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共4课)(2021新版)6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共4课)(2021新版)6

举报
开通vip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共4课)(2021新版)6PAGE\*MERGEFORMAT2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主要概念】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涉及课标】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共4课)(2021新版)6
PAGE\*MERGEFORMAT2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主要概念】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涉及课标】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课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漂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聚焦学习内容。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节课唯一的活动,动手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进而分析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独立意识增强,对自然现象有明显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基于好奇心的驱使和随意性的观察行为,但缺乏深度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本课以说出含有“云雾”二字的四字词语为始,再辨别视频中的云和雾,引导学生思考云和雾之间的区别,根据生活经验推测雾的形成原因,再通过做模拟雾的实验,思考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雾的形成原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描述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为以后研究露和霜,雨和雪,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2.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火柴,冰袋,量筒[学生]量筒,温水,冷水,线香,冰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板书:云、雾,提问:你能说出含有云和雾的四字词语吗?(云雾缭绕,云山雾海、腾云驾雾、云开雾散……)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有云和雾的词语,看来,云和雾之间一定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谁能来试着说说看,云和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3.学生尝试回答。4.师谈话:好的,那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你能分辨一下哪个是云,哪个是雾吗?播放一段视频:云和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云和雾》(掲题)[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意图]通过组词聚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分歧,并在分辨云和雾的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二)提供材料,实验验证过渡:那么你仔细回想一下,你一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雾?在雾中行走时,你观察到过什么现象?1.生回答:早上上学时……衣服湿漉漉。感觉空气湿润。头发上有水珠……2.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根据这些现象,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推测出,雾是由什么形成的吗?(小组讨论)3.学生讨论,汇报:由水珠形成的。由小水滴形成,特别小。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水珠(小冰晶)。4.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模拟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好吗?请看大屏幕。5.播放微视频。6.问: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这个实验的步骤?7.学生回答。8.师:那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线香在筒内保持五秒左右,注意安全。9.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材料,老师提示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再用一个筒,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刚刚步骤,仔细观察筒内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实验吧!10.学生分组实验。11.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想?12.学生回答并小结:用温水的筒内很快出现雾,冷水的筒内现象不明显。13.为什么用温水的效果好?(太阳照射到水变成水蒸气也是热的)你能推测出雾的形成原因了吗?14.教师总结:PPT空气中水蒸气→小水珠(箭头上,遇冷,下,凝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天的经历,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可以猜测雾的形成,接下来用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测。利用实验室里简单的材料,将大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中,直观形象,可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三)归纳总结,延伸拓展1.问:那么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和雾之间有什么关系?(PPT)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刚才的研究和下面的图片资料,找到答案呢?可以把你的想法或者发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写下来。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阅读这段资料,看看大家都会有什么样的发现。(书本图片)2.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描述云的形成过程。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看起来白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或雾。云是在高空中形成的,雾则是发生在地面附近。云和雾是同一种事物。在半山腰,当云飘过来时,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它是雾,而在山脚下的人会认为它是云。3.学生回答。19.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雾和云的成因,还知道了,原来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你知道他们可以分为哪几类吗?不同种类的云,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天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播放视频:云和天气的关系。20.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坚持观察天空中出现不同云时天气的特点及变化情况,看看你还有哪些新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学生已知道雾的形成原因,接下来通过模型的建构和解读,通过思考总结出云的形成原因以及和雾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的拓展,云和天气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后记】14.霜和露【主要概念】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涉及课标】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箱,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了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云和雾的形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露和霜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也并不陌生。五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猜测露的形成,引导学生用维恩图比较的露和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归纳总结出露和霜的成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描述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为接下来研究水的循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2.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根据实验会解释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过程。3.能关心大自然的一些变化,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相关的节气,保持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推理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难点]做造霜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加湿器、塑料杯。[学生]金属罐、冰块、抹布、盐、温度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然界中的云和雾,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又是哪种自然现象呢?(出示图片,板书:霜)2.追问: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霜吗?在哪里见过?大概出现在什么季节?3.学生回答。[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干净利落。二、了解霜的形成原因。1.过渡:大家的生活经验挺丰富,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霜是怎样形成的呢?2.学生推测,小组交流、汇报。3.提问: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怎么做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微视频)4.提问:看懂了吗?有问题吗?(温度计不拿出)5.追问:还有哪些注意点?6.分组实验。7.谈话: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8.谈话:看来大家都测到了0℃以下,而且杯子外面都结成了一层小冰晶。这个小冰晶是怎么形成的?小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就形成了小冰晶。9.提问:那么自然界中的霜也是这样形成的吗?请看大屏幕。10.谈话: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霜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形成的?11.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降到零度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板书水蒸气遇冷凝结0摄氏度以下冰晶那么在刚才的模拟实验中,我们用上湿抹布其实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蒸气,冰冷的金属罐相当于大自然里面一些冷的物体。[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三、了解露的形成原因。1.谈话:除了霜,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2.板书:露。3.提问:大家发现露珠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4.学生回答。5.提问:根据霜的形成,我们能推测露的形成过程吗?6.小组讨论、汇报。7.谈话:大家都很善于思考,老师也尝试做了一个露的模拟实验,谁愿意到前面来仔细观察一下?8.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下降,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板书:0摄氏度以上水滴9.提问:那么,露和霜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手拿两个金属罐,对比观察)我们利用维恩图进行比较。10.学生讨论、完成记录单二、上台汇报,追问:你们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11.小结:露和霜形成的相同点是:温度下降(遇冷),需要大量的水蒸气。它们的不同点是:开始结霜的温度(霜点)更低,在0℃以下,露形成的温度(露点)在0℃以上;露是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霜是从气态到固态的变化。[设计意图]根据霜的形成推测露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既推出了新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还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比较露和霜的状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推断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滴,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回忆、对比、推理、抽象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维恩图是一种分析、比较信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比较的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将科学现象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融合到一起。比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还更是一种方法,要能够运用比较发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四、拓展与应用。1.谈话: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了露和霜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其实,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对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展开了研究,并且发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2.播放视频。3.总结: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白露”和“霜降”这两种节气对人们生活以及动植物的影响。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了解相关内容,并把你的发现与大家进行分享。设计意图]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教学后记】15.雨和雪【主要概念】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涉及课标】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本课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中的第三课,与前两课《云和雾》、《露和霜》是并列关系,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雨和雪两种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异同。本课通过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为雨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提供直观感性认识。通过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并且发现雨、雪形成原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模拟实验和示意图,清晰地认识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系统了解这两种降水形式在大自然中的变化过程。课中还提供了雪花的形状和不同的降水形式的图片,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现象有明显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能在自主阅读中粗浅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但对于雨、雪的形成这样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还是会缺乏深层的理解和系统的认识。本课以学生前两课了解云、雾、露、霜的形成为基础,在进行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直观观察,了解雨和雪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原因和异同,同时了解雨和雪在大自然中形成过程中的运动方向,为下一课了解整个大自然中水的循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2.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3.了解更多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做模拟雨和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烧杯、玻璃片、热水、冰块、试管夹。【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形成初步猜测,引入后续模拟实验。1.聚焦问题: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下雨前的天气通常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2.提问:根据大家的交流,你们能推测雨是怎么形成的吗?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4.师:那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特征,结合前面学到的云的形成,引导学生猜测雨是云的小水滴里降落下来而形成的,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模拟实验,认识雨的形成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2.播放实验方法视频:(1)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在火焰上方约二厘米处不断晃动,均匀加热玻璃片。(3)加热约一分钟后用热的玻璃片盖住烧杯,观察玻璃片的底部是否有水珠。(4)接着在玻璃片上放置冰块,观察玻璃片底部有什么变化。每隔三十秒左右连续三次观察玻璃片底部的变化。[设计意图]在雨的模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重点有两个:一是观察水蒸气遇到热玻璃和冷玻璃后的不同变化;二是连续三次观察冷玻璃底部水蒸气凝结后小水滴的变化,从而了解天空中的云里水蒸气不断碰撞、结合变大的过程。3.师:请同学们在实验中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简单地记录下来,同时小组内思考讨论记录单下面的问题。思考:(1)放入冰块后玻璃片的底部出现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在玻璃片上放冰块起什么作用?(3)在实验中烧杯里的水、玻璃片分别模拟了大自然中的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观察实验现象,一边会自然地对实验现象产生疑问或思考,在实验记录单下面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雨产生的原因。4.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5.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和思考的问题。7.提问:经过了刚刚的模拟实验和讨论,现在谁能来说说雨是怎么形成的吗?8.观看雨的形成视频。[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可以把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中推测出的雨形成原因进行具象化,帮助学生从模拟实验中的水滴形成具象到大自然中的雨滴形成过程,也为认识雪的形成打下基础。三、认识雪的形成,了解其他降水形式1.谈话:天空中除了常见的下雨有时还会下雪,想一想雨和雪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你能根据雨的形成来推测一下雪是怎么形成的吗?2.根据书本示意图了解雪是怎么形成的,同时思考雨和雪的形成有什么不同点。3.学生讨论、交流。4.师:谁来说说雨和雪的形成有什么不同呢?5.提问:看来天上下雨还是下雪跟什么有关系?雪是在什么温度下形成的?[设计意图]学生在前一课露和霜中已经直观地观察到了水蒸气凝结成水或冰晶的差异在于温度的区别,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可以比较容易认识雪的形成。示意图是一种抽象概括的方式系统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6.谈话:大自然中除了下雨、下雪还有其他的降水形式吗?7.学生讨论,观察图片。四、课堂小结,欣赏雪花,拓宽知识。1.谈话:大自然很奇妙,看,如果把雪花放大一万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欣赏。2.课后作业:思考雪花为什么大多是六角形的?[设计意图]美丽的雪花受到学生天然的喜爱,放大镜下雪花的形状不仅让学生大开眼界,规则的形状必定也让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学后记】16.水滴的旅行【主要概念】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涉及课标】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水变化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象话题做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是在前面实物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的分析、概括、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第三个活动是拓展,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为本节课打下了很好地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比较零碎,缺少对水循环系统地认识,本课通过解模,读图,设计实验,操作,建立水循环的初步模型,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维。【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2.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3.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教学准备】[教师]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学生]冰袋,保鲜袋,泥土,方形盆,一次性纸杯,水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解释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细菌的旅行、种子的旅行、还学过跟着诗词去旅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滴的旅行。出示课本图片,你知道小水滴是怎么旅行的吗?2.请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旅行,导入课题,开门见山。图片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水循环,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二、提供材料,模拟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请你们试着把自己的想法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在这幅图上表达出来。2.小组活动并汇报。3.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来学习水滴的旅行。4现在你能来说说看水滴是怎么旅行的吗?5.除了看视频,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水循环呢?6.认识实验材料,观看实验装置视频。7.你们能预测下实验中会有哪些现象出现吗?8.真的像大家预测的那样吗?我们亲自来试一试吧。9.学生实验。10.观看实验现象视频。11.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12.教师总结:实验模拟了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现象。13.你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解释下,这幅图中水是如何循环利用的吗?(书本图)14.小组讨论并汇报。1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向更多的人介绍水滴的旅行吗?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介绍呢?[设计意图]建模是很重要的探究过程技能。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将大自然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形象。用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图来解释水循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模型图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水循环的大概念认知。三、延伸拓展1.小组科学创作:写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画海报等。[设计意图]以水滴的旅行为题创作童话故事、海报、小诗等,在班级交流,与课题呼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后记】
本文档为【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共4课)(2021新版)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5.8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鹿哥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活动设计曾荣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1-09-14
浏览量: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