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持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很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动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持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很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动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理解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理解世界。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对于理解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升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升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合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2.提供多样课程,适合个性选择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能够实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持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4.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时,持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水平的具体表达,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实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水平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增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说明,展开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展开“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表达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动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实践水平。6.与时俱进地理解“双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水平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水平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例如,为了适合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应增加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度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说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所以,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8.表达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协助学生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表达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_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以往教学中难以表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增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器等实行探索和发现。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注重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注重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注重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例如,过程性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对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要建立相对应的过程评价内容和方法。 三、课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中数学课程框架1.课程框架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课程结构如下图。注:上图中代表模块(36学时),代表专题(18学时)。2.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3.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实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4.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意图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其中,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升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理解。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实行选择。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实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并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较为完整的一次数学探究、一次数学建模活动。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具体的要求能够参考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8页)。◆模块的逻辑顺序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中系列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能够与其他系列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能够不考虑先后顺序。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系列3、系列4课程的开设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系列2开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系列3和系列4中的某些专题,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步丰富和完善,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远程教育资源)。对于课程的开设,教师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二)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选择以后还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实行适当的调整。以下提供课程组合的几种基本建议。1.学生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要求。2.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能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另一种是,假如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3.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能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20学分。另一种是,假如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能够相互转换。学生作出选择之后,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对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三)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本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涉及的行为动词水平大致分类如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升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水平。3.提升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水平,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水平。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实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包括5个模块,共10学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5个模块的内容为: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根据所获取的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在必修课程中将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和基础知识,它们是公民的必备常识。算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它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算法的思想和初步知识,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在必修课程中将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初步知识,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必修课程的表现力求表达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努力表达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表达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具体内容在适当的地方(如统计、简单线性规划等)安排一些实习作业。 数学1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末创立的,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能够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相关的数学对象,发展使用数学语言实行交流的水平。函数是描绘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但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使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初步使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学生还将学习利用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有机联系。 内容与要求1.集合(约4课时)(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绘法)描绘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约32课时)(1)函数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绘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理解奇偶性的含义。⑤学会使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参见例1)。(2)指数函数①通过具体实例(如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14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④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参见例2)。(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②通过具体实例,直观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③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a≠1)。(4)幂函数通过实例,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有性及根的个数,从而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对应方程的近似解,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7)实习作业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相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函数实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相关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或应用的文章,在班级中实行交流。具体要求参见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104页)。说明与建议1.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学习集合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使用集合语言实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以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逐渐熟悉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实行相互转换并掌握集合语言。在关于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教学中,使用Venn图是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使用集合语言和其他数学语言。2.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协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函数概念的引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学习映射,再学习函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函数。考虑到多数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有助于他们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建议采用后一种方式,从学生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绘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3.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4.指数幂的教学,应在回顾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入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以及实数指数幕的意义及其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并且能够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实行实际操作,感受“逼近”过程。5.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实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例如,可通过比较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说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a≠1)。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6.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持续地体验函数是描绘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7.应注意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图象,探索、比较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等。 参考案例例1.田径队的小刚同学,在教练指导下实行3000米跑的训练,训练计划要求是:(1)起跑后,匀加速,10秒后达到每秒5米的速度,然后匀速跑到2分;(2)开始均匀减速,到5分时已减到每秒4米,再保持匀速跑4分时间;(3)在1分之内,逐渐加速达到每秒5米的速度,保持匀速往下跑;(4)最后200米,均匀加速冲刺,使撞线时的速度达到每秒8米。请按照上面的要求,解决下面的问题。(1)画出小刚跑步的时间与速度的函数图象。(2)写出小刚实行长跑训练时,跑步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3)按照上边的要求,计算跑完3000米的所用时间。解:(1)(2)(3)略。 例2.家用电器(如冰箱等)使用的氟化物的释放破坏了大气上层的臭氧层。臭氧含量Q呈指数函数型变化,满足关系式,其中是臭氧的初始量。(1)随时间的增加,臭氧的含量是增加还是减少?(2)多少年以后将会有一半的臭氧消失? 数学2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理解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理解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推理论证水平、使用图形语言实行交流的水平以及几何直观水平,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理解空间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理解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相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实行论证。学生还将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表达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使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水平。 内容与要求1.立体几何初步(约18课时)(1)空间几何体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理解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使用这些特征描绘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理解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理解如下能够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假如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理解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相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使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约18课时)(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4)空间直角坐标系①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②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说明与建议1.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协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水平。本部分内容的设计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物模型或利用计算机软件表现的空间几何体,协助学生理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使用这些特征描绘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相关三视图的学习和理解,协助学生使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进一步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参见例1)。2.几何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理解,学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教师能够使用具体的长方体的点、线、面关系作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参见例2)。3.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中,要求对相关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性质定理实行证明;对相对应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选修系列2中将用向量方法加以论证。4.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性质(包括证明)的教学提供形象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水平。教师能够指导和协助学生使用立体几何知识选择课题,实行探究。5.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协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绘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协助学生持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参考案例例1.如图,这是一个奖杯的三视图,请你画出它的直观图,并求出这个奖杯的体积。 例2.观察自己的教室,说出观察到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数学3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水平,提升逻辑思维水平。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能够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内容与要求1.算法初步(约12课时)(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2.统计(约16课时)(1)随机抽样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择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理解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实行初步评价的意识。(3)变量的相关性①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相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理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绘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参见例2)。3.概率(约8课时)(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通过实例,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领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4)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使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实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5)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人类理解随机现象的过程。 说明与建议1.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新内容,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神秘。例如,使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最大公因数等的过程就是算法。本模块中的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在条件允许的学校,使其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需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成计算机语言。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提升逻辑思维水平。不要将此部分内容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2.算法教学必须通过实例实行,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尽可能上机尝试。3.算法除作为本模块的内容之外,其思想方法应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其他相关内容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使用算法解决相关问题。4.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和基本思想,统计的特征之一是通过部分的数据来推测全体数据的性质。学生应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统计推断是有可能犯错误的。5.统计是为了从数据中提取信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合理地选择样本,并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字特征。不应把统计处理成数字运算和画图表。对统计中的概念(如“总体”“样本”等)应结合具体问题实行描绘性说明,不应追求严格的形式化定义。6.统计教学必须通过案例来实行。教学中应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处理,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并使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线性相关的内容时,教师能够鼓励学生探索用多种方法确定线性回归直线。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根据给出的公式求线性回归方程。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能够鼓励他们尝试推导线性回归方程。7.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准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理解(如“中奖率为的彩票,买1000张一定中奖”)。8.古典概型的教学应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实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实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古典概型。教学中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9.应鼓励学生尽可能使用计算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实行模拟活动,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和概率的意义。例如,能够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模拟掷硬币的试验等。 参考案例例1.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情况如下。甲的得分:12,15,24,25,31,31,36,36,37,39,44,49,50。乙的得分:8,13,14,16,23,26,28,33,38,39,51。上述的数据能够用以下图来表示,中间数字表示得分的十位数,两边数字分别表示两个人各场比赛得分的个位数。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请根据上图对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实行比较。从这个茎叶图上能够看出,甲运动员的得分情况是大致对称的,中位数是36;乙运动员的得分情况除一个特殊得分外,也大致对称,中位数是26。所以甲运动员发挥比较稳定,总体得分情况比乙好。用茎叶图表示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其一,从统计图上没有信息的损失,所有的信息都能够从这个茎叶图中得到;其二,茎叶图能够在比赛时随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方便记录与表示。但茎叶图只能表示两位的整数,虽然能够表示两个人以上的比赛结果(或两个以上的记录),但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 例2.下表是某小卖部6天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比照表。气温/℃杯数261813104-1202434385064(1)将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散点图;(2)你能从散点图中发现温度与饮料杯数近似成什么关系吗?(3)假如近似成线性关系的话,请画出一条直线来近似地表示这种线性关系;(4)假如某天的气温是-5℃,预测这天小卖部卖出热茶的杯数。当使用直线近似表示温度与杯数的关系时,学生可能选择能反映直线变化的两个点,例如(4,50),(18,24)确定一条直线;也能够取一条直线,使得直线一侧和另一侧点的个数基本相同;还可能多取几组点,确定几条直线方程,再分别算出各条直线科率、截距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所求直线的斜率、截距。 例3.在所示的图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能够利用计算器、计算机模拟这个过程),计算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由此估计圆周率的值,并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数学4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简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绘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有一定的应用,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水平和运算水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使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能使用这些公式实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内容与要求1.三角函数(约16课时)(1)任意角、弧度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实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的图象,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正切函数在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⑤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的图象,观察参数A,ω,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⑥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绘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2.平面向量(约12课时)(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实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使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三角恒等变换(约8课时)(1)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3)能使用上述公式实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引导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说明与建议1.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例如,通过单摆、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浪、潮汐、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有,理解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参见例1)。2.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发挥单位圆的作用。单位圆能够协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任意角、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借助单位圆的直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3.提醒学生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如单摆运动、波的传播、交流电)时,注意使用三角函数来分析和理解。4.弧度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概念,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圆周的所对的圆心角或周角的)。随着后续课程的学习,他们将会逐步理解这个概念,在此不必深究。5.向量概念的教学应从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入手,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理解这些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对于学生理解向量概念和使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使用向量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使物体沿某方向运动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对于向量的非正交分解只要求学生作一般理解,不必展开。6.在三角恒等变换的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以此作为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训练。7.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求三角函数值,求解测量问题,分析中参数变化对函数的影响等。在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和三角恒等变换相对应的内容中能够插入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 参考案例例1.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一般地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船坞;卸货后落潮时返回海洋。下面是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时间与水深关系表:时刻水深/米时刻水深/米时刻水深/米0∶005.09∶002.518∶005.03∶007.512∶005.021∶002.56∶005.015∶007.524∶005.0(1)选用一个三角函数来近似描绘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数学5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理解到使用它们能够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点、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问题是同样重要的。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有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理解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内容与要求1.解三角形(约8课时)(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2.数列(约12课时)(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参见例1)。④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3.不等式(约16课时)(1)不等关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有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②通过函数图象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对应函数、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
本文档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pwk03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1KB
软件:Word
页数:120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22-08-03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