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

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

举报
开通vip

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 中国至少在春秋时代就有称为「经」的书,首先提到「六经」的是庄子,庄子不是儒家,是道家,既然道家的学者都把孔子的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书称为六经了,可见在春秋时对「经」用法已经非常确定,就是把人间非常基本的、很高明的有代表性的着作叫做「经」。春秋以后,一直到汉朝,又有所谓「纬书」,就是辅佐经书的书,每本经都有纬书,称为「六纬」。后来,几乎只有儒家的书才称为「经」,从六经到五经到九经到十三经,都只算儒家的书,而且是环绕着孔子所传的「六经」的书,才称...

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
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 中国至少在春秋时代就有称为「经」的书,首先提到「六经」的是庄子,庄子不是儒家,是道家,既然道家的学者都把孔子的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书称为六经了,可见在春秋时对「经」用法已经非常确定,就是把人间非常基本的、很高明的有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的着作叫做「经」。春秋以后,一直到汉朝,又有所谓「纬书」,就是辅佐经书的书,每本经都有纬书,称为「六纬」。后来,几乎只有儒家的书才称为「经」,从六经到五经到九经到十三经,都只算儒家的书,而且是环绕着孔子所传的「六经」的书,才称为经。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一本书之称为「经」,有它特别的意义。 公大夫7为什么只有儒家的书我们才奉为经典,首先,我们须明白,什么是儒家,「什么是儒家」,这本来是不需要讨论的观念,因为纵使你不是很支持儒家,你也很熟悉。但,这么熟悉的词语,到底我们对他有多少认识,甚至,现在自认为是儒家之徒的人,是真正了解儒家吗,而那些反对儒家的人,果真的了解你所批评的儒家吗,所以不管你发扬它还是反对它,都先要清楚明白才好。 当然要计较起来,有各种的说法,可以写一本大书,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方法。所谓基本的方法,有两个特色:第一,就是它很简单明了,第二,就是它是一个基础、一个根源。如果不这样认识,不管写多少书做多少解释,你还是不了解儒家,所以我们现在讲儒家的基本认识法: 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是这样说儒家的,他说:「诸子百家都是家,只有儒家不是家,它只是跟着诸子百家的惯例称之为『家』,叫做『儒家』,其实不可以把它当一个『家』来看待。用比较通俗的讲法,可以说『儒家无家处处家』。」 什么叫做「家」呢,「家」这个字的构成,是上面一个盖顶,下面一只猪。因为古时候家里都养一些畜生,畜生住在楼下,人住在楼上,当然不是很卫生了。所以,「家」就是说养畜生的地方,当然也不是说人是畜生。(笑)总之,这个「家」就是指人住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个家族住的地方,所以这个「家」就是指有人,而且可以有父子、子孙传承的地方。而这血缘性的家也可以引申为思想界的「家」,所以每一个「家」原始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有学问有思想能够教导人的人称为「子」,用现代的话,叫做「老师」或「先生」。如果这个「子」真的学问大、影响大,他所教的学生又能发扬他的学问,继续传授,数代不绝,那他的徒子徒孙就会奉他们的原始师尊为宗师,这样就从一个「子」衍生成一个「家」了。所以孔子开创了儒家,所谓儒家就是奉孔子为宗师,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基本思想传授不绝的这批人。另外,有道家,有法家,有墨家等。道家以老庄为宗师,法家以韩非集大成,而墨家当然以墨子为宗师了,有一个墨子就有一个墨家。这样所以有了诸子,之后又成了诸家,就称为「诸子百家」。 这样来看,所有的「子」都有自己的学问和思想的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统统是,都称为子,后来他们也都成了家。但在诸子百家之中,依照中国读书人的惯例,一向都把儒家摆在第一位,而且往往对于儒家的评判有不同于诸子的地方。若以各家流传的书籍来看,儒家的书特别叫做「经」,其他的,都叫「子」,如《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孟子》等,到 了宋朝,《孟子》和《论语》两书晋级为「经」。 刚才说「经」有永恒不变的意义,现在我们就检查一下,其书号称为「经」的儒家这个家,是不是也有特别的地方,它是不是和诸子一样,发出某一种思想,面对某一些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能够引导某一个时代,有某些人代代习传,如果是,那么大家都是子,你往东边走,我往西边看,大家的价值应都是平等的,你为何特别呢,但是儒家是不是这样呢,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做的功课,就是我们应该读遍诸子百家后,来做这个衡量,看看古人将「经」跟「子」区别开来,是有道理的还是没道理。只有经过这样自我的抉择,我们才真配称得上一个中国的「读书人」。千万不要轻易被五四迷惑了——当时他们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儒家之所以特别受尊崇,乃是因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自从汉武帝后,经典才变成中国读书人必读的书,而儒家就一家独大了。 各位,五四时代的知识份子很聪明,有学问,会思考,这点是我们可以暂时承认的。但是他们认为自从汉武帝之后两千年,中国的读书人都那么笨,都不会思考,都不会怀疑,都被董仲舒牵着鼻子走,唯有到了五四,才会思考,才会怀疑。像这样的论点,我们怎么可以这么轻易就接受呢,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就都无条件接受了,我就感到很奇怪很纳闷,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这么愚昧,为什么五四那些人为了表现他们聪明而否定了两千多年来的聪明,那种心态之是非,为什么现代中国人不好好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不质疑一下,那里面可能有很大的误区~ 难道中国的古人就没有聪明人,没有有骨气的人吗,我们只要读读历史,只要读读哲学史,就可以发现,那些历史上文化界的标竿人物,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怀疑精神,都不下于五四的这批人。所以各位,今天的中国百姓不知道儒家为什么有特殊性了,也不知道什么是经典了。我认为,现在的知识份子应该做一个功课,就是静下心来,先博览群书,读破万卷了,然后才来下自己的判断。是这种自己的判断比较可靠呢,还是你就宁愿被这个时代的言论所笼罩,甚至连对你洗脑都不用洗,只是处于愚昧中,因为没有任何人告诉你要重新思考问题。 公大夫7让我们先认真的来看儒家吧,儒家真的就是这样奇特的家吗,它真的不只是为了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时代而产生的思想吗,要了解儒家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先这样问。因为,如果它是为一个问题而产生,为一个时代而说话,它就不能解决另外的问题,不能适用于另外的时代。但是我们读论语,就可以感受到某一种情怀,体会到某一种人生态度,我们愈深入其中,就愈能感受到这种情怀与态度,真的不同于其他的诸子百家,乃至于不同于世界古往今来的任何学问。 不要说得远,只说论语第一章第一句话就可以了。「学而时习之」,请问,诸子百家哪一家有告诉我们这样的,孔子一生的教学行谊,由弟子们记录下来,编成《论语》,特意把这句话放在第一篇的第一章的第一句,应是有其代表性的。什么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遍读论语,会不会得到一种感觉:孔子教我们学而时习,原来是要我们学习孔子自己,有没有这种印象,应该不可能有,因为孔子绝不可能讲这个话。他的弟子称赞他为圣人,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孔子不敢做圣人,孔子也不会教人只学他就好。各位~这不是已经大大不同于任何诸子,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宗教了吗, 那么「学而时习之」到底学什么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现在,依照我的理解,我们不可能罗列出人间所有的学问,所以孔子没有说哪一种学问你该要学,也没有针对哪一个时代哪一个问题要你去学。这就是圣人之言,这就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它的涵盖性是无缘无界的,它只是一个方向的指引。这种方向,叫做「智慧的方向」。作为一个人就是要「学」,「学」,本来就是人性深度的要求。一个想要对人性的深度有所开发的人,他必定是个好学的人,因为我们的生命需要充实,我们的境界需要提升,我们就需要「学」。至于学什么,以我对孔子儒家的了解,凡是人类理性的东西,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内容,这是无限深远无限宽广的内涵。假如用这种观念面对人生面对学问,我们就没有限制,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有新的观念,面对任何时代,我们都应有守又为的志气,总之,即是以「理性」作为人生的指标。所以,只要知道一个「学」字,我们就不至于像五四以来那样面对西方和面对自己的传统了。所以五四以来的思维,明明违反了孔子的教导——「学」。 本来,如果善读论语的话,只一「学」字,就包括了实践,就尽了德性的全幅,甚至就涉及了人生乃至天地的一切内涵。而论语的这一章,说了「学」之后,更进一步,还讲「时习」,那意义就表示得更为完整了。有关「时习」,也有几种解读法,其中有一种是比较通用的,就是应该「随时去实践」~吾人所学的不仅是知识上的了解,还要成为生命真实的表现。西方马斯洛讲人生最高的要求最高的价值是「自我实现」,他从心理学角度说一个人若能自我实现,是最大的幸福。而孔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说的「学而时习之」,无非就是要一个人自我实现,而且是深度的自我实现~这是人性本然自然的要求。假如谁说我没有这种要求,孔子会说你可能不是人,或者说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做人的意义。 接着,孔子又说,「不亦说乎」,人的真正成长,必须从「人性」而开发,能够透悟人性,透悟了人生还有某些更深层的意义,所谓「下学而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理」,从人事而达天理,那当然会触及更深的原理,进入更高的境界,而有日渐深刻的自我充实自我满足之感。所以,只要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清楚的方向,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日新又新,层层递进,那是很可喜可悦的,所以说「不亦说乎」。而且,孔子说「不亦说乎」,我认为我们要特别注意「乎」这个语气词。孔子并没有说「学而时习之,必说~」如果孔子这样讲,就不是至圣先师了。「不亦说乎」,你不是会感到内心无限的喜悦幸福吗,最后那个「吗」,很重要。他是问你,要你自己感受,自己回答,不是给你一个标准答案。生命没有标准答案,他给我们指出方向,然后问:「你这样做了,不是会有这种感受吗,」所以假如说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你真认为学而时习很苦,孔子大概也不会责备你,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感受。但是孔子问我们,等于是提醒我们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后再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要我们「深刻反省」「切己体察」,在我们生命深处,有无这些现象发生。因为人性是「心同理同」,四海本是一家,有朋自远方 来,以文相会,以仁相辅,当然是人生之大乐。而「古之学者为己」,学习,本来就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表现给人家看的,因此不会为了别人了不了解而有「愠」。这个「愠」字,用得很好,孔门弟子文学成就很高,如果仔细看论语,每个字都用得很「精当」,刚才说的那个「乎」把孔子说话的语气神态写活了,所以这个「虚字」是不可以省掉的。而人不知而不愠,用「愠」字,是指内心里的「郁闷」之感,连一点「郁闷」之感都没有,才可以称得上「不愠」的「君子」。现在不是很多人都有抑郁症吗,「忧郁」,是从「愠」开始的,如果他是一个君子,应该是不会得抑郁症的,我们现在有许多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就有忧郁症的倾向,有大学生想不开就跳楼的,劝他们赶快去读《论语》吧~(笑,鼓掌) 这是何等光明何等积极的生命~孔子只是教我们,我们的生命要尽量清澈明朗,我们的生活要尽量积极进取,而这个清明积极,本就是人类本性之自我要求。我们按照本性去做,就对得起自己。而且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假如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实践我们的本性,就是圣人,圣人也就不过如此而已。这不是很简单吗,但它又最难,孔子自己都说不敢当圣人的称号,甚至连君子之名也敬谢不敏,孔子说「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就是君子有四种表现,我连一样都做不到。连孔子都做不到的是哪四种了不起的德行呢,「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就这四项,就是说,用要求儿女孝敬我的心来孝敬我的父母,用要求属下事奉我的忠诚来事奉我的君上,用要求晚辈尊重我的态度来尊重我的长上,用要求朋友对我的情份,我先对它如此。孔子说,一个君子之人应该做到的这四件事,我连一件都做不到。 公大夫7这是一种怎样的学问呢,这是一种「说来简单,做来难」的学问,那就是生命的学问,实践的学问。而所以实践的基础在哪里,它的基础并不是任何人强迫我们的,甚至也不是来自于圣人的教导。而是要以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圣人何以有这样的生命。圣人怎样而有的呢,只不过是「从理性而行」~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从良知而行」,只不过如此,论语每章每节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是要我们把人做好,有一种学问,是要开发我们人性,那么这种学问你还去反对它做什么呢,它妨碍了我们什么呢,它不正是任何学问的基础吗, 何况,从「理性」「良知」而行,依理性和良知的本质,不只要求成就德行,也要求成就知识。举例而言,现在,我们不是要科学救国吗,你要学科学,先要了解为什么学科学,然后了解如何学科学,进一步了解科学这种学问在整个人性中占什么地位。这样我们整个国家民族才能把科学学好,假如连这样的反省都没有,科学是没有根的。所以,我们学科学,首先应该确定它合乎不合乎人性,如果科学是合乎人性的,又在人性中占多少份量,要用多少比率的人生力气去努力,这样才是合理的,也才容易学成功。如果只是一味叫喊「我们要学科学~」,「非把科学学好不可~」全国学童把百分之九十的力气都投在科学上,请问这样是合理的吗,这样的国家是有前途的吗,所以,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有以开阔心胸,向我们认为是贤者的人去学习,这种学习精神是非常健康的,他不会只定一尊。 反而五四以来的教育,就定于一尊了,但不是定于孔子,也不是定于先秦诸子中的哪一家,而是定于以「科学」之尊,这就不合乎儒家的思想标准了。而不合乎儒家的思想,你科学就真能学好吗,我看,不但科学没学好,平白把其他的学问也丢弃了。如果我们跟从孔子的思想「见贤思齐焉」、「学而时习之」呢~就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深刻的反省和恰当的应对。如果科学真是人性之所在,则西方有科学,我们中国照常可以有科学。但又必须知道西方的科学成就从哪里来,它从科学的教育来,所以我们对科学的教育应有相当的了解。至少我们应该跟着成功的人来学,所以我们应该跟着西方的科学教育,来教我们的国民。至于西方所没有的呢,西方没有中国儒释道三家,我们是否也要跟着西方,看见它没有,我们就该放弃呢,这不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吗,所以,「学而时习之」这种儒家的基本人生态度就已经奠定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人都该面对他自己,面对他的时代,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他就可以日新又新。 所以,儒家并没有规定你的学问内容是什么,只是定下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又是一切学问的「本」,至少是一切求学的「正当态度」,孔子只给我们立下一个态度,没告诉我们具体的内容。如果论语中有些章句,只是当时特定事件的记载,我们也该从那些特定内容去体会背后的原理。所以假如记载的是道理,那么这个道理必日异常新,假如记载的是事件,这个事情固然有它时空因素,但我们可以从表面的事件去得到生命的消息,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事件当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可以「因事见理」,这样,古事亦可以为现代所用。 如果我们认为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山东人,他讲的两千多年前的事,现在用不着了,这样的读书法,古人叫做「死于句下」,把书读死了。这样切断历史时空,我们就丧失了被提醒的机会。孔子只是指点出你的智慧,指点的虽是孔子,但觉醒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学圣人并不是墨守成规,如果一味墨守迂腐,也不是圣人之道。因此,孔子的思想并不限于一家,不限于一个时代,它只是一个「合理性不合理性」的考量,于是,儒家就具备了永恒的生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新的,都以新的面貌出现,除非人性没落了。 公大夫7我们说儒家在新的时代有新的表现,这可以从中国的历史来了解、来印证。儒家在春秋时代,孔子当然是最早的民间思想家,其后的诸子百家几乎受了孔子的重大影响,只是他们的思想没有达到这样的空灵,这么样的笼罩性,也就是说他们对人性的开发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但他们只要得到孔子的一个面相,也足以成家了。儒家在先秦时代出了孟子和荀子两位大师,合称「孔孟荀」,这是「儒学第一期的发展」。后来中国其实也不尽然依照儒家内圣外王的的理想去为学治国。如汉朝虽然推崇儒家,但是东西两汉并没有达到高明的境地,汉朝的儒家只停留在典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上,甚至汉宣帝说刘家是「杂霸而用之」,是儒家掺杂了法家,连「王道」都称不上。到了魏晋时代,是道家的天下,出了许多名士,也不是儒家发扬的时候。隋唐佛教盛行,最有光彩的是佛家,所谓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在唐朝开的花结的果,儒家方面并没有什么精彩的人物。纵使唐朝号称盛世,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明显地用到儒家,但那仅是用在政治上起作用,至于在思想上,唐朝的儒家也没有新的开创。一直到宋明,才确实是儒家发展的时代,号称「宋明儒学」,西方人称之为「新儒学」,以别于先秦儒学,我们现在称它为「儒学的第二阶段发展」。 这第二阶段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呢,就是面对印度的佛教。印度的佛教也算是 「西方」的文化,因为印度在我们西边,至少它是外来文化。我们中国文化本来自有传统,即以儒道为基础,环绕着诸子百家而成的一套传统,这叫中华文化的根本传统。但到了汉朝,佛家传进来,佛家不仅是印度高明的思想,现在看起来任何人都要承认它是人类高度智慧的成就。这些从印度来的和尚,确实有智慧有学问,那么我们中国读书人如何面对这样外来的有智慧的人呢,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但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却变成复杂的而没有正当态度面对的大问题。什么意思,本来,我们对于不是本族的人,但又明明知道他有学问有智慧,请问我们如何面对他们,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何况中国古人早就做对了。汉朝以来的中国读书人遵从孔子的教导,所谓「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所以,中国人以外来和尚为师,跟他学习。怎么学习,一个很关键的方法,就是我们直接面对经典,怎么面对经典,我们翻译经典,研读经典,讲习经典,实践经典,并且自己造论。刚才不是讲过吗,佛家经典有经、律、论,我们都尊重,统统翻译, 深入研究,讲习传授,这样累计了五六百年,才把佛学——尤其是大乘佛学,吸收进来。不仅吸收,中国人还自己开宗立派。刚才说佛教是人类高度智慧的表现,这样深入的浸润这么久,请问中国有没有变成佛教国家,没有~中国思想的主题还是儒家道家,但是我们有没有排斥佛教,也没有~它虽然是不同民族不同的思想,甚至某些方面与儒道是相反的,但在中国古人的心灵中,并没有看成是抵触。我们既没有全盘印度化,也没有用「以夏制夷」的心态排斥外来文化,于是中国文化就从儒、道两家发展为儒、释、道三家。 公大夫7这是人类很伟大的文化融合运动,而且很成功,可以作为人类文化互相激荡的一个范本。它在我们中国发生,过程不仅很和平,而且非常有意义,给中国文化带来很大启发。这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基本的文化史常识,但是这种常识在现代人的心里,是漠然的,茫然的。 不过佛教虽然带来中国文化的启发,毕竟还有一些冲突的地方,到了宋明儒家就开始反省这个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个人类的大问题。原则上,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有有两个方式:一是排斥,排斥佛教,同时也排斥道教,叫「辟佛老」。一是接受其启发,充实自我。宋明儒者兼用此两种方式,所以儒家到了宋明的时候,对于「内圣之学」,尤其是对于儒家的「形上学」,讨论得比先秦更加清楚明白。并不是先秦没有形上学,先秦孔孟往往从粗茶淡饭的「下学」开始说起,隐隐透露着「上达」的可能,但上达的部分在先秦还没有开发得透澈,只是蕴涵了这样的方向和境界,如《易传》和《中庸》就表现了形上学规模。到了宋明的时候对这方面有特别深入的开发,乃至于使儒家的天道论、形上学可以对比于道家佛家而不逊色,这就是儒家在宋明时代有第二次高度的开发。 到了近代,我们又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即所谓西潮东渐。这是我们大家所面对的事实,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你都要被迫面对这个问题,所有知识份子尤其是大学生,都应该有这个问题意识,都应该有这个时代的担当。假如我们不能认识这个时代的问题,你怎么能有担当呢,如果没有这种见识,你的学问是不够扎实的,如果没有这种担当,你是愧对「知识份子」这个称号的,是愧为中华儿女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基本问题,现在可以很明确的指出来,就是:我们如何面对西方文化。我们已经面对了一百年了,还要再讲吗,本来,以中国人的聪明,和现代化的资讯功能,加上西方文化本来就不是太深沉、太高明而太难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走对了路,一百年了,已经可以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讲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面对西方文化一百年,路走得到底对不对,路走得对不对,如在一百年前,除非你有圣人眼光,是很难看出。不过,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纵使还没有能力从理论上做根本的反省,总可以从效果上看看,如果一百年已经证明是失败的路,我们是不是要一直照着一百年前的老路走下去。如果不是,那就要想想我们到底应该照着什么样的方向走才好,这不是一个国家民族很基本很重要的问题吗,不是任何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的年轻人都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吗,不仅是学文的,纵使学科学的,通通有责任~(鼓掌) 有人说,我们不正从五四以来就在想办法救国救民吗,不正从五四以来就努力地学minzhu学科学,甚至不惜倾全力要「全盘西化」吗,难道我们没有认真面对西方,没有负起责任,而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你太认真了~孔子说:「过犹不及」呀~如果我们做一件事,因为怠惰而失败,那还不太伤感;但如果是因为太认真了,而把事情做坏了,那真是愚昧到极点,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了」。今天不讲minzhu,只以科学为例:科学是西方人发明出来的,我们刚才讲过科学到底我们应不应该学,把它摆在人生的哪个地位,我们要用多少力量来学,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是在学西方之前,就要思考清楚的。首先,如果科学是人类理性当有的学问,当然要学。其次,我们要学他的科学,到底是学他的成果比较重要,还是学他面对科学的态度比较重要,如果学科学的态度对了,科学对中华民族来说,还那么困难吗,另外,如果西方人发现发明了科学,他们却成为了科学的奴隶,他们并没有站在更高一层去反省科学在人生宇宙中该站什么地位,那我们中国人难道就因为西方人不反省,我们也就不反省了,还是如果有能力的话,我们应该帮西方人反省反省,这样的学科学会不会学得更好,我看从五四以来,没有人做这类根源的反省。西方是不是有人在 反省,或许有,但不是主流。他们的主流还是为科学而科学,这些反省科学的思想家还不能对科学做一个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也就是说这些思想家还不能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一个参考要点,也就是说西方的科学很可能是盲目而泛滥的,这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说它是盲目的,就是科学并不属于智慧,它是没有方向感的。只有智慧的本质是方向感。所以我们现在学西方,最主要是学科学,但整体的西方文化,除了科学,还有别的东西来起平衡的作用,比如他们的宗教和艺术。请问宗教艺术科学吗,标准答案是:「宗教艺术并不科学,凡科学的就不是宗教或艺术。」西方人不是以科学作为他近两三百年民族的成就吗,他们为什么不打倒宗教,毁灭艺术,所以我们对于西方文化应该全面来衡量一下,我们要吸收西方的文化,西方,除了科学与minzhu之外,还有宗教与艺术。而我们并没有吸收西方的宗教与艺术。所以我常讲,五四的全盘西化其实是不全盘的,他们只知道科学与minzhu,他们不知道西方还有艺术与宗教。这样我们吸收人家的文化不完全,又把自己的文化全部打倒,请问没有了自己,对别人也不能完全吸收,那中国人像 个什么样子~所谓邯郸学步,新步未成,又失其故步,中国的前途在哪里,只好匍伏而行了~ 所以,八九十年前,有见识的人就老早明白的看出,中华民族将要遭受浩劫了,因为你丧失了智慧,你丧失了人性。到了现在,老天保佑,中华民族还没有灭亡,只是他是一具空壳,没有文化生命的内涵。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是不是还要这样糊里糊涂下去,所以,我们又回归到原来的讲法,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是中华文化的复兴,那样才是有根的发展。而中华文化在哪里,只恢复传统够不够,这就是我们当代儒家的课题,也就是「儒家第三期的发展」的主要课题。 儒家并没有死亡,儒家也不会死亡,儒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是有人性的地方,只要是有良心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儒家,不管他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他生长在什么时代,他从事哪一种行业,做哪一种学问,只要他为了人类的理性而奋斗,他为了良心而奋斗,他就是儒家。他的学问可以不广博,才华可以不很高,他只为理性而奋斗,他就有了儒家的精神,他就是儒家~所以我们现在说儒家,应该是整个民族和起来,成为一个大儒家。因此,儒家并没有规定你要学什么专业,他只是说你要顺理性而行,要尽情开发生命的内涵,你不要对不起自己,不要以情绪来判断事物。总之,一个依理性而行的人,就是儒家。一个依理性而行的时代,就是儒家的时代,也就是积极光明的时代。
本文档为【从《论语》第一章了解儒家的特殊性【王财贵教授答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98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