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总第 期 张 云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 , 吸收汉 、 藏 、 回鹃 、 鲜卑 、 契丹 、 蒙古等各族参加而建立 的地方政权 。 在它存在的近二百年中 , 与周 边各族在政治 、 经济 、 军事诸方面发生了密 切的交往 夕 在文化上 , 兼收并蓄 、广采博取 , 形成了 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一西夏文 化 。 西夏文化是党项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 民 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 。 我们在肯定党项族人 民辛勤劳动的同时 , 也不要忽视外来文化所 占据...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总第 期 张 云 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 , 吸收汉 、 藏 、 回鹃 、 鲜卑 、 契丹 、 蒙古等各族参加而建立 的地方政权 。 在它存在的近二百年中 , 与周 边各族在政治 、 经济 、 军事诸方面发生了密 切的交往 夕 在文化上 , 兼收并蓄 、广采博取 , 形成了 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一西夏文 化 。 西夏文化是党项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 民 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 。 我们在肯定党项族人 民辛勤劳动的同时 , 也不要忽视外来文化所 占据的重要地位 。 本文试就西夏文化的外来 成份论述如下 。 西夏建立以后 , 汉族文化的比重迅速增加 , 成为西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 主要休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 一 、 以 汉族 为主体的中原文化 党项是古老的羌 民族的一个分支 , 原居 今 四川松播至青海果洛一带 。 早在魏 、 周之 际 , 已与中原王朝建立了频繁的联系 。 隋唐 时期 , 党项部落纷纷内迁 , 开始了与汉族杂 居的过程 。 对于党项首领 , 唐朝政府往往赐 以官爵 、 衣物和金银 , 使其 安 居 乐 业 。 稍 后 , 因吐蕃逼迫 , 党项人再 次 内 徙 , 相继 定居于庆 州 及 灵 、 盐 、 夏 、 馁 、 银 、 宵 等 州 。 一方面 , 与汉族开展用羊马换锦缎的商 业贸易 , 另一方面 , 为适应环境需要 , 逐渐掌 握了种植农业技术 , 从而密切 了与汉族人民 的交往 , 为文化上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 可以 说 , 党项羌吸收汉族文化是政治上归属 、 地 域相接 、 民族杂居诸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 。 、 汉字的广泛使用 汉字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西 夏文字创立以前 , 甚至 以后 , 均被广泛使用 , 而西夏字创制本身也与汉字密不可分 。 据史 书记载 , 西夏的建立者元昊本人 , 即 “ 晓浮图 学 , 通蕃 、 汉文字 。 ” ①在西夏文字创立以前 , 党项人使用最多的应该是汉字汉文 。 理 由有 二 首先 , 迁居内地的党项羌处于汉族的包围 之中 , 在经济 、军事以及生活上接触最多最直 接的是汉族 。 党项上层贵族经常接受 中原王 朝的册封和任命 , 印信封文 皆是汉文 , 不通 汉文是很困难的 。 其次 , 内迁并与汉族杂居 相处的党项群众 , 由于经常性的商品交易的 需要 , 必将对汉文汉字有所知晓 。 第三 , 西 夏境内属民 ‘ 中有大批的汉族人 , 他们都讲汉 语 , 这些人既是使用汉字的基本群众 , 又会 对党项人学习和采用汉语产生巨大的影响 , 如张元 、 吴吴等人身居要职 , 常以汉文为诗 即是其证 。 汉族较高的封建文明也是一个自 然优势 。 “通蕃 、汉文字 ” 的将不仅仅是元昊 一个人 , 而多数的统治者和众多的普通群众 同样会懂得汉字汉文彭夏州政权与宋朝往来 文书均为汉字书写是确定无疑的。 不仅如此 , 汉字还是创立西夏字的基本 依据之一 。 据研究 , 西夏宇 “ 无论在造字的 原则上 、 在文 字的结构上 , 乃至于具体的文 宇笔画 、 ‘ 书体形态 、 书写规则方面 , 都未能 脱出汉字的影响 , 以致使人乍一 看 到 西 夏 字 , 便觉得好象是汉文 。 ” ② 在此后的历史上 , 西夏字虽然被统治者 定为国书夕 下令学习和使用 , 但并没有因此 而取代汉字在西夏境内的重要地位 。 西夏统 台者依然要从宋朝黔买或乞赐得到汉文佛经 详见下文 , 而西夏的汉文碑刻更证明了 这一点 , 如著名 的《 重 修 护 国 寺 感 通 塔 碑 》 , 一面是西夏文 , 另一面是汉文 又如 《 黑河桥救碑 》、 《 承天 寺 碑 》等 , 虽 刻 有藏文或西夏文 , 却毫无例外地刻着汉文 。 智耀等皆为进士 。 斡道冲黑是在受儒学的熏 陶之下而成长起来的典型人 物。 他精 通 五 经 , 为蕃汉教授 , 译《 论语 》 一 另作解义经 二十卷 , 曰《 论语小义 》 , 又作《 周易 卜笠 断 》。 可见 , 儒学也确实造就了 批有用人 才 。 西夏还礼事孔子 , 尊为文宣帝 , 建庙祀 之 ⑥。 除经书之外 , 尚 有《 贞 观 政 要 》、 《 孙子兵法 》、 《六韬 》、 《黄石公三略 》 等书在西夏境 内流行 。 西夏学术兴盛 、 人才 辈出 , 以及丰富的文化成果 , 都与儒学的倡 导和风行密不可分 。 、 吸取中原官制 、 俪学的贡要地位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夕 它集 中地反映了中国人的社会和伦理思想 。 西夏 建立后 , 由于大量吸收汉族文化 , 自然而然地 输入了儒学思想 。 首先是经典的 翻 译 和 吸 收 。 据《 宋史 · 西夏传 》记载 , 在大力倡导 “ 蕃学 ” 的元昊时期 , 即翻译了《孝经 》、 《 尔雅 》和《 四言杂字 》等 , 前两书均在经 书之列 。 西夏统治者还向宋朝乞赐经籍 , 如 部都六年 , 夏 毅宗向宋太宗进马五 十匹 , 求《 九经 》、 《唐 书 》、 《 册 府 元 龟 》等书 , 宋朝赐以《 九经 》③。 其次是儒 学人才的重用和培养 。 汉族士人 张元 、 吴昊 之被重用 已为人们所熟知 。 西夏统治者还延 师设教以培养贵族子弟 。 仁宗仁孝时 , 下令 州县设立学校 , 增弟子学员至三千人之多 。 又 在宫中建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 凡宗室子孙 , 皆可入学 。 人 庆二年 , 又建大汉太学 , 夏主亲为 训导 ④。 夏仁宗还将以儒学为核心的科举制 度借用过来 , 唱名取士 , “ 学校列于郡邑 , 设 进士科以取士 。 ” ⑤时人以举为进士相尚 , 甚至西 夏第八代皇帝遵 顶 也 是 天 庆 十 年 进士及第者 , 大臣中如权鼎雄 、 高 西夏吸取中原官制可以追溯到唐朝对党 项首领的赐官授爵 。如我们所知 , 职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 , 不可能单独截取某一部分 。 因此西夏统治者采用 了中原王朝 的 一 些 职 官 , 也会逐渐采用另一些 。事实也是如此 , 元 昊称制 , “其官分文武班 , 曰中书 , 曰枢密 , 日 三司 , 曰御史台 , 日开封府 , 日翔卫司 , 日 官计司 夕 曰受纳司 , 曰农田司 , 曰群牧司 , 曰飞龙院 , 曰磨勘司 , 日文思 院 , 日蕃学 , 曰汉学 。 自中书令 、 宰相 、 枢使 、 大夫 、 侍 中 、 太尉已下 , 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 ’” ⑦说 明汉人在西夏政权机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 而这些机构的名称 , 一看便知其取 自中原王 朝 , 只有少数如群牧司 、 蕃学等具有民族特 征 。 在地方上 , 西夏也采用州郡制 , ‘ 同于北 宋 。 西夏文典籍《 天盛 旧改 新 定 律 令 》、 《 杂字 》及翻译字典《 蕃汉合时掌中珠 》中 所载西夏官制 , 无不体现中原王朝职官制度 的直接影响 。 党项人采用中原官制带有必然性 , 一是 因其原来部落组织的落后性与分散性 , 不可 能容纳国家制度 , 其官制几乎是一个断层 , 需 要大量吸取 另一方面 , 中原王朝与党项羌 毗邻 , 有 完备 的 制度和先进的文化 ,而中原 王朝的赐官封爵把吸收官制的过程变得入债 飞 入理 , 顺理成章 。 、 汉传价教 西夏统怡者将佛 、 儒并举 , 而在西夏的 佛教中既有来自西藏地方的佛教 , 也有来自 内地的佛教。 据《宋史 · 夏国传 》记载 , 宁 真宗景德四年 五刀 , 德 明 门 氏 莞 , “清修供五台山十寺 ” , 这是见 一 于汉义 史籍记载的第一次与汉地佛教的接触 。 天圣 、年 十二月丁未 , “定难军节度使 、 西 平王赵德明遣使来献马七十匹 , 乞赐佛经一 藏 , 从之 。 ” ⑧元昊称制以后 , 也 曾献马五 十匹 , 求佛经一藏 , 宋朝许之 , 此后的夏毅宗 、 夏惠宗均曾进马求赐 佛 经 ⑨。 足 见 , 乞 赎 佛经是汉传佛教进入西夏地区的主要渠道 。 与此相关的是对 佛 经 的 翻 译 , 有 的 译 文 题名甚至是皇太后 、皇帝本人 。如道《 慈悲道 场忏法 》、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 《 佛 说菩萨修行经 》及《佛说宝雨经 》等即是 ⑩。 当 夏 统 治者为了贮藏 、 保护 这 些 经 籍 , 还要建立寺院 , 延请高僧大德 译 经 说 法 。 如在元吴时即建立高台寺及诸浮图 , 俱高数 卜丈 , 贮 “ 中国 ” 所赐大藏经 。 谅柞母没藏 氏还一 度 出 家 为尼 , 命人修建承天寺 , 以 藏 “ 中国 ” 所赐大藏经 。 如此众多的汉文佛 经 , 在它的输入和翻译过程中 , 当有不少汉 人参预其事 , 虽然史书只提到回鹊或其他地 区僧人 , 未呢载汉人僧侣事迹 。 汉传佛教是汉 族文化的一部分 , 它对西夏佛教的影响无疑 是汉文化传播的一个方面 。 、 手乐与服饰 西夏在风俗方面较多地保存了党项羌的 遗风 , 但对礼乐与服饰等方面 , 由于要适应 新的封建秩序 、 满足更高的物质要求 , 则大 量吸收中原王朝的东西 。 礼仪 , 是人们以及政权之间交往的制度 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它随时代而变迁 。 党项人在部落阶 段所采用的饮血 、 杀牲为盟诸手段 , 已远远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 外示巨属 、 内称 至尊的西夏统治者 , 对内要确立等级威严 、 人际尊卑 , 对外要与宋朝 、 契丹 、 吐蕃等部 交往 , 建立新的礼仪制度势 在 必 行 。 据 记 载 , 宋真宗景德 四年 。。 夏四月 , “ 德 明以 ‘巾闰 ’ 恩礼优洱 、 下使频临 , 遂于气 、 夏州建馆舍二 ’ 承恩 , 刁迎 晖 。 八 了”〔 内 , 迸路桥梁 , 修治整伤 , 闻朝廷使至 , 必 遣亲信重臣 , 郊迎道左 , 礼仪中节 , 渐有华 风 。 ” 大中祥符九年 , 德明既偕 帝制 , 令官吏建议祀典 , 并上继迁尊号 日 “ 应 运 法 天 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 ” , 庙 号 “ 武宗 ” 。 此举皆属对中原礼仪制度的借 鉴 。 而每年元旦 、 圣节或冬至 , 德明皆遣牙 校贡献不绝 。 元昊称帝李务地采 用 中原 礼 衬 。 在西夏的统治者申不乏喜爱中原礼仪的 皇帝 。 如谅柞即在簿都四年 上 书 , 自称慕汉族衣冠 , 清去蕃礼而从汉仪 。 仁宗 仁孝 、 乾顺等均曾效法汉礼汉仪 ⑩。 此后的 西夏统治者每在节日 , 如坤成节 、 兴龙节 、 正且 、 冬至等时日 , 往往至宋朝朝贺 , 吸收 汉礼的机会不断增多是不待多言的 。 音乐方面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 , 也见 于《 宋史 · 夏国志 》的记载 , 据称 “ 西夏音 乐经元昊更张 , 久非唐末遗音 。 仁孝使乐官 李元儒采中国乐书 , 参木国制度 , 历三年始 成 , 赐名新律 。 ” “ 朝贺之仪 , 杂用唐宋 , 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 ” 知元昊改定音律之 前党项人 以唐朝音律为主 , 而以后则以 “ 中 国乐书 ” 为主 , “ 今以本国制度 ” 而成 , 其 影响可知 。 在服饰上受中原影响的史实 也 婆 见 不 鲜 。 唐朝赐党项首领锦衣美服暂且不言 , 至 宋初 , 元昊谏其父母臣宋 , 德 ’ 明 戒 之 日 吾久用兵 , 疲矣 。 吾族三十年衣锦绮 , 此宋 恩也 , 不可负 。 ”宋朝每次遣使入夏 皆 要赐 以冬服或锦衣 。 谅柞 自陈 “ 慕中国衣冠 ” 之 争 意 , 并衣 汉服以礼使者 。 此夕卜 西夏还购买 宋朝衣物 , 是为汉服进入西夏之另一途径 。 都都六年 , 西夏又乞买物件 于 宋 , 宋 赐诏 日 “ 夏国主所奏 , 买噢头 、 帽子并红鞋腰 及鞋衬等物件 , 从之 。 ” ⑩ 西夏在历法以 及其他科技方面 , 也大量 吸收了中原汉族文化 。 德明时 , 宋朝赐以 新 制历法《仪天历 》夕 此后义相继赐以 《 仪天具 注历 》、 《 崇天万年历 》等 夕 每有创制 夕 均 赐西夏 。 因此 , “ 从唐末五代一直到南宋初 年 , 二百多年的时间内 , 西 夏国内一直通行 汉族历法 。 ” ⑩ 由上可见 , 宋朝大臣富弼所论 , 西 夏 “ 得 中 国 土 地 , 役中国人力 夕 称中国位号 , 仿 中国官属 , 任 中国贤才 , 读中国书籍 夕 用 中 国东属 , 行 ‘ 一 卜国法令 “ ⑩的状况是言之有物 的。 既体现了西夏文化是 中国文 化 的 一 部 分 夕 又体现了汉族 文化在西夏文化中的主体 地位 。 二 、 吐蕃文化 吐着文化是吐蕃王朝精神财富的总 和 夕 它是 由包括吐芥 、 苏 毗 、 大 、 小 羊 同 、 自 兰 、 比谷浑及党项等部在 内共同创 查的 。 其 中也包 行汉 伙 ‘歹印度文化的 咦些成份 。 在它 形成 以后 , 泛付二青藏高 曦各邵发生 ‘ 深 刻的 影响 。 由 一 吐善与党项密切而持久的交往 夕 其相互影响的成份也较为巨大 。 西 夏的吐价 文化因索有夕汀万几点 人不使用文字 。 党项人使用汉字的情况 已如 前述 。 与汉字并行的还 有 藏 文 , 即杜蕃文 字 。 关于党项人使用藏文的情况史无眼载 , 但他们密切交往的情形已给我们透露了这一 信息 。 其一 , 党项人中很大一部分被吐蕃征 服 , 谓之 “ 洱药 ” 一 , 他们是吐 蕃王朝治下的编户齐民 , 使用藏文是不言而 喻的 。 其二 , 内迁陇右及夏绥银肴诸州的党 项人 , 在迁徙过程中以及定居以后 夕 都与吐 蕃发生过密切的交往 。 比如联合攻击唐朝边 境 , 充当吐蕃与唐朝之间的贸易中介人 , 甚 至贩卖唐人至吐蕃为奴等活动 。 频繁的交往 是文字学习和传播的重要媒介 。 长庆二年六 月 , 盐州奏 “ 擒得与党项送书信吐蕃一百 五十人 。 ” ⑩这里 “ 书信 ” 所写必为藏文无 疑 。 再征以元昊 “ 通蕃汉文字 ” , 知西夏建 立以前 , 党项人在使用汉字同时 , 也使用藏 文 。 元吴称帝 , 命野利仁荣创蕃书十二卷 , 西夏遂有文字 , 但是 , 藏文并未因此而失去 作用 。 首先因为西夏境 内有为数众多的吐苍 人 夕 尤其在河西地区 , 他们使用藏文 。 西夏 还设有蕃字院管理西夏 、 回鹊及吐蕃等处文 字 。 甘州发现的《黑河桥救碑 》可为之佐证 。 此碑立于夏仁宗仁孝乾佑七年 , 而为汉文 夕 一面为藏文 ⑩。 另外 夕 藏传佛教 经典的学 习与诵读 也离不开藏文 。 、 藏文的使用 据《 新唐 书 。 党项传 》记载 , 唐 初的党 项人 “ 无文字 , 候 草 木 记岁 。 ” 随后接连 迁徙 夕 创造文字的条件尚不具备 夕 而元昊 时 始作 “ 国书 ’ 夕 更证明了党项人长期以来并 无 水民加、义字的 扛实 。 但这并不等 犷说党项 、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其 一足经典的翻译 夕 如《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 《 圣 摩 利 天母总持 》、 《五部经 》、 《 守 护大千国土经 》等均译自藏文 ⑩。其二是吐蕃 僧人在西夏境内的活动 。 据藏史记载 , 西藏 噶玛噶举派僧人都松钦巴 一 , 颇受西夏人推崇 , 当他居于粗布寺时 , “ 西 夏王泰呼 曾派人往迎 , 都松钦巴未至 , 使者 行求派一位能代丧都松钦巴的高僧前往 。 于 是 , 都松钦巴派了格西减索瓦 前 往 西 夏 , 西夏王奉减索瓦为上师。 ” ⑩若藏史记载不 误 , 按年代推算 , 西夏王泰呼应该是夏仁宗 仁孝皇帝 一 年在位 。 有的吐蕃 僧人还参预政事 , 为 「 统治者传 递 情 报 , 如 《 西夏书事 》记载 , 元吴曾 “ 遣蕃僧吉外吉 法正等报谢景佑中所赐经 。 ” 其三 , 藏传佛 教对西夏的影响远胜过汉传佛教 。 由于藏传 佛教 , 尤其是藏秘对家庭生活的宽容 , 甚至 放任态度 , 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统治者享乐 的欲望 , 既可纵欲又能成佛 , 一举两得 夕 而 佛教上层人物也有相对 自由的性生活 , 这与 汉传佛教的禁欲主义有所不 同 。 因此 , 《 黑 靴事略 》所载 , “ 西夏国俗 , 自其主以下 皆 敬事国师 , 凡有女子必先以荐国师 , 而后敢 适人 ” 夕 是藏传佛教广 泛影响的产物 。 不仅如此 , 在西夏人心目中 , 吐蕃地区 是佛教笼罩的境域 , 西夏文经卷中有一段仿 汉族《 千字文 》所写的韵 文 夕 “ 西 夏 人 勇 健 , 契丹人迟缓 , 一 吐蕃人信佛 夕 盯 入 爱 俗 文 , 回鹊饮酸乳 。 ” ⑩知西夏对吐蕃人的印 象即与佛教有关 。 侧面体现了佛教影响的渊 源 。 在西夏的绘画中 , 也有藏秘的内容 , 西 藏 “ 唐卡 ” 画之传入西夏 , 既是 伴 随 着 佛 教 , 又是作为佛教的一个方面而进行的 。 此外 , 西藏苯教也对西夏有 一 定 的 影 响 。 其途径有二 一是附丽于西藏佛教而传 入 。 西藏佛教是汉地佛教 、 印度佛教与苯教 融合的产物 , 其中自然包含苯教成份 。 西夏 建立时 , 西藏佛教初具规模 , 自身尚很不完 善 , 对苯教的吸收难免生吞活剥 , 从而一同 进入西夏 。 另一方面 , 苯教在卫藏衰弱后 , 转向康区 、 安多等边 区 , 与西夏相邻 , 而且 交往频繁 , 苯教传入西夏是亦入情入理 。 在服饰 、 葬俗与历法等方面受吐蕃影响则毫 无疑义 。 吐蕃与西夏的服饰皆为裙袍组合 。 西夏 建立以后 , 党项人逐渐接受汉族服饰 , 但是也 保存着原有的蕃服 。 而这些蕃服即包含着吐 蕃服饰的成份 。 我们把西夏建立者 元 昊 的 服饰与吐蕃赞普的衣着加以比较 , 问题就会 显明起来 。 《 宋史 · 夏国传 》 一 记载 。元 吴 “ 既 袭封 , 明号令 , 以兵法勒诸 部 。 始 衣 自 军 衫 , 毡冠红裹 , 冠顶后垂红结缓 , 自号克名 吾祖 。 ” 藏王热巴坚 “ 恒以发作左右二束 , 以长绞系发上 , 左右垂敷于两边 ” 其相似 性显而易见 。西夏主服饰 “ 从敦煌壁画 、西藏 塑像和汉藏文献记载看 , 显然是吐蕃赞普的 服饰 。 ” 而且西夏中央官也有取 自吐蕃者 。 在葬俗上 , 党项人是火葬 。 建国以后 , 因汉俗采用土葬制度 。 但是 , 从西夏的早期 墓葬上还可以看到吐蕃 的 影 响 , 如 《 西夏 书事 》卷七记载 , 咸平六年 , 李继 迁收复绥有等州 , “ 寻葬其祖于红石峡 , 障 水别流 , 凿石为穴 , 既葬 , 引水其上 夕 后人 莫知其处 。 ” 这种离奇的葬俗为党项羌人所 无 。 但是 , 我们在藏文史书中却看到同样的 记载 , 藏王 “ 意肖累之子洒囊渗带 。 洒囊渗 带之子带楚 囊 能 赞 ⋯ ⋯ , 以 上 称 ‘地 带 八 , 云 。 八带之陵 , 建筑于河之中央 , 其形 如雪落湖中 。 ” 在历法上 , 西夏也吸收了吐蕃的某些成 份 , 如二十八星宿 , 尤其是把十二生肖与五 行结合 , 再配以阴阳的纪年方法 , 《 黑河桥 救碑 》的 “ 阳猴火年 ” 即为其证 。 三 、 回鹃 文化 、 服饰 、 葬俗与历法 吐蕃与西夏在风俗习惯方面有许多根似 之处 , 分清谁是源谁是流十分困难 , 但西夏 西夏西邻佛教繁盛的西域地区 , 控遏着 丝路孔道 , 往来的西域僧倡和商人常常在此 羁 留 , 而甘州 回鹃尤与西夏交往密切 , 甚至为 其属民 。 南宋洪 告在《 松漠纪闻 》一书中称 “ 回鹊 自唐末浸微 。 一 · ⋯甘 、 凉 、 瓜 、 沙旧 皆有族帐 , 后悉羁摩于西夏 。 ” 则回鹊文化 对西夏的影响难免 。 服饰受回鹤的影响较深 。 ” 吴天挥《 西夏 史稿 》 增订本 第 页还把元 昊的服饰 与回鹊可汗的服饰相比拟 。 总之 , 回鹊在服 饰与装束方面对西夏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客观事实 。 、 回鹅佛教 回鹊佛教进入西夏地 区 , 主要是 以回鹊 高僧的活动为传播媒介 。 元吴天授礼法延柞 十年 夕 “ 于兴庆府东一十五里 , 役 民夫建高台寺及诸浮图 , 俱高数十丈 , 贮中 国所赐大藏经 , 广延 回鹊僧 居 之 , 演 绎 经 文 , 易为蕃字 。 ” ⑥回鹊僧人通蕃汉文字 , 成为西夏翻译佛经的主要力量 。 凉柞福圣承 道三年 , 设藏氏好佛 , 役民修承天 寺 , “ 延回鹊僧 , 登座演绎 、 , 设藏氏与谅柞 时临听焉 。 ” 同前引 是知 回鹃僧不仅从 事佛经翻译 , 而且学问渊博 , 精于演讲 。 , 夏 主乾顺更在回鹊人聚居的甘州建卧佛寺 , 为 母祈福 , 回鹊僧人参预其事可以想见 。 四 、 鲜卑文化 、 服饰与装束 元人马祖常《 河西歌 》日 “ 贺兰山下 河西地 , 女郎十八梳高髻 , 茜草 染 衣 光 如 霞 , 却召 瞿 昙 作夫婿 。 ” 招僧人为婿 已如 前述 , 是藏传佛教影响的产物 。 “ 女郎十八 梳高髻 ” 则是 回鹊妇女的发式装束 , 体现出 回鹊风俗对西夏社会生活的渗透 。 河西地区 的甘州 张掖 , 是 回鹊人聚居地 , 回鹊妇 女优美的发式为西夏人所欣羡和仿效是很 自 然的事 。 在武威林场所发现的西夏墓中有一 幅 “ 五女侍木板画 ” , 画中左一人为披发 , 右 四人均梳高髻 。 与回鹊妇女无异 。 敦煌莫高窟及安西榆林窟的西夏妇女装 束 , 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证据 。 莫高窟 第飞 窟的 西夏妇女 “ 着圆 形 髻 饰 或 冠 饰 , 穿大翻领着袖长袍 , 这是 自五代以来 回鹊人的装束 。 同样的妇女装束 , 在同窟西 夏供 养人中一再出现 。 说明西夏贵族妇女的 鲜卑文化对于西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 面 一是 因为西夏境内居住着一定数量的鲜 卑遗裔 另一方面是西夏统治者 自称是鲜卑 拓跋氏后代 , 人为地寻找并 “ 恢 复” 鲜卑文 化 。 西夏境 内的鲜卑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是在吐谷浑境内的鲜卑族远裔 , 内迁而 居于西夏境者 。 《 新唐书 一 吐蕃传 》记载 , 内 迁庆州 甘肃庆阳 一带的党项 、 吐谷浑等 部 , 曾与吐蕃相携为寇 , 为此 , 郭子仪建议 将他们北迁至银州一带 。 在这一部分人中 , 鲜卑人为数不会太多 , 且有羌化的问题、 较 多保留鲜卑文化的 , 还是散处大漠南北的鲜 卑后裔 。 北魏亡后 , 鲜卑人重操旧业 , 在北 方游收 , “ 自是拓跋氏降为 庶 姓 , 散 在 夷 狄 ” 。 西夏建立以后 , 这些人归依新主 。 在此后的西夏历史上也留有鲜卑人活动的足 迹 , 《 西夏 记 》卷 载 , 西 夏 应 天 四 年 , 蒙古兵围城乡丰州人谢睦欢劝守 将出降 , 太傅西壁氏率兵巷战被俘 , 次年病 死 。 西 壁 , 依 戴 锡章按语为 鲜 卑 之 伪 , “ 西夏木鲜卑别种 , 故其国人有鲜卑氏 。 ” 以西夏为鲜卑别种是错误的 , 但西夏有鲜卑 氏则无误 。 此外还有折磨氏等也 与 鲜 卑 相 关 。 这些人必然会对西夏文化带 来 新 的 成 份 。 同时 , 西夏统洽者以鲜卑王 室 后 裔 自 居 , 倡导 “ 鲜卑文化 ” , 也产生某些后果 。 元 昊称帝 , 向宋朝上书自陈 , 其祖宗本出帝宵 , 当东晋之末 运 , 创资后 魏之 初 编 竟 一 也 依 仿鲜卑人秃发习俗 “ 先自秃其发 , 然后下令 国中 , 使属蕃遵此 , 三 日不 从 , 许 众 共 杀 之 , 于是 民争秃其发 。 ” ⑩因此 , 宋人王吉 为外援麟州而 自饰为西夏人 , “ 请秃发 , 衣 胡服 , 挟 弓矢 , 齐粮 晌 , 为 胡人 , 夜 继 而 出 , 遇虏问 , 则为胡语答之 。 ” ⑩秃发的形 象在安西榆林第 窟 中也得到反映 。 但是 , 秃发之俗 , 并非党项人 自有 , 故须 以法令行 之 。 大约在不久以后 , 已不为人们所遵循 , 甚至成为侮辱的行为 , 这是汉文化影响的结 果 。西夏在吸收忠孝思想以后 , 也就接受了宪 发致耻的惩罚手段 。 《 西夏记 》卷 记载了 西夏人将景思义凭而囚之的 情 况 , 是 为 明 证 。 西夏既有自托于鲜卑王族之后的言行 , 那么 , 就会有人为其正名 。 西夏遗 民罗世 昌 即是其一 夕 “ 世昌 , 世居银州 , 乡里 已破 , 流寓龙州 , 知国且之 , 谱《 夏国世次 》二 ‘ 一 卜 卷藏之 。 ” 追及鲜卑拓跋氏 。 纵然如此 , 鲜卑文化对西夏的影响却是不能否定的 。 五 、 契丹 文化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 , 在五代 、 , 比末时 期已较为强大 , 且与西夏交往甚密 。 早在宋 太宗雍熙三年 , 辽朝即将义成公主嫁 与李继迁 , 并册其为 “ 夏国王 ” 。 德明继位 后 , 辽朝再封其为 “ 大夏 国 王 ” 。 元 昊 执 政 , 辽又以兴平公主下嫁元昊 , 并以其为附 马都尉 。 西夏各代都曾向辽遣使贡献 , 在西 夏文化中就自然而然地包容着契丹文化的成 份 。 其一 , 军事制度 。 西夏有左右厢十二监 军司 , 这与辽朝的左右厢军设置存在着一定 的联系 。 《 辽史 · 百官志 》记载 , 辽设左右 厢军在圣宗统和五年 , 其 时夕 李 继 迁刚刚降附契丹 , 结亲辽室 , “ 事契丹谨 , 岁时进奉及贺正生辰使不绝于途 。 ” 《 西 夏书事 》 , 而其时属西夏军制初创 , 又与 北宋势不两立 , 吸取辽朝制度是顺理成章的 事情 。 契丹还有一‘射鬼箭 ” 一俗 , 即在出师 时使用死囚犯人 , 还师时使用 被 捕 间 谍 , “ 植柱缚其上 , 于所向之方乱射之 , 矢集如 嵋 , 谓之 ‘射鬼箭 ”’ 不外是驱除邪恶 、 振 奋士气的用意 。 与此相近 , 西夏人也在失败 后第三 日 , 返回其地 , “ 捉人马射之 , 号 日 ‘射鬼招魂 , , 或缚草人埋 于 地 , 众 射 而 还 。 ” 两者之间也许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 的成份 。 其二 , 在基葬制度上 , 西夏也接受了契 丹文化的某些内容 。 根据考古发掘 , “ 西夏 墓葬的形制 , 与唐 、北宋 、 辽的墓 葬 大 体 相 同 。 阶梯 或斜坡 墓道 土 洞 墓 , 是 唐 、 宋 、 辽墓葬中所常见 。 ”除了吸收唐宋 墓 葬 制度外 , 西夏也吸收了契丹族的一些葬俗葬 制匆 。 此外 , 契丹皇帝大祀服饰为 “ 自绒袍 、红 带悬鱼 , 三山红垂 ” 。与元昊所衣也有相 同之 处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作为 “ 人主” 的皇帝 , 在服饰上的 类似性 。 在发式 上 , 西夏男子秃发与鲜卑 、 契丹的兑发也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 契丹三 嫁公主 义成适继迁 , 兴平适元吴 , 成安适 屹顺 , 相应地会带去契丹的文物和风俗 。 契丹贵族还对朝贡或进方物的西夏使者多助 赏赐 , 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渠道 。 当然 , 西夏文化对契丹的影响也斑斑可见 , 非本文 范畴 , 自当别论 。 综上所述 , 我们对西夏文化的外来成份 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 申此可见 第一 , 西夏 文化是以党项族文化为基点 , 融合了周边各 民族文化而形成韵 , 它具体体现了我国各民 族人民在文化止州捧肉一体与不可分割 。 第 二 , 在西夏文化的外来成份中 , 汉藏语系民 族的文化 , 占有从为突出的地位 , 尤其是汉 族文化 , 渗透到西夏社会的各个方面 , 居于 核心地位 。 因此 , 在文化方面 , 把西夏归于 汉藏语系 民族文化范围 , 是无可置疑的 。 第 三 , 北方各族 以 及回鹊等西域 民族人民也参 预了西夏文化的建设 , 并做出卓越的贡献 , 因 此 , 西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 斑斓 多 姿 。 第 四 , 西夏文化是党项 , 、一 碑族 以 及吐蔑 阅’ 鹊 、 鲜卑 、 契丹等各族人民共同 智 慧 的 结 晶 , 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 我们应该认真 加以发掘和整理 , 为繁荣我国民族文化事业 做出贡献。 ⑩主 尧《 西发黑水桥碑考补 》见《 中 央 民 族学院 学报 》 , 年第一 期 。 ⑩西 田 龙雄《关于西夏文佛经 》 , 潜引 自黄 振 华 《 略述吐蕃文化时西 及的影响 》一 文 。 户 ⑩黄录页《截文史书中的讲药 西 夏 》见《 青海 民 院 学报 》 年第四 期 。 妙克恰诺九《 店古特西 襄国的藏族与藏族文化 》 , ①⑦⑩ 《 求史 》卷 《 夏国传 》。 ⑧史金波《 西 互文化 》 , 吉林教育出版社 年版 第 一 页 。 ③寥戴锡幸《 西 复记 》卷十三 。 田吴广成 《 西 夏书 事 》。 ⑤⑥澳桑《 道 园学 古 录 》卷 四 “ 西 夏 什 公 画 像 赞 。 ⑧李杰《 续资治 通鉴 长编 》卷一 。 九 。 ⑧张鉴 《 西 夏记事本末 》卷二十 。 ⑩史金波《 西夏文化 》第 页 。 ⑧《西夏记 》卷四 。 ⑧汤开建《 西 夏天 丈学初探 》见《 中国天 文学史文 集 》第四集。 ⑩《 续资治 通鉴长编 》卷一五 。 ⑩《 旧 唐书 》卷一 九六 《 吐 蕃传 》。 代 杨元从 、嗦味手拜奋 牙 妙承蒙宁夏社会科学院 李范 文先生 转 告 受 西 藏 “唐卡 ” 画影响 的西 夏绘 画 有藏于苏联者 , 为 橙所 罕见 。 王沂暖译《 西藏王统记 》, 商务印书馆卫 年版 第 页 。 粤参见王忠《 论西 爱的兴起 》见 《 历 史研究 》 年 第 · 五期 。 匆《 西藏王统记 》第 一 。 ⑩《 西 夏记 卷九 。 ⑩朴见陈炳应 《 西 夏文物研究 》括图十 。 白滨 、 史金波《 英高窟 、 偷林窟 寸 杆 概 述 》见 《 兰 大学报 》 年第二期 。 ⑩张介侯 《 性氏寻源 》卷四十二 。 ⑩《 西 夏书事 》卷十一 。 ⑩司 马光《 沫水纪 闻 》卷十二 。 《 西 互记 》卷二十八 。 粤《 辽 史 · 礼志 》三 “ 军仪 ” 。 ⑧《 西 夏八号陡发掘简才民》见《 文物 》 了 年第八 期 。 责任编辑 扮
本文档为【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4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0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1-26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