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地理王静爱11章

中国地理王静爱11章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地理王静爱11章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十一章中国海洋地带中国海洋地带包括渤海、黄海、东海与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4个地理区域,有海南和台湾2个完整的省。中国的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地带的自然地域差异,一是从海岸向海洋方向的地质地貌差异,二是从南向北由热带海域到温带海域的海洋水文差异,由此带来了海洋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是海洋地带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确保海防安全是海洋地带开发和利用中的国家目标。本章前言渤海(BohaiSea)...

中国地理王静爱11章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第十一章中国海洋地带中国海洋地带包括渤海、黄海、东海与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4个地理区域,有海南和台湾2个完整的省。中国的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地带的自然地域差异,一是从海岸向海洋方向的地质地貌差异,二是从南向北由热带海域到温带海域的海洋水文差异,由此带来了海洋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是海洋地带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确保海防安全是海洋地带开发和利用中的国家目标。本章前言渤海(BohaiSea)黄海(YellowSea)东海(EastSea)南海(SouthSea)台湾(Taiwan)海南岛(HainanIsland)关键词逻辑框架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第二节渤海区第三节黄海区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第十一章中国海洋地带一、海洋地带的范围中国海的范围广大,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中国大陆海岸线曲折漫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km。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大于500m2的岛屿有65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km岛屿分为基岩岛、冲积岛、珊瑚岛和火山岛东海的岛屿数最多且分布比较集中,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2/3南海岛屿数量居第二,有1700多个,占我国海岛总数的1/4左右海岛是海洋权益的标志和拥有周围海域资源主权权利的象征,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渤海海峡老铁山与蓬莱之间的水道,其最近距离为109km,水道大致呈东西向,贯通渤海和黄海。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中国的海峡台湾海峡呈北东—南西走向,南北全长约500km,东西平均宽度约为150km,是台湾和福建的自然分界线。琼州海峡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长约80km,南北平均宽度为29.5km,它连通了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中国近海海域分界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南端鹅銮鼻二、海洋环境及特征(一)海底地质与地貌中国海介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隆起与沉降构造带。长江、黄河、闽江、珠江等江河向海洋输送了巨量的淡水(14900m3/a)和泥沙(17.2×108t/a),其影响波及河口两侧岸线及大陆架毗邻区,塑造了具有特色的中国海岸,形成了辽阔的有隆脊围绕的堆积型大陆架。地壳运动与海面变化的综合效应,形成了阶梯状大陆坡和深海平原。构成了中国海海底地貌的概貌。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海洋地带环境与资源结构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太阳辐射:中国近海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在418~735kJ/(cm2·a)基本呈带状分布风向:冬季,海域盛行北向风,尤其是东北向季风夏季盛行南向风,尤其是东南向季风雾:近海的雾主要发生在1-7月年雾日数约30天,多达50~60天降水:渤海及北黄海年降水量为600~800mm,集中在7-8月;南黄海西部降水为800~900mm、东部为1000mm,集中在6-8月;东海西部降水量900~1300mm、东部琉球群岛超过2000mm,分为春雨期(5-6月)和秋雨期(9月);南海北部雨量达 1500~2000mm,集中于4-9月,而南部为1800~2000mm,9-12月雨水较多气温:海区的年均温6~28℃等温线大致呈纬向分布,自高纬向低纬增加,但是受冷暖洋流的影响分布亦不均匀(二)海洋气候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海域水温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盐度夏季偏低、冬季偏高,近岸区表层盐度季节变化最大海域的海流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沿岸潮汐系统主要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协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组成中部海岸潮汐作用最强东海和黄海东部沿岸潮差最大、渤海及黄海其他沿岸次之,南海最小(三)海洋水文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三、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宽阔的浅海和滩涂为沿海地带提供了面积较大的、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盐化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长达约5000km的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港湾众多,有160多个大于10km2的海湾,可选为大中型港址。(一)海洋空间资源与海洋运输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二)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海洋生物资源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生物种数的分布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海洋地带渔场和交通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主要渔场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三)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中国近海大陆架含油气盆地面积近100×104km2初步探明:石油资源量约400×108t天然气资源量14×1012m3大陆架石油的远景储量达2700×108t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中国陆地油气田的战略接替区海水资源平均盐度可达28‰~34‰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海水中96.5%是淡水,海洋是最大的淡水后备资源的储备基地。初步估计海冰年可开采量达400×108m3以上(四)海洋化学资源及开发海洋动力资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中国海洋能资源蕴藏量约4.31×108kW(五)海洋动力资源及开发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六)海洋旅游资源及开发沿海及海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地域差异显著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四、海洋经济发展200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72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继续呈上升趋势,达到4.0%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涉海就业人数达2107.6万人涉及国民经济16个门类,165个行业小类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积极变化(一)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构成(2005年)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五、海洋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污染海域分布(2005年)海岸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近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油污、海底石油开采渗漏严重等原因,造成海洋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现象。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防治海上污染 加强陆源污染的控制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渤海,位于37˚07N~41˚00N,117˚35E~121˚10E之间,深入中国内陆,北西南三面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陆地所环绕。大陆岸线2500km,海域面积7.8×104km2。渤海平均水深为18m,是一个近封闭的浅海。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环渤海的辽宁、天津、河北和山东三省一市,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中国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区域,也是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而且濒临渤海的天津各港口乃首都北京对外交流的最快海上出口,因此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战略性海区。第二节渤海区一、区域环境特征(一)地质构造环境渤海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之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叠合的沉降盆地。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第二沉降带,即松辽-渤海-华北平原沉降带。渤海盆地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可分为渤西拗陷、渤中隆起、渤东拗陷及郯庐断裂带四个构造单元。(二)海底地势地貌与海岸类型现代海底地貌过程主要表现为堆积地貌。海底地势平缓,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向中央浅海盆地及东部渤海海峡倾斜。渤海区的海岸类型主要为平原海岸和河口与三角洲类型。渤海区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一侧属于基岩港湾海岸。第二节渤海区渤海地处中纬度,季节更替明显,季风活跃。夏季海风吹向大陆,黄河口一带盛行强劲的东南风和东北风;冬季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温比较低。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整个海域水温年变化幅度很大,水温年变化表层为-1~26℃,底层为4~22℃。冬季(2月)海温中心最高,周围偏低,中心海温平均为0.5℃;夏季(8月),海温分布与冬季相反,中心最低,周围偏高,中心平均海温为25℃。渤海沿岸有黄河、海河、蓟运河、大口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滦河及辽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多年平均年总径流量达620×108m3。(三)海洋气候与水文第二节渤海区二、海区特色渤海是全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域之一,即使在一般和冰情较轻的年份,海冰依然会在个别海区给海上航行和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冰凝结过程中盐度大大降低,通过淡化可以成为农业灌溉或工业用水,缓解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可取得避害兴利的双赢效果。(一)海冰第二节渤海区渤海海峡纵列其间的庙岛列岛等岛屿把海峡分隔成六个主要水道庙岛群岛扼守海峡的咽喉,共有30多个岛礁,南部成群,数量较多,北部成列,岛数较少,整个岛群位于渤海海峡中南部。岛陆总面积56km2,海岸线长146km(二)渤海海峡与庙岛群岛渤海海岸带主要为冲积、海积平原海岸和三角洲海岸,潮下带比较宽广,面积约为119.13×104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63.6%,是中国滨海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湿地类型比较齐全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新生湿地辽河三角洲湿地以陆地生态系统为主,季节性积水为主(三)滨海湿地第二节渤海区三、重点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渤海地处暖温带,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浮游生物繁生,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又因为渤海封闭性相对强,便于控制管理,更决定了渤海在中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渤海主要的渔场有辽东湾渔场、滦河口渔场、渤海湾渔场、莱州湾渔场,它们也是中国重要的渔场渤海渔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资源衰退严重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海洋渔业第二节渤海区沿岸有16个盐田区,盐场面积1600km2,是中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海盐产区:长芦盐区、辽东湾盐区、莱州湾盐区(二)主要的盐区渤海油气盆地面积约8×104km2,是大港、胜利、辽河油田的向海延伸部分,沉积厚度数千米。2004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突破107m3油当量,标志着渤海油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三)油气资源及其开发蓬莱19–3油田以较高的地质储量位居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绥中36–1油田位居中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之首第二节渤海区四、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天津港位于渤海湾西岸、海河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由海港和河港两部分组成,是中国北方的第一大港2004年,天津港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吞吐量达2亿t的深水大港,其中煤炭、矿石为两大支柱货物作为中国第一焦炭出口港,天津港拥有世界最大的专业化焦炭泊位,接卸的焦炭已占到全国市场90%以上的份额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集散地(一)天津港第二节渤海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海面开阔,深水近岸,长年不淤不冻,自然条件良好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两大洲海陆联运要冲,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转口港,亦是欧亚大陆桥和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港(二)大连港第二节渤海区自然条件优良,港阔水深,风平浪小,一年四季不冻不淤以能源输出为主的、对外贸易综合型口岸和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下水煤炭、出口煤炭均占中国沿海港口下水总量的近一半,是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三)秦皇岛港五、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陆源污染排海是造成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渤海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浅海,水体交换能力差、时间长(认为要16年甚至40年)1992年,渤海受污染水域面积占全海域面积的1/41998年,已经扩展到60%,发展迅速2005年,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面积约2.0×104km2,占渤海总面积的26%渤海污染在各大海域中最为严重第二节渤海区200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黄海,位于31˚43~39˚02N,119˚10~126˚17E之间,北端是辽东半岛,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侧为朝鲜半岛,东南通过济州海峡、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南部以长江口东北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具有陆间海的性质,又有海湾的特征。黄海面积约42×104km2,大陆海岸线4362km,整个海区均在大陆架上,平均水深44m,是一个半封闭状的浅海。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连线,可将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第三节黄海区一、区域环境特征黄海是具有不同演化特点的原型盆地并列叠加后形成的大型多旋回盆地,它的构造演化依赖于中国东部大陆的演化。黄海盆地总体呈北东雁行斜列,单个盆地北东东向延伸,盆地内主构造线呈北东东走向。(一)地质构造环境(二)海底地貌与海岸类型黄海海底地貌以宽阔大陆架为特点黄海海底地势呈反S状,两端开放,西北狭窄,南面宽大黄海海岸特点和形成原因海岸类型主要是平原海岸和基岩港湾海岸有淮河水系诸河流、中朝界河鸭绿江及朝鲜的大同江等径流注入第三节黄海区黄海海区由两大海流流系共同组成了环流基本骨架:一是黄海暖流,来自太平洋的高温高盐水系,从济州岛的西南方向向北流动;一是沿岸低盐水系,西岸为苏北沿岸流,东岸为朝鲜西岸沿岸流黄海暖流常年存在,以高温、高盐为特征,盐度一般都大于32‰,流速可达5cm/s。夏季,其强度减弱,止于南黄海冷水团的南缘北黄海和南黄海中部深水区的底层水中,存在着一个低温水体,夏季尤为明显(三)水温(四)海流流系与水团黄海的水温为15~24℃。以成山头为界的黄海北部海域,冬季除38˚N以为北结冰区外,海区由一条暖舌控制,南北走向的黄海暖舌在海区中心向西转向。第三节黄海区二、海区特色江苏海岸以兼有快速的淤长岸段及剧烈的蚀退岸段而闻名目前海岸的防护工程主要采取丁坝、潜坝、护坎、护坡、挡浪墙等多种形式,其工程结构及效益因地而异(一)海岸侵蚀(二)长山群岛长山群岛位于辽东半岛东面,呈北东向展布,与辽东半岛海岸平行;分布海域面积达3428km2,有大小岛礁112座。岛屿陆地面积153km2,海岸线总长428km长山群岛是辽东古陆的一部分,岛上出露的地层也与辽东半岛相同第三节黄海区黄海主要的渔场有烟威渔场、吕泗渔场等,总面积约34×104km2,年可捕量87×104t黄海寒暖流交汇,水产丰富,特别是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宽广,适宜晒盐。(三)渔业与盐田第三节黄海区三、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青岛港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著名的天然良港。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中国的特大型港口之一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准箱,跻身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之列;进口铁矿石跃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保持沿海港口第一位(一)青岛港第三节黄海区(二)连云港连云港港口北部有6km长的连岛作天然屏障,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是一个终年不冻良港,也是中国大港之一连云港地处横跨中国东西的陇海—兰新铁路东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四、环黄海经济圈环黄海地区——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九州及山口地区。经济上互补——地方交流层次的经济合作体系,经济圈内各国地理位置的相邻性、生产要素的互补性、文化上的共通性,为开展“环黄海经济圈”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环黄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主要区域,也是中国21世纪对外合作的主要国际空间。随着环黄海地区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加强,诸国的口岸城市还都相继建成新的国际物流据点和其他旨在促进国际交流的基础设施,以促进信息产业,轮胎业和环保产业的飞速发展。第三节黄海区东海,位于24˚N~34˚N,120˚E~130˚E之间,是由中国大陆、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海域东北至西南长约1300km,东西宽约740km。总面积77×104km2。绝大部分处于陆架区,由海岸向东南缓倾斜。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分布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岛屿。海湾以杭州湾为最大;主要的岛屿有台湾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东海鱼类资源、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发展迅速。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一、区域环境特征东海在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典型发育地区。东海区按其地貌特征,可分两大部分:浅海陆架地貌与半深海海槽地貌,陆架区是沉积作用为主要的沉积地貌,而海槽区是只以内力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两者的分界地段是陆架的坡折带。东海海岸,除了杭州湾(属于潮流型的河口与三角洲)以外,其他浙、闽沿海海岸皆属于基岩港湾海岸。(一)海底地质与地貌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东海沿岸有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河川径流汇入,陆坡有强劲的黑潮过境,加上台湾海峡、对马海峡及冲绳海槽地形及海洋上空大气变化的影响,使东海沿岸和陆架水体的环流表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主要有黑潮、台湾暖流及对马暖流、浙闽沿岸海流。冬、夏季在长江口至杭州湾外东海海域均有一个低盐区,即淡水舌,分布于长江口外杭州湾东北的开阔区域。(二)海洋水文(三)台风北太平洋西部是热带风暴和台风出现最多的地区,强度也最大从南向北,年均登陆台风次数减少,从年均2次减少为不到1次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东海2005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6.5×104km2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局部海域(四)海洋污染与防治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中国第一大群岛境内1390个岛屿星罗棋布地处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东西长182km,南北宽169km行政归属于舟山市,舟山市是全国惟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舟山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称水温与盐分都适于鱼类生长繁殖,有发展渔业有利的条件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三、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上海港是中国大陆第一大港,被誉为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之中枢,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属河口型的沿海港口。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是一个理想的国际贸易港口;集疏渠道畅通,已成为中国内河、沿海、远洋水陆运输纵横交汇的融合体(一)上海港2005年,上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4.43×108t,成为仅次于新加坡港的世界第二大货运港;集装箱吞吐量1455.4万标准箱,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沿海港口集装箱量的1/4,全球排名第三。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km以上,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还可进行江海联运,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和大洋洲等港口远洋运输的理想集散地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二)宁波港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厦门港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自然条件优越。港湾外围大小金门等岛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少淤厦门港地处上海与广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金门湾内,九龙江入海口。它面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水相望,为中国东南海疆之要津,入闽之门户厦门港是一个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由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东部港区、旅游客运港区、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及石码港区组成(三)厦门港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厦门港是大陆对台航运的主要口岸祖国大陆“试点直航”集装箱量的70%通过厦门港进出高雄港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高雄湾是一个狭长的小海湾,长12km,宽1~1.5km,入口宽仅100m,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为一个天然良港。高雄港扼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航运要道,为中国南北航线和环太平洋航运要冲,航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高雄港主要进出口货物有石油、液化气、煤炭、矿石、化工产品、钢材、机械设备、食糖、加工食品、农副土特产品和文化用品等。承担台湾进出口货物的一半以上,为台湾最大的对外开放门户和货物集散中心以及台湾省第一大国际贸易港,为吞吐量超亿吨的世界大港之一。(四)高雄港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北端的基隆湾内,是一个狭长海湾,湾口外有岛屿作屏障,形成山环水绕、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基隆港是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西部海区航运要道,航运地理位置重要;依托基隆市和台北市,可见其交通、经济的重要性。分为商港、军港和渔港三部分。港口水域面积250×104m2,在台湾省,它是仅次于高雄港,居第二位的商港。(五)基隆港基隆港拥有渔港和渔码头,占台湾地区总捕鱼量的1/5以上,为台湾地区最大的渔港。基隆港内陆集疏运交通方便,台北市为铁路枢纽,有环岛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辐射全岛,使基隆港成为台湾岛北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四、台湾岛台湾岛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缘的海上,介于21º50′N~25º31′N,119º18′E~124º35′E之间,南北长394km,东西最宽处为144km,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在内,面积约3.6×104km2,是中国最大的大陆岛,岛屿海岸平直,很少曲折,岸线长1139km。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南靠巴士海峡,北接琉球群岛。台湾岛位于海上走廊的东侧,又正好介于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和最大的亚欧大陆之间,战略地位十分显赫,是跨洋运输、出海贸易、海陆交往、沟通远东地区及环太平洋的重要港湾和中途转换地。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受季风、台风、洋流与地形的影响,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高温、多雨、强风的特点。垂直气候带明显。地形复杂,陆地面积不大,山地和丘陵广布,平原和盆地窄小。台湾约有2/3的土地被山地占据,集中分布于岛中、东部,山脉走向多为北北东—南南西向,统称为台湾山脉。(一)自然地理结构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台湾岛上森林和动物的组成、分布与大陆相似也有其独特性。台湾岛上茂密林区中栖息着多种珍奇动物台湾林区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沃,对兰花、热带水果和茶叶的生长有利茶叶是台湾林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台湾岛一年四季鲜果不断资源与环境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二)社会和经济发展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1962年以前,农业在台湾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业地位逐渐降低,工业地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服务业取代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近些年,台湾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迈进服务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约2/3)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农业进一步萎缩,朝着精致农业方向发展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南海,位于5˚N~22˚N,107˚E~118˚E之间,南海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大巽他群岛,东邻菲律宾群岛,西为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海南北长1800km,东西长900km,海域辽阔,总面积约350×104km2,是渤海、黄海和东海三海面积之和的2.8倍,其中中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201×104km2。平均深度1212m,中央盆地最深处达5559m,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北半球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加上近年发现的丰富油气资源,在经济、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一、区域环境特征南海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之间,其地质构造介于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之间,是在古南海和与之接壤的华南地块南部边缘形成的。从南海构造发育史看,是通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而生成的边缘海盆。(一)地质构造环境(二)海底地貌与海岸南海海底是一个呈北东—南西方向长轴的菱形海盆,海底地貌类型齐全、地形复杂、岛礁密布。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宽广的大陆架,海底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海盆边缘向中心呈阶梯状下降。南海海岸类型多样,既有基岩港湾海岸、平原海岸,又有河口与三角洲海岸、珊瑚礁与红树林生物海岸。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南海宽阔深邃,海水水体体积约350×104~385×104km3,约为渤海、黄海和东海海水总体积13倍左右汇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有珠江、韩江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为热带、亚热带的陆缘海,是中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深海。琼南冬暖可以育种,有“天然温室”之称,海水又可冬泳。在季风、海底地形和邻近海洋影响下,南海表层海流称为季风漂流(三)海洋水文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二、热带海洋特色南海的海洋生物具有种类繁多的特征。浮游植物以藻类为主,自游动物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最终和最重要的消费环节,是人类海洋渔业中最主要的生产对象。(一)热带海洋生物(二)珊瑚群岛南海热带和赤道热带海域,水温高、透明度大、盐度高,在浅水区域具备造礁石珊瑚生长繁殖的条件南海诸岛除个别火山岛外,都是珊瑚礁群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珊瑚岛的土壤、植物、鸟类和海域鱼类共同构成珊瑚岛生态系统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红树林和红树林海岸是南海热带海洋的另一生物地貌。以红树科植物为代表,如红树、红海榄、角果木、木榄、秋茄等,又称海上森林。分布以海南岛为主,粤桂次之,往北伸至台湾海峡两岸。(三)红树林南海是热带气旋的发源地之一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年均10个左右,一半来自菲律宾以东太平洋,一半是在南海激发和发育的。后者具有形成快、范围小、移动方向变化多端的特点南海四季均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但主要集中在6-10月(四)热带气旋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三、油气资源及开发南海为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108~300×108t之间,约占中国总石油资源量的1/3,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南海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以下盆地:珠江口油气盆地莺歌海含油气盆地北部湾含油气盆地台湾浅滩盆地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四、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香港的港口建设经历了约160年,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海港城市,素有“东方明珠”美称。香港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是少有的天然良港,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环抱而形成的海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一)香港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深圳港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包括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等8个港区。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nmile,北至广州60nmile,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二)深圳港深圳港作为国家确定的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广泛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将通过与香港港口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联手构筑亚太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广州港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毗邻港澳,港区分布在广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的珠江沿岸或水域,从珠江口进港,依次为虎门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港区和广州内港港区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三)广州港(四)海口港海口港位于海南岛北部,海口湾中部海岸线上,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地处南海航运中枢,素有“琼州门户”之称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五)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的广州湾内,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中国大西南和华南地区货物的出海主通道五、海南岛海南岛是南海西北部大陆架上的岛屿,位于18˚10N~20˚09N,108˚36E~112˚02E之间。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一水之隔,面积约3.4×104km2,海岸线长1618km。1988年,海南岛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作为开发南海的物资供应基地,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作为南海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层次、高附加值加工基地;作为南海开发产品的推广运销基地;成为南海开发的资金筹措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储备基地。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海南岛是中国大陆岛中的第二大岛,与华南大陆有着相同的地质构造,是地壳上升后又发生断陷形成的岛屿山地位于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环绕四周,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穹隆状受地形影响,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向四周海岸呈放射状,河流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但季节性分布不均匀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日照数多(1750~2700h/a),年平均气温22~27℃海南的天然林占全岛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一)自然环境概况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海南岛环境与资源结构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二)自然资源条件部分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热作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海洋资源丰富,拥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热带海洋资源数量之丰,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三)社会经济发展海南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热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其中,腰果、椰子、油棕面积占90%以上,咖啡占80%以上,胡椒、橡胶产量均占70%以上海南发挥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吸收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海南坚持通过全社会共办“大旅游”,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扩建和完善了老景区,兴建了一批新景点海南现有海口和三亚两个国际性机场,岛内形成”三纵四横“公路干线网,东线、西线已通高速公路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海防林、路边林、城边林、速生丰产林、百万亩椰林等七大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开展,有效地保护了中部和沿海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全省已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60多个,总面积超过270×104hm2,在维护海南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口、三亚环境质量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四)重视生态建设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1.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2.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3.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4.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5.简述中国海洋的地域差异。6.简述渤海对华北区的影响。7.对比台湾岛与海南岛区域开发的异同。8.简述海洋国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本章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1.陈史坚,钟晋梁.南海诸岛略志[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2.陈学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程义吉,何富荣.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与防护技术[J].海岸工程,2003,22(4):1-6.4.戴明刚.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4):583-591.5.董婧,王文波,刘海映.黄海北部近岸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群体结构[J].海洋通报,2004,23(1):45-49.6.段永侯.渤海海岸带变迁及其环境地质效应[J].水文地质工程,2000,(3):1-57.7.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冯文科.南海北部海底地貌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1982,4(4):462-472.9.冯文科.南海地形地貌特征[J].海洋地质研究,1982,2(4):80-93.10.冯晓杰.蔡东升.王春修.等.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17(1):33-37.11.冯志强.姚永坚.曾祥辉,等.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J].海洋地质动态,2002,18(11):17-20.相关网站第十一章结束1.国家海洋局: http://www.soa.gov.cn/2.中国海洋信息网: http://www.coi.gov.cn3.中国台湾: http://www.chinataiwan.org4.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http://www.csnr.org/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http://www.mlr.gov.cn/index.jsp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ttp://www.zhb.gov.cn/
本文档为【中国地理王静爱11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格式:ppt
大小:1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29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