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章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教师用书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章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教师用书

举报
开通vip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章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教师用书第二章 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 第一节 思想要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深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也就是要求文章:一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二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三能做到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品读佳作] 穿越千年来见你 2017·湖北一考生 ①亲爱的异域朋友,当你踏上这片土地,这个热情的国家便会用她雄奇壮美的名山大川取悦你...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章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教师用书
第二章 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 第一节 思想要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深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也就是要求文章:一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二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三能做到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品读佳作] 穿越千年来见你 2017·湖北一考生 ①亲爱的异域朋友,当你踏上这片土地,这个热情的国家便会用她雄奇壮美的名山大川取悦你,用她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震撼你,用她厚重绵长的文化底蕴濡染你,用她温馨和谐的社会关系容纳你。 ②你不由得想知道:这样神奇的国度最独特的魅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她走过五千年浩瀚历史的古老智慧,是她新生不到一百年攒聚的朝气与生命力,更是她历经万劫仍能穿越千年来见你的特有韵致。 ③从秦朝绵延至今的万里长城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两千多年来,数不清的征夫民工的汗水筑进砖石,勾勒出了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边的恢弘图景。长城是世界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人类的伟大奇迹,它更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自强不息的意志与力量,所以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有了“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信念。 ④长城代表的建筑奇迹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成就的高峰。几千年来,中国如长城般的历史文化古迹不胜枚举,从北京皇家园林的碧瓦雕甍到江南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从敦煌莫高窟的精妙壁画到南方三大名楼的飞阁流丹,每一处胜景都凝结了古代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如何能不叹服,这来自千百年前的珍贵馈赠? ⑤斑驳的古城墙能带你感受过往千年的荣光,而正飞驰如电的白色巨龙瞬间带你穿梭到今日。从中国延伸向世界的高铁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正贯穿着中国的重要省份和城市,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左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被呼啸驶过的高铁拉近,居民出行获得极大的便利,出行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中国高铁队伍也走出了国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很快会出现“中国制造”高铁的身影。 ⑥高铁代表的科技成果是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体现。从建国初期我国根本无力负担钢铁等重工业部门,到后来的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炸、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宇宙,再到现在新兴的AR、VR技术以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研究人员们的夙夜匪懈,国家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书写了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神话。如何能不惊异,这现代的创造力与行动力? ⑦而今日,有一个战略,正如一条丝带,穿越古今,勾连中西,它正隔着历史对话着它千年前的前身,你听到了吗?从汉朝到今天,从亚欧大陆东端到西端,“一带一路”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一带一路”继承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贸易往来的传统习俗,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传承了和平发展的理念。同时“一带一路”也融入现代文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修筑铁路、推广核电站技术等,建立与沿线国家的新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 ⑧“一带一路”体现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对接,是对古代优秀传统的继承,更是契合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可能很矛盾,一方面担心它被现代化的浪潮裹挟,向商业化与市场化屈服,成为GDP高速增长的弃儿;另一方面担心我们拘泥于其中,死守着千年来的迂腐,落后于其他国家发展的脚步。“一带一路”的思路给了我们启发: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创新传统文化。近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好评如潮,杨柳青年画和泥人等传统手艺融入广告也让人眼前一亮,还有把经典京剧拍成电影的创意工程。如何能不赞赏,这与时俱进的智慧? ⑨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已是幸事,能着眼于现代发展也很不易,穿越千年的古国获得新生更是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 ⑩朋友,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正穿越千年来见你,她想让当代读懂过往,让历史焕发新的光彩。这个国家仍然在努力,我们都在路上。, [名师解读] 第①段,“亲爱的异域朋友”,开篇称呼紧扣作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要求,可见作者审题之准。 第②段先提出疑问,后作答,“古老智慧”“朝气与生命力”“特有韵致”,用词高度概括,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最独特的魅力”。 第③段起笔就点出“万里长城”,简洁切入,快捷实用。 第④段作者以长城着笔并非只局限于长城,而是拓展视野,写古今天下之胜景,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厚。 第⑤段开头一句过渡自然,由“斑驳的古城墙”到“飞驰如电的白色巨龙”,一句话就将所选的两个关键词连接在一起,巧妙自然。 第⑥段写高铁的发展,代表着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作者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⑦段宕开一笔,抓住“一带一路”大做文章,继续展示中国经济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第⑧段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新思路,使得文章内涵更加丰富。 第⑨⑩段总结上文,并以“我们都在路上”结尾意味深长,富有号召力。 名师品评 这篇作文思想深刻,见解独到。作者抓住三个关键词——长城、高铁、一带一路,巧妙地将三者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长城代表古代成就,高铁代表现代成就,古今对比;而“一带一路”是用现代的方式继承发展传统文明,它是古代成就与现代成就的结合。文章用“穿越千年来见你”作标题很巧妙,运用拟人手法显得富有感情,并且将古今内容串联起来,很切合材料中“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任务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良好的学识素养。 亮点点评 思想深刻 语言绮丽 [技法突破] 记叙文深刻“4角度” (一)立意要高远 一篇好的记叙文,其主题必须具有启发作用,必须具有独到的见解。 1.寻根究底,探究人情物理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也不缺少哲理,而是缺少探究哲理的思维。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角度,也许就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既深刻又富有新意。当代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钟爱,是因为她的文字冷静、雅致而又充满哲理。而这些哲理,正是人们常见而少思、常在口头而少入笔底的“人情物理”。她曾说,有人给她做过一个统计,在她的小说里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温暖”。这就是她观察的慧心,她独特的视角。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巧妙克隆,翻新文化经典 文化经典人们耳熟能详,中学语文更是如此,且经典之精华又多现于教材及读本,因此部分考生善于就地取材,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构思,巧妙“克隆”出考场佳作。当然,这样写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古”“今”联系,并让“古”为“今”服务,不能空谈,要有实际内容,要揭示生活的内涵情理。 3.揭示根源,点击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既吸引人也值得每一个人去关注,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尤其如此。写热点的第一大优势是材料新,第二大优势是有较大的利于考生发挥的空间,第三大优势是容易凸显考生的思维能力。 (二)主题要新颖 思想内容深刻的文章,必须突出主题的新颖性。新颖文章的开掘须靠好风借力。考场作文是应急性作文,考生往往因匆忙下笔,欠缺思考,就题论题,最终落入旧套。若能根据话题来立意,借助于一种“载体”来阐述,即搭建一个让主旨升华、飞跃的平台,提供一个形象可感的依托,便能使作文脱颖而出。 1.学会在一般的文章中作富有寓意或带有象征意味的观点表述。写寓意深远的文章不一定用寓言体,在一般的文章中作包含寓意或带有象征意味的观点表述,同样可以使文章有意蕴,使文意有寄托性。 2.学会运用引申、发挥、影射、暗示等手法。在记叙中运用引申、发挥、影射、暗示等手法,可使文章增加新颖的意蕴。 (三)细节描写要生动、细致 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因此考生必须学会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要想细节描写生动,就要学会寓情于事、寓情于物,用细节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传达人物的真情。 (四)抒情、议论要渗透哲理 记叙文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事件的展开,适时地进行抒情、议论,不动声色地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深情、感悟渗透融会在叙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思考。这样,既突出了文题,强化了主旨,又升华了文章主题。 [典例分析] 平 衡 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一) ①客厅里,烟雾缭绕。一台跑步机孤零零地缩在墙角里,靠右一点的墙上挂着笼着烟雾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响荡在客厅里。客厅中间,沙发的轮廓若隐若现。大清早的,茶几的烟灰缸里,就躺着好几根冒着白烟、闪着微光的烟头。一个男人,拉着苦瓜似的脸,半躺在沙发里,手里夹着根烟,叹着气,无奈地望着天花板…… ②“王平!”生硬的女音划破寂静和烟雾,所有的物品顿时褪去了一层灰暗,一切变得鲜亮起来。 “要不让你妈回老家吧,我跟她合不来。她进屋从不敲门,还进我的房间乱翻东西,早上起得又早,打扰我睡美容觉。”女人一顿数落下来,让王平满脸黑线。 ③他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柔声说道:“妈要打扫房间, 自然要动东西。她早起是为了锻炼身体。衡,你就体谅妈一点嘛。”叫李青衡的女人张了张嘴,还想说点什么,男人立刻指了指墙上的钟,“啊”的一声,青衡已抓起外衣,蹬上高跟鞋消失在门口。 (二) ④饭桌上,母子二人对坐吃饭。 “怎么,你老婆想让我回老家?你同意了?亏我辛苦拉扯你长大。你爸去得早,我周和硬没想过再找个男人依靠,为了你不受欺负,能读大学,能成家立业,我受了多少苦。二十多年,我抱怨半个不字了吗?得,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有了媳妇就忘了娘了。我这个命苦的呀,跟黄连似的!你说,你爸咋不带了我去,也免得受这罪啊!再说你那媳妇儿,别的不说,进门这么长时间,半个‘妈’都没喊过。” ⑤“妈,青衡妈死得早,从小就没有喊过妈,她开不了这口,你就体谅你儿媳妇一下吧!” (三) ⑥王平出差,就婆婆周和与媳妇青衡在家。青衡淋了雨,受凉,发烧,卧床。周和熬了粥,喂青衡。 “青衡,起来喝点粥再睡,填点肚子,才有力气。” ⑦正昏迷沉睡的青衡,听到安详温暖的声音,微睁开眼,眼前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影,却有几分熟悉,不禁温情涌动,低低呢喃:“妈,妈。”周和一怔,心下想来,必是儿媳昏沉,误认为自己是她生母。唉,苦命的孩子啊!过去的种种不快顿时化作云烟。她轻轻抱着儿媳,柔声说道:“衡儿,张开嘴,喝点粥吧!” ⑧在天平的两端并不是水火不容,只要多一点体谅,少一点摩擦, 多一点关怀,少一点私心,天平也会温暖如和煦的春风,一样暖人心房。天平也就平衡了。 (四) ⑨清晨,王平被一阵响动惊醒,睁眼又不见青衡在身边。奇怪了,起身出了房门,却见媳妇和母亲,一个在跑步机上跑着,一个在一边运动。王平笑道:“青衡,不睡美容觉了?”青衡和周和一起道:“不要你管!女人的事,男人少插嘴。”王平一脸无奈,心里却像蜜一样甜…… (五) ⑩门上贴着对联。上联:人平家和万事兴,下联:事衡情浓合家欢。横批:天平平也。 名师旁批: ①第一组画面为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深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谛。 ②矛盾通过人物对话展现出来,也交代出上文人物王平的苦恼的原因。点击社会热点话题——婆媳不和,露出“平衡”主题的端倪,可见此考生入题角度的新颖。 ③人物语言、动作符合人物特点,符合社会现实。 ④第二组画面,继续交代矛盾的根源,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⑤王平的话呼应了上文对媳妇所说之语,也看出其平衡之术,紧扣题目。 ⑥第三组画面,婆媳矛盾化解,源于体谅,主题显现。 ⑦细节描写生动、细致,人物性情真实地展现出来,把主题“平衡”也融入这生活味极浓的细节描写之中。 ⑧抒情议论富有哲理。 ⑨文章将四组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剪辑和组合,可见作者思维的独特,把社会中的问题,从一个别致的角度,以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家庭为载体,将家庭生活在平衡和不平衡之间的酸甜苦辣缓缓道来,深刻的主题也随着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⑩以对联的形式明确点明主题,新颖别致。至此,作者的匠心独具也体现出来,人物的取名:王平、青衡、周和,取“平衡而和睦”之意。深刻新颖。 议论文深刻“3角度” (一)深入浅出,振聋发聩 1.厚积薄发,从一般的生活事例中发现物理、事理、伦理、政理和哲理。要使自己的文章充满哲理又颇有启发性,就需要平时学会观察思考,以持久的积累,建立深厚的底蕴,求广达深,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把理说透,对一些现象要提出高于平庸、异于寻常、深于一般的见解。 3.辩证说理,在全面周密的分析阐述中发表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新意的观点。 (二)议事说理,洞烛幽微 1.学会在立意时运用唯物辩证法。 2.学会在行文中运用因果论证法。 要使文章“议事说理,洞烛幽微”,方法很多,但因果联想、因果分析和因果论证是最重要的几种方法。其中因果分析的具体方法是: (1)善于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使论证过程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练。 (2)善于分析事物(现象)产生的多层原因,并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越是能揭示出深层次的原因,就越能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问题的实质,也就越有说服力。 (3)善于进行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的分析。前二者分别指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后者则是说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普遍的现象,三者都是辩证逻辑的要求。 (三)见几知势,预示前瞻 这里的“几”,是指事情的征兆,“见几”指事前能洞察事物的苗头、动向。现在也叫“前瞻”,是“展望、预测”的意思。具体来说,文章“预示前瞻”的特点指思想前卫,有远见卓识,能给人以开阔视野、知所趋避的教益。这是一条非常高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前瞻性主要体现在立意上。要求能够及时洞察事物的现时矛盾并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及早探寻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敏锐性、预见性和洞察力。敏锐性是对事件(物)敏感和辩证意识的集中体现;预见性是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结局通过分析论证进而作出的有一定价值的论断;洞察力指的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未来,透过表象看根源的能力。 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旧事物的弊端,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感受时代的气息,感知时代的脉搏,思于心胸,形诸文字。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对此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审题训练确有必要。考生在文章中要表达出超乎一般见解的、带有远见性和前瞻性的看法。 [典例分析] ①奖惩之外,理性何在? 2016·江西考生 ②在“一考定终身”的魔咒下,分数不仅成为学生的“命根”,也刺激着家长敏感的神经。对分数的过度崇拜,使不少家长在教育中急功近利, 失去理智,进而简单地将奖惩与孩子分数的高低画上等号。如此教育,显然背离了育人的初衷。理性缺位,观念片面,又何谈教育? 奖惩之风何以盛行?家长所秉持的教育理念难脱干系。 ③有一类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向来优异,久而久之,他们将孩子考高分视为理所当然之事。于是, 只要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他们便奉上鲜花与掌声; 而如果孩子稍有失误,他们就大失所望,甚至用各种手段惩罚 “不争气”的孩子。在这种奖惩思维的引导下,孩子不知不觉地被灌输满分即一切的功利思想, 于是乎, 埋头苦读圣贤书, 陷入分数的囚笼而难以自拔。 ④还有一类家长,他们为孩子徘徊在及格线边缘的成绩而焦虑万分。 “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孩子不及格的成绩就是引发他们怒气的导火索;可一旦孩子领回家的是61分,他们便觉喜从天降,一改往日的冷淡态度, 想方设法奖励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恐怕只惦记自己是得奖还是受罚,从来不去追问学习的真正意义。 ⑤两种观念虽来源于不同的家长,作用于不同的孩子,却暴露出家庭教育的通病——缺乏理性。徒以奖惩论“英雄”,不仅折射出家长教育观念的狭隘,也隐藏着诸多弊端。 ⑥君不见,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毒杀室友,北大学生吴谢宇成为弑母嫌犯,更有不少高材生因缺乏自立能力, 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继续啃老……这都是“唯分数论”衍生出的恶果。 ⑦教育者们应当自问,这种简单粗暴的奖惩方式何时才能被淘汰出局?要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才,就必须铲除滋生以奖惩论“英雄”的这种观念的土壤。教育乃树德育人的千秋大业,绝不能被狭隘的“唯分数论”禁锢。所有教育者都应努力用理性给教育增加活力,使其回到育人的正轨上来。 ⑧徒有奖惩,不见理性,那么,不论孩子是考55分,还是考100分,教育本身都是不及格的;无论教育者在孩子脸上留下的是掌印,还是唇印,都是打在素质教育脸上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名师旁批: ①题目紧扣漫画,流露出见几知势的能力。 ②能透过漫画实质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出富有思辨性质的话题——“理性”。 ③由针对“100”与“98”这两幅漫画的分析,上升到对人类社会现象层面的分析,并揭示出这种现象的最终极的原因是“功利思想”,分析得深刻透彻。 ④针对“55”和“61”这两幅漫画行文,该考生也提升了看问题的高度——“不打不成才”。 ⑤善于进行“异果同因”的分析,几幅漫画的结果不一样,但原因却是相同的“缺乏理性”,回扣题目。 ⑥从“唯分数论”的角度,解读社会中新鲜的反面素材,新颖而有力度。 ⑦透过社会现象,看清教育的本质,呼吁教育者摒弃“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回归到教育的正轨上来,见解深刻而独到。 ⑧回应开头,指出漫画现象是“教育的不及格”,振聋发聩。 [好题演练] 1.认真阅读下面这篇考场作文,尤其是中间的本论部分,说说它是如何深入说理的。 从“掌印”和“唇印”说开去 湖南一考生 丰子恺曾言:“孩子的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林徽因也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孩子:“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可见,“孩子”是个多么让人感觉欣喜的名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们的处境也大不相同。 材料中两个孩子脸上鲜明的“唇印”和“掌印”刺激着我的心,他们因为分数不同而得到的不同对待令我唏嘘,98分受掌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态度是:不要过分苛求孩子们! 在2012年,一部名为“虎妈猫爸”的电视剧好评如潮,剧中赵薇饰演的“虎妈”形象深入人心,在观众对她的演技大加赞赏的同时,剧中孩子的处境也让我们陷入了沉思:无休无止的假期补习班、考试成绩不如意便被母亲呵斥……这一系列现象让许多父母也大受震动,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确实太高了些? 无独有偶,近日一则关于“北大虎妈”的新闻报道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北大毕业的一位高材生母亲给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制定了一份满当当的学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每天的学习时间加起来长达18小时!面对众网友的不解和指责,这位母亲的回应是:“我只想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好。” 其实说到底,还是归根于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因为爱,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特长班;因为爱,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因为爱,孩子们的脸上出现了鲜明的唇印和掌印……这些,都是父母对孩子们的爱。 可是,当爱掺杂了太多世俗的标准,也会变成伤害孩子的利刃。我想问,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身体正一天天被沉重的书包压垮?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日记里日渐充斥着对生活的抱怨?有没有看到孩子坐在补习室里,抬头看着窗外的笑容越来越少? 我很欣赏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教育女儿的理念:无论你做什么,家里都会无条件支持你,前提是所有的后果你得自己承担。这看似是一种放纵的爱,实则不然,它让蔡志忠的女儿学会了理性地分析和判断,学会了勇敢地直面生活。蔡志忠是成功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成就了我的女儿。” 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像漫画中第二个孩子那样:享受着父母对自己的爱,取得一点儿进步也会被父母视作珍宝。我相信,这样的父母是明智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而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正被自己的父母肯定着。 让我们少一点苛求,多一点宽容,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走进那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文主体部分用“无独有偶”“其实说到底”“可是”“我很欣赏”“如果可以”五个连接词不仅巧妙串起全文,使思路清晰流畅,更使说理抑扬顿挫,曲折有致。“无独有偶”,巧妙地联想,使论据更丰富;“其实说到底”,把两则材料一归结,指出问题的实质;“可是”,笔锋一转,委婉劝诫“爸妈”;“我很欣赏”,摆出正面事例,进行正面说理;“如果可以”假设,希望“虎爸狼妈”们改变态度。说理闪展腾挪,层层深入,深刻透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中国体坛,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以鲜明的个性成为一个独特的且颇有争议的存在。赞赏者称他为“藏獒”,对他追求时尚、语出惊人、桀骜不驯的张扬的个性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这种个性使他在赛场上充满了血性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才能在关键比赛中勇于搏杀,力挽狂澜,并取得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个人大满贯的骄人战绩。而质疑者则对其夺冠后脚踢广告牌、激情撕球衣等个性化行为加以否定,并认为正是过于张扬的个性阻碍了他的进步——他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对外“作战”输球最多的队员,还留下了里约奥运会上与双料大满贯失之交臂的遗憾……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吗?个性到底会对成就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围绕体坛“藏獒”张继科的鲜明张扬的个性引起热议这一事件设题,其实揭示的是“个性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材料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每一种均可单独立意。要求在文中必须作出判断、亮明观点,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写作时应着眼于论证“个性”对“成就”取得的意义、价值或影响。主要参考立意有:①鲜明的个性能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就;②过于个性化会成为人生成就的阻碍;③要有个性,但应适度。 第二节 内容要丰富 “丰富”是高分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要求上的更高一层的评判标准。《考试大纲》对“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从“等级评分标准”看,好像只占几分,但在具体阅卷中,“丰富”的实际分值有可能占到整篇作文分值的50%以上,因为其他多个评分点都与之息息相关。 [品读佳作] 读书与精神守望 2017·山东一考生 ①一个暖心的书店,一群读书的顾客,构成了一道精神守望的风景。书店24小时经营,展示的是职业的担当与社会责任;不同的人在书店读书,展现的是对精神的求索。我们要呼唤读书,呼唤朗读者,呼唤责任与精神的守望。 ②为何一个书店要24小时营业?为何市民、大学生,甚至农民工、拾荒者也走进了书店?是读书的力量。书店24小时经营,那是为了读者的需要,是市场呼唤的转型与升级。作为实体书店,不适应市场就面临着消退与淘汰。正是有了这份急迫与社会的责任,书店的灯光才彻夜通亮。而最可贵的是那痴迷的读者,那深夜走进书店的读书人,他们白天已经劳累了,但夜晚却自觉地拿起了书,这难道不是对精神的追求吗? ③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生命成长史。”读书对一个人的精神养育、精神洗礼是多么重要啊。当我们走近《瓦尔登湖》,就走进了梭罗简单、纯粹的心灵世界;当我们走近《巴黎圣母院》,就走进了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试问,当我们走近谭嗣同、毕加索、林肯、甘地的传记,我们的精神世界还会空虚吗?还难道仅仅是为物质、财富、豪华而汲汲乎渴求?所以说,读书能使我们精神富有。 ④书会让我们丰厚,更会使我们思想成长。鲁迅曾在日记里写到,《天演论》发表后,他一边啃着饼,一边看文章,痴迷之至;毛泽东更是痴迷书籍,每次出发都要带几大箱子书,他的床上几乎一半是书籍,为了练草书,就借阅了大量的张旭的草书来临摹;路遥为了准备写《平凡的世界》,不也是痴迷于浩瀚的世界名著、不知疲倦地品读吗?正如俄国的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⑤读书更需要社会的唤醒与环境的创设。为何24小时的书店有那么多读者?就是因为这个书店能带给顾客温暖的感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这难道不是精神的抚慰吗?为何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倍受国人的追捧?为何《中国诗词大会》那位武亦姝那么淡定而从容?就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由阅读唤醒,更需要精神的慰藉。 ⑥面对着网络短信自媒体的发展,面对着快餐电商碎片化信息的交互,我们的时代怎么了?太浮躁,太功利了。回转吧,归根吧,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吧。让我们走进书店重新捧起厚厚的名著、走进灵魂的守望吧。 ⑦我深深地赞叹那些走进书店的读书人,更感谢24小时经营的书店。时代呼唤责任与担当,更呼唤精神的守望。正如白岩松所说——读书才有诗歌与远方。 [名师解读] 第①段由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文字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②段“实体书店”有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痴迷的读者”“深夜走进书店的读书人”有着对“精神的求索”,正是这样,这道“精神守望的风景”才闪烁出光芒。 第③段引用朱永新有关阅读的论述,再用排比的句式,指出“读书能使我们精神富有”。 第④段作者文思泉涌,旁征博引,引用鲁迅、毛泽东、路遥、鲁巴金等人的事例或名言,强调读书“更会使我们的思想成长”,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第⑤段作者行文纵横驰骋,把笔触拉回到董卿的《朗读者》和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武亦姝身上,告诉我们“读书更需要社会的唤醒与环境的创设”。 第⑥⑦段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呼唤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以此“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名师品评 这篇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读书更需要社会的唤醒与环境的创设”的观点,立意高远。作者联想丰富,古今中外材料随手拈来,使得文章论据充实,说服力极强。如第④段作者列举诸多名人的事例或名言,有力地佐证了文章的观点,丰富了本文的内涵。此外,文章观点鲜明,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化用素材,浑然一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堪称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技法突破] 记叙文“丰富”需“3抓” 记叙类文章无论是以情感人,还是以理深化,都要使文章的“灵魂”活灵活现。要做到这点,必须要牢牢抓住作品的“形象”“情景”“思维”,并将其突破。 (一)抓形象丰满 文章形象要丰满,形神要兼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丰富的描写凸现丰满 面对一个形象,我们如一位雕刻家,用手中的笔做刻刀,精雕细琢,运用多种技法,使刻画对象丰满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刻画人物,应该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生动的、深刻的反映。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 2.以立体的角度塑造丰满 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需要的是人或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全方位地表现描写对象。要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将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类型化,而是要写出人物在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精神状态。要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只在表面静止地表现一个时间点,而是要写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动态地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方面面。 3.以独特的个性展示丰满 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最忌千人一面,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800字左右的文章里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以彰显其独特的个性。抓住特点进行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用心理描写显示人物的思想,凸显人物的个性,达到写意传神的目的。描写特征,一定要做到写出人物所具有而别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 4.以真实的细节描绘丰满 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避免干瘪乏味,从而增强感染力。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所谓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二)抓情景交融 文章较高的境界是情景交融,要做到这点须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扎扎实实绘景,淋漓尽致表情 作文之情再浓再厚,必须有其存在的载体。对于情景交融,应该先有足够的景存放在那里,再来讲一个“情”字。集中笔墨全力写景时,要将景绘得扎扎实实,描绘出景的生动性、形象性来,以达到熏陶人、感染人的目的。在绘景的同时,要将所绘之景“染色”,让景自己说话,自己表情,达到酣畅淋漓的效果。这里要注意,扎扎实实描绘景色,并不代表毫无目的客观地纯粹地描绘,而是将景作为情的依托,涂饰上心情的颜色,达到百分之百的情景融合。 2.轻轻松松描景,隐隐约约点情 对于描景,不必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要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并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也通过一两点给予点明,让情感凸现出来即可。在点情时,首先应该插入作者自己的一些感受;其次要适当地让人的踪迹显露其中;最后是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如恰当的比喻、可观可感的象征等。运用这些方法,本身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形象化,就是把人和物、景和物交融在一起。 3.自由自在写景,袒露心胸抒情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可以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直白式的袒露心胸抒情。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所写的景作出明确的回应,对所要表达的情作出更自然的抒发,对所要表达的主题作出更深的挖掘。我们也可以做到景与情“双赢”,即景是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细腻感人的;情却是热情浓烈的,激情洋溢的,柔情绵长的。所以,在描写景物后,进行大胆的抒情;或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直白地抒情,都是让情感与景物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角度。 (三)抓思维新奇 思维新奇,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用勤劳作杖,点燃思想的新火种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取、收藏,可以点燃思想的火种。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感受生活、评价生活的能力。可以经常留意在人生的历程中,刻骨铭心的是什么,动人心魄的是什么,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什么等。这些往往会激起你对世界的新的感悟,那么作文的思路也就随之而来了。当然,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多积累,也是一种点燃思想火种的方法。要想在作文时随处可见闪耀着思想感触的火花,最好将这火花随时点燃。 2.用想象作桥,打造内容的新时空 想象是作文的生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作文的成功。作文也是艺术创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创作思维束缚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条条框框里,我们必须要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让它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必须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及人格魅力,打造文章内容的新时空。 3.用小口作路,连结中心的新领域 要思维开阔,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将主题化大为小,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讲到。面对宽泛的主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主题化大为小,选择小的“切入口”,突出主题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把这一点或这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来展开,来写实、说透。事实证明,口子越小,主题越好把握。越具体,思路也就越清楚,也就越容易写实,中心也就会越集中,写得就越深刻,联想其他的素材也就越容易。 [典例分析] 曾被我忽视的世界 2016·福建考生 ①考场上。 眼前的漫画让我思绪翻滚。 ②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脸上留了一个吻印, 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留了一个掌痕;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脸上留了一个掌痕,第二次考了61分,脸上留了一个吻印。 ③此刻我在想,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数有波动,孩子的待遇就有变化。从画面上看,两个孩子全都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这不也正是我多年求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④记得有一次,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刚脱了鞋,抬头就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女儿,来尝尝妈妈的手艺吧!”她一见我就热情地拉我到餐桌边吃饭。可我为了应对接二连三的考试,哪有力气和她讲话!我径直走了过去,随意扒了几口饭,就起身回房。“女儿啊,你吃得太少了,高三拼的可是体力,况且你……”她的话被我重重的摔门声打断了,摔门带来的寒风令我不禁一颤,我们只隔了一扇门,却好似隔着整个世界。 ⑤还记得那一个寒夜,被方程式折磨的我在屋里烦躁不安,不知何时,妈妈走到了我的身边,她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是安静地注视着我。我被盯得不耐烦了,生气地对她说:“以后没经过我同意,不要进入我的房间!”边说话边把她推出了房外,顺手锁上房门。回过身来,我才发现,桌前的那杯茶早已凉透。 第二天,我在房门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八个大字——请勿打扰我的世界。后来我才发现,这张纸又将我和妈妈之间的隔阂加深了一层。 ⑥昨天晚上我回到家时, 家中一片沉寂,原来妈妈太累了,在等我时睡着了。我静静地走到她面前,俯下身仔细观察着她的面容,些许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了她瘦削的脸庞,乌黑的长发间夹杂着几根她最讨厌的银丝。我曾经那么爱美的妈妈怎么苍老了这么多? ⑦今天,在考场上,看着这幅漫画,我突然感慨万千:长期以来,我只活在分数的世界里,而忽视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个充满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的世界! ⑧这几年,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无视妈妈的关心。明明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我们就像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之间谈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关于考试的。这几年,我总觉得自己无比辛苦,却没有注意到她和我一样,甚至比我受了更多的苦。 ⑨愧疚和不安涌上心头,我要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歉意;我更要走出自己沉浸的分数世界,去那个曾被我忽视的世界里弥补我的过错、表达我的感恩。 名师旁批: ①点明地点,突出作文的现场感,也点明了人物进行思维活动的场所。 ②描述漫画内容,通过回扣材料来切合题意。 ③通过“想”字,让“我”与材料发生关联,点出主题“我”和漫画中的两个孩子一样“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 ④通过描绘妈妈让“我”吃饭的场景来塑造“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的“我”的形象,“摔门”的细节非常精彩,展现了“我”为了分数,无视妈妈的关心,描写中充满了自责。这一段在描写中刻画形象,在描写中抒发愧疚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 ⑤插叙第二个片段,在考场上自然展现思维,锁门和贴纸条两处细节,再加上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主题,丰富了文章内涵。 ⑥通过叙写“我”回家的发现,为下文过渡和抒情做了铺垫。 ⑦“今天”,思维转换自然,回扣材料,点明主题。 ⑧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以心理描写的方式抒情,点题自然。 ⑨结尾再次回到主题,说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画龙点睛。 议论文“丰富”的“3策略” 议论文材料的丰富体现在“论据充实”方面,“论据充实”,是指在议论过程中能广征博引,纵横开阖。写作议论文时,在确立了富有新意的正确观点之后,还要选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来证明。这些在行文中的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要充分而有力,要避免空洞地分析,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 (一)丰富材料 1.要善于提取平时积累的材料。高考作文尽管范围很广,但从大处来说,无非是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几方面的话题,如果在平时阅读时就这些方面多作思考,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场上就不愁没有东西写了。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 2.要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可以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思考;或先说必要性,再说可行性,最后说效果;还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这样的多层角度思考。平时要注意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的练习,扩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会使文章材料丰富起来。 (二)丰富论述 1.古今中外充实广度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所采用的材料的广泛性,即它的“广度”。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材要兼顾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选取典型材料。 2.点面结合充实厚度 点式论证,就是在一个比较大的段落内,抓住某一个事例或某一句名言进行分析论证。它的好处是笔墨详尽,说理透彻。面式论证,就是在一个比较小的段落内连续铺排三个以上的事例或名言进行论证,一般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现。它的好处是笔墨节俭而材料丰富。 3.强化分析充实力度 分析是议论文的看家本领。事例和名言只有借助分析这一链条,才能与你要表达的主旨发生联系,所以,列举事例、引用名言以后,还要紧扣中心主旨,对所用的事例、名言进行分析和阐述。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强化“分析”效果: (1)运用因果推理法分析 运用因果推理法,就是要在列举事例之后,找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因果句的形式进行分析说理。因此,写作时应该注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阐释和表述,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其表述形式常为“(正是)因为……所以……”(由因导果法),“之所以……是因为……”(以果溯因法),“既(然)……就(那么)……”“……因此……”等等;另外,运用因果思维分析问题时,不要主观臆断,以免造成论证的似是而非、简单肤浅,要对事物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思索,不能只考虑单一的或表面的原因,而应该根据事物的结果和复杂情况,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深入思考。 (2)运用假设推理法分析 运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就是运用假设因果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假设因果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就要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反面的,就要从正面进行假设分析。其表述形式常为“假如不是……那么……”“如果没有……怎么会……”“假如是……那么……”“如果是……会……”“即使……也……”等。 4.正反对比充实深度 这种方法是先举两个能够形成正反对照的事例,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也就是将相对或相反的论据摆在一起进行分析议论,从对比中突出、强化其对中心观点的论证力量。 注意:(1)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论据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三)丰富文化味 要丰富议论文的文化味,就要善于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 引用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而议论文内容的丰富,很大程度上与引用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名言名句或诗词中名句的引用,不仅能体现考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良好的文化底蕴,也能有效地展示其文章内容的丰富。如: 听京剧,听的是壮志豪情。京剧是中国国粹,在中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咿呀婉转的腔调,一挥袖,一亮相,当真不同凡响。京剧的词低沉、朦胧,让人难以参透读懂,但恰恰是这似懂非懂的朦胧最令人动容。如今,京剧虽然已不再像民国时期那样风靡,很多年轻人也许从未观看过京剧表演,但是在新旧快速更替的当下,京剧非但没有消失,还成为经典剧种,其中意义,令人深思。(选自《读中国,看今朝》) [典例分析] ①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②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显美丽清新。 ③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合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④“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⑤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⑥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⑦享受生活之美,乐在历练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⑧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满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使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 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要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嗅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⑨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⑩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这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名师旁批: ①题目形象,有韵味。此考生注意了拟题的技巧,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②概述两则材料,语言简洁,形象鲜明。同时也解释了“猛虎”与“蔷薇”的内涵,切合题意,内涵丰富。 ③呼应标题,明确观点。 ④以苏轼的事例从“点”出发论证观点,说理透彻。 ⑤既是对苏轼事例的分析,又是本文的第一个分论点:猛虎和蔷薇可以并存。 ⑥运用雨果、林徽因等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从“面”上来分析论证“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拓展了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⑦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也是对上文这些名言的一个总结,还呼应标题,突出中心。 ⑧运用古今中外的反面事例,由点及面地进一步论证,并强化了分析来丰富内容。 ⑨言简意赅地总结了上面这些事例,提出第三个分论点,并且与上文两个分论点形成层层递进的关系。 ⑩以下两个自然段,重申观点,再次扣题,突出中心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好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座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使它生在僻处,无人观赏,也依旧一丝不苟地向上抽枝发芽,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一个少年不解,对他的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功夫。”他的祖父说:“在山海棠那里,生为花朵,就要尽自己绽放的本分,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是从来都不会去想的。” 请根据自己读这段文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围绕深山阴处山海棠的绽放,展开祖孙二人的对话。祖孙俩因为年龄、阅历的不同,对山海棠生在深山阴处依然开得灿烂这件事,有不一样的想法与感受。少年毕竟太年轻,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人生真义,所以认为山海棠“不懂世故”“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功夫”。祖父则是个饱经沧桑的老者,对世事有极强的洞察力,所以认为“生为花朵,就要尽自己绽放的本分”。考生能够很快从中提炼出材料的关键句,即祖父所说的话。而低调的山海棠尽了它作为花的本分,实现了自身价值,所以它活得精彩,活得心安,这与它的寂寞坚守有关。由物及人,向上的信念能使人们自觉地远离虚荣与享受,追求自身价值。立意行文时,我们可以从少年、祖父、山海棠的角度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成都商报》报道,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但是那些娃儿要上高中,她力不从心。其父汤国民假借汤丽莎老师的身份把汤丽莎的事告诉媒体,于是有人认为“莎姐姐”事件其实是父女俩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社会接力资助贫困生的一次“策划”。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提出资助意愿的善意,但也不乏说父女俩炒作的言论。 你对汤丽莎父女的做法有何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则新闻报道,审题时难度不大,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第一,支持贫困大学生父女的做法。女大学生本身贫困,却还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①爱心无价(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角度来谈爱心的影响和传递等);②善意的“策划”(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决定结局,即使这件事是父女俩的“策划”,只要是充满了善意,也就无可非议)。第二,从不支持贫困女大学生做法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①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为了呼吁社会救助贫困生,女大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媒体来实现自己的想法;②这种做法是一种“炒作”行为,迎合了当下很多人想出名的念头。 第三节 结构要精巧 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还要文气贯通,让人读来一气呵成。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完整而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高考作文阅卷中,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段落划分恰当,首尾呼应的作文自然会获得高分。 [品读佳作] 痴情的姥爷 2017·天津一考生 ①我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就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 ②那些覆盖住往事的灰尘,也在这样的擦拭中消失,露出了隐藏的底色。 ③姥爷是个可精神的老头儿,当年腰板儿笔挺,每件衣服都能穿出军装的味道,生活特别规律,一切生活琐事都能处理。 ④没错,姥爷是个兵。 ⑤以前我总在幼儿园里炫耀:“嗨,我姥爷当过兵呢,超级厉害!”那时姥爷就是我的英雄。他把我抱在膝上,细细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或是残酷的地道战。我常常陶醉在姥爷描述的战火遮蔽天空的情景中,一抬头,看见灿烂的阳光映在姥爷坚毅的嘴角和饱含沧桑的银丝上,霎时为之动容,大喊:“我长大也要当兵!”姥爷眼中迸发出比太阳光还耀眼的光芒,认真地看着我,喉咙里滚出一声惊雷:“好小子,有志气!” ⑥可是当兵的梦想在越堆越高的书堆中搁置了,等我再次抬起头时发现,姥爷已经老了。 ⑦他渐渐听不明白别人说的话,也很难正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常常说着说着就忘记自己在说什么了。唯独那几个抗日故事他还记得清楚,天天重复几遍。可家里人都默认了和他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就行,没人再愿意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他是这样老,老得和这个世界“文不对题”。 ⑧当报社的记者来记录他的抗战史时,姥爷已经蜷缩在轮椅里了,他艰难地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清醒,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述他的宝贝。他的眼中又迸发出了光芒,却在挣扎站起而不能时很快地熄灭了。 ⑨生命和岁月赋予他的能力,最终又一点一点收了回去。 ⑩在国庆阅兵的时候,姥爷只能靠人喂食了,他呆滞地张嘴,目光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可当镜头扫过一排排老兵时,他蓦地激动起来,僵硬地晃动身子,打翻了妈妈手里的粥,嘴里咿咿呀呀,含糊又大声,带着压抑的痛苦。 ⑪姥爷竟哭了。 ⑫我看到了每一滴泪里封存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怎样的痛苦与深刻,才能让一个人在连自己都忘记时还能铭记在心?是怎样的时代和动荡,造就了这样一群至死都心怀国家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和平的,和平时代又会造就怎样的我们呢?我承认姥爷痴情有余,精明不足,是理想主义的老天真。可我们呢,似乎正相反,精明有余,痴情不足,人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知天文、识地理,自以为比他们那一辈人聪明,却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 ⑬看着躺椅上的姥爷,我把他的勋章重新挂好,一排的闪耀宣告着姥爷的勇猛,宣告着祖国的强大。抬起头,那朝阳又从东方地平线上跃起,光影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姥爷的笑脸,体悟到了他那刚毅的精神。, [名师解读] 第①~③段由擦拭姥爷的勋章进而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构思巧妙,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④段以一句话单独成段,既是回忆的触发点,也为引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⑤~⑪段回忆姥爷在我眼中慢慢变老的过程,字里行间包含着我对姥爷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第⑧段中作者善于进行细节描写,“他的眼中又迸发出了光芒,却在挣扎站起而不能时很快地熄灭了”,十分传神,把姥爷对抗战生活的刻骨铭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⑩段“呆滞地张嘴”“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僵硬地晃动身子”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姥爷的形象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 第⑫段作者从对姥爷的回忆转入对人生的思考,使得文章的内涵丰富起来。 第⑬段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照应题目,文章结构由此显得精巧而完整。 名师品评 文章以“痴情的姥爷”为题,着重写姥爷晚年神志不清而一谈战争岁月便精神复活的事例,突出了一个“痴”字。作者从姥爷的痴情里读出了老人心中的激情和理想,也读出了自己精神的缺失:精明有余,痴情不足,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作者思路开阔,构思精巧,以“我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就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开篇,引出对姥爷往事的回忆,最后以“看着躺椅上的姥爷,我把他的勋章重新挂好”结束回忆,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技法突破] 记叙文常见2种结构 一般情况下,叙事的记叙文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组成部分,与小说很相似;而写人的记叙文则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材料,人物的性格特点又需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等表现出来,归根结底还是要记事。事件可多可少,但要有先后、主次、详略之分。不论是写人还是记事,记叙文都要有整体的布局和构思。为了适应考场作文短时有效的特点,真正在短时间内把故事讲好,我们可以掌握几种常见的记叙文的叙事模式。 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情节展开的关键时刻设置悬念,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对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紧张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这种悬念通常是刻意制造神秘感,比如先交代结局再解释过程,先提出问题再交代为什么,借助别人的视角或别的东西,交代一半藏起一半等,争取使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引人入胜。 [典例分析1] 一束花,改变了我 一考生 ①有那么一种花,它也许并不是最美的最香的,但它那独特的花语,改变了我,使我原本迷茫的心勇往直前。 ②踏着泥泞的小路,我挎着书包一路小跑,双脚不安分地抬起,小腿一勾,用力前冲,一块无辜的石子便被我踹到了几丈之外。一系列动作完美无瑕,我自顾得意着,却丝毫没有注意到,早晨妈妈刚给我刷的白净的鞋子早已泥泞不堪,书包也平添了几点豹纹。 ③就这样踩着一串泥泞的脚印飞奔着,路过邻家门前,眼一瞟,刚好瞥见邻家小妹妹正缩在妈妈怀里撒娇,手中小心翼翼地捏着一束粉红色的小花。阿姨一手搂着小妹,一手捧着花朵,生怕被风吹散了似的,满眼垂怜。我的目光又急速抽了回来,不屑一顾,自叹无聊地甩了甩头走了。 ④刚踏进家门,就看见妈妈守候的身影,还未待妈妈开口,我便将斑斑点点的书包投向沙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换好妈妈早已备好的鞋子,向家门外跑去。扔给妈妈一句:“妈,我去玩了!”她抬起一半的胳膊忽然定格,只得合上张了一半的嘴,我也实在分不清她的目光里满含的是气愤,还是惊愕。 ⑤良久,我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不待洗手就开始享用桌上为我留的热腾腾的饭菜。正当我要抱怨饭菜不可口时,突然意识到偌大的房子里不见了妈妈的身影。 ⑥我顿时放下了筷子,冲向妈妈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撞开了房门。房间里,一切静悄悄的,只听见一阵又一阵的叹息声,那么压抑,如一块钢铁压在了我的心口。我抬头,看见妈妈正斜坐在床边上,背对着房门,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⑦听见门响,妈妈怔怔地转过身来,看见我尤为惊讶,飘忽的眼神中有那么一丝不安。她与我对视了一秒钟,又急忙抽出手将手中的东西藏到了身后。 ⑧我立即露出了一抹贪婪的笑容,一个箭步扑向妈妈,扒开了她的双手,就在那小东西露出头时,我呆住了。那是一朵花,一朵粉红色的花,在妈妈眼前高昂着头。根部悬着一张可爱至极的卡片,乍一看便知出自邻家小妹之手:“阿姨,母亲节快乐!” ⑨母亲节!母亲节! ⑩我两眼无神地看着妈妈,内疚充斥着我的大脑。望着尴尬的妈妈,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喷涌而出,我扑向妈妈的怀抱。 ⑪对不起,对不起。 ⑫如今的我,早已收敛了许多。往日留给妈妈一筐筐泥泞的衣服再也不是我的风格,不知不觉我似乎能看懂妈妈的心,那颗永远为我的心。每日清晨都不难看到,一对亲密的母女相拥着,嬉笑取乐。母亲慈爱地抚摩着女儿的头,目光中满是亲昵。女儿痴痴地望着母亲,暗暗下定决心:妈妈,女儿以后定不会让您失望!继而搀起母亲的手,踱步向前。 ⑬那改变我的小家伙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康乃馨。 [本文思路图示] 1.时间线索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描述,其内容先后有序,结构层次井然,形成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当然,技巧成熟的考生也可以采用插叙或倒叙的叙述方式,优化叙述效果。 2.空间线索或场景、画面的依次转换 将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点或生活场景、画面按一定的思路依次串联,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主题。其中每一个地点、场景、画面都能独立支撑一个故事,将它们按构思组合好,能使主题更深刻。 3.情感线索 将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的不同情感按照顺叙或倒叙的方式展开,以突出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引导读者感受与思考。 [典例分析2] 我的路,我的门 一考生 ①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②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着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③早晨起床,对爸爸妈妈感慨一句:“这么快,我就要高考了。”我们都笑了。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站在讲台上时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一节课时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无数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无数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铺平前方的道路,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让我坚强地前行。 ④而今,我在路上奔跑着,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那扇门。虽然我仍只是望着它遐想,但我知道,那是与未来,与更广阔天地的连接点。门后,有自由的风气,有大师的思想,有无所畏惧的新的征程;我渴望着在更辽阔的海洋遨游,然后在某处深潜下去,去和其他鱼儿争食,去向海底的珊瑚问好。门后,是又一块如此适合我的梦想的起飞之地。而现在,我正在不远处眺望着它,不多久,我就要一踮脚够到它了! ⑤门与路,真是天生一对、如此玄妙的组合。路上挥洒汗水,门后收获惊喜;路上风雨兼程,门后自有既定的目的地。作为对执着的人最好的回报,路给了我明确的方向,门给了我拼搏的动力。而即将走完一程路、推开一扇门的我,无疑是个最满足的人了! ⑥我的路上有温暖同行。我接到了妈妈关切的电话,我也看到了从不参加什么祭拜的父亲在普陀山双手合十给我许愿时弯下的宽阔脊背。那些时刻,我便握紧拳头,更加奋然地前行。 ⑦我的门需要我自己推开。有一刻我终将尝试我的锋芒,在另一个圣洁的地方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我将依然微笑着面对一切,亦会如伟人一般在真理的大海边玩耍。 ⑧但我知道,我依然不能停止奔跑,因为大学之门后,自有另一条充满挑战的路,那里有我未来的阴晴雨雪,路的尽头,一定会在梦的渡口闪光。 [本文思路图示] 议论文常见结构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但要立论鲜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结构严谨。议论文最常用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起承转合式结构;②层进式结构;③引议联结式结构;④“总分总”式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承”,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证叫“进转”。“合”,就是对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模式图解] [典例分析1] 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上海一考生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时,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诚如毕淑敏所言,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被上天赋予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就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样才能展现生命的伟大力量。 然而,人心的坚硬并不等同于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让心灵由寸草不生的荒漠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花园。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冰冷的生活不配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东西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亦坚亦柔,方能塑造和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荀夜羽所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形态。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 心寄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携美好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本文思路图示] 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 [模式图解] [典例分析2] 且以作品论英雄 浙江一考生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因此,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作者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固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怎会发出这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必然是伟大的作品。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的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认为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心肠险恶,明白人不能被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拼命敛财,甚至发放高利贷,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与这家人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且引人深思了:从高雅的作品中并不能看出创作它的人的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从所弹的曲子中推断出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文王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道”是作品的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作者的人品情况。作者或许可以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力量。作者终将逝去,但其作品高雅,却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品为重,道为重,应以作品论英雄! [本文思路图示] 一般地说,材料作文大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在结构模式上,还有其自己特点,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或“评”)-“联”-“结”四个字。 “引”——引用材料,简要评点。引用不是照抄,而是选择原材料的关键句或闪光点,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阐释材料,提炼观点。即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 “联”——联系典例,纵横拓展。“联”是文章的关键,要由材料生发开去,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可从丰富的历史或现实中选取典型事例,或集体或个人,或反或正,多角度、多侧面阐述中心论点,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结”——总括议论,收束全文。结语可归纳升华,可激励劝勉,也可呼吁号召,但一定要精练有力,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 运用引议联结式结构时,可以根据所写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根据命题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引述方法;联系生活时可以根据论述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论述方式;可以根据论述和表达的需要将“引”和“议”合二为一;也可以根据思维的发展省去“议”的环节,从而将“议”的内容融会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总之,文虽有格,但无定法,据法活用方为正道。 [模式图解] [典例分析3] 实践,方得真知 一考生 语文,这个贯穿于中华儿女的求学生涯,关系到每个人的素养与发展的科目,如今却困扰着无数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这一问题着实让无数人头疼不已。 语文,归根结底是古代读书人对生活实践的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字,也由此延续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因此,要想真正懂得语文,实践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只有看过庐山瀑布,你才能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之气;只有到过西域边塞,你才能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远意境;只有走进杭州西湖,你才能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灵动秀丽。 只有真正实践过,才能懂得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喜怒哀乐。正如刘向曾经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古时候游学,为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真正体会过人生百态,才能在笔下流露出万般风情。当今社会,因为有网络存在,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尽赏天下奇观。然而不登顶泰山,你永远无法真正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不亲历蜀道,你又如何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没有领略过自然的美,自然也不会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发出的感叹。连作者写文章的意境都无法体会,又谈何提高语文素养?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他的作品,但读完后没有赞叹,没有欣赏,有的却是无数的吐槽。在有些人看来,莫言的文章平实无华,毫无亮点。然而中国终究只有一个莫言,他儿时的经历,已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无人可以替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源于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源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孩童无法感悟到《红楼梦》的真谛。即使这个孩子认识《红楼梦》中所有的字,他也依旧不懂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更不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因为他的年龄限制和他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让他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去了解其中的内涵。 《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遍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完成的杰作,他的文采来自于他在生活中的实践。只有领略过,实践过,方能知书中百味。 我们只有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才能明白语文的魅力所在,才能真正将其中的营养为自己所用,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文思路图示] 议论文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在内容的展开上,常见的模式为“总分总”式结构,其中分析问题为“分”,首尾部分为“总”。开头的“总”要么是提出话题,要么是提出论点;结尾的“总”一般是重申观点或深化论点。中间部分不管是怎样的“分”,都应该在“总”的统摄之下,并为“总”服务。 采用“总分总”式写作,难的不是结构本身,而是怎样对“总”进行合理、巧妙的切分。一般来说,内涵丰富的内容适宜横向并列展开;而现象性话题,适宜纵向挖掘。 “总分总”式结构在表达上要适当作出某种标志,尤其是在“分”的部分,要有相对一致的句式或相互照应的词语来表现“分”的关系,让文章显得思路清晰,也让读者一目了然。 [模式图解] 注意:运用此结构,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 应是分述部分 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结论。 [典例分析4] 任性有度 甘肃一考生 “任性”,就是由着自己的脾气来。小孩子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可爱的表现,青少年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叛逆的表现,成年人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任性”是可以的,但要注重场合、时间、对象。“任性”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做到“任性有度”,否则,就会招致他人的不满甚至厌恶。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对于有些大佬而言,不错,钱是他们挣的,他们拥有对钱的支配权,该怎么花,别人无权干涉。然而,如果到处招摇过市,显富摆阔,仗着自己有钱就盛气凌人,目空一切,那就不仅是庸俗,简直是无耻了。有些人穿则名牌,住则豪宅,出则豪车,唯恐天下之人不知其富有,这种极尽所能的炫耀行为,实际上是心灵空虚的表现。有钱,可以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去帮助他人实现梦想,而不是任意地挥霍浪费。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青春是非常美好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青春需要任性,但也要有个度。有的年轻人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纠集一帮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虚度光阴,这样的任性只会浪费青春、毁了青春。青春就是任性,但青春的任性不是让你去任意挥霍时间和精力,而是要把握时间,播种希望;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使自己过得充实且富有意义。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漂亮是你任性的本钱,但不可因为自己漂亮就任性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来。漂亮会使别人对你有好感,但如果你因此而自视甚高就没有人会喜欢你。漂亮的外表之下也应有一颗善良的心。 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出:“有权不可任性。”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体现了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与支持。如果有权就任性,那么遭受灾难的就是人民了。有权不可任性,有权之人做事应当谨慎,为人民谋求福利,而不是利用职权去损害人民的利益。有权易使人走上弯路,所以有权之人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可因有权而任性。 刘墉说: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这就是有度的好处,任性也一样,适可有度,方为至善。 [本文思路图示] [好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是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互为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①②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④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第③则可以试着与①②两则组合或与④⑤两则组合,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拉硬扯。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是漫画,表现的是家长的不当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第一幅,小男孩去扶跌倒的小女孩,小男孩的妈妈急忙制止,还振振有词:“不能扶,人家会说是你碰倒的!”第二幅,小男孩对倒地的油瓶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对妈妈也振振有词:“我扶了,你会说是我碰倒的!”通过这两幅漫画的对比可知,是教育者的不当教育导致了孩子的变化,引人深思。 考生可以从家长、孩子两个角度立意:①善于教导,切忌误导;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不良教育误子弟;④播种冷漠,自食其果;⑤言传身教,方成正果;⑥明辨是非,拒绝盲从。 第四节 文体要鲜明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它是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决定的。近年来全国卷提出“明确文体”的要求,如2017年全国卷Ⅰ、Ⅱ、Ⅲ,2016年全国卷Ⅱ,2015年全国卷Ⅰ、Ⅱ。这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文章要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的要求,二是文章要符合考生自己选择的文体的要求。如果题中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自由选择文体来写,但是考生一旦选定了哪种文体,就要根据该文体的特点来写,如选择了记叙文就要以记叙为主,选择了议论文就要以议论说理为主,不要天马行空,写成“四不像”文体。 [品读佳作] 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光彩 福建一考生 ①冯骥才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句话中的“路程”是指人生的价值、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那他的生命就大有意义。 ②生命有限,似昙花,开后须臾便谢,但它在人生中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李剑英在16秒内作出生命的抉择——紧急迫降,用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死关头,他将死亡的残酷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人民,他的精神熠熠生辉。 ③卢梭曾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李剑英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死犹生。李剑英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军人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虽戛然而止,但,他活出了精彩,活出了人生的意义。 ④生命有限,似烟火,转瞬即逝,但它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吴斌,杭州长途客运二公司司机,在被突然高速飞过来的长方形铁块击中腹部和手臂时,他忍住剧烈疼痛,用76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76秒的时间,是这位普通客运司机对24个鲜活生命做出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却在生命的路程上走得更有价值。 ⑤塞内卡有言:“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吴斌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吴斌让我们明白,普通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以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⑥生命有限,似夏蝉,蛰伏数年却只为了一个夏天,但它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随后又患了尿毒症,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像所有的残疾人一样,他也曾一度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但随后他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用文学构筑起另一种更明亮而幽深的生命。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虽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正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 ⑦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在有限的生命中,是怨天尤人,还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史铁生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让我们明白,残疾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以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⑧“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军人李剑英、平凡人吴斌、残疾人史铁生,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创造的生命价值与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引领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 [名师解读] 第①段开门见山,统领全文,根据材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 第②③段选取李剑英最后16秒紧急迫降的事例,充分说明他“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荣,“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第④⑤段一事一议,截取吴斌在生命最后的76秒紧急停车的典型例子,进一步说明他“生命虽然有限”,但“在人生的赛跑中”,真正活出了精彩。 第⑥⑦段以史铁生不断与生命抗争为例,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只要你执着于人生,不怨天尤人,就能“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第⑧段引用名言,总结事例,得出观点:他们虽然死了,但创造了巨大的生命价值。总结上文,收束全篇,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名师品评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中运用“总—分—总”式结构的成功之作。尽管原材料中冯骥才的话涉及“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两个点,但作者提出论点时只聚焦一个,既突出了材料的重点,又使作文论点明确集中。文章论证分为并列的三个部分。三部分内容同中有异:相同的都是围绕主论点,谈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不同的是三个论据各具代表,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从三个论据论证的内部层次看,文章安排严谨,先叙后议,叙述针对论点,议论又都是引用加阐释,使论证深刻有力。文章结尾用臧克家的诗句领起,既概括了论据,又重申了论点,给全文强有力的总结。 [技法突破] 文而有体巧识别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的真谛和人生哲理,力求做到以形动人,以情感人。具体要求如下: 1.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由若干具有时间延续、因果联系的事件构成。 2.要有一两处曲折变化。巧妙营造出文章的曲折(波澜起伏)之美是记叙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3.要有一两处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的描写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这些描写或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形态动作、脸部表情,或是事情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等等。 [典例分析1] 车里车外 2017·江苏一考生 我坐在车里往外看着。 暮色四合,黑云渐渐翻涌上来,苍青色的天际被狭长的地平线轻轻截断,僵硬得像天花板一样。父亲就在如此苍茫的背景下吸着烟,那一点火红的光在苍白生硬的天地间显得格外生动可亲。 气温骤降,父亲不动,车也静止。 父亲立在车外,风从他丝丝分明的发间呼啸而过,扑在他刀刻般硬朗的脸上,他仍然纹丝不动,只是夹在指间的烟忽明忽灭,侧影显得愈加沉默。风在车外肆意地长侵直掠,车内的暖气却开得很足。车上的皮制座椅很软很舒服,暖气正对着我的脚心,慢悠悠地烘着,不同于外面急吼吼的寒意。我揭开保温杯的盖子,袅袅热气立刻蒸腾出来。熏得我两眼发涩,我立即移开视线,转向窗外。 黑色的大衣外套笼罩着父亲,他立在暮色下,犹如一幅剪影。时光越拉越长,他似乎也离我越来越远。一丝慌乱无措兀地摄上我的心头,我连忙摇下车窗,父亲的身影愈加清晰,接着一股混着烟草的冰凉气息扑面而来。我心稍安。 “爸。”我扬声喊道。寒风瞅准了机会直往我的口鼻钻,我狠狠地打了个寒噤。父亲似乎是一下子回过神来,转头看我,脸庞在烟雾下若隐若现,鬓角却白得晃眼。我霎时哽咽了喉咙,又缓缓吐出:“你不上来吗?”父亲有些愣神,信手掐灭了烟蒂,大步朝我走来,厚厚的大掌抚了抚我的头发,凉而暖,轻声道:“快进去吧!”我顺从地摇上车窗,只露出一双眼睛。 此时,我在车里,听着暖气“嗡嗡”的声音;父亲在车外,寒风狠狠地卷起他身上除了体重外的一切,他又往前靠了靠,刀刻般的脸庞在窗户缝的分割下只留下英挺的鼻子。我的眼睛顿时暖得发涩,父亲带着鼻音的话响起:“我不进去了,你快把窗户关上,不要着凉了。”我看了他两眼,埋头,玻璃缓缓上升,“砰”,轻轻地一声,父亲的温度,那带着烟草气味的干燥温热的父亲的气味被隔离在窗外了。我怏怏地抱起水壶,冰凉的触感冻得我打了一个激灵,头痛稍缓。揭开瓶盖,一股子湿热的姜茶的辛辣的味道直冲我脑门,我嫌恶地皱了皱眉头,但想到父亲清早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硬是闷了一大口。我的心是前所未有的熨帖,有如父亲胸膛的温度。 我眯着眼躺在座椅上,父亲的轮廓在我眼中越来越模糊,最后凝成了一个小黑点,后来,终于看不见了…… 梦里,我在车里,父亲在车外,他的眼神眺望远方,身体却坚定不移地守在车外,尽管寒意入骨,外衣却泛着温暖的触感。 有寒风袭来,睡梦中的我有了朦胧的意识,瞬间,那风又消失了,我嘟囔着翻了个身,耳边传来父亲说话的声音:“……我女儿生着病,我身上寒气太重,我怕……”迷迷糊糊父亲的絮语从我的耳畔划过,我的嘴角悄然挂上了一丝笑意。 我在车里,看着父亲迎风而立;父亲在车外,他似乎总知道风从哪里来。 [文体特征分析] 这是一篇考场记叙类满分作文。文章主要叙述了父亲送我外出的情景,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作者善于构思情节,表面上看只是写“我在车里,父亲在车外”,但作者的情感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变化。“我”、父亲,人物就两个,场景也很简单,车里车外,这便于集中笔力作细节刻画,本文对景、烟、脸、手掌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正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抽象的思维形式,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它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引出普遍的结论,使人懂得、领悟某个道理。因此,其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要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和观点的鲜明性。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完整的议论文总是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 [典例分析2] 花了钱也要守规矩 一考生 前段时间,中国有乘客打开滑行中飞机的应急出口门,遭到外媒热议。一家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乘客太任性了,在美国,试图打开应急出口门的乘客常常会面临损坏飞机、干扰机组人员的联邦指控,最高可被处以20年监禁。此类案件常以缓刑和高达6万美元的罚款解决。 不仅是开应急出口门,还有用开水泼空姐、打地勤人员、打砸机场柜台等等——也不仅仅是飞机乘客,从街头到医院,从景点到餐厅,常能见到这种在“维权”名义下肆意妄为的人。这些人为什么这么任性?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缺乏文明素养,也不只是眼中没有规则,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身上弥漫着这样一种戾气:我是花了钱的,你就该看我的脸色,我就可以不守规矩。 花了钱就是爷,是一些人的认识误区。这些人对一个基本常识很陌生,那就是花了钱也要守规矩,不管花多少钱,你也不是爷,都得尊重服务者。花钱只是购买服务,并没有购买别人的尊严,更没有权力为所欲为,霸道地把规矩踩在脚下。就拿乘飞机来说,花钱购票之后双方形成契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天气恶劣或航空管制下也必须准点将你送到目的地。花钱消费与提供服务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服务者须提供服务,而花钱者必须遵守“服务协议”,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些任性者习惯把“权利”挂在嘴上,一边喊维权,一边侵犯别人的权利,说到底还是没懂什么叫权利。过去很多人隐忍怕事,缺乏维权观念,不懂得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有人曾写文章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权利被侵犯也不敢生气。现在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人似乎太会生气了,权利意识过度张扬和膨胀:有自己的权利没别人的权利,有权利意识没义务观念,没学会在维权时尊重别人的权利。 这种“花钱就可以不守规矩”的土豪观很是流行,甚至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正义旗号下不断膨胀。医患矛盾为何如此激化?当然有医院的问题,但也与一些患者的过度维权密切相关,觉得治病花钱了,医生就得把病治好,治不好就大闹。高铁因为天气原因晚点了,就不依不饶,花钱买这么贵的票怎么还晚点?只讲权利不讲规矩,花了钱就凌驾于规矩之上的观念,在生活中制造着大量的戾气。 这种观念下,也滋长了一种贬低服务者的风气,好像服务者就得低三下四,就得“成全别人恶心自己”。没有我们消费者花钱,你们服务者就得喝西北风——低劣的市场营销学兜售的这种尊卑服务观,也助长着有“花钱就是爷”这种观念的人的自负,没有理解双方关系的平等和尊重的相互性。 追根溯源,民间盛行的这种文化,与畸形的市场化理念不无关系。我们在各领域引入了市场化,崇信“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可如果市场缺乏法治的约束,有市场无规矩,有市场无法治,市场和金钱就会成为一种掠夺性的暴力,“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算事”就会成为弱肉强食信仰者的座右铭。这就是“花钱就可以不守规矩”的思想之源。 [文体特征分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从中国乘客打开滑行中飞机的应急出口门一事着笔,在具体分析中凸显出了议论文独特的魅力。作者不卑不亢,把对方置于自己面前,当面痛下针砭,态度严厉,语言铿锵。论证中深入问题的实质,逐层说理,在步步紧逼中令人不能不信服其观点。文章处处点题,结构严谨,思路缜密。 体而有法好着笔 (一)记叙文写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1.要体现“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开端、经过、结果。 2.要强化“背景”和“细节”。好的记叙文,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背景,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环境。强化“背景”设计,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好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而且对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样,人物活动、情节的推进,也离不开细节。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小情节,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 3.要挖掘典型意义。记叙文,写人或记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和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 此外,记叙文还要注意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主题:一是含蓄地表达主题,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叙事、描写之中,让读者通过叙事的倾向、景物的色调、细节的特征等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明确地揭示主题,一般采用夹叙夹议之法,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之处,直接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议论文写法规范 1.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要形成一个表意确切的判断句。 2.要会展开议论。所谓展开议论,就是要在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之后,从关键处入手,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三个分论点。 3.要会分析材料。一个事实论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往往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因此,对事实论据必须进行分析,揭示事实论据的实质、特征、意义、存在的条件、原因等多方面内容,对论据进行说明或限制,使论据的含义与论点的含义一致,这样才能使论据更好地为作者所持的论点服务。 4.要掌握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致,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等。 5.要学会运用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①例证法 ②引证法 ③因果法 ④对比法 ⑤类比法 ⑥喻证法。 “叙例”“议例”巧区分 写作议论文离不开例证,但许多考生容易把例证写成记叙文片段,没有处理好议论文中“叙”与“议”的关系,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致使文体不明。 要凸显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使用例证在处理叙和议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叙例”是论证的初步手段,只需扼要概述 议论文中的论据包含“叙例”和“议例”。“叙例”,只是论证的初步手段,它是为议论服务的,叙述事实论据时,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突出强调事实论据与论点一致的地方,以增强“叙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 2.“议例”是论证的最终目的,必须分析阐发 针对“叙例”展开分析论证,使论点进一步深入,才是论证的最终目的,这就是“议例”。文章能否使人信服,其关键点是要加强对“叙例”的分析,即把“叙例”的性质,对论点的意义、作用等揭示出来,阐发清楚。 在议论文中,叙为议之表,议为叙之魂,叙为议蓄势,议为叙增势。无叙而议则成为无源之水,无议而叙则精髓得不到发掘。由此可见,在议论文里,叙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介绍以下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即在“叙例”之后进行分析议论,揭示出“叙例”蕴含的意义,阐明“叙例”与论点的关系。 (2)先议后叙,即在论点后面,用一句或几句带有过渡性质的分析议论,将所选“叙例”引出,并做到后面所引的“叙例”与论点相吻合。 议论文体的本质特征就是议论说理。考生选写议论文,就一定要紧扣论点,在“议论”上下功夫,突出“议论说理”的行文主线。 [好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出写作提纲。 一支由7名队员组成的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在7名队员中,有两个人引人注目。一个是深圳某集团董事长王石,对于登山,他充其量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何况已经50多岁了。另一个是比王石小10岁的队友,身体素质和状态特别好。人们纷纷预测,这名队员应该能第一个登顶。 在整个登山过程中,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员身兼数职,他要接受记者采访,每天还要抽空上网,关注网友发的帖子,回复人们的关心和祝福,还要全程拍摄登山过程,并把一些相关图片按时发给家乡的电视台。王石则表现得极为低调,事先约定不接受记者采访,不面对摄像机,专心登山。在海拔8000米的营地宿营时,风景异常绚丽,队友们兴奋异常,纷纷跑出去欣赏美景,只有王石不为所动。到达海拔8300米的高度时,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友不得不放弃登顶,此时,他的体力已消耗殆尽。最终,只有4人成功登顶,其中包括王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确立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列分解三个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进分解三个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反分解三个分论点(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确立中心论点:专注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古往今来,无数的成功人士为我们诠释着这一真理。 并列分解三个分论点:①专注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苦读;(古代书生,范仲淹) ②专注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苦练;(戏曲)③专注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寞忍耐。(王国维) 递进分解三个分论点:①专注是个人的成功之源;②专注是企业的立世之本;③专注是国家的富强之基。 正反分解三个分论点(两正一反):①专注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苦读;(古代书生,范仲淹)(正面)②专注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苦练;(戏曲)(正面)③专注是成功的秘诀,但是有许多人由于不能坚持住这一品格,不能抵制住外物的诱惑而功亏一篑。(反面)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②炎黄子孙的血管中应该流有道德的血液。——李克强 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④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在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⑤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对道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提升道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想和体悟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解释清楚我们应该对道德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提高自身修养,反思自己的行为等方面加以分析。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诚实、善良、良知、自信、博爱、承诺等角度来阐述。可以以小见大,从小事入手分析来体现我们应该如何坚守传统美德。 第五节 语言要靓丽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流畅的语言来表达,无论多么精妙的构思、深邃的思想,也只能停留在作者的头脑中,读者无从了解。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有“语言流畅”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把“有文采”列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对于考场作文而言,语言是获取高分的最关键的因素,高考优秀作文都是在修辞运用或在句式选择上有特色的文章。 [品读佳作] 梦想天空分外蓝 ——我的高考 2017·湖北一考生 ①一丝清凉的风从窗外飘然而入,仿佛已经不是置身于考场。看着眼前的答卷,才发现笔尖已在草稿纸上点出了些许黑点,划出了几根线条。一个个奇妙的微粒变成跃动的音符——是陈奕迅低沉深情的歌声在耳畔流淌,单曲循环,旋律优美,而那些原本看不分明的琐碎生活片段,仿佛也被洗得清亮,历历在目。 ②“一天天的生活,一边怀念,一边体验……” ③还记得刚入学时的忐忑:最重要的三年,最重要的一役,该是什么样呢?又会是什么样呢?开学第一节课,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抬手扶了扶眼镜:“你们要明白的第一件事是,高考不是一次战役,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它从你们的高一,或者更早就已经开始。”温软透明的日光朦朦胧胧映衬出他铅灰色的半身剪影,那飘落的白色粉笔灰,落在了少年们飞扬的发梢上。那时啊,我的高考之战就已经开始。之后的三载里,每一个被生硬记忆的政治概念,每一幅细细勾描的地图,每一本写满注解的笔记本,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汇成的狂风骤雨的海洋,试题和试卷的海洋,累积成了一天天的生活。一边怀念,一边体验,我想这应该是我的高考里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积累。 ④“从白云看到不变蓝天,从风雨寻回梦的起点……” ⑤这一场旷日持久、耗费心力的战争,日渐消磨着我残存的最后一丝斗志。连班上无比坚强、百折不挠的“考霸哥”,面对考前最后几次模拟考的数学试卷,也是疲于招架,仿佛一位已经倒地却绝不认输的英雄,用最后的游丝一般的力量挥动着,不,是挥动着手中的长矛,在搏斗,那情景壮烈而又令人敬畏——可分数实在令人难堪。而讲台上的老班面沉如铁地讲着试卷,用来板书的白色粉笔急促地打在黑板上,嗒嗒如出征战马的铁蹄声。我难以集中注意力来听课,悄悄抬头,本以为会看到一大排低垂的脑袋,却见个个都高昂着头,嘴唇紧抿,眼神如钉。似有一个巴掌重重地在我背后猛拍一下,我迅速调整坐姿,收回心神。直到下课,我望着面色沉静、继续订正试卷的同桌打趣:“怎么这次心态这么好?”他一挑眉:“你不也没哭哭啼啼吗?”同时扭头看看都在从容整理试卷的同学们,相视莞尔,莫逆于心。我们都一样,经历过风雨,经历过迷茫,继续坚定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这是我的,也是每个高考生的高考必答题目——受挫与成长。 ⑥“海阔天空的颜色,就像梦想那么耀眼……有梦就有蓝天……” ⑦签字笔摩挲着答题纸,一行行文字流泻而出,随之浮现于眼前的,是今早出门前母亲温柔叮咛的笑颜,父亲暗暗打气的眼神,外婆抚过我额发的枯瘦却温热的手……可是,一路走来陪伴我的并不是只有这些,更多时候,是实实在在咸涩的汗水,是真真切切苦涩的泪水;暑天溽热而潮湿的空气,冬天凝滞而胶着的呼吸——可这些都不算什么,令人刻骨铭心的也不是这些。前天晚上班上最坚强也最沉默的姐妹在寝室里痛哭的声音还清晰地回响在耳旁。黑黑瘦瘦的她,小小的身子里蕴藏着坚强的毅力,可在那一刻她仿佛是将蕴藏着的同样巨大的压力瞬间倾泻而出,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然而几分钟之后,她又平静地埋头刷题,静心背诵,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这更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我应该想得到的,正如一场暴雨过后,抬头望一眼头顶的蓝天,那丝绒般的蓝色就如梦想一般耀眼。我们将奔赴“战场”答完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套试卷。我知道,六月风起,我将迎风展翼,向着梦想中碧蓝的天空,一去万里。高考,于我而言,是云月鏖战的战场,更是扶摇直上的旋风。这是我的高考附加题——梦想。 ⑧提醒交卷时间的广播响起,我看看快被填满的答题纸,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看窗外的一方天空,也许是因为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滤去所有杂色,蓝得熠熠生光。我的胸中升起无限的憧憬与希望,无论我的梦想飘往何处,终不会离开这方天空。这是我的高考,我的梦想和骄傲,我的终点和起点。梦想天空从未有黑暗,梦想天空分外蓝。, [名师解读] 第①段,作者由眼前的生活场景写起,巧妙地联想到陈奕迅的歌声,为下文用歌词连缀全文做铺垫。 从②④⑥三段来看,作者构思精巧,用歌词贯串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天天的生活,一边怀念,一边体验……”,将高中三年的快节奏生活写得充实而又令人伤感。 第⑤段,写“考霸哥”疲于招架时,“用最后的游丝一般的力量挥动着”,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写“老班”的神态“面沉如铁”,形象地刻画出了班主任严厉而又执着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作者善于观察,精于描绘,使文章充满了表现力。 第⑦段,高中生活虽然枯燥,但作者并没有消沉,而是作为对自我生命的一种磨炼,“六月风起,我将迎风展翼,向着梦想中碧蓝的天空,一去万里”。文笔格调高昂,读来振奋人心。 第①~⑧段,作者对高中生活的回忆没有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从中可以看出其对生命的感悟——受挫与成长。 第⑧段,作者由联想又回到现实,更加激起对梦想的渴望,“梦想天空从未有黑暗,梦想天空分外蓝”,结句巧妙点题,画龙点睛。 名师品评 作者设想聆听陈奕迅的歌曲的过程,以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的口吻,用意识流的方式呈现内心被歌词触发的思想活动,将自己为高考而奋斗的生活的酸甜苦辣串联起来,既有生动的描写,又有真挚情感的抒发,也不乏深刻的思考。文章炼字精准,长短句、修辞兼顾,语言精美。作者巧妙地选用歌词串起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天成,显示了作者较强的构思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技法突破] 美化语言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语言标准。对语言的美化要特别注意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飞扬的神韵:形象化 形象化的语言载着飞扬的神韵弥漫在字里行间,是高考作文中最滋润阅卷者心灵的催化剂。 (一)词语生动 词语生动,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锤炼词语,精选那些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词语。 用好动词、量词和叠词,增强语言表现力。动词运用得好,能表现动态,凸现形态,传递情感;巧用量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确,还能使语句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景状物之能事,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训练1] 下面是高考优秀作文《小巷面条香》中的片段,请指出其中动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便被香味从睡梦中拖起,纷纷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明白: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文段中的三个动词“涌”“漫”“拖起”精准地写出了面香的诱惑力,为后面写人们吃面做了铺垫。而后面的两个动词“端坐”“等待”写出了吃面人的迫不及待。“一碗清香”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面的特点,生动贴切。在记叙性语段中可以通过锤炼动词,反映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鲜明。 [训练2] 下面一段文字用词生动形象,请指出在运用叠词方面有何特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曲曲折折”“田田”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不仅描绘出了荷塘和叶子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另外,本段还运用了“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等叠词,表达效果非常鲜明。 (二)语言形象 1.修辞妙饰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 (1)妙用排比,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排比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用于议论则条分缕析,阐述透彻;用于叙事,则层次清楚,语意畅达;用于描写,则深刻细腻,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淋漓尽致,一泻无余。 [训练3] 下面这段文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网上的百度动物园能体现鹰翔虎啸的气势吗?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吗?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吗?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知识,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此文段连续运用“难道”引导的反问句列举事例,其中隐含着自己的观点“数字不能尽显自然之美”,论证有力,气势磅礴。在议论文中列举事实论据时,可以使用连续的问句列出和自己的观点相反的论据并构成排比,最后转到自己的观点上来,这样不仅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借助反问句强调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气势。 (2)善用比喻,让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行文就犹如行云流水。可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美;化有形为无形,突出朦胧美;还可以突出动态美。 [训练4] 仔细体会下面这段话,说说这样的语言妙在何处。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伴我快快乐乐地生活;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随我无忧无虑地成长;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让我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这些比喻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很好地扣住了“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这一话题。 (3)运用拟人,使语言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训练5] 下面这段《令人陶醉的王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唐朝”称作“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唐朝“令人陶醉”的神韵,让人读来亲切自然。 (4)巧用对偶,使语言富有音乐美 巧用对偶,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表现出音韵美;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训练6] 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登高远眺,思潮如流,良辰美景,总看不够。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段文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的喜爱之情。整段文字句式整齐,音韵铿锵,颇具感染力。 2.描摹物象 语言的形象化离不开对物象的描摹,描摹物象能寄托作者的情感,使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物象传达给读者,艺术地展现物象的具体内涵。 [训练7] 下面这几段文字是通过描摹什么体现出作者情感的? 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总有那一片蛙声》) 月儿,如一枚秀气的橘子瓣,恬静地挂在天宇中。 夜空中,橘子瓣般的月儿,如微笑的眼,柔和地注视着可爱的乡村,注视着幸福的我们……(《土屋·石房·洋楼》)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第一段文字通过描摹“蛙鸣”表达出对乡村的喜爱;第二、三段文字抓住夏夜“月儿”的特点,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乡村夜晚静谧的图景,表达出对月夜美景的赞美。 3.精绘色彩 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必然反映在描摹的文字里,语言的形象化恰恰就在这些色彩之中呈现出来。 [训练8] 这段描绘秋收景色的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满目的金色跳跃颤抖,像音乐里所要表现的一条河,一条流泉似的河,一条涨春水的河。农人的脊背湿了,细细的汗流在深深浅浅的栈道里相互交流:土地与土地的交流、人与土地的交流。没有泥土的黑色和人类的肤色,这灿灿阳光下的庄稼不会如此的飒飒有声,山坡与田畴的田野不会有作物的清香在滋滋啦啦地爆裂。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作者抓住了秋天“金色”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此外,还将泥土的“黑色”与人类的“肤色”对比,感染力较强。 4.情感雅致 语言表达的形象化还需要所抒发的情感含蓄、雅致,能构成文章深远的意境。 [训练9] 下面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两扇古老的木门紧闭,黑色的门板似两位历尽沧桑的老人。 车刚启动,淅淅沥沥的春雨便敲起细密的鼓点。氤氲的雾气,模糊了车窗、遮住了视线。我用手指轻拭玻璃,欲将沿途的美景撷入眼底。可调皮的雾气好像故意跟我作对,我刚用手擦去一点点,它马上又攀附过来,我再拭,它再附,仿佛说:你急什么,前方美景多着呢,到时会让你目不暇接!(《一山风景一山静》)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描绘春雨用“淅淅沥沥”,颇具质感;写“雾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作者将自己对美景的渴盼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雅致,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摇曳的句式:灵动化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句明快;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强语气,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练;叠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1.长句短句结合 一般地说,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表意严谨,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简洁、明快、灵活、易懂。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便于抒情,能使文章显示出丰富的内涵美和音乐美。 [训练10] 下面这段文字在句式运用上有何妙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蹙,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站在她的门口》)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一段文字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长短句交错。如“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连用短句,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长短句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 2.整句散句错落 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就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就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如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训练11] 请指出下面这两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并说说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平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我想起了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高一寸,脚再踮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跳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踮起脚尖》)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两段文字极具文采,句式整散结合,具有抑扬顿挫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厚重的弹性:底蕴化 文句有意蕴是指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读之如品梅花,香气清远而淡雅。文化底蕴包括两个方面:文化底蕴成句、文化底蕴成段。 (一)借助名人,人物中自有文化底蕴 由名人衍生出来的相关内容,通过铺陈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训练12] 下面这几段节选的文字,作者是怎样表达对王勃的追思之情的?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江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潘碧秀《流泪的滕王阁》)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几段文字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作者善于借助名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使得文章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借助环境,环境中自有文化底蕴 以瑰丽的语言渲染意境,使文章语言意蕴丰富。有的环境本身如果就具有文化底蕴,那么就直接表达出来;如果没有,我们可以赋予它自己的文化底蕴。 [训练13] 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不要说戴望舒的雨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如果为难,那就别急,先跟着她们走走,往她们的家走,往乌镇的深处走,也许答案就有了。(彭学明《一墨乌镇》)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乌镇是一幅画,里面的每个人都是这幅画的构成要素。这段描写乌镇的段落,表现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之情。作者善于借助环境描写来写乌镇的文化底蕴,使得文章摇曳多姿。 (三)引用诗词名句,锤炼语言的内蕴美 1.海外名言+分析论证 首先根据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引用外国名人名言,也就是开拓“海外市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阐述,同时搭建起引文与论点之间的桥梁,彰显广度。数据显示,一部分考生已经将引用或举例的范围投向了“海外市场”,这也不失为一种避免“撞车”的好办法。另外,相对小众的不知名的经典人物也可以大胆地“收为己用”。 [训练14] 以“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为论点,运用“海外名言+分析论证”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这就是说,鸟类的翅膀本是用来追求翱翔蓝天的自由与快乐的,如果让它与金钱联系起来,那就会失去这种快乐和自由。鸟如此,人亦然。人的生命本是用来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正义与自由的,若是仅仅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么人类也将失去生命本来的价值与尊严。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2.海外名言+海外人物+分析论证 精选恰如其分的外国名言,之后再选择外国人物,用他们的经历来印证名言,使得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水乳交融,更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 [训练15] 运用此法,以“走向内心”为论点,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缪尔曾言: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呼吸与生活。而我们呢,走向支离破碎的外界,发现它是我们浮躁内心的外化和映照。当自然之光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3.N个课内名人+N 个课内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运用课内的古典人物和古诗词名句,将几个古典名人和他们各自的名句连用在一起,然后再来分析论证观点。分析议论可以在前,也可在后,这样能充分论证观点,也能彰显考生丰厚的内蕴。回归课本,返璞归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与其一天到晚抓破脑袋想着如何去积累新颖的名言警句,不如回归课本采撷经典文化——教材是一座素材宝库,有待深入挖掘。 [训练16] 运用此法,以“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为观点,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实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实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作者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用语言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好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他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的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强烈批评,现已下线。 请以“鲁迅,我想对你说”或“网友(游友),我想对你说”或“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副标题”型的作文题,材料提供的作文话题源起于手机游戏产品,副标题预设了写作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玩物丧志”之风当警惕,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应尊重并传承鲁迅思想,增强忧患意识;②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应尊重大众的审美共识,不可肆意颠覆、解构;③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阅读他的作品,在深度阅读中理解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神;④“鲁迅群侠传”这种手游产品本身作为传播经典的创新方式,应予认同;经典作品的传播应有新形式、新途径,当然它还要顾及大众的审美习惯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张每天早上都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上课后楼道又是一片狼藉;老李每日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案,可是垃圾桶中总是能见到他的“大作”;老王每一道菜肴都精心烹制,可是在饭桌上总能见到剩饭。这些事情的发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是习惯的问题、道德的问题,还是风气的问题?真的不好回答。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某些人对别人缺少一种最起码的尊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则材料由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事件组成。事例材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列举相对的事件,构成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种是列举相似的事件,总结出生活中的共性特征。本则材料就是列举了一组具有共性的事件,审题立意时当然要抓住事件的共性特征,这三则材料的共性较多,材料中的提示“是习惯的问题、道德的问题,还是风气的问题”“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某些人对别人缺少一种最起码的尊重”等,对文章的立意进行了点化。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句,便不难准确立意。
本文档为【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章取悦阅卷老师的5个高分亮点教师用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资源文库
从事幼儿保育多年。
格式:doc
大小:738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2-17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