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举报
开通vip

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一、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一、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一、概述◼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口疮、小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副作用小等特点。二、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二、发展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二、发展历史◼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二、发展历史◼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如续断青、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二、发展历史◼宋明时期,中药外治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内容。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采用。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另外还有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二、发展历史◼清代,可以说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不少中药外治的专著,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最为著名。《急救广生集》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是程鹏之经数十年精心汇聚而成,详细地记载了清代嘉庆以前千余年的穴位外敷治病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和方法,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忌宜”、“戒色欲”等,是后世研究和应用外治的经典之作。二、发展历史◼继《急救广生集》刊行59年之后,“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二、发展历史◼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用本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传染病以及其他疑难病种。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二、发展历史◼尤为可喜的是开始注意吸收现代药学的成果,用来改革剂型和贴敷方式:有加入化学发热剂后配制成的熨贴剂,如代温灸膏等;用橡胶和配合剂(氧化锌、凡士林等)作为基质,加入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浸膏制成的硬膏剂,如麝香虎骨膏、关节止痛膏、麝香通经膏等;使药物溶解或分解在成膜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中制成的药膜状固体帛制剂或涂膜剂,如斑螫发泡膜等;还有在贴敷方中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贴敷剂,如复方洋金花止咳平喘膏等。二、发展历史◼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三、基本操作方法辨证选穴用药1.腧穴选择及配伍:(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三、基本操作方法(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组织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如胃脘痛选中脘、胃俞等。(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三、基本操作方法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配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三、基本操作方法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三、基本操作方法(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三、基本操作方法(3)辨证加药的组方配药特点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给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证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三、基本操作方法贴敷方法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三、基本操作方法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三、基本操作方法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三、基本操作方法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四、贴敷疗法的特点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四、贴敷疗法的特点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四、贴敷疗法的特点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四、贴敷疗法的特点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四、贴敷疗法的特点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穴位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五、禁忌症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口、鼻、眼内。五、禁忌症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注意:(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五、禁忌症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六、注意事项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空调适度、少吃冷饮、睡眠充足和情绪乐观。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六、注意事项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六、注意事项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六、注意事项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六、注意事项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六、注意事项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六、注意事项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六、注意事项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等肺系疾病:治法:温经散寒药物:白芥子21g,元胡21g,细辛12g,甘遂12g取穴: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加减:喘息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肾不纳气动则气喘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本法还可用于虚寒型的过敏性鼻炎。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2.感冒:治法:疏风解表方法:薄荷泥涂擦法(太阳、迎香、合谷)蒜泥贴敷法(合谷)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3.口疮、咽喉肿痛:治法:导热下行,引火归元药物:吴茱萸12g或吴茱萸9g,胆南星3g取穴:涌泉方法:上药研细末,陈醋适量调为糊状敷于涌泉穴。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4.面瘫病(仅限于单纯性面瘫):治法:疏风通络,养血和营药物:蓖麻仁30g,马钱子5g,朱砂1g取穴:颊车、地仓、四白、阳白、翳风、太阳等均取患侧,每次选2-4穴。方法:上药共捣为膏,取绿豆大小贴敷于备选穴位,胶布固定,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5.咳嗽方名:止嗽方治法:消炎止咳药物:大蒜适量取穴:涌泉穴(双侧)方法:取捣绒后的大蒜如豆瓣大一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穴,次晨揭去,连贴3~5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6.胸痹方名:心舒散治法:活血通窍止痛药物:白檀香、制乳香、川郁金、醋炒延胡索、制没药各12g,冰片2g。取穴:膻中内关(双穴)心俞、肺俞、膈俞方法:临用时取少许,用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装(或伤湿止痛膏)中心,贴膻中、内关(双穴)每日换药一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7.便秘方名:腑行膏治法:润下通便、通腑泻实药物: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2g,厚朴、陈皮、槟榔、木香、桃仁、红花各15g。取穴:神阙穴(肚脐)方法:贴脐。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8.阴道炎方名:萹蓄合剂治法:清热除湿、止痒药物:萹蓄30g,生苡米20g,川牛膝、瞿麦各10g华士15g,通草5g,厚朴6g,必要加减:痛甚者加焦山栀,龙胆草。苔黄腻,纳呆,四肢乏力加苍术,藿香。有滴虫者加蛇床子30g。取穴:会阴穴,必要时可塞入阴道。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消毒纱布包成适当大小长条,塞入阴道内,用纱布条绑好。每隔两天换一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9.盆腔炎方名:温通消块膏治法:温通香开,消癥药物: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末。取穴:阿是穴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面粉调羹,高粱酒少许,调湿摊铺与纱布,置于痛处,上用热水带热熨,每日2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0.乳腺炎方名:三味散主治:急性乳腺炎治法:拔脓祛腐药物:升丹、生石膏各30g,青黛3g。取穴:乳根穴方法:各药共研成细末直接撒布患处。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1.乳腺炎方名:仙人掌外敷方主治:急性乳腺炎,乳房红肿肿胀痛治法:清热解毒,行气活血药物:新仙人掌或仙人球适量取穴:乳根穴、阿是穴方法:除去表面的刺和绒毛,洗净,捣烂,敷于乳房红肿的部位,上面盖以纱布每天换数次,红润消退为止。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2.腹泻方名:敷脐方主治:小儿泄泻治法:温中止泻药物:车前子3g、丁香1g、肉桂2g。各研细备用取穴:神阙穴(肚脐)方法:用时取药末2g,置于脐中,然后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每隔2天换一次,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症。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3.消化不良方名:吴茱萸椒粉主治:消化不良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止泻药物:吴茱萸子30g,丁香6g,胡椒30粒。共研细末备用。取穴:神阙穴(肚脐)方法:用时取药末1.5g,调适量的凡士林,敷于脐中,每日换一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4.脱肛方名:脱肛单方主治:脱肛治法:涩肠固脱药物:五倍子、煅龙骨等分方法:先用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将药粉轻扑肛门周围,轻轻托回,令睡1小时。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5.鹅口疮方名:蚯糖液主治:小儿鹅口疮治法:清热、解毒、润燥药物:蚯蚓2条,白糖适量。方法:将蚯蚓洗净,放入杯中,撒白糖适量,片刻即有渗出液,将液用竹筷捈搽患处,每日2~3次即可。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6.痄腮方名:萸杖散主治:腮腺炎治法:解毒清热消肿止痛药物:吴茱萸9g,虎杖5g,紫花地丁6g,胆南星3g。取穴:涌泉(双穴)方法:研细,取6~15g,加醋适量调成粥状,敷于双足涌泉穴。上盖塑料薄膜,再覆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次数根据病情而定。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7.湿疹方名:硫黄霜主治:婴儿湿疹治法: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药物:黄连、黄柏各30g,硫磺5g,冷霜100g取穴:阿是穴方法:取黄连、黄柏各30g,加水200ml,文火煎40分钟,滤过去渣,加入硫磺5g搅拌,再加入冷霜100g,加温调糊状,涂抹患处,每日2~3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8.鞘膜积液方名:桃杏膏主治:鞘膜积液治法:消液散结药物:炒桃仁、炒杏仁、川楝子、蓖麻子120g,麝香1.5g。取穴:阿是穴方法:将炒桃仁、炒杏仁、川楝子、蓖麻子共捣如膏泥,麝香拌匀分5次,摊在干净布上,夜间入睡时敷贴患处,天明去掉。连用5~10次。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19.鼻窦炎、鼻炎方名:鼻渊散治法:消炎、除脓涕药物:芙蓉叶30g,冰片1g方法:共研细末,吹入鼻腔内。七、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20.急性鼻炎方名:川芎散治法:疏风散寒、通鼻窍药物:川芎、辛夷各30g,细辛2g,木通15g方法:共研细末,每用少许,綿裹塞鼻中湿则易之。
本文档为【穴位贴敷疗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婷婷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2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