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课件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课件凝聚智慧砥砺前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研活动单元学习目标及课时规划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分层作业具体课例说课060502010403目录课程阶段目标及解读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课标分析教材分析主题单元结构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下认识平均分二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下分数加减法及解决问题五下分数乘除法比、百分数六上各小节内在联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下认识平均分二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下分数加减法及解决问题五下分数乘除法比、百分数六上借助“等分除”和“包含除”两种模型认识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课件
凝聚智慧砥砺前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研活动单元学习目标及课时规划学情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分层作业具体课例说课060502010403目录课程阶段目标及解读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课标分析教材分析主题单元结构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下认识平均分二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下分数加减法及解决问题五下分数乘除法比、百分数六上各小节内在联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下认识平均分二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下分数加减法及解决问题五下分数乘除法比、百分数六上借助“等分除”和“包含除”两种模型认识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不够分”从而产生了分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读写、大小比较及同分母分数加减。学情分析1.对于“整体”认识的扩充,数量1与单位“1”有什么区别;深入认识分数单位。 建议:借助多种情境、材料,动手操作,对比异同,理解单位1,通过数分数单位沟通计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联系。2.分数中假分数、带分数的转化关系。 建议:数形结合的方式,借助图形或数轴,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找一找等活动达成直观理解。3.体会分数即是除法运算的结果,也是一个”运算“的过程。建议:借助整数的两种意义的表达,借助同一个分数,运用画图等直观手段,帮助理解和辨别。4.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建议与商不变的性质勾连学习,让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及分数单位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学抽象、数学建模、几何直观、数感、合情推理、批判性思维。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2课时)单元课时规划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单元起始课(1课时)约分(3课时)通分(5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课时(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分数的意义》说课一、指导思想质疑思辨试错创新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背景、过程借助平均分单个物体唤起学生原认知再次体会分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测量分物二、教材例题分析计算二、教材例题分析实例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分数单位实例结合实例理解分数的意义。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唤醒已知探究新知、创造分数结合实践、综合运用回顾全课、小结延伸四、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发展史,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3.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六、教学方法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七、学法指导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2、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八、教学流程:一、启学引思,提出问题二、疑学问思,分析问题三、组学辩思,解决问题四、拓学创思,拓展问题一、启学引思,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唤醒已知二、疑学问思,分析问题探究新知、创造分数三、组学辩思,解决问题深化整体,总结意义抽象分数的意义,明确单位“1”。提问:写出了这么多分数,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吗?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四、拓学创思,拓展问题—课堂检测设计意图:在”变与不变”中分数表示量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辩证、批判思维。设计意图:巩固理解分数单位以及分数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分析能力。四、拓学创思,拓展问题设计意图:借助数轴,深化分数的意义,通过估一估、找一找、说一说,从而知道了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都和0——1之间的距离一样,从而确定了0——1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单位“1”,再去判断所给分数对应的点,和直线上的点所对应的分数。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对分数的大小、分数之间的联系有所感悟,数轴使数与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成为“数形结合”的基础,使抽象的数变得有“形”可依,发展学生的数感。分数与除法一、说教材《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单位“1”平均分的两种方法与除法间的联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是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既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二、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借助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5.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类推能力,渗透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一、启学引思,提出问题二、疑学问思,分析问题三、组学辩思,解决问题四、拓学创思,拓展问题四、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例2:1÷4=1/4(个)例3:3÷4=3/4(块)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说课总结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能是0,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0。例题剖析。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层层递进,归纳总结。分数与除法教学落脚点: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层层递进,归纳总结。列式问题结果概括案例分享:例2的教学:1.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问:每人能分得一个月饼吗?那每人分得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3.师: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得1/4个。把一个月饼是平均分成4份,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还可以怎样列式呢?4.“1÷4”表示什么意思?求什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多少个啊?(1/4张)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看来我们做除法的时候,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也可以用分数表示。5.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案例分享:例3的教学:1.师:刚才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1/4个,那如果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又会分得多少个?2.该怎么计算呢?“3÷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人能分得一张饼吗?你们认为结果是多少呢?3.学生猜想。看来我们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多少呢?咱们还是亲自动手分一分吧!4.学生分饼。5.学生反馈两种不同的分法,教师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分法6.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无论是哪种分法,我们知道了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4个。问:谁能说一说在这里3/4个表示什么意思?与你的同桌小声说一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7.强化:现在老师想得到3/8个,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得到?1)学生讨论。2)学生反馈:两种方法。例题剖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落脚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分数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的算理。通过对比,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案例分享:例4的教学: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利用它们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指名学生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求的是什么?2)问: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呢?(7/10)那你们是把谁看作单位“1”?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2.反馈:把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一只,鹅有7只就相当于7份。3.根据我们刚才研究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7/10还可以看作什么?那也就是说要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除法解决。7在题目中代表什么?10代表什么?7/10表示什么?4.做一做第2题。问:请看这一题,你们会列式计算吗?你们为什么不用9÷4呢?5.师:看来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解决。2.真分数和假分数4R·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节先通过两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3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分数单位以及分数的意义,为本节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完这节课,也能完善学生对分数体系的认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数,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分数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真分数和假分数(1)2.真分数和假分数R·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了解带分数的概念,知道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带分数。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与特征。▷教学难点建构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一、启学引思,提出问题4433任选两张,看看它们能组成什么样的分数。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个分数,并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它们各有几个相应的分数单位?把整个圆作为单位“1”。二、疑学问思,分析问题观察图形中涂色部分和整个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涂色部分都没有占满整个圆,即这些分数都比1小;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中,哪些是真分数?为什么不是真分数?把一个圆作为单位“1”。(1)4个是几分之几?在图中涂色表示。()三、组学辩思,解决问题(2)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个分数,并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从涂色结果可以看出:由1个整圆加个圆构成,即=,可以看作由2和合成,写作2,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读作:一又四分之三。读作:二又五分之一。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真)(真)(真)(假)(假)(假)(假)【选自课本P54做一做第1题】三、拓学创思,拓展问题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一说你的理由。(1)我吃了一个西瓜的。(2)爷爷把一块菜地的种了西红柿,种了茄子,种了辣椒。(3)一块巧克力,我吃了,表哥吃了。不对不对对【选自课本P55练习十三第2题】3.把一个图形看作单位“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再读一读。读作:四分之七读作:六分之二十三【选自课本P55练习十三第1题】4.(1)写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1)172737475767(2)71727374757677【选自课本P56练习十三第8题】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和假分数(2)2.真分数和假分数R·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在3、3、4、7、8中任意选两个数组成分数。一、启学引思,提出问题请结合图形涂色表示下面分数。二、操作探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请你把、、在数轴上表示出来。012仔细观察,完成下表。分数组成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结果()个是()   ()个是()   ()个是()   41827分子分母相同分子大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4÷48÷47÷412(1)把、化成整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3=1根据分数的意义3个是1=8÷4=2还可以怎么想?1个是2个,即2个1,就是2。(2)把、化成带分数。是(就是2)和合成的数,等于也可以用7÷3=2……1想一想:=——————————6÷5=(2)把、化成带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58521504312692030159273271213555937123920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选自课本P54做一做第2题】(1)3个人平均分,每人分杯,也就是____杯。(2)2个人平均分,每人分______杯。331【选自课本P55练习十三第3题】2.有3杯水。85125155185151452353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假分数,直线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带分数。【选自课本P55练习十三第5题】1231324.把一个图形看作单位“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选自课本P55练习十三第6题】<<>=带分数5.在○里填上“>”“<”“=”。你认为带分数和假分数哪个更容易看出数的大小?【选自课本P56练习十三第9题】10÷3=(天)=3(天)10313答:这板药能吃3天。136.一板药共10粒,每天早、中、晚各吃1粒。这板药能吃多少天?(用带分数表示。)【选自课本P55练习十三第4题】7.熊的冬眠时间约是睡鼠的几分之几?睡鼠的冬眠时间约是熊的几分之几?7÷5=755÷7=57【选自课本P56练习十三第7题】5775分数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假分数——整数分子是分母的整数倍(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整数倍(大于1)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说教材《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二、说学情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思辨——试错——创新”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三、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说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自主探究”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五、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一、启学引思,提出问题二、疑学问思,分析问题三、组学辩思,解决问题四、拓学创思,拓展问题六、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总结总之,本节课教学坚持了“学生探索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质疑延伸,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落脚点:渗透公因数与约分之间的联系。发挥直观形象对概念理解的支撑。算法多样化,反思算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及时总结归纳,积累经验,培养数感。概念方法例题剖析适时拓展学习内容。思考: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是否需要让学生了解?1、短除法有效展现两数共有的质因数,把所有共有的质因数相乘的积,就是最大公因数。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能提高速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享: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分数30/42,你能把30/42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你们是根据什么变的?师:为什么你们不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生:不能,因为5只是30的因数,不是42的因数,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就得不到一个分数了。必须除以既是30的因数又是42的因数。师:30/42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时,必须除以既是30的因数又是42的因数的数。师:30和4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呢?师:请写出30和42的所有因数。师: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师:有关因数的知识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它。案例分享:教学例1师:请学号是8的因数的同学站在左边。师:请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在右边。师:8的因数必须站在左边,12的因数必须站在右边,怎么站?生:讨论、商量后站好。(81、2、43、6、12)师:你们为什么这样站?生:8号站在左边,1、2、4号站在中间因为它们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3、6、12号站在右边。师:嗯,同学们可真聪明。巧妙的运用了数学里面的什么知识?(集合圈或韦恩图)案例分享: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指着中间1、2、4)这里表示……师:1、2、4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也就是8和12公有的因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它们的公因数。(板书:集合图和公因数定义)齐读: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师: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定义)齐读: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案例分享:教学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我们把这种先列举18和27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从中确定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都叫列举法。师:还有其他的方法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师:我们把这种从18的因数中筛选出同时也是27的因数,从中确定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都叫筛选法。师:你为什么不从27的因数中筛选出18的因数呢?师:如果想最快找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怎么筛选?(从大到小筛选)实际应用教学落脚点:在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与理解借助图示理解题意分析与解答把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回顾与反思直观方式进行验证,理解具体情境中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例题剖析案例分享: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师:有一位李叔叔也正忙着装修,他遇到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我们家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我想在上面铺地砖。”他打算怎么铺,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我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同一种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铺砖的要求。)请问:地砖的边长有哪几种?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全。)(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同时把“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转?”改为“地砖的边长有哪几种?”,加大思维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案例分享: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1)学生操作。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边长1分米、2分米……的可以铺满,边长是其他整分米数可以吗?到底有多少种地砖能铺满?如果有困难,可以拿出学具来帮助思考。(2)交流汇报。(3)思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案例分享:3.回顾反思,验证说明。(1)用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作为正方形地砖的边长,一定能满足我们题目中的要求吗?请你想办法进行验证和说明。(2)小组合作进行验证。(3)汇报交流。①刚才已经有同学用学具实际演示了,确实可以铺满整个长方形。②利用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12÷1=12(块)16÷1=16(块)12÷2=6(块)16÷2=8(块)12÷4=3(块)16÷4=4(块)③推理验证。因为铺地的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既要能整除12又要能整除16,所以必须是12和16的公因数。4.总结提升:回顾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约分例题剖析教学落脚点:原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方法是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可以逐步约,也可以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数一步约)与前面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相类似,而是根据《标准》的有关要求,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整数的公倍数和共有的倍数。共有的倍数放在集合中间的圈里,然后找到圈里最小的就是最小公倍数。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利用集合圈的演示引入最小公倍数(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3)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二:先写出8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方法四: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边写边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第一个是6的倍数的,就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大多只能拼出最小的正方形,所以教师还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再大一些,正方形的边长还可以是多少?然后利用集合圈的演示引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的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总结:可以引导学生将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情况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总结:   ①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②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积。   ③一般情况,可以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从中找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区别是最大公因数从大到小找,最小公倍数从小到大找。   如果学生还能进一步总结更简便些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如:   用较小数的因数,从大到小依次去除较大的数,看哪个因数也是较大数的因数;或者用较大数的倍数,从小到大依次去除以较小的数,看哪个倍数也是较小数的倍数。这道例题就找到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就知道所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了。最小的是多少分米?教学重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例4的教学:1、提问: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2、学生思考并回答。(1)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3、老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4、学生试做,汇报解答过程。提问:(1)用什么数做公分母?  (2)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指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5、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例5的教学:1、提问: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2、学生思考并回答。(1)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3、老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4、学生试做,汇报解答过程。提问:(1)用什么数做公分母?  (2)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指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5、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练习18第11*题,需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两方面的知识。由于1/6和1/5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所以在1/6和1/5之间不能直接写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可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扩大若干倍。方法一:化成同分母分数。方法二:化成分子分母比较大但分子仍相同的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分析教学例1:(1)启学引思,提出问题提问:在故事中设计了要比较哪位同学登山最快,就是要比较和0.8的大小问题,从而引出课题。(2)疑学问思,分析问题。(3)组学辨思,解决问题,学习小数化分数(出示例1: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①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分别用小数和分数两种形式表示商。②是学生确信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连接,进而板书0.3=,0.6=。③让学生思考,怎样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让学生自学。(4)拓学创思、拓展问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分析教学例2:(1)提问:这6个数中,有分数、有小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该怎么办?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提问: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2)让学生尝试把分数化成小数。老师提问: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该怎样化成小数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再请代表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方法:A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相同的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B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3)再让学生将分数化成小数。认知障碍:有些分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人”法保留几位小数。这道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4)小结:分数化成小数时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出,一般方法是:用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特殊方法:①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②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分析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课前整理指导: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它们有什么联系?2、组内优化3、组间交流4、优化再建(二次整理)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本文档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4.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晨风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105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3-03-29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