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举报
开通vip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      标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年粮食产量 万吨  46251 45264 45706 43070 46947 48401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39570 43581 47431 54946 65210 76190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9404 1096...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      标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年粮食产量 万吨  46251 45264 45706 43070 46947 48401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39570 43581 47431 54946 65210 76190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9404 109655 120333 135823 159878 18232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2619 37214 43500 55567 70477 88604  (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2. 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15000 最终消费           8110 减:中间消耗   4713 居民消费         5600 劳动者报酬   5240 公共消费         2510 生产税净额    595 资本形成总额       2037 固定资本消耗 148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营业盈余     2972 库存增加         24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减: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     单位:亿元 年 度 最终消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00 54600.9 32499.8 2240.2 2001 58927.4 37460.8 2204.7 2002 62798.5 42304.9 2794.2 2003 67442.5 51382.7 2686.2 2004 75439.7 62875.3 4079.2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9340.9 98592.9 107897.6 121511.4 142394.2 最终消费所占比率(%) 61.1 59.8 58.2 55.5 53.0 资本形成所占比率(%) 36.4 38.0 39.2 42.3 44.2  (2)(3)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逐年有所增加。 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回落。(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投资比重增大。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第四章—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15分) 指 标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9 37.7 37.1 37.7 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7 46.2 45.6 47.2 45.5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 答: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 (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 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可按总额和净额计算,差别仍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稀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6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总增加值 680 合 计 680 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总营业盈余 345 财产收入 38 合 计 383 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 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 合 计 341 2、(1)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核算中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法GDP=62364.6亿元/107514.2=58.0%) 解: (1)人均消费性支出=7942.88元;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7942.88 2914.39 800.51 446.52 600.85 996.72 1097.46 808.66 277.75 (2)消费率=(核算中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法GDP=96918.1亿元/186700.9=51.9%)   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5、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 (1)全部资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400+400)+320=4720(亿元) (2)    一国国民财产=一国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向国外贷出<+>,向国外借入<​—>)=(4000+400)—360=4040(亿元) (3)国民资产负债总额=全部资产—净=4720—4040=680(亿元) 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债和净值 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4400 320 负债 净值 680 4040 合 计 4720 合 计 4720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 第三产业 其中: 年底总人口数(万人) 工 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000 2001 2002 2003 2004 88254.0 95727.9 103553.6 116603.2 136584.3 14628.2 15411.8 16117.3 17092.1 20768.1 44935.3 48750.0 52980.2 61274.1 72387.2 39047.3 42374.6 45975.2 53092.9 62815.1 5888.0 6375.0 7005.4 8181.3 9572.1 29904.6 33153.0 36074.8 38885.7 43720.6 5408.6 5968.3 6240.3 6715.6 7694.2 7316.0 7918.8 8476.7 9238.1 10098.5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38页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 各年度的计算表 单位:亿元 年 度 国民生产 总值 国内生产 总值 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 增加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88254.0 95727.9 103935.3 116741.2 136584.3 119775.2 130653.0 142035.2 161433.9 136875.9 14628.2 15411.8 16117.3 16928.1 20768.1 44935.3 48750.0 52980.2 61274.1 72387.2 29904.6 33153.0 36074.8 39188.0 43720.6   (2)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具体如下表: 国外净要素收入计算表 单位:亿元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外净要 素收入 -31521 -34925.1 -38099.9 -44692.7 -291.6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人×10000=10273元/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表 单位:元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10273 11093 12530 10561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年联合国出版的新SNA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缩写GNI)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总量指标,它们分别从特定角度反映整体经济活动成果,彼此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 (5)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GDP是一国(或地区)地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看,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从使用角度来看,它是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②GNP是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地区内)或国外(地区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之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利润、利息、劳务收入等要素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后的净额)之和。    ③在经济总量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从收入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情况。   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按其构成决定的,如当“国外净要素收入” 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将小于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本国经济不断向外拓展,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会有所增长。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其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各年度平均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计算表 单位:% 年度 平均发展速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 — 20.50853 48.801 30.69046 2001 110.75 20.39373 49.51476 30.09151 2001 109.08 19.08502 49.98845 30.92653 2003 108.71 18.57472 49.29377 32.13152 2004 113.66 17.64991 49.34374 33.00635 ①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②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 ③注意:在实践中计算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一般采用不变价格或可比价格计算的,以消除当年因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得资料具有可比性。   1999—2003期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约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约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1)复式记帐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帐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的项目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出现了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3、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的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的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来  源            使   用     总产出    100            中间消耗       60     进口       5             最终使用       45           最终消费  32           资本形成   3           出口       10     合计         105       合计     105   (2)国民总收入 =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     32      可支配总收入  42        居民      26          政府       6       总储蓄       10         合计       42      合计            42   (3)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经常项目            1.货物与服务 5 10 5                 出口   7+3=10                   进口     3+2=5   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     2.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1000-30=10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   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   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   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下列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 解: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 +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 =(2583-10)+(601-5)+0-16+1594=4747(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 解: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158+1=4159  储蓄: 解: 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亿元)  国外净资本流入: 解: 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8553  进口         1093       中间消耗               3775                            最终产品使用         5871                             最终消费            3858                             总成本形成          889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05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 316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库存增加          -16                              出口               1124  总供给      9646           总需求         9646                    生产账户      使   用                来  源 中间消耗     3775          总产出    8553 国内生产总值4778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国内生产净值4189    生产支出总额  8553           生产总额    8553               收入形成账户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83               国内生产总值   4778 生产税净额 601               固定资本消耗   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1594    国内生产净值   4189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1005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4778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4778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支出    16       劳动报酬             2573 国民总收入    4747       生产税净额            596   固定资本消耗 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1594   国民净收入  4158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1005  合计   6163             合计           6163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  用                来  源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748    国民总收入         4747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国民可支配收入4159     国民净收入        4158                          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1 合计    4748             合计     4748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   3858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748 国民储蓄总额   890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国民可支配收入  4159   国民储蓄净额 301       合计  4748                合计        4748               资本交易账户    使  用                    来  源 总资本形成          889   国民储蓄净额     3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05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3   库存增加          -16 固定资本消耗(一)   589 资金余缺        -2        合计    298            合计            298               金融交易账户       使  用                 来  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 1630      资金余缺      -2                            负债净额    1632 合计    1630                合计      1630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 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  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 11.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  收入初次分配是对( A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  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则该项活动属于( A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 14.  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 15.  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16.  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C )。 A.借方400万美元,                     B.贷方400万美元 C.借方350万美元                       D.贷方350万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 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   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 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 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 ABCE )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   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   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因为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2、正确。按“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值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3、错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一象限。 4、错误。购买住房不计入消费,支付房屋租金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错误。劳动者从企业获得货币工资是其他货币性交易,一方是金融性的,另一方却是非金融性的,因此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6、错误。国民资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净资产=15000-3200=11800(亿元)  四、计算题 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中间产品(消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总产出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20       50       20       90      400          第二产业 70      200       60      330      500          第三产业 10       50       20       80      200            合 计 100      300      100      500     1100      总投入      400      500      200     1100   解:    a11=20/400=0.05  a12=50/500=0.1  a13=20/200=0.1          a21=70/400=0.175 a22=200/500=0.4 a23=60/200=0.3         a31=10/400=0.025 a32=50/500=0.1  a33=20/200=0.1     2、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加20亿元。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帐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并计算各帐户平衡项。 (2) 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 (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 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生产账户   使用          来源     中间消耗   1320 总产出   3000     增加值     1680       合计       3000 合计     3000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000-1320=1680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800 生产税净额   100 总营业盈余   780 总增加值   1680     合  计      1680 合  计     1680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142 总营业盈余   780     原始收入总额   776 财产收入     138     合  计      
本文档为【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3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22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