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举报
开通vip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3卷  第 2期 2010年 2月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 23, No. 2 Feb. , 2010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吴晓蔚 1, 2 , 朱法华 23 , 杨金田 3 , 周道...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3卷  第 2期 2010年 2月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 23, No. 2 Feb. , 2010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吴晓蔚 1, 2 , 朱法华 23 , 杨金田 3 , 周道斌 2 , 燕 丽 3 , 滕 农 2 , 易玉萍 2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44 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 江苏 南京  210031 3.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北京  100012 摘要 : 为了解我国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排放因子 ,利用 U23多组分红外气体分析仪及 TH880F烟尘分析仪对全 国 30台具有代表性的火力发电机组排放的 CO2 和 N2O进行了在线监测 ;监测及后续的数据处理阶段均遵循了联合国政府间 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关于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给出了 CO2 和 N2O 3种表达方式的排放因子. 结果表明 : CO2 排放因子主要受装机容量、燃料及机组使用年限与维护质量的影响 ;常 规煤粉机组的 N2O排放因子随装机容量的增加逐渐变小 ,循环流化床机组 N2O排放因子最大 ;与 IPCC缺省排放因子的比较 表明 ,烟煤、褐煤的 CO2 和 N2O排放因子均在 IPCC缺省因子 95%置信区间内 ,贫煤 CO2 和 N2O的排放因子均大于 IPCC缺省 因子 ;天然气 CO2 和 N2O排放因子与 IPCC缺省因子相差不大. 关键词 : 火力发电 ; CO2 ; N2O; 排放因子 ; 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 : X51, X1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6929 (2010) 02 - 0170 - 07 M ea su rem en ts o f Em is s ion Fac to rs o f G reenho use Ga s ( CO 2 , N2O ) from The rm a l Pow e r P lan ts in C h ina WU Xiao2wei1, 2 , ZHU Fa2hua2 , YANG J in2tian3 , ZHOU Dao2bin2 , YAN L i3 , TENG Nong2 , YI Yu2p ing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2. 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31, China 3.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M 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Greenhouse gas ( GHG) em issions from Chinese thermal power p lants and the associated em ission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n2line measurements at 30 typ ical generating units. U ltramat 23 Gas Analyzer and TH880F Flue Gas Analyzer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O2 and N2O em issions. The measurements and subsequent data manipulations were undertak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IPCC) quality assurance (QA ) and quality control (QC) for the calculation of GHG em issions. The CO2 and N2O em ission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and exp ress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Results showed that CO2 em ission factors were affected by installed capacity, fuel characteristics and age of the unit and its maintenance standard. N2O em ission factors of pulverized coal2fired uni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installed capacity, and the value was highest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s. A comparison with the IPCC calculations was then made, and it was found that CO2 and N2O em ission factors of bitum inous coal and lignite stay within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IPCC default values, but those of sub2bitum inous coal were higher than the IPCC default values. CO2 and N2O em ission factors of natural gas had little difference with the IPCC default values. Key words: thermal power; CO2 ; N2O; em ission factors; on2line measurement 收稿日期 : 2009 - 07 - 13   修订日期 : 2009 - 08 - 31 基金项目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资助项目 (08138) 作者简介 : 吴晓蔚 (1985 - ) ,男 ,江苏南京人 , gridians@1261com.3 责任作者 ,朱法华 ( 1966 - ) ,男 ,江苏连云港人 ,教授级高工 ,博 士 ,主要从事电力环保科研、政策与 管理 等 方 面 研 究 , zhufahua@nep ri. com   近 100年来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经 历着一场以变暖为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 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负责评估世界上 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 息 ,在其评估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明确指出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 气体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温室气体主 要包括 CO2 , CH4 , N2 O , HFCs, PFCs和 SF6 ,在所有的 温室气体中 , CO2 是最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 ,世界上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期 吴晓蔚等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约 85%的能源需求都依靠化石燃料来满足 ,而燃烧 产生了大量的 CO2 排放. 在 1970─2004年 , CO2 年 排放量已经增加了约 80% ,从 210 ×108 t增加到 380 ×108 t,已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77%. 在最近的 10年期 (1995—2004年 ) , CO2 当量 (指一 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 )排放的 增加速率 (每年 912 ×108 t CO2 当量 )比前一个 10 年期 (1970—1994年 )的增加速率 (每年 413 ×108 t CO2 当量 )高得多 [ 1 ] . 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 ,在经 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化石燃料的消耗也在急剧增加 , 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 [ 2 ]为 2616 ×108 t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煤 ,与 2000年相比增长了近 1倍. 我国是世界上以 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 [ 3 ] . 统计资料 [ 4 ]表明 , 2007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分别为 2512 ×108 和 2519 ×108 t,仅次于美国 ,而每年消耗的煤炭中 有超过 50%用于火力发电. 2007年火力发电消耗的 原煤和原油分别为 1312 ×108和 814 ×104 t,天然气 为 017 ×108 m3 ,因此火力发电尤其是燃煤火力发电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研究对于准确计算该行业温室 气体的排放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方 面 [ 527 ] ,不少研究 [ 8210 ]也探讨了 CO2 减排技术 ,但是 涉及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的研究较少 ,仅有的研究 也主要以模型和缺省排放因子进行 CO2 排放量的 计算 [ 11214 ] . 目前关于火力发电温室气体排放的研 究 [ 15218 ]大多集中在火电厂污染物排放上. 狄向华 等 [ 19 ]计算出了我国火力发电燃料消耗的生命周期 排放清单 ,在计算 CO2 排放量时以碳排放系数和碳 氧化率进行表征 ,原煤燃烧的碳排放系数取自我国 实测值 ,原油和天然气取自 IPCC缺省排放因子 ,原 煤、原油和天然气的碳氧化率分别为 90% , 98%和 99% ,其计算结果表明 , 2002年我国火力发电 CO2 排放量为 1118 ×109 t,基于单位售电的 CO2 排放强 度为 1107 kgΠ( kW·h). 刘焕章等 [ 20 ]通过燃烧机理 分析和基于统计规律的建模 ,预测燃煤电站温室气 体 CO2 排放量. 目前火力发电行业还未有实测温室 气体排放的研究 ,故笔者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对火电 厂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在线监测 ,据此计算排放因子 , 这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了解我国火电行业的温 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 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统计 均参照 IPCC出版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 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 》[ 21 ]及《 IPCC国家温室气体指 南 》[ 22 ] (以下简称 IPCC指南 )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 制的相关内容进行 ,在监测过程中为保证测量数据 的 一 致 性 , 排 放 因 子 以 kgΠTJ, kgΠ( kW·h) 〔gΠ( kW·h) 〕, kgΠkg( gΠkg) 3 种形式给出 , 并与 IPCC缺省排放因子进行了比较. 1 试验方法与过程 111 样本的选取 根据我国 2007年机组分布情况 ,装机容量为 20 ×104 kW以下机组占总装机的 2814% ,且多为关 停小机组 , 20 ×104 ~30 ×104 kW 机组占 1011% , 30 ×104 kW以上机组占 6115% ,因此测量机组的数 量主要分布在高主蒸汽参数机组上. 火力发电机组 中煤电占有绝对比重 ,燃油、燃气发电机组所占比重 较小 ,由于油价波动幅度较大 ,燃油机组主要用于调 峰 ,一般不用于发电. 火电机组燃用的煤炭主要有 烟煤 (含贫煤 )、褐煤和无烟煤. 从我国煤炭保有储 量来看 , 无烟煤和褐煤分别占全国煤炭储量的 1413%和 1411% ,烟煤占 6213%. 褐煤主要产于吉 林、云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无烟煤主要产自山西 阳泉、湖南耒阳等地 ;烟煤分布地域较广 ,大部分发 电机组以烟煤作为燃料 [ 23 ] ,所以测量机组分布上烟 煤机组最多. 在 28台燃煤机组中 ,烟煤机组 25台 , 褐煤机组 1台 ,贫煤机组 2台 ;另有燃气机组 2台 , 共 30台. 代表性机组类型及燃料情况见表 1. 112 试验方法 表 1 测量机组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measured generating units 机组 类型 编号 装机规模 ΠMW 燃烧方式 燃料类型 超超临界 ( S1) S1U1, S1U2 2 ×1 000 煤粉 烟煤 超临界 ( S2) S2U1~S2U7 7 ×600 煤粉 烟煤 亚临界 ( S3) S3U1~S3U6 4 ×320, 2 ×300 煤粉 烟煤 超高压 ( S4) S4U1~S4U6 5 ×200, 1 ×138 煤粉 烟煤 高温高压 ( S5) S5U1~S5U4 2 ×50, 1 ×200, 1 ×100 煤粉 烟煤 ( S5U4机组为褐煤 ) 中温中压 ( S6) S6U1 1 ×15 煤粉 烟煤 循环流化床 ( S7) S7U1, S7U2 2 ×135 循环流化床 贫煤 燃气 ( S8) S8U1, S8U2 2 ×330 气体 天然气 17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第 23卷   图 1为火力发电温室气体排放及采样测量试验 装置的流程图. 锅炉烟气产生后经过除尘器、引风 机、增压风机和脱硫系统 ,最后由烟囱排出. 监测点 选在除尘器出口或者脱硫系统出口. 测量烟气由车 载泵引出 ,经过初次除尘和加热后进入加热管线 ,在 管线中烟气被加热到 140 ℃,经过再次除尘后冷凝 以除去烟气中的水分 ,冷凝水由冷凝管排出 ,烟气经 过冷凝后流经 U23多组分红外气体分析仪 (德国西 门子公司生产 ) ,测量出在红外波段中有吸收的 φ(CO2 )和ρ(N2 O) ,自带的 O2 传感器可测量出烟气 中φ(O2 ). 测量数据在分析仪上直接读出 ,每 15 m in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一组. 在测量烟气成分的同时 ,测定烟气量. 烟气量计算所需的动压、静压和含湿量等参数利用 TH880F烟气分析仪 (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进行测定 ;烟气温度由水银温度计测量 ;测点大气压 由便携式气压计读出. 烟道尺寸由电厂提供或进行 实际测量. 烟气量在控制时段内平行测定 3次 ,取 平均值. 测量期间的燃料消耗速率和实际负荷由专 人在集控室记录 ,数据每 30 m in抄写 1次 ,燃料的 工业 分析报告 成本分析报告下载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及分析报告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由电厂提供. 整个控制时段一般不低 于 3 h,在控制时段内机组保持稳定运行. 代表烟气流向 1—锅炉 ; 2—除尘设备 ; 3—引风机 ; 4—增压风机 ; 5—脱硫设备 ; 6—烟囱 ; 7, 10—除尘装置 ; 8—加热器 ; 9—加热管线 ; 11—冷凝器 ; 12—泵 ; 13—流量计 ; 14—U23多组分红外气体分析仪 ; A—监测点 图 1 火力发电温室气体排放测量及采样装置 Fig. 1 Experimental setup of GHG gas samp ling U23多组分红外气体分析仪开启时进入自动标 定 ,标准气体经减压阀直接进入分析仪中 ,该次测量 使用高纯氮〔φ(N2 ) > 991999%〕, CO2 〔φ(CO2 )为 20100%〕和 N2O 〔ρ(N2O)为 200 mgΠm3 〕的标准气 体. 分析仪的主要参数如下 :允许操作环境温度为 5~45 ℃,允许相对湿度 < 90% ,φ(CO2 ) 为 0 ~ 100% ,ρ(N2O)为 0~400 mgΠm3 ,φ(O2 ) 为 0~25%. TH880F烟气分析仪参数如下 :烟气动压为 0~ 2 000 Pa, 烟气静压为 - 30 ~ 30 kPa, 计前压为 - 30~0 kPa,烟气温度为 0~500 ℃,含湿量 (湿烟 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 )为 0~40%. 11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试验过程按照 IPCC指南及《国家温室气体清 单优良做法和不确定性管理 》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 制要求进行. 测量前均先将仪器预热 30 m in后进行 标定 [ 24 ] . 监测点应布在烟道上的某一位置 ,且该位 置应离弯道有一定距离以避免烟气过弯时流速不稳 的情况出现 [ 25 ] . 测量数据在控制时段内每隔一定 时间重复记录以保证测量数据的连续性 ,在控制时 段内数据每隔 15 m in记录 1次. 数据的抄写及计算 和转换需要有专人进行核对 ,以避免因人为原因造 成的数据录入错误. 使用标准及可信的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 该研究利用 Excel 2003软件进行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114 测量条件的稳定性 排放测量必须具备稳定性以避免任何波动带来 测量数据的差异 ,在 3 h左右的控制时段内负荷及 燃料的使用速率均不应有大的波动 ,如 S1U1机组 在测量中煤耗稳定在 339 tΠh,负荷基本控制在 830 MW ,φ(CO2 )和ρ(N2 O)的数值均较为稳定. 除负荷 与燃料外 ,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差 异 ,如煤质的变化以及过剩空气系数的改变等 ,但是 对于稳定运行的电厂来说 ,这些条件都可以看作是 相对稳定的. 稳定的测量条件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以及减少因不稳定带来的误差. 115 统计方法 对所有的测量机组进行编号 ,用 S表示类型 , U 代表机组 (如 S1U1表示第 1类第 1台机组 ) ,共对 8 类机组 (见表 1)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在线监测 ,计算 了每类机组 3种不同单位的排放因子 ,并计算出不 同类别及不同燃料机组的排放因子的平均值. 以上 统计方法可以减少因测量及样本选取造成的不确 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8类机组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见图 2, 排放因 子的计算均基于实测值. 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该研究 将所有机组分为 8类 ,但是按照机组燃烧方式来看 , 前 6类机组均为煤粉燃烧. 燃烧方式、机组使用燃 料以及装机容量的不同均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的差异. 211 CO2 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 不同类型机组 CO2 排放绩效并不相同〔见图 2 27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期 吴晓蔚等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图 2 火力发电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Fig. 2 Em ission factor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units ( c)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类型机组发电热效率不同 所致 ,其中超超临界 ( S1)机组的发电热效率超过 42% ,而超临界 ( S2)和亚临界 ( S3)机组的发电热效 率可达到 35% ~38%. 对于小机组而言 ,其发电热 效率低于大机组 ,如中温中压的 S6U1机组发电热 效率只有 26175%. 在所有测量机组中 ,燃气机组的 发电热效率最高 ,可以达到 50%以上. 燃气机组的 CO2 排放绩效只有相同装机容量煤粉机组的 1Π3,这 主要与天然气的性质有关 ,即燃烧相同热值天然气 的 CO2 排放量低于煤炭 ,而且天然气机组的发电热 效率又高于所有燃煤机组. 循环流化床机组由于其 特有的燃烧方式导致其发电热效率并不低于煤粉机 组 ,然而该类型机组的 CO2 排放绩效在所有燃煤机 组中最高 ,这主要与使用燃料的性质有关. 2台循 环流化床机组使用的燃料均为贫煤 ,均产自我国西 南地区 ,灰分较高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约为普通烟煤 的一半 (见表 2). 一般来说 ,普通煤粉机组并不使 用品质较差的煤 ,而循环流化床机组由于其特有的 燃烧方式却可以使用. 由图 3可以看出 ,不同类型煤炭的 CO2排放因 表 2 燃煤煤质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l characteristics 燃煤类型 机组 全水分 Π% w (空气干燥基灰分 ) Π% w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 Π%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Π(MJΠkg) 烟煤 S1U2 11150 16194 29137 23143 褐煤 S5U4 32120 26120 25160 13116 贫煤 S7U1 3122 55128 13171 12197 子 ( kgΠTJ)也有差异 ,其中烟煤机组排放因子平均值 最低 ,而褐煤机组排放因子略高于烟煤机组 ,贫煤机 组排放因子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 ,绝大部分烟煤机 组燃用的都是混合煤 ,这可能与高、低热值的煤掺烧 可以达到更好的燃烧效果以及电厂方面的经济考虑 有关. 综上可知 ,不同类型煤炭的 CO2 排放因子差 别主要是由燃煤的产地和煤质特性所决定的. 尽管同类型的机组装机容量基本相同 ,燃料也 相同 ,但 CO2 排放绩效并不完全一致 ,有些甚至差 异很大 (见图 4) ,如亚临界机组中 S3U1和 S3U2机 组 ,二者属于同一发电厂 ,使用相同类型燃煤 ,然而 二者的排放绩效相差近 10% ;而 2台相同的循环流 37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第 23卷 图 3 不同燃煤类型的 CO2 排放因子 Fig. 3 CO2 em ission factors of different coal     化床机组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如 S7U1机组的排放 绩效比 S7U2机组约低 70%. 这可能与 2台机组使 用年限及维护质量的差异有关. 212 N2O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 与 CO2 排放量相比 ,发电机组的 N2O的排放量 并不大 ,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全球增温潜势 ,所以 在计算火电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时也将 N2O考虑在 内.由图 2 ( d)可知 ,小机组 N2 O排放绩效高于大机 组 ,这主要是由于 N2 O的生成原理造成的. 虽然目        图 4 同类型机组的 CO2 排放绩效对比 Fig. 4 Comparision of CO2 em ission factors from same category of different units 前对 N2 O燃烧生成原理缺乏统一认识 ,但是很多研 究 [ 26229 ]都认为 , N2 O在低温条件下更易生成. 由于 大机组的燃烧效率高于小机组 ,因此大机组炉膛内 的温度更高 ,较高的炉膛温度抑制了 N2 O的生成 , 从而导致大机组的 N2 O排放绩效低于小机组. 循环 流化床机组 N2O排放绩效显著高于煤粉机组〔见图 2 ( d) 〕, N2 O排放量比煤粉机组高得多 , N2 O排放量 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例也比煤粉机组高 ,这主 要与该类型机组特有的燃烧方式造成炉膛内温度相 对较低有关. 实测 2台循环流化床机组的 N2 O排放 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21147%和 11135% , 而煤粉机组所占比例只有 0159% ~ 4137%. 机组间 N2O排放因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循环 流化床机组上. 2 台循环流化床机组烟气中的 ρ(N2 O)差异显著 ( P < 01001 ) ,分别为 227108 和 106131 mgΠm3〔φ(O2 ) = 6% 〕,这可能与 2台机组空气过剩系数的不同有关. 2台机组的过剩空气系数分别为 1167和 1146,对应的φ(O2 )分别为 8141%和 6165%. 空气过剩系数越大 ,鼓入炉膛内的空气越多 ,过剩的空气可能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炉膛内温度 ,更有利于 N2O的生成 ,对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在实测中天然气机组并未检出N2O ,可认为该类型机组的 N2 O排放量可忽略不计.3 比较与讨论在世界范围内火电厂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 ,我国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更是如此 ,因此 ,准确估算火电温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 ,而确定适合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则是重中之重. 表 3中将笔者计算出的排放因子与 IPCC缺省排放因子进行了对比. 从表 3可以看出 ,烟煤、褐煤与天然气的 CO2排放因子均在 IPCC缺省排放因子的 95%置信区间 47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期 吴晓蔚等 :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     内. 烟煤排放因子比 IPCC缺省排放因子高 4% ;褐 煤排放因子与 IPCC缺省排放因子差别较小 ;贫煤 排放因子并不在 95%置信区间内 ,比 IPCC缺省排 放因子高约 1Π3,这主要与该次测量使用的贫煤品 质有关. N2 O排放因子除贫煤外其余均在 IPCC缺 省排放因子 95%置信区间内. 贫煤 N2 O排放因子 远高于上限是由于燃用贫煤机组为循环流化床机组 的缘故. 燃用贫煤时由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炉膛温度 较低产生大量 N2O ,因此 ,排放因子只能反映循环流 化床机组的排放水平 ,并不能代表贫煤的排放水平. 天然气 CO2 排放因子与 IPCC缺省排放因子相差很 小 ,测量中 2台天然气机组中均未发现 N2 O排放 , 而 N2 O的 IPCC缺省排放因子也非常小 ,结合实测 数据认为 ,天然气机组的 N2 O排放量可忽略不计. 表 3 排放因子数据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em ission factors 燃料类型 IPCC (2006年 ) 该研究 (2008年 ) CO2 N2O 排放因子〔( kgΠTJ) 〕是否 在 95%置信区间内 缺省排放因子 Π ( kgΠTJ) 95%置信区间上限 下限 缺省排放因子 Π( kgΠTJ) 95%置信区间上限 下限   CO2   N2O 烟煤 94 600 89 500 99 700 115 015 5 是 是 贫煤 96 100 92 800 100 000 115 015 5 否 否 褐煤 101 000 90 900 115 000 115 015 5 是 是 天然气 56 100 54 300 58 300 011 0103 013 是 否   注 :由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的燃烧特性 ,其排放因子并不能代表贫煤水平. 4 结论 a. 影响 CO2 排放因子的主要因素有机组装机 容量、燃料类型以及机组使用年限与维护质量. 随 着装机容量增大 ,机组发电热效率提高 , CO2 排放绩 效逐渐降低 ;不同类型煤炭的 CO2 排放因子不同 , 这主要与燃料的性质和产地有关 ;相同容量机组由 于使用年限和维护质量的不同 , CO2 排放因子也会 有差异甚至产生较大差异. b. N2O排放因子主要受机组燃烧时炉膛内温 度的影响 ,小机组燃烧时炉膛内温度低于大机组 ,因 此其 N2 O排放因子也高于大机组 ;火电 N2 O排放主 要来自循环流化床机组 ,该机组特有的燃烧方式决 定其炉膛内温度较低 ,该类型机组的 N2 O排放因子 和排放量比煤粉机组大得多 ;循环流化床机组间 N2 O排放因子也会有较大差异 ,这可能与空气过剩 系数有关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c. 将计算出不同类型燃料的排放因子与 IPCC 缺省排放因子进行了对比 ,其中燃用烟煤、褐煤的 CO2 和 N2 O排放因子均在缺省排放因子 95%置信 区间内 ;贫煤的 CO2 与 N2 O排放因子不在置信区间 内 ,这主要与贫煤的产地和性质及循环流化床机组 的燃烧特性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燃用天然 气的 CO2 排放因子与 IPCC缺省排放因子相差很 小 ,且未检出 N2 O排放 ,认为天然气机组的 N2O排 放量可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 1 ]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AR4 synthesis report [ R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215. [ 2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 2008 [ Z].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 2008. [ 3 ] 何秋生. 我国炼焦生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和挥发有机物的组 成特征、排放因子及排放量初步估计 [ D ]. 广州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2006: 125. [ 4 ]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2008 [ Z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2008. [ 5 ] 黄耀.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和对策 [ J ]. 第四纪研 究 , 2006, 26 (5) : 7222730. [ 6 ] 冯升波 ,杨宏伟. 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对我国的 影响研究 [ J ]. 中国能源 , 2008, 30 (6) : 23227. [ 7 ] 于胜民.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初步分 析 [ J ]. 中国能源 , 2008, 30 (6) : 17222. [ 8 ] 陆建刚 ,郑友飞 ,连平 ,等. 复合吸收剂 - 膜吸收分离 CO2 [ J ]. 石油化工 , 2008, 37 (5) : 4752479. [ 9 ] 张烈辉 ,杨军 ,熊钰 ,等. 不同注采方式下 CO2 埋存与驱油效 果优化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J ]. 天然气工业 , 2008, 28 (8) : 1022104. [ 10 ] 陈润 ,秦勇 ,申建 ,等. 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多用途研究 [ J ]. 煤 田地质与勘探 , 2008, 36 (6) : 20223. [ 11 ] 王婧 ,张旭 ,黄志甲. 基于 LCA的建材生产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清单分析 [ J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7, 20 (6) : 1492153. [ 12 ] 刘宇 ,匡耀求 ,黄宁生.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 力分析 [ J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7, 20 (1) : 1182122. [ 13 ] 何玉春 ,王歧东. 运用 CMEM模型计算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因 子 [ J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6, 19 (1) : 1092112. [ 14 ] 展茗 ,曹凑贵 ,汪金平 ,等. 稻鸭复合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及 其温室效应 [ J ]. 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29 (2) : 4202426. 57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第 23卷 [ 15 ] 朱法华 ,王圣. SO2 排放指标分配方法研究及在我国的实践 [ J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5, 18 (4) : 36240. [ 16 ] 严刚 ,杨金田 ,陈罕立 ,等. 基于 SO2 总量控制探讨我国煤电 发展的环境空间 [ J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8, 21 (3) : 1852188. [ 17 ] 张楚莹 ,王书肖 ,刑佳 ,等. 中国能源相关的氮氧化物排放现 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J ]. 环境科学学报 , 2008, 28 ( 12) : 24702 2479. [ 18 ] 易红宏 ,郝吉明 ,段雷 ,等. 电厂除尘设施对 PM10排放特征影 响研究 [ J ]. 环境科学 , 2006, 27 (10) : 192121927. [ 19 ] 狄向华 ,聂祚仁 ,左铁镛. 中国火力发电燃料消耗的生命周期 排放清单 [ J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5, 25 (5) : 6322635. [ 20 ] 刘焕章 ,常太华 ,刘吉臻 ,等. 电站锅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 算 [ J ]. 热能动力工程 , 2007, 22 (6) : 6652668. [ 21 ]  IPCC. Good p ractice guidance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i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 R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22 ]  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R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 23 ] 陈鹏. 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 [M ].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7: 36239. [ 24 ] CHAKRABORTY N, MUKHERJEEA I, SANTRA A K, et a l.Measurement of CO2 , CO, SO2 and NO em issions from coal2basedthermal power p lants in India [ J ]. A tmos Eviron, 2008, 42 ( 1 ) :107321082.[ 25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S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6.[ 26 ] HOU X S, ZHANG H, P ILAW SKA M, et al. The formation of N2Oduring the reduction of NO by NH3 [ J ]. Fuel, 2008, 87: 327123277.[ 27 ] SH IM IZU T, TOYONO M. Em issions of NOx and N2O during co2combustion of dried sewage sludge with coal in a circulatingfluidized bed combustor[ J ]. Fuel, 2007, 86: 230822315.[ 28 ] STANMORE B R, TSCHAMBER V, BR ILHAC J F. Oxidation ofcarbon by NOx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NO2 and N2O [ J ].Fuel, 2008, 87: 1312136.[ 29 ] 苏亚欣 ,毛玉如 ,徐璋. 燃煤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34242. (责任编辑 :孙彩萍 ) 671
本文档为【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506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2-06-26
浏览量: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