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_李哲敏

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_李哲敏

举报
开通vip

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_李哲敏29卷第1期2007年1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SCIENCEVol.29,No.1Jan.,2007文章编号:1007-7588(2007)01-0027-09收稿日期:2006-06-26;修订日期:2006-10-13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农业综合分区、重点区域农业发展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科技部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03DIB2J106)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哲敏,女,福建安溪人,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发展与食物安...

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_李哲敏
29卷第1期2007年1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SCIENCEVol.29,No.1Jan.,2007文章编号:1007-7588(2007)01-0027-09收稿日期:2006-06-26;修订日期:2006-10-13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农业综合分区、重点区域农业发展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科技部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03DIB2J106)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哲敏,女,福建安溪人,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发展与食物安全研究。E-mail:lizm@mail.caas.net.cn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李哲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额增长减缓,占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下降;食物消费结构由单一型食物消费向多元化方面发展,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向动植物性食物并重的食物消费模式转变。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按照一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将它划分为贫困期※温饱期※结构调整期※营养健康期等4个阶段,且这些阶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已从追求温饱向营养健康科学转变。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转变的关键时期应引起重视。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食物生产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隐患;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食物工业落后,加工品种类不多;食物消费的差距在拉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发展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建议。  关键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营养状况  食物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行为,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国前,我国是一个贫病交加的国家,人均年国民产值低于100元,出生时期望寿命不足35岁,许多中国人处于中度乃至重度的营养不良状态[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由主食消费为主向主副食品替代转变,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向动植物性食物并重的食物消费与营养模式转变。居民消费与营养结构经历了贫困期※温饱过渡期※结构调整期※营养健康期等4个阶段。中国居民膳食消费的演变导致了居民营养状况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对疾病模式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在我国,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问题同时存在[3]。面临未来食物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人民处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的时期是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合理调整食物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期[4]。我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总结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膳食消费模式,这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变化特点1.1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食物消费额增长减缓,占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下降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广大人群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条件已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居民整体生活已彻底摆脱贫困,消费水平全面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日趋合理[5]。到2004年,全国平均每个居民消费水平达4552元,生活消费支出达到3577.82元,比1957年分别增加4450、3484.01元,增长43.6倍和37.1倍(图1)。2004年全国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物消费支出部分达1499.61元,比1957年增加1461.93元,年均增长52.38%。从整体看,全国人均食物消费支出虽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图1)。衡量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指标之一———恩格尔系数(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图2)。自1957年至图1 1957年~2004年全国居民历年食物消费支出水平变化Fig.1 ThehistoricalchangingtrendsofChinese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levelfrom1957to2004(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局)图2 中国居民历年恩格尔系数变化Fig.2 ThechangingtrendsofEnglecoefficientofChineseinhabitant(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局)图3 1957年~2004年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量的变化(kg人年)Fig.3 ThechangingtrendofChinese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from1957to2004(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2004年,恩格尔系数从64.6%下降到44.6%,年均下降0.43个百分点。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标准1),当前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已达到了小康生活阶段。1)联合国粮农组织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对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划分生活阶段———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的为贫困状态,在50%~60%之间的为温饱阶段,在40%~50%之间的为小康阶段,20%~40%以下为富裕阶段,20%以下为最富裕.(资料来源:李幸,文博.从恩格尔系数看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农业经济,2004.)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居民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其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特别是教育等方面的费用增加,制约了食品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物价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总队1999年对全国15×104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54%的家庭有子女在校就读,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大学本科以上,平均每百户供养112个子女上学,每个学生一学年各教育阶段人均花费10195元,是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收入的一半。农村子女读书的风气更甚,除幼儿园和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的费用多少有些差别以外,其余的费用是一样的。一些家庭为供子女上学常常节衣缩食,这也是原因之一[6]。1.2 食物消费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化方面转变,食物消费的质量提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天”的“食”首先是粮食,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温饱与否的关键在粮食[7]。温饱前,食物消费增长首先表现为粮食消费增长,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温饱后,食物消费增长则表现为副食品与动物性食品的增长,消费结构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1952年,粮食为主要食物消费,人均消费量达197.67kg,食用油仅2.1kg、猪肉5.92kg、牛羊肉0.92kg、禽肉0.43kg、蛋类1.02kg、水产品2.67kg、食糖0.91kg,而到了2003年粮食人均年消费增长12.53%,食用油增长198.57%、猪肉增长132.77%、牛羊肉增长36.96%、禽肉增长644.19%、蛋类增长371.57%、水产品增长74.16%、食糖增长36.26%、酒类增长572.8%,可见食用油、猪肉、蛋类、禽肉、酒类的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食物呈现多元化(图3)。一般情况下,当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人们在食物消费中,开始主要改善食物结构,提高食物消费质量,向多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方向发28资 源 科 学29卷第1期展,因而,一些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的牛羊肉、水产品,以及水果的消费量增加[8]。从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发展变化看,当居民生活由温饱阶段向小康生活过渡时,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扩大以及统一市场形成,食物产品南来北往、内外交流,全国各地食物的花色品种空前的丰富多彩,加之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营养优质和多样化食品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9]。食物品种增加,食物消费向着全面多样、优质营养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一些过去不曾食用或者很少食用的食物开始普及[10]。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逐渐减少,同时品种也有很大变化,优质稻米和面粉成为主要食品,粗粮成为餐桌上稀有的健身食品。在粮食数量减少的同时,植物性食物比重开始下降,肉食、禽蛋、水产品都有较多的增长,享受性食物比重开始上升,人们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更多地注重质量,食物消费质量提高。其变化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基本一致。1.3 膳食营养模式从植物性食物为主向以动植物并重型转变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营养结构特点是植物性蛋白、脂肪摄入量远高于世界的平均值[11]。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消费结构中90%的热量与80%以上的蛋白质均来自于植物性食物。1961年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为6.63MJ人日,占总能量的96.54%;蛋白质供给量中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量达39.1g人日,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91.78%;脂肪供给量中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量达10.7g人日,占总脂肪供给量的70.86%。(图4~图6)此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供应有丰富,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尤其在1984年以后,其比重上升的速度明显提高。1984年,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为10.11MJ人日,占总能量的92.04%;蛋白质供给量中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量达52.1g人日,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84.85%;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供给量为22.0g人日,占总供给量的百分数下降至54.45%(图4~图6)。近年来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都来自植物性食物,且随着动物性食物供给量的增加,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脂肪量已超过植物性食物的供给量(图6)。到2003年,我国居民能量供给量已达图4 居民人均每日热量供给量及主要来源变化Fig.4 Changeofaverageenergysupplyanditsprimarysourceperdayperperson(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图5 居民人均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及主要来源变化Fig.5 Thechangeofeachpersondailyaveragequantityofproteinsupplyanditsprimarysource(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图6 居民人均每日脂肪供给量及主要来源变化Fig.6 Thechangeofeachpersondailyaveragequantityoffatsupplyanditsprimarysource(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2929卷第1期李哲敏: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12.31MJ人日,来自植物性食物的能量达9.61MJ人日,占总能量的78.09%,其中能量比例中来自于谷物比重达53.46%;植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量达48.8g人日,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59.66%;来自植物性食物脂肪供给量达54.10g人日,超过动物性食物脂肪的每日供给量,占总脂肪供给量的43.82%。可见,我国膳食营养模式已逐渐从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营养模式转向以动植物并重型的模式,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比重已超过植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脂肪比重,这对居民的营养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2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变化2.1 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本研究从经济发展、食物消费与营养领域选取有代表性指标,如消费水平、食物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各种主要食物消费量、能量及主要营养素供给量等,参照国内外权威机构制定的标准对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明显的膳食营养特征,可将我国近50多年来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发展划分为贫困期※温饱期※结构调整期※营养健康期等4个阶段。第一阶段贫困期(1949年~1977年)的主要特点是:食物消费平均化,食物结构雷同与单一,属于粮食型食物结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产品为主(占能量比重达90%以上),主食和蔬菜占主导地位;谷物消费中,粗粮占有相当的比重(达27%以上)(在谷物中,将籼米、粳米,标准粉、富强粉和小米划分为细粮,将玉米、高粱米等划分为粗粮)[12]。人均每日热量未达脱贫所需达到的热量摄入量标准(8.79MJ)[13],其中来自于粮食的比重高达85%以上;蛋白质低于49g,且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占87%以上,优质蛋白明显不够;脂肪低于25g,严重不足。从营养结构看,这个时期的热量来源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很高,而蛋白质与脂肪的比重偏低,其构成比不合理。第二阶段温饱期(1978年~1984年)的主要特点是:伴随中国由传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食物供给能力全面增强的基础上,各种食物的消费量全面上升,食物供给满足温饱需要,过于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转变。在人均粮食消费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等各种主要食物也都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居民的营养水平明显提高,膳食质量有所改善,人均热量供给量达到10.05MJ的温饱线以上[11],来自粮食的比重占80%~85%;蛋白质达到60g以上,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比重由12.5%上升至15.2%,蛋白质接近中国RNI标准(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4];脂肪由27.2g上升到40.4g,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占总脂肪的52%以上,且摄入仍不足。第三阶段结构调整期(1985年~2000年)的主要特点是:食物结构继续呈现多元化,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开始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长较快,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超过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膳食结构朝动植物食物并重型的模式转变,热量和蛋白质充分、脂肪基本满足需求的营养水平,其中蛋白质摄入量达到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全国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中,关于物质生活水平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要求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g人日[15]。第四阶段营养健康期(2001年~现在)的主要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较合理的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粮食消费量的下降幅度日趋减缓,最后基本稳定在一个合理数量。谷物消费中粗粮与细粮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动物性食物消费增长势头减缓。在当前及今后的较长时期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均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日均摄入量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改善,最终总体达到基本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即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重提高到45%~50%,碳水化合物所占热量比重维持在60%~65%[1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这种阶段性与我国贫困※温饱※小康※全面小康等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其发展阶段出现的时期也与经济发展每个阶段出现的日期基本吻合。随着国国民经济由贫困到基本解决温饱、由温饱向小康、进而向富裕生活水平过渡,中国居民消费由严重短缺向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相对稳定方向转变[1,7]。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整与改善时,要结合生产与生活、经济与消费的关系,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经济发展与膳食改善的协调发展,防止片面抑制食30资 源 科 学29卷第1期物消费或刺激高消费的做法。2.2 食物消费需求从追求温饱向营养健康科学转变我国传统的膳食通常包括主食(南方米饭为主,北方面食为主)、蔬菜和少量肉食,膳食的特点是低脂肪、低能量密度、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膳食纤维[18]。伴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食物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蛋白质、脂肪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植物性食物所提供的年均增长速度(图7~图9),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满足生存向吃饱、吃好转变。近年来人们购买食物不象以前饥不择食,有什么买什么,而是多了一个心眼,就是安全、卫生、营养、健康[18]。这固然与市场上的食物假冒伪劣、中毒事件不断发生,以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有关,但同时也是人们食物消费的健康和安全意识正在萌发和与时俱进。消耗食物不仅是为满足温饱和维持生存,越来越多的是为了享受、健康和自身的发展。表明食物消费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不仅考虑数量更要求质量;不仅要满足生理的需要,更要求满足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不仅要维持生存,更要获得发展,这是食物消费的必然趋势。3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措施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是以粮食为主食,副食品多样化,且主要食用新鲜的天然食品,不喜欢精细加工,很少食用糖,长期以茶为饮料,习惯用植物油烹调食品[18]。我国这种传统膳食结构受到国外一些营养学专家很高评价,称我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防止肥胖、心脑血管病的最佳膳食。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供应丰富、中西方文化碰撞,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口粮的摄入量明显减少,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等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食品日趋精致,高糖、高脂肪的糕点、点心逐渐增多[19]。随着膳食结构的变化,居民的营养状况也随之发生改变,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热能、营养素摄入量均有明显增加,脂肪摄入比例逐年上升,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逐年下降。膳食模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迅速减少,呼吸系统疾病不图7 1961年~2003年中国居民动植物性食物热量供给量年增长率变化Fig.7 Thechangeoftheannualgrowthrateofcaloricsupplyonvegetableandanimalfoodofchineseinhabitantconsumptionfrom1961to2003(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图8 1961年~2003年中国居民动植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量年增长率变化Fig.7 Thechangeoftheannualgrowthrateofproteinsupplyonvegetableandanimalfoodofchineseinhabitantconsumptionfrom1961to2003(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图9 1961年~2003年中国居民动植物性食物脂肪供给量年增长率变化Fig.9 Thechangeoftheannualgrowthrateoffatsupplyfromvegetable-animalfoodofchineseinhabitants'consumptionfrom1961to2003(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的人均食物供应量数据库)3129卷第1期李哲敏: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再占据死因的主导地位,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肿瘤成为居民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1991年~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104。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2002年全国有近3×108人超重和肥胖,1992年~2002年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108,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40.7%和97.2%[19]。1)所谓理想的中国膳食营养模式是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等部门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建议:人均每日食用油脂类25g,奶及奶制品100g,豆类及制品50g,畜禽肉类50g~100g,鱼虾类50g,蛋类25g~50g,蔬菜400g~500g,水果类100g~200g,谷类300g~500g。依此标准,我国居民膳食准则是:①能量摄入每日10MJ,其中60%来自谷类;②蛋白质70g,30%~40%的蛋白质来自动物和豆类;③脂肪的热能比为25%~30%;④食盐摄入每日<10g。按中等能量水平的平均食物需要量计算,每人每年约需要谷类146kg,豆类15kg,蔬菜164kg,水果55kg,畜禽肉27kg,水产类18kg,蛋类14kg和奶及奶制品36.5kg.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时是进行膳食营养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4]。2003年起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100美元,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这一关键时期。同时,在今后的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也进入工业化迅速推进并趋向国际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时期,正面临着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重大转折时期,是实现食物结构的优化调整的最有利时期。一旦引导不当,形成的不合理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习惯,不但难以纠正,而且会妨碍一代甚至几代人身体素质的提高[20]。抓住机遇,适时干预,会事半功倍。否则,不仅要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素质,也会因不堪重负的疾病负担,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改善尚存在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3.1 食物生产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隐患当前,我国的食物供给是按生产多少、消费多少的“生产引导消费”方式进行的,而不是按照居民的理想膳食营养模式进行生产的。生产出来的食物结构不能满足居民膳食营养改善的需要,往往是居民需要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或者不易买到。同时,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的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还不健全,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着着巨大的隐患,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今后,应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营养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变“种什么吃什么”为“吃什么种什么”。在保持食物品种多样化,优势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形势下,针对当前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调整粮食结构,确保中国口粮的完全自给;调整大豆品种结构,加快大豆产业的发展;调整畜牧业结构,适当控制畜产品产量过快增长;调整蔬果产业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种类及种植规模。要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医院等公共食堂和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使居民的消费结构、营养膳食结构和食物生产结构相协调以推动结构调整。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市场体系等九大体系的建设,为居民早日实现适合中国国情的理想膳食模式1)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3.2 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当前,我国的食物消费结构、饮食行为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居民消费观念陈旧,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不科学,造成了食物结构陈旧和品种单调,食物结构不够协调,富于营养和健康的食物还很不足,影响了食物消费的科学化和合理化[21]。其中突出的是奶类、豆类、蔬菜等消费不足,猪肉消费过多。中华民族素以谷类食物为主,很少食用奶类,近年奶类消费虽在快速增长,但消费量仍然很低,不仅与西方国家上百kg无法比,就是同我国城市中的高收人阶层相比差距也很大。另一方面,我们的电视里看不到鼓励消费传统饮食的节目,很少能看到指导居民合理膳食的节目,更多能看到的往往是“麦当劳好吃又好玩外加送大礼”,食物消费行为缺乏有效的科学的引导[10]。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加强营养宣教,正确引导食物消费,纠正居民不良的食物消费习惯,树立“合理、平衡、适量的食物消费”的新观念。要加强社会公益性宣传,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要象培养汽车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热点一样,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频率,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新的思维定势。要在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加强膳食营养教育,把膳食营养知识32资 源 科 学29卷第1期和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同时,普及膳食知识可以结合国办发新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的宣传进行。这个纲要提出了食物消费的新目标和重点发展的领域、地区和人群。要求优先发展奶业、大豆产业和食品工业,重点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22]。3.3 食物工业落后,加工品种类不多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食品工业还非常落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还不及40%,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都已超过了80%[6]。食品工业的落后,制约了食物品种的多样化。统计资料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工业食品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所占的比例还较少,在外就餐也不多,食品加工服务费支出更少。2000年,除烟、酒、糖以外,糕点类和其他食品人均分别支付41.81元和41.99元,食品加工服务费0.87元。到2004年,食品消费支出为2709.6元,除烟、酒、糖以外,糕点类和其他食品人均分别支付57.46元和62.35元,食品加工服务费0.94元。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和营养状况的需要,也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技术的延伸。今后,应大力发展与居民一日三餐有关的方便食品和孕妇、幼儿、老年人特需的营养、增智、抗衰的保健食品。以粮油精深加工为基础,适当发展粗杂粮、混合粮和蒸谷米加工。大力发展以大豆为主体的植物蛋白制品及乳品工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大豆食品和乳品集团性的龙头企业,引导消费市场的取向,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必要保护措施,扭转我国大豆和奶类生产滞后的局面。适度发展动物性食品工业。大力发展蔬菜、水果食品加工业。同时,“卫生安全,回归自然”已成为消费者选购食品的基本准则,这就要求食品在科技、设备、管理、工艺方面都要有良好的条件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保证食品的营养素不被破坏和损失,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天然食品,提高食品的科技含量。3.4 区域发展不平衡,食物消费的差距在拉大过去几十年里,政府下大力气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当前,我国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地区之间差距都有扩大趋势[3]。国内低收入阶层和地区与高收入阶层和地区的居民相比较,食品消费无论是金额还是富含高营养食物的比重都有1倍~5倍的差距。今后,应进一步推进区域性食物资源共享,大力培育高产优质的动植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的食物区际交流;因地制宜地制定食物结构调整的规划和方向,从全国食物发展的全局和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上加以考虑,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特点和差异性,制定科学的食物发展战略。即实行区域之间的互补互利,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食物资源利用;政府应制定适度倾斜的区域发展政策;从过去单一的数量增长转向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增长;专业化基地建设与区域综合利用开发相结合。3.5 在外就餐增加,食物摄入存在隐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特别是较富裕的城市居民,由于工作忙或不愿意干家务,在外就餐的越来越多,有些根本不在家吃饭。而在外就餐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为,都往往意味着摄入过多的食物。在就餐时,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更多地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从而对居民的健康带来隐患。统计资料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在外就餐支出增加。2000年,在外用餐费287.80元。到2004年,在外用餐费533.39元。今后,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在外就餐支出的比重会继续提高,要消除在外就餐造成的居民营养健康隐患。应大力推行食物健康运动,提倡合理消费、均衡消费,杜绝浪费,历行节约。尽快建立科学膳食标准和制度,优化消费方式,拓宽消费领域,加强食物消费指导和食物消费科学的研究工作。通过科技咨询和宣传媒介加强饮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工作,对中小学生增加食物和营养方面的科普知识教育,以提高人民科学消费的自觉性。3329卷第1期李哲敏: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马凤楼,许超.近五十年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回顾[J].营养学报,1999,21(3):249~257.[MAFeng-lou,XUChao.FoodconsumptionandnutritionalandhealthstatusofChinesepopulationinthepastfiftydecades[J].ActaNutrimentaSinica.1999,21(3):249~257.][2] 封志明,史登峰.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J].资源科学,2006,28(1):2~8.[FENGZhi-ming,SHIDeng-feng.Chinesefoodconsumptionandnourishmentinthelatest20years[J].ResourcesScience,2006,28(1):2~8.][3] 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77.[WANGLong-deeditorinchief.OneoftheinvestigationsofinhabitantnutritionandhealthinChina-generalreportin2002[M].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2005.16~77.][4] 翟凤英.建设小康社会,营养必需立法.营养学报[J],2005,27(1):1~4.[ZHAIFeng-ying.Nutritionshouldbelegislatedinordertoconstructwell-offsociety[J].ActaNutrimentaSinica,2005,27(1):1~4.][5] 陈义伦.营养需求与中国农业[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5~47,94.[ChENYi-lun.NutritiondemandandChineseagriculture[J].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2001,3(2):45~47,94.][6] 郑必清.关注居民的食物消费[J].消费经济,2002,(3):25~28.[ZHENGBi-qing.Attendingtothe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J].ConsumerEconomics,2002,(3):25~2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2004中国农民素质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1~90.[RuralandSocietyDevelopmentDepartmentof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ChinaRuralTechnologyDevelopmentCenter.TheReportonChineseFarmerDiathesisin2004[M].Beijing:ChinaAgriculturePress,2005.51~90.][8] 李哲敏,李干琼.中国农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61(10):4~8.[LIZhe-min,LIGan-qiong.FoodconsumptionandnutritionconditionofChineseruralinhabitants[J].FoodandNutritioninChina,2004,61(10):4~8.][9] 杜树发,吕冰,王志宏,等.中国居民膳食的变迁[J].卫生研究,2001,30(4):221~225.[DUShu-fa,LVBing,WANGZhi-hong,etal.ThechangeofChineseinhabitants'meal[J].HygieneResearch,2001,30(4):221~225.][10] 程义勇.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及相关的健康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64(1):6~8.[CHENGYi-yong.Nutritionstatu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ofChineseinhabitant[J].FoodandNutritioninChina,2005,64(1):6~8.][11] 陈春明,邵宗明.中国七省市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6~110.[CHENGChun-ming,SHAOZong-ming.FoodNutritionandHealthStatusofSsevenProvincesofChina[M].Beijing:ChinaStatisticPress,1994.6~110.][12] 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8.[TheResearchTeamofChineseMiddle-LongTermFoodDevelopmentStrategy.TheResearchofChineseMiddle-LongTermFoodDevelopmentStrategy[M].Beijing:ChinaAgriculturePress,1991.8.][13] 许世卫,李志强主编.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0.[XUShi-wei,LIZhi-qiangeditorinchief.StudyonChineseFoodSafetyDevelopmentStrategyintheNewPeriod[M].Shandong:ShanDong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3.2~40.][1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101.[ChineseNutritionSociety.ChineseInhabitants'DRIs[M].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2000.40~101.][15] 新华网.全面小康什么样-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118content-632829.htm,2002-11-18.[XINHuawebsite.Whatisthecomprehensivewell-offsociety:visitingthedirectorgeneral-HeKengof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118content-632829.htm,2002-11-18.][16] 王玉英,陈春明,何武.1990~1998年中国食物消费与膳食结构[J].卫生研究,2000,29(5):288~293.[WANGYu-ying,CHENChun-ming,HeWu.Foodconsumptionandmealstructure[J].HygieneResearch,2000,29(5):288~293][17] 张一青,李少波.经济收入对成人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影响的动态研究[J].华夏医学,2004,17(2):26~29.[ZHANGYi-qing,LIShao-bo.Studyontheresultofincomeeffectonmealstructureandnutrition[J].ActaMedicinaeSinica,2004,17(2):26~29.][18] 赵霖,鲍善芬.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9,20(5):7~9.[ZHAOLin,BAOShan-fen.Leadingthewholenationtoconsumefoodscientificallyandreasonably[J].FoodandNutritioninChina,1999,20(5):7~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0.[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DepartmentofMinistryofHealthP.R.China,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ronicIllnessReportofChina[M].Beijing:People'sHygienePress,2006.5.][20] 许世卫.中国食物发展与区域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0~100.[XUShi-wei.ResearchofFoodDevelopmentandRegionCompare[M].BeiJing:ChinaAgriculturePress,2001.10~100.][21] 刘丹青.我国食物消费的发展新趋势[J].消费经济,1999,(3):33~34.[LIUDan-qing.Thenewdevelopmenttendencyoffoodconsumptioninchina[J].ConsumerEconomics,1999,(3):33~34.][22] 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EBOL].http:www.cnsoc.orgasp-binGB?page=8&class=58&id=78,2005-03-26.[TheOfficeofStateCounciloftheP.R.China.Thedevelopmentoutlineoffoodandnutritioninchina(2001~2010年),http:www.cnsoc.orgasp-binGB?page=8&class=58&id=78,2005-03-26.][2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0~2004.[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eseStatisticsYearbook[R].Beijing:ChinaStatisticPress,1980~2004.]34资 源 科 学29卷第1期ChangeofChinese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andNutritionDevelopmentintheLast50YearsLIZhe-min(AgriculturalInformation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Since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wasestablished,especiallyafterthereformandopen-uppolicy,theChineseinhabitants'situationoffoodconsumptionandnutritionhasbeennotablechanged.Firstly,theleveloftheinhabitants'consumptionhasbeencontinuallyincreased,butthefoodamounthasbeenincreasedslowly,whichaccountingfortheproportionofexpendhasbeendecreasedapace.In2004,theinhabitants'consumptionperperson4552Yuan,lifeconsumptionexpend3577.82Yuan,comparedthefiguresin1957whichgrew43.6timesand37.1times;foodconsumptionexpendperpersonreached1499.61Yuan,comparedthefigurein1957,whichgrewmore1461.93Yuan;theEngelcoefficientin1957was64.6%,ithasbeendecreasedto44.6%after2004.Secondly,foodconsumptionpatternhasbeentransformedfromunitarytomultiplexaspects,andthequalityoffoodconsumptionhasbeenincreased.In1952,mostoffoodconsumptionwasgrain;consumptionprepersonreached197.67kg,edibleoilonlyreached2.1kg,porkreached5.92kg,beefandmuttonreached0.92kg,birdmeatreached0.43kg,eggsreached1.02kg,aquaticproductreached2.67kg,sugarreached0.91kg.Butin2003,grainperpersonconsumptionincreased12.53%,edibleoilincreased198.57%,porkincreased132.77%,beefandmuttonincreased36.96%,birdmeatincreased644.19%,eggsincreased371.57%,aquaticproductincreased74.16%,sugarincreased36.26%,alcoholincreased572.8%.Thirdly,mealsnutritionpatternhastransferredfromvegetablefoodasprioritytovegetable-animalfoodaspect.Ourcountryinhabitants'mealspattern'scharacteristheingestionfromvegetalproteinandfatisbyfarhigherthantheaverageoftheworld.Thetraditionalmealsconsumptionpatternwhichtakevegetablefoodaspriority,both90%ofcaloricandmorethan80%ofproteinarefromvegetablefood.Inrecentyears,70%ofcaloricand67%ofproteinhavebeenfromvegetablefood,andhavebeenincreasedwiththeanimalfoodsupplyincreasing,andtheamountoffatfromanimalfoodhasbeenexcessthesupplyofvegetablefood.Wefindbyanalysisthatthecourseofourcountry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andnutritiondevelopmenthastheobviousstagetraits;wecandivideitintofourstagesaccordingtosomestandards:povertystage,adequatefoodandclothingstage,patternadjuststage,nutritionandhealthstage,andallthesestagescorrespondtooureconomicaldevelopmentstages;the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demandhasbeenchangedfromthepurseforadequatefoodandclothingtonutrition,healthandscience.Inquitealongperiodoftimefromnow,theperiodisthekeytimeduringwhichourcountryinhabitants'foodconsumptionandnutritionwillbechanged,andshouldbegivenmoreattention.Meanwhile,itwillbethegoodtimetoreasonablyadjustfoodpatternandnutritionintervention.Thepaperputsforwardtheproposeof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ourcountryinhabitants'consumptionandnutritionhealthaccordingtothesemajorproblems,suchastheunreasonablefoodproductpattern;hiddentroublesamongthequalityoffood,foodsafetyandsanitation;theabsenceofeffectiveguideoffoodconsumptionpatternandmealbehavior;laggardfoodindustryandscarcityofprocessingvariety,extendofgapoffoodconsumption,etc.Keywords:Chineseinhabitant;Foodconsumption;Nutritiondevelopment3529卷第1期李哲敏: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
本文档为【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_李哲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晓明
教书育人
格式:pdf
大小:4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5-03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