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

举报
开通vip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初中科学实验探究一、观察水的沸腾教学构思:教学的生命力存在于创新之中,实验的价值源于科学探究。通过本案例设计力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有效地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共同配合,变机械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本案例分析的是一个学生必做的实验。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学会观察水温变化并能作出正确的记录,能够描述水在不沸腾时的现象及特点,能绘制水沸腾曲线。学生要依据实验手册上的要求进行...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一、观察水的沸腾教学构思:教学的生命力存在于创新之中,实验的价值源于科学探究。通过本案例设计力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有效地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共同配合,变机械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本案例分析的是一个学生必做的实验。本节课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学会观察水温变化并能作出正确的记录,能够描述水在不沸腾时的现象及特点,能绘制水沸腾曲线。学生要依据实验手册上的要求进行操作,完成实验任务。这节课把一个常规学生实验转变成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探究课题:1.如何将学生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学习课题,组织并实施探究活动?2.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课前预习:1.什么是水的汽化现象?可分为几种形式?2.什么叫温度?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3.水在蒸发和沸腾时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4.什么是水的沸点?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要点分析:本实验为每个学生必做实验。要求通过实验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学会观察水温的变化和记录,能描述水不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绘制水的沸腾曲线并理解沸腾曲线的意义。让学生按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在这里把一个普通实验活动转变成为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其意义和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案例设计:(一)提出问题,唱响探究的序曲本节课应在实验室里进行,两个同学为一组,桌子上已放置了相关实验器材。问题:这是一杯热水,每组桌上都有一杯,大家可以用手摸摸。如果我们把这杯水继续加热,那么它的温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二)创设情景,产生探究欲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将猜测结果记录在白纸上。猜测1: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是缓缓上升的,沸腾时水温为80℃,沸腾过程中,水温会逐渐升高。猜测2: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会快速升高,沸腾时温度为90℃,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猜测3: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上升,沸腾时温度为100℃,如继续加热,水温将一直保持在100℃不变。猜测4: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均匀上升,沸腾时具体温度不能确定。案例设计意图:对学生的上述猜测不作任何评价.只是将猜测结果板书于黑板上。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想象,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产生自豪感,又能自觉地对不同的猜测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了谁是谁非须有定论的求知欲望,保护其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三)寻求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课内练习)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因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l:酒精易燃,应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灭掉。酒精灯用外焰给水加热。生2:加热时要小心,不要被水烫着。生3:要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量程、读数和测量注意事项等。生4:为了记录水温上升规律,测水温时应间隔相同时间,并记录下温度。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案例设计意图:这种师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既显示师生的平等地位,又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验过程紧张而又有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四)创设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汇报和交流,同学们达成共识:水沸腾前,有少量小气泡从水底冒出,但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变大,同时水的表面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但有另一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结论:水沸腾的温度是103℃!因为水温达到100℃时,他们对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又上升了,直到103℃时,水温才停止上升。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这个结果为什么与众不同呢?分析1:酒精灯火焰旺。驳论1:酒精灯火焰的旺与弱,只能影响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水的温度。分析2:水有问题。驳论2:不可能,因为还有其他几组的水是从同一个热水瓶到出来的。分析3:将这支温度计和别的温度计一起来测同一杯水的温度,看看读数是否一致?当场验证,果然是温度计读数偏高所致。(五)课外拓展1.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沸腾曲线。2.在不影响实验的前提下,怎样做可以缩短实验时间?3.水沸腾时,在表面大量的“白汽”是水蒸气吗?教学反思:将一般的学生实验转化为科学探究活动,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任务的分配,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各种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的感受,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现了科学教学的本质。真正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使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灵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氨溶于水的实验氨极易溶于水(1:700),按理若把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氨气的一小试管倒扣在水里,放开堵在试管口的拇指后,水应立即进入试管,且几乎充满。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观察到此现象。怎样操作才能使水顺利吸入小试管呢?笔者通过多次实验,摸索到以下二个方法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方法一:把已收集“满”氨气的小试管倒立在水中,首先将它倒转几次,再倒放入水中,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方法二:把已收集“满”氨气的小试管倒立在水中,放开拇指后由于水的压力,有少量水进入试管口。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从水中拿出,正立(这时拇指有往试管里吸的感觉),再将试管倒立水中,可立即观察到水倒吸进入试管。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如果把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氨气的试管直接倒立水中,由于试管内氨气与空气的密度相差较大(NH3密度为0.77克/升,空气密度为1.29克/升),收集的氨气上升到试管的中上部,而空气恰好便聚集在试管口,其结果是这少量不溶于水的空气在氨气与水面之间形成“气障”,导致氨气不能与水接触,氨气没溶于水,试管内外压力平衡,只有少量水进入试管口(由于水的压力),而不能大量进入试管。方法一的操作使试管中的氨气与空气充分混合,打破了“气障”,从而达到实验目的。方法二的操作利用进入试管口的少量水能溶解大量的氨气,使试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从而使水倒吸进入试管,形成水柱。
本文档为【初中科学实验探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is_50596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12-0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