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模板

举报
开通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模板Itisapplicabletoworkreport,lectureandteaching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史部分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考点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600分基础考点&考法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法1 分封制考法2 宗法制考法3 礼乐制度考法4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考法1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对象),让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模板
Itisapplicabletoworkreport,lectureandteaching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史部分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考点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600分基础考点&考法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法1 分封制考法2 宗法制考法3 礼乐制度考法4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考法1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01概念★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尚未实现中央集权02特点▲积极: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扩大疆域,加强统治;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西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逐渐演变为割据势力03影响▲瓦解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井田制瓦解。②政治: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西周后期——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相继局面出现瓦解04考法1分封制例题[课标全国Ⅰ2013·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瓦解。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秦国最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形成君王墓葬独大的局面,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制向集权统治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宗法制,而非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B项错在混淆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的分权体制,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君主尚未集权;D项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 C考法2宗法制西周为维护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01概念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1)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2)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是“家”和“国”的统一02特点03衰落表现▲积极:①保障了贵族的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③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亲情观▲消极:导致特权思想形成、等级森严、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妨碍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04影响贵族地位下降;官员不再世袭等。如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考法2宗法制例题[课标全国Ⅲ2016·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对青铜器铭文的影响。材料叙述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大都“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再结合西周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形成了重视历史尤其是家族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钟鼎文(金文),商代晚期就已出现,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项;“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是对宗法制度的维护,而非破坏,排除C项;青铜器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主要是用作礼器,功用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 B考法3礼乐制度(1)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2)概念: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的一些规则和礼仪,并配有特定的音乐(3)特点: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01概念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02作用青铜编钟考法4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礼乐制度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例题[课标全国Ⅱ2014·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本题考查周代礼乐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题干中的“周礼”“雅言”是指周代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有利于巩固分封制。周部落起源并发展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周都城镐京也位于今天陕西西安,因此,“雅言”应该最早起源于陕西,故C项正确。C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考法1秦朝统一考法2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考法3郡县制考法1秦朝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秦统一六国形势图01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即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实际是虚职);三公以下设九卿,负责具体事务02三公九卿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其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考法2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考法2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作用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相互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军政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思考:左图是秦朝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右在_”后空缺部分应该是负责管理全国军事的“太尉”吗?结论:虽然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但为虚职,没有实际的调兵权。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所以“右在皇帝”例题[海南2012·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首要目的是为了突出个人功业,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目的之一,但并非首要目的。C考法3郡县制◆目的为了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官员任免方式皇帝直接任免(与分封制下的贵族世袭不同)◆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解析】秦始皇罢侯置守,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置郡县,实行流官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均为古制,秦始皇“不与古同”,故选A项。例题[海南2015·2]A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考点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法1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考法2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考法3 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是针对中枢权力而言,主要是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演变,总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得到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演变,总的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重要提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考法1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01从郡国并行制到“推恩令”(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军政、财政大权,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为解决王国割据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并控制财权和武装。◆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02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唐朝)0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考法1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措施①军事:收地方将领的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中央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通判具有监察权)③财政: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运到中央▲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由于过度集权而导致宋朝的“积弱”思考:左图是《北宋文官出行图》,左起第一辆车为“尚书车”,第二辆为“大夫车”(白颜色部分)。为什么北宋时期文官出行会有这么庞大的仪仗队伍呢?北宋“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派文官担任知州;同样品级的文官与武官,文官的地位明显要高于武官结论:重文轻武04行省制度(元朝)元朝:行省制度(1)中央直管: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地(2)行政机构:省、路、府、州、县(3)边远民族地区:宣慰司(4)西藏:宣政院影响(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考法1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例题[课标全国Ⅲ2016·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由材料“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继承了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稳固和加强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才成为统治思想,排除A项;C项与题干关键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排除;材料不涉及官吏对秦朝典章制度的了解程度,排除D项  B元朝行省图考法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01中外朝制(汉朝)▲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即重用侍从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三公九卿”属于“外朝”(执行机构)皇帝诏令→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分管)★作用: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官制的完善与进步,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职权与运行机制02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官制)考法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力逐渐增大04元朝03北宋:二府三司制考法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以中书门下(政事堂)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二府三司”中的“二府”指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指盐铁﹑户部﹑度支。例题[课标全国Ⅰ2016·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其真实言行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君主专制。材料中宋太祖所言大意是:当皇帝也不容易,偶然有过失,史官就会写入史书,这是我不快乐的原因。这件事反映了史官秉笔直书的传统影响了皇帝的个人行为,故选A项;B项说法绝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排除C项;宋太祖只是认为史书记录他的过失会影响后人对他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并不是不愿意史书记录他的真实言行,排除D项。  A汉朝:察举制特点:由下而上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孝廉(品行)选官方式:推荐为主01察举制(汉朝)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考法3 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原因(1)九品中正制的弊端(2)为提高官员素质和加强中央集权★过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正式创立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宋代后期科举不考诗赋,改考策论明清时期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02科举制(隋至清朝)考法3 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影响(1)积极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官员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社会稳定,并对以后中国1300多年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2)消极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法3 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古代科举考试03监察制度的演变考法3 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例题[课标全国Ⅱ2016·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由材料“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可知科举制的选拔范围更广,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因此“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有利于提升官员文化素质及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中“最优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科举选官主要依据学识才能,难以判断官员的道德水平,相比之下,察举制更有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世家优秀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C项错误。  D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法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考法2清朝设立军机处考法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及演变趋势01朱元璋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形成(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2)明成祖时内阁形成(3)明宣宗,内阁有“票拟”权,但最终决策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性质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是决策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考法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02设立内阁元朝中后期,丞相(中书省长官)权力逐渐膨胀。明初继续沿用元朝中书省制度。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考法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例题[课标全国Ⅱ2014·27]A项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所说的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内阁首辅大臣专权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故B项正确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排除C项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B考法2清朝设立军机处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与六部之上康熙帝:南书房雍正帝:军机处01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受笔录02职能加强了皇权,标志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提高了行政效率03作用例题[海南单科2014·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并未对内阁权力有很大影响,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雍正帝时设立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D*两大基础: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考法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及演变趋势*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三个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日益加强思想控制*演变脉络: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走向顶峰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明初被废除。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则使专制皇权到达顶峰例题[课标全国Ⅰ2016·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行政改革。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直属六部,用分割地方权力的方法来加强中央集权;明中叶以后,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决策权由原来的三司集中到巡抚一人手中,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给巡抚多大权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六部的权力并没有因此被削弱,排除C项;明代中叶以后基本不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对抗,排除D项。 B易混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易混3 比较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明朝内阁制度600分易混概念&考点易混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 易混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易混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 易混3 比较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明朝内阁制度综合考法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综合考法2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与监察制度的演变 700分综合考法&考练综合考法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考生复习备考时应掌握秦朝、西汉、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核心主干知识,同时注意横向与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相联系,多角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制度演变的社会因素,正确认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征及其历史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历史地理学(与之相对应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理解与运用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例题1[江苏2014·21]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答案:(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综合考法2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与监察制度的演变高考命题者往往多角度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引导考生以文明史观看待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如注重考查人才观、人才选拔制度的重要性、演变趋势与历史影响,或者古今中外,贯通关联,比较中外人才选拔制度的差异等,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另外还需注意古代中国选官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关联,不同的选官制度会加强或削弱中央集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例题1[课标全国2011·40]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本文档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巧巧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10-27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