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提纲

毛泽东思想概论提纲

举报
开通vip

毛泽东思想概论提纲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为什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国情)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

毛泽东思想概论提纲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为什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实践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的总结和概括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国情)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1919(1921)—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进行怎样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毛泽东思想 2、1949—1956,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 3、1956—1976,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十年文革时期。 4、1976(1978)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2)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马恩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在经济上坚持了公有制,不搞私有化; (2)在政治上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不搞多党制; (3)在思想文化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搞多元化; (4)在奋斗目标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差异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马恩主张单一的公有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财富分配方式上马恩主张按劳分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同时并存的分配方式; (3)在经济运行模式上马恩主张经济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进行,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之间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两者之间的联系或相同 (1)相同的哲学基础; (2)某些观点和内容的继承性延续性; (3)相同的历史地位——党的指导思想,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 2、二者之间的区别 (1)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 (2)理论内容有所不同; (3)历史作用有所不同。 (三)所谓“非毛化”问题 1、“非毛化”问题的由来 2、中共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非是搞“非毛化” (1)中共领导人对毛及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和主张 (2)中共党章和国家宪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确定的内涵 (4)中共十七大报告本身的提法 (5)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比较 1、民主社会主义,其态度和观点总体来说为: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自称要成为第三种力量,主张采取改良的渐进的道路,建立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自由、公正、多元化的新社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 指导思想:前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后者主张社会主义思想和来源的多元化,反对统一的思想理论基础。 经济主张:前者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主张经济多元化,以混合经济代替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政治主张:前者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后者主张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多党并存、互相竞争; 奋斗目标:前者主张共产主义,后者反对共产主义,不承认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民主社会主义中某些与中国类似或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经济民主 政治民主 社会民主 国际民主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三大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一脉相承 有共同的时代大背景 有共同的哲学基础 有些共同的基本观点 2、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有主题和重点。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武器。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第二讲 毛泽东思想 一、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2)历史需要 (3)思想条件 (4)阶级基础 (5)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中共二大、三大、四大。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 八七会议、中共六大等。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 《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等。 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七大。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新中国建立后: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四面出击》、《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中共八大。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 6个基本方面和 3个活的灵魂: 1、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2、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讲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生平(1904.8.22—1997.2.19) · 1、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21至1927) ·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至1937) · 3、抗日战争时期(1937至1945) · 4、解放战争时期(1945至1949) · 5、建国之初到文革前(1949至1966) · 6、文革期间(1966至1976) · 7、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邓小平(1976至1997)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 (2)世界由准备战争转向争取持久和平 (3)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 (4)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 (5)新科技革命的开展,世界整体联系的增强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总结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思路。 (2)总结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追求单一模式的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张。 (3)总结了“高度集中”模式的教训,提出了改革的任务。 (4)总结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教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5)总结了忽视科技革命浪潮的教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教兴国的主张 (6)总结了设立“国际指挥中心”的教训,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兄弟党之间的四项原则。 3、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变,从封闭和半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变。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理论,如此丰富生动的实践为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邓论就是在这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体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   (2)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4)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 8、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 9、关于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战略构想推进祖国统一问题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四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是在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 一方面,东西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和平与发展的力量日益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新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以及恐怖主义及其活动的频发,使世界不得安宁,世界仍然是复杂多变、扑朔迷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方面,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日益加快,各国经济上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日益密切。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总体上处于弱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科技信息化迅猛发展 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信息革命已经成为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实力明显占优势,广大发展中国(包括中国)处劣势,且追赶的难度更大。 (4)文化多元化不断加剧 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能更好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较量和斗争将长期存在,有时会相当尖锐。 (5)历史进程复杂化 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仍在继续推进。另方面,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而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呈稳定发展态势。 2、是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我国经历着三大变化和六大转折 “三大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转变。 “六大转折”——第一,社会结构转型,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第二,经济结构转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三,政治体制转制,从长期具有人治传统的政治体制向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第四,增长方式转变,从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质量与效益的集约化经济增长转变;第五,对外开放战略转移,从以引进来为主的战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转移;第六是内外规则的转换,由于加入WTO,我国正从实行民族性国家的对外规则向实行全球性国家的对外规则转换。 这“三大变化”和“六大转折”交叉重叠构成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转折的交汇期。 (2)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经济建设取得骄人成就,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同时虽结束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但贫富差距在扩大;虽告别了产品短缺时代,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资源短缺时代;…… 第二,政治建设取得良好进步,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方略……;但…… 第三,文化建设获得重大发展,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但…… 这一切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 3、是在对党的历史方位及党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党的历史方位——中共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党经过80多年的发展,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第三,党内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慎思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1)酝酿: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至1997年中共15大及其以后 (2)提出、形成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0年广东之行至2002年中共16大 从2000年开始,江泽民先后到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考察,主持召开了30多种形式的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并从不同侧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1日,江泽民在出席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相关思想。 ——2000年2月24日,江泽民在广州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这一思想:“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就“改进党的作风”发表重要讲话。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中共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进行了系统、全面论述,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展重要讲话,为16大召开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召开,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并将其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和内容 1、“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最重要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道路: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丰富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发展阶段:提出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根本任务: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任务的认识。 ——发展动力:全面论述了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军队建设等具体方针政策,极大拓展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具体内涵。如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分配制、三个文明、精兵之路等等。 ——外部条件: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 ——政治保证:提出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发展了邓小平的相关思想。 ——战略步骤:坚持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细化“第三步”,提出了新世纪前五十年的“小三步”,使三步走战略更为具体更为明确。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坚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依靠力量的同时,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祖国统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1、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讲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直接诱因 :抗击“非典” 的启示 (2)现实原因: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严重 (3)思想条件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国外发展理论和发展经验的借鉴. 材料: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且每年以l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在递增,471个县近4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我国废水排放量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2%。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中有两成饮用水没有达标,农村里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水。在开展环境监测的522个城市中,有近四成的城市空气质量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山西省没有一个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6年12月15日  中国证券报 环保部官员:南方有水皆污 北方有河皆干 “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被污染的江河什么颜色都能找得到,真可谓“七彩江河”。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本报记者介绍说,2010年,浙江德欧化工制造有限公司这家外商独资企业就因排放超标违规而被反复曝光。据绍兴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办公室2010年1月11日《关于市区及绍兴县污水超标进管企业的通报》,COD浓度超标进管前5位的化工企业名单中就有德欧化工(第三次曝光),在之后的七次曝光中,该企业均榜上有名。 据记者了解,环保部已着手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染料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省市,这些省市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分布在国家重点保护的太湖、巢湖、长江、淮河等环境敏感水域。染料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生产步骤多、收率较低,大部分原料、中间体及副产物都以“三废”形式排出,目前染料行业已成为有毒有机污染物防治的重点行业,社会关注度很高。 2012年05月10日 第一财经日报 战后初期,所谓发展就是指经济增长。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了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刘易斯将发展视同于增长,即“总人口人均产出的增长”。这种观点极具代表性。当时发展经济学家还没有把“发展”与“增长”两个概念区别开来,他们共同坚持的基本观点是: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就是经济增长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就在于工业化程度不够,经济馅饼不大;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提高工业化的程度,把经济馅饼做大,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因而,他们都把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把发展单纯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 ·   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发展目的,即只有明显的生产的量的增长,而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体制等等的明显的进步和质的提高,相反却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社会腐败,政治动荡。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受到了普遍批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无发展的增长"。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发展观念和环保观念的争论。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该书被公认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环保运动的里程碑。 《增长的极限》1972年出版,是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组织、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提供的第一个报告,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从而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热潮。   这本书给了我强烈的印象,促使我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现有速度开发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美)马文·贝克   正像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最重要的大众环保著作,这本书是以科学的方式对待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它是用模型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看待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尝试。 ——(加)斯科特·斯洛康布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份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观点:1.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2.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3.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观的视角从“物”转向了“人” 。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著作《新发展观》一书,此书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这种新发展观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按照这种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的最终检验,不是普通的物的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   1987年,埃德加·欧文斯在《发展中世界的自由前景:伴随政治改革的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提出:“人的发展重于物的发展。”   在上述发展理论的影响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该报告围绕人类发展每年聚集在一个主题上,如人类发展的概念和测量、人类发展的财政支持、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发展、民众参与、人类安全、男女平等等问题。人类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人创造一个享受长寿、健康和有尊严生活的环境。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1)酝酿和准备 · 20世纪80年代,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注意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 · 1999年2000年初“十五计划” ,体现 “以人为本”思想。 · 2001年“七一讲话” ,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 2002年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建设”。 (2)正式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谓“全面”,就是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是片面发展); 所谓“协调”,就是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不是脱节、分散、矛盾); · 所谓“可持续”,就是发展进程要有连续性、持久性和永续性(不是中断、暂时、眼前、短期、一代人)。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六讲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其现实启示(密切联系群众) 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密切联系群众” 1、“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 2、“三大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核心要素 (1)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开展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三大作风是核心 “三大作风”、 “两个务必”(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五个优良传统和作风”(1977年十一大);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 “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2007年中纪委第七次全会)。 ——三大作风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 ——三大作风是党的作风内容体系的基础和母体。 ——三大作风既是传统也是作风,经历了长期的党的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3、今天的主题——“密切联系群众” (1)“密切联系群众”是三大作风的重点和核心,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中之重。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延安正式形成并在全党确立 第一,形成了完整的党群关系理论 党群关系的理论基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党群关系——公仆与主人,学生与先生,种子与土地,鱼和水等等。 第二,开展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以整风为主题的思想教育运动——延安整风 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2年2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1943年《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确立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中共七大。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七大新党章。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特别强调群众路线,将其群众路线提高到关系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党的性质的高度。 二、现实与历史比较:党群关系的案例与表现 [**现实]总书记深感忧虑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会议上的讲话) 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 二、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 三、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 四、随心所欲、自搞一套,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损害国家全局利益,而且侵犯群众切身利益; 五、心态浮躁、追名逐利,算计个人得失,热衷于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 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掩盖矛盾和问题; 七、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不开展批评,不让人批评,甚至压制批评; 八、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追求低级趣味,热衷于个人享受; 九、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甚至中饱私囊; 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肆意欺压群众。等等。 [**历史] 毛泽东、朱德充满自豪自信 毛泽东概括延安风气“十没有”: 一没有贪官污吏; 二没有土豪劣绅; 三没有赌博; 四没有娼妓; 五没有小老婆; 六没有叫化子; 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 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 九没有吃摩擦饭; 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毛泽东: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现实] 人民群众极其不满 *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币服务。 *人民公仆——人民公敌。 *鱼水关系——萍水关系、油水关系、水火关系。 *嘴上讲的是主义,心里想的是生意。 *上访不如上房,上访不如上网。 *台上道德文章,台下男盗女娼。 *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 *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离群众越来越远了; 通讯条件越来越便捷了,但越来越听不到群众声音了; 办公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但群众越来越看不见干部身影了; 干部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但讲的话群众越来越听不懂了。 戴维斯1944年11月7日的报告: “1937年以来共产党的成长差不多是几何数的进行着。他们从控制有人口150万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扩张到约有人口9000万的8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并且他们还在继续长大之中。具有这种显著的生气和力量的原因,是简单而又基本的,即是群众的支持与群众的参加。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受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它们得到的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是真正属于人民的”。 新时期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三、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难度与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环境:战争——和平;农村——城市;从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封闭半封闭——对外开放;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依靠力量或服务对象:阶级阶层结构相对简单——分层分化急剧;文盲半文盲——整体素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传统文化因素(官本位、父母官……)…… 2、主观原因:革命党——长期执政的党 各种可掌控的资源日益增多; 某些制度方面的建设滞后或不健全; 党员和干部队伍; 时间长地位稳权力大控制力强。 2005年7月28日,“马德卖官受贿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落幕。马德因受贿合计人民币603万元,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个人财产。马德表示服判。 马德“六论”: 制度缺陷论; 监督不力论; 环境污染论; 防不胜防论; 价值驱动论; 组织亏欠论。 四、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必须与时俱进 适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要求 适应全球化时代政党政治的要求 适应执政党时代的要求 适应现代法治时代的要求 2、必须率先垂范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中央一贯要求:“三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三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情感观、利益观、政绩观。 刘云山《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几点思考》,《求是》2011年08月16日 ……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 2003年3月, 胡锦涛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3、必须制度创新 “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制度先行? 党政领导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 民主集中制; 干部体制; 监察机制; 反腐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体制; 社会保障体制; 干群联系机制; 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机制(信访制度);…… 4、必须反腐倡廉 贺国强2011年4月1日中央党校专题报告《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载201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第2版。 “ 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3.5万件,结案44.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6607人,立案件数、结案件数和党纪政纪处分人数逐年增长;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50244件,涉案金额125.4亿元。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处了刘志军、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宋勇、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各地区各部门也查处了一批在本地区本部门有重要影响的案件。通过查办案件,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彰显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据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2003年为51.9%,2008年为65.5%,2010年达到70.6%;人民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2003年为68.1%,2008年为81.6%,2010年达到83.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际社会也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的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 开展反腐倡廉、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和措施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反腐国际合作 ***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反腐经验和成果。 PAGE 13
本文档为【毛泽东思想概论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52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3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22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