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科版(2017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单元测试卷

新教科版(2017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单元测试卷

举报
开通vip

新教科版(2017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单元测试卷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

新教科版(2017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单元测试卷
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小组: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材料准备:课件PPT、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①教室内保持安静;②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上。)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二)活动二:声音分类[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2.手势比划:学生边看曲谱边唱,再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1.听听声音高、低、强、弱动物发出的悦耳、刺耳自然界发出的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聆听周围的声音,需要学生边听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表格旁边的科学词汇供声音描述时参考,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A.高、低B.强、弱C.多、少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A.正确B.错误3.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A.海浪声B.歌声C.风声二、简答题。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3种方法。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产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小组活动后交流:(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请学生上台演示)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鼓--轻轻敲击音叉--敲击上方(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锣、竖笛]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吗?(振动)(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①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振动?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②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③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①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②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3分钟)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样振动的?【板书设计】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方法:敲力的作用使打物体重复地物体振动拨(上下或左右)弹往返运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可以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现象,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示振动。2.表格中“我的发现”,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再研讨归纳后填写。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1.声音是由物体____而产生的。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A.受到力B.断裂C.振动3.我们平常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振动引起的。A.口器B.翅膀C.触角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教学准备】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鼓]1.敲鼓,说一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0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视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2.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3.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材料准备:无]1.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实验要求通过课件出示)(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2.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地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指向声波)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4.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5.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四、拓展:做个“土电话”(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土电话材料,包括纸杯两个、绳子一根]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4.用“妙妙圈”模拟声音波的传播。(微课)五、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板书设计】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声波→物体振动→声音【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倾听声音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保持安静。2.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3.活动后小声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给出自己的解释。4.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5.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A.波B.气流C.直线2.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A.越来越轻B.越来越响C.不变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资料阅读】有趣的自来水管敲击实验在水管的一端敲击水管,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或者三次的敲击声,这是由于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导致的,另一端的人听到的是声音通过钢管、水、空气分别传来的声音。声音在钢铁中每秒传播5200米,在水中每秒传播1500米,在空气中每秒仅能传播340米。可见,如果水管中无水,敲击水管另一端,传播介质是空气、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2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传播介质为空气、水、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3次声音。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水管中是否有水。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本节课要研究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聚焦板块,通过对“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呢”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探索板块,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及模拟记录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对耳郭和耳膜结合实验说出他们的理解。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时的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对于鼓膜的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耳朵)2.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二、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预设22分钟)(一)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材料准备:“耳的结构”的挂图或模型等。]1.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2.学生交流耳的结构。3.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4.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二)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材料准备:A4纸或大书本等。]1.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2.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3.小结:耳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收集声音。(三)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材料准备: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活动手册等]1.学生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2.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3.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4.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5.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距离越近,振动幅度越明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一)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还了解了鼓膜的作用。2.小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二)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材料准备:听诊器]1.交流: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地收集声音。2.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3.小结:听诊器头的薄膜能够帮助收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四、拓展:兔子的耳朵(预设2分钟)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五、小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预设3分钟)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板书设计】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外耳——中耳——内耳——大脑耳郭鼓膜【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表格中我的发现,需要在学生通过对现象的理解后总结出。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1.鼓膜的特点是()。A.薄而有弹性B.厚而有弹性C.薄而没有弹性2.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A.鼓膜B.耳道C.耳郭3.在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做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时,气球皮模拟的是()。A.耳蜗B.听小骨C.鼓膜5.声音的强与弱【教材简析】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是如何接收的,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教学准备】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可设小组,2人一组)。【教学过程】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段音频]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预设:通过这个小游戏感受到声音强弱的变化)教师指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也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预设:学生会提到和用力大小有关)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预设20分钟)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材料准备:每组2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出示尺子,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教师揭示“音量”的概念。2.学生相互合作,先尝试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进行观察发出不同声音时钢尺自身的变化。交流后出示“振动幅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看到的振幅情况,最后统一用“”来表示物体的振幅大小。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教师需要提出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做几次再记录。)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用力拨动橡皮筋轻轻拨动用力拨动鼓面轻轻击鼓用力击鼓(第5课活动单内容)(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材料准备:音叉、线、铁架台、棒槌、小泡沫球]出示悬挂式装置,将小泡沫球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个音叉。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小泡沫球的变化。学生尝试解释现象。3.发现: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就不同,带动小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就不同。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学生反馈交流: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并能通过多次的观察对比,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联系起来。小结: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提问: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预设:学生能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提到音叉等发声物品都具有这些特点。)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预设5分钟)围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预设:联系到上节课,学生容易想到鼓膜的作用。若学生仅提到强弱不同的声音,使得鼓膜振幅大小不同,教师需要追问“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是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动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耳听到声音,必须是振动物体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在不断地带动下最终鼓膜附近的空气振动引起鼓膜的振动。)小结:因为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强弱不同。【板书设计】5.声音的强与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完成表格后,可组织学生组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问题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业设计】1.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变强了B.变弱了C.变轻了2.与轻轻拨动橡皮筋相比,用力拨动橡皮筋后,它的振动幅度()。A.变小了B.没有变化C.变大了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6.声音的高与低【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6课,是在学习了第5课研究了声音的强弱的有关内容后,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敲击钢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学生将采用改变钢尺发声部分长度的方法,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揭开音高的秘密。【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在本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1.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接下来我会弹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拨弹尤克里里,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第2组(拨弹尤克里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老师用尤克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有高低和强弱的变化,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变化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声音的高与低)二、探索:(预设9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请大家拿出钢片琴,试着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敲击不同长度的钢片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接着拿出口琴,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大家见过口琴内部吗?请各小组小心拆开口琴外壳,看看它的内部结构,一边吹一边找它的发声部分在哪儿。口琴的内部结构: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金属板上是口琴的发声部分——簧片,当我们吹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起来发出声音。请你仔细观察,比较钢片和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与钢片、簧片有什么关系?(预设:簧片和钢片的长短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越长的声音越低,越短的声音越高)我们发现,钢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钢片、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板书:物体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短声音越高)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与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钢尺来研究与振动的关系。二、探索: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用钢尺该如何研究呢?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先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预设: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那么它的振动情况又会怎样变化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寻找规律。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提示:按长度变化顺序依次拨动钢尺,寻找规律。从侧面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为了保证公平,每个长度尽量按压到相同的幅度。重复实验至少3次。最后,请大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接下来就开始实验吧!学生相互合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学生反馈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振动的快慢也不同。究竟谁振动得更快?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慢动作”拍摄功能,看看放慢32倍后结果如何。(播放微课)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物体越长板书: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越短板书: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练习:观察图中的编钟、钢管、音叉,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说理由。【板书设计】6.声音的高与低物体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活动手册使用说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根据你所使用的钢尺的长度来确定,课件内的长度仅供参考。有条件的可以给每组4把钢尺,更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并按照学生活动手册中提示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作业设计】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探索尺子音高变化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A.振动越快,音高越高B.振动越慢,音高越低C.振动越快,音高越低D.振动越慢,音高越高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高的是()。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3.右图是一个弦乐器——尤克里里,它可以通过一只手在按弦区按弦,另一只手在按弦区拨弹区①②拨弹区拨弦来发出声音。当我们拨弹同一根弦时,手指按住①位置发出的声音和②位置发出的声音()。①位置高②位置高因为是同一根弦,所以一样高无法判断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材简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聚焦板块,通过玩乐器初步体验弦乐器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出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不同因素。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弦的粗细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弦的振动部分长短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弦的松紧会影响弦发声的高低,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弹乐器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拨动不同的弦,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手指按压在不同位置拨动弦,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甚至有的学生还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弦的松紧,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但是,对于具体是什么因素影响物体发声的高低,学生的认识不明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弦乐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进行假设,说明理由。并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发现物体音高变化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音高变化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并提出假设。2.能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难点: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尤克里里。小组:尤克里里、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尤克里里,简单介绍,教师弹奏乐曲。学生欣赏。提问:你们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声的么?提问:揭题,我们可以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拨动不同琴弦、按琴弦的不同位置、转动弦的松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二、探索(预设25分钟)(一)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实验器材,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2.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⑴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⑵根据推测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推测。⑶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3.学生相互讨论,试验,观察体会其中的现象并记录。研讨一: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小结:弦的粗细、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弦的松紧。2.提问:弦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研究的?小结:拨动不同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声音越高;拨动同一根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短,声音越高。转动琴准,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声音越高。(二)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1.提问: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2.学生相互讨论,反复弹拨试验,设计方案。研讨二: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的方案。小结:①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②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③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④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三、总结: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5分钟)1.揭示课题,提问: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2.学生尝试总结。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板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影响因素:音低高弦的粗细粗细弦的振动部分长短长短弦的松紧松紧【作业设计】1.在弹奏尤克里里前,小明发现弦的声音偏低于标准,他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调节()。A.转动弦准使弦更紧B.转动弦准使弦更松C.两种方法都可以2.影响乐器发声高低的因素有()。A.弦的粗细、长短B.弦的松紧C.A、B都会影响3.在拨动尤克里里琴弦时,手指按在弦上的位置越往下,发出的声音越()。A.高B.低C.不变8.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材简析】《制作我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最后一课,该内容适合运用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教材分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和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尝试着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课内完成“制作我的小乐器”的任务,实践部分应该是足够的。安排学生们在课内充分思考、充分讨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做小乐器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鼓励他们及时完成简易“设计图纸”,能完成制作和调试,最终把小乐器改进,让它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教学准备】弹拨类制作:组装纸板、皮筋、琴码。打击类制作:烧杯(500ml)、水、勺子。吹奏类制作:试管、水。小乐器设计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预设5分钟)1.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小乐器。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小乐器?它们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发声的小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实现。)2.听一段《欢乐颂》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出示课题)二、明确任务,探讨评价标准(预设25分钟)问题: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乐器必须满足哪些标准?能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在基本准确的音阶上)(一)可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的制作所需材料问题: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皮筋振动、烧杯与水共同振动、空气柱振动。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改变皮筋松紧、变烧杯中的水量、变空气柱长度。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借助调音器(电子屏)梳理标准: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制作精美,成本节约;分工合作,卫生整洁。1.出示材料:⑴皮筋6根、组装纸板、琴码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⑵烧杯(500ml)、勺子(金属勺)、水(12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⑶试管、水(1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2.明确任务分配。(1)小组讨论确定三大类小乐器的设计制作小组:你想做弹拨类、打击类、吹奏类这三类中的哪类乐器?小组确定选择材料:用你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2)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问题: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乐器提供了一个坡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二)制作与调试小乐器1.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1)各组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几个同学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2)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欢乐颂》,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3)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2.交流分享。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完善我们的小乐器。三、展示:自制小乐器展示会(预设7分钟)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小组自评。请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演奏《欢乐颂》。四、拓展:小结延伸(预设3分钟)1.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2.看一看: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制作的小乐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类型的小乐器吧!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板书设计】8.制作我的小乐器黑板上贴上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设计图【作业设计】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材简析】《感受我们的呼吸》是《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为后续《呼吸与健康生活》和《测量肺活量》两课的学习打基础。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聚焦板块,通过一张儿童在水底下憋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呼吸的思考及探究兴趣: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并呈现了一幅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帮助学生思考与表达,同时为后续探索与研讨环节做辅助。探索板块分两个活动层次,第一次层次引导学生用感官体验呼吸过程,理解呼吸包括“一呼一吸”,同时通过用手摸的方法发现呼吸过程中胸腔与腹部的变化。第二层次活动用人体呼吸模拟器模拟人体的呼吸,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激发探究呼吸奥秘的兴趣。通过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知道参与呼吸的器官及其作用,并期望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呼吸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兴趣。【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中,学生从身体结构入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并能用看、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此外,学生对于呼吸有许多经验性的感性认识,他们能感受到鼻子、咽、喉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甚至有部分学生知道呼吸是为了得到氧气。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时人体外部和内部是怎样变化的”“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是模糊的、不完善的。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描述、交流活动发展对呼吸系统的新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感受,知道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2.学生通过观察呼吸模拟器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能说出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3.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和小组讨论,了解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和观察,感受到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2.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呼吸体验活动,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氧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了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难点:学生在呼吸过程中体会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习单、笔、呼吸过程模拟装置。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班级记录表]1.图片导入(儿童水下捏鼻子)。(1)提问①:同学们,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提问②:如果你是他,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预设:难以呼吸)(3)提问③:说明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呼吸是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呢?(预设:为了吸收氧气或空气)(4)小结: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2.揭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3.初始概念暴露:(1)提问:你对呼吸有哪些了解?请说一说。(2)学生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上。二、探索1:感受呼吸过程(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习单、呼吸过程模拟装置]1.推测呼吸器官。(1)提问①:你知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吗?(2)提问②:你在呼吸的时候,身体的哪些变化可以支持你的观点?(聚焦至胸部和腹部)2.呼吸体验活动。结合人体轮廓图或者自身进行指导并记录。(1)说明胸部位置,双手放在胸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的变化;说明腹部位置,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变化。先自己感受,再同桌之间面对面互相观察,并完成下列表格。提醒: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身体部位吸气呼气胸部收缩扩张收缩扩张腹部收缩放松收缩放松3.小结。(1)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吸气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三、探索2:模拟人体呼吸(预设15分钟)[过渡语]那么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我们的呼吸,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呢?1.认识装置。(1)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提问: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
本文档为【新教科版(2017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单元测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9-25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