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知青的二三事

关于知青的二三事

举报
开通vip

关于知青的二三事关于知青的二三事 现在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知青作家梁晓声的电视剧《知青》,虽然没看几集,但是却引起了我的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并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残破记忆。 我虽然没有当过知情,却由于七十年代初随父母下乡到农村去,并且一呆就是十多年,亲眼目睹了那场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也就对知青的生活、劳动有些了解。 一、文艺青年和文学青年 文艺青年和文学青年,不仅是在今天备受推崇,在当时也绝对是一顶一的风云人物,君不见相声演员姜昆先生当年就是建设兵团的文艺骨干。当时的知青中,就我所见,那个时候的农村极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首当重用的是有...

关于知青的二三事
关于知青的二三事 现在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知青作家梁晓声的电视剧《知青》,虽然没看几集,但是却引起了我的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并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残破记忆。 我虽然没有当过知情,却由于七十年代初随父母下乡到农村去,并且一呆就是十多年,亲眼目睹了那场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也就对知青的生活、劳动有些了解。 一、文艺青年和文学青年 文艺青年和文学青年,不仅是在今天备受推崇,在当时也绝对是一顶一的风云人物,君不见相声演员姜昆先生当年就是建设兵团的文艺骨干。当时的知青中,就我所见,那个时候的农村极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首当重用的是有文艺特长知识青年。如果你会演奏某种乐器、或者你能歌善舞、或者你有一副要么甜美、要么战斗激情的嗓子,总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我这里还得多说一句,那时候大队书记还真是爱才用才,绝不会因为自己满脑门子高粱花子就做起武大郎,看不上这些有才人。相反,不需任何暗箱操作,非把你从劳动第一线拉下来,投入到火热的文艺文化事业当中来。 这些青年分别被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大批判理论组、读书辅导等“文化部门”。我在的大队就搜罗了全大队的文艺青年,专门成立了这么一个宣传队。这个队伍总共该有二十多人,有拉小提琴的、二胡的、弹扬琴的、拉手风琴的、说快板书的、说相声的、会跳舞的(会跳忠字舞的就行,当然舞姿要美,腰条要细;会跳芭蕾更好,以备演喜儿或者吴清华)、朗诵的会演话剧的等等等等,绝对是个十分阵容齐全整齐的文艺团体。大队专门购置了一批乐器,并允许这些青年每年长期脱产排练。宣传队除了在队里演出,还每年到公社、县里参加汇演。由于人才济济,我记得我们大队年年都拿的好成绩,这很为我们那个大队书记添彩不少。这些知青还很有创意,从村里挑了十多个泼辣出头的老娘们(农民管妇女叫老娘们),经过手把手的教习,搞了个“十大嫂宣传队”,在十里八村里很是有名。 除了文艺青年,文学青年也备受宠爱。1970年到1976年我们国家发生的事不少,每一件事情都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和放大。比如从最早的批判所谓“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到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师道尊严学黄帅、杨莹、学习张铁生、柴春泽、吴献忠、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儒家法家、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小平、评水浒批宋江等等,都需要一批有点墨水的笔杆子。这样,知青中一批有点墨水的知青得以施展,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口诛笔伐”,开批斗会,写批判稿和大字报。我记得我们大队就搞了个讲用团,到全公社各大队到处演讲,很是风光。我们大队有个回乡(原籍农村,读了书又回到农村务农)青年,按理说本不算什么正牌知青。但是这小子有点歪才,嫌农活太苦太累,就把水浒传(当时出版的蓝皮三卷本,前面有毛主席的评水浒语录)搬家去苦苦研读了几天,竟然成了批水浒的专家,摇身一下乌鸡变凤凰,成天在大队里不是写批判稿,就是到全县各处演讲,脱离了原始农业的劳作苦海。还有一个鞍山女青年,长的也算细皮嫩肉,但是文采实在是乏善可陈。但是,通过写了几篇读后感(那时候也出了不少文学作品,比如千重浪、咆哮的松花江、沸腾的群山等),不知怎地了就感动了我们正值风华岁月的大队书记,竟然成了成天在屋子里的图书室管理员,把那身白肉愈发沤的白嫩。 除了这个,有个鞍山青年(这个绝对准确,因为他是我的武术启蒙教练)并无文艺文学天分,但是自幼练就一身好武功。习武之人也是人,习武之人也知道下地干活累。于是,他作为一个特例,以武术家的身份,成为我们大队的文化文艺骨干成员之一,拿手节目就是武术表演和教小学生习武强身。 除了这些,体育人才也被受青睐。因为公社每年都要举办运动会,这是一个展示大队书记丰功伟绩的绝佳场合之一。于是,有点体育特长(打个球跑个步等,实在不行有着把好力气的也行,可以参加铅球或者投手榴弹等项目)也是倍受青睐的人才。 总之,老话里说得好,“是技就养人”。突如其来的上山下乡运动,把一大批早晨八九点钟的小太阳一下子给抛到广阔天地里去了,更多的是接受劳其筋骨的劳动,在身心上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当年批林批孔时才知道,林彪管这场注定写进共和国历史的运动叫变相劳动改造)。但是,总有一些人,能够观其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巧秒地利用自己的一点专长,成功地进行规避。所以说,“学习一门手艺是多麽重要哇”,或者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再说点题外的。当时,我们的那个大队书记曾雄心勃勃的要规划建设当时来说全国的第一个“人民公社社员大会堂”的宏伟工程。作为小学生学工学农,当时我还参与了一点扣石头打地基的活。可是,直到我离开那个村子乃至多年以后我回村子看到的,雄伟的礼堂还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无限憧憬中。 二、无线电的手艺绝对吃香 我家下乡的村子还算不错,70年就已经有了电。有了电自然少不了得有电工。电工、木匠(兼割玻璃)、劁猪的等等职业在农村绝对是高级人才。不仅是因为这些活计轻,关键还能交人。有了这手艺,一天优哉游哉,还能混吃混喝。你想,农村谁家不得养个猪、修个门窗盖房打点家具换个窗玻璃啥的。后两项职业农村能够自产,可是电工这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种就绝非土生农民所能产生的,非得念过书学过物理电学等城里知青胜任所不可。 那时农村很闭塞,和党中央和上级保持联系的工具,一个是大队部那部老摇把式黑电话,再有就是大队里一架银色铁柜子的电子管收音机。每天,这个铁柜子收听党的声音,再通过立在大队部门口的大喇叭和连到各家各户的小喇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到社员各家各户。现在我们看,非洲一些小国家一搞政变叛乱,叛军第一个就是要占领电台和电视台。宣传工具,这就是统治的喉舌,这是一份多么重要的工作!所以电工一定要能够“根红苗正”,而且必须还得“又红又专”。 大队前任电工的确是根红苗正,几代贫农,但是又红不专。撸锄把子的手现在要做起高科技的工作,的确有些不灵光。有一次,大队书记的傻儿子不知怎么病了,连拉带吐,要死要活,书记老婆急着找赤脚医生。可是偏偏这个时候,赤脚医生不知跑到哪个耗子窟窿里去了(这句话是原汁原味的当地话),于是就急忙跑到大队部,要电工用大喇叭喊赤脚医生。可是,在这节骨眼上,不知怎的,这个电工就是搞不响喇叭。结果,由于耽搁了治疗,书记儿子给烧成个不成样子,比原来在傻的基础上又添了一个呆!于是,书记和老婆一怒之下,给这电工一撸到底,打发他继续修理地球去了;于是,对于一个沈阳青年来说机遇就垂青到他的头上,这个沈阳青年就被大队书记委以此大任。沈阳青年当初在学校时就是位科技爱好者,平时就装个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矿石收音机啥的,还时常帮着各家各户维修个小喇叭什么的,现在当个电工也是人尽其才,正堪此任。 那时候农村的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宣传队也不能天天演节目),收音机对于农村青年的诱惑来说,绝对不亚于今天宝马奔驰保时捷什么的对小二小三的诱惑力度。于是,后面就有了不少年轻大姑娘小伙子吃完饭没事就聚在他那间广播室,研习无线电,攀登科学高峰的感人知青故事(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一个无线电爱好者俱乐部吗),也就有了后来科学高峰攀着攀着攀累了,电工转而改为开始攀登一个女崇拜者的雄伟挺拔白头山双峰。青春似火,正值年少,两人忘我地投入,深入低吟,莺歌燕舞,甜哥蜜姐,竟都随着未曾关闭的大喇叭飘满暮色中的乡村。 关于电工的下场,在那个年代可想而知,我就不再赘言了。这里我要声明的是,这个故事的确是我当年所亲历其发生的,但是不知怎么曾经出现在某部反映知青生活的电视剧里,难道世间所有的爱都是相似的,所有的悲悴都是不同的?呵呵,只能说如有雷同,存属巧合。 三、当小学老师绝对是上上选 谁说那个年代鼓吹知识无用论?我在农村的十二年,从知青身上读到的信息却是:有文化是多么的重要!为何?因为那时候所谓知识青年,经历了串联、造反等一系列活动,其实真正有知识的并不多。所以,知青中如果是还有那么一点文化的人,再适当辅之以一点“地下活动”,当上个小学校的教师绝对没问题。 小学校的教师绝对是一个美差。为啥?先说地位,我不知道您听没听过那时候一首歌颂教师的歌曲《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听起来都很美的。就我所知,我们村谁家要是有个当教师的(虽然仅仅是非体制内的民办教师),那在村子里也是很受敬仰的家庭。再说实惠,嘿,那还用说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免了农村原始的、扒筋脱骨的残酷劳作,还能享受一年两个假期。最关键的是,其实真正的未被教化农民是真正从骨子里敬仰先生,当个教师在村里的确备受尊重! 说到这里我倒想说,其实都是有文化的人最看不起有文化的人,没看到有些人原为臭老九,一朝得意混个管知识分子的头目,保证他整齐知识分子比谁都狠。其实文革中,知识分子要是对工宣队略表尊重,他就对你好得不得了,完全不像不没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说的那样。(文人相轻嘛。) 我就有幸成为那个村子那么几个知青教师的弟子,一个我记得好像是鞍山青年,男的,教我们上音乐课,算来也算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了。别的不记得了,就记得他拿个歌篇(当地人管曲谱叫歌篇),成天教我们反复地唱“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的音乐细胞是在那个年代培育的。所以,直到多年的现在,单位聚会或者朋友出去K歌,我最拿手的、也是保留曲目也就是这两个歌的清唱了,并且每次唱都能获得尖叫声一片,不知道是喝彩还是哄我那。 还有一个好像是教算术的女知青,我一直觉得他是当年女知青中活得最有尊严的一位。她好像是鞍山的,也好像就是大石桥来的。由于没有经历严酷的农活作业折磨,长得虽不是大美人,但也绝不是像常年在地里干活的农人女人那样,撑着一张黢黑的黝黑发亮的面孔(我家所在的四小队的妇女主任就是这样),又黑又亮的能当镜子,再加之教师的穿着打扮总有些朴素、端庄、得体。每天诲人不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也是村里的上流社会人物。所以,多年来她竟一直是我心目中正派的职业女性的形象。 四、和贫下中农的闺女,特别是和贫下中农中的大队干部的闺女搞对象 所谓爱情,所谓婚姻,千古永恒的主题,又有几人能够说得清楚。 知青作为青年,自然少不了有关爱情的话题。知青的爱情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和贫下中农的闺女,特别是和贫下中农中的大队干部的闺女搞对象。 当知青这个群体走进闭塞落后的乡村的时候,城里来的小伙子大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对于农村人来说,别说是大姑娘小伙子,就是那些半世老婆子(当地人如此说)都不禁啧啧称道。所以,就有了很多关于知青爱情的故事。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是个鞍山的知青,女主角是本乡本土的苏姑娘。男主角除了一副忠厚老实相和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外,乏善可陈。倒是这苏姑娘来路不一般,因为他的表舅舅是本大队的最高领袖-书记。我不知道两个人究竟是怎么好上的,反正苏姑娘和她的全家人对男主角是一百个满意。 苏家就居在我家的东后侧,那时农村有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他家发生的事情几乎能被我毫不保留地观察到。一开始苏家就千疼万爱地对待这个准姑爷,我记得这小子在我们大队下乡三年几乎在青年点就没吃过几顿饭,苏家几乎就成了他的食堂(大队书记的亲属家一般条件相对要好些)。苏家婆子是个善良的农村大娘,苏姑娘也是掏心掏肺地对待他,两人好上不久,竟然让这小子搬进了苏家,成了不是夫妻的夫妻。当然,这小子也会来事儿(也叫有眼力见),唬的苏家上下老小经年心花怒放。在苏家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子体体面面地在村子里有滋有味地活了三年。 事情发生在第三年,上面给我们大队几个知青返城指标,而其中一个就是这小子的家乡鞍山。大队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城指标了,等待这么多年,终于有了回城的指标,自然当仁不让。详情我不了解,据说一开始,大队书记并不想把这个指标,怕这小子一旦回城把这痴心的苏姑娘给甩了。然而我不知道这小子有什么魔力,竟然让苏家全家深信不疑地认为他不会摔了苏姑娘,并且全家上阵,终于说动了书记把这个宝贵的指标给了他。 这小子得到这个指标的当天,连东西行李什么的都没怎么收拾,说是先回鞍山看看,给家里人先报个喜再回来,就急匆匆离开了我们村子。可怜苏家一家老小,特别是那位可怜的苏姑娘,竟然还美滋滋地“送你送到小村外”,而那小子竟然连头也没回就走了。当然,结局是这小子是肉包子打狗,甚至连个纸片都没给苏姑娘回。 此时后至在我离开村子之前,苏姑娘一直就好像精神出了问题,那种成天不说一句话,一说话就很暴虐,甚至歇斯底里的那种精神病。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了,只记得一个痴心娘们负心汉的故事,只记得一个人处于生活绝望时,卧薪尝胆,不择手段,成功实现绝处逢生的知青爱情故事。 我们那个大队当然也有青年和当地人结婚生子,就此真的实现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誓言。但是,我后来回去见到他们的时候,发现无论是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下一代,生活的都不是尽如人意,,,,,, 五、“猪打架了”---天真无邪也是一件法宝 青年刚下乡到农村时,大多也就相当于初中毕业,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这个年龄现在看来绝对还是孩子。可是,对于知青来说,他们已经被视为成年人了,要独立的直面人生。虽然说是成年人,但是生理上和心理上注定他就是个孩子,孩子就少不了与生俱来的天真无邪的东西。我们队有个女知青就是因为其天真而获辱,也因其天真而获益。 这个女知青大约是在75或76年来我们大队插队的,长得小巧玲珑,娇娇嫩嫩的那种女孩子。队里看她柔弱,也不是个干农活的料,再加之下乡运动已经几近尾声,队里知青也不多了,就把她分到饲养小队(养猪场)。 那个年月,家家户户都要养上一头猪,所以猪仔是个很俏的东西。饲养小队养的主要是老母猪和公种猪,主要任务是培育小猪仔。既然要培育猪的下一代,自然配种就是养猪场的主要工作。养猪场没几个人,主要管事的是个老猪倌(因为这也是个颇有技术含量的活)。老猪倌岁数大但心眼好,觉得配种这事儿让一个没出阁的大姑娘干毕竟不好。所以,也就叫这女知青煮煮猪食,扫扫院子什么的。 那时候我们大队养猪场的猪实行科学喂养,每天要把猪从猪圈里放出来散散步。俗话说食色欲也,猪也是有那需求的,何况还是正值壮年的种猪和母猪。所以,一般放猪出来的时候,都把猪按公母分开,以防他们不按规定自行交配(人类不也有这时候吗?比如有女校)。可是那天老猪倌忙不过来,就叫女知青去把猪放出来。这女知青也不知道原由。一股脑把公猪母猪都一起给放了出来。这下猪可乱了套了,公猪们憋了好久,这下好不容易见到了母猪,也就没心思散步了,各自捉对就开始行云雨之事,开始了猪老大的性福生活。 其实,这些公猪母猪来到世上的使命本来就是交配、繁殖。可是猪的交配姿势实在不雅,这女知青不明白,还以为猪和猪打架干上了。这小姑娘哪里见过这架势,怕猪打架会伤个好歹,给集体财产造成损失。于是,女知青就上去轰赶这些猪,企图让他们分开。你想,这些猪们是久旱逢甘露,再加上女知青一个弱女子,人单势弱,哪能管得了这些红了眼睛的猪儿们?小姑娘一看不好,就赶紧跑去找老猪倌,急迫的喊“大爷,大爷,不好了,猪打架了,全打起来了”。老头一听这话也急急忙忙地和她赶过去。老猪倌到这一看,凭他多年的经验一下就全明白了。猪倌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觉得这事传出去对一个大姑娘不好,就对女知青说,你去忙别的吧,这里我弄吧。按理说要是换个人也能醒过味来,赶紧走了了事。可是这姑娘偏偏有些二,或者这时脑海里浮现出了金训华抢救集体财产的英雄形象?不但不走,还一根筋的说,“大爷,我不走,我和你一起干”!干,这个词在我们那个村子里不是什么好话,特别是一个男人要是对一个女人说出这个字,准的挨一顿臭骂。老头给弄得跟哭笑不得,也是在没有办法,,,,,,,,, 后来这件事在全大队传去以后,这姑娘就成了佯的二症(傻子的意思),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二混子(我一直纳闷,当时我们大队好多二混子的二人转唱的都绝对的好),一见到她就浪声浪气地唱些原汁原味二人转的荤词,挑逗她,还直喊“猪打架了”。而她还楞呵呵地不知所以然,自己也像没事人似得成天还在猪场里干活。她成了整个大队的笑谈,大队书记也觉得这孩子有些缺心眼。年底恰逢又有回城指标,大队书记一点也没犹豫,就直接给了她一个指标,让她回城当工人去了。多年以后,我一直在想,也许只有这件事才是我们大队长干的最像人干的一件事。 六、我把贞操献给你 苏联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按着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来说,最宝贵的是气节,尤其对女人来说,最宝贵的是贞操。不是有句老话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中国人为了节,可以拼命,以其悲壮、凌然的态度,以命相抗,想让自己活得像个人。可是,面对现实的残酷,又有几人能够真的做到这点?比如,现在流行二奶、二爷,在荣华富贵面前,那点事儿又算得了个什么?就像电影演员梁天在电影“烈火金刚”里扮演的翻译官,为了讨好太君,把自己的小妈奉献给毛驴太君享用,还教导他的父亲,太君用用就给送回来,那玩意儿“谁用不是用,又用不坏”。 一般人都以为70年代我国是禁锢的社会。其实不然,其实那时候国内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性却相对很随便。比如,我就见过一个妇女,晚上喊大伙看电影《东海小哨兵》,她就故意大声喊成“东海小骚逼”;大队会计走路爱低着头,她就是人家“成天和鸡巴卵子算账”,全然不顾作为女人,应具有起码的羞耻。至于人们平时说话,没有性动词或者性器官名词就没法开口或把交谈继续下去。人们对乱搞男女关系的人,往往破口大骂,但我总觉得这种骂来源于自己没搞到破鞋的羡慕嫉妒恨。很多人都是一面声嘶力竭地谴责批判不正当的男女性关系,一面又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寻求一切可以进行非正常交配的机会。 有年轻人得地方自然少不了爱情。知青作为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当然也离不开爱情。作为普通的男女之恋没什么好讲的了。关键是,如果恋爱中的女人有些姿色,那么事情的进展就有故事了。 我们大队的青年中,给我印象的女知青有两个,都是有一副好嗓子的女人。由于这个先天条件,二人被选到大队做广播员。其中之一是个胖丫头,因为长得像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里的“六百公分”,就给人家起了个外号就“六百公分”;另一个姑娘也长得有点毛病,就是小时候患病留下了残疾,右腿走路有些划圈。这姑娘虽然有这毛病,但是长得确实很有特点。怎么说那,不是大美人,但是绝对长的撩人的那种,撩男人心的那种风情。这姑娘被男知青中的一个给看上了。这个男知青怎么说那,属于青年中的“棍”,用现在的话就是非正式组织的领袖。男青年一天有事没事的泡在划圈姑娘的广播室里。我那时小,还不他懂得男女之事,但是每次从大队广播室旁走过,都会传来两个人愉悦的放浪笑声。 对于这事,虽然守旧的村民有些看不惯,有些微词,但大多是作为饭后的笑谈,心底下还是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但是,有一个人看不惯了,他不能容忍,他要拍案而起。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大队书记。这里说一下这个书记。我们大队书记当年三十多岁(我记忆中没到四十),高中毕业,长得一副国字脸,就是今天看来也是个美男子。我们的书记不能容忍划圈和男青年的苟且,又无从下手。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这天,公社给队里新配了一批半自动步枪(七十年代初期,为了防止苏联入侵,民兵都配枪,一开始是老式的日本三八大盖,后来给换成了五连发的半自动步枪),书记领着几个民兵,每人拿着一杆枪,故意在广播室窗外集合。书记大声说道,“上级又给我们配了新的武器,威力足着呐。你们看到前面那个狗东西了吗?我非得给他打死,操他妈的,省得他成天祸害人”。说罢,书记利落的子弹上膛,瞄准远方一条狗就是一枪。这一枪打在狗的一条后腿上,狗吓得魂飞魄散,撑着瘸腿向野地逃去。多年以后我也没搞明白,我们亲爱的书记枪法到底是准还是不准,竟然没把狗打死,而偏偏能很精准地打断狗的一条腿。 据说当时男青年和划圈就在屋子里了,这一枪把他给吓得连尿都出来了。这事以后,我们队里就有了两个划圈的,一个是那个撩人的女知青,还有一个就是那条断了后腿,再无威风的老狗了。不过,广播室里的浪声还能时不时的飘出,但是男主角绝不是那个男知青了,因为他被以某种罪名被送进监狱了。 农村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性生活是苦累劳作的农村汉子的主要娱乐生活。晚上没啥事,就早早上炕开始交配,这种交配合理合法,没人管得着。但是,有一种交配不合法,现在叫偷情,中国人还给起了个很形象的词叫“搞破鞋”。 关于破鞋的故事,在农村十多年,最给我以震撼的是“小艾事件”(为了保护当事人,我在这里用了化名)。小艾者,回乡青年,赤脚医生也。这小艾,中等个,圆脸,梳两个小辫子,平时不拘言笑,稳当,一笑就很甜,关键是长得白。白嫩的女人,对于常年劳作乡野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一件稀缺资源,他们管这叫稀罕物。小艾就是我们大队书记常年的情妇,书记是她的情夫! 小艾的父亲是个哑巴,在国营镁矿上上班,母亲在家家务兼务农,有个弟弟还是我的小学校同学。这是个典型的工农结合式家庭,家里每月有现钱入账,地里有用蔬菜瓜果的什么,生活很惬意。这种家庭在当时被认为最优的家庭结构,比较殷实。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认为小艾和书记两个人搞破鞋,不是为了贪图利益,至少不全是,而是两个人两情相悦的男欢女爱。 后来,不知怎么书记没有统治好他的臣民。有一杨姓的大户想推翻他的统治,就联合了村上的一个“老八路”,前去小艾家捉奸。我记得那是个晴空万里的大白天,那是个沸腾的日子,全大队的为之轰动。老八路带着一干人马,直奔小艾家。小艾的妈妈在门口坐着纳鞋底,一见这么多人来了,试图阻拦,但他那是老八路这个行伍出身的人的对手。老八路直接奔进屋子里,当场从被窝里揪出两条赤条条白花花的光身子。。。。。。 后来公社组成调查组来调查,我们大队书记除了声泪俱下地忏悔如何勾引小艾搞破鞋的事情,还交代绝大多数回城的女知青都被他给睡了一遍。这罪行在当时是破坏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枪毙十回都不够的。但是,书记没有死,只是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原因是,一,小艾没有被威逼利诱吓倒,坚决认定她和书记的事情是她主动的;二,调查组去城里逐一调查回城的女知青,是否被书记给奸污了。但是所有人无一例外地予以坚决否定。 后来我回村子,听说小艾远嫁到黑龙江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再也没有回到我们大队那个村子。 附录:在《中国知青梦》一书中,对知青艰苦劳动的描述倒不一定格外醒目,因为让城市学生去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其不适应可想而知。最叫人触目惊心的,是以落户在生产建设兵团为主的知青所受到的管制和欺凌。这些以前在社会上也有所流传,比如我的家乡就传说有一个公社干部借批准知青回城的权力逼迫两个女知青和他一起洗澡,然而更多事情毕竟不为人所知。在书中,邓贤整页整页地大量引用最可靠的官方文书档案,让那血腥、肮脏、恐怖的一幕幕重见天日。 “(第十八团)排以上干部亲自动手四十八人,被打知青一百一十人,遭受三十几种刑罚,有的被打致残,有的内伤严重,有的精神失常,有的自杀(未死)……” “辽宁省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共发生摧残知青和奸污女知青案件三千四百多起,四川省三千二百九十六起……河北省,仅一九七二年奸污案一百一十九起。” “云南兵团不完全统计,吊打知青六十九起,仅一师批斗知青七百二十七人,有的知青被吊起来活活打死。” “云南省知青办揭露: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零三名干部奸污女知青。” “第十六团五营三连连长陈忠友,有妇之夫,奸污、调戏女知青十一人,女知青上山割胶,听见树叶响都以为是连长来了……” “四川南充军分区副参谋长袁候新,在地区革委会任生产组长时,以安排知青工作为名,奸污女知青达九十余人。” “祝江就,浙江省江山县丰足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用各种手段奸污女知青八人,猥亵八人……” …… 在这密密麻麻的罪恶记录里,我还发现一个即使放在今天也堪称离谱的案例:“第十团司令部参谋刀世美(正连级),有妇之夫,采用欺骗、引诱和胁迫等手段,鸡奸男知青二十余人”! PAGE 1
本文档为【关于知青的二三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449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24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