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

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

举报
开通vip

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 前言:《金瓶梅》是明朝小说的一朵奇葩,这部小说以“惊人之姿”腾空出世,吸引了世 人极高的关注目光。文章以《金瓶梅》中潘金莲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收集近2O年来学界对于该形象的研究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主要从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性格、心理入手,探索人物形象。 正文: 一、悲剧命运的成因 潘金莲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自幼便是一美人胚子,缠得一双好小脚,所以人称“金莲”。潘金莲家境贫寒,做娘的度日不易,只得将潘金莲卖给王招宣府上,后又转卖给那张大户。潘金莲十八岁时,已是脸如桃花...

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
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 前言:《金瓶梅》是明朝小说的一朵奇葩,这部小说以“惊人之姿”腾空出世,吸引了世 人极高的关注目光。文章以《金瓶梅》中潘金莲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收集近2O年来学界对于该形象的研究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主要从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性格、心理入手,探索人物形象。 正文: 一、悲剧命运的成因 潘金莲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自幼便是一美人胚子,缠得一双好小脚,所以人称“金莲”。潘金莲家境贫寒,做娘的度日不易,只得将潘金莲卖给王招宣府上,后又转卖给那张大户。潘金莲十八岁时,已是脸如桃花的大美人,张大户将她玷污,之后又残忍地把潘金莲送给了形象猥琐、性格懦弱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后,她与西门庆私通,竭尽全力的毒死武大,最后,终于如愿的嫁给了风流英俊、钱势两强的西门庆圆。嫁进西门庆家后,潘金莲可以贪享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美酒佳肴。但是,却没有得到一点做人妻的尊重,她费尽心思的讨好西门庆,不惜做一些屈辱的事情。嫁入豪门,也注定了潘金莲的凄惨命运与爱情悲剧。那么造成潘金莲悲惨命运的刽子手是谁呢?学界有如下看法:一是潘金莲性格使然。尧凤的《性格决定命运:浅谈潘金莲性格的悲剧性》中说到“性格决定命运。潘金莲作为一名下层的市井妇女,却不受封建道德礼教的约束和压制,她的身上闪烁着新女性的觉醒意识。她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在一次次失败后变成了无情践踏他人生命的刽子手。为了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竟不择手段地去剥削他人做人的权利”。梁娜在《海斯特·白兰与潘金莲悲剧命运的成因探析》分析到“潘金莲在追求自我人格独立的过中,一味地在放纵争宠中去了自我,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并永久地留下了淫妇的污名”。丁丽在《无奈与反抗:论《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命运》说到“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产生是因为她自身的行为将自己拖入到了一种悲剧的境遇,然后又在自身性格的导引下走向悲剧性的结局”。二是黑暗社会下的环境造成的。如周先慎在《论潘金莲悲剧》中分析了潘金莲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认为“潘金莲是一夫多妻制的男权社会结出的一个恶果,她身上的恶反映了社会的恶。她的悲剧意义在于:是恶社会造成了这么一个恶女人,恶社会又彻底毁掉了这个恶女人”。侯瑞东的《潘金莲悲剧形象的现代阐释》分析到“潘金莲想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那个污浊、罪恶的社会却在不断地摧残着她、压迫着她,同时又浸染着她、铸造着她,使她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淫妇和坏女人。”三是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钟明奇在《论潘金莲》一文中引用叔本华在《爱与生的苦恼》中曾说:“性欲是一种最强烈的情欲,是欲望中的欲望,是一切欲望的汇集”;“女人则只有一桩事情——如何虏获男人的心,对其他的事情都认为是无足轻重,毫不介意。”他认为潘金莲应该是这种女人的代表。钟明奇还分析到“她对金钱与权势不能说不感兴趣,但她的这部分欲望常被强烈的性欲所排挤而埋葬在隐意识层中,活跃在她意识层中的乃是她对情欲满足的永无休止的追逐……潘金莲渴望实现这种情欲的满足,可现实环境并不能使她恣意行乐。”张晨辉《<金瓶梅>中一个多面体的文学形象——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探析》和朱向军《论千古悲剧人物潘金莲》等。严赛梅的《论<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悲剧精神》,不再单纯针对道德角度,而是转向她婚姻不幸、爱情不幸的角度,认为她是封建社会罪恶史的一个活“标本”。 二、潘金莲的性格心理分析 孟双吉在《歹毒不过金莲心——<金瓶梅>中潘金莲性格评析》一文中认为,潘金莲反诬武松调戏,毒打武大的女JL;~n丫鬟,毒死自己的丈夫,离间西门庆与其他妻妾感情,为 人吝啬,勾引奴仆和女婿,是一个心肠歹毒、阴险狡诈,深怀嫉妒,满腹邪念,贪婪刻薄,说话尖酸,丧廉寡耻,淫邪下作的形象。“她几乎包含了封建社会中落后妇女的一切缺陷与丑陋。”n而对于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则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柳卓娅在《<金瓶梅>中潘金莲心态深层分析》一文中,从潘金莲的生平际遇和心理特征分析潘金莲形成对于性欲的强烈渴望以及扭曲人格的内在原因。潘金莲出生贫寒以及之后被几次转卖,又被张大户奸污使她形成了不正确的、无节制的性爱观。“荒唐畸形的婚姻使潘金莲的精神备受刺激,并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紧张感。”’而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潘金莲变得淫邪下流,私通奴仆,勾引女婿无所不干。潘金莲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造成她阴险妒忌、尖酸刻薄的性格。里正《论<金瓶梅>的妒态与心态描写——兼谈潘金莲性格的心理依据》一文中,则主要从社会环境造成了潘金莲嫉妒的性格,“作者在探寻潘金莲妒因时,是将她放在世俗社会里的人际关系中,也就是写出她嫉妒心理形成的客观环境。将这种环境写足,她的嫉妒性格的形成,就有了充分的心理依据。”由于潘金莲出身贫寒,先后几次嫁人,又没有金钱的支持,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中自然无一点地位而言,而就是这种环境造就了潘金莲多疑嫉妒的心理。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潘金莲人格心理机制的首要原则是“快乐原则”,而她也清醒的认识到,她的“快乐原则”实际上时常被外部世界的现实环境所粉碎。所以“她的无恶不作,有时恰好正式她无能的曲折表现。”也有学者用女权主义的观念,如祝东.姜尧韵《潘金莲:“妖女”形象重新解读——对<金瓶梅>的男权意识批判之二》来分析这一形象。“妖女”是男性出于“厌女症”而虚构出来的贬低妇女的形象,而作者写出她的种种恶性,和她最后的惨死,只是为了实现对女性的警戒和惩治。张照琛则在《浅析<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一文中认为潘金莲是女性意识崛起者的代表,“她争生存,求私欲、精力旺盛,有心机。她狂热的赤裸裸的展示自然情欲,完全不受传统道德遏制。潘金莲的行为至少在客观上是注入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她是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的挑战是封建社会追求性解放的代表。孔繁华的《潘金莲:扭曲的灵魂》在总体上把潘金莲看成“曾是美丑、美恶兼俱,互相拼搏,终于成为丑恶的典型”。在分析潘金莲的满含恶意的攻击性行为时,有两种看法颇值得注意。一种是“挫折——攻击”说,认为“挫折引起攻击这一假说,同样适用于分析潘金莲的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挫折的强度和对目标的渴求,使潘成为一个疯狂的攻击者”同样借鉴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另一种则提出了“防御——宣泄”说,认为潘“欲壑难填的‘原我’因限制和打击,她不得不启用‘自我防御机制’,以非理性方式变态地释放和倾泄心理能量,来间接地满足快乐原则。 三、潘金莲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张帆在《女人·性爱·道德——试析莎乐美、潘金莲形象的文化意蕴》中指出:莎乐美和潘金莲都是具有强烈性爱渴求的女性,为了爱,她们不惜以对方和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把原本美好的情感变成了罪恶,使她们“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莎乐美虽不淫荡,但却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为了满足自己单方面的情欲,她蔑视理性、蔑视道德,甚至蔑视生命……她的悲剧集中揭示了道德与情欲的矛盾、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而潘金莲的悲剧除了道德与情欲的矛盾,更在于社会与个人的矛盾。但不敢像莎乐美那样不管不顾地去达到个人的目的,只能以‘超人的妒嫉怨恨’折磨自己又残害他人……更为深刻的悲剧意蕴还在于,社会将她骄纵成真正的淫妇,使她不碍不以滥淫的方式来填李卜自己日益空虚的灵魂,却又合力将她推人命定的陷阱——第三次被卖,直至被杀。与莎乐美相比,潘金莲的悲剧意义是多层次的”竺洪波在《在共同的诱惑面前——从武松与燕青的比较看(水浒传)新旧价值取向的交织》中指出:“潘金莲与李师师两人的感情一样炽热,其对男性的冲击力(包括情与欲)也大约旗鼓相当,甚至连由爱慕而生情,因情而主动出击示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潘金莲和李师师同为风流女性,但仅仅是武松和燕青的不同行为即铸就了完全相反的命运归宿。潘金莲最后被武松用尖刀挖开胸膛,抠出心肝五脏,不仅悲惨至极,而且被戴上‘四大淫 妇之首’的罪名永遭唾弃。李师师则因为燕青的礼遇,终于收起了女性赖以安身立命的名声”。结语:潘金莲,这一文学形象的争论与《金瓶梅》长存。学术界对潘金莲人物形象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潘金莲的悲剧既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是封建社会下被压迫的人的畸形心理和畸形行为的表现。潘金莲集中夸张地反映出了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可悲。对潘金莲的人物研究不应局限于现代眼光,最好用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和研究,是褒是贬,是对是错,才能格外晓畅。其中,把潘金莲与其他女主人公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不仅丰硕,也格外深刻。对潘金莲人物形象的探索,不仅要从客观环境来看,还要从她自身性格心理来分析,通过与其他小说中女性人物对比,也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潘金莲。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可供查阅的资料有限,文中只对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列举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故将其列出。对于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还有待于人们不断地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M]2000.11 [2]尧凤.性格决定命运:浅谈潘金莲性格的悲剧性[J].青春岁月,2013,(9) [3]梁娜.海斯特·白兰与潘金莲悲剧命运的成因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5) [4]丁丽.无奈与反抗:论《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命运[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 (4) [5]周先慎.论潘金莲悲剧[J].中国文学研究,1995,(10) [6]侯瑞东.潘金莲悲剧形象的现代阐释[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7]钟明奇.论潘金莲[J]东南大学学报,2003,(5) [8]张晨辉.<金瓶梅>中一个多面体的文学形象——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9]张晨辉.论千古悲剧人物潘金莲[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 [10]严赛梅.论<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悲剧精神[J]文学教育(上半月),2007,(4) [11]孟双吉.歹毒不过金莲心——<金瓶梅>中潘金莲性格评析[J]职大学报,1999,(1) [12]谭邦和.明清小说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3]张照琛.浅析<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 ,2010,(6) [14]张晨辉.<金瓶梅>中一个多面体的文学形象——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15]张帆.女人·性爱·道德——试析莎乐美、潘金莲形象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研究,1996,(6) [16]竺洪波.在共同的诱惑面前——从武松与燕青的比较看(水浒传)新旧价值取向的交织 [J]中文自学指导,2006,(4) [17]袁国兴.“潘金莲母题”发展及其当代命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 [18]孔繁华.金瓶梅的女性世界[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本文档为【潘金莲人物探索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8-05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