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陶瓷

陶瓷

举报
开通vip

陶瓷null陶瓷制作与欣赏陶瓷制作与欣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听课学生: 吴晓平 15264267322 77004007@qq.com 三号宿舍楼310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 陶瓷的起源与发展概述二. 陶瓷的制备工艺三 .陶瓷窑炉四.陶瓷的装饰东晋青瓷博山炉东晋青瓷博山炉陶瓷与屋舍风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 红袖添香也读书 杨叛儿(李白) 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陶瓷与生活文化null2. 脑寒鬓冷泥丸惊-宋代瓷枕 巩人作枕坚且轻,古人送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谢黄师是惠碧...

陶瓷
null陶瓷制作与欣赏陶瓷制作与欣赏 材料科学与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学院 听课学生: 吴晓平 15264267322 77004007@qq.com 三号宿舍楼310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 陶瓷的起源与发展概述二. 陶瓷的制备工艺三 .陶瓷窑炉四.陶瓷的装饰东晋青瓷博山炉东晋青瓷博山炉陶瓷与屋舍风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 红袖添香也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杨叛儿(李白) 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陶瓷与生活文化null2. 脑寒鬓冷泥丸惊-宋代瓷枕 巩人作枕坚且轻,古人送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谢黄师是惠碧瓷枕》北宋张耒) 玉枕纱橱,夜半凉初透。 (《醉花阴》 宋李清照) 陶瓷与饮食宴乐陶瓷与饮食宴乐1.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砂锅 2.玉盘珍馐值万钱 3.花间一壶酒 4.一片冰心在玉壶 null(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一.陶瓷的概念及分类一.陶瓷的概念及分类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称:狭义陶瓷(传统陶瓷)。绪 论1.陶瓷的概念null 传统陶瓷包括常见的日用陶瓷制品和建筑陶瓷、电瓷等。日用陶瓷-餐具建筑陶瓷-地砖电瓷null日用陶瓷: (1)陶器:宜兴紫砂陶、砖、瓦、陶管、缸、盆,等 (2)炻(shi)器:日用器皿、缸器、建筑用品、地砖等 (3)瓷器:日用餐具,茶具,高、低压电磁,美术用品等。null 传统陶瓷主要原料: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所以传统陶瓷可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和制品。 因此,陶瓷工业可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硅酸盐工业”的范畴。粘土矿物-高岭石钾长石石英null 传统上的陶瓷是 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 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陶瓷定义小结null2. 陶瓷的分类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 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 矿物组成, 物理性质, 以及制造方法, 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null(1) 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类 null 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 器皿 陈设品等。 null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①建筑一卫生陶瓷: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其等; ②化工(化学)陶瓷: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③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于、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null 特种陶瓷: 甩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null 结构陶瓷主要是用于:耐磨损、高强度、耐热、耐热冲击、硬质、高刚性、低热膨胀性和隔热等结构陶瓷材料( Al2O3, ZrO2, BeO, MgO, Si3N4,SiC等)。不同形状的特种结构陶瓷件null 功能陶瓷中包括电磁功能、光学功能和生物-化学功能等陶瓷制品和材料(压电陶瓷,压敏陶瓷),此外还有核能陶瓷和其它功能材料等。电子绝缘件氧化锆陶瓷光学导管null陶瓷和玻璃相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高硬度等优异的性能。 例如:用透明陶瓷制成的高压钠灯,其平均寿命比普通白炽灯长10倍,是目前使用寿命最长的灯;高压钠灯的操作温度一般都在1200摄氏度左右 600兆帕 用作飞行器、装甲车或汽车的陶瓷风挡,其防弹效果是传统胶合玻璃的2倍,重量却只有防弹玻璃的1/2。 null(2)按坯体的物理性能分类 按陶瓷制品的坯体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物理性能的不同来分类,是较为科学的一种分类方法。 陶器:粘土烧制瓷器:瓷土(高岭土)烧制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 中国是瓷器的发明国. 中国四大瓷都: 唐山,佛山,博山,景德镇 陶都:宜兴null表0-1 日用陶瓷分类null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 三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null 陶器是一种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的陶瓷制品,通常有一定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没有半透明性,敲之声音粗哑。 瓷器的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半透明性,断面成石状或贝壳状。 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null粗陶(brickware or terra-cotta), 细陶(精陶) (potttery), 炻器 (stoneware),半瓷器 (semiporcelain) 瓷器(porcelain) 软质瓷 (soft porcelain) 特种陶瓷null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 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 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 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 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 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null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null二. 我国陶瓷技术发展概述null陶器的产生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甚至近万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及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 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左右。 null陶器出现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约8000年)。 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裴李岗村。出土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烧成温度900℃左右。null 仰韶文化时期陶器(4000-6000年)     1972年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出土彩陶双连壶 null 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出现了“黑陶”。所以该时期称“龙山文化”时期,又称“黑陶文化”。龙山黑陶在烧制技术上有了显著进步:广泛采用了轮制技术。因此,器形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将黑陶制品表面打磨光滑,乌黑发亮,薄如蛋壳,厚度仅1mm,人称“蛋壳陶”。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黑陶(距今约4600-4000年)null 殷商时代的陶器从无釉到有釉,是制陶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为从陶过渡到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釉陶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商代早期陶器(河南荥阳出土) 商代几何纹白陶瓿 陶器向瓷器过渡null 汉代以后:釉陶逐渐发展成瓷器,无论从釉面和胎质来看,瓷器的出现无疑是釉陶的“第二次飞跃”。 在浙江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早瓷器,距今已有1700年。当时的釉具有半透明性,而胎还是欠致密的。这种“重釉轻胎倾向”一直贯穿到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定、官、越、钧)。 null 唐代:“第三次飞跃”是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 唐代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 都享有盛名。青瓷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凤首龙柄青瓷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中西合璧,创造出一件稀世精品。其设计巧妙,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目前国内仅有,可见其珍贵。null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和 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null 到元、明、清朝代,彩瓷发展很快,釉色从三彩发展到五彩、斗彩,一直发展到粉彩、珐琅彩和低温、高温颜色釉。 五彩斗彩null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称神奇珍品, 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null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 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null颜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 影响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null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细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人窑烧制而成。 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null.《书径.洪范》篇称:"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 其寓意一是长命,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四是乐善好德,五是平和善终。俗称"五福"即指此意。 null我国的陶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三个重大突破: 三个阶段:a. 陶器 b. 原始瓷器(过渡阶段) c. 瓷器 三个重大突破:a. 原料的选择和精制 b. 窑炉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 c. 釉的发现和使用。null陶瓷制作工艺1、主要原料:黏土(Al2O3·2SiO2·2H2O) 2、传统生产过程: 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陶瓷器null陶器的制作有手制和轮制两种方法。 原料黏土制作 硅酸盐岩石(主要是长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形成。主要化学成分铝硅酸盐,是由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水组成的,不同的黏土三者的比例不同,其组成常用xA1203·ySi02·zH20表示null釉料金属元素与彩色陶瓷3、主要特性: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 陶都→江苏宜兴市 瓷都→江西景德镇 null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与瓷器第一篇 古陶瓷发展史 null 陶瓷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 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瓷器生产进入成熟阶段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著名五大名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null  (一) 古朴典雅的史前美术陶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 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左右。 null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发现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与磁山文化时代相当、内容近似的文化遗存,因此合称为“磁山·裴李岗文化”。 磁山·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该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以素面无文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null磁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沙质陶器,少数为泥制陶器,均为手工制作,以素面为主,出土的陶器中有圆底钵、三足钵、钵形鼎等,其中陶盂和陶支架组成的陶器群,独具特色,最有代表性。 红陶为主, 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 null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随后出现了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等。null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 null彩陶旋罐俯视图 (马家窑文化)当俯视时,每个彩陶罐口部都 像美丽的花朵绽放着。null彩陶的审美价值1、从具象发展到抽象2、从抽象升华为图腾3、由抽象升华到具象null 黑陶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制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堪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成就。 黑陶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 null 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工艺: 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null原料: 可塑性型的黑土和黄粘土 快轮旋制技术 烧陶: 控制颜色 即将结束 熏烟渗碳 还原气氛 黑陶双系罐,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null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黑陶”,体现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考古界誉为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null白陶 “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 器胚多以手工捏成, 使用含铁量比陶土低的瓷土或高岭土, 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刻纹白陶的创制和使用,是中国制陶工艺发展史上的新成就。 白陶的硬度、耐火度和吸水率都较以往的陶器有了大幅度提高, 白陶是陶器向瓷器的飞跃。null 白陶器因其质地坚硬,洁净美观,做工考究而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专有物品。 商代后期的白陶制作过程更趋精细繁琐,所以白陶器的精品多集中于这一时期。 西周以后,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器逐渐消失。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二 粗中渐细陶俑青瓷(秦汉) 二 粗中渐细陶俑青瓷(秦汉) 秦汉陶器中釉艺术特色的品种是: 印纹硬陶 彩绘陶 低温铅釉陶 陶俑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null汉代制陶工艺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低温铅釉陶的发明。 在普通的粘土胎表面,涂上大量含有铅的绿、棕黄色釉,以铅的化合物为助熔剂,低温烧制而成。真正的瓷器诞生-东汉青瓷真正的瓷器诞生-东汉青瓷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null东汉后期,原料的精选,胎釉配方、成型工具和窑炉结构的改进,烧造技术大大提高。 在浙江绍兴、上虞烧成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原因:燃料不完全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 铁氧在1:0.296 比例结合,翠绿的青色; 比例超过1:0.43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出现黄色和褐色。 null东汉浙江青瓷原料主要是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经风化后的岩石矿。这种岩石矿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 含铁量比较高,所以很适合烧青瓷。 釉是一种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钙达15%以上。 用刷釉法上釉。 多采用脚踏碓和水碓来加工原料。 以轮制、泥条盘筑、模制和手捏等方法成型。 null烧瓷的窑炉是龙窑,窑炉加长加高,结构的许多方面都有改进, 并增加了坯件的装烧量,提高了产量, 同时使流动的火焰延长了在窑内停留的时间,有利于窑温的提高和均匀分布。 青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300℃左右,窑体比较薄,能比较快地冷却,恰好符合烧青瓷的要求。 三、 三色彩绘的开创(隋唐)三、 三色彩绘的开创(隋唐)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null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 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 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陆羽《 茶经 》 白瓷 “类银,类雪” 青瓷 “类玉,类冰” 胎白色和透明釉,烧结温度高,1340-1370℃, 为彩瓷的发展奠定基础。 品种和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前代。 null青瓷唐代诗人对越窑青瓷色泽温润清新之美的赞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丝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汾。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徐 演null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胎体为白色粘土(高岭土)。 主要三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氧化铜 绿色, 氧化铁 黄褐色; 氧化钴 蓝色;铅做釉的助熔剂。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 工艺:两次烧成, 11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素坯, 在胎体施釉,再经900 ℃低温烧成。唐三彩【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null出土的唐三彩分类 主要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 1.马比较多,马的造型比较肥硕 2. 就是骆驼也比较多 3.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 null【特点】 1.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2.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 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褐、绿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 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工艺成就工艺成就1. 匣钵的使用施唐代瓷业装烧技术的一大贡献。 2. 釉下彩和瓷上彩绘问题 1 问题 1 1. 青花瓷起源于( );兴盛于明朝, 代表为明永乐、宣德青花, 使用进口颜料( ),特点是点滴状晕散,色泽浓艳. 2.珐琅彩瓷是 清( )皇帝创造的 . null 第二章 中国瓷的国度一 中国瓷的前期萌芽一 中国瓷的前期萌芽青瓷:以铁为呈色剂的类型原始青瓷汉青瓷晋青瓷南朝青瓷唐朝青瓷青褐釉原始瓷尊 商青褐釉原始瓷尊 商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文化时期,此后在商地遗址中均有发现。 原始瓷器以氧化铝含量高和氧化铁含量低的瓷土制胎,表面施一层石灰釉。在1200℃以上的窑中烧成。 为中国瓷的萌芽。null东汉青瓷 东汉后期,在浙江绍兴、上虞烧成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原因:燃料不完全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 铁氧在1:0.296 比例结合,翠绿的青色; 比例超过1:0.43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出现黄色和褐色。 青瓷熊灯 高11.5,口径9.7厘米。1958年于南京清凉山三国吴墓出土。  此灯由盏、柱、盘三部分组熊形,生动可爱;盘底刻划一行草书:“甘露元年五月造”。“甘露”是吴帝孙皓的年号,为公元265年。 青瓷熊灯 高11.5,口径9.7厘米。1958年于南京清凉山三国吴墓出土。  此灯由盏、柱、盘三部分组熊形,生动可爱;盘底刻划一行草书:“甘露元年五月造”。“甘露”是吴帝孙皓的年号,为公元265年。缥瓷 魏晋六朝的东瓯(浙江)产的青瓷。 《说文》云:”缥,帛青白色也。 缥瓷为淡青色。 烧瓷的窑炉是龙窑,青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300℃左右,窑体比较薄,能比较快地冷却,恰好符合烧青瓷的要求。 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北方青瓷 南朝(宋、齐、梁、陈) 陶瓷发展 的低落期 。 北方烧造的青瓷与南方越窑青瓷在釉色、器形和工艺上都有不同。 馒头窑烧制; 轮制拉坯以及模印、雕镂、手捏等工艺 。越窑莲花青瓷托碗越窑莲花青瓷托碗唐朝瓷器 “南青北白” 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 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 陆羽《 茶经 》 青瓷 “类玉,类冰” 白瓷 “类银,类雪” null唐代邢窑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340-1370℃,胎白色和透明釉,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邢窑白瓷印鱼纹海棠式杯邢窑白瓷印鱼纹海棠式杯唐李肇《国史補》,“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null 唐陆羽《茶经》:“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null长沙窑釉下彩瓷 湖南长沙铜官镇瓦渣坪—铜官窑 创造釉下彩和瓷上彩绘的装饰方法。 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 长沙窑产品在海外大量地出土。二. 中国瓷的第一段高峰岁月—宋代五大名窑二. 中国瓷的第一段高峰岁月—宋代五大名窑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是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 民窑: 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等 官窑: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民窑奇葩民窑奇葩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瓷器上有刀刻纹饰(唐、五代、北宋、金等) 绿釉刻花提梁倒流壶绿釉玉壶春瓶null文献对耀瓷多有记述,代表古人对耀瓷的看法,其中有关于耀瓷特征、耀瓷的生产、土贡,而 元丰七年德应侯碑 “巧如范金,精比凿玉,民窑奇葩民窑奇葩磁州窑(河北磁县)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特点: 1、白瓷黑花的瓷器(釉下彩); 2、化妆土工艺; 3、文字装饰民窑奇葩民窑奇葩景德镇窑(饶州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影青 (映青,印青)(色白花青-青白瓷)----- 饶玉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 》 ‘素肌玉骨’民窑奇葩民窑奇葩建窑(建阳窑;福建建阳县)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 茶碗-盏 ( 建盏) 天目釉;兔毫、油滴、玳瑁 民窑奇葩民窑奇葩龙泉窑(浙江龙泉县)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赛拉同” 青瓷双凤耳瓶青釉荷叶盖罐官 窑 官 窑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 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null 官 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 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玫瑰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 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汴京官窑,窑设于汴京,为宫廷烧制瓷器; 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 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雨过天青--汝窑雨过天青--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 釉色:明代学者高濂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誉。 汝窑 汝窑  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窑特征 汝窑特征 1.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 2.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 3.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 4. 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蝉翼纹) 官窑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 。特征特征1.紫口铁足” 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特征之一 2.官瓷胎体较厚,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哥窑——主要特征 哥窑——主要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其三、“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斑斓多彩--钧窑 斑斓多彩--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窑钧窑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钧窑——史料评价 钧窑——史料评价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钧窑——特征 钧窑——特征 钧瓷釉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这样,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 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雨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 钧窑——特征 钧窑——特征 1、 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2、 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也是钧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定窑定窑定窑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定窑——品种 定窑——品种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定窑——釉质与胎质 定窑——釉质与胎质 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芒口芒口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制作烧造过程中造成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称之芒口。定窑——划花 定窑——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如下总结如下1.汝窑(1.)汝窑 “香灰胎”(2).釉色以粉青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3).开片 2. 钧窑:乳浊釉 和窑变; 蚯蚓走泥纹 3.官窑:   釉色以粉青为主; 纹片;紫口铁足。 4 哥窑:通体满布开片,有“金丝铁线”之称 5.定窑: 白瓷,刻划装饰,芒口 作业作业永宣青花,古陶瓷学界专有名词,特指明代( )、( )两朝烧造的青花瓷。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所用原料皆为进口钴料--( )。null 第 二 章 中 国 瓷 的 国 度 (三)承前启后的元代瓷器(三)承前启后的元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元代是的重要的时期,过渡性十分明显。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元朝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生产宫廷用瓷。 中国制瓷工艺完成了由软质瓷向硬质瓷的飞跃,结束了瓷器在宋代之前 “重釉轻胎”的历史。 null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 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青花瓷、釉里红瓷的烧成,开辟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工艺的新纪元。 卵白釉枢府瓷在南宋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明永乐甜白釉瓷的烧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null元代卵白釉器中,凡属经浮梁瓷局下达订烧之印有铭款者,皆可以官窑器视之,俗称“枢府釉”。 null“枢府釉”瓷的特点: ⑴胎体系用高岭麻仓土与瓷石二元配方制作,胎质细白但有微小气孔。 ⑵釉为石灰-碱釉,不易流淌。釉色白中泛青如鹅卵,且失透,与透明之青白釉(影青)有明显区别。 青花瓷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元代青花指用氧化钴做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绘画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在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其中有些器皿采用高铁低锰的进口青料,又称“苏麻离青,回回青”等名称。 元、明初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器大多用这种青料。null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带银黑色结晶状斑点(俗称铁锈斑)。 经化验,进口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成份形成独特的风格。null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 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null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诗文极少见。 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里红(underglazered)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 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null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 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温度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温度稍高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元青花的特点元青花的特点1.元青花瓷总的来说是胎厚,质硬,体重,瓷胎主要是用瓷石和高岭土配方。当时景德镇使用的高岭土主要是麻仓土。 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2.元青花施的是透明釉,其釉面特征表现为釉面光滑、温润如玉、光泽柔和。 3.元青花器的造型大; 4.青料:青花均为钴料的高温呈色。 5.元青花画面满,纹饰密,几乎不留空白。null青花发色特点:  ①钴料不同,呈色不同。用进口钴料,青花呈现艳丽的蓝色,常见铁锈斑;国产料,青花呈蓝灰,发色较浅淡; ②剂量不同,呈色不同。如进口钴料用量在0.5-1%之间,呈现出艳丽的蓝色;钴料使用过量,如用料在2-4%时,呈色就会变得深暗。 ③烧成温度不同,呈色不同。青花瓷烧成温度在1250°-1280℃左右,高于这个温度呈色也会变得灰暗。(四) 繁花似锦的 明代陶瓷(四) 繁花似锦的 明代陶瓷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 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 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陶瓷界有“青花贵宣德,彩瓷贵成化”之说。 青花瓷青花瓷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麻离青”为主; 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 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 《天工开物》“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null 永宣青花瓷代表了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朝代的青花瓷器能够与之相媲美。 “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隽永雅丽,豪迈雄奇,早已穿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而为全世界的古瓷爱好者所痴迷。null 永乐青花款较少,有青花及刻款两种,一般为四字篆书,青花款在压手杯,鸡心碗,双耳盖罐及执壶上均有发现,永乐年制的仅3件。 宣德款识满器身,到处都能落款,一般为大明宣德年制与宣德年制两种,楷书为多 宣德瓷器的胎质坚硬,比永乐厚重。 甜白釉 甜白釉 白釉烧制工艺比青釉复杂,并非在釉料中加白呈色剂,亦非在胚胎上施白色护胎粉,而是将釉料的含铁量控制在0.75%以下,再将釉施于胎骨洁白的器物上,烧成后即为白瓷,表面的釉即为白釉,其实白釉本身是透明的,白色无非是映出白胎的色彩而已。 因而,所谓的白釉,严格上来说其实是透明釉。 null 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 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null 白瓷在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场,始终没有断烧,而且历朝都有绝代佳作问世,如元代白瓷,釉面白中泛青,恰似鸭蛋色泽,称之为“卵白釉”; 永乐白瓷色调白如凝脂,素若积雪,恬静柔润,称之为“甜白瓷”; 红釉 红釉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成功的“鲜红”釉,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堪称绝代佳作。 宣德红釉称为“宝石红”,其红中稍带黯黑,釉色中常闪耀出如红宝石一样的光泽,耀眼夺目。 null由于铜红的呈色极不稳定,在烧制中对窑室的气氛又十分敏感,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温铜红釉的烧制工艺,自明代宣德以后逐渐失传,终明一代再没有得到恢复。  明中期瓷器明中期瓷器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处于明中期。 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 成化最著名的为彩器: 五彩、斗(去声)彩、三彩。90%有青花衬托。 成化斗彩是两次烧成,第一次烧青花罩透明釉,为高温,第二次釉上填彩再以低温烧成。 null斗彩瓷器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它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但却是在明代成化年间发展成熟。 工艺:斗彩瓷器先用青花钴料在瓷坯上双勾画出图案纹样的轮廓线,然后施透明釉入窑用1200℃~1300℃高温进行第一次烧制,烧成取出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然后再入窑用900℃的低温进行第二次烧制而成。null成化斗彩在胎质、色釉、装饰、工艺技法、品种诸多方面都高出宣窑。 成化斗彩无大器。中期-弘治瓷器中期-弘治瓷器而弘治娇黄和白釉刻填绿彩则是这一朝最负盛名的品种。 黄釉的主要原料是铁,加锑酸铅。 弘治黄釉瓷掌握了准确的烧成温度和气氛,使器物颜色通体一致、均匀光润、既符合皇家用器正黄色的等级要求,又符合含蓄深沉的审美情趣。 正德瓷器正德瓷器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洁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也叫"无名子",颜色浓艳闪灰。 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 正德时期的婴戏纹很多,一般绘十几个孩子在庭院中戏耍,孩子的脑袋很大,活泼天真。 以阿拉伯文宇装饰器物是正德瓷器的又一大特点。   null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null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   明民窑代表-德化窑明民窑代表-德化窑 德化窑因地故名,窑址在福建德化县,当地自宋至清代生产大量瓷器,现被人称为德化窑瓷器。 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青白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为白釉瓷。 明代白釉瓷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 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画、印花和堆贴印花装饰刻花也称画花。 null 第 二 章 中 国 瓷 的 国 度 (五)异彩纷呈的清代瓷器(五)异彩纷呈的清代瓷器 清代是我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 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盛世,在器型、釉彩的工艺制作方面,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釉色方面,创烧出了珐琅彩、粉彩、五彩和多 品种的单色釉。 督陶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康熙19年(臧应选,郎廷极) 雍正(年希尧,唐英等) null唐英不仅烧制瓷器经验丰富,而且还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 《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等著作。 1. 珐琅彩(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料彩” 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国外称“蔷薇彩”,后人称“古月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在素胎上施彩后再次烧成,属于釉上彩瓷。 1. 珐琅彩(瓷胎画珐琅)null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 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 珐琅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涂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 分为“掐丝珐琅”和 “画珐琅”两种。 null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 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 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 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null一、瓷胎:瓷胎细薄(糯米胎),修胎规则;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 三、底轴:为纯白轴;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珐琅彩瓷的特点null六、绘画和纹饰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多为工笔画。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康熙珐琅: 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有花无鸟 构图上: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 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 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null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 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融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2 、素三彩2 、素三彩“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 其中的“三”代表多数, 无特定含意。 null属于瓷器的釉上彩品种之一 黄、绿、紫三色为主,不用红色 制作方法: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料填在已经划好的纹样内, 再经低温烧成。 3 、五彩3 、五彩五彩是釉上彩绘的一种 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再在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的。4 、粉彩4 、粉彩粉彩是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名“软彩”。 是在清康熙年间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是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 “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 null在素胎白瓷上勾勒出图案的轮廓,后在轮廓内填上一层玻璃白,再在玻璃白上施釉彩。 粉彩是在五彩所用的原料内,掺入一部分俗称“玻璃白”的物质,利用其乳浊作用,使色彩出现浓淡凹凸之感。 粉彩与五彩的区别:五彩不使用玻璃白。 玻璃白是含铅化合物,系填粉彩用的不透明的色料,呈不透明白色。由红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配制而成。多用作花头和人物服装的洗染的底色。 瓷器中珐琅彩与粉彩怎么区别呢 瓷器中珐琅彩与粉彩怎么区别呢 1、珐琅彩色彩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 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null3、珐琅彩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显得不及。 4、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冰裂纹),并明显有玻璃质感; 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null化学成分区别: 1.珐琅彩 中有化学成份“硼”,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 2.珐琅彩中含“砷”; 3.康熙前的瓷器中黄色为氧化铁,而珐琅彩中黄色的成分是氧化锑; 4.珐琅彩还有用康熙前没见过的胶体金着色的金红。null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 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传世品以瓶较多,常见的有观音瓶、棒棰瓶null 特点: 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郎窑红瓷器底部书写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两种,但数量不多   null 第 二篇 陶瓷制备工艺 ——土与火的艺术null原料 加工混料(造粒)成型干燥烧成配料(施釉)陶瓷生产的工艺过程null 陶瓷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陶瓷的工艺选择范围,也决定了陶瓷的质量。 陶瓷所用的原料主要来自天然硅酸盐矿物或岩石风化物。这些资源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一章 陶瓷原料null原料三类 可塑性原料:粘土 作用:赋坯体以塑性与注浆成形性能 瘠性原料:石英 作用:可降低坯料的粘性,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坯体中起骨架作用。 熔剂原料 :长石 作用:在高温下熔融后可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产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 null粘土类 石英类 长石类新型原料(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传统原料null1. 粘土类原料 粘土(clay)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 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 调水后能塑造成形, 烧后变得致密坚硬,是最经典的陶瓷原料。 颜色多样、其矿物粒径一般小于2 µm. null(1). 风化残积型:指深成的岩浆岩(如花岗岩、伟晶岩、长英岩等)风化后生成高岭土及其他含水硅酸盐矿物、石英等,未完全风化的碎屑残留原地,而可溶性盐类则被溶解。多成为优质高岭土的主要矿床类型。 一般称为一次粘土(残留粘土或原生粘土)。1.1. 粘土的 分类(按成因)null(2). 沉积型粘土: 是指风化了的粘土矿物借自然动力(雨水或风力)的搬运作用搬离原母岩后,在低洼的地方沉积而成的矿床,称为二次粘土(也称沉积粘土或次生粘土),如南安康垅,清远源潭。null(3). 热液蚀变型:高温岩浆冷凝结晶后,残余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分及水,温度进一步降低时,水分则以液态存在,但其中溶有大量其它化合物。 null 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和结晶水(H2O)。 风化残积型粘土矿床一般SiO2含量高,而A12O3含量低。 1.2. 粘土的化学组成与结构null1.3粘土的矿物类型 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类(包括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蒙脱石类(包括蒙脱石、叶蜡石等)和伊利石类(也称水云母)等等。 高岭石叶腊石伊利石nulla.高岭石类(Kaolinite) 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称为高岭土。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岭土资源,美国、英国、巴
本文档为【陶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041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06-10
浏览量: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