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关于三皇五帝 “皇”字原意是“大”和“美”,有居中心统万物,神圣之意。“帝”字原指天帝,是权力的象征。三皇通常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的只是象征性的人物(如三皇),有的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如五帝)。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几个重要阶段。  三皇【燧人氏】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还制定了夫妇之道和四方之名,使人类摆脱了愚昧的群婚状态。唐代《通典》说:“燧皇氏,始有夫妇之道”。【燧人氏陵】又称燧皇陵,在今河南省...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关于三皇五帝 “皇”字原意是“大”和“美”,有居中心统万物,神圣之意。“帝”字原指天帝,是权力的象征。三皇通常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的只是象征性的人物(如三皇),有的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如五帝)。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几个重要阶段。  三皇【燧人氏】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还制定了夫妇之道和四方之名,使人类摆脱了愚昧的群婚状态。唐代《通典》说:“燧皇氏,始有夫妇之道”。【燧人氏陵】又称燧皇陵,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1.5公里的宋大庄商柘公路旁,。 【伏羲氏】伏羲又称伏戏、伏牺、庖牺、庖羲、宓牺、牺皇等。因为他对人们的贡献象日月一样普照大地,所以,也叫太昊(昊:指天,形容天之广大)。伏羲氏60岁(公元前4359年)登上帝位,在位115年,于公元前4244年7月19日仙逝,享年175岁。在此之前,他率领他的部族由西北高原顺黄河东下,最后建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伏羲创造的八卦符号被后人认为是中华文字的起源。伏羲是中华民族第一个以龙为图腾标志的氏族部落(图腾:古代人认为每个氏族部落都和某一物(多为动物)有血缘关系,此物即被尊为该部落的保护者和标志)。伏羲王朝共传16世,历1260年。伏羲自公元前4419年出生至今已有6422年,伏羲氏自公元前4359年建立王朝至今已有6362年。伏羲氏王朝虽然只是传说,但因为他有准确的出生地,埋葬地,明确的生卒年代和在位年数可考,所以,在许多历史典籍中,一般都从伏羲写起。 【神农氏】神农氏又称炎帝、赤帝,号烈山氏、历山氏。他是原始社会晚期居住在西北渭水支流,姜水一带(今陕西省歧山县西)姜姓部落的首领。发明了医药。找到了可以作粮食的黍(薯)、稷(积)、菽(薯)、麦、稻等五种谷物,并发明了挖土的工具耒(垒)和耜(肆),教导人们稼穑(播种和收获),从此,人类由“渔猎”转向农耕,教导人们纺麻织布,人们从此穿衣。教导人们每天中午把彼此需要的东西拿到市场上交换,过了中午就收场。炎帝开创了集市贸易的先河。炎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将中华原始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皇世系表  (公元前)  陵名皇帝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燧人氏陵燧人氏继有巢氏??—4360葬河南商丘  太昊陵伏羲氏继燧人氏4419—42444359—4244葬河南睢阳  女娲陵女娲氏继伏羲氏?4243—4113葬河南西华  女娲氏又传十四世4112—3097无考  炎帝陵姜石年少典之子3214—29563096—2956葬湖南炎陵  姜临魁炎帝之子?2955—2875无考  姜承临魁之子?2874—2814无考  姜明姜承之子?2813—2764无考  姜宜姜明之子?2763—2718无考  姜耒姜宜之子?2717—2669无考  姜里姜耒之子?2668—2652无考  姜榆罔姜里之子?2651—2596无考  注:本表纪年根据史籍中记载的帝王在位年数和逝世年龄,按2000年11月国家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推算得来。夏代世系表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在夏代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等一共17个国王。东汉的班固也说夏代“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在夏代历史上,曾存在过一段后羿、寒浞、过浇执政的“无王”时期。据《尚书》、《左传》记载,太康继位后,游猎无度,不理政事,从而引起了众兄弟的怨恨及国人的强烈不满。这时,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便利用太康失去民心的机会,赶走了太康。结果,他通过“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方式,取代夏的统治地位。后来,尽管寒浞杀了后羿,并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但大权仍然掌握在寒浞的手里,仲康已成了傀儡。其后,仲康死,他的儿子相,为了摆脱寒浞的控制,依靠弟弟斟寻氏、斟灌氏的协助,逃到了帝丘以后,才继位为王。再后来,寒浞又派人杀了相。相死时,其妻后缗带着未出世的少康,逃到了母家有仍氏。等到少康出生并长大成人以后,寒浞已经死去,过浇当政,少康联合各部,才积聚力量灭掉了过浇,恢复了禹所开创的事业。《通鉴外纪》说,羿在赶走太康以后的第八年而被寒浞所杀;寒浞在杀相以后的第三十二年,又被少康所攻灭。二者相加,后羿、寒浞、过浇三人代夏为王的时间竟然长达40年左右!《古本竹书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而班固却说夏代为17王,432年,显然是没有把后羿、寒浞、过浇三人及这段代夏执政的历史算在里面。不仅如此,司马迁在撰写《夏本纪》和《三代世表》时,也没有将后羿、寒浞、过浇代夏执政的事情写进去。后羿、寒浞、过浇三人的执政时间这么长,而被汉代学者所忽略,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因此,我们照搬汉代学者的错误说法,而把后羿、寒浞、过浇三王排除在夏代世系之外是不科学的。下面是经过修订后的《夏世系表》:禹——启——太康——(后羿)——仲康——相——(寒浞)——(过浇)——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商代公元前1562年--前1066年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型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商的继统法,是采兄终弟及制,无弟然后传子。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此后,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太戊继位,在「伊陟(音「智」zhiˋ)」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殷道复兴,诸侯归附,太戊被称为中宗。从第十位天子「仲丁」开始,商王室出现混乱。其后五代九王,多次发生废除嫡子而另立弟弟或庶子,以及弟弟、儿子争夺王位的权力斗争,并且多次迁都。先是帝「河亶(音「胆」danˇ)」迁都于「相」,然后是帝「祖乙」迁都于「邢」。「九世之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力衰败,诸侯不朝,各种矛盾交错,危机四伏。「盘庚」为了挽救王朝的危机,将都城由邢邑迁至殷,并进行改革,推行成汤的政治,革除奢侈恶习,关心百姓,使局势得以安定,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史称「盘庚迁殷」。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自幼在乡间长大,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难。他从奴隶中慧眼提拔「傅说」为相,任人唯贤,大力改革政治,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并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地对荆、楚用兵,商王朝的的势力远及四方,发展到鼎盛。自二十四代王「祖甲」以后,社会矛盾加剧,殷王朝逐渐出现衰乱的景象。第二十七代王「武乙」无道,以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为射天。后来他在河间打猎时,遭电击而死。到第三十代王「纣」时,王权与贵族权势的斗争发展到了鼎点。纣王自持聪明,刚愎自用,文过饰非,淫虐无比,奢侈无度,醉生梦死,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纣王设炮烙之刑,大肆残杀王公贵族。滥施酷刑,加重聚敛,使得诸侯、贵族和小民都相与反叛。纣王在危机日益加深时,还大规模地对外围部族用兵,平定东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西方的周人乘机发展起来,终于灭掉了殷商。商代世系表1.天乙(成汤)在位13年,公元前1600年2.子外丙在位2年,公元前1587年3.弟中壬在位4年,公元前1585年4.侄太甲(太丁子)在位33年,公元前1581年5.子沃丁在位19年,公元前1549年6.弟太庚在位25年,公元前1529年7.子小甲在位17年,公元前1504年8.弟雍己在位12年,公元前1487年9.弟太戊在位57年,公元前1475年10.子中丁在位11年,公元前1418年11.弟外壬在位10年,公元前1407年12.弟河亶甲在位9年,公元前1397年13.子祖乙在位19年,公元前1388年14.子祖辛在位14年,公元前1369年15.弟沃甲在位20年,公元前1355年16.侄祖丁(祖辛子)在位9年,公元前1335年17.从弟南庚(沃甲子)在位6年,公元前1326年18.从侄阳甲(祖丁子)在位7年,公元前1320年19.弟盘庚在位28年,公元前1313年20.子小辛在位14年,公元前1285年21.弟小乙在位21年,公元前1271年22.子武丁在位59年,公元前1250年23.子祖庚在位11年,公元前1191年24.弟祖甲在位21年,公元前1180年25.子廪辛在位4年,公元前1159年26.弟康丁在位8年,公元前1155年27.子武乙在位35年,公元前1147年28.子文丁在位11年,公元前1112年29.子帝乙在位26年,公元前1101年30.子受辛在位30年,公元前1075年周代帝王世系周,三十七世,共八百六十七年,首己卯,尽乙巳,内“共和”行政十五年。自周亡至秦始皇灭六国称“皇帝”以前,首丙午,尽己卯,共三十四年。  周武王,后稷十六世孙,文王之子,姓姬氏,名发。以商纣二十三年己巳嗣为西伯,至己卯,胜殷杀受,即天子位,七年乙酉崩,寿九十三。  成王,名诵,武王子。以丙戌嗣立,三十七年壬戌崩,岁四十四岁。  康王,名钊,成王子。以癸亥嗣立,二十六年戊子崩。  昭王,名瑕,康王子。以己丑嗣立,五十一年己卯崩。  穆王,名满,昭王子。以庚辰嗣立,五十五年甲戌崩。  共王,名ム扈,穆王子。以乙亥嗣立,十二年丙戌崩。  懿王,名,共王子。以丁亥嗣立,二十五年辛亥崩。  孝王,名辟方,共王弟。以壬子嗣立,十五年丙寅崩。  夷王,名燮,懿王子。以丁卯嗣立,十六年壬午崩。  厉王,名胡,夷王子。以癸未嗣立,三十七年。无道,为国人所逐,出奔。  周、召二伯行政,谓之“共和”。十五年癸酉,崩於彘。  宣王,名静,厉王子。以甲戌嗣立,四十六年己未崩。  幽王,名宫涅,宣王子。以庚申嗣立,无道。十一年庚午,为犬戎所伐,败死。  平王,名宜曰,幽王子。以辛未嗣立,五十一年辛酉崩。  桓王,名林,平王孙。以壬戌嗣立,二十三年甲申崩。  庄王,名佗,桓王子。以乙酉嗣立,十五年己亥崩。  僖王,名胡齐,庄王子。以庚子嗣立,五年甲辰崩。  惠王,名闵,王子。以乙巳嗣立,二十五年己巳崩。  襄王,名郑,惠王子。以庚午嗣立,三十三年壬寅崩。  顷王,名壬臣,襄王子。以癸卯嗣立,六年戊申崩。  匡王,名班,顷王子。以己酉嗣立,六年甲寅崩。  定王,名瑜,匡王弟。以乙卯嗣立,二十一年乙亥崩。  简王,名夷,定王子。以丙子嗣立,十四年己丑崩。  灵王,名泄心,简王子。以庚寅嗣立,二十七年丙辰崩。  景王,名贵,灵王子。以丁巳嗣立,二十五年辛巳崩。子猛立,为悼王。王子朝杀猛代立,晋逐子朝,立敬王。  敬王,名丐,景王子。以壬午嗣立,四十四年乙丑崩。  元王,名仁,敬王子。以丙寅嗣立,六年辛未崩。  贞定王,名介,元王子。以壬申嗣立,二十八年己亥崩。大子去疾立,为哀王。王叔袭杀之,代立为思王。  思王,以庚子嗣立,为其弟少隗所杀。  考王,名少隗。以辛丑嗣立,十五年乙卯崩。  威烈王,名午,考王子。以丙辰嗣立,二十四年己卯崩。  安王,名骄,威烈王子。以庚辰嗣立,二十六年乙巳崩。  烈王,名喜,安王子。以丙午嗣立,七年壬子崩。  显王,名扁,烈王弟。以癸丑嗣立,四十八年庚子崩。  慎靓王,名定,显王子。以辛丑嗣立,六年丙午崩。  赧王,名延,慎靓王子,以丁未嗣立,五十九年乙巳,为秦所攻,王奔秦,尽献其邑三十六,秦受之。是岁,王崩,周亡。周代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鲁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孝公/姬称28公元前796乙巳年惠公/姬弗涅46公元前768癸酉年隐公/姬息姑11公元前722己未年桓公/姬允18公元前711庚午年庄公/姬同32公元前693戊子年泯公/姬启02公元前661庚申年厘公/姬申33公元前659壬戌年文公/姬兴18公元前626乙未年宣公/姬馁18公元前608癸丑年成公/姬黑肱18公元前590辛未年襄公/姬午31公元前572己丑年昭公/姬稠32公元前541庚申年定公/姬宋15公元前509壬辰年哀公/姬将19公元前494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庄公/姜赎64公元前794丁未年僖公/姜禄父33公元前730辛亥年襄公/姜诸儿12公元前697甲申年桓公/姜小白43公元前685丙申年孝公/姜昭10公元前642己卯年昭公/姜潘20公元前632己丑年懿公/姜商人04公元前612己酉年惠公/姜元10公元前608癸丑年顷公/姜无野17公元前598癸亥年灵公/姜环28公元前581庚辰年庄公/姜光06公元前553戊申年景公/姜杵臼58公元前547甲寅年晏儒子/姜茶01公元前489壬子年悼公/姜阳生04公元前488癸丑年简公/姜任04公元前484丁巳年平公/姜骜05公元前480辛酉年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姬仇35公元前780辛酉年昭侯/姬伯06公元前745丙申年孝侯/姬平16公元前739壬寅年鄂侯/姬却06公元前723戊午年哀侯/姬光08公元前717甲子年姬小子03公元前709壬申年姬泯28公元前706乙亥年武公/姬称02公元前678癸卯年献公/姬诡诸26公元前676乙巳年惠公/姬夷吾14公元前650辛未年文公/姬重耳09公元前636乙酉年襄公/姬欢07公元前627甲午年灵公/姬夷皋14公元前620辛丑年成公/姬黑臀07公元前606乙卯年景公/姬据19公元前599壬戌年厉公/姬寿曼08公元前580辛巳年悼公/姬周15公元前572己丑年平公/姬彪26公元前557甲辰年昭公/姬夷06公元前531庚午年顷公/姬弃疾14公元前525丙子年定公/姬午36公元前511庚寅年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公12公元前777甲子年文公50公元前765丙子年宁公12公元前715丙寅年出公06公元前703戊寅年武公20公元前697甲申年德公02公元前677甲辰年宣公12公元前675丙午年成公04公元前663戊午年穆公39公元前659壬戌年康公12公元前620辛丑年共公05公元前608癸丑年桓公27公元前603戊午年景公40公元前576乙酉年哀公36公元前536乙丑年惠公10公元前500辛丑年悼公14公元前490辛亥年厉共公01公元前476乙丑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熊若敖27公元前790辛亥年熊霄敖06公元前763戊寅年熊蚡冒17公元前757甲申年武王/熊通51公元前740辛丑年文王/熊赀13公元前689壬辰年熊诸敖囏05公元前676乙巳年成王/熊恽46公元前671庚戌年穆王/熊商臣12公元前625丙申年庄王/熊侣23公元前613戊申年共王/熊审31公元前590辛未年康王/熊招15公元前559壬寅年熊郏敖04公元前544丁巳年灵王/熊围12公元前540辛酉年平王/熊居13公元前528癸酉年昭王/熊珍27公元前515丙戌年惠王/熊章13公元前488癸丑年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戴公34公元前799壬寅年武公/子司空18公元前765丙子年宣公/子力19公元前747甲午年穆公/子和09公元前728癸丑年殇公/子与夷09公元前719壬戌年子冯19公元前710辛未年闵公/子捷10公元前691庚寅年桓公/子御说31公元前681庚子年襄公/子兹父14公元前650辛未年成公/子王臣17公元前636乙酉年昭公/子杵臼09公元前619壬寅年文公/子鲍22公元前610辛亥年共公/子瑕13公元前588癸酉年平公/子成44公元前675丙戌年元公/子佐15公元前531庚午年景公/子头曼41公元前516乙酉年战国(约公元前475-前221)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厉共公34公元前476乙丑年躁公14公元前442己亥年怀公04公元前428癸丑年灵公10公元前424丁巳年简公/赢悼子15公元前414丁卯年惠公13公元前399壬午年出子02公元前386乙未年献公23公元前384丁酉年孝公/赢渠梁24公元前361庚申年惠文王/赢驷27公元前337甲申年武王/赢荡04公元前310辛亥年昭襄王/赢则56公元前306乙卯年孝文王/赢柱01公元前250辛亥年庄襄王/赢楚03公元前249壬子年秦王/赢政26公元前246乙卯年魏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斯50公元前445丙申年武侯/击26公元前395丙戌年惠王/嵤51公元前369壬子年襄王/嗣23公元前318癸卯年昭王/19公元前295丙寅年安厘王/圉34公元前276乙酉年景泯王/增15公元前242己未年魏王/假03公元前227甲戌年韩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武子/启章16公元前424丁巳年景侯/虔09公元前408癸酉年烈侯/取13公元前399壬午年文侯10公元前386乙未年哀侯02公元前376乙巳年懿侯12公元前374丁未年昭侯30公元前362己未年宣惠王21公元前332己丑年襄王16公元前311庚戌年厘王/咎23公元前295丙寅年桓惠王34公元前272己丑年韩王/安09公元前238癸亥年赵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子/无恤51公元前475丙寅年桓子/嘉01公元前424丁巳年献侯/浣15公元前423戊午年烈侯/籍22公元前408癸酉年敬侯/章12公元前386乙未年成侯/种25公元前374丁未年肃侯/语24公元前349壬申年武灵王/雍27公元前325丙申年惠文王/何33公元前298癸亥年孝成王/丹21公元前265丙申年悼襄王09公元前244丁巳年赵王/迁08公元前235丙寅年赵王/嘉06公元前227甲戌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惠王/熊章57公元前488癸丑年简王/熊仲24公元前431庚戌年声王/熊当06公元前407甲戌年悼王/熊疑21公元前401庚辰年肃王/熊藏11公元前380辛丑年宣王/熊良夫30公元前369壬子年)威王/熊商11公元前339壬午年怀王/熊槐30公元前328癸巳年顷襄王/熊横36公元前298癸亥年考烈王/熊完25公元前262己亥年幽王/熊悼10公元前237甲子年楚王/熊负刍05公元前227甲戌年燕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献公28公元前492己酉年孝公15公元前464丁丑年成公16公元前449壬辰年闵公31公元前433戊申年厘公30公元前402己卯年桓公11公元前372己酉年文公29公元前361庚申年易王12公元前332己丑年姬哙09公元前320辛丑年昭王33公元前311庚戌年惠王07公元前278癸未年武成王14公元前271庚寅年孝王03公元前257甲辰年燕王/姬喜33公元前254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平公/姜骜25公元前480辛酉年宣公/姜就匝51公元前455丙戌年康公/姜贷26公元前404丁丑年威王/田因齐36公元前378癸卯年宣公/田辟疆19公元前342己卯年闵王/田遂40公元前323戊戌年襄王/田法章19公元前283戊寅年齐王/田建44公元前264丁酉年秦世系表(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06年) 庙号在位时间在位年数秦嬴不详不详‑秦侯不详不详公伯不详不详秦仲不详不详秦庄公前821-前776秦襄公前777-前766秦文公前765-前714秦宁公前715-前702秦出公前703-前696秦武公前697-前676秦德公前677-前674秦宣公前675-前662秦成公前663-前660秦穆公前659-前619秦康公前620-前609秦共公前608-前602秦桓公前603-前577秦景公前576-前537秦哀公前536-前501秦惠公前500-前491秦悼公前490-前477秦共公前476-前443秦躁公前442-前429秦怀公前428-前425秦灵公前424-前415秦简公前414-前400秦惠公前399-前387秦出子前386-前385秦献公前384-前362秦孝公前361-前338秦惠文王前337-前311秦悼武王前310-前307秦昭襄王前306-前251秦孝文王前250秦庄襄王前249-前247秦王(嬴政)前246-前22026秦帝系表(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前221-前210秦二世前209-前207子婴前2078个月汉代皇帝世系西汉(前206——8)一、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帝名:刘邦(小名刘季)辈份:第一代在位:前206——前195(11年)生卒:前256——前195(61岁)皇考:刘执嘉子生母:王含始年号:高帝(前206——前195)陵墓: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二、谥号:孝惠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盈辈份:第二代在位:前195——前188(7年)生卒:前210——前188(22岁)皇考:高帝嫡长子生母:吕雉年号:惠帝(前194——前188)陵墓: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三、谥号:前少帝庙号:无帝名:刘恭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88——前184(4年)生卒:?——前184皇考:惠帝子年号:前少帝(前188——前184)陵墓:待考四、谥号:后少帝庙号:无帝名:刘义(刘弘、刘山)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84——前180(4年)生卒:?——前180皇考:惠帝子P3年号:后少帝(前184——前180)陵墓:待考五、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帝名:刘恒辈份:第二代在位:前180——前157(23年)生卒:前202——前157(45岁)皇考:高帝第五子生母:薄氏年号:前元(前179——前164)后元(前163——前157)陵墓:霸陵(今陕西省长安县)六、谥号:孝景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启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57——前141(16年)生卒:前188——前141(47岁)皇考:文帝第四子生母:窦氏年号:前元(前156——前150)中元(前149——前144)后元(前143——前141)陵墓: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七、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帝名:刘彻辈份:第四代在位:前141——前87(54年)生卒:前156——前87(69岁)皇考:景帝第九子生母:王氏年号:建元(前140——前135)元光(前134——前129)元朔(前128——前123)元狩(前122——前117)元鼎(前116——前111)元封(前110——前105)太初(前104——前101)天汉(前100——前97)太始(前96——前93)征和(前92——前89)后元(前88——前87)陵墓: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八、谥号:孝昭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弗陵辈份:第五代在位:前87——前74(13年)生卒:前94——前74(20岁)皇考:武帝少子生母:赵氏年号:始元(前86——前80)元凤(前80——前75)元平(前74)ZDdZ-mS陵墓: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九、谥号:昌邑王庙号:无帝名:刘贺}辈份:第六代在位:前74(27天)皇考:武帝孙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帝名:刘询辈份:第七代在位:前74——前49(25年)生卒:前91——前49(42岁)皇考:武帝子戾太子刘据子史皇孙刘进子生母:王翁须年号:本始(前73——前70)地节(前69——前66)元康(前65——前61)神爵(前61——前58)五凤(前57——前54)甘露(前53——前50)黄龙(前49)陵墓: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十一、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帝名:刘奭辈份:第八代在位:前49——前33(16年)生卒:前75——前33(42岁)皇考:宣帝长子生母:许平君年号:初元(前48——前44)永光(前43——前39)建昭(前38——前34)竟宁(前33)陵墓: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十二、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帝名:刘骜辈份:第九代在位:前33——前7(26年)生卒:前51——前7(44岁)皇考:元帝长子生母:王政君(王莽姑母)年号:建始(前32——前28)河平(前28——前25)阳朔(前24——前21)鸿嘉(前20——前17)永始(前16——前13)元延(前12——前9)绥和(前8——前7)陵墓: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十三、谥号:孝哀皇帝庙号:无帝名:刘欣辈份:第十代在位:前7——前1(6年)生卒:前26——前1(25岁)皇考:元帝子定陶恭王刘康子生母:丁氏年号:建平(前6——前3)太初元将(前5)元寿(前2——前1)陵墓: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十四、谥号:孝平皇帝庙号:元宗帝名:刘衎辈份:第十代在位:前1——5(5年)生卒:前9——5(13岁)皇考:元帝子中山王刘兴子生母:卫氏年号:元始(1——5)陵墓: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十五、谥号:孺子庙号:无帝名:刘婴辈份:第十一代在位:6——8(2年)生卒:5——25(20岁)皇考:宣帝子楚孝王刘嚣子广戚侯刘勋子广戚侯刘显子年号:居摄(6——8)初始(8)附:新(8——23)谥号:建兴皇帝帝名:王莽在位:8——23(15年)生卒:前45——23(67岁)皇考:王曼子年号:始建国(9——13)天凤(14——19)地皇(20——23)更始(23——25)谥号:更始皇帝帝名:刘玄在位:23——25(2年)生卒:?——25皇考:刘子张子生母:何氏年号:更始(23——25)汉(25——27)谥号:赵王郎中帝名:刘盆子在位:25——27(2年)生卒:10——?年号:建世(25——27)东汉(25——220)十六、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帝名:刘秀辈份:第十代在位:25——57(32年)生卒:前6——57(62岁)皇考:刘钦子生母:樊娴都年号:建武(25——56)中元(56——57)陵墓: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十七、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帝名:刘庄辈份:第十一代在位:57——75(18年)生卒:28——75(47岁)皇考:光武帝第四子生母:阴丽华‑年号:永平(58——75)陵墓: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十八、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帝名:刘炟辈份:第十二代在位:75——88(13年)生卒:58——88(30岁)皇考:明帝第五子生母:贾氏年号:建初(76——84)元和(84——87)章和(87——88)陵墓: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十九、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帝名:刘肇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105(17年)生卒:79——105(26岁)皇考:章帝第四子生母:梁氏年号:永元(89——105)元兴(105)陵墓: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谥号:殇皇帝庙号:无帝名:刘隆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05——106(1年)生卒:105——106(1岁)皇考:和帝子年号:延平(106)陵墓:康陵(在慎陵中)二十一、谥号:孝安皇帝庙号:恭宗帝名:刘祜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06——125(19年)生卒:94——125(31岁)皇考:章帝子清河王刘庆子生母:左小娥年号:永初(107——113)元初(114——120)永宁(120——121)建光(121——122)延光(122——125)陵墓: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二、谥号:北乡侯庙号:无帝名:刘懿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25(7个月)皇考:章帝子济北惠王刘寿子生卒:?——125​二十三、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帝名:刘保辈份:第十五代在位:125——144(19年)生卒:115——144(29岁)皇考:安帝子X生母:李氏年号:永建(126——132)阳嘉(132——135)永和(136——141)汉安(142——144)建康(144)陵墓: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二十四、谥号:孝冲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炳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44——145(1年)生卒:143——145(2岁)皇考:顺帝子生母:虞氏年号:永嘉(145)陵墓: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二十五、谥号:孝质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缵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45——146(1年)生卒:138——146(8岁)皇考:章帝子千乘贞王刘抗子乐安夷王刘宠子渤海王刘鸿子生母:陈氏年号:本初(146)陵墓: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二十六、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帝名:刘志​‑辈份:第十五代在位:146——167(21年)生卒:132——167(35岁)皇考:章帝子河间孝王刘开子蠡吾刘翼子生母:匽明年号:建和(147——149)和平(150)元嘉(151——153)永兴(153——154)永寿(155——158)延熹(158——167)永康(167)陵墓: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二十七、谥号:孝灵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宏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68——189(21年)生卒:156——189(33岁)皇考:章帝孙解渎亭侯刘淑子解渎亭侯刘苌子生母:董氏年号:建宁(168——172)熹平(172——178)光和(178——184)中平(184——189)z\0*O‑FK)~陵墓: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二十八、谥号:少帝(弘农王)庙号:无帝名:刘辩辈份:第十七代在位:189(5个月)生卒:176——190(14岁)皇考:灵帝子生母:何氏年号:光熹(189)昭宁(189)二十九、谥号:孝献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协辈份:第十七代在位:189——220(31年)生卒:181——234(53岁)皇考:灵帝子生母:王氏年号:永汉(189)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建安(196——220)延康(220)陵墓: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三国世系表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魏武帝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曹操也是本人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称帝,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  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死于226年,时年40岁。  魏明帝曹睿(203-238)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魏齐王曹芳(232-274)  (239-254)在位,在位15年    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254-260)在位,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魏元帝曹奂(246-302)(260-265)在位,在位6年 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拥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地域更加狭小。  昭烈帝刘备(162-223)221年称帝,在位3年    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小时家境贫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他镇压有功,任徐州牧。后经一系列征战,取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  219年,吴蜀江陵一战孙权夺荆州,关羽败死,刘备为收复荆州,于221年发动彝陵之战,后被吴将陆逊击败,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时年62岁。托孤于诸葛亮。  后主刘禅(206-271)(223-263)年在位,在位41年    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时年17岁。  刘禅虽然无能,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诸葛亮吸取了刘备的失败教训,采取联吴攻魏的方针,但诸葛亮数次伐魏,均告失败,于234年死于五丈原。后,蜀汉政治腐败,国力日弱,于263年被魏国所灭。刘禅被擒到洛阳,死于271年,时年65岁。为后人留下“乐不思蜀”的笑柄。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经征战,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死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会稽王孙亮(243-260)252年即位,在位6年 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  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两晋帝王世系表西晋帝王世系表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4帝。晋朝统一了全国,但由于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国家又陷于分裂。武帝司马炎(236-290)265年称帝,在位26年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惠帝司马衷(259-306)290年即位,在位17年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怀帝司马炽(284-264)(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30岁。愍帝司马邺(300-317)(313-316)在位,在位4年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东晋帝王世系表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元帝司马睿(276-322)317年称帝,在位6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  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废帝司马奕(342-386)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简文帝司马昱(321-372)371年即位,在位1年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孝武帝司马曜(352-396)372年即位,在位25年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安帝司马德宗(382-418)396年即位,在位23年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恭帝司马德文(386-421)(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东晋南北朝世系表东晋(317-420)当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时,江南较为平静,中原士族和民众纷纷南逃避乱.公元316年,晋愍帝被俘,西晋被灭.公元317年,镇守建康,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狭小,基本上处与安定状态,经济文化得以发展.经它和以前的东吴,以后南的宋,齐,梁,陈历朝的经营,江南繁华起来了,故史称六个王朝为"金粉六朝".东晋是西晋的延续,在历时104年中,北方有五胡十六国出现.东晋偏安江南,但内乱也不断,民不聊生,其所以如此,主要是东晋皇帝中无一英明之主。东晋(1)元帝司马睿(317-323)(2)明帝司马昭(323-325)(3)成帝司马衍(325-342)(4)康帝司马岳(342-344)(5)穆帝司马聃(344-361)(6)哀帝司马丕(361-365)(7)废帝司马奕(365-371)(8)简文帝司马昱(371-372)(9)考武帝司马曜(372-396)(10)安帝司马德宗(396-403)(11)恭帝司马德文(418-420)南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即帝位,国号宋,为南朝开始,建都建康,史称刘宋.宋420-4791武帝刘裕(420-422)2少帝刘义符(422-424)3文帝刘义隆(424-453)太子刘劭(453)4孝武帝刘骏(453-464)5前废帝刘子业(464-465)6明帝刘彧(465-472)7后废帝刘昱(472-477)8顺帝刘准(477-479)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刘准即帝位,国号齐,定都建康.史称南齐.齐479-5021高帝萧道成(479-482)2武帝萧赜(482-493)3郁林王萧昭业(493-494)4海陵王萧昭文(494)5明帝萧鸾(494-498)6废帝萧宝卷(498-501)7和帝萧宝融(501-502)公元502年,萧衍即帝位,国号梁,定都建康.史称南梁.萧衍在位48年,由于他的失策,导致侯景之乱,使梁朝国土失去大半.557年,梁敬帝萧方智被迫让位与陈.梁502-5571武帝萧衍(502-549)临贺王萧正德(548-549)2简文帝萧纲(549-551)豫章王萧栋(551-552)武陵王萧纪(552-553)3元帝萧绎(552-554)4敬帝萧方智(555-558)5閺帝萧渊明(555-556)公元557年,陈霸先即帝位,国号陈,定都建康.陈国日益衰弱,其疆域也逐一缩小,公元578年,北周军攻占淮南,陈朝江北之地尽失.公元589陈被隋灭.陈557-5891武帝陈霸先(557-559)2文帝陈蒨(559-566)3废帝陈伯宗(566-568)4宣帝陈顼(569-582)5后主陈叔宝(582-589)北朝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为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割乱,使北魏和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为南北朝之开始.北魏(386-534)1道武帝拓跋珪(386-409)2明元帝拓跋嗣(409-423)3太武帝拓跋焘(423-452)4文成帝拓跋睿(452-465)5献文帝拓跋弘(465-471)6孝文帝元宏(471-499)7宣武帝元恪(499-515)8孝明帝元诩(515-528)9孝庄帝元子攸(528-530)10长广王元晔(530-531)11节闵帝元恭(531)12安定王元朗(531-532)13孝武帝元修(532-534)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34-550)西魏1文帝元宝炬(535-551)2废帝元钦(551-554)3恭帝拓跋廓(554-557)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南各省及辽宁西部。初期实力在北周之上,其后诸帝骄淫,宠信小人,终为北周所灭,史称为北齐。共三世六主﹑二十八年。​北齐(550-577)神武帝高欢,文襄帝高澄1文宣帝高洋(550-559)2废帝高殷(559-560)3孝昭帝高演(560-561)4武成帝高湛(561-565)5后主高纬(565-576)6幼主高恒(577)公元557年,魏恭帝禅位于周,宇文觉即天王位(599改称皇帝),建都长安,号周,称北周北周557-5811孝闵帝宇文觉(556-557)2明帝宇文毓(557-560)3武帝宇文邕(560-578)4宣帝宇文赟(578-579)5静帝宇文阐(579-581)隋世系表(581──618)(1)隋文帝杨坚─────(2)隋炀帝杨广──────杨昭───┬──(3)隋恭帝杨侑581~604605~618│617~618│  └──(4)隋越帝杨侗618~619───唐灭隋隋亡隋(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今陕西西安)(1)隋文帝杨坚生卒:541——60464岁在位:581.2——604.7开皇(581.2——600)仁寿(601——604)被杨广所杀次子(2)隋炀帝杨广生卒:569——618.350岁在位:604.7——618.3大业(605——618.3)被于文化及勒死孙(3)隋恭王杨侑(4)隋越帝杨侗生卒:605——61915岁生卒:?——619.5在位:617.11——618.5在位:618.5——619.4义宁(617.11——618.5)皇泰(618.5——619.4)禅位于唐,次年被杀为王世充废之,次月被杀唐灭隋隋亡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和武周618年—907年武周之前的唐朝618年—690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干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为武后所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以及705年-710年)嗣圣684年睿宗(为武后所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以及710年-712年)文明684年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84年-705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武周(690年-705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年-705年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年-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年-704年唐朝复辟705年—907年中宗(重祚)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少帝李重茂710年唐隆710年睿宗(重祚)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710年-712年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至德756年-758年干元758年-760年上元760年-761年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宝应762年-763年广德763年-764年永泰765年-766年大历766年-779年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建中780年-783年兴元784年贞元785年-805年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永贞805年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长庆821年-824年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宝历824年-826年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宝历826年大和827年-835年开成836年-840年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会昌841年-846年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大中847年-859年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859年-873年大中859年咸通860年-873年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73年-888年咸通873年-874年干符874年-879年广明880年-881年中和881年-885年光启885年-888年文德888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888年-904年龙纪889年大顺890年-891年景福892年-893年干宁894年-898年光化898年-901年天复901年-904年天佑904年哀帝昭宣光烈哀孝皇帝李柷904年-907年天佑904年-907年李柷原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改谥曰昭宣光烈五代十国帝王世系表五代十国(公元九○七年~公元九六○年)是指自公元九○七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起,至公元九六○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北宋止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北方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于此同时,中国南方和山西地区先后有前蜀、后蜀、吴、闽、楚、南唐、荆南、南汉、吴越、北汉等十个并存的政权,史称十国。后梁帝王世系表后梁(公元九○七年~公元九二三年):公元九○七年朱温废唐自立,国号梁,都汴(今开封),史称后梁、朱梁。公元九二三年为后唐所灭。历三帝,国存一七年。一世帝朱温(公元八五二年~公元九一二年)  朱温,父朱诚,母王氏。公元九○七年朱温废李柷自立,国号梁,都汴(今开封),在位六年。公元九○七年被其子朱友珪所杀,终年六一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年号:开平元年(公元九○七年)~开平五年(公元九一一年)乾化元年(公元九一一年)~乾化二年(公元九一二年)二世帝朱友珪(?~公元九一三年)  朱友珪,朱温第三子,母原为妓女。公元九一二年杀其父朱温自立,次年被其弟朱友贞废为庶人,并被杀。史称郢王。年号:凤历元年(公元九一三年)三世帝朱友贞(公元八八八年~公元九二三年)  朱友贞,朱温第四子,母张氏。公元九一三年以讨逆为名,杀兄即位,在位一一年。公元九二三年自杀,终年三六岁。谥号末帝。后梁亡。年号:乾化三年(公元九一三年)~乾化五年(公元九一五年)贞明元年(公元九一五年)~贞明七年(公元九二一年)龙德元年(公元九二一年)~龙德三年(公元九二三年)后唐帝王世系表后唐(公元九二三年~公元九三六年):公元九二三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灭梁后迁都洛阳。公元九三六年为后晋所灭。历四帝,国存一四年。一世帝李存勖(公元八八五年~公元九二六年)  李存勖,父李克用,母曹氏。公元九二三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国号唐,在位四年。公元九二六年为部下所杀,终年四二岁。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年号:同光元年(公元九二三年)~同光四年(公元九二六年)二世帝李嗣源(公元八六七年~公元九三三年)  李嗣源,李克用养子,父李电(《新五代史》曰霓),母刘氏。公元九二六年即位,在位八年。公元九三三年受惊而亡,终年六七岁。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年号: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天
本文档为【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21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1-03-25
浏览量: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