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讲象思维

第二讲象思维

举报
开通vip

第二讲象思维第二讲象思维第二讲《黄帝内经》象思维研究象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为依据,通过广泛联系,来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是《周易》的主要思维方法。《黄帝内经》运用象思维方法,建立了藏象理论、经络理论、病因理论、诊法理论、辨证理论等中医学基本理论。象思维一直是主导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中医象思维方法具有科学的内涵。本文最后提出,象思维的“象”与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同义,因此,中医学是一种特殊的、有别于世界其他医学的信息医学。一、《周易》象思维方法的理论象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

第二讲象思维
第二讲象思维第二讲《黄帝内经》象思维研究象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为依据,通过广泛联系,来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是《周易》的主要思维方法。《黄帝内经》运用象思维方法,建立了藏象理论、经络理论、病因理论、诊法理论、辨证理论等中医学基本理论。象思维一直是主导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中医象思维方法具有科学的内涵。本文最后提出,象思维的“象”与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同义,因此,中医学是一种特殊的、有别于世界其他医学的信息医学。一、《周易》象思维方法的理论象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为依据,通过广泛联系,来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象思维方法,是《周易》的主要思维方法,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思维方法。《周易》之中,爻爻是象,卦卦是象。《易·系辞传下》指出:“是故易者,象也。”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周易》是用象来表达思想的,不懂得象,就无法理解《周易》深奥的道理。象就是《周易》的本质特点,如果脱离了象,《周易》也就不成其为《周易》了。象,是事物的形象、征象,所以原文说:“象者,像也。”象思维方法的理论,就是阐释象的特性、象的内容、立象、法象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周易》的象有两种,一是爻象,一是卦象。爻象就是阴阳两爻所象的事物;卦象就是八经卦、六十四别卦所象的事物。为了对《周易》的象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周易》立象、法象、象的特性和象的内容等方面作一介绍。1、立象《周易》为什么要立象?这是了解《周易》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宇宙间的事物千千万万,形形色色。每一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又是错综复杂、捉摸难定的。用有限的文字语言来表达它们,实在是难以信任。作《易》者从宇宙这个广度和高度,揭示了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用“——”和“――”两个符号及其组合的不同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但用之来说明具体事物及其所包含的道理,则显得太抽象、太难以理解,必须寻找一种思维方法,于是创造了“象”这一概念。《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书,文字、书册;言,言语;意,思想内容。文字、书册是记录言语的,但很难把言语全部记录下来。言语是表达思想的,但很难完满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思想。人们的思想要靠言语表达,靠文字、书册记载。然而言语、文字、书册都有其局限性。象,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能将文字、书册、言语所不能完全表达的思想全部表达出来。象具有灵活性,与代数中的x、y等未知数符号相似,可代表任何事物。通过立象来表达众多事物,反映复杂的思想,打破了言语、书册的局限性。设卦,其实也是立象;尽情伪,其实是尽意。《周易》立象,是通过模拟各类事物的不同形象、征象,使其所象恰如其分。《易·系辞传上》指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幽深之意;拟,模拟之意。“象其物宜”是立象的原则。如取天之象来象乾卦,乾健天亦健,用天来象乾卦就十分适宜。乾卦六爻的象,代表事物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取龙之象以象乾之六爻,反映乾键而变化的特点。2.法象法象就是取象。取自然事物的形象、征象作为爻、卦之象。《周易》法象的范围广大,大则天地日月,小则动植飞潜,都可以用来法象,《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莫大乎日月。”宇宙万物既是《周易》考察的对象,也是《周易》用以取象的范围。通过对天地、鸟兽诸物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分析,建立了无数个象,用以尽爻象、卦象之意。《易·说卦传》对八卦取象作了示范说明。如乾卦取象于天,象天之键运不息。但运动变化是渐进的,为了表示这一思想,《周易》以龙作为乾卦六爻之象。其初九爻取象为“潜龙勿用”。意如正在潜伏的龙不宜动作,象事物处于将萌之时。若人处于此时,须养晦以待时,勿有所急躁而为。九二爻取象“见龙在田”。龙出潜离隐为见龙,到了开始行动、开始作为的时候了。九三爻取象“君子终日乾乾”。意为有所作为时又须终日戒慎恐惧,自强不息。九四爻取象“或跃在渊”。意为龙将要飞腾,跃是飞的准备,欲飞而未飞的状态。在人事意为将有大的发展。九五爻取象“飞龙在天”。龙在天飞腾,自由自在。意为事业发达,左右无碍,对任何困难都能应付自如。上九爻取象“亢龙有悔”。龙飞到最高处,必然下降。意为发展到了极点,应该时时反省,改正错误,识时务,通达变,方保无忧。又如巽卦法象:“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如此法象,赋予了每一卦和卦中每一爻内含的丰富思想,给人开拓了广阔的领悟空间。3.象的特性了解《周易》象的特性,有助于观象以析卦义。象的特性表现在它的普遍性、选择性、象形性和象意性。普遍性。《周易》法象的范围相当广泛,宇宙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来法象。这就是象的普遍性。《周易》所涉及到的事物都应从象的觉度去看待,而不应拘泥于某事某物。选择性。一个具体事物有多方面的形象、征象,都可以成象。但用来说明具体的爻象、卦象时,其取象是有选择性的。如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用牝马来象坤卦。牝马即母马,它们有许多特征,如体肥、力小、活动较迟缓、顺从牡马等。取母马柔弱顺从的特点,作为坤卦之象,坤卦之象的特点就是柔顺。这就是取象的选择性。因此,对具体的象要具体分析。象形性。一般而言,象来自于物之形。《易·系辞传上》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见,可见的现象、形象;器,有形之物。如坎卦,从卦形上看,象水流貌,将卦画竖写,就成了“水”字。离卦,从卦形上看,象火焰貌,将卦画竖写,就成了“火”字。象意性。六十四别卦,,每一卦分下、上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八经卦之一。别卦的卦象,则要合下、上两卦之象及其关系所含的思想。如困卦,坎下兑上,坎象水,兑象泽。如果水在上、泽在下,表明泽中有水,是应顺之象。而困卦是泽在上,水在下,表明泽中水漏而干涸,是困乏之象。若以事业论,则表明正处于困境。4.象的内容《周易》的卦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性象、质象和所象征的事物。其性象以阴阳分,其质象以刚柔判,所象征的事物则又有某一具体事物和某一类事物的区别。卦的性象和质象,取决于卦中爻的画数奇偶。如八经卦,卦画总数是三画、五画者为奇,奇为阳。乾、震、坎、艮四卦,每卦的卦画总数为奇。故此四卦的性象为阳,质象为刚。卦画总数是四画、六画者为偶,偶为阴。坤、巽、离、兑四卦,每卦的卦画总数为偶。故此四卦的性象为阴,质象为柔。卦所象征的事物,每一卦都取一个具体事物为该卦的基本象,如乾卦象天,坤卦象地等。每一卦所类聚的事物,要综合卦的性象、质象和基本象来考察。如乾卦,性阳、质刚、象天,由此推演,凡属阳性、质刚、在上部的事物,都为乾卦所类象,如天道、君、父、头部、大肠、金属……都归属于乾象。坤卦性阴、质柔、象地,由此推演,凡属阴性、质柔、在下部的事物,都为坤卦所类象,如地道、臣、子、腹部、脾脏、土属……都归属于坤象。二.象思维方法的模型《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极”即太极;两仪即阴阳;四象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八卦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这实际上是象思维的总纲。在应用中,产生了几个基本的象思维模型,有阴阳象模型、五行象模型和卦象模型三种。(一)阴阳象模型有两种,一是阴阳二象模型;一是阴阳四象模型。1.阴阳二象模型。宇宙是一个整体,由阴阳两个部分所组成。将宇宙一切事物类归为阴、阳两大属性。按此模型,可以把握事物的属性。如下表:表1事物、现象阴阳二象类归表属性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动态阳天、上、外、左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动、升、兴奋、亢进阴地、下内、右夜秋、冬凉、寒湿润重浊晦暗静、降、抑制、衰退2.阴阳四象模型。说明阴阳的消长、转化的运动变化。少阳象,说明阴渐消,阳始长。太阳象,说明阳盛极、阳始转为阴。少阴象,说明阳渐消,阴始长。太阴象,说明阴盛极、阴始转为阳。3、阴阳六象模型。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二)五行象模型:取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的特性之象,来类归宇宙一切事物,分为五大类。表2事物、现象的五行象类归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脉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弦徵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洪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缓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涕浮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沉(三)卦象模型:有八卦象模型、六十四卦象模型。1.八卦象模型:将宇宙事物分为八类表3事物、现象的八卦象类归表卦象卦象乾卦天坤卦地震卦雷巽卦风坎卦水离卦火艮卦山兑卦泽(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巽下缺,坎中满,离中虚,艮复碗,上缺。)取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自然之象特性,来类归宇宙一切事物。2.六十四卦象模型:说明事物运动的全过程,包括事物生长、盛衰各时期的状态。表4事物、现象六十四卦象类归表卦象卦象乾卦主发生。坤卦主长养,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屯卦震下坎上,物之始生也。蒙卦坎下艮上,物之稚也。需卦乾下坎上,物稚不可不养。讼卦坎下乾上,诉讼纷争师卦坎下坤上,争而用兵比卦坤下坎上,兵后亲比小畜卦乾下巽上,蓄积等待履卦兑下乾上,物多须有礼泰卦乾下坤上,交通大治否卦坤下乾上,通后必塞同人卦离下乾上,与人同心大有卦乾下离上,物归我有谦卦艮下坤上,大有不可盈豫卦坤下震上,谦后和乐随卦震下兑上,从物蛊卦巽下艮上,不通,生事之象临卦兑下坤上,临者大也观卦坤下巽上,仰观于上嗑噬卦震下离上,除间而后合贲卦离下艮上,合后饰以文剥卦坤下艮上,享尽剥落复卦震下坤上剥穷返本无妄卦震下乾上,实在正道大畜卦乾下艮上,物蓄至大颐卦震下艮上,养育生息坎卦坎下坎上,陷于重险大过卦巽下兑上,异常之大离卦离下离上,附丽他物咸卦艮下兑上,交感相应恒卦巽下震上,长久不变遯卦艮下乾上,久必变退大壮卦乾下震上,退后必壮晋卦坤下离上,壮盛而进明夷卦离下坤上,昏暗明伤家人卦离下巽上,伤后反其家睽卦兑下离上,睽乖离散 蹇卦艮下坎上,蹇难险阻解卦坎下震上,险难解散 损卦兑下艮上,损下益上,上下俱损益卦震下巽上,损上益下,上下俱益 夬卦乾下兑上,决而流行姤卦巽下乾上,不期而遇 萃卦坤下兑上,物会萃聚升卦巽下坤上,增高向上 困卦坎下兑上,疲惫困乏井卦巽下坎上,上困必反下 革卦离下兑上,变革去故鼎卦巽下离上,取新 震卦震下震上,动而震奋艮卦艮下艮上,止而安重 渐卦艮下巽上,循序渐进归妹卦兑下震上,进必有所归 丰卦离下震上,明亨丰大旅卦艮下离上,羁旅于外 巽卦巽下巽上,旅而有所入兑卦兑下兑上,入而后悦之 涣卦坎下巽上,悦而舒散节卦兑下坎上,散而节制 中孚卦兑下巽上,节而有信小过卦艮下震上,信者必行之 既济卦离下坎上,交通已定未济卦坎下离上,物不可穷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表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从乾卦开始,发展到既济卦,说明事物的运动发展暂告一段落。未济卦居最后,表示旧的矛盾已结束,新的矛盾又将开始,事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三、象思维方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周易》的象思维方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黄帝内经》应用象思维方法,从而形成了藏象、经络象、六淫象、脉象、色象、疾病证候象等等中医的象理论。(一)藏象人体脏腑深藏于体内,虽然在人死后可以“解剖而视之”,然而解剖只能观察到尸体的脏腑形态,而对活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是难以知道的。古代医家运用象思维方法,结合粗略的解剖知识,建立了藏象理论,对人体脏腑的形态、性质、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和探究。“藏象”一辞,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论述藏象的还有《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五藏别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等二十多个篇章。综合《内经》藏象理论,可有形态象、性质象、职能象、时空象四类。1、性质象,即脏腑的性象和质象。脏腑的性象指脏腑的阴阳属性。《素问·五藏别论》将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象于地,属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象于天,属阳。《内经》时代天文学认为,地静天动,地阴静藏,天阳健运。人与天地相参,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功能特性法地阴静藏之象,藏阴精而不输泻,故“藏而不泻”。六腑又称传化之腑,其功能特性法天阳健运之象,传化输泻水谷而不藏留,故“泻而不藏”。《素问·金匮真言论》亦指出:“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脏腑的阴阳性象分别得十分明确。分别脏腑的性象,其意义在于据此把握脏腑的功能特点。六腑为阳,象天。按《周易》天是健,运转不息。故六腑的功能法天阳的运转不息之象,主水谷的消化、吸收、排泄,而不留藏。五藏属阴,象地。按《周易》地是顺,静藏不动。故五藏功能法地阴的静藏之象,主精气的藏守而不妄泻。如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营,肾藏精,心主血脉而藏神。一旦五藏失于藏守,精气外泄,而产生各种虚衰病证。表5脏腑性象归纳表脏腑性象功能特性病理特点五藏奇恒之腑属阴法地阴之静藏不动贮藏阴精而不泻精气易亏藏而不泻虚证多见六腑属阳法天阳之运转不息输泻水谷而不藏水谷易积泻而不藏多见实证脏腑的质象分刚质和柔质。脏腑的质象,按其阴阳、五行及生理特性来认识。心与小肠属阳属火,故质象为刚。肝与胆属阳属木,故质象为刚。脾属阴属土,故质象为柔,胃属阳土,故质象为刚。肺与大肠属金性燥,故质象为刚。肾与膀胱属水性寒,故质象为柔。分别脏腑刚柔质象的意义在于它们之间的功能协调,即刚柔相济,阴阳平和。如脾胃二脏,脾为阴土质柔润,胃为阳土质刚燥,二者在生理上刚柔燥润相济,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脾胃的刚柔燥润关系失常,就会产生各种临床证候。如脾的柔润太过而胃的刚燥不及,临床表现出痰饮水湿内停的病变,治疗上宜燥湿运脾。若胃的刚燥太过而脾的柔润不及,临床表现出津枯燥结的病变,治疗宜柔润养胃。又如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上升制约心火,水火相交,刚柔相济。表6脏腑质象归纳表脏腑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质象刚属阳属木刚属阳属火柔属阴土刚属阳土刚属金性燥柔生理特性喜达恶郁喜寒恶火喜燥恶湿喜润恶燥喜润恶燥喜温恶寒病理特点肝阳易亢心火易动水湿易停胃火易燥燥易伤肺水寒易盛2.形态象,指脏腑的大小形状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的征象。《内经》认识人体的形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人体解剖的条件下,直接观察人体的形态;二是对人体外在的某些特征的观察分析,间接地测知脏腑的形态。所以,脏腑的形态象,据此分为解剖形态象、外观形态象和综合形态象三种。解剖形态象。《内经》对人体确实进行过解剖观察,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人体脏腑组织的认识经验。《灵枢·经水》曾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皆有大数。”关于肠胃消化道的解剖形态象,《灵枢肠胃》对其大小、容量、长度、形状做了十分精细的描述和记载。《灵枢骨度》关于人体骨骼的长度及其各部分的比例观察最为仔细,测量较为准确。外观形态象。所谓外观形态象,就是采用从外观内的方法来认识脏腑组织的形态征象,也就是根据体表某些特殊标志来确定相应的内脏形态特点。运用《周易》立象法象的方法,来阐述内脏的生理病理。《灵枢·本脏》指出:“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府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以心为例简述如下:确定心的形态象有两个外观标志,即皮肤的颜色、纹理和鸠尾骨。皮肤色赤、纹理细的属心小之象。心小者神志安定收敛,外邪难以为害,但易伤于忧患的情志变化。皮肤色赤纹理粗的属心大之象。心大者神气疏阔,心情开朗,不易伤于忧患,但易为外邪所伤。无鸠尾骨的属心高之象。心偏高,上迫于肺,易使肺气壅滞,多见烦闷不舒,气郁、神呆、善忘,遇事难以言语开导,比较固执。鸠尾骨短小的属心下之象。心偏下则心阳常不振,易于涣散,神气怯弱,易感寒邪为病,经不起言语的恫吓。鸠尾骨长的属心坚之象。心气坚实则神气安定,守卫固密,不易为外邪与情志所伤。鸠尾骨直下不突出的属心端正之象。心端正者神气血脉和利,不易受到内外伤害。鸠尾骨歪斜一方的属心偏倾之象。心偏倾者神志不安,遇事无定见。表7五藏外观形态象归纳表五藏外观形态象归纳表五藏外观形态象肝心脾肺肾小青色小理藏安,无胁下之病赤色小理邪弗能伤,易伤以忧黄色小理藏安,难伤于邪色白小理少饮,不病喘喝色黑小理藏安难伤大粗理苦膈中,胁下痛粗理忧不能伤,易伤于邪粗理胁下滞痛,不能疾行粗理多饮,善病胸痹、喉痹、气逆粗理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伤以邪高广胸反骹(胁骨高而反张)胁懑,息贲无鸠尾骨肺满,善忘,难开以言揭唇(唇厚外翻)胁下疼痛巨肩反膺陷喉上气、肩息、咳耳高苦背膺痛,不可俯仰下合胁兔骹(胁骨低合)逼胃,胁下空,易受邪鸠尾骨小短举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唇下纵大肠受邪,腹泻合腋张胁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耳后陷腰尻痛,狐疝,不可俯仰坚胸邪好藏安难伤鸠尾骨长藏安守固唇坚藏安难伤好肩背厚不病咳上气耳坚不病腰背痛脆邪骨弱善病消瘅鸠尾骨弱小以薄病消瘅热中唇大而不坚善病消瘅,易伤肩背薄苦病消瘅,易伤耳薄不坚疝病消瘅,易伤端正膺腹相得和利难伤鸠尾骨直下不举和利难伤唇上下好和利难伤背膺厚和利难伤耳好前居牙车和利难伤偏倾胁骨偏举胁下痛鸠尾骨偏一方操持不一,无守司唇偏举善满善胀胁偏疏胸偏痛耳偏高苦腰尻痛综合形态象综合形态象,是从整体出发,综合人的外形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病理特征,来观测脏腑的形态象。综合形态象按其取象的方法有两类,一是按阴阳禀赋取象的“五态人”;二是按五行特性取象的“五行人”。五态人《灵枢·通天》指出:“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血气各不等。”五态人,即阴阳禀赋多少不同的人。太阴之人,阴气纯盛;少阴之人,阴多阳少;太阳之人,阳气纯盛;少阳之人,阳多阴少;阴阳平和之人,阴阳二气协调和正。表8五态人综合形态象归纳表五态人禀赋综合形态象太阳人阳气纯盛身材高大轩昂,反身折腘;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举措不顾是非,事虽败而常无悔;易阳脱暴病。少阳人多阳少阴站立好仰,行走好摇,两臂两肘常出于背;好自贵,好外交而不内附;易中气不足。阴阳和平人阴阳协调形立端正,目光有神;愉悦随和,谦虚安静,与时变化,不与人争;阴阳气血和调。少阴人多阴少阳立而躁,行似伏;阴险贪婪,好伤害;六府不调,气血易脱。太阴人阴气纯盛身材高大,色黑;后发制人,贪而不仁,不务于时;阴阳不和。五行人取木火土金水五行自然之象将人的形态象分为五大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先立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行之人。”如木行之人,皮肤色苍,小头长面,身直大肩背,小手足,有才华,好用心思,多忧,劳于事,但体力不强,能耐受春夏,不能耐受秋冬,秋冬易感邪发病。表9五行人综合形态象归纳表五行人综合形态象木形之人色苍,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仁慈,好劳心,有才,少力;耐春夏不耐秋冬。火形之人色赤,锐面小头,小手足,行摇;讲义气,轻财,多虑,见事明,心急;耐春夏不耐秋冬。土形之人色黄,大头圆面,大腹多肉,小手足;讲信用,好利人,安心,不喜权势;耐秋冬不耐春夏。金形之人色百,小头方面,小手足,小腹;廉礼,心急,善为吏;耐秋冬不能耐春夏。水形之人色黑,大头,小肩大腹,背长,动手足,行摇身;耐秋冬不耐春夏。3、职能象,十二脏腑的功能各有专司,但又相互协调,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素问·灵兰秘典》取象于国家管理机构中主要官位的职能,来说明十二脏腑的功能。心,象“君主之官”主宰全国的职能,故能主宰全身,出“神明”;肺,象“相辅之官”协助君主管理国家的职能,故有治理调节全身的功能,出“治节”;肝,象“将军之官”谋划战略的职能,故具思考谋略等精神活动的功能,出谋虑;胆,象“中正之官”考核判断的职能,故具在思考过程中起判断决定功能,出“决断”;膻中,象“臣使之官”传达君主思想及喜乐情感的职能,故具表达情感的功能,出“喜乐”;脾胃,象“仓廪之官”收藏粮食的职能,故具受纳、消化水谷、吸收输布精微的功能,出“五味”;大肠,象“传导之官”传递国家政令的职能,故具传输水谷糟粕的功能,出“变化”;小肠,象“受盛之官”接受和分配外来礼品的职能,故具消化食物、分清别浊的功能,出“化物”;肾,象“作强之官”主管能工巧匠的职能,故具伎巧等精细动作的功能,出“伎巧”;三焦,象“决渎之官”主管水道疏通的职能,故具水液代谢的功能,出“水道”;膀胱,象“州都之官”主管水利的职能,故有贮藏津液和排泄尿液的功能,藏“津液”、出“气化”。人体脏腑的功能,象一个国家各部门必须协调合作一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同时,强调心在全身脏腑功能中的主导作用,象于国家“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一旦心的功能失常,可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4、时空象,脏腑的时空象,就是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的时间和空间的内在关系。(1)脏腑的时象《内经》认为,脏腑的生理活动,在一年之内,一月之中,一日之间,分别有各自当旺的时间规律,在病理上亦反映出时间特征。如肝胆,在一年之内,其气与春气相通应;在一月之中,其气旺于甲乙日;在一日之间,其气旺于寅卯时。肝胆应时而旺,其外在征象主要是脉微弦、情志畅、筋脉刚健有力等。其病变规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于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甫甚,夜半静。”肝病在夏季、丙丁日、巳午时一般向愈,因处于相生之时。肝病在秋季、庚辛日、申酉时,疾病往往加重,甚至死亡,因肝病处于相克之时。肝病在冬季、壬癸日、子亥时,疾病处于相持状态,不见好转亦不见加重。因肝病处于相生之时。肝病在春季、甲乙日、寅卯时,疾病往往好转向愈,因处于本脏气当旺之时,正能胜邪。(2)表10脏腑气旺时象归纳表脏腑时间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季节春夏长夏秋冬日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时辰寅卯巳午辰戌丑未申酉子亥表11脏腑病变时象归纳表脏腑病变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愈夏季丙丁日巳午时长夏戊己日丑辰未戌时秋季庚辛日申酉时冬季壬癸日亥子时春季甲乙日寅卯时加重秋季庚辛日申酉时冬季壬癸日亥子时春季甲乙日寅卯时夏季丙丁日巳午时长夏戊己日丑辰未戌时持冬季壬癸日亥子时春季甲乙日寅卯时夏季丙丁日巳午时长夏戊己日丑辰未戌秋季庚辛日申酉时起春季甲乙日寅卯时夏季丙丁日巳午时长夏戊己日丑辰未戌时秋季庚辛日申酉时冬季壬癸日亥子时(2)脏腑的空象脏腑的空象,指脏腑的空间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脏腑在体内的空间象心肺居膈上胸中,而肺在心之上,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心居心包络之内,心包络有如心主之宫城。脾胃居中焦,以膜相连。肝胆居膈下,肾居腰脊之前,小肠接胃。大肠接小肠,膀胱居下焦,女子胞在膀胱之后。三焦分上、中、下三部,包罗脏腑。脏腑之间又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的气化空间象脏腑与五体、五官、五华等内外联系,就是脏腑气化活动的空间象。《素问·刺禁论》指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是论述脏腑气化活动在体内外的空间象,与脏腑在体内的位置无关。肝为阳,肝气升发;肺为阴,肺气粛降。左右乃阴阳升降之道路,左升右降,东升西降。肝肺气化如日月升落之象。肝的气化在左侧,主升发;肺的气化在右侧,主粛降。王冰说:“肝象木,王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王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心为阳,主火,心气分部体表,如心阳温暖肌肤。肾为阴,主水,肾气主内里,如肾精滋养脏腑。心、肾分主人体的表里,犹如肝、肺分主人体的左右。张志聪说:“心为阳藏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部于表;肾为阴藏而主水,水性寒凝,故肾气主治于里。”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内外,有如使役一般,故说“脾为之使”。胃主受纳,是水谷聚集之所,故说“胃为之市”,有如人体内物质聚散的市场一般。正如姚止庵所说:“趋走部息谓之使,脾主运化水谷以营养夫一身,其使之为乎。百物聚集谓之市,胃为水谷之海,以变化乎五味,其市之为乎。”脏腑的自然空间象脏腑的自然空间象,主要是脏腑气化与自然界空间的关系。体现与在天的五星、在地的五方和万物五色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有明确的论述。表12脏腑的自然空间象归纳表脏腑自然象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星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经络象经络是人身活体中客观存在的生命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的功能。经络理论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络象主要体现在空间象、性象和时间象三个方面。1、经络的空间象除了浮现于体表皮肤的浮络以外,人体的经络是不可看见的,只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本人的自我感觉经络传感的存在,如刺激穴位、练气功、某些病理状态等。古人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和临床积累,意识到人体除了脏腑、皮肉筋骨以外,确实存在着一个连通脏腑体表上下的“经路”。《内经》用象思维方法,描绘出这种“经路”的形态,如大地上的大小江河,有主干,有分支,主干为经,分支为络。这样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空间,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灵枢·经水》以十二经脉“外合十二经水”之象,经水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之不同,经络有大小、气血多少、运行路线的差异。关于经络的空间象,《灵枢·经脉》、《灵枢·经别》、《灵枢·经筋》等篇作了详细的描述。表13经络空间象结构表经络空间象结构表经脉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各有一经别,从四肢别行深入体腔内脏十二经筋十二经各有一经筋,将经气输布到筋肉骨节十二皮部十二经各有一皮部,经脉循行在体表分布络脉十五络脉十二经、任、督脉各别出一络、脾之大络,从肘膝下的络穴分出,走向相表里的经脉,沟通阴阳经脉孙络细小络脉浮络浮现于皮肤的络脉2、经络的性象经络的性象,以阴阳分,手足六阴经、任脉、阴维脉、阴跷脉性象属阴;手足六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性象属阳。分别经脉性象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经脉行走的大方向,二是了解经脉的气血多少。性象属阴的经脉,一般行走在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而性象属阳的经脉,一般行走在四肢的外测和背部。关于经脉气血多少,《内经》中有不同的记载。表14六经气血多少归纳表六经气血多少归纳表经脉《素问·血气形志》《灵枢·五音五味》《灵枢·九针论》太阳多血少气多血少气多血少气阳明多血多气多血多气多血多气少阳少血多气少血多气少血多气太阴少血多气多血少气多血少气少阴少血多气多血少气少血多气厥阴多血少气多血少气多血少气上述三篇记载经脉气血多少,相同的有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四经。不同的有太阴、少阴两经。张介宾曾对此作过考究,认为:“当以此篇(《血气形志》)为正。”人体阴经与阳经相表里,气血相互灌注,以保证人体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这是基本的规律。表里两经,一经多血少气,则另一经少血多气。如太阳经多血少气,与其相表里的少阴经就少血多气;少阳经少血多气,与其相表里的厥阴经就多血少气;阳明经为胃经,是水谷之海,多血多气,理所当然,与其相表里的太阴经则少血,然太阴经输布水谷精微以气为用,故多气,这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决定的。掌握经脉气血多少的性象,在临床针刺施治中有重要的意义。如针刺太阳经脉,宜泄血而不宜泄气;针刺太阴经脉则宜泄气而不宜泄血。3、经络的时间象,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有一定的时间规律,这就是经络的时间象。经络的时间象,有月象、日象、时象三种。经络的月象经脉之气在一年之中分别旺于一个月。经络的月象主要体现在足经。《灵枢·阴阳系日月》最早论述足十二经脉的月象。原文指出:“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表15足十二经气当旺月归纳表经气当旺月归纳表经脉经气当旺月左足少阳(寅)一月左足太阳(卯)二月左足阳明(辰)三月右足阳明(巳)四月右足太阳(午)五月右足少阳(未)六月右足少阴(申)七月右足太阴(酉)八月右足厥阴(戌)九月左足厥阴(亥)十月左足太阴(子)十一月左足少阴(丑)十二月了解经络的月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正月、二月、三月,气旺于左足三阳经,针刺时要注意,“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气旺于右足三阳经,针刺时要注意“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气旺于右足三阴经,针刺时要注意“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气旺于左足三阴经,针刺时要注意“无刺左足之阴”。经络的日象经脉之气在一月之中,分别旺于一定的日期。经络的日象主要体现在手经。《灵枢·阴阳系日月》最早记载手十经的日象。原文指出:“手之十指,以应十日”表16手十经气当旺日归纳表经气当旺日表经脉经气当旺日左手少阳甲子、甲戌、甲申左手太阳乙丑、乙亥、乙酉左手阳明丙寅、丙子、丙戌右手阳明丁卯、丁丑、丁亥右手太阳戊辰、戊寅、戊子右手少阳己巳、己卯、己丑右手少阴庚午、庚辰、庚寅右手太阴辛未、辛巳、辛卯左手太阴壬申、壬午、壬辰左手少阴癸酉、癸未、癸巳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十二经脉当旺日又有不同。脏腑经脉当旺日足少阳胆经甲子、甲戌、甲申足厥阴肝经乙丑、乙亥、乙酉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丙寅、丙子、丙戌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丁卯、丁丑、丁亥足阳明胃经戊辰、戊寅、戊子足太阴脾经己巳、己卯、己丑足阳明大肠经庚午、庚辰、庚寅手太阴肺经辛未、辛巳、辛卯足太阳膀胱经壬申、壬午、壬辰足少阴肾经癸酉、癸未、癸巳经络的时象在一日之内,经脉之气分别旺于一定的时辰。表17按子午流注纳甲法,脏腑经脉之气当旺的时辰归纳如下经气当旺时辰表脏腑经脉当旺时辰足少阳胆经子足厥阴肝经丑手太阴肺经寅手阳明大肠经卯足阳明胃经辰足太阴脾经巳手少阴心经午手太阳小肠经未足太阳膀胱经申足少阴肾经酉手厥阴心包经戌手少阳三焦经亥临床运用一般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来计算经络的日象和时象,经络的日象和时象,是临床针刺按时开穴的理论依据。掌握经络的时间象,对一些具有时间规律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三)六淫象六淫是中医的病因之一,源自于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六气的太过不及,就成为致病的六淫。六淫属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这些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条件下,如何把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黄帝内经》就运用象思维来把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象的确立,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的。这两个基础是:自然界六气的性质和特点;六淫作用于人体或体内阴阳气血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病理征象。运用“类比”的方法将两者联系起来,这就是六淫象形成的机理。六淫作用于人体所表现的病理征象,称为“外六淫”;由于体内阴阳气血变化所表现的病理征象,称为“内六淫”。因此,六淫象实际上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体病理变化的综合概括,与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人们对自然界六气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深刻的、规律性的认识。表18自然界六气性质特点归纳表六气性质特点风属阳轻扬,流动,上升,速变寒属阴寒冷,凝结,停滞,收缩暑属阳炎热,灼物,升散,蒸腾,湿属阴重浊,下趋,粘滞,燥属阴干燥,裂物火属阳燔灼,炎上,燃物根据自然界六气的性质和特点,来类比外界六淫的致病特点,这就是六淫象。表19六淫象类归表六淫象风邪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寒邪寒凉,凝滞,收引暑邪炎热,升散,挟湿湿邪重浊,粘滞,阻气,趋下燥邪干燥,涩滞火邪燔灼,急迫,炎上(四)脉象、色象1、脉象,有脉的形态象、脉的空间象、脉的时间象三类。(1)脉的形态象,即脉的形状、动态现象。如大、小、长、短等,是脉的形状。数、迟、虚、实、滑、涩、弦、紧、微、弱、洪、濡等,是脉的动态。根据脉的形态象,可判断邪、正的盛衰。(2)脉的空间象,即脉所出现的部位。《内经》有三部九候脉法、遍身脉法、寸口脉法等多种方法。根据脉的空间象,可判断疾病所在的部位。三部九候脉法,脉有上、中、下三部,各部有天、地、人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各部、候脉象分别反映一定脏腑的病变,《素问·三部九候论》论述颇详。表20三部九候脉的空间象归纳表三部九候所在部位主候脏腑组织上部天头部两额之动脉头角之气地两颊之动脉口齿之气人耳前之动脉耳目之气中部天手部手太阴脉肺地手阳明脉胸中之气人手少阴脉心下部天足部足厥阴脉肝地足少阴脉肾人足太阴脉脾胃三部九候脉法,还要观察脉与形体是否相应,上下左右相失与不相失,上中下三部调与不调来“决死生,处百疾,调虚实,除邪疾”。如:“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五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总的来说,上中下三部脉象互相谐调则不病,若形气相失,参五不调,上下左右脉不相应则为病甚或死证。遍身脉法,即沿着十二经脉的走行方向,从开端到终末逐一按摸,感触经脉走行部位动脉搏动的情况,从而判断经脉气血流动的情况。主要诊察脉搏至数、脉体大小、脉的流动等情况。如《素问·大奇论》详细论述了五脏脉的大、小、缓、急、沉、涩、滑、结所出现的病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详细描述了五脏脉急甚、微急、缓甚、微缓、大甚、微大、小甚、微小、滑甚、微滑、涩甚、微涩各自所主的病变。由于十二经脉都有动脉,每经动脉都可反映本经及络属脏腑的病变,因而诊察十二经脉也就可以诊察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病变。遍身脉法中,有一些特定部位脉象,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如人迎脉,在颈部喉结两旁之动脉,此处脉动盛喘急,为水肿病;虚里脉,在心尖搏动处,此脉可诊断宗气的盛衰,若此脉动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扶阳脉,在足背两筋之间的动脉,此脉可诊胃气之存亡,大病久病,若此处无脉,主胃气衰亡。手少阴脉,在手腕纹后尺侧之动脉,此脉可诊妇女妊娠,若此脉动盛,主妊子。(3)脉的时间象,即脏脉法时。《内经》运用“天人相应”整体观理论,论述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自然四时气候变化相适应而产生的脉象变化,因而脉有时间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指出:“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四时更替,阴阳消长,产生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相应变化,人体作为生物的一种,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生化规律的影响,产生相应的变化。四时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影响人体的脏腑、经脉的功能活动,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脉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四季正常脉的时间象是“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综合《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等篇,四时五脏的正常脉的时间象归纳如下:表21四时五脏的正常脉的时间象四时五脏脉象春肝春应中规;脉微弦,端直以长夏心夏应中矩;脉微钩,来盛去衰秋肺秋应中衡;脉微毛(浮),轻虚如羽冬肾冬应中权;脉微石(营),沉伏而坚四季脾脉蕴四时之中,微耍弱,和缓流利掌握脉的时间象,其意义就在于可判断疾病的吉凶预后。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说:“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素问·平人气象论》也说:“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可见,从脉与四时之相应与否可以推测疾病的吉凶预后。2、色象,《内经》望色,重在面部颜色的变化。有色的类别象、色的空间象二类。(1)色的类别象,自然界的颜色千千万万,《内经》总分为五类,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为五脏所主,即肝色青,心色赤,脾色黄,肺色白,肾色黑。病理情况下,色青,主肝病、主风、主痛。色赤,主心病、主热。色黄,主脾病、主湿。色白主肺病,主虚。色黑,主肾病、主寒、主水。色还有泽夭、抟散的区别。色泽,即颜色明润光泽,一般为正常之色;色夭,即颜色晦暗无泽,一般为病色。在病理情况下,色泽者病轻,预后良,色夭者病重,预后不良。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色夭不泽,谓之难已”,《灵枢·五色篇》指出:“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色散,即色疏而浅,为邪浅病轻之象,主病将解;色抟,即色聚而深,为邪深病重之象,主病久渐聚。先散后抟,主病加深;先抟后散,主病将解。如《灵枢·五色篇》指出:“五色……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2)色的空间象,就是色出现的部位。《灵枢·五色》关于脏腑身形在面部的分部有明确的论述。表22面部主候脏腑身形归纳表面部分部主候脏腑身形面部分部主候脏腑身形庭(前额)候首面阙上(眉心之上)候咽喉阙中(眉心)候肺下极(鼻根,又称阙下)候心下极之下(鼻柱)候肝鼻柱两旁候胆面王(鼻端,又称准头,)候脾方上(鼻翼)候胃中央(颧下)候大肠挟大肠(颊)候肾面王以上(鼻端两旁上方)候小肠面王以下(人中)候膀胱,子处。人体一旦发生病变,在面部相应部位就会出现色泽形态变化,如足少阴肾经阴寒之邪上逆泛心,可在心所主的鼻根部出现黑色;妇女寒性痛经,可在人中隐现青色,瘀热痛经,可在人中隐现紫红等等。这种面部色诊方法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颇具现代生物全息律的思想。四、象思维方法的科学内涵在数千年前,由于历史条件,人们不可能对事物内部的复杂结构和运动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中华先民们于是创造了“象”的概念,从事物外部的表现即它们的形象、征象来考察事物、把握事物内部运动的规律,这就是象思维。数千年来,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思维方法。有了这种思维方法,人们的思想可以自由地驰聘于宇宙之间,可以对天地的形成、一切有生物的生长衰亡、一切无生物的形质变化、社会的发展运动等等都能作出符合中华文化的解释。象思维在中华民族中根深蒂固,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象思维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故是世界其他民族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1875-1961)对《易经》深有研究,他在《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几年以前,当时的大不列颠人类学会的会长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聪慧的民族却没有能发展出科学。我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原理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西方科学源于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理》是关于空间数量的经典,对西方科学和哲学思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西方人认识世界,着眼于空间实体,这就是“体科学”。以“体”为认识的思维,侧重于形体形质,偏向于空间和相对静止,主要依靠抽象方法和分析方法,将世界分成个别和一般、本质和现象两个对立部分,将事物的整体归结为局部构成,把事物的复杂性还原为简单性,追求事物的唯一性、稳定性、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长林教授认为,东方哲学以“象”为认识的思维,着眼于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现象,侧重于自然的时间过程,这就是“象科学”。“体科学”侧重于空间,而“象科学’侧重于时间。这是东、西方两种科学的本质区别。“象科学”主要依靠意象思维和综合方法,以抽象方法为辅,视整体决定局部,在个别和一般、本质和现象中寻找现象的规律。“象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其研究对象不受人为的控制、人为的设定,是在完全开放的自然状态下,探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在自然状态下会受到各种随机的、偶然的因素的推荡,因而具有复杂性、至变性特点,但其中并非纯然混乱,没有规律。用“象科学”研究得出事物的规律有三个特点:其规律不能用控制性试验方法获得;其规律不能或暂时不能用数学公式表达;其规律具有重复性,是性质上的重复,而不是量的重复。因而进一步提出,中医学是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的科学,它是“象科学”的代表。象思维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着中医学理论的构建,数千年来一直主导着中医的临床思维,然而,未被明确地认识,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内经》的象思维,或者说中医的象思维,是以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为出发点,来探索、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象思维的“象”,可以说与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同义。中医的“象”就是人体生理、病理表现在外的一切“信息”,象思维就是运用特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将这些“信息”加工处理,从而建立起中医学理论,如藏象理论、经络学理论、病因学理论、病证学理论、诊断学理论等等。中医临床上,医者通过四诊,收集病人的各方面“信息”,运用象思维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作出疾病的诊断和辨证,就可以处方用药治疗,而无需其他。五、象思维的临床运用举例1、多毛症毛、面、爪、唇、发,是五脏外华之象。外华的荣枯,反应出五脏的生理病理。故外华之象,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原我校附二医院一老中医,在文革期间诊治一例多毛症患者。因该青年家庭出身不好,在此特殊时期,受到管制,强迫他去挖防空洞。连续3个月,吃、住、劳动,都在洞中,不见阳光。出洞时,发现脸、手、脚全身毛茸茸,实实在在成了一个毛人。整天躲在房里,不敢外出见人。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十分痛苦。一日,前来请老中医诊治。老中医遍阅前医用药,沉思良久说:“肺主皮毛”啊!意思是前医均未找准本病的病因病机,故治疗无效。根据《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的理论,判断病变在于非气为寒湿所遏。治用宣通肺气,温散寒湿之法。处以麻黄汤加减,3剂汗出,毫毛渐落,5剂而痊愈。2、手黄症青、赤、黄、白、黑五色,是五脏的外象。五色的变化,反应五脏的生理病理。故临床上,可根据五色来诊治疾病。余诊治一女性患者,52岁。两手从腕关节以下,手掌、手背、手指,全发黄,如戴了一双黄色手套。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均正常。病已两年,西医各种化验检查都无异常。服药无效。一日来诊,见两手掌、背、指皆黄,黄而无华。面色不黄,但无华。询其饮食,少量乏味,劳后觉疲乏,小便清。望其舌淡苔薄白,诊其脉细无力。据脾主四肢,“脾色黄”的理论,此病属脾虚的萎黄之证。治用《金匮》虚黄小建中汤法。处方:桂枝6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茯苓10克党参15克阿胶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14剂。二诊:黄色变浅,疲乏减轻,舌脉如前。上方续服一月。手黄退去。3、丑时烦躁症林某,男,43岁,美籍华侨,药剂师。07年5月回国探亲。因夜晚烦躁、身热身痒一年余,服西药无效而来中医求诊。患者诉在美国一年多前,出现晚上2点钟左右,突然心里烦躁不安,全身发热、瘙痒,不能睡眠。后来越发严重,西医诊治,服药无效。每夜必发,症状如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趁此次回国之机,请中医治疗。现症:每晚2点左右,因全身瘙痒而醒,醒后自觉烦躁、全身灼热,皮肤瘙痒,抓撩难忍。但皮肤无斑丘疹。此症持续2~3小时后自行缓解。白天精神不佳。诊其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形体偏瘦。此症发作有时,且在每晚2点钟左右,属丑时阶段。按经络时象理论,足厥阴肝经在此时当旺。而病发于丑时,说明病在肝经。全身灼热、瘙痒、烦躁,乃肝经之气郁热,在当通之时而不能通,故有是症。舌边尖红,脉弦数,亦是是肝经热之征象。脉细体瘦,乃病久郁热伤肝之阴血所致。治用疏通肝经、清解郁热为主,兼以养血滋阴。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西洋参10克(蒸,兑)当归10克白药15克生地20克虫蜕6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 5剂。二诊:服药3剂,微汗出,夜晚身热、烦躁之症大减,身痒仍在。5剂服完,诸症全消,睡眠转佳。继与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中医学是一种特殊的、有别于世界其他医学的信息医学。
本文档为【第二讲象思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5-31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