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

举报
开通vip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一)物质的状态1.()1mol物质的量就是1mol物质的质量。2.()溶液的蒸气压与溶液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蒸气压也越大。3.()温度较低、压力较高的实际气体性质接近于理想气体。4.()范德华方程是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修正的,所以修正后范德华方程中的压力指理想气体的压力,体积是理想气体的体积。5.()对于任何纯物质而言,熔点总比凝固点高一些。6.()水的三相点就是水的冰点。7.()通常指的沸点是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的温度。8.()三相点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
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一)物质的状态1.()1mol物质的量就是1mol物质的质量。2.()溶液的蒸气压与溶液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蒸气压也越大。3.()温度较低、压力较高的实际气体性质接近于理想气体。4.()范德华方程是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修正的,所以修正后范德华方程中的压力指理想气体的压力,体积是理想气体的体积。5.()对于任何纯物质而言,熔点总比凝固点高一些。6.()水的三相点就是水的冰点。7.()通常指的沸点是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的温度。8.()三相点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9.()临界温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液化。10.()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如何加压,气体都不能液化。11.()任何纯净物质都具有一个三相点。1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其物质的量的大小成正比。13.()气体扩散定律指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成反比。14.()单独降温可以使气体液化;单独加压则不一定能使气体液化。15.()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强,称为临界压强。16.()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最几速率数值最大。17.()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平均速率数值最大。18.()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均方根速率数值最大。19.()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最几速率分子数最多。20.()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平均速率分子数最多。21.()气体的最几速率、平均速率和均方根速率中以均方根速率分子数最多。22.()液体的蒸发速度与液面面积有关,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也越大。23.()凝聚和蒸发的过程是分别独立进行的,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定量关系。24.()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与液体的量和液面上方空间的体积大小无关。25.()若液体的蒸气压为p,实验证明lgp与绝对温度T成直线关系。26.()维持液体恒温恒压下蒸发所必须的热量,称为液体的蒸发热。蒸发热与液体的本质有关,还与蒸发时所处的温度有关。27.()气体分子可以看作一些小的弹性颗粒,其理由是压力减小气体可以膨胀,压力增大气体可以压缩。28.()四组分混合气体和三组分混合气体分别放入等体积的容器中,则前者的总压力必定大于后者。29.()水的冰点就是液态水和固态冰平衡共存的温度。30.()水的冰点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大气压下被空气饱和了的水与冰处于平衡时的温度。31.()0℃是冰的蒸气压与水的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32.()相同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33.()相同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同。34.()1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水的蒸发热。35.()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且压力高于临界压力。36.()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高于临界温度,且压力高于临界压力。37.()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高于临界温度,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38.()使气体液化的条件是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39.()范德华状态方程中,a是实际气体分子间引力造成的压力减小的校正项系数。40.()范德华状态方程中,a是实际气体分子间引力造成的压力增加的校正项系数。41.()范德华状态方程中,b是实际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造成的体积增加的校正项系数。42.()范德华状态方程中,b是实际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造成的体积减小的校正项系数。43.()分压定律适合于任意压力的气体体系。44.()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相等,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必然相等。45.()同温、同压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气体,密度也大。(二)原子结构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按照其离核的远近呈现连续增大的变化。2.()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大小均由主量子数n所决定。3.()所有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有特定的空间取向。4.()主量子数n为4时,可能的原子轨道总数为16,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32。5.()所有非金属元素(H除外)都在p区,但p区元素并不都是非金属元素。6.()原子半径是指单独存在的自由原子的半径。7.()一个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族数相等。8.()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4个,根据洪特规则,这4个电子的排布轨道图如下:9.()对于同一原子,同层电子失去时电离能差值较小,而不同层电子失去时电离能差值较大。所以电离能数据也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佐证。10.()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都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孤立气态原子失去和获得电子的能力,电负性则反映了化合态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1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分子总比原子重。12.()原子和分子都是电中性粒子,因此在它们的组成中正负电荷必相等。13.()原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它不能再分。14.()单质是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所以不能说元素就是单质。15.()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微粒,1摩尔氯化钠中则应含有6.02×1023个分子。16.()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就组成了不同的核素;同样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就构成了同位素。可见,核素也就是同位素。17.()一个带有+1电荷的离子要比相应的原子重。18.()在A和B组成的两种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原子与一定量某原子化合的量为简单的整数比。19.()核外电子的自旋有顺时针和反时针两种方向。20.()对于氢原子的1s电子,其玻尔半径就是它的界面图的半径。21.()对于氢原子的1s电子,其玻尔半径小于它的界面图的半径。22.()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它总共只有四条谱线。23.()核外电子的运动会消耗能量,其速度会逐渐变慢,因此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子最终会掉进原子核里去。24.()波动性是微观粒子的普遍特征,但一个电子短时间的运动并不能显示波动性,只有长时间运动的统计性结果才显示出波动性。25.()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把波函数ψ所确定的空间范围称为原子轨道。26.()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相同时,n值越大的电子能量越高。27.()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既能反映电子的填充顺序,也能表示电子的失去顺序。28.()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能表示电子的填充顺序,但不能反映电子的失去顺序。29.()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都是正值,而第二电子亲合能都是负值。30.()p区各族元素的电子亲合能从上至下依次减小。31.()p区各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32.()副族元素都是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减弱。33.()副族元素中除ⅢB族外,从上至下金属性一般有逐渐减弱的趋势。34.()电子的波动性是一种统计性的几率波。35.()电子的波动性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波。36.()电子的波动性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37.()电子的波动性是表明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38.()电子云是波函数在空间分布的图形。39.()电子云是波函数ψ在空间分布的图形。40.()电子云是波函数径向部分Rn,l(r)的图形。41.()电子云是波函数角度部分平方Y2l,m(θ,φ)的图形。42.()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表示波函数随θ,(变化的情况。43.()电子云角度分布图表示波函数随θ,(变化的情况。44.()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表示电子运动轨迹。45.()电子云角度分布图表示电子运动轨迹。46.()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47.()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48.()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密度。49.()原子中某电子的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这种状态也称为“原子轨道”。50.()角量子数l表征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51.()原子轨道波函数ψ(γ,θ,φ)的具体形式代表了电子的完整运动状态。52.()p电子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呈“8”字形,所以p电子是沿着一个“8”字形的轨道在运动。53.()n=3的第三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54.()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是相同的。55.()外层电子构型为ns1~2的元素,都在s区,都是金属元素。56.()原子序数为33,K,L,M,N各层电子数依次为2,8,18,5。57.()氢原子1s轨道的玻尔半径为52.9pm,也是1s轨道电子云界面图的半径。58.()电离能的数值可以比较元素在气态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相对大小,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59.()钼原子的电子排布为[Kr]4d55s1,由此可得出结论:洪特规则与能量最低原理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60.()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61.()所有副族元素都是从上至下,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减。62.()某元素原子难得到电子,不一定就容易失去电子。63.()副族元素中,同一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一般说与主族元素中的变化趋势不同。64.()周期系各主族的第一种元素都有着不同于同族其它元素的独特的性质。65.()s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一球形,表示s轨道上的电子是沿球面运动的。66.()首先提出核外电子运动波动方程的是薛定谔。67.()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称为里德堡线系。68.()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轨道。69.()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使得镧系元素中两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减程度超过d区中两相邻元素间原子半径递减程度。70.()镧系元素中原子半径递减程度不如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减程度大。(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应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所以沿键轴以“头碰头”方式才能形成共价键。2.()当分子中存在单电子时该分子具有顺磁性。3.()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的共价键。4.()BeCl2分子与XeF2分子的偶极矩为零,由此可以推断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5.()SiH4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是非极性分子,其化学键也是非极性的。6.()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可以具有成对电子。7.()硼原子不可以发生sp3d2杂化。8.()原子轨道理论是建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9.()只有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所以取向力总是大于色散力和诱导力。10.()分子的极化率越大,分子的变形性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1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12.()由于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任何离子周围可以吸引数目不定的异号离子,并且能任意堆积成固态离子化合物。13.()由于离子的极化,可以造成化学键型的转化。14.()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其电荷密度越大,离子键越强,该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也越大。15.()分子晶体晶格结点上排列的分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16.()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的半径就越大。17.()AgF易溶于水,AgBr难溶于水,主要是由于F-离子比Br-离子难变形。18.()同族元素往往有一些相似的性质。CO2固体(干冰)是分子晶体,由于碳和硅同族,从而可推断SiO2也属于分子晶体。19.()双原子分子的键能等于其生成热。20.()在NH3分子中有三个N-H键,它们的键能相同,因此破坏每个N-H键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同。21.()Sb3+离子属于18+2电子构型,Mn2+离子属于9~17电子构型。22.()CaF2是离子型固体,但却难溶于水,是因为其晶格能太大的缘故。23.()根据电子配对法,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有几个单电子,它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24.()由于稀有气体原子中没有单电子,所以它们不能形成共价键。25.()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但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26.()两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形成的一定是σ型共价键。27.()BCl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而NF3分子中,N原子采取的是sp3不等性杂化。28.()C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等性杂化,在CH3Cl分子中,C原子采取的是sp3不等性杂化。29.()由于杂化轨道的分布向一个方向集中,从而提高了成键能力。30.()O2+的键级是2.5,O2的键级是2.0,所以O2+比O2更稳定。31.()在第二周期的双原子分子中,只有C2和O2是顺磁性的,其余均为反磁性物质。32.()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33.()HF液体的的氢键键能比H2O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34.()离子半径与离子的配位数有关,配位数越大,离子半径也越大。35.()离子半径与离子的配位数有关,配位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36.()氧原子中有两个单电子,所以形成O2分子时两个氧原子间将形成两条共价键,电子配对后分子中不再有单电子,故氧分子具有抗磁性。37.()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多重键有关,包含有多重键的键角较大。38.()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多重键有关,包含有多重键的键角较小。39.()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相同而配位原子不同时,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也越大。40.()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相同而配位原子不同时,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则越小。41.()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不同而配位原子相同时,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也越大。42.()共价分子中的键角大小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当中心原子不同而配位原子相同时,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则越小。43.()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构型就是该分子的构型。4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三电子π键的键能将大于两电子π键的键能。45.()范德华力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存在于离子之间。46.()氢键是含有氢原子的分子中的一种特殊化学键。47.()当分子的中心原子以sp3杂化成键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48.()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49.()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50.()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51.()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52.()晶格能是指气态阳离子与气态阴离子生成1mol离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53.()晶格能是由单质化合成1mol离子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54.()晶格能是指气态阳离子与气态阴离子生成离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55.()晶格能就是组成离子晶体时,离子键的键能。56.()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的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的4个新的原子轨道。57.()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H原子的1个ns轨道和C原子的3个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58.()旋转操作后ψ数值恢复但符号相反,这种原子轨道属于u对称。59.()H2O分子的C2旋转轴是通过O原子核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轴。60.()由于氟与钠的电负性之差大于氧与镁之间的电负性差,所以氟化钠的离子性百分数大于氧化镁的离子性百分数,氟化钠的熔点也高于氧化镁的熔点。61.()同类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62.()OF2分子空间构型为“V”字形,因此它是一个极性分子。63.()在BF3和NF3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分子呈平面三角形。64.()在由共价分子形成的晶体中,其物理性质取决于分子中共价键的强度。65.()s电子与s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而p电子与p电子配对形成的键则是π键。66.()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起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67.()某元素的原子难失电子,不一定就容易获得电子。68.()若某元素的原子难失电子,则它一定容易获得电子。69.()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肯定不是离子化合物。70.()在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7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推测所有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72.()NCl3分子呈三角锥形,是因为其中心原子以sp2杂化的结果。73.()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74.()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极性也越强。75.()双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是一致的。76.()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偶极矩越大。77.()反应Na(s)+F2(g)=NaF(s)的ΔrHmΘ就是NaF的晶格能。78.()对两种不同的离子晶体,比较其核间距大小,即可判定其晶格能大小。79.()在NaCl晶体中,任意指定一种离子,其周围异号离子排列呈八面体结构。80.()在NaCl和CuCl中,Na+和Cu+离子的半径分别为95pm和96pm,则它们的晶格能应当相近,故它们的水溶性和熔点都相近。81.()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82.()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83.()已知丙二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推测分子中的全部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中。84.()简单阴离子的电子构型都是稀有气体型。85.()所有的盐都是离子化合物。86.()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就越大,化学键也就越牢固。87.()当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时,键的极性越强,其分子的极性也越强。88.()HF,HCl,HBr,HI的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力依次增强,则其熔、沸点依次升高。89.()反应H(g)+Cl(g)=HCl(g)的ΔrHmΘ与键能E(H-Cl)近似相等。90.()键能也就是键的离解能,它们在数值上是相等的。91.()对于B2分子,由于两个原子间电子配对,所以整个分子显抗磁性。92.()根据分子轨道理论,B2是顺磁性物质。93.()C≡C的键能相当于C-C和C=C两者键能之和。(四)化学热力学初步1.()体系的焓变就是体系的热量。2.()气体的标准状况与物质的标准态是同一含意。3.()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4.()状态函数是物质现有状态的性质,它与形成该状态的途经无关。5.()体积是强度性质,摩尔体积则是容量性质。6.()反应热是指产物温度回到反应物温度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7.()只要表明了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就是热化学方程式。8.()由液态苯变成气态苯所吸收的热量就是苯的相变热。9.()某体系从初态恒压膨胀后,又以同一压力恒压压缩回复到初态,这一过程是可逆过程。10.()气态氢原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11.()内能的改变值△U可通过测定Q和W算出。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因此,热和功也是状态函数。12.()p、V、T、G等都是状态函数,所以它们的变化值与变化途经无关。1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适用于包括电功在内的一切宏观变化。14.()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式不同,一是直接在烧杯中进行,二是使之构成原电池进行,如果体系的始终状态相同,则反应的热效应也相同。15.()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反应式配平系数不同时,该反应的反应热也不同。16.()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的焓变。17.()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体系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18.()凡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绝大多数是放热反应。19.()由于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其△S>0,故这些反应都是自发反应。20.()一个物质的标准熵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则反应的熵变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21.()气体反应的ΔrGmΘ是指反应物和产物都处于298K、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01.3kPa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22.()如果某反应的ΔrGmΘ>0,则该反应不一定不能自发进行。23.()任何一个反应不论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ΔrGmΘ总是等于生成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之和减去反应物标准生成自由能之和。24.()若反应的△H和△S都是正值,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增加。25.()稳定单质在298K、101.325kPa下,SmΘ、ΔfGmΘ、ΔfHmΘ均为零。26.()稳定单质在298K、101.325kPa下,SmΘ不为零,ΔfHmΘ为零。27.()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g)+2B(s)=2C(g)。已知ΔrHmΘ<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以自发进行28.()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g)+2B(s)=2C(g)。已知ΔrHmΘ<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难以自发进行。29.()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g)+2B(s)=2C(g)。已知ΔrHmΘ<0,则该反应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30.()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g)+2B(s)=2C(g)。已知ΔrHmΘ<0,则该反应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31.()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ΔG<0。32.()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ΔGΘ<0。33.()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ΔH<0。34.()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ΔS>0。35.()在恒压下,凡是自发过程一定是放热的。36.()焓是状态函数,恒压反应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则热也是状态函数。37.()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减少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38.()对孤立体系而言,ΔrSmΘ>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39.()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40.()当液体在其沸点下沸腾时,体系的熵将增大。41.()当液体在其沸点下沸腾时,体系的自由能将增大。42.()当液体在其沸点下沸腾时,体系的蒸气压将增大。43.()标准状态下,恒压反应热在量值上等于ΔrHmΘ。44.()恒容反应热就是反应的热力学能变。45.()绝热过程的特征是体系既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46.()绝热过程的特征是体系的内能保持不变。47.()绝热过程的特征是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48.()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都为正值,则该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49.()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都为正值,则该反应一定不可能自发进行。50.()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都为正值,则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51.()某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均为正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低温下非自发。52.()某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均为正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高温下非自发。53.()某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均为负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高温下非自发。54.()某反应的ΔrHmΘ和ΔrSmΘ均为负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低温下非自发。55.()1molH2O(l)所含能量要比1molH2O(g)所含能量小。56.()N2(g)+O2(g)→2NO(g)ΔrHmΘ=+181.00kJ·mol-1,表明该反应生成1molNO(g)可放出90.50kJ·mol-1的热。57.()反应H2(g)+S(g)→H2S(g)的ΔrHmΘ就是H2S(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58.()体系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起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ΔU和ΔH都为零。59.()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相比,第②个放热较多:①H2(g)+Br2(g)→2HBr(g)②H2(g)+Br2(l)→2HBr(g)60.()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相比,第①个放热较多:①H2(g)+Br2(g)→2HBr(g)②H2(g)+Br2(l)→2HBr(g)61.()C(石墨)+O2(g)→CO2(g),ΔrHmΘ=-393.5kJ·mol-1,这个热效应既是ΔfHmΘ(CO2,g),又是碳(石墨)的ΔcHmΘ。62.()CaO(s)+CO2(g)→CaCO3(s)的焓变ΔrHmΘ,就是CaC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63.()C(石墨)、C(金刚石)和O3(臭氧)都属于单质,它们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都为零。64.()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是恒容热效应。65.()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是恒压热效应。66.()ΔU=ΔH-p·ΔV这一公式可适用于任何体系、任何条件。67.()体系中的自发过程必然是一个熵增的过程。68.()稳定单质的ΔfHmΘ、ΔfGmΘ和SmΘ均为零。69.()ΔrGmΘ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将使化学反应的ΔrGmΘ负值变大。70.()物质的标准熵Sm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反应的熵变ΔrSmΘ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71.()孤立体系的内能是守恒的。72.()298.15K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与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值上是相等的。73.()H2(g)的燃烧反应式也就是H2O(l)的生成反应式。74.()100℃,101.325kPa的水变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该过程的△G<0。75.()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一切放热且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76.()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一切吸热且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77.()某化学反应的ΔrGmΘ>0,则该反是不能发生的。78.()在标准状态下,任何纯净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焓ΔrGmΘ=0。79.()对于一个反应,如果ΔrHmΘ>ΔrGmΘ,则该反应必是熵增大的反应。80.()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可以直接由△G值求得。81.()所谓“恒温恒压反应”,指的是反应的整个过程(开始、中间、结束)中,温度和压力一直保持不变的反应。82.()设计出的某反应,若ΔrGmΘ>0,则表示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是无法进行的。83.()热力学规定:单质的ΔfGmΘ、ΔfHmΘ均为零。84.()若反应是放热反应,ΔrHmΘ<0,则ΔrGmΘ也小于零。85.()在任何情况下,一个反应是一步进行或分几步进行,它们的热效应必定相同。(五)化学反应的速率1.()对绝大多数化学反应而言,升高温度,吸热反应速率增大,而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却下降。2.()半衰期t1/2是指完成该反应所需时间的一半。3.()已知反应aA+bB→cC+dD,其速率方程式为υ=k[A]a[B]b,则该反应必定是一步完成的基元反应。4.()对蔗糖在有酶存在时的发酵反应,若蔗糖从初始浓度0.12mol·L-1下降到0.06mol·L-1时需要10小时,下降到0.03mol·L-1时需要20小时,据此可判断该反应为一级反应,且该反应在此温度时的速率常数为1.9×10-5s-1。5.()BrO-在碱性介质中可发生歧化反应3BrO-→BrO3-+2Br-。在80℃时测得的速率常数为0.056L·mol-1·s-1,则在相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为0.019L·mol-1·s-1,为0.037L·mol-1·s-1。6.()若某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所组成,则总反应的速率由基元反应中最慢的一步控制,该基元反应的级数也就是总反应的级数。7.()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由于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8.()已知反应2A(g)+B(g)→C(g)为基元反应,若将2molA(g)物质和1molB(g)物质放在1升容器中反应,则开始反应的速率将是A和B都消耗一半时速率的4倍。9.()为了测定某反应的活化能,理论上只要测定出该反应在两个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即可,但这样得到的活化能数据往往不准确。10.()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反应结果催化剂本身组成不发生改变,质量也不变。催化剂并不参与反应,仅起促进反应进行的作用。11.()速率方程式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等于反应物分子式前的系数时,则该反应一定为基元反应。12.()复合反应是由一系列基元反应组成的。13.()复合反应中,反应速率由最慢的一步基元反应所决定。14.()某反应,若反应物浓度的减少与时间成正比,则反应级数为零级。15.()反应的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此,温度相同时,各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16.()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也越快。17.()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就是该反应的活化能。18.()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19.()过渡状态理论中的活化配合物就是活化分子。20.()凡是活化能大的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进行。21.()活化能只能为正值而不能为负值。22.()负催化剂可增加反应的活化能,减慢反应速度。23.()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24.()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25.()加入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26.()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7.()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28.()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29.()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30.()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1.()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ΔrHmΘ越负,反应速率越快。32.()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ΔrGmΘ越负,反应速率越快。33.()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增加。34.()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35.()吸热反应的活化能比放热反应的高。36.()一个反应的速率与方程式中出现的全部作用物的浓度都有关。37.()反应的速率常数与作用物的浓度无关。38.()活化能的大小不一定能表示一个反应的快慢,但可以表示一个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是显著还是不显著。39.()任意两个反应相比,速率常数k较大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必较大。40.()催化剂能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减小相同倍数。41.()某可逆反应的ΔrHmΘ<0,当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标准平衡常数也增大。42.()某可逆反应的ΔrHmΘ<0,当温度升高时,逆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标准平衡常数减小。43.()某可逆反应的ΔrHmΘ<0,当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小。44.()若各反应物均为标准浓度时,反应的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速率。45.()若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则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46.()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ΔH、ΔS、ΔG、ΔU。47.()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ΔG、ΔH、ΔU,但能改变ΔS。48.()对所有化学反应,如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也将增大。49.()反应物浓度对时间作图得一直线,是一级反应的特征。50.()二级反应的特征是其半衰期为常数。51.()温度升高使反应加速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速率常数变大。52.()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与正、逆反应的标准热效应的大小有关。53.()在光化学反应中,光波愈长,光能愈大。54.()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2和O2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这表明此时该反应的ΔrGm为负值。55.()某反应的ΔrGm>0,正向非自发,加入催化剂后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则正向反应可变为自发。56.()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57.()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的速率就越大。58.()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称为表观活化能。(六)化学平衡1.()液态水在100℃、101.3kPa条件下气化为水蒸气;冰在0℃、101.3kPa条件下转化为液态水,这些过程均可认为是可逆过程,因此△G=0。2.()298K时查得C(金刚石)的绝对熵为2.43J·mol-1·K-1,则C(石墨)的绝对熵为零。3.()某化学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正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ΔS>0。4.()温度TK时,体积为V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CO(g)+O2(g)2CO2(g)达到平衡,平衡时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5.()将1molHI(g)与1molH2(g)放在一真空容器中,反应2HI(g)H2(g)+I2(g)在100℃时达平衡,平衡常数为KΘ1。在平衡后向体系中又加入0.5molHI(g),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右移,再达平衡后,平衡常数为KΘ2,则KΘ1<KΘ2。6.()醋酸铵(NH4Ac)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NH4++OH-KΘ1HAc+H2OAc-+H3O+KΘ2NH4++Ac-HAc+NH3KΘ32H2OH3O++OH-KΘ4则KΘ4=KΘ1·KΘ2·KΘ37.()可逆反应A(aq)B(aq)+C(aq)在温度T时的平衡常数为1.0,若A物质的初始浓度为1.0mol·L-1,B、C物质浓度为零,则平衡时B物质的浓度为0.62mol·L-1。8.()等温方程式ΔG=ΔGΘ+RTlnQ仅适用于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9.()某可逆反应A(s)+B(g)2C(g)在温度T时达平衡。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物质方向移动,可以保持反应容器总压不变情况下通入惰性气体。10.()已知反应NO(g)+CO(g)N2(g)+CO2(g)的ΔrHmΘ=-370kJ·mol-1,为了使NO(g)和CO(g)的转化率提高,可以采用低温、高压条件。11.()某可逆反应的ΔrHmΘ<0,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2.()任何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当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等于常数。13.()反应H2O(g)+CO(g)H2(g)+CO2(g)在1259K时Kc=0.625,如果H2和CO2的初始浓度均为1mol·L-1,则Kc的表达式为。14.()在反应A(g)2B(g)的离解平衡中,Kp、转化率α和总压力p之间的关系为。15.()任何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ΔGΘ=0,ΔHΘ=0,ΔSΘ=0。16.()反应2A(g)+B(g)2C(g),ΔH<0,由于Kc=,随着反应的进行,A和B的浓度逐渐减少,所以平衡常数Kc将增大。17.()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也越大。18.()设有一可逆反应A+BC+D,已知在某温度下Kc=2,当A、B、C、D四种物质的浓度各为1mol·L-1时,该体系处于平衡状态。19.()因为在一定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的关系为ΔGΘ=-RTlnKp,ΔGΘ=-RTlnKc;则-RTlnKp=-RTlnKc,即是Kp=Kc。20.()某放热反应A(g)+B(g)2C(g),在473K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将此混合物的体积在恒温下增加一倍时,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都不改变。21.()可逆反应2NO(g)N2(g)+O2(g),ΔrHmΘ=-179.91kJ·mol-1,则该反应的逆反应在温度升高时,KΘ值将增大。22.()反应3CH4(g)+F2O3(s)2Fe(s)+3CO(g)+6H2(g),ΔrHmΘ>0,若降低温度,增加压力,平衡向正方向移动。23.()对于一个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其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越低。24.()在473K时,反应2NO+O22NO2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总压为1053.78kPa,当加入He气后,平衡将向右移动。25.()CaCO3在常温下不分解,是由于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高温下分解,是由于此时分解放热。26.()因为-ΔGΘ=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将增大。27.()可逆反应达平衡时,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另一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不同而异。28.()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起始浓度而变。29.()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30.()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都相等。31.()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是零。32.()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各步平衡常数之积。33.()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各步平衡常数之和。34.()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35.()某反应A2(g)+2B2(g)=2AB2(g)ΔrHmΘ<0。欲使平衡移向左边,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降低压力,升高温度。36.()某反应A2(g)+2B2(g)=2AB2(g)ΔrHmΘ<0。欲使平衡移向左边,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压力,降低温度。37.()某反应A2(g)+2B2(g)=2AB2(g)ΔrHmΘ<0。欲使平衡移向左边,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降低压力和温度。38.()某反应A2(g)+2B2(g)=2AB2(g)ΔrHmΘ<0。欲使平衡移向左边,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压力和温度。39.()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反应N2O4(g)=2NO2(g)ΔrHmΘ>0。达到平衡后能使N2O4解离度增加的操作是加入Ar气使体积增大一倍,而体系压力保持不变。4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反应N2O4(g)=2NO2(g)ΔrHmΘ>0。达到平衡后能使N2O4解离度增加的操作是保持体积不变,加入Ar气使体系压力增大一倍。41.()建立化学平衡的条件是:在恒温条件下,封闭体系进行的可逆反应。42.()建立化学平衡的条件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进行的可逆反应。43.()在某温度下反应A+B=C+DΔH<0,达到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的原因是υ(正)增加的倍数小于υ(逆)增加的倍数。44.()在某温度下反应A+B=C+DΔH<0,达到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的原因是υ(正)减小,υ(逆)增大。45.()在某温度下反应A+B=C+DΔH<0,达到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的原因是k(正)减小,k(逆)增大。46.()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应写出所有气体物质的相对压力项和溶解物质的相对浓度项,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则不计入。47.()在相同温度下,对于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若用下述化学方程式表示H2(g)+I2(g)HI(g),前者的平衡常数是后者的2倍。48.()温度相同时,两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值较大者,其进行程度也一定大。49.()由化学反应等温式可以判断,反应商Q大于平衡常数K时,反应可正向进行。50.()由化学反应等温式可以判断,反应商Q小于平衡常数K时,反应可正向进行。51.()有气体参加的平衡反应,改变总压,不一定使平衡移动,而改变任一气体的分压,则一定破坏平衡。52.()反应的ΔrGm负值很大,表明反应趋势很大,在一定温度下其反应速率也很大。53.()酸碱离解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都有相应的平衡常数KΘ,它们都符合公式ΔrGmΘ=-2.303RTlgKΘ,所以每种平衡都有相应的标准Gibbs函数变ΔrGmΘ。54.()反应的ΔrGmΘ越大,则一定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Θ值越大。55.()升高温度,吸热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56.()当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相等时,增大压强对平衡没有影响。(七)溶液与胶体1.()溶解度是指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2.()溶解度表明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3.()任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4.()压力的改变对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影响不大。5.()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某一液体组分的蒸气分压等于它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其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积。6.()当液体与其蒸气处于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7.()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液体的蒸气压之和。8.()蒸气压的大小与容器体积的大小成反比。9.()用亲油性乳化剂制备乳状液,常得到油包水型(W/O)型乳状液。10.()用亲油性乳化剂制备乳状液,常得到水包油型(O/W)型乳状液。11.()把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要使溶胶完全凝聚的条件是两种溶胶粒子所带的总电量相等。12.()把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要使溶胶完全凝聚的条件是两种溶胶的粒子数和电荷数都必须相等。13.()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主要由于降低了液滴界面自由能。14.()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主要由于在分散质液滴周围形成了一层较坚韧的保护膜。15.()当某水合盐的蒸气压低于相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这种盐可能会潮解。16.()当某水合盐的蒸气压低于相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这种盐可能会风化。17.()稀溶液的依数性是由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决定的,而与溶质的性质无关。18.()在两杯同体积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和蔗糖后,这两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同。19.()在两杯同体积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甘油和蔗糖后,这两杯溶液的凝固点相同。20.()渗透压是溶液才具有的性质,所以纯水的渗透压为零。21.()在敞口的烧杯中放一块无水氯化钙,过若干时间后,将会自动变成水溶液。22.()在相同质量的两份水和醋酸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甘油,则这两份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相同。23.()没有密封好的冰醋酸放置一段时间后,凝固点会下降。24.()在相同重量的两份水中,分别加入相同重量的甘油和蔗糖后,这两份溶液的沸点相同。25.()在冰和水平衡共存时,冰的蒸气压和水的蒸气压一定是相等的。26.()0℃称为水的冰点,它是纯水与冰平衡共存的温度。27.()0℃称为水的冰点,它也是水的凝固点。28.()混合溶剂的溶解能力一般大于单一溶剂。29.()胶体是具有粘性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如骨胶、阿拉伯胶等。30.()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种类无关。(八)电解质溶液1.()某弱酸HM和M-是共轭酸碱对时,因为HM是弱酸,所以M-是强碱。2.()无论是多元酸还是多元碱,它们的逐级解离常数总符合下列规律:K1Θ>K2Θ>K3Θ3.()若将HCl溶液和HAc溶液混合,溶液中H+总是由HCl提供,与HAc的浓度、KΘ值无关。4.()根据稀释定律,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则电离度越大,因此对某一弱酸来说,其溶液越稀,[H+]越大,pH值越小。5.()在饱和H2S水溶液中存在着平衡H2S2H++S2-,已知平衡时[H2S]=0.1mol·L-1,[H+]=1.03×10-3mol·L-1,[S2-]=1.26×10-13mol·L-1,则平衡常数为6.()在100ml2.0mol·L-1醋酸钠和100ml1.0mol·L-1盐酸混合后的溶液中再加入1ml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后pH值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7.()酸碱反应到达终点后溶液的pH值呈中性。8.()查得HNO2的KΘ=7.24×10-4,对于解离反应HNO2H++NO2-根据ΔrGmΘ=-RTlnKΘ,可得ΔrGmΘ>0,因此上述解离反应不能进行。9.()在计算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缓冲溶液pH值时,有如下两式可选用:或但在应用上述公式时应注意,这两个公式不能用于同一种溶液。10.()在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固体,将会发现有黄色PbI2沉淀生成,这是因为Pb(NO3)2的存在使PbI2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沉淀。[35-148-1~10]11.()离子都是质子酸碱的共轭碱。12.()稀释可以使醋酸的电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酸度增强。13.()在多元酸溶液中,由于有同离子效应,因而使其第二、第三步的解离度降低。14.()指示剂的酸色是指它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的颜色,而它的碱色则不一定是在碱性溶液中的颜色。15.()能发生水解的盐类,其组成中必定含有弱酸根离子。16.()缓冲溶液是能消除外来酸碱影响的一种溶液。17.()某些盐类的水溶液常呈现酸碱性,因此可以用它们代替酸碱来使用。18.()在混合离子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时,常常是溶度积小的盐先沉淀出来。19.()难溶电解质中,溶度积小的要比溶度积大的溶解度要小。20.()把溶解度大的难溶物转化为溶度积小的难溶物是较易实现的。21.()沉淀是否完全的标志是被沉淀离子是否符合规定的某种限度,不一定指被沉淀离子在溶液中就不存在。22.()根据同离子效应,可知加入的沉淀剂越多,则沉淀也越完全。23.()沉淀的转化只能是由溶解度大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24.()pH=2和pH=6的溶
本文档为【无机化学万题库是非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2948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9KB
软件:Word
页数:52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3-03
浏览量: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