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扶桑号铁甲舰

扶桑号铁甲舰

举报
开通vip

扶桑号铁甲舰扶桑号铁甲舰明治海军最初拥有的铁甲舰就是明治11年竣工的扶桑舰。其后的20年间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革新,扶桑舰的武器装备也逐次变迁,向着武备近代化不断迈进。本文根据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文字图片以及其他资料为基础,记述了扶桑舰从建造一直到除籍的这一过程中武备的变迁。一、竣工时的武备扶桑舰是一艘排水量3718吨、全长67.06m、吃水5.49m,航速13节的船腰炮房型铁甲舰,或者称之为中央炮台舰或围甲炮台舰。所谓围甲炮台就是指在炮战中为了防止敌弹的直接命中而在舰体主甲板的中央部位装设装甲围壁,再在其中安设火炮的型式。完...

扶桑号铁甲舰
扶桑号铁甲舰明治海军最初拥有的铁甲舰就是明治11年竣工的扶桑舰。其后的20年间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革新,扶桑舰的武器装备也逐次变迁,向着武备近代化不断迈进。本文根据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文字图片以及其他资料为基础,记述了扶桑舰从建造一直到除籍的这一过程中武备的变迁。一、竣工时的武备扶桑舰是一艘排水量3718吨、全长67.06m、吃水5.49m,航速13节的船腰炮房型铁甲舰,或者称之为中央炮台舰或围甲炮台舰。所谓围甲炮台就是指在炮战中为了防止敌弹的直接命中而在舰体主甲板的中央部位装设装甲围壁,再在其中安设火炮的型式。完工时的扶桑舰,舰体中部的炮门清晰可见。其中,下部的供240mm炮使用,上部的供170mm炮使用扶桑舰在其装甲围壁的四角设有炮门,内设24cm口径的主炮,如图一所示,4门炮与首尾基线呈65度角布置,每门炮的射界为基准位置的左右各35度,舰首尾方向30度内为射击死角。图一:扶桑舰主炮配置图为了填补主炮射击的死角,在上甲板中部两舷各设置了1门17cm副炮。通过扶桑舰的照片就可清楚地在一舷看到3个炮门,这样布置舰炮可使各炮分别负责一定的射击范围,详见图二。由此可见,扶桑舰可作全方位的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副炮的布置在当时的建造明细书上标明是设于舰首和舰尾的,但后来作了修正,把这2门炮置于舷侧。而主炮的布置形式使军舰向首尾方向射击时可同时集中两门主炮的火力。扶桑舰上还装备了7.5cm长身管炮4门以及7.5cm短身管炮2门。其中的短身管炮是供舰载小艇使用的,当然也可安设在舰上使用。图二:扶桑舰副炮配置图当时速射炮还未兴起,所以扶桑舰上所装备的炮种都是普通的后装炮,海军称之为克炮,以黑色火药作为主要装药。区别于采用褐色火药作为装药的天龙舰上的80年式克炮,扶桑舰上的舰炮称之为80年前式克炮。扶桑舰舰炮的详细情况见下表:二、机关炮和鱼雷发射管的装备明治15年8月,对抗鱼雷及鱼雷艇的机关炮和搜寻敌鱼雷艇用的探照灯被列为海军的标准装备。扶桑舰遂装备了这两种武器。其实,扶桑舰以前也曾装备过探照灯,但当时只是试验性质的。明治16年2月,扶桑舰装备了从荷兰购入的3万烛光的探照灯。至于机关炮,由于明治13年为装备鱼雷艇而购入了一批25.4mm四联装机关炮尚存有一部分,所以这次用到了大型军舰上。明治16年2月,7门这样的机关炮被调拨给了扶桑舰,5门安设于甲板上,2门安设于战斗桅盘内,装备的机关炮为诺登菲尔式。诺登菲尔式11mm五联装机关炮于明治19年取代了原先在战斗桅盘内的2门25.4mm机关炮,而这替换下来的2门炮又被安设于甲板上了。扶桑舰还是日本海军中最早装备鱼雷发射管的军舰。它装备的是朱式14英寸(356mm)水上鱼雷发射管,在主甲板前部两舷各装备1具。明治19年1月14日,该舰进行了84年式鱼雷的发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但在此后的试验中却发生了鱼雷一入水就爆炸的问题,根据推测是由于鱼雷入水时受到的冲击力过强造成雷体损伤,触发了鱼雷引信引起的。而且还发现鱼雷射出发射管后不是沿着直线方向入水,而是斜着飞了出去。针对鱼雷发射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了海军省的高度重视,不但成立了专门的检查项目组,还邀请了国外的专家共同商讨这些问题。最后,专家们想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在发射管的前端增加一个管舌,通过这个办法,可以稳定雷道,使鱼雷水平地笔直入水,分散了冲击力。5月17日的兵器会议上,针对扶桑舰鱼雷发射管的问题再次展开了讨论,最后决定实施专家们提出的改造方案,然后再做发射试验。在同年10月的发射试验中,鱼雷终于走完了规定距离后准确命中靶船。其后,扶桑舰装备了旋回式发射管。所谓旋回式发射管就是在管体的前端装设一个直径约50英寸的旋回转盘,管体以此旋回转盘为中心转动。旋回的范围是从正横方向向舰首侧60度、向舰尾侧10度。旋回式鱼雷发射管的装备使得军舰在停泊时对敌方目标的打击更为有效了,但一旦军舰在行驶时,由于受水流影响,在航速为10节的情况下需要发射管与目标呈30度夹角发射。三、甲午战争之前的改装明治23年10月扶桑舰主要武器的装备情况(练习弹除外)240mm炮:炮身编号1—4号320发170mm炮:炮身编号1、2号210发长75mm炮:炮身编号1—4号400发短75mm炮:无编号2门340发1英寸四联装机关炮:7门40320发11mm五联装机关炮:2门20000发步枪:205枝51300发短枪:77枝9240发舶刀、枪、斧:共220件—最后列出的舶刀等是在接舷战时使用的。根据日清战争的经验,这些过时的冷兵器于战后废止。扶桑舰于明治26年12月到翌年7月在横须贺换装了新式蒸汽机,并将帆缆装置简易化,撤去了一根桅杆,改为前后两桅。战斗桅盘同时进行了改造。在海军省下达的改造要领书中提到要在两桅盘内搭载五联装11mm诺登菲尔机关炮,并提出两桅盘内还要预留2门机关炮的位置,横须贺遂依照训令进行了改造,明治27年6月改造工作结束。由于日清关系日益紧张,6月11日将兵器库中储存的2门11mm诺炮增设到了前后桅盘。紧接着,6月24日,为了强化小口径炮的火力,提出将舰首的1英寸机关炮更换为2门47mm保式轻速射炮(2.5斤炮),舰尾增设1门47mm保式重速射炮(3斤炮),当天这一方案就被批准。2.5斤炮用原来预备给第15、20号鱼雷艇的2门炮装备,而3斤炮则是炮术练习所的保管品。不久,舰载鱼雷艇的修理也完成了。随后就进行了舰载艇搭载鱼雷下的重心试验,试验结果,GM值升高了165mm,而GM值每升高300mm,就应在舱底加2.5吨的压载,显然舰载艇搭载鱼雷所产生的重心升高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该方案最终获得批准。这次改装的主要项目是170mm炮炮架的换装,从旧式的旋回炮架改为自退式中心轴炮架。炮架的制造由东京造兵厂担当,新的炮架于7月12日运抵横须贺。横须贺的突击改造于7月21日完成。翌日,扶桑舰就开赴舰队集结地佐世保。有些战史记载在这次改装工作中共换装及增设了9门火炮,但实际上换装、增设了3门速射炮和8门机关炮共11门炮。黄海海战中根据非官方的战史记载,扶桑舰消耗的弹药数如下:240mm炮29发、170mm炮32发、长75mm炮96发、短75mm炮40发、47mm重速射炮87发、47mm轻速射炮77发、1英寸机关炮743发、11mm机关炮810发。四、甲午战争后的近代化改装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速射炮的优越性,扶桑舰在战后不久就着手准备将战争中充当辅助炮的170mm副炮换装为速射炮。在国外的某些资料中记载扶桑舰战后换装了主炮,其实扶桑舰就像与其同时期换装150mm速射炮的浪速型巡洋舰一样,都是更换的副炮,国外的资料将火炮的口径混为一谈了。扶桑舰于明治30年10月在爱媛县长浜附近海域与松岛舰冲撞被撞沉,结果使得副炮换装计划推迟了。在扶桑舰被打捞后整修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武备的改装。1、最初的改装横须贺镇守府根据扶桑舰长的请求,于明治28年11月以扶桑舰战斗力太弱向海军省提出希望将副炮换装为150mm安式速射炮,75mm炮换装为2门120mm安式速射炮或者保式3斤炮。军务局认为150mm速射炮库存不多,是否可更换为120mm速射炮,并在技术会议上提出了这一意见。技术会议上还提出了是否可以通过减少主炮弹药携带量而增加速射炮的携弹量。海军省于12月28日对此作出了答复,次日横须贺镇守府收到了改装的命令:1.舰首装备120mm速射炮2.小船尾楼上甲板装备120mm速射炮3.现在使用的170mm炮用120mm炮换装4.装备12门3斤炮(1)现在的船艏楼后部突出部安设2门(2)上甲板后部新设的小船尾楼前安设2门(3)舷侧的炮门内安设4门(4)前舰桥安设2门(5)现在的舷门处安设2门5.2.5斤炮2门从前舰桥的船首楼处移设到炮门边舰首吊艇架位置与3斤炮位置交换6.后舰桥左右设置探照灯7.现在舷梯的位置前移8.为便于舰首的120mm炮操作,将主锚改为纵向悬吊9.11mm机关炮全部拆除,在桅盘内设4门1英寸机关炮;撤除短75mm克炮,新设2.5斤炮的上陆炮架2、二度改装扶桑舰的沉没事故使得上述改装计划推迟了实施。由于日俄战争临近,扶桑舰在打捞后重新修改了改装计划。明治31年6月5日,扶桑舰成功打捞出水,被拖航到吴港成为军港部的保管舰。由于舰上的设备大部被撤去,舰体显得空空荡荡。重新换装的武器此时正在吴造兵厂全力赶制。在舰体结构修复得差不多时,10月军务局提出了在舷侧搭载150mm速射炮的方案。搭载位置不同于克炮时代的副炮位置,而是设在舰首和舰尾。由于舰尾炮的存在,小船尾楼就将被撤去,上甲板后部也要重新修正。本来计划中设于舰首尾的120mm炮移到上甲板中部后方的舷侧。150mm炮当时已能国产。吴造兵厂生产的炮身编号为吴2号与吴3号的150mm炮就被搭载在了扶桑舰上。明治33年3月末扶桑舰终于装上了新式的150mm速射炮。从下面的照片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换装了2门150mm炮,舰体重量必然增加,所以3斤炮的搭载数量减少了4门,另外小船尾楼的撤除也抵销了一部分的重量。在扶桑舰明治28年10月的改装计划中还提到要在舰体后部增设鱼雷发射管,明治29年2月被批准,但此后一直没有着手实施,直到明治34年4月,该计划被取消。明治36年6月,扶桑舰被选定作为三六式无线电信号发射机的试验舰,后桅被加高到了39.6米,斜桁也作了修改。二次改装之后的扶桑舰,可见其舰首尾部的150mm副炮以及舰中部的120mm副炮五、日俄战争中及战后的武备扶桑舰第二次改装结束后,日俄战争便临近了。此时扶桑舰的武备情况如下:240mm克炮4门(每门备弹35发);150mm速射炮2门(每门备弹200发);120mm速射炮4门(每门备弹195发);47mm重速射炮8门(每门备弹400发);47mm轻速射炮2门(每门备弹400发);1英寸四联装机关炮4门(每门备弹4000发);14英寸鱼雷发射管2具(每具备88年式鱼雷4条)。各炮的配置图如下图。此图是根据扶桑舰的战时日志所绘,甲板的形状与实际有所差异,主炮的射界由于改装而变小了。日俄战争时扶桑舰的舰炮配置图扶桑舰作为主力舰队中的一员,参加了明治37年5月占领大连湾的行动,主要从事通信联络和巡逻任务。鉴于陆陆军对旅顺久攻不下,而陆军大炮的射程又没有海军的120mm炮远,所以日军决定成立海军陆战重炮队,并受陆军攻城炮兵司令部指挥,参加对陆作战的炮击行动。9月7日,在联合舰队配合进攻旅顺南侧时,扶桑舰上的2门150mm炮便交给了海军重炮队使用。工作船三池丸的工程人员开始在旅顺北面的火石岭筑造150mm炮的炮床。9月16日,扶桑舰上的150mm炮被架上了火石岭。海军省于10月16日命令吴镇守府将海军兵学校内的吴1号与吴20号的炮身与在吴兵工厂库房内的炮架组合后运到前线,扶桑舰担任了此次运送任务。其后不久,2门炮运抵前线,海军重炮队于23日将这两门炮同样配备于火石岭上。203高地占领后,旅顺港内的俄舰便一览无遗了,因此俄舰的损失激增。12月9日晨,俄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驶出港外锚泊遭到了海军重炮队的迎头痛击,扶桑舰运来的2门大炮发挥了威力。13日,扶桑舰的2艘原来处于封存状态的舰载鱼雷艇在得到修理后回归扶桑舰。艇上装备的是保式140mm乙种鱼雷4条,该种鱼雷是由改装水雷母舰熊野丸提供的。乙种鱼雷由于射程短,多用于舰艇的近身肉搏攻击时使用。封锁旅顺港的舰艇逐次离开旅顺回国修理,扶桑舰也被改派到大连湾方向担任防备任务。此后巡洋舰明石在封锁作战中因锚链断裂造成漂移,不幸触雷受损,返回舞鹤修理。28日,扶桑舰上的2门150mm炮被改装巡洋舰关东丸带往舞鹤替换明石舰上受损的150mm炮。其后扶桑舰上的2门3斤炮被大连湾防备队借走使用。同月5日前舰桥左舷和下舰桥右舷的2门炮又被借用,但于9日一早归还。明治38年2月2月扶桑舰离开大连湾,11日进入横须贺港修理。炮术长在12日趁修理的机会向舰长提出了将主炮换装为150mm炮的申请。黄海海战中,240mm炮表现不佳,遭到质疑,换装的意见送上不久,日本海海战便来临了。240mm炮换装150mm速射炮的计划于明治39年7月得到批准,同时还增加了2门47mm炮,但3斤炮和2.5斤炮的增设数量不明。此外还改造了弹药库,解决了以前各弹种混装难以取用的缺点。扶桑舰的舰炮终于实现了全速射炮化,但扶桑舰也走到了尽头。明治41年4月,扶桑舰被海军除籍,舰体于翌年11月拆毁。
本文档为【扶桑号铁甲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绘画的问号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2-06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