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

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

举报
开通vip

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第%期摘要: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及发展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洋务派首领中,李鸿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他是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之一,更是留学教育的主要筹划者,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请奏朝廷,议论与留学相关之事宜,奏稿之多无人能比。他在外交上为留学教育疏通关节;在经费、师生管理、学生出路等问题上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具有明见。他为近代留学风气之开创、新式人才之培养作出了值得肯定的业绩。关键词:李鸿章&近代中国教育史;...

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第%期摘要: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及发展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洋务派首领中,李鸿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他是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之一,更是留学教育的主要筹划者,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请奏朝廷,议论与留学相关之事宜,奏稿之多无人能比。他在外交上为留学教育疏通关节;在经费、师生管理、学生出路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上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具有明见。他为近代留学风气之开创、新式人才之培养作出了值得肯定的业绩。关键词:李鸿章&近代中国教育史;留学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杨旻旻-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厦门%,$"#$.$)世纪,"年代开始,随着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定,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与美、英、法等国的外交进入了一段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和平的时期。,"年代中期开始,洋务派举办的军备及民用工业企业陆续建立并发展起来,为了各项事业之推行,同时也为了尽早摆脱对西方的依赖以求自强,他们认识到培养一批既懂西方技术又深谙其理论的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他们要求仿效日本,遴选优秀学生,走出国门,亲临实地以探求真知。容闳实行留学教育的建议就在这时被采纳,并付诸实现。反观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早期及中期,不能不让人注意到一位在幕后惨淡经营的人士———洋务大员李鸿章。一、留学教育的倡议者,"年代初,李鸿章在办理上海制炮局的时候,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了培养本国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制器,不可全靠洋人,要“得其密传,推广尽利”。$+,!年又称“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在曾国藩采纳容闳的“派遣幼童留美”建议之初,李鸿章便极力地支持并参与。$+/"年,他为此事替曾国藩谋划道:“此事先须议订条款,预筹经费。南中熟悉外情者尚多,乞令集议通筹”",并且要求“若有眉目,请尊处挈敝衔会奏,断不可望事由中废”,其恳切之情可见一斑。在与曾国藩反复函商之后,$+/$年+月他们联名上奏朝廷,并递上酝酿以久的“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很快就得到了恩准。显然,选派学生留洋学习西学是符合洋务派自身的利益的,李鸿章当时正在扩建江南制造局———时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厂,此举是李氏壮大实力以谋求政治资本的有力手段,他急需一批精通西方技术的人才以促进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效力朝廷的洋务派官员此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旻旻-$)/!—.,女,福建漳州人,助教,中国教育史硕士。!《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五,故宫博物馆影印本,$)%"年刊,第$"页。"李鸿章:《复曾相》,选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页。!"#$时已结束“剿内”,民族矛盾已逐步升至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自强救国是当时洋务派最大的口号,为此,在学习西方科技上,摆脱依附洋人,亦步亦趋的状况,培养一批本国的精通西学的专门人才是迫切而必要的。曾国藩与李鸿章以他们显耀的地位及威望,请奏朝廷,为此“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的顺利推行打通第一关。不同于当时顽固派官僚提出的“在国内延请西人教授即可,无须远涉重洋”的浅见,他们认为耗费巨资“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未逮,且此中奥窍,苟非通览久习,则本源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他们看到西方人“学求实际,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提出西学学法的关键在于探寻其根本原理,根本思想,而不仅仅在于学其表面知识,而亲临实地,方可探寻根本,进而通晓西方技术,且事半功倍,能“收远大之效”$。次年正月,曾李又合奏《选派委员携带幼童出洋肄业兼陈应办事宜》,拟定在沪设立洋局,使幼童学习出洋预备课程,并拟定翻译、教习名单及经费事宜。曾国藩在此奏折呈上后半个月即病逝,临终将未竟之志托付他所信赖的弟子李鸿章,从此,李鸿章实际上成了留学事务在国内的首要策划者。这年夏季,第一批留美幼童%&人顺利成行,此后直至"’()年每年一批共计"*&人。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深知海防事业于国家存亡关系重大,对海防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格外关注。"’(+年,他在烟台应邀检阅了英、法、德各国铁甲兵船的操练,深为其船制法之绝精与驾驶操练之灵捷严整而叹服。他见英船上有日本年少武弁随船操习,“是知出洋学习造驶之举,实为中国海防人才的根本。”%于是更加着力支持左宗棠首倡的闽省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学习一事,与华洋监督李凤苞、日意格再四讨论,拟订详细章程,并同沈葆桢联合上奏,条陈只在国内学习的弊端,此次,他进一步提出因西洋制造之法日异月新,“中国仿造皆其初时旧式,良由师资不广,见闻不多,官厂艺徒虽已放手自制,止能循规蹈矩,不能继长增高。即使仿询新式,孜孜效法,数年而后,西人别出新奇,中国又成故步,所谓随人作计,终后人也”&,且西洋士兵“驾驶铁甲兵船于大洋狂风巨浪中,布阵应敌,离合变化之奇,华员皆未经见”’,故“非目接身亲,断难窥其密钥”(,以此再次强调必须让学生亲临实地,方能得其诀窍。此次上奏两个月后,闽省船政学堂第一批的官派留欧学生终于成行了。在第一批学生学成回国后,李鸿章与沈葆桢又奏请续派,他们阐释道:“西学精益求精,原无止境,推步制造,用意日新。彼已得鱼忘筌,我尚刻舟求剑,守其一得,何异废于半途。”)因此,必须“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才能不断取西人之长,使人才蒸蒸日盛。朝廷再次批准了他们的奏请。"’’)年,中法战争后不久,为了重振福州船政,李鸿章会同左宗棠第三次奏派船政学堂学生留欧,这批学生第二年即成行,行前,李鸿章又从他所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选派,名学生与他们同行。至此,三批共派出留欧学生(%名。对于洋务时期的留学运动滥觞,李鸿章的倡议是举足轻重的,他以及其他洋务大员的议论一直推动着留学教育的发展。从这些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人才观是富有远见且和符时代要求的。在整个留学教育的酝酿至发展的过程中,他的立场和观点是坚定而激进的,而在具体筹办过程中,他又是相当谨慎和严密的。!%)*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曾国藩,李鸿章:《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八十二。&’(李鸿章-沈葆桢等:《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选自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杨旻旻/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第%期!"李鸿章:《复曾相》,选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曾国藩,李鸿章:《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八十二(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二、留学教育的筹划者近代留学教育的初始,正是列强侵扰、国力衰微,民生凋敝之时,再加上民风不开,这一新生的事业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在外交、经费、师生管理等方面为留学教育作了细致地谋划。留学教育首先要在外交上疏通关节。外国列强轰开中国大门,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财富与市场,也需要传播本国的文化和文明,进而从精神上“西化中国”。起初,他们对中国的留学事业是欢迎的,尤其是美国,反应最为积极。而对于清廷来说,派员留学意味着要放弃惟我独尊的大国威严,背负屈辱向西方学习,因此在外交上也不得不有求和的姿态。李鸿章在外交上是软弱的,这是推卸不去的污点,但另一方面,每次和约一定,他便穿梭于各国公使之间,商谈留学事宜,这也许是病弱清廷的官员的无奈吧。他查见$+’+年中美签定的《蒲安臣条约》中,内有一条规定:今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又规定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准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于是$+($年春,美国公使路过天津时,就亲自与之面商,请他转致本国要人,妥为照办留学事宜。幼童出国之时,李鸿章又函托美使镂斐迪多加照料。事实上,中美双方在留学教育前期的合作是相当不错的。随后,英国公使也主动向李鸿章表示英国大书院极多,将来可随便派往。因海防吃紧,急需铁甲船之制造与驾驶之才,李鸿章又与英使威妥玛几次面议,嘱其留心照办。继英法之后,德国军政也开始崛起,李鸿章见其“军政修明,船械精利,⋯⋯,亦无传教及贩卖洋药等事”#,认为应该及时联络,“师彼长技,助我军谋”$,于是面晤德公使巴兰德,联系派往留学事宜,巴兰德欣然允诺,声称中国如派人前往学习船政军政,必当尽心教导。$+(’年,李鸿章派卞长胜等人,在德国都司李劢协带领下,赴德国各厂局军营及炮台兵船,学习陆军军械技艺,此为近代官派留学德国之创始。李氏所做的一切,在与外国公使交谊的表面之下,更深的目的是为了国家自强,他要求留学生“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不准在华洋自谋别业”&,必须以报国为己任。留洋求学,经费是必然面临的问题,经费上的悉心筹划是李鸿章管理留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幼童留洋学习,中西学兼修,本费时较多,且“既经远学,必求有成,自非十五年后,难期深造”!,因此留学经费甚巨,然而李鸿章的信念同样坚定———“虽难不惮,虽费不惜,日积月累,成效渐有可见”’。起初,他的设想很乐观,“每年选送三十名,以三年为度九十名,及委员三教习驻洋岁需五万四千两,加之来往脚费,不过六万余两,即以二十年计之,约需百余万耳。奏明在沪关四成洋税按年提拨,尚不为难,亦不致骇人听闻。将来果有成效,积有经费,再议充拓,方有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事实上,经费的开支殊不敷用,尤其是学生渐次考入中大书院,所需费用与年俱增,再加上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税项频加,物价昂贵等原因,到$+((年,留学经费不得不再次添拨。然而此时国内“各关均甚竭蹶,无可指拨”%,李鸿章一面敦促各主事要格外节省,以免糜费,一面设法从南北洋海防经费内调拨。他说:“此举为造就人才,渐图自强至计,关系甚大。据报头二批学生一二年间已有可进大书院之童,即应专心研求,以裨实用,断无惜费中止之理”(。李鸿章在经费管理上也十分严格,如有要求添拨,必要求!"#$%$主事述明原委,有实有据。遇有学生、教习、翻译撤回,都要求主事将所省经费列出,并附上今后每年的开支,以免“更滋弊混”。留欧经费的管理,李鸿章也十分精细,他令对闽省船政学堂学生情形较为熟悉的船政大臣沈葆桢,对法监督日意格所列的经费再加核查,发现有浮滥之处,令其再加驳减。沈葆桢严加把关,对工夫浅薄,滥竽充数的学生,不预放行,最后删减为三十名,“较前单人数大减”!;又将华洋员杂费、教习薪资、往返舱逐加核减,使经费省出一半。还与日意格申明约束,责以成效,严定赏罚。李鸿章的严格监督再加上沈葆桢的得力辅佐,使得首批留欧的学生的学习成就在历次中最大。对于师生的管理,李鸿章也十分重视。首先,在选生的问题上,他的原则是“择优挑选,宁少毋滥”。早在挑选留美幼童之时,他就提出,应当选择“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而不选择那些只图识粗浅洋文洋话,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之人。选择学生以品德、志向为先。对留欧学习船学的学生,因中学已有根底,则要求要选择熟悉外语,且略通驾驶、天文、算法者,注重其西学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留美幼童派遣之前,他接受并转达了英国公使威妥玛的意见,即选择已通中国文艺的二十岁内外的学生出洋留学,这样专习西学,精力集中,用时较短,用费亦省。可惜未被采纳。事实上,后来留美幼童出现的诸多问题证明这种观点是合理的。其次,对监督的选择他也有一定的主张。如在留学欧洲一事上,他主张启用法国人日意格,认为他熟悉洋情,办理较易,且对船务比较了解,可以信赖。他要求华洋两监督相互合作,不分正副,“万一华监督有敷衍塞责等情弊,而洋监督不行举发;或洋监督有敷衍塞责等情弊,而华监督不行举发者,咎各相等”#,相反,倘若办理有实效,则一并奖励。李鸿章一贯主张监督之间的协商合作,同心同力,留美幼童主事陈兰彬与容闳因意见不合而矛盾,李鸿章几次函电,敦促他们要消除私见,遇事多作商量,不负创办初衷。只可惜他们未能听取李氏的劝导,酿成可叹的结局。对于留洋学生的学习内容,李鸿章主张以学习实用之学为主。当时国内各项实业均属初创,由于缺乏人才,难以发展。&’((年,李鸿章去信要求选留美学生颖异可造之才,送入矿务学堂,学习探矿及使用机器的方法,他在讲述原委时说:“煤铁玉金之矿,未得洋法,则地宝不出。现在台湾、湖北等处开煤,所请英人,高下不等,所用机器,原委难明;其余各省因无人指教,不免观望。”$而矿业的开发是军事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于国计民生深有裨益的大事,所以他请求各监督必定留意并悉心办理此事。在留美幼童被遣回之前,国内正新兴电报业,李鸿章立令监督选生速入电报学堂学习,这些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电报事业的起步作出了贡献。留欧学生启程前,李鸿章与沈葆桢拟定章程,亦规定“所习之艺,均须极新极巧,倘仍习老样,则唯两监督是问”%,要求师生时时留意,遇“别国有便益新样之船身、轮机及一切军火、水陆机器,由监督随时探明,觅取图说,分别绘译,务令在洋生徒考究精确,实能仿效”&。他们还鼓励学生多志向发展,提出除学习制造、驾驶外,有愿学矿务、化学及交涉、公法者,可由两监督会商挑选,就其才质所近,分别安插学习,这符合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中学,李鸿章固然也强调,但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不忘根本,“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图报祖国。对于容闳完全“西化”的管理方式(重学生精神上的西化),他无法赞同,他的希望这些学生“学成回华,尚有可驱谴之处,无负出!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曾国藩,李鸿章:《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八十二。#%&李鸿章,沈葆桢等:《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选自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洋务运动》(二)第&(-页。杨旻旻0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第%期洋学习初意。”!然而,对于那位因学生沾染一些洋习就诚惶诚恐主张撤回学生的监督吴子登,李鸿章亦不赏识,认为其“绳之过严”,“未免过于固执”",回国后也不再重用他。可见李氏对幼童在国外的表现是有他宽容及开明的地方。西学的学习方法,尤重实践,李鸿章对此也有认识,如前所提及让学生入矿务学堂学习一事,他认为应当先在学堂“究其器理,一二年后再令游览美国五金矿所,或暂充工役,或随同研究”#对留欧学习制造的学生,也要求他们第二、三年须每年赴厂习艺六十日,学习制造的,除到各厂炮台、兵船、矿厂游历之外,还要上大兵船及大铁甲船学习水师各法。李鸿章的这些见解,与他多年从事洋务实践因而对洋务事业的了解较深有关,也与他自身细致而严格的管理素质有关。他的思想特质可以说是中西交融的,也是比较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的。三、归国学生的总监督学生的出路关系洋务事业的发展,早在学生出洋前,李鸿章就开始谋划学生的出路问题,他说出洋幼童“即学成十之五六,分给总署及南北译馆,机器局应用,转相传习,亦可生生不已”$。留美幼童归国后,学生的出路几乎由李鸿章一手操纵,头批学生二十一名送电局学传电报,二三批学生中由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二十三名,其余五十名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水雷、电报、医馆等处学习当差。在国内学习期间,李鸿章屡次亲临考校,试以所习各艺,严格督促,使其所学不致枉费。他认为留美学生是富有成效的:“其习水师者,内如鱼雷一种理法最为精奥,洋师每有不传之秘,该学生等讲习有年,苦心研究,于拆合演放修整诸事,皆能得法。此外水雷、旱雷施放灵捷,驾驶、测量诸求精细。其分赴各营教习者,于外洋操法、阵法、口令,均臻娴熟,所教弁勇,颇有成效。其派值电报者,传递紧要军报,昕夕从公,密速无误。他如步算、制造、医学诸大端,均能深明窍要,质诸西洋教习及泰西各国水师兵官,咸谓该学生等造诣有得,足供任使”%。留欧学生归来,李鸿章也是随时考查,不使学生有丝毫懈怠,且量才器使,“或派管驾蚊船、快船,或在船政差遣及派往外洋为铁甲船监工,其余亦分任要务,各效所长”&。尽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留学生所学发挥的作用未能象预料中的那么大,但他们中还是有不少人为发展各项近代事业,尤其是为海军、电报、机器制造、采矿、土木工程、外交与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化了风气,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子女追随父辈的足迹求学海外,而且体现在更多的中国家庭,不论富裕或贫穷,开始认为送子女出洋读书,是成材的良机,而非耻辱。李鸿章还勤于奖励师生,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在各行业上表现突出。为了奖励先进,激励后学,促使留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李鸿章屡次上奏朝廷要求量能给予师生官阶顶戴。$&&’年,在为留学生回国就业请奖折中,他写道:“念中国选募学生,肄习西学以图自强,实为目前当务之急,值此风气初开,粗有成效,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以昭激劝,可为培养人材渐收实用之一助。”’对留洋归来之学生,不仅优先安排其职,且优先擢选授官。对于出力教员,不分洋员、华员,皆一并奖赏。而这也绝非是一种媚外姿态,他认为此举“在洋人刻意求名,不难罄其秘要;在中国所费无几,颇足隐示牢笼”(,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对回国留学生的悉心关照可见李鸿章对留学教育自始至终是倾注心力的,留学教育由他一手举办,是为其洋务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储备人才的,当然这批当时中国人才的精华也是他所以!"#《洋务运动》(二)第$((页、$(&页、$()页。$李鸿章:《复曾相》,选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为的救世之才,然而希望靠这些受西式先进科学教育的人才来挽救封建专制的朝廷,无异于缘木求鱼,这种思想局限是和他所受的教育与他的身份地位分不开的。对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留美幼童的撤回与李鸿章的态度。容闳认为李鸿章在关键时候不愿为学生援手,以至于最后一百二十名学生凄然回国。我们知道,幼童留学是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对于他们的撤离,李氏当有许多无奈与不忍。事实是中美关系的恶化,已成为当时留学教育继续开展的一大政治压力,美国国内种族歧视加重,仇视排斥华工事件时有发生,不少政客为获得选票,不断地煽动反华情绪,践踏留学教育所依恃的《蒲安臣条约》。在国内,守旧派的封建官僚已为幼童留美的巨资耗费议论纷纷,不断施加压力。而此时,管理幼童的几位主要负责人的矛盾已趋尖锐,难以相商共处,一时换人又难。容闳完全西化的思维与鲜明果敢的个性是无法与吴子登,陈兰彬等传统观念厚重的人相融的,其实在当时除容闳外,历任监督与中方教习都无法不对幼童在美的行为举止提出异议,只要看到他们的立场是摆在效力清廷的位置上,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惶恐与不安,而李鸿章在此时也责备吴子登对学生“绳之过严”,且提出如形势所迫非撤不可,可否先半撤半留,然而他最后的努力挽救不了大局,情势已逼迫人不得不做这样的抉择———全部撤还。奕讠斤写道:“与其逐渐撤还,莫若概行停止,较为直截。相应饬下南北洋大臣,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作为李鸿章,此时所能做的无非让学生速习电报并妥善安排他们的出路,并把留学的希望寄托于欧洲,然而,即使是欧洲,也无法为腐朽落后的清廷提供什么帮助,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的命运结局与其归咎于某些人物,不如归咎于那个时代,那样的社会背景。李鸿章不是一名教育家,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及他所创的新式学堂只是他事业的一个辅助部分,然而他对新式人才培养的重视是始终的。他既富开明与远见,又不失忠诚与谨慎,这使得他在留学教育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一则利用洋人,二则效力朝廷,二者巧妙结合。在管理上他细心严格、处事公允、随机应变且奖罚并施,为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立下了不小的功绩,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史上,应当为这一幕后功臣写上该书的一笔。!"#$%&’()*%&*%+,-.+/"%&’*01$*+2+.3*-"$%"%4*%&5.6*78*"&%#$%&’()*+(),-./012(3)456172+5)2389(+5(:)(;57<(2=>?(1+5)@ABCDB,EF()1G90:-1*3-;H(I3)J*KF1)J(BLD@*BMCB)>3)5382F5N51.57<38#1)JO/E1+61(J),F1.1)(+63721)25885023)2F5()(2(12(3)1).2F5.5;5N36+5)238<2/.=()J1P731.()+3.57)EF()1Q$<2F5<63)<371).2F5F120F5738<2/.=()J*1P731.>F5+5+37(1N(K5.2F55+657373;572R5)2=2(+5<Q4(<S0/<<()J2F5+12257<03)057)5.>+1T()JJ7512588372<233P;(1252F53P<210N5<().(6N3+10=>H(I3)J*KF1)J.(.1N328372F(<01/<5>2F5758375>F5<F3/N.P510T)3RN5.J5.837F(<10F(5;5+5)2Q<=/>$1+:;H(I3)J*KF1)JU2F5F(<237=385./012(3)()+3.57)EF()1U<2/.=()J*1P731.5./S012(3)V责任编辑李潜生W!高时良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BMMD年版,第LXL页。杨旻旻Y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
本文档为【李鸿章与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87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7-20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