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_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一__75%通过

自考_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一__75%通过

举报
开通vip

自考_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一__75%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要点串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建升 一、复习方法 1.要有信心。  2.要有毅力。  3.内容较多,注意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1)单篇学习和分段记忆结合。   (2)以作者为单元学习和以文体为单元复习结合。   (3)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结合。   4.看书细心,重视基本知识。 二、 题型分析 1.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为五部分。他们的分值如下: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

自考_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一__75%通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要点串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建升 一、复习方法 1.要有信心。  2.要有毅力。  3.内容较多,注意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1)单篇学习和分段记忆结合。   (2)以作者为单元学习和以文体为单元复习结合。   (3)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结合。   4.看书细心,重视基本知识。 二、 题型分析 1.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为五部分。他们的分值如下: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论述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阅读理解题1题,共10分。 2.单项和多项选择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是固定的,是属于客观题,共40分。其中单项选择好得分,一般情况要得到26分左右;相对来说多项选择题较难,一般选对2-3个,得分在4-6之间。总之,客观题要拿到30分-35分左右,这样才能保障自己能通过此门功课。 3.简答题、论述题和阅读题为主观题,占有60分。一般情况主观题得分率比较低,一般同学准备较好,也大约是在30分左右。 4.另外,各个历史阶段的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分数比例: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是2:2:2:4 ,可见,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不能有所偏废。 5.精读篇目与泛读篇目7:3 ,要充分重视精读篇目。 6.<古文选>这门课程的通过率在所有自学考试课程中,通过率是较低的,全国大约是在40-50%左右,当然,大家有老师的辅导,和积极参加一些自考助学班,成功率会比那些在家闭门自学的人的机率要高的多。 三、 复习和答题策略 1.具体复习每一篇应当掌握的内容有:   (1)按要求背诵有关的作品。   (2)记住每一篇作品的篇名,作者,有些重要作家的名、字和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还要掌握有关的流派与作家群,如三曹、王孟、高岑、三苏等。   (3)记住作品的写作年代。   (4)弄清作品题目的含义和特点。   (5)弄懂作品字词句的含义。   (6)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如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故事。   (7)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如:<山居秋瞑>的艺术特色。 下面具体分析如何针对题目类型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冲刺: 一、 单项选择题   1.主要检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识记程度。这类题目包括文学史上的概念常识、作品与作者、对作品中的字意和句意的理解、对作品基本内容的把握。要正确解答选择类题目,必须做到“细心”。读作品要细。   2.包括题目,文章正文,名句,警句,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典故,地名,各种艺术手法,每位作家的简介,每篇文章第一个注解和提示一定要详细阅读,背诵一些简单的文学史常识和文学流派知识等等。 二、多项选择题   1.也是检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识记的题目。其范围大体上与单项选择题相似,包括了作者、作品篇目、作品的写作时代和背景、作品中的主人公、作品中的一些名句的默写、作品中词句的解释、文学史的一些概念等等。   2.不过选项更多而且是不定的,所以失分较多。但出题的内容不过有以下几类。   (1)考察对文章本身的熟悉程度。如文章中写了哪几个人、哪几件事,或运用了哪些手法,使用了哪些典故,哪些句子出自那篇文章等等。   (2)考察拟对作家和有关文史知识。如哪些作品是某某写的,哪些作家是“先秦诸子”、“建安七子”,哪些诗歌是咏物诗、咏史诗,哪些人物是“怀才不遇”等等。   具体以下几种出题思路: 1.体裁、题材类:   如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陶渊明<咏荆轲>、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咏史诗。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都是怀古诗。   阮籍<咏怀>,杜甫<咏怀五百字>、李商隐<安定城楼>等都是咏怀诗。 2.修辞手法、方式:   下列诗句中构成比兴的有: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氓>);   (2)“蒹葭苍苍,白露为爽”(<蒹葭>);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3.成语: (1)“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氓>。 (2)“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3)“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出自孟子 <鱼我所欲也章>。 (4)“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出自荀于<劝学篇>。 (5)“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6)“提要钩玄”“含英咀华”“同工异曲”“细大不捐”“俱收并蓄”“贪多务得”“爬罗剔抉”“佶屈聱牙”“动辄得咎”“投闲置散”“业精于勤”出自韩愈<进学解>。 (7)“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4.作家: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刘桢、陈琳、阮瑀、徐幹、应玚. (3)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6)战国时代的先秦思想家: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5.散文: (1)先秦史传散文:<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左传·秦晋城濮之战><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2)先秦诸子散文:<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鱼我所欲也章><非攻><逍遥游><劝学><难一>。 (3)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有:<庄子><韩非子>。 (4)先秦诸子: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5)史传散文: 作品中的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有:晋文公、子玉、烛之武。 作品中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有:苏秦、冯谖、孟尝君。 城濮之战中属于晋国的人物有:先轸、子犯、胥臣。 (6)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成熟的作品:<荀子><韩非子>。 6.名言名句:(要背) 三、简答题 有4题,基本上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每段一题,分布均匀,简答题只要能答出要点,最好分条写出,当然在要点后面能有一些解释说明文字更好。 四、论述题 共3题。基本上是先秦1题、秦汉和魏晋南北朝1题、唐五代1题。论述题不仅要能答出要点,而且要展开深入的分析,这就要求同学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要熟悉。一般论述题都是精读篇目,大家一定要将精读篇目读熟来。具体我们在下面串讲过程中结合题目讲解。 五、阅读理解题 选择多是名篇,诗、散文都有可能,要熟悉一些重点篇目。 先秦部分 先秦部分以<诗经>、<楚辞>、史传文学和诸子散文为主。由于时间比较久远,所以一定要详细阅读原文。对每部书都要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一般会出一道简答题和一道论述题。这部分内容较少,只要熟悉课文,最好得分。 重点篇目<诗经>中<氓>、<蒹葭>。屈原的<湘夫人>、<哀郢>。史传文学的<冯谖客孟尝君>。诸子文学中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和庄子的<逍遥游>。 <诗经> (一)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 (1)赋、比、兴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 (2)现实主义精神。 (3)重章复沓的章法,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应用。 (4)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 <氓>是一首弃妇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等。 1.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 (1)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 (2)她勤劳、善良而且忠于爱情。 (3)被抛弃后,还体现出刚强理智的性格。 (三)<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四)<将仲子>是一首爱情诗,采用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的。 (五)<硕鼠>主要采用借喻的手法。 (六)<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 1.简述<诗经•蒹葭>的艺术特点。 (1)融情入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2)运用比兴手法,获得空灵飘渺的韵味。 (3)重章叠调的运用,在时间的推移中展示感情的逐渐加深。 屈 原 (一)常识:“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西汉末年刘向编<楚辞>一书。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二)<湘夫人>出自<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一组诗,共11首。 1.<湘夫人>的艺术特点。 (1)以祭神歌舞形式,抒发男女之情,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善于情景交融,融景入情。 (3)抒情细腻深婉。 (三)<国殇>出自<九歌>,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 1.<国殇>的艺术特色。 (1)动态描写和静态刻画紧密结合。 (2)整体描写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 (3)外形描写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 (4)战争描写和诗人情感步调一致。 (四)<哀郢>出自<九章>。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纪实与抒情相结合。运用了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 1.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具体表现: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最长的抒情诗。 (1)表达了屈原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2)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左 传 (一)常识: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 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记载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大事。 (二)<晋楚城濮之战>   1.弄清双方人物: 晋国:晋文公、子犯、赵衰、原轸、栾枝、狐毛等 楚国:子西、子玉、子上 2.<晋楚城濮之战>的艺术特色。 (1)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2)借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战争场面描写简洁生动。 3.简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形象。 (1)有正确的政治思想,重视民意。 (2)善于用人,能听取臣下意见,集思广益。 (3)谨慎稳重,善于运用策略。 (三)<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熟悉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的。 <国语> (一)常识:左丘明,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二)<邵公谏厉王弭谤>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和历史典故说理。 <战国策> (一)常识:西汉刘向整理。 1.<战国策>艺术特征。 (1)记叙生动,说理透辟。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二)<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引锥刺股”、“前倨后卑”等成语。 1.<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艺术特征。 (1)运用对比手法。 (2)人物肖像描写非常传神。 (3)运用铺衬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 (三)<冯谖客孟尝君> “狡兔三窟” 1. 冯谖客是如何为孟尝君营造“三窟”。 (1)市义,为孟尝君收买民心。 (2)为孟尝君谋取权力。 (3)为孟尝君谋求宗庙,以保重位。 2.如何塑造冯谖形象。 (1)反衬手法。 (2)细节描写。 (3)设置悬念。 (4)欲扬先抑。 <论语> (一)常识: 语录体散文。 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 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 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二)<侍坐> 孔子对子路讥笑,对冉有、公西华表示肯定,对曾皙表示赞赏。 背诵曾皙的志向:“莫春者……咏而归”。 P37 孟子 (一)常识:孟子提倡性善论。推行仁政。善辩,长于譬喻。 (二)<齐桓晋文之事章>“明察秋毫”、“缘木求鱼”。 1.文章的中心:“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2.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 (1)仁政的实施有赖于君主的“不忍”之心。 (2)仁政真正的实现,必须“制民之产”,让民众有基本的生存条件。 (3)仁政的较高级阶段,需要民治教化。   孟子提出这些仁政主张,是针对当时饿殍遍野,杀人盈城的残酷现实而发。但他将“制民之产”的实施寄托于统治者道德觉悟,很不现实。 3.孟子的论辩特色。 (1)整篇文章立论的总体倾向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孟子巧妙地避开了分歧,巧妙地引入“仁政”主张。 (3)在论辩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使得道理讲的深入浅出。 (三)<鱼我所欲也章>“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 墨子 (一)常识: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二)<非攻>由小见大,层层深入。 庄子 (一)常识: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1.庄子散文特征。 (1)汪洋恣肆。 (2)想象奇特。 (3)运用寓言故事。 (4)善用比喻。 代表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二)<道遥游> 1.<逍遥游>的艺术特征。 (1)展示一种极为开阔的精神境界,本身就有一种开拓胸襟的魅力; (2)想象丰富奇特,变化多端,雄阔奇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多用灵活的比喻和民间寓言故事。 (4)语言技巧十分高妙,文采丰富,挥洒自如,节奏感强,层出不穷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富感染力。 荀子 (一)常识: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 (二)<劝学>“青出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1.<劝学>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畅达。 (2)旁征博引,论证充分。 (3)运用丰富的比喻。 (4)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富有音乐性。 2.<劝学>的结构。 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修身远祸。 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重视积累。 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是<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典,学习的途径是以端正的态度向贤者求教。 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追求“全”而“粹”的完美境界。 3.<劝学>语言特色。 (1)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 (2)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学习之重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等等。 韩非子 (一)常识:法家代表。 1.韩非子散文特色。 (1)分析透辟,锋芒毕露。 (2)既有正面理论,又有辩难驳论。 (二)<难一>驳难体,“矛盾”从这来的。 分别就“晋文公之赏”和“舜之救败”两件事以及孔子对这两件事所作的评论加以诘难和反驳,文中的驳论分析透辟,观点鲜明,针对性很强,并且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因而显得十分有力。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散文以政论文和史传文学为主,诗歌有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主。汉赋是两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课文没有选,大家了解一下就行。 重要掌握作家有李斯、贾谊、司马迁、班固。 李斯 (一)常识:秦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 (二)<谏逐客书> 注释1了解文章背景,能逐句解释最后一段。 1.<谏逐客书>的说理艺术。 (1)以秦国历史上用客卿的成功事例,反衬出驱逐客卿的错误。 (2)用归谬法指出逐客的错误思想。 (3)从正面说明客卿的重要性,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方可成就秦国大业。 2.<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 (1)运用对比手法。 (2)正反说理。 (3)多用排比句式。 贾谊 (一)常识: 政论文还有<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有<吊屈原赋>等。 (二)<过秦论>主旨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过秦论>的论证手法。 (1)采用了以铺陈叙事代替议论的手法,用历史事实引起人们的重视。 (2)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3)铺叙排比的句式,加强气势。 晁错 (一)<论贵粟疏> 主张“贵粟”。 1.<论贵粟疏>的艺术特征。 (1)围绕论题“贵粟”展开论述,层层深入。 (2)运用古今对比,农夫和富商对比,法令和实际情况对比。 司马迁 (一)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司马迁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报任安书>能解释第五段“文王拘而演<周易>……成一家之言。” 1.<报任安书>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人生观和创作观。 (1)“重于泰山”的人生观: 体现他人生观的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且勇者不必死节”等。   (2)“发愤著书说”的创作观: 提出“发愤著书说”,体现他创作观的句子:“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等。 (三)<项羽本纪>熟悉最后“太史公曰”一段,了解司马迁对项羽优缺点的分析。 1.<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 (1)项羽的性格:志向远大,勇武粗豪,缺乏智谋。 (2)项羽的历史功绩:为推翻秦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推翻秦朝后他成为天下诸侯。   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悲剧人物形象,司马迁对他的态度是同情和惋惜。 2.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形象的: (1)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和细节。 (2)运用了反衬和对比手法。 (3)极善通过典型细节和一些具体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性格。 (4)重视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画。 3.熟悉下面四个场景: (1)巨鹿之战(2)鸿门宴(3)垓下被围,帐中做歌;(4)乌江自刎 (四)<魏公子列传>信陵君。采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 班固 (一)常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完成<汉书>写作。<汉书>体制继承<史记>又有变化,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二)<苏武传> 1.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 (1)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命。 (2)他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具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2.如何塑造苏武形象。 (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 (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苏武形象的塑造,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对比中完成的。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的使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汉朝的自信。 张衡 (一)常识:<二京赋>“精思殚虑,十年乃成。” (二)<四愁诗>是较早的七言体诗歌。 1.<四愁诗>的艺术表现特征。 (1)写“我”对“美人”的思慕而又追求不到,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2)风格含蓄委婉。 (3)作者运用了重章叠调的形式,连定四章,反复咏叹,使情绪得到宣泄。 (4)对后来七言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汉乐府 (一)常识:乐府原指音乐机关,后来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为“乐府”,“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汉乐府主要是杂言和五言。 (二)<陌上桑><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 1.分析罗敷人物形象。 (1)外表美:外貌美丽,装饰得体。 (2)内在美:勤劳,机智勇敢,具有反抗精神。 2.<陌上桑>的艺术成就。 (1)正面的描写。 (2)侧面的渲染和烘托。 (3)运用夸张手法。 (三)<平陵东> “顶针”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又名为<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焦刘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了焦、刘夫妇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达了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 2.<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 (1)全诗由兰芝遣归、仲卿惜别、刘兄逼婚和夫妇殉情等一系列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作者善于通过极富个性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3)通过细节描写和行动描写来塑造人物。 (4)大量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兴等手法。 (5)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6)语言的基本风格是自然、质朴、流畅,还有运用了一些抒情色彩极强的句子,表现了语言的丰富性。 此诗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的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分析刘兰芝人物形象。 (1)刘兰芝是一位聪明美丽、勤劳贤惠的女子。 她嫁到焦这后,日夜操劳,偏执尖刻的婆婆总是故意刁难,迫于无奈,只好向婆婆提出自遣。临行时,温顺的兰芝还恭敬地向婆婆道歉、道别,顾念她的辛苦,充分表现了她贤惠善良的性格。 (2)刘兰芝是一位忠于爱情、富于反抗斗争精神的女子。 刘兰芝对于爱情是坚贞不渝的,先和丈夫相约决不变心,后被兄长逼迫,口头答应改嫁,但她仍忠于焦仲卿,以“举身赴清池”的行动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和控诉。 古诗十九首 (一)常识:写于东汉末年,是早期古代文人五言诗。 (二)<行行重行行>名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等都采用了比兴手法。 (三)<迢迢牵牛星>背诵。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1.<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写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之情的诗作。 (1)借用了民间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织女对牛郎的思念来表达思妇与游子的离别之苦。 (2)借织女“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来描写她对牛郎思念的深切。 (3)语言精美,多用叠字,既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又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和情思。 (四)<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不遇。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比较复杂,鲁迅将它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从文体来说,主要有诗歌、赋。 从作家来说,三国时期:三曹和建安七子。 西晋:阮籍、嵇康和左思。 东晋:陶渊明,谢灵运。 南北朝时期:谢脁、庾信。 要熟读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发展的初步轨迹。用文学史的方法将他们连贯起来,以免混淆。 概说部分 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徐幹、刘桢、阮瑀、陈琳、应玚。 时代风格:慷慨任气,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2.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 三张:张亢、张协、张载 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其特点是采缛于正始,力弱于建安,大大发展了唯美形式主义诗风。 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及特点: (1)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2)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4.<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先秦自齐梁时各类作品七百余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5.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2)张扬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 (3)悲凉哀怨的慷慨之气。 曹操 (一)<步出夏门行>四言诗 1.<观沧海>是我国诗史上最早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短歌行>四言诗,要能背诵。掌握“周公吐哺”中的典故。 1.艺术特点。 (1)跌宕悠扬、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 (2)引用<诗经>成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曹丕 (一)<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 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特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一)<白马篇>五言乐府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勇于为国献身的青年英雄形象。 1.<白马篇>的思想与艺术。 (1)曹植前期代表作品。 (2)通过武功高超,不惜为国捐躯的少年游侠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仕进和爱国精神。 (3)多方铺叙塑造人物,语辞遒劲华丽,富有气势。 2.简述<白马篇>中游侠儿的特点。 曹植的<白马篇>写了白马少年游侠儿的形象,实际上表达了曹植自己的理想和抱国壮志。 (1)塑造了身怀高超武艺的游侠儿形象。 (2)塑造了渴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形象。 (3)这一形象实际上是曹植自我形象的投影,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4)文中通过不同的角度描写游侠儿,从外到内把这个人物形象写的血肉丰满。 (二)<赠白马王彪> 1.<赠白马王彪>的思想情感。 (1)这是曹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一首“愤而成篇”的赠别诗。 (2)此诗不仅抒发了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之类的小人,而且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沉痛哀悼,对白马王表示深情的劝慰,同时,也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处境和惴惴不安的惶恐心情。 2.<赠白马王彪>艺术特色。 (1)结构上采用辘轳体,形成一种迫人的气势,创造出条理清晰而又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 (2)采取直抒胸臆的慷慨倾诉。诗中透露出作者凄凉孤寂之感,抒发了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哀,兄弟的离合之悲不过是孤寂而无常的人生的具体体现,在这孤寂和无常之感的背后,隐含了诗人对曹丕的极度愤慨。 (3)借景抒情。诗所写的长路漫漫,泥泞多阻,以及秋风荒野的苍凉、萧瑟,不仅使景物烘托了全诗的凄凉悲惨气氛,而且还有象征意义,暗示了诗人的人生多诘、前途渺茫,抒发了诗人的孤寂、悲戚之情。 (4)运用比兴手法,真切淋漓地表达出作者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辗转相承的感情旋律,生动而多样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增添了诗篇的情感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吁嗟篇>咏物诗 1.<吁嗟篇>艺术特色。 (1)是曹植后期诗作。作者以“转蓬”自喻。 (2)此诗属咏物之作,全诗通篇运用比兴,貌似咏物,实为咏怀。 (四)<洛神赋>抒情小赋 1.<洛神赋>的主题。 曹植一生自恃才华,却受到猜忌,不被信任,因此常有明珠暗投、无人赏识的悲哀;这种感觉,再加上转蓬似的不断迁徙,又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孤寂感。因此,强烈的自我呈现意识和对知音的渴望,使他从这个美丽的人神恋爱故事中找到慰藉。 在这篇赋中,曹植着意刻画了河神宓妃的艳丽、美好,描摹了女神对自己的柔情相约,以及离别时的深情留恋。在这个两情相悦的过程中,曹植不但感受到喜获知音的欢娱,他也能从女神的眷恋中充分地体现了自我价值。这是一种精神安慰,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抗。 而“人神道殊”的悲惨结局,实际上是曹植悲剧命运的投影,体现了曹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2.<洛神赋>的艺术成就。 (1)瑰丽奇异、飘渺迷离的艺术手法;浓郁的浪漫情调。 (2)强烈的抒情性和悲剧性,特别写出女神的孤独和悲凉。 (3)洛神的形象惟妙惟肖,独具风韵;由外到内,由实到虚,层层描写。充分发挥了词赋善于描写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方式,对洛神的风姿、神态、服饰、动作、情感的刻画细腻。 (4)语言华丽优美,多用比兴,结构流转自如。 诸葛亮 (一)<出师表>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出师表>分析诸葛亮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诸葛亮回顾平生,表达了自己报答蜀汉政权知遇之恩的渴望,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理想。字里行间,处处表现出一个封建政治家的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等精神品质,以及强烈的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责任感受和使命感受。诸葛亮的际遇及其品质,正是后代士人“明君贤相”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形式,因此,深受后人所推崇。 李密 (一)<陈情表> 以情动人,相依为命,进退两难,以孝治天下,先尽孝后尽忠。 文笔简练流畅,语言形象生动。 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刘氏生命垂危。 王粲 建安七子之首,文学成就最高。 (一)<七哀诗>名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1.<七哀诗>的艺术特征。 (1)选材十分典型,不但用“白骨蔽平原”一语写出时代的本质特征,堪称“实录”。 (2)选饥妇弃子这一特写镜头写出了人生诸多不幸中最动人、最典型、最悲惨的一幕,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更深刻、更形象、更本质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3)此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主次相宜,首尾照应。此诗将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语言质朴,音节急促,感情悲恻,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悲凉格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登楼赋>抒情小赋,作者所登之楼为麦城城楼。一定要熟悉文中所用典故。 1.<登楼赋>的艺术特色。 (1)文章善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加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2)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第一部分写在麦城城楼上所见景色,引出思乡之情;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由美景所带来的愉悦到怀远思乡之忧,再到前途渺茫的苦闷和绝望,情感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晰,在这一过程中景色由白日的明丽,变化为日暮时的萧条、孤寂,与感情的发展线索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渲染、相互推进,共同营构了一个多层次而情调统一的艺术境界,增强了全文的抒情效果。 2.简述典故在<登楼赋>中的作用。   全文多处用典,其中第二段以孔子在陈、钟仪楚秦、庄舄越吟等典故,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遍人,不论是身在富贵还是处于困境,怀乡恋土是人的共性,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第三段“瓠瓜徒悬”语出<论语>,“井渫不食”语出<周易>,王粲利用这些当时人所熟知的语典,也就为自己的忧虑寻找到往古的回响,所以更显得忧愤深广。这些典故的成功运用,加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陈琳 (一)<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 (1)这首诗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了东汉末年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本篇主要的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 (2)语言质直古朴,人物的对话尤为生动。 阮籍 “竹林七贤”之一,<咏怀诗>是五言诗,共82首。 (一)<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名句“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运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 隐晦曲折地抒写了忧郁悲伤的思想情绪。 (二)<驾言发魏都> 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诗人凭吊吹台,以史为鉴,讽对魏明帝不要重蹈覆辙。 嵇康 (一)<与山巨源绝交书> 1.<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想内涵。 (1)嵇康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正式宣告自己在政治上与司马氏的绝交。 (2)文章以“必不堪者七”和“甚不可者二”,用老庄“适性”、“无为”的自然思想,来抨击司马氏提倡的礼法,这也是对司马集团的公开挑战。 (3)在生活态度上,也体现出嵇康超然物外、抗拒荣利、反对束缚的现实要求,同时显示出他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人格力量。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不仅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一方面,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所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2.<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性格。 (1)思想上蔑视虚伪的礼法,政治上不与司马氏合作。 (2)崇尚自然,热爱自由,追求适性的生活。 (3)愤世嫉俗,刚肠嫉恶,轻肆直言的个性。 嵇康将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一条,更是与司马氏集团的公开挑战。 左思 10年撰成<三都赋>,有“洛阳纸贵”的美誉。名为咏史,实为咏怀诗,共8篇。主要批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一)<咏史>(弱冠弄柔翰) (二)<咏史>(郁郁涧底松)背诵此诗,能解最后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手法。 1.<咏史>(郁郁涧底松)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 这是<咏史>诗的第二首,诗人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取喻,形象地揭露了社会上“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并借汉代金、张家族与冯唐作比,说明这种现象古已有之,根深蒂固。全诗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腐朽门阀制度,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与不平,也唱出了当时天下寒士的不平之声,表现了深刻而大胆的批判精神,而且这种强烈的不平之鸣和批判精神,也深深影响和激励着后世许多大作家。 2.简述<咏史>的艺术特色。 (1)比兴手法的妙用。 (2)以古喻今,以自然现象喻社会现象,既形象、明白,又巧妙、深刻。 (3)语言质朴而奇伟,议论大胆而直率,感情慷慨激昂,以深沉的愤怒指责传统的积弊,颇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刘琨 (一)<重赠卢谌>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刘琨赠诗卢谌,意在激励他运用才智,有所作为,解救自己,有利国家。同时也抒发了年命易逝,而功业未建的痛苦心情。今昔对照,写出了英雄末路的沉痛感叹。全诗隐约、含蓄,多用典作比喻、暗示。 葛洪 <西京杂记>是一部历史小说集。 (一)<画工弃市>写了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陶渊明 (一)<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简述<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对十三年官场生活的反省和认识,表现了对官场“尘网”、“樊笼”生活的憎恶和不满,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决不合作的政治态度;诗中又用主要篇幅描写自己归田之后的生活环境和心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恬静闲适的生活,宽松愉快的心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后的自由、舒畅和无限欣喜之情。 2.分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 (2)比喻和对比的运用,也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3)语言质朴自然、平淡闲放,粗看通俗,明白如话,实则丰富浑厚,一字难易。苏轼称陶诗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准确地道出了其语言质朴之中有丰韵,平淡之中有华采的语言特色。 (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了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 (三)<饮酒>(结庐在人境) 背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简述<饮酒>(结庐在人境)的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心远”为全篇之骨,“真意”乃全篇之髓。诗人在田园生活中领悟了人生的“真意”,集中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2.简述<饮酒>(结庐在人境)的艺术特色。 (1)精妙独到的景物描写。 (2)诗人重在对生活、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之中,达到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意的完全融合。 (3)造语精到。 (四)<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怒目金刚”式。 1.简述<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的思想感情。 通过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不屈服和抗争的决心。而这两则神话中所隐含着的深厚的悲剧精神,显示了作者清晰地知道反抗的无望,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它显示了陶渊明诗“豪放”的特征。 (五)<归去来兮辞>抒情小赋。 1.简述<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1)从官场解脱,重获自由。 (2)找到人生归宿。引觞自酌,涉园流观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安逸和悠闲,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历进困惑,终于找到人生归宿后的惬意和满足。 2.简述<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征。 (1)在结构上自然流转,体现了陶渊明回归自然的欢快和闲逸之情。 (2)抒情和议论切换自然,对往岁的沉痛反省和当下欢乐的田园感受在文中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语言朴实简净,音节自然谐美,多用四六句式的对偶句,用典妥切,既有骈体文章的整饬、精练,又有散体文章的平易、流畅,显示了极高的美学价值,赢得了后世的普遍推崇。 (六)<五柳先生传>自传体散文。 1.<五柳先生传>既是作者的自况,又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 (七)<桃花源记> 1.分析<桃花源记>中所显示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自然,充满了幸福和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国家君臣,没有赋税徭役,没有战乱纷争,人们过着淳朴、自得其乐的自然生活。这其实就是老庄所谓的甘食美服、乐俗安居、“邻里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它的意义,首先就在于作者借之表现对充满了动乱、欺诈、掠夺的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批判,它否定了现存的社会制度,表达了作者对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的向往。 其次,桃花源人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存状态,显示了陶渊明追求自然,反对矫饰的人和理想,这和他的众多田园诗的主题是一致的。 再次,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陶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理想的图景,它远离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不可复得的悲哀。这篇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文章,既反映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动乱时期下层百姓希望能够逃避灾难的幻想。 2.分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1)大胆想象,有较多的虚构成分,故事扑朔迷离,生动逼真,颇富小说色彩。 (2)善于谋篇布局,以时间为序,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新奇,引人入胜。 (3)文章描写工巧,语言简朴精妙,意境恬静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谢灵运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山水诗的发展。 (一)<登池上楼>背诵此诗,熟悉诗中用典。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 (1)此诗先写自己被贬永嘉的生活和心情,主要抒写了自己官场失意的牢骚不平。 (2)继写生机勃勃的春景引起自己的感受,抒写了自己离群索居的孤寂和怀人思归的心情。 (3)最后直接说理,表示自己可以做到遁世而无闷,其实他是无意归隐而故作旷达,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进退失据的愤愤不平之情。 2.<登池上楼>的艺术特色。 (1)成功的景物描写 (2)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充分体现了谢诗的语言特色。 (4)不足主要是堆砌词藻、雕琢太过;全诗几乎都是偶句,呆板而少变化。 刘义庆 (一)<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鲁迅评“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子猷访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鲍照 (一)<拟行路难>七言乐府,18首。 1.<拟行路难其一>是第一章,有诗序的性质。 2.<拟行路难其二>(对案不能食)写作特征。 (1)善于通过动作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愤激不平的诗人形象。 (2)感情激越,富于变化; (3)语言缓急随气而出,富有节奏感。 (二)<代东武吟> 1.<代东武吟>艺术特征。 (1)假托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簿寡恩。 (2)全篇作老兵的自述口气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3)还运用典故和对比。 谢脁 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背诵,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1.<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 (1)此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善于借景抒情,景物描写清晰,饱含感情。 (3)诗音韵和谐,一韵到底,极其流畅。 丘迟 (一)<与陈伯之书>骈体书信,熟悉“暮春三月”一段。 1.<与陈伯之书>艺术特色。 (1)优美的骈体书信。 (2)情理兼长,气势充沛,委曲婉转。 (3)运用对比,使言情动人,说理透辟。 孔稚珪 (一)<北山移文>骈文。 1.<北山移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假借北山神灵的口吻,用移檄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周子隐居时道貌岸然,应诏时志变神动,入仕后追句逐利的虚伪面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身在江湖、心在魏阙、以隐谋官的假隐士。 2.<北山移文>的艺术特色。 (1)善于运用对比。 首先是真隐士和假隐士的对比,指斥那些先贞后黩的假隐士是“何其谬哉”。其次,以假隐士隐居的姿态和出仕的情形进行对比,在前后的变化中揭示假隐士的真实嘴脸。 (2)拟人的手法运用。 本文主要以北山神灵之口叙事抒情,本身就充满奇异的特色,文章末段还将山川草木、云雾、泉石、鸟兽等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落寞、羞愧等情感,借以表达对假隐士的愤怒,惟妙惟肖,极有韵味。 (3)文章属对工整,文辞华美、音韵协畅,尤其是整齐而富于变化的句式,缓急有间,流转自如,使得文章节奏随情感变化而变化,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 江淹 (一)<别赋>“江郎才尽”。抒情小赋。最后两段要熟读,恋人之别要能翻译,后一段典故能理解。 1.<别赋>的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人世间各种离别的描写,刻画和概括了他们的“暂离之状”和“永诀之情”,着意渲染了离别之苦,并进而把一切别离都归结为“怨”,这在社会黑暗、饱经离乱的南朝,可以说是人们普遍的体验和感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某种不满情绪。 2.<别赋>的艺术特色。 (1)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力。 (2)具体描写了七种离别,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具有普遍意义,极能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 (3)借环境的描写精确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感受。不同的离别有不同的环境,作者都赋予景物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造成不同的气氛,特别是恋人之别一段尤为精彩,情景交融,浓富诗意,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感受。 (4)语言富丽,整饬,多姿多彩,尤其是恋人之别一段,采用浓富诗意的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音调珠圆玉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委婉含蓄,言约意丰。 3.简述<别赋>中所描写的七种离别各有什么特点。   <别赋>对离别进行分类,作者抓住不同类型的各自特点,在各异的场景中描摹了离别情绪间的千差万别。 (1)富贵之别,账饮东都、贵客群集、笙歌罗列,表现为盛宴游娱的场景,只在离别之际,才“感寂寞而伤神”。 (2)剑客之别,则带有凛然的义气,“衔感于一剑”、慷慨赴义、风云为之变色,表现出悲壮的气氛。 (3)征人之别,将边塞的辽远无极与家乡的绚丽风光对比,与家中的和乐温情对比,渲染出不忍之状。 (4)使者之别,“一赴绝国,讵相见期”,突出了空间和时间的漫长,而亲朋因此“魂动”、“泪滋”,显示出悲怨的情绪。 (5)宦游之别,侧重写闺阁的寂寞和思妇无穷无尽的期盼。 (6)求仙之别,则必需做出对人间的舍弃。 (7)恋人之别,以春情秋思表现了绵绵不绝的思念。 吴均 “吴均体”。 (一)<与宋元思书>骈文。 写了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 郦道元 <水经注>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一)<三峡> 文章通过对巫峡雄峻的山川形势和四时景物的描绘,艺术地再现了祖国的江山多娇。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描绘生动,意境优美。 庾信 是六朝文学集大成的作家。<拟咏怀>共27首。 (一)<拟咏怀>   写自己久羁北国不得南归的痛苦和怨恨,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明知返回故国无望,但最终也不肯放弃这一信念。 1.<拟咏怀>的艺术特点。 感情深挚凝重,辞采华美,妙用典故,多有工整的对句,音韵和谐流畅。诗中诗人以思妇自喻抒写乡关之思,“纤腰”、“束素”、“横波”、“红颜”等艳辞的运用,还时露宫体诗之柔美本色,但艺术手法高超,不愧为其后期诗的代表作。 (二)<哀江南赋序>熟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一段,了解其中典故。 1.<哀江南赋序>用典的特点。 这篇骈文在用典上显示了作者过人的才学和艺术功力。文中处处用典,不论叙事、抒情、议论,作者能借典故予以表达,而且在典故的用法上还很有独到之处。比如,作者在反省自己事周的经历时,大量使用历史上的正面事例,并颠倒原事的结局,从而形成强大的反差和张力,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自责之情。如“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等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本文用典过多,有做作之嫌。 南朝民歌 (一)<子夜歌>谐音双关。 (二)<西洲曲>是南朝民歌最成熟的代表作。 1.<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1)在表达方法上,此诗不是靠感情的趋接抒发,主要是紧扣季节物候的变化,通过自然景物和女主人公的一系列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缠绵复杂的思念之情,使得景、行、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2)诗中大量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如以“梅”谐“媒”,以“莲”谐“怜”等。(3)诗中又多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与句之间相互衔接,增加了语言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4)诗中又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如以“莲子青如水”比喻对情人爱情之纯洁,以“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和热烈,增加了诗歌的婉约与含蓄。 (5)此诗用韵自由,音韵和谐优美,充分表现了民歌清新、自然的特色。 北朝民歌 (一)<木兰诗>叙事诗,运用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等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1.<木兰诗>的木兰形象。 (1)塑造了深明大义,勇于自我牺牲,不怕艰险,勇于精忠报国的女英雄形象。 (2)建立功勋后,不求荣华富贵,甘愿回来过平凡女子的生活。 2.<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1)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浪漫传奇的效果。 (2)直抒胸臆,有些地方运用比喻,风趣幽默。 (3)全诗的节奏多有变化,既有开头的凝缓沉重,又有中间的轻捷短促,还有文末的舒缓自由,颇能扣人心弦。文中多用排比、对偶、设问、铺陈等修辞手法,多用新鲜活泼的口语,刚健质朴,具有抒情性,民歌风味十足。 (二)<敕勒歌>全诗意境极其豪迈、浑厚,体现出一种浩瀚壮观之美。 唐五代文学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题材主要是诗歌和散文。诗歌诗人很多,可以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记忆。 主要作家和流派有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杜、元白、韩柳、小李杜等等。 熟读概论部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唐五代文学的流变情况。 唐五代文学概说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恬静淡雅,清新优美的诗歌流派。 3.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人,写作了大批表现边塞风光、征戍生活和戎马建功立业思想的作品,形式以七言歌行为主,风格豪迈奔放。又称高岑诗派。 4.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倡导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上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5.唐代传奇:传奇是小说的一种,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之名始于唐人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一书。 6.新乐府运动: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人吸取杜甫的诗歌经验,用新题乐府写时事,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7.唐五代词派:晚唐时温庭筠,韦庄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并称温韦。五代时,词风愈盛,形成西蜀、南唐两个中心。西蜀以“花间派”为代表,南唐以冯延己、李王景、李煜为代表。 王勃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律诗,背诵。 (二)<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赠序,骈文。成语较多,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 1.<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 这是一篇借登临之会感怀世界的赠序文。文章通过对饯别宴会盛况的记叙,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文中对所谓的“圣君”、“明时”,曲折地表现了自己的不满。文中虽流露了明显的宿命悲观情绪,但又表明了自己坚决的态度;虽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明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健康的。 2.<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 (1)文章构思精妙,布局严谨,条理清晰。全文以滕王阁饯别宴会为中心展开叙述,采用铺叙手法,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为一体,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王嘉宾,再写时令景物,然后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之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转到自己,抒怀言志,以逊词作结。 (2)写景雄伟壮丽,抒情真挚委婉,情景交融,境界阔大,气势奔放、充分表现了文章工于写景,长于抒情的特色。 (3)本文虽为骈文,但能突破六朝骈文的旧格局:文章辞采华美,但不流于繁缛、晦涩,佳句迭出,为人传诵;用典虽多,但贴切自然。 杨炯 初唐四杰之一。 (一)<从军行>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中抒发了投笔从戎、慷慨报国的壮烈情怀。兼有乐府诗的明快和律诗的严谨。 卢照邻 初唐四杰之一。 (一)<长安古意>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采用了铺陈的笔法。 揭露某些权贵者的穷奢极欲、纵情声色及其相互倾轧,抒发了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 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 (一)<在狱咏蝉>咏物诗,名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
本文档为【自考_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一__75%通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39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8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18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