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理科)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理科)

举报
开通vip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理科)高中数学必备(必须理解与记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一、集合:1.集合的定义与表示(1)集合的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的表示: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3)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性质)(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5)常用数集:(6)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方面理解)(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如果集合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元素,称集合是集合...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理科)
高中数学必备(必须理解与记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一、集合:1.集合的定义与表示(1)集合的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的表示: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3)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性质)(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5)常用数集:(6)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方面理解)(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如果集合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元素,称集合是集合的子集,记作(读作含于)或(读作包含)。韦恩表示图略(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是集合的子集(),且集合是集合的子集(),称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作。韦恩表示图略(3)真子集: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称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记作(读作真含于)或(读作真包含)。韦恩表示图略(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5)集合的子集个数:含有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真子集个数为,非空真子集个数为3.集合的基本运算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方面理解)(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或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与集合的并集,记作(读作:“并”),即,韦恩表示图略(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且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与集合的交集,记作(读作:“交”),即,韦恩表示图略,数轴表示略(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由全集中不属于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相对于全集的补集,简称为集合的补集,记作,即,韦恩表示图略,数轴表示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求并集、交集与补集时可借用数轴处理4.集合的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集合的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包含关系: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0—1律:等幂律:求补律:反演律:二、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的定义:(集合对应定义法)设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的值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值域是集合的子集.函数三要素:定义域(集合),值域(集合),解析式(表达式)区间(集合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左开右闭、左闭右开)无穷大的引入:2.函数的表示: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像法:用图表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段函数:映射:设是非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会区分函数与映射的关系3.函数的性质:(主要从文字叙述,数学符号,图象特征方面理解)(1)单调性①增函数,增区间,递增性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区间叫做函数的一个增区间;这种性质叫做函数的递增性。②减函数,减区间,递减性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叫做函数的一个减区间;这种性质叫做函数的递减性。注:会从文字叙述,数学符号,图象特征等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会用定义判断并证明函数单调性(2)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函数的最大值: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大值。②函数的最小值: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小值。注:函数最小值的求法:基本函数法,图像法,单调性法等(3)函数的奇偶性:①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函数叫做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②奇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函数叫做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函数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一对互为相反数,记作。负数没有偶次方根。式子叫做根式,是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由次方根的意义得:(2)分数指数幂:;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性质 (1)过定点 (0,1),即时 (2)单调性 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3)范围 时;时; 时;时;3.对数与对数的运算:(1)对数:(定义、记法、读法,各部分符号及名称)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注:理解对数定义的本质;熟记对数符号各部分名称,明确各部分的范围常用对数:自然对数:(2)对数与指数的互化:(3)对数的性质:(4)对数的运算性质:(5)对数恒等式:(6)对数换底公式: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对数函数: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性质 (1)过定点 (1,0),即时 (2)单调性 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3)范围 时;时; 时;时;5.幂函数:(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对称性 奇函数原点对称 偶函数轴对称 奇函数原点对称 无 奇函数原点对称 单调性 在上递增 上递减上递增 在上递增 上递增 及上递减 公共点 6.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变换:左右平移与上下平移翻折变换:如何由图象得到图象对称变换:如何由图象得到图象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函数与方程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2)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一般地,我们有: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2.二分法:(1)二分法定义:对于区间上连续不断且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给定精度,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得基本步骤: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1)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2)若,则令(此时零点);(3)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即若,则得到零点近似值(或);否则重复2~4。二、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一次函数型(直线型):均匀上升指数型:爆炸式上升对数型:缓慢式上升幂函数型:爆炸或缓慢式上升2.函数模型的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棱柱:定义,基本元素(底面、侧面、侧棱、顶点),表示方法棱锥:定义,基本元素(底面、侧面、侧棱、顶点),表示方法棱台:定义,基本元素(底面(上、下)、侧面、侧棱、顶点),表示方法圆柱:定义,基本元素(底面、侧面、轴、母线),表示方法圆锥:定义,基本元素(底面、侧面、轴、母线),表示方法圆台:定义,基本元素(底面、侧面、轴、母线),表示方法球:定义,基本元素(球心、半径(直径)),表示方法(2)简单组合体: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投影,投影线,投影面;中心投影,平行投影(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正(正视、俯视有长)、高平齐(正视、侧视有高)、宽相等(侧视、俯视有宽)(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平面图形斜二测画法①确定坐标系:()②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③平行于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轴的线长度不变;几何体斜二测画法:一画轴二画底面三画侧棱四成图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圆锥的表面积圆台的表面积球的表面积(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的体积锥体的体积台体的体积球体的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①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②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3)三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L,B∈L,且A∈α,B∈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α∩β=>α∩β=L,且P∈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a∥b,c∥ba∥c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则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夹角)①与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或空间图形的特殊位置上;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来表示(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号表示:(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符号表示: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①用定义;②判定定理;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作用:利用该定理可判断直线的平行问题。结论: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简记为: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结论: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垂直问题:(5)直线与平面垂直①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叫做垂足。②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表示: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重要结论: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是平面的一条斜线,为斜足,是平面的一条垂线,为垂足;则直线为斜线在平面内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6)平面与平面垂直①二面角(图形)概念:从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如图),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记法:二面角等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在平面和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射线构成的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做法:垂线法与垂面法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叫做直二面角。②两个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画法(略)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图形(略)符号: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①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与轴相交时,取轴作为基准,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α=0°.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当直线与轴垂直时,α=90°.②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tan0°=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由此可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③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则直线的斜率为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①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前提条件,若情况特殊则特殊判断②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注意前提条件,若情况特殊则特殊判断3.直线的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为,且与轴的交点为(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其中,则直线方程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与轴的交点为A,与轴的交点为B,其中,则直线方程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A,B不同时为0)注意:理解各种直线方程得推导过程会对特殊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4.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则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第四章圆与方程1.圆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圆心为,半径为;特别:(单位圆)(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2.圆的一般方程(1)圆的一般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和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3)圆的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相比,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法:当时,直线与圆相离;当时,直线与圆相切;当时,直线与圆相交。(2)法:当时,直线与圆相交;当时,直线与圆相切;当时,直线与圆相离。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时,圆与圆相离;(2)当时,圆与圆外切;(3)当EMBEDEquation.3时,圆与圆相交;(4)当时,圆与圆内切;(5)当时,圆与圆内含。5.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6.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坐标轴,坐标平面;右手直角坐标系(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M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分别是P、Q、R在、、轴上的坐标;反之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叫做点M的横坐标,叫做点M的纵坐标,叫做点M的竖坐标。会建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确定点的坐标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空间中任意一点到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最初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2)算法的特点: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2.程序框图(1)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的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2)程序框图的基本要素: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3)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图形 名称 功能 终端框(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执行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流程线 连结程序框 连接点 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①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②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4.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1)输入语句①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②输入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③“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④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⑤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2)输出语句①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②输出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出结果功能;③“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④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字符。(3)赋值语句①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②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③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④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⑤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注意: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5.条件语句(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①IF—THEN—ELSE语句;②IF—THEN语句。(2)IF—THEN—ELSE语句IF—THEN—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1,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2。图1图2注意: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3)IF—THEN语句IF—THEN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3,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4。注意:“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条件不满足时,结束程序;END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边的语句,若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它语句。6.循环语句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1)WHILE语句①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对应的程序框图是②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2)UNTIL语句①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对应的程序框图是②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分析: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先由学生讨论再归纳)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在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7.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①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②若,则为的最大公约数;若,则用除数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③若,则为的最大公约数;若,则用除数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依次计算直至,此时所得到的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2)更相减损术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为:①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②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①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②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而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8.秦九韶算法与排序(1)秦九韶算法概念:f(x)=anxn+an-1xn-1+…+a1x+a0求值问题f(x)=anxn+an-1xn-1+…+a1x+a0=(anxn-1+an-1xn-2+…+a1)x+a0=((anxn-2+an-1xn-3+…+a2)x+a1)x+a0=......=(...(anx+an-1)x+an-2)x+...+a1)x+a0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即v1=anx+a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v2=v1x+an-2v3=v2x+an-3......vn=vn-1x+a0这样,把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9.进位制(1)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即可称进位制,简称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一般地,若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那么以为基数的进制可以表示为:,而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脚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2)各种不同进位制数的互化二进制化为十进制:如八进制化为二进制:如十进制化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见课本)十进制化为进制:除取余法第二章统计一、简单随机抽样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抓阄法);主要步骤:①编号,②制签,③抽签(2)随机数表法;主要步骤:①编号,②在随机数表中任取一数,③按规则依次取数二、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抽样距离)=(总体规模)/(样本规模)2.基本步骤:①编号,②确定分段间隔,③在第一段内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④按规则抽取其他样本。三、分层抽样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两种方法:(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分层标准:(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三、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极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意:横坐标——基本数据;纵坐标——频率/组距;小矩形面积——频率(小矩形面积之和为1)2.总体密度曲线:有频率分布折线图而来3.茎叶图:①做法②使用条件(数据较少)③体现信息4.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亦叫高频数;原始意义是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者多个。在频率从分布直方图中为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对应的数值。中位数: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的数,可将数据按序排列找最中间的数即为之;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为面积平分点的值,及中位数左右面积相等。平均数:可用公式计算,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相应小矩形底边中点横坐标之和4.标准差:(1)本均值:(2)样本标准差:说明:(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较大,区间的应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5.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基本概念:散点图:两个变量间的坐标图正相关:散点的位置在从左下到右上的区域负相关:散点的位置在从左上到右下的位置,回归直线(方程):散点图中心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求出的直线方程叫回归直线方程。(2)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方程:,(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①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②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③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①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②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③回归直线不要外延。第三章概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1.基本概念: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2.频数、频率及概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是否出现,称次试验中事件出现的次数为事件出现的频数;称事件出现的比例为事件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称为事件的概率。3.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如果事件发生,则事件一定发生,称事件包含事件,记作,相等事件:如果事件发生,则事件一定发生,反之也对,称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并事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发生或事件发生,称此事件为事件发生与事件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或)交事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发生且事件发生,称此事件为事件发生与事件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或)上述事件可类比集合的关系,可用韦恩图表示(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①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②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③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①事件A发生B不发生;②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四、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1.古典概型(1)古典概率模型: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3)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1)基本概念:①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2)几何概型的特点: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一、任意角和弧度制:(一)任意角:1.任意角的定义(旋转定义法):正角零角负角2.象限角与轴线角:3.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终边落在射线上(过原点)的角的集合:终边落在直线上(过原点)的角的集合: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4.基本题型:判断给定角的终边的位置:如角的终边位置。在给定范围内找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如在内找出终边与角相同的所有角。(二)弧度制:1.弧度制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弧度数公式:3.弧度与角度之间的互化:4.之间特殊角的弧度数与角度数:5.扇形的面积公式:,与结合后有三种形式6.基本题型:角度数与弧度数的互化弧度数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定义法:2.三个三角函数的符号(从定义出发):一全(正),二正弦(正),三正切(正),四余弦(正)3.公式一:4.三个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变形)6.基本题型:利用定义求一些特殊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如:求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值给出角终边上的点或其他信息求三个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符号的应用:作出已知角的三角函数线: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化简与证明:(二)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基本公式:公式一:与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公式二:与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公式三:与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公式四:与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以上公式特点: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五:与的正余弦的关系:公式六:与的正余弦的关系:以上公式特点: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对上述公式要求理解证明方法,牢记公式2.基本题型:利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与化简三、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正弦曲线、余弦曲线,五点作图法及换元五点法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最值 当EMBEDEquation.DSMT4时,;当时,. 当时,;当时,.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对称性 对称中心对称轴 对称中心对称轴 对称中心无对称轴3.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可用换元五点法或图像变换作图;(2)性质:用整体代换思想结合相应基本三角函数求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周期,最值(相应自变量的值),单调区间,对称轴方程及对称轴点坐标等。4.函数的性质:①振幅:;②周期:;③频率:;④相位:;⑤初相:.函数,当时,取得最小值为;当时,取得最大值为,则,,.5.图像变换:平移变换(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周期变换,振幅变换①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②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一、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1.平面向量的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2.平面向量的表示:几何表示——带方向的线段;字母表示:或3.向量的模: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5.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加法的代数表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与分解)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减法的代数表示(),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合成与分解)3.向量不等式:(注意取“=”条件)4.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数乘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记作向量数乘规定:(1);(2)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相反;当时,向量数乘运算律:5.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共线存在实数,使(用于判断向量共线与多点共线等)三、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不共线向量叫做一组基底2.向量夹角(定义及范围)、向量垂直(夹角,记作3.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设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坐标与两个端点坐标的关系:若,则5.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已知则与EMBEDEquation.DSMT4EMBEDEquation.DSMT4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其中是两个向量的夹角)2.向量的投影: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为3.数量积的性质:4.数量积的运算律:EMBEDEquation.DSMT4和实数,则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则五、平面向量应用举例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基本公式:2.重要结论:3.重要方法:对公式会顺用、逆用、变形用、构造用(辅助角公式);整体变角思想(角的拆分与拼凑)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三、简单的三角变换将次扩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为外接圆的半径)2.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边或角)求其它元素的过程。3.正弦定理一般使用条件:已知“两角一边”求其它边和角,此种情况解唯一;已知“两边一对角”求其它边和角,此种情况存在多解;4.已知“两边一对角”求其它边和角时多解问题的处理方法。(1)初步判断方法:用大边对大角判断,在有解的前提下,若所求角为较大角且不为直角时存在两解;在有解的前提下,若所求角直角或所求角为较小角时只有一解;(2)求解方法:一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对角的正弦;二用该角正弦值结合大边对大角判断。二、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推论:2.余弦定理一般使用条件:已知“两边夹角”求其它边和角;已知“两边一对角”列等式。三、应用举例在实际问题中能构造三角形而后求解相关问题。四、重要结论1.三角形面积公式:2.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3.三角形中线公式:4.设(1)(2)(3)第二章数列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基本概念: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数列是有序的。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项,首项通项公式: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数列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如1,3,5,7,9,…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数列的分类:递推公式: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他的前一项(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2.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即。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此时叫做的等差中项,即或。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1)数列的前项和,(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EMBEDEquation.DSMT45.常见结论(公式):(1)EMBEDEquation.DSMT4(广义通项公式)(2),称为与的等差中项(3)若(、、、),则,特别(等差数列的等和性)(4),,成等差数列(5)中的灵活变化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即。2.等比中项:若三个数组成等比数列,此时叫做的等比中项,即。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5.常见结论(公式):(1),(广义通项公式)(2),称为与的等比中项(3)若(、、、),则,特别(等比数列的等积性)(4),,成等比数列6.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1)公式法:先判断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在用相应公式求解。已知求(2)累加(积)法:()型求通项(3)构造法:构造为特殊数列而后求和。7.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1)公式法:等差(比)数列求和,特殊数列求和(如)(2)分组求和(拆项求和):将数列通项中的等差与等比部分分开,而后求和(3)错位相减:(4)倒序相加:(5)裂项相消:第三章不等式1.大小关系与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性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化成标准式:;(2)判断判别式;若有根,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结合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4)将结果写成集合形式。4.线性规划问题:(1)会确定不等式及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2)基本概念: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3)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4)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①将数据列成表格;②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③根据求最值方法:一画:画可行域;二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三求:求最值点坐标;四答;求最值;④验证。(5)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①-----直线的截距;②-----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5.均值定理:若,,则,即.;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6.均值定理的应用:设、都为正数,则
本文档为【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理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我梦江南好
一线教师,长期把关高三,教学和教研经验丰富。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高中数学
上传时间:2019-04-24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