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

举报
开通vip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2 (即《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十一、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8、余闻之也久。 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0、是说也,人常疑之。 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2 (即《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十一、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8、余闻之也久。 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0、是说也,人常疑之。 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3、此不知人之祸也。 14、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1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8、其业有不精……岂他人之过也? 1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0、毋从俱死也。 2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2、穷予生之光阴以疗也哉? 23、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3用在句末,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判断语气4-7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8-10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11、12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13-1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17、18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19、20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21-23(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十二、以 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不赂者以赂者丧。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忽魂悸以魄动。 6、樊哙侧其盾以撞。然而隐忍以行。 7、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8、遂自投汨罗以死。 9、各各竦立以听。 10、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1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12、属予作文以记之。 13、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4、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5、以乱易整,不武。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8、皆以美于徐公。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0、以勇气闻于诸侯。 2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23、策之不以其道。 24、今以实校之。 25、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26、贵以近知远。 27、固以怪之矣。 28、日以尽矣。 29、无以,则王乎? 30、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31、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32、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33、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3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5、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3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37、人人自以为必死。 38、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39、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41、铸以为金人十二 答案:1-3因为,由于。4、5连词,表并列。6-8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9-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11-1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14-16介词,可译为把,拿,用。17、18以为,认为。19-22凭,靠。23、24按照、依据。25、26是介词“根据”。27、28通“已”,已经。29通“已”,止。30-33译为介词“在”。34-36“以为”即“以之为”,译为“把......当作”或“把.....作为”。37-39是“认为”,与今同。40-41是译为“把......制成” 十三、因 1、因取刃杀之。 2、因屏人曰。 3、因拔刀斫前奏案。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5、因谗之曰。 6、变法者因时而化。 7、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8、因其固然。 9、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我欲因之梦吴越。 10、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11、伺者因此觉知。 12、因河为池。 1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5、不如因而厚遇之。 16、因击沛公于坐。 17、因入京师观太学。 1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9、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20、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21、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22、于今无会因。 23、因遗策。 答案:1-5于是,就。6-8依照,根据。9-14依靠,凭借。15-17趁着,趁此。18通过,经由。19-21因为。22缘由,机缘。23沿袭。 十四、于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4、于众人广坐之中。 5、乃设九宾礼于庭。 6、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7、故燕王欲结于君。 8、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9、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10、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1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1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1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17、君幸于赵王。 18、受制于人。 1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0、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答案:1-3对,对于。4-6在。7、8与,跟,同。9、10到。11、12从,自。13、14在......方面。15、16比。17-19被。20向。 十五、与 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4、相如闻,不肯与会。 5、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7、去年孟东野往,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与汝曰 8、失其所与,不知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0、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1、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12、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答案:1-4介词“和、跟”,5、6是连词“和、与”,7-9是动词,“给”“联合”“结交”,10-12是句子末尾的语气助词,同“欤” 十六、则 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 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6、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之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16、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 17、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18、不然,则其所疏远。 19、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 20、临视,则虫集冠上。 21、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22、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答案:1-3却,可是。4-7那么,就。8-15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16-18就是。19、20原来是。21、22原来已经。 十七、者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12、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1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14、石之铿然有声者。 15、近者奉辞伐罪。 16、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17、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答案:1-3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4-6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7-9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引出原因。10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11、12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13、14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15-1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语助作用。 十八、之 1、我见相如,必辱之。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7、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10、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后一个之“之”。) 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2、之二虫又何知? 13、何陋之有? 14、宋何罪之有? 15、句读之不知。 16、何功之有哉? 1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后一个“之”。) 18、君将哀而生之乎? 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0、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2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24、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后一个“之”。) 2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8、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29、石之铿然有声者。 30、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1-4他,她,它(们)。5-7结构助词“的”。8-10动词“往,到......去。” 11、12代词“这,此”。13-1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18-23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24、25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6-28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29、30是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本文档为【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2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