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11月修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11月修订)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11月修订)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长度,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过程。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度。紫色的线弯了吗?橙色的线哪段长?我们的感觉可靠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了。新课导入观察一下下面的两个图片。新课讲解一、长度的单位1.基本单位:米(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新课讲解十进制:1m=10dm=100cm=1000mm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11月修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长度,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过程。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如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地测量长度。紫色的线弯了吗?橙色的线哪段长?我们的感觉可靠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了。新课导入观察一下下面的两个图片。新课讲解一、长度的单位1.基本单位:米(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新课讲解十进制:1m=10dm=100cm=1000mm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千进制:1km=103m=106mm=109μm=1012nm新课讲解4.国际单位制我国过去采用“尺”;欧洲、美洲国家采用“英尺”。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二、长度的测量新课讲解1.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刻度尺三角尺皮尺游标卡尺新课讲解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刻线量起。(1)使用前做到“三看”(如图):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新课讲解②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③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兼顾选择。新课讲解(2)使用时做到“五会”:①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刻度尺是1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新课讲解②会“放”。如图,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的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状元成才路0cm123456789100cm12345678910×√新课讲解③会“看”。如图,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0cm12345678910××√新课讲解④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它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25.4cm。⑤会“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注上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新课讲解点击画面播放新课讲解3.特殊的测量(1)累积法,也叫集小成大法: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量,累积法在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中经常被应用,在长度测量中,把n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分度值长得多,测出总长度除以n,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测纸张厚度、硬币的厚度、铜丝直径等常用此法。新课讲解(3)化曲为直:用线或细绳沿曲线绕上上周,作好两端的记号,然轻轻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线或细绳的长度,即为所测曲的长度。(4)化直为曲:把曲线等分成若干段,把每一小段认为是直线测出其长度,则曲线的总长一每段长度×段数。每小段段越短,近似程度越高。(2)辅助工具法,也叫替代法:利用辅助工具(直角三角板等)创造几何等量关系,然后进行测量,例如测硬币、乒乓球的直径。``xxk新课讲解4.学会估测估测过去常被忽略,现在课程标准中已经把估测上升到技能水平要求。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要有一些初步了解.以增加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长度单位中m、dm、cm、mm依次是十进制的关系,mm、μm、nm之间是千进制的关系。自己的身高、臂长(腋窝到中指尖)、中指的长度、指甲宽度,你走两步的距离,课桌的高度、一层楼的高度、初二物理课本的厚度等等。【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片的前端与5.50cm对齐,末端与8.30cm对齐,则金属片的长度为8.30cm-5.50cm=2.80cm。例典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新课讲解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D课堂小结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正确使用刻度尺特殊的测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单位换算使用前:三看使用中:五会累积法辅助工具法转化法长度的测的量长度的单位正确使用刻度尺特殊的测量归纳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纳米”是一种长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脐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2.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下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BA当堂小练3.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1.90cm1mm4.要测出一幢12层住宅楼的高度,请你提出三种方法:k(1)在楼顶用皮尺垂下测量;(2)用绳子从楼顶垂下,再测出绳长;(3)测出一层楼的高度再乘以12;(4)用标杆配合测楼的影长可得楼高;(5)用高度计测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2时间的测量和误差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布置作业7学习目标1.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时间,了解测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过程。2.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新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钟表是不可缺少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时间。但是,在古代还没有发明钟表的时候,人们是怎样测定时间的呢?“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新课讲解一、时间的测量古代人的计时工具便携日晷其他国家的日晷日晷新课讲解古代人的计时工具沙漏滴漏新课讲解1.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手表石英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2.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1min=60s1h=60min1h=3600s新课讲解典例分析例0.5h=_____min15min=_______h1.5min=____s300s=_____min300.25905新课讲解1.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由于采用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其他的一些人为主观因素所得出的错误数据,因此在实验中应该避免也能避免。讨论一下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二、误差新课讲解2.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经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减小偶然误差有效)。平均值要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只有一位估计数字)。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灭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C【解析】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实验者、测量工具等因素引起的,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故A、D错误,C正确。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的,是一个不准确的值,若再往下一位估读,得出的数字是无意义的,故B错误。新课讲解课堂小结时间的测量和误差误差时间的测量单位测量工具定义产生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时间的测量和误差时间的测量误差归纳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C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A当堂小练3.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h1min2sB.1min1sC.1h1min1sD.11h1minC当堂小练4.位于中国科技馆一层的“华夏之光”展厅中展览了很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展品,让公众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如图给出的四个展品中,用来计时的是()BA.水转纺车B.日晷C.地动仪D.水转石磨当堂小练1s337.510h10min35s5.如图所示,时钟的最小测量值是,指针位置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6.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会判断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2.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会根据运动的述指明所选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新课导入我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飞奔的猎豹天体的运行爬行的乌龟,悠然的小狗它们的共同特点: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新课讲解一、机械运动什么是机械运动?讨论一下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这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缓慢爬行的蜗牛、飞奔的猎豹、哗啦啦的流水、疾驰的轿车飞机、运动赛场的运动健儿及运动的天体等等,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共同特点:它们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新课讲解思考你能判断出甲图和乙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吗?并说明为什么?甲图乙图【解析】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没有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流星划过夜空,流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C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新课讲解思考车里的小华动了吗?二、参照物汽车上站着的是小华,司机和路边的人对他的判断不一样,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新课讲解什么是参照物?讨论一下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选定一个用作参考的标准物体,先认为这个标准物体是不动的——这个标准物体就叫参照物。1.参照物特点(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可以任意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新课讲解(3)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因此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5)脱离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无意义的。因为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的。新课讲解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3)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新课讲解想想议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一会儿后,当另一列火车在开动过程中,坐在这列火车中的人感觉到自己在向后运动。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新课讲解以旁边的列车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解析】“别动”是相对于座位(妈妈或电动自行车),而小婷相对于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旁边超越的汽车位置是变化的,故选A。A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林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新课讲解思考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新课讲解思考想想议议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静止的。甲运动中的自动扶梯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乙加油机和战机新课讲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点击画面,播放动画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在南北走向的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见乙车匀速向南行驶;乙车上的人看见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匀速向北行驶。则这三辆车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甲B.乙C.丙D.甲、丙【解析】因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所以乙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所以甲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乙车的车速;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那么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甲车。新课讲解课堂小结动与静参照物机械运动事先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或没有)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运动的快慢归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定义:事先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课堂小结当堂小练B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2.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D当堂小练3.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为参照物。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为参照物.顺水漂流时船相对水。4.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填“前”或“后”)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填“前”或“后”)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_(填“顺”或“逆”)时针转动。k飞机云层静止前后顺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时1速度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所用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新课导入运动是有快慢的,那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图中是赛跑过程的一个瞬间,你能判断她们谁跑得快吗?新课讲解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点击画面播放动画新课讲解(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讨论一下新课讲解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二、速度什么是速度?讨论一下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新课讲解3.单位基本单位:m/s或m·s-1,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km/h或km·h-1,读作千米每小时。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1m/s=3.6km/h新课讲解一些交通工具中的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新课讲解讨论一下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结论1.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2.识记这些物体的速度可以解答估测物体速度的题目。【解析】时间t=4min=240s,小明的速度v===1m/s。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D小明走过一座240m的桥,所用时间为4min,则小明的速度为()A.2m/sB.120m/sC.60m/sD.1m/s课堂小结速度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m/s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归纳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C当堂小练答案:(1)>(4)>(3)>(5)>(2)2.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1)光速:3×108m/s(2)人步行:110cm/s(3)汽车:30m/s(4)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00m/s(5)自行车:72km/h3.我国首架既可离水飞行,又可入水滑行的实用飞翼船在湖州太湖乐园首航成功。若它以160千米/时的恒定速度运动了30分钟,飞翼船通过的距离为______千米。80当堂小练4.一只羚羊急速奔跑时1min可达1.2km,羚羊的速度是多少?一只老虎飞速奔跑时100s可达2500m,老虎的速度是多少?老虎以这样的速度能否追上羚羊?解:羚羊的速度v1===72km/h,老虎的速度v2===25m/s=90km/h,v2>v1,老虎能追上羚羊。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时2匀速直线运动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布置作业7学习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s-t图像和v-t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能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速度的现实意义,能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新课导入过山车沿曲线运动列车沿直线运动仔细观察左边两图,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0010s20s30s40s300m600m900m1200m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新课导入新课讲解一、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讨论一下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新课讲解平直轨道上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点击画面播放动画新课讲解典例分析例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速度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由速度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计算C新课讲解【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方向不变,也就是说速度是恒定的.因此,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当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当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公式计算。新课讲解讨论一下什么是平均速度?二、平均速度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新课讲解平均速度计算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点击画面播放动画新课讲解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利用公式计算它的平均速度:归纳课堂小结机械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平均速度课堂小结归纳当堂小练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是,这个公式说明()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对于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C.速度与通过路程所需时间成反比D.对于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B当堂小练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B当堂小练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A当堂小练解:前50m平均速度后50m平均速度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4.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十三章内能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拓展与延伸7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方法。2.能熟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3.会利用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进行应用性实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新课导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小轿车在行驶时的速度有快有慢,那么,在生活中怎样测量汽车的平均速度呢?需要什么测量工具?……?……?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思考新课导入思考新课讲解【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点击画面播放动画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新课讲解【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以后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从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前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新课讲解【实验数据】【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知,v3>v2。【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大。归纳a.斜面倾角不同;b.运动情况不同;c.实验有误差。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各组速度不同,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公式:计算。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新课讲解讨论一下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__和停表测平均速度。(2)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刻度尺新课讲解(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4)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5)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7)vBC_____(填“>”“<”或“=”)vAC。小40.025小同一位置>新课讲解【解析】(1)因为实验中要测量斜面的长度与小车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通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或缓一些。(4)小车运动的距离sAB=80.0cm-40.0cm=40.0cm,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AB=1.6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5)如果过了B点新课讲解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通过AB段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st计算出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6)实验中多次测量时,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7)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C>vAC。课堂小结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用刻度尺侧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原理:测量平均速度归纳实验器材: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内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6m/s、7.5m/sB.5m/s、7.5m/sC.5m/s、6m/sD.7.5m/s、5m/sD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A.1m/sB.15m/s  C.2m/sD.1.5m/sA当堂小练3.如图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________的,汽车从20s到40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不同37.5当堂小练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cm,tBC=____s,vAC=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小4.0010.03大拓展与延伸实验: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点击画面播放动画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特性课时2音乐和乐器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布置作业7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音色。2.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3.会解释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新课导入《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是大家最熟知的故事之一,大灰狼为了吃到在家等妈妈的小白兔,便学兔外婆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外婆要进来。”但其声音最终还是被长耳朵的小白兔识破,大灰狼最终被三只小白兔夹断尾巴仓皇而逃。同学们,长耳朵的小白兔是根据什么物理知识判断出是大灰狼的声音而不是外婆的声音的呢?新课讲解一、音色音乐1音乐2音乐3音乐欣赏1.音色点击画面,播放你能听得出这三种音乐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吗?新课讲解点击画面,播放演奏二胡和小提琴,感受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新课讲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新课讲解2.波形图中的音色点击画面,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新课讲解3.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新课讲解典例分析例“闻其声知其人”意思是说只要听到熟人讲话的声音,即使没有看到讲话的人也知道谁在讲话,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判断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C新课讲解【解析】我们可以合唱同一首歌曲,说明不同的人可以发出同一音调。当然,不同的人发声时,也都有正常的响度,可见音调和响度不是特色,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根据音调和响度来判断是谁在讲话,但是不同的人讲话时的音色是不同的,这就是特色,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发声者是谁。新课讲解二、乐器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相同时,波形也不相同,即音色不同。点击画面,播放课堂小结音色和乐器乐器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相同时,音色也不相同可以从乐器发出的波形的形状来认识音色音色和乐器乐器归纳音色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有经验的铁路维修工人只需要用一个铁锤敲打铁轨就可以判断铁轨是否有故障,这是因为工人听到的声音的哪个要素不同()A.音色B.音调C.响度D.三个要素都有A当堂小练C2.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音调的描写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因为声速比光速大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D.柴门闻犬吠,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D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A当堂小练4.弹钢琴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同首曲目,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一定不同。响度音调音色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4.知道回声现象,并会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新课导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点击画面播放动画新课导入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哪些与声有关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吧!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思考新课导入思考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新课讲解一、声音的产生点击画面播放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新课讲解想想做做活动1:把一根橡皮筋拉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活动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新课讲解活动3: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活动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新课讲解试一试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新课讲解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讨论关于声音的产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关于声音的产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新课讲解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新课讲解想想做做实验1: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实验2: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却很难看到音叉振动。新课讲解从上面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实验1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新课讲解实验2中,①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的振动;②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③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产生的声音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物体在真空环境中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故B、C不正确。A新课讲解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猜想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猜想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新课讲解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新课讲解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过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新课讲解将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点击画面播放动画新课讲解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讨论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变大。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真空不能传声。新课讲解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的,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是怎么交谈的呢?思考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新课讲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2.真空不能传声。总结新课讲解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思考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新课讲解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新课讲解点击画面,播放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B【解析】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A不符合题意;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B符合题意;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D不符合题意。新课讲解思考三、声速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请你举例说明。例如: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回声;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新课讲解2.声速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介质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新课讲解讨论一下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结论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新课讲解归纳(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新课讲解3.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新课讲解回声的形成声音的反射点击画面,播放新课讲解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点击画面,播放动画新课讲解(1)人靠耳朵听声音。如上图是人耳构造中的最重要的器官。(2)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4)人耳听到声音的必备条件:①有声源(发声体振动);②有介质传声;③声音能引起人耳的听觉;④人耳的听觉正常。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到人耳。振动线和手指(固体)新课讲解【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可知听到叉子撞到坚硬物体上的敲钟似的响声不是由空气传来的,而是由固体传导来的,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课堂小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归纳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速课堂小结当堂小练B1.我国已顺利进行“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舱中可以跟刘海明、景海鹏直接对话,但翟志刚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讯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音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当堂小练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一定是340m/sA当堂小练3.回声的原理是声音的________;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秒,也就是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_______时,能区别回声和原声。反射17m4.我们在大饭堂里,说话不容易听清的原因是回声和我们说话的原声______________。大会堂为了有效地防止回声,墙壁通常进行吸声处理,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粘贴在墙壁上。互相干扰松软多孔吸声性能好当堂小练5.人对着山崖喊话,如果人到山崖距离为255米,问多长时间后可听到回声?解:声音通过的路程s=255m×2=510m,听到回声的时间=1.5s。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时1音调和响度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拓展与延伸7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2.理解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知道音调、响度的区别。新课导入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为什么我们接电话时,能通过对方的声音,知道对方是谁?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音调、响度及其影响因素。新课讲解一、音调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新课讲解【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沿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点击画面播放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新课讲解【实验结论】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归纳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物体在1s内振动1000次,频率为1000Hz。新课讲解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点击画面播放新课讲解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率较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点击画面播放新课讲解音调与频率点击画面播放点击画面播放新课讲解2.声波的分类频率声音20Hz20000Hz声20HZ2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次声波超声波超声波次声波新课讲解讨论一下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新课讲解结论1.人的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2.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在空气中,有两个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实验产生的条件是( )A.两个音叉的频率必须相同B.两个音叉的振幅必须相同C.两个音叉的材料必须相同D.两个音叉的音色必须相同A新课讲解【解析】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实验中需要控制两个音叉的频率必须相同,故A正确。新课讲解二、响度1.探究实验:响度及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点击画面播放响度反映声音的大小决定于振幅大小新课讲解不同响度声音的波形重敲,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敲,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点击画面播放新课讲解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用喇叭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些。归纳总结例典例分析新课讲解D甲音叉频率为256Hz,乙音叉频率为512Hz。现用小点的力敲甲音叉,大点的力敲乙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甲音叉音调高B.甲音叉响度大C.乙音叉振幅小D.乙音叉振动快【解析】甲音叉频率为256Hz,乙音叉频率为512Hz,所以敲击时,乙音叉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用小点的力敲甲音叉,大点的力敲乙音叉,则乙音叉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课堂小结音调和响度音调响度超声波和次声波定义: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音调和响度音调响度归纳人耳的听觉频率:20~20000Hz超声波和次声波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B当堂小练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甲中,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乙中,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丙中,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丁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D当堂小练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B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11月修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ppt
大小:2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836
分类:初中物理
上传时间:2022-01-24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