽了最大的努力,甚至多次召开高层会议,以提供方便。最后,不得不几次专为王永庆的投资案修改法律,以便让王永庆的投资案能够落实。为此外批评当局的修订有关政策是“台塑条款”,是“官商勾结”。   王永庆不谋政,但他的地位与影响远在许多“政府”官员之上。台湾的部长级官员,王永庆可以随时见。在“六轻”工程遇到阻力后,他离开台湾一年不回。当他返回台湾时,一天之内分别会见了台湾“经济部长”“行政院长”到“总统”李登辉,这在台湾是不多见的。   王氏兄弟在商界的关系更为庞大与广泛。台塑集团几十家企业,有许多大家族或大企业是其公司的股东,而台塑集团多个大公司同样是许多知名大企业的股东,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投资与持股的商业关系网络。   王永庆在商界与政界的影响力也可从他出掌亚太投资公司一事反映出来。这一公司原是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高清愿向李登辉承诺的、计划由官方出面主导的大公司。可是由于当初没有王永庆出面牵头,进展一直不顺利,没有几个大财团肯投资出钱,差点“胎死腹中”。最后在“经济部长”江丙坤等“政府”官员多次出面邀请下,由王永庆出掌、“经济部产业咨询会副主任”当副手的情况下,亚太投资公司才顺利诞生,许多知名大企业纷纷入股。王永庆的商界的影响力可见一般。   王永庆是一位世界级的企业家,国际知名度甚高,因而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及商界名流关系十分良好。他每到一地几乎都会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或官员的接见。他计划在美国投资轻油裂解厂的消息传出后,不仅美国两个州的州长争取王永庆,加拿大、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家的领导人也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王永庆。1988年,美国德州的一个地方政府更是组成一个高级代表团到台北拜访王永庆。最后连美国原副总统布什也出面游说王永庆。在赴大陆计划投资时,王永庆也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尽管没有哥哥的威望与影响,但他与商界与政界的关系十分融洽,为王家建立了更好的政商关系。   台湾各大财团拥有的高尔夫球场是建立政商关系的最佳场所。王氏家族也不例外。1980年,台塑集团王氏兄弟投资兴建、主要由王永在主管的长庚高尔夫球场也成为达官贵人、商场大亨、社会名流的聚会场所。每逢节假日,球场戒备森严,贵宾如云,上至李登辉、各级“部长”,下至文武百官,以及企业界大老和社会名流,都会来此以球会友,或交谈畅叙,球场声名远扬,其会员证价码也高居台湾第二。   打高尔夫球是王永在的业余最大爱好。李登辉和连战更是高官中的高尔夫球高手。“行政院长”连战更是从小就列。因此他们都是来往甚密的球友。常来这里的高层球场高手众多,除李登辉、连战外,如前“东亚关系协会驻日代表”蒋孝武、前“监察院长”陈履安、前“财政部长”陆润康等都是这里高杆好手。   长庚高尔夫球场还每年定期举办“会长杯”与“总经理杯”两项球赛,加强会员与球友之间的联谊。   王永在因而多年担任淡水高尔夫球场俱乐部董事长,也是“政府”官员与社会名流“鸡会”的会员。王永在还因此被推举办“总统怀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长。   王永在和李登辉“总统”也因球相识,其交情甚笃,非同一般。1995年8月,李登辉宣布竞选一届“总统”,王永在率领一大批工商界人士“连署”在报刊刊登大幅广告,支持李登辉参选。王永在高居支持名单的首位。不过,他表示,虽然他自己是台塑企业总经理,但选“总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支持的人选,他只代表他自己的意见,不能代表整个台塑企业员工的意见,即使自己的子女,也有他们自己的决定权。   然而,表示参选“总统”的陈履安也与王永庆、王永在关系密切,而以王永在为首的多家企业集团负责人在报刊刊登“敦请李登辉竞选连任”的广告,引起外界的关切,这是否表示台塑不支持陈履安而支持李登辉?   台塑集团很快有人出来澄清,指了该广告只是工商界组织的“总统杯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在8月6日与李登辉、“行政院长”连战、“省长”宋楚瑜等打球聚会后,部分人员推动连署的,代表的都是个人意愿。台塑总经理王永在则是因为被推选为该俱乐部的会长,因此挂名第一,台塑集团对政治活动一向不参与,并不代表台塑集团的政治态度。然而,王永在与官方的关系相当好,可以说李登辉就是他的好友之一。台塑集团尽管出面澄清王永在连署支持李登辉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台塑,但王永在作为台塑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公开支持李登辉,其所代表的意义显然不同,无法回避台塑集团与官方高层的良好关系。   1996年5月,王永庆、王永在兄弟的母亲詹祥女士以108岁的高龄去世。李登辉“总统”及夫人曾文惠女士一并前往医院,向詹祥女士灵位鞠躬致哀。随后,李登辉在贵宾室与王永庆、王永在兄弟相谈多时,以示对王氏兄弟的关心。另外,李登辉、“副总统”李元簇、“行政院长”连战及“司法院”、“监察院”、“立法院”、“考试院”等四院院长送了挽联。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更是高官巨商名流云集,包括了“监察院院长”陈履安、“考试院院长”邱创焕、“陆委会”主任肖万长、“考选部长”王作荣、“劳委会主任”谢深山、“行政院秘书长”赵守博、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许水德、台湾“省长”宋楚瑜、台北“市长”陈水扁、高雄“市长”吴敦义等政务界要人,党政元老包括蒋彦士、倪文亚、俞国华、李焕、郝柏村等,企业界名人有和信集团会长辜振甫、东帝士集团总裁陈由豪、环亚集团负责人郑周敏、“中油公司”董事长张子源、台湾电视公司董事长陈重光等,“立法委员”有王建煊、廖福本、曾振农、沈富雄、高育仁等;新闻界有《中国时报》系董事长余纪忠、《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等,地方首长有桃园县“县长”刘邦友、“云林县”“县长”廖泉裕等。王家的政商关系之良好得以充分体现。   王家是白手起家的大家族不是传统的豪门世家。在儿女婚姻问题上,并不讲究门当户对,使得王家的儿媳或女婿大多出身平淡。不过王永庆的元配次子王文潮娶台湾前“警备总司令”陈守山的女儿为妻,由此延伸出政商姻亲关系。   王家第二代也未有人进入政界发展,均集中在家族事业做事,似乎看不出有任何庞大的政商关系。但王永庆长子王文洋与王永在长子王文渊均是第二代知名企业家,是多个民间工商界联谊团体的成员,政商界朋友颇多,政商关系更好。只是他们像父辈一样,在这方面不爱张扬而已。   王文洋是台塑集团王家最有影响的第二代企业家,交往甚广。不仅如此,王文洋在政商界与国际上已有相当知名度。王文洋不仅商界朋友多,且与党政高层来往密切,还被台湾最大的反对党――民进党聘为顾问,显示他在政界有不错的关系。他还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常客,不时出入美国总统官邸白宫。1995年6月25日,克林顿总统在白宫接见10多位美国企业界领袖,并进晚餐,就包括来自台湾的企业家王文洋。1996年10月,美国爆发台湾政治献金丑闻。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曾向台施压说,克林顿让李登辉访美,应当得到“报偿”。台湾国民党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秘密向克林顿捐献1500万美元,作为克林顿竞选连任的政治献金。其中据传,王文洋居中传话。王文洋是否从中牵线不得而知,但他确实与李登辉关系甚笃及常见克林顿是事实,再次显示了王文洋在政界的重要地位。
本文档为【台湾的著名家族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12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9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06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