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储量核实报告

储量核实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储量核实报告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 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 核 实 报 告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 二00五年六月 报告提交单位: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 法人代表:苗五小 报告编制单位:海勃湾矿务局生产勘探队 法人代表:李文斌 技术负责人:孙祥霞 报告编写人:宁肇镇    李胜利    王如钢 报告编制时间: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任务 一、目的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特委托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地质总公司,在其原采矿许可证和划定矿区范围内行进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并编制煤炭...

储量核实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 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 核 实 报 告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 二00五年六月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提交单位: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 法人代表:苗五小 报告编制单位:海勃湾矿务局生产勘探队 法人代表:李文斌 技术负责人:孙祥霞 报告编写人:宁肇镇    李胜利    王如钢 报告编制时间: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任务 一、目的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特委托内蒙古自治区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地质总公司,在其原采矿许可证和划定矿区范围内行进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并编制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等管理部门进行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及矿业权评估、价款处置等管理作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任务 依据煤炭资源储量核实的有关规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要求,报告主要完成如下地质任务: 1、概述太守区的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特征; 2、叙述矿区的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 3、详细叙述矿区含煤地层的地质时代,含煤地层特征,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质特征及煤类; 4、评价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5、核实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储量,已采消耗煤炭资源储量及保有煤炭资源含量; 6、初步分析矿山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对煤矿开采进行可行性概略性研究; 7、根据以上任务,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提纲》及煤田行业的规范、规程编制本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二节  位置交通 一、位置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伊金霍洛旗增内,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5′40″—110°16′58″ 北纬:39°34′50″—39°35′54″ 矿区位于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西北部4勘探线S14钻孔附近。 2005年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76,有效期自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批准的 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如表1-1。 表1-1    纳林沟煤矿范围拐点直角坐标 2004年7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内国土资采划字[2004]0192号文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确定的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面积1.8037平方公里,开采标高1312米~1275米,其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2。 矿区为一不规则六边形,北西南东宽约1.0公里,北东南西宽约2.2公里,面积0.7571平方公里。批准开采标高1312~1275米,本次核实煤层实标标高为1305米~1257米。 二、交通 矿区距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4公里,纳林陶亥乡距包一府公路6公里,上包一府公路向北到东胜区42公里,沿包府公路向南距陕西省大柳塔镇约20公里,向北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37公里。东胜区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包府公路、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支线四通八达,矿矿区交通便利。见图1-1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简况 一、地形地貌 矿区地形总体为中部北东向峁梁,东西两侧为北东向的纳林沟,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部,海拔标高1382米,最低点位于矿区南东部沟底,海拔标高1336.8米,最大高差为45.2米,区内具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植被稀少,枝状沟谷十分发育,地形较为复杂。 二、水系沟谷 位于矿区两侧的纳林沟为由东北向西南流水的季节性沟谷,旱季无水,雨季在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向西南流入束会川和勃牛川后,再向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三、气候特征 矿区属半沙漠、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短暂,秋季多雨凉爽,冬季寒冷漫长。据伊金霍洛旗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6.2℃。冬春季多刮西北风,夏秋季节多刮东南风,平均风速3.2米/秒,最大风力8级,最大风速达24米/秒。 四、地震及灾害地质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g)为0.05,地震烈度小于6度。据调查本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 区内无泥石流、滑坡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发生。 五、经济简况 矿区位于伊金霍洛旗境内,区域内人口稀少,居民居住分散,劳动力贫乏,地方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养殖业为辅,自然条件差,几乎没有其它工业,经济基础较薄弱。近几年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及煤矿开发,使当地投资环境有所改善,道路及电力设施已初具规模,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四节  煤矿建设及生产情况 一、煤矿建设及生产简介 纳林沟煤矿始建于1997年,矿井主要煤层为4号煤层,采掘标高1318~1309米。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1998年由伊盟煤矿设计院技改后规划生产能力将达到6万吨/年,现实际年采掘量为15万吨。自建井以来,累计产出原煤40万吨,本次核实采空区资源量100万吨,回采率40%,见表1-2。 煤矿现有主井坐标为X=4384331.6,Y=37438130.8,H=1302.75;副井口坐标为X=4384340.2,Y=37438142.8,H=1304.18。该煤矿为平硐房柱式开拓方式,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掘时主要巷道及矿区边界两侧留设20米保安煤柱,采区为煤层自然支护,采掘过程中采用机械通风、矿灯照明、放炮落煤,汽车及四轮车运输。 表1-2  纳林沟煤矿历年来开采量    单位:万吨 煤矿现主采的4号煤层,开采时煤层厚度2.2米左右,顶板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矿井在正常生产时涌水量为5米3/小时,最大涌水量为5-8米3/小时。在采掘过程中未出现冒顶、底鼓等现象,亦无瓦斯煤尘事故,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 煤矿接引准格尔旗四道柳镇变电站10KV供电电源,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做为备用电源,可满足煤矿用电需求。 二、周边煤矿 纳林沟煤矿北邻利戎富强煤矿,利戎富强煤矿主采4号煤层,揭露煤层厚度2.80~3.50米。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豆子/年,为平峒式开拓,块段前进式采煤方法,放炮落煤,矿灯照明,农用车运输,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矿井涌水量5~8米3/小时左右,在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过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也未发生过顶板大面积垮落和涌水现象,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简单。 正在生产中的周边煤矿其采煤方法及运输工具均与纳林沟煤矿相同,煤炭资源大部分销往达拉特电厂,少部供给地方民用或生活锅炉用煤。 第二章  地质工作简述 第一节  以往地质工作 自1958年以来,地质、石油、煤炭等部门从不同目的出发,不同程度先后在东且煤田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涉及本区有关的主要有: 1、1968年,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301大队147队进入东胜地区,经过三年地质工作,于1970年3月提交了《鄂尔多斯台向斜北部侏罗纪煤田东胜地区煤炭资源普查总结报告》。主要成果:填绘1:10万地形地质图11450平方公里,施工钻孔36个,工程量13506.31m,获得甲、乙、丙三级储量9277159万吨。该报告经内蒙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审查后,于1973年12月5日下达了(73)蒙煤勘革字162号审批意见书,将该报告由普查降为普查找煤,原报告中的甲、乙、丙三级储量批准为C2级储量(相当于目前的D级储量)。该报告对东胜煤田历年有关的地质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归纳,对东胜煤田的地质构造特点、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煤组及煤层发育情况,煤炭储量及利用方向作了全面的阐述。虽在本区未施工钻孔,但其所附1:10万地形地质图虽然比例尺小,精度差,但是大致反映了东胜煤田的地质特点、构造轮廓和煤系地层的颁布范围,是东胜煤田勘查工作起步的基础性图件及地质设计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979年117队进行东胜煤田中部区普查找煤,在四道柳区北界施工904号钻孔,工程量114.88m。该项目未提交报告,但904号钻孔资料齐全且保存完好,《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地质报告》编制时,利用其成果。 3、1983年,内蒙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7队在四道柳区进行踏勘,并在测区敖包梁附近施工钻孔9个,共计工程量987.46m。工作结束后,提交了《东胜煤田四道柳踏勘区地质报告》,估算煤炭储量704882万吨。 4、199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队在东胜煤田四道柳区进行工作,历时两年,于2000年12月正式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地质报告》,其中,完成1/5吨地质填图930平方公里,实测地层剖面2条、施工槽探4873.23m3;野外施工钻孔19个,特甲级孔率100%,共见可采煤层(点)78层,其中优质29层,合格46层,不合格3层,优质、合格率96%。该报告于2000年12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组织专家评审,审查后通过,批准文号为:内煤地局字(2001)第1号,获得了D级煤炭资源量255596万吨。 表2-1  四道柳区找煤地质工作工程量一览表 第二节  矿山地质工作 由于目前所开采的4号煤层,构造简单,煤层较稳定,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矿山规模较小,没有专门的地质人员,所以基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第三节  资源储量核实工作 一、核实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所依据的主要资料《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地质报告》(部分),本次核实范围与四道柳找煤区位置关系见图2-1。经过编制人员了解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并分析研究煤矿范围及外围资料编制而成本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主要参考资料有: 1、《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地质报告》(部分)(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1998年12月)。 2、《伊旗纳林塔乡纳林沟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伊盟煤矿设计研究院,1998年12月)。 3、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4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2005年5月30日)。 4、内蒙古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02,有效期至2004年12月。 5、2004年7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内国土资源划字[2004]192号文)。 二、核实报告编制的技术标准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三、本次核实工作内容: 1、技术路线:充分收集汇总核实区内的各种地质勘查资料,在分析研究原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煤矿提供的矿山地质及开采资料进行探采分析对比。 2、工作方法: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按煤矿范围重新编图,并重新进行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3、报告编写:遵循客观公正、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的原则,按照现行规范及有关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提纲,编制了该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截止日期2005年5月31日。 第三章  矿区地质 第一节  地域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层 东胜煤田是以三叠系上延长为沉积基底的侏罗纪早、中期沉积含苞欲含煤建造,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上覆地层有: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安定组(J2α);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第四系全新(Q4)。其区域地层特征见表3-1;东胜煤田区域地层表。 表3-1  东胜煤田区域地层表 二、区域构造 鄂尔多斯台斜轮廓近似一个长方形,基本表现为极开阔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向斜轴部偏西,东翼宽缓、西翼较陡。台向斜的四周构造复杂,发育有巨大逆掩断层和倾伏倒转褶曲;台向斜内部地质构造简单,断裂、褶曲均不发育。 东胜煤田地处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东北缘,位于次级构造单元—东胜隆起之东部。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为1°~3°,倾向南西,无大的断裂构造和褶被,仅沿地层走向和倾向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未见岩浆侵入。 第二节  矿区地质 一、矿区地层 区内新生界分布广泛,含煤地层延安组沿沟谷两侧裸露地表。根据钻孔揭露成果和区域资料整理,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四系(Q)。 现将本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组地层为含煤建造的沉积基底。区内仅在钻孔中见到,钻孔揭露厚度10.22—26.17米,平均16.52米。岩性为一套灰绿色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地段为含砾砂岩,夹灰绿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斜层理,属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 (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为本区含煤地层,共含3、4、5、6四个煤组,3、4号煤层在本区纳林沟两侧广泛出露,根据地质填图成果及岩煤层对比分析,区内延安组地层只残存一岩段和二岩段,其它地层因遭受后期剥蚀而不存在。现将岩段划分、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分述如下: 1、第一岩段(J1-2y1) 该岩段从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灰白色细砂岩、少量中粒砂岩,灰色至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5、6煤组。钻孔揭露厚度为44.90—97.31m,平均69.1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第二岩段(J1-2y2) 该岩段由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一般含有3、4两个煤组。据钻孔中揭露厚度63.51~87.99m,平均73.81m,岩性为浅灰色、灰色、灰白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第三系上新统(N2) 出露于井田中东部山梁上,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0.33m。岩性为浅红色砂质泥岩,含丰富的呈层状发育的钙质结核,基本为未完全固结成岩的疏松状态。与下伏延安组(J1-2y)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第四条(Q) 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矿区北、中南部的坡脚一带,岩性由少量的马兰黄土、残坡积砂土、亚砂土及冲洪积物、砾石等组成,厚度0~8.10米,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五)火烧岩 火烧岩是由于煤层露头自燃,烘烤围岩而形成的。矿区附近的火烧岩露头层位主要有4号煤层。4煤层主要分布于纳林沟、也来色太大沟两侧,其它煤层火烧露头层位区内仅零星分布(见图3-1)。 据原报告磁法解释成果推断,火烧区宽度一般为60~150m,最大达500m,同时对4煤层所解释的火烧边界线进行了高差计算,结果表明火烧区边界点覆盖层厚度普遍在30~40m之间。 火烧岩颜色为浅红色、紫红色或紫色。质地坚硬、裂隙发育。火烧程度严重地段,多为熔融的团块状、炉渣状;而轻微地段,只是颜色发生了变化,原岩成分、原生沉积构造尚清晰可辩,局部地段留有灰烬。据磁法勘探成果,煤层上覆地层薄,自燃影响范围就大,反之就小。可见上覆地层的厚度及其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层自燃的外在因素,而煤层自身的厚芳、煤的变质程度、挥发份的含量等是决定煤层自燃的内在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该区独具特色的火烧岩。 二、矿区构造 纳林沟煤矿位于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中西部,其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3°,区内无断裂和较大的褶曲构造,无岩浆岩侵入,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  煤层煤质 一、煤层 (一)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依据其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可划分为二个岩段。矿区范围内第一岩段及第二岩段上部遭受剥蚀,仅残存第二岩段下部及第一岩段,现分述如下: 1、第一岩段(J1-2y1) 位于延安组下部 ,从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砂岩、砂泥岩底界,钻孔揭露厚度44.90~97.31m,平均69.15m。岩性下部为灰白色中、粗石英砂岩,局部含砾;上部粉砾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含5、6两个煤组,含可采煤层1层,即5号煤层。5煤层为矿区内可采的较稳定煤层,6煤层为矿区内不可采煤层。 2、第二岩段(J1-2y2) 位于延安组中部,该岩段人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据S9、S10、S13、S14号钻孔揭露厚度66.20~89.49m,平均71.21。岩性为浅灰色—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含3、4煤组,即3、4号煤层,3、4号煤层为区内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矿区正在开采煤层为4号煤层)。 (二)含煤柱 本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矿区内含有3、4、5、6五个煤组。据钻孔揭露含煤地层在区内残存厚度较厚44.90~225.02m,平均140.36m。本次共利用以往施工钻孔4个(S9、S10、S13、S14号钻孔)。据统计,延安组在区内含煤18层,煤层累计厚度7.68m,含煤系数平均为5.47%。矿区内见可采煤层3层,可采煤层累计厚度4.05—7.45m,平均厚7.08m,可采含煤系系数5.04%。 (三)可采煤层 根据四道柳找煤报告的岩煤层对比成果,通过对本区所利用钻孔及煤矿生产地质资料分析研究,确定矿区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较稳定煤层,3号煤层由于风化剥蚀失去开采价值,各主要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见表3-2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3-2  煤层发育特征一览表 现将区内各煤层赋存情况分述如下: 1、3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二岩段(J1-2y2)的上部。该煤层在矿区纳林沟两侧均有出露。 仅有S9号钻孔揭露煤层厚度2.05米,矿区周边的其它钻孔均位于煤层露头以外,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底板以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主。该煤层层稳定,对比可靠,但在矿区范围内分布机种较小(小于1/4矿区面积),属零星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4号煤层间距34.44米。 该煤层在矿区范围内没有自燃。 2、4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J1-2y1)的中上部,该煤层在矿区两侧的纳林沟均有出露,煤层厚度1.50—3.00米,平均2.22米,煤层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该煤层层位稳定、对比可靠,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5煤层间距31.76—55.05米,平均41.21米。 4号煤层在S14钻孔处自燃,所以该孔未见4号煤层(见图3-1)。 3、5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下部,全区发育。顶板岩性一般为砂质泥岩。钻孔揭露煤层厚度为1.50~2.40m,平均厚度为1.81m,与6号煤间距42.17~48.60m,平均为45.98m,为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 4、6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J1-2y1)的底部,矿区内S14钻孔未见该煤层,相邻的S10、S13见煤厚度分别为0.50米和0.60米。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结构简单,属矿区内不可采煤层。 二、煤质 (一)煤的一般物理性质 区内煤呈黑色,条痕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局部为油脂光泽,贝壳状及参差状断口,裂隙较发育,局部充填有黄铁矿结核或方解石薄膜。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燃点低、火焰长,残灰为灰白色粉状。 (二)煤岩特征 1、宏观煤岩类型:区内3、4、5煤层以亮煤为主,中夹镜煤、暗煤条带,含少量丝炭,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其次为半亮型及暗淡型。 2、显微煤岩类型:区内各煤层显微组份中,有机质含量均在90%以上,其中镜质组含量平均4.44~59.70%,半镜质组含量平均为4.30~4.40%,丝质组加半丝质组含量为35.40—50.90%;稳定组含量少,在0.3~0.8%;无机组分含量一般为1~3.2%,其中以粘土矿物为主,硫化物组和碳酸盐组含量一般为0.1~0.6%,氧化物组含量一般为0.2%。根据地科院对显微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区内可采煤层的显微煤岩类型均为丝质亮暗煤。 (三)煤层容量(视比重) 原报告中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煤层的容重,为钻孔中所采煤层容重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本次核实直接利用其成果。 二、煤的化学性质 本次资源供储量核实利用四道柳找煤报告中的S5、S6、S9、S14四个钻孔煤芯煤样化验成果。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见表3—3,其它测试项目详见附表2。现将各可采煤层化学性质分述如下: 1、3号煤层 原煤水分9.28;洗煤水分11.07%。原煤灰分8.33%;洗煤灰分5.01%,属特低灰煤~低灰分煤。原煤挥发分35.40%;洗煤挥发分35.07%。原煤全硫含量0.38%;洗煤全硫含量0.21%,属特低硫煤。原煤磷含量在0.007%,属特低磷煤。 2、4号煤层 原煤水分9.06~12.82%,平均11.07%;洗煤水分10.40~12.66%,平均11.19%。原煤灰分5.21~11.26%,平均7.63%;洗煤灰分3.98~65.42%,平均4.80%,属特低灰煤~低灰分煤。原煤挥发分33.68~38.07%,平均35.43%;洗煤挥发分33.62~36.70%,平均34.87%。原煤全硫含量0.18~0.6%,平均0.47%;洗煤全硫含量0.13~0.17%,平均0.15%,属特低硫煤。原煤磷含量0.007%,属特低磷煤。 3、5号煤层 原煤水分6.62~12.58%,平均9.81%;洗煤水分9.90~12.64%,平均10.45%。原煤灰分5.14~18.21%,平均10.75%;洗煤灰分3.80~10.44%,平均6.89%,属特低灰煤~中灰分煤。原煤挥发分34.22~44.45%,平均37.80%;洗煤挥发分32.98%;洗煤挥发分32.98~46.31%,平均37.52%。原煤全硫含量0.37~0.71%,平均.55%;洗煤全硫含量0.14~0.53%,平均0.26%,属特低硫煤。原煤磷含量在0.01%,属特低磷煤。 表3-3  煤芯煤样分析成果整理表 三、煤的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性能 (一)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 3号煤层:原煤Qnet.d27.63MJ/kg,洗煤Qnet,d28.41MJ/kg;为高热值~特高热值煤。 4号煤层:原煤Qnet.d27.90MJ/kg,洗煤Qnet,d27.70MJ/kg;为高热值~特高热值煤。 5号煤层:原煤Qnet.d25.91MJ/kg,平均29.66MJ/kg;洗煤Qnet,d27.34MJ/kg;为高热值~特高热值煤。 (二)粘结性: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粘结指数GRI为0、胶质层最大厚度(y)均为零,焦渣类型为2,故区内煤无粘结性。 (三)灰成分、灰熔融性 区内煤灰主要成分为SiO2:平均值在33.80~49.92%之间;AI2O3:12.88~16.40%;Fe2O3:4.35~13.46%;CaO:8.75~18.42%;SO3:6.80~13.26%;TiO:0.44~0.79%。 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一般在1106~1150℃之间,属低熔灰分。 四、煤类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低变质煤的分类指标为洗煤(Vdaf)、粘结指数(GRI)、透光率(Pm)。区内各煤层的粘结指数为0,透光率(Pm)均>50,3、4号煤层挥发分一般均在>32%~37%之间,煤类均属不粘煤(BN31)。5号煤层挥发分>37%,煤类属长焰煤。 五、煤的工业用途 区内各可采煤层有害成分低,为特低灰~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特高热值煤,是良好的动力及民用煤,适用于各种工业锅炉、火力发电、蒸汽机车车等,也可在建材工业、化学工业中作焙烧材料。煤粉加粘结剂,可制作煤砖、煤球、蜂窝煤等,亦可作为水煤浆的原料。 第四章  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东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岩层倾角平缓,构造简单。海拔标高多在1200~1400米,地形中部高,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区内沿泊江海子—东胜—潮脑梁—带地形较高,呈东西向延伸,海拔标高1400~1500米,构成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俗称“东胜梁”。在其南北两侧,河川、沟谷纵横分布。南侧主要有乌兰木伦河、勃牛川等,其地表迳流均通过这些沟谷向东南方向流出区外;北侧主要有西柳河、罕台川、哈什拉川等,其地表迳流均通过这些沟谷向北流出区外;所有这些河川、沟谷均属黄河水系,枯水季节大部分干涸,仅少数有常年性地表迳流,丰雨季节暴雨过后可汇成洪流,水量大,历时短促。 煤田内水库与湖泊零星分布,大小不等,储水量大部分在1万立方米以下,最大的湖泊是煤田南部的红碱淖,储水量5—6亿立方米。 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东胜煤田发育的主要地层为中生界陆相碎屑岩,次为新生界半胶结岩层及松散沉积物。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的不同,将区域含水岩组划分为两在类:即新生界第四季(Q)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中生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一承压水含水岩组。各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见表4—1。 表4—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表 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 煤田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在煤田深部亦接受侧向迳流的补给。由于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大气降水成为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第四系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其承压水在深部则以接受侧向迳流补给为主。 第四系潜水的迳流受区域地形控制,以“东胜梁”分水岭为界,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迳流进而排泄出区外;该区的蒸发量一般为2108.2毫米,因此,强烈的蒸发亦是第四系潜水排泄的重要途径。碎屑岩类含水层的迳流受单斜造控制,基本沿岩层倾向即南西方向迳流,在沟谷深切地段以泉的形式排泄;在地形变化较小的地段则以侧向迳流的方式排泄出区外。 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 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纳林沟煤矿位于四道柳找煤勘探区内,本次未做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故利用四道柳找煤勘探区资料进行评价。 四道柳找煤勘探区位于东胜煤田东南部,“东胜梁”以南。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交错。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裸露地表,局部被第四系风积砂及松散层覆盖。区内水系较为发育,基本上三面环川。矿区西部和东部有纳林沟,流入汇入束会川。所有这些沟谷均属勃牛川流域,多为间歇性河流,旱季一般干涸无水或有溪流,但暴雨过后可形成洪流,水流总体由北向南经束会川流入勃牛川,而后向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科注入黄河。据古城壕水文站资料,勃牛川最大洪峰流量为4810m3/s,最小流量0.003m3/s,十九年平均流量为4.03m3/s。 二、矿区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本次所利用的四道柳找煤报告,区内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以下两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一承压水含水岩组。现分述如下: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冲洪积砂砾石主要分布于区内也来色太沟、纳林沟、朱开沟及其支沟沟底。该含水岩组富水性一般较弱,水位、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一般在雨季水量明显增加,旱季锐减,个别泉、井甚至干涸。 (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一承压水含水岩组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填图成果分析,本区由于受新生代以来的剥蚀,延安组上部地层大面积被剥蚀,现权残存了侏罗系延安组中下部及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因此区内仅存的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为延安组和延长组。 1、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岩组 延安组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但由于上部受剥蚀而残缺不全。残存厚度变化不大,一般104.89~120.81米,平均112.85米。岩性组合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夹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含4、5煤组。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煤层及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由于本区未做专门性水文地质工作,故利用邻区资料对其作概略评价。据邻区勃牛川普查勘探区资料:该含水岩组水位埋深67.54~106.19米,水位标高1200.51~1295米、水温8~13℃,单位涌水量q=0.000431~0.002411/s·m,渗透系数K=0.00541~0.00715m/d,水质类型为HCO3~K+Na·Ca及HCO3·C1~K+N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203~660mg/L,PH=7.6~7.7。含孔隙、裂隙潜水,局部为承压水,富水性弱。 2、三叠系延长组含水岩组 延长组在本区广泛分布,岩性以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泥岩。但由于其岩性胶结致密,裂隙发育一般较差,富水性不强。 (三)火烧岩体水文地质特征 煤层自燃,其顶板受烘烤冷却后坍塌而形成较丰富的空间裂隙,为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岩石经烧变后,原属隔水的泥岩、粉砂岩等,均可成为含水层或透水层。受煤层厚度、发育的空间位置、燃烧时的内外条件及水烧体大小、与上覆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火烧岩体的富水性有着较大的差异。当煤层空间位置较高,水烧岩体的燃变裂隙不具贮水条件或贮水条件差时,其富水性较弱或只具透水性;但当煤层空间位置较低,所生成的煤变裂隙具有一定的贮水条件或与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具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时,则在一定范围内可形成较强的富水带。无论富水性强弱,火烧岩体均具较好的透水性。 从火烧岩体分布分析,四道柳区4号煤层自燃所形成的火烧体主要分布朱开沟、纳林沟、也来色太沟、哈拉庆沟两侧。据磁测资料:火烧岩体宽度一般为30~40m,在上述地段由于4号煤层层位较高,贮水条件差,与第四系潜水水力联系不密切,故贮水性差;而在圪丑沟以南,由于分布着大面积的风积沙含水层,因而在局部地段富水性可能较强。 三、矿区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复杂程度评价 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孔隙为主,裂隙次之,除火烧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外,其它各含水岩组富水性均很弱(q<0.1升/秒·米=)据周边利戎富强煤矿及本矿水文地质调查,生产期矿井涌水量5~8米3/小时,最大涌水量8~10米3/小时。故将矿区水文地质类型确定为第一~二类第一型,即孔隙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 第三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工程地质 本区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胶结差的砂岩为。据邻区宏景塔详查区资料对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均采取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煤层顶板: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抗压强度22.4~60.0kg/cm2,煤层底板: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抗压强度14.6~35.4kg/cm2,岩石质量状态多为中等的。 从以上测试成果看,本区煤层顶、底板均为软弱~半坚硬岩石,岩层抗压强度低,稳固性差。矿区工程地质类型属第二类型第二型,即以层状岩类软弱~半坚硬岩层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矿床。望设计及开采部门应注意对煤层顶底板的维护,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二、瓦斯 据四道柳找煤阶段,采以的煤层瓦斯样进行了测试,测试成果见表4—3;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成果表。 表4—3  煤层瓦斯测试成果表 从其瓦斯测试成果可看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可燃物中气体含量很低,为0.00—0.113m1/克·燃,煤层中自然瓦斯成份CH4含量在0.00—12.10%,CO2含量在4.80—11.69%,N2含量在76.21—92.72%,瓦斯分带均属氮气带,煤矿在开采时虽无瓦斯危害,但应及时观测,防患于未然。 三、煤尘 本区煤层具有很高的挥发分,各煤层挥发均在30%以上,远大于10的界限指标,属于易爆炸煤层。本次及原报告未做煤尘爆炸鉴定,据邻区勃牛川普查区鉴定结果:其火焰长度均大于400毫米,抑制爆炸的最低岩粉量为80%。表明各煤层均有爆炸性危险。 煤尘爆炸将是煤矿煤层开采中的一大灾害隐患,望矿山开采部门在开采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防止因煤尘富集而发生爆炸事故。 四、煤的自燃 本区煤主要为低变质的不粘煤。煤中丝炭含量高,吸氧性强,煤中水分含量低,挥发分产率高,化学活性好,自燃发火倾向强。据内蒙古煤矿设计院对部分电厂用煤资料调查,东胜煤田煤的自燃发火期为40~60天,与煤堆积高度、堆积方式有关。据《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地质报告》对煤的自燃趋热测定成果,各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之差△T1-3为15~21℃(>12),着火温度T1<350℃,其自燃等级倾向为易自燃煤。因此,提请矿山开采部门对开采出的煤炭注意堆放方式,缩短存放时间,避免因素的自燃而造成经济损失和污染环境。 第四节  环境地质 一、矿区环境地质概述 矿区内属半沙漠、半荒漠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煤矿的开采,矿山及周围的环境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在矿山开采的同时,注意治理开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于保护区内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污染源及防措施 (一)大气污染及防治 矿区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运输车辆荡起的煤尘、沙土及产出煤炭及其废弃物露天堆放而引起自燃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煤炭筛选所形成的粉尘等。因此,煤矿应采用改善路面设施状况或洒水降尘等方法,在煤炭贮、装、运筛选等各个环节尽量采用产尘较少的工艺方法,并在操作区采取抑尘措施;采出的煤炭在煤场不要堆放时间过长,防止煤炭自燃,同时应加强周边绿化建设,建立绿化隔离带,防止煤粉的散失和风扬。 (二)污水及处理 矿区污水主要来自于井下排水及废弃煤矸石堆经雨水淋滤,形成污水。 因此,矿井排水应在地面设备储水坑进行沉淀处理。煤矸石应集中堆放,无害化掩埋,以避免污水的形成。 (三)固体废弃物及治理 矿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弃的煤炭及顶底板、矸石等,这此废弃物中虽然有害物质含量不多,但应集中堆放,经石灰灌浆后掩埋。对复垦区进行绿化,种草护坡,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四)地表沉陷及处理 随着煤矿生产,矿井采空区不断扩大,上部岩体的力学平衡遭到破坏。当破坏力度超过岩体承受强度时,地面即可产生裂缝或局部塌陷。因此,采掘过程中应注意地面重要建筑物、构筑物保安煤柱的留设,随时观察地表裂隙及陷坑,及时回填,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第五章  勘查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四道柳区勘查时,根据其地质特点,选择以钻探工程为主,地球物理测井验证,结全地质测量、磁法、采样化验等方法进行综合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程度达到了找煤阶段。 纳林沟煤矿位于四道柳找煤区西部3—5勘探线之间的S14号孔附近。 一、地形地质填图质量评述 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以四道柳找煤区的地形地质图做为底图,比例尺1:50000,是1977年航空摄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78年调绘,1980年第一版。采用1971年版图式,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河高程系,等高距10米,3°投影带号为374,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1°。1998年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填制地质内容,采用半仪器法确定点位,以追索法配合穿越法,施以实测地质剖面和槽探工程等进行填绘并成图。 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在充分分析整理以往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将原报告1:5万图名为准格尔召幅(J-49-17-甲),四道柳幅(J-49-18-乙)地质内容转绘到1:2.5万地形图上,并对矿区范围及周边进行了1:2.5万地形地质图填绘,面积约2.0平方公里。经实地验证原图勾绘的地质界线、煤层露头线等各类地质界线基本准确,地质填图内容完整、齐全,地莆、地貌变化不大。本次核实最终转绘成1:2.5万地形地质图,资源储量估算图比例尺为1:1万。 二、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质量评述 原报告控制测量是在国家等级点基础上加密布置三等三角全面网,工程测量是在三等三角全面网的基础上采用单三角形、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交会等方法施测,其精度达到现行规范要求,质量良好,成果可靠。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直接利用其成果。共利用四道柳找煤区钻孔4个(S9、S10、S13、S14号钻孔),其坐标见附表5—2。 (三)钻探工程质量评述 本次核实共利用四道柳找煤区钻孔4个(S9、S10、S13、S14号钻孔),钻探工程量643.71米,钻探质量均为甲级以上。钻探共见可采煤层8层,其中优质5层、合格3层。详见附表5—2表和5—3。 表5—2    利用钻孔一览表 表5—3    可采煤层质量表 (四)地球物理测井 本次利用原报告的4个钻孔,全部进行了数字测井,测井工程611.52米,每个孔都进行了三测向电阻率、人工伽玛参数1:50放大曲线作定厚曲线。定厚解释及定深可靠,均符合规程要求。全部为优质层,优质层占100%。测井质量均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五)封孔、孔斜 四道柳区不同阶段施工的钻孔均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封孔,质量可靠。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利用四道柳找煤区钻孔4个,其孔斜度均未超过5°,一般为1°10′~2°10′。编制报告时直接利用其成果。 (六)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评述 四道柳普查找煤报告没做专门性水文工作,仅在地表地质填图时对其做了大概了解,同时对该阶段施工的22个钻孔均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对冲洗液消耗量及回次水位测均按有关规程进行。对钻孔漏水层段的漏失量及其深度均有原始记录记载。所获资料满足设计要求,可供利用。 (七)采样化验 对钻孔所见可采煤层及临界可采煤层(≥0.80米)均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程》采取了煤芯煤样和部分顶底板、夹矸样及可选性大样等样品进行了测试化验。所有样品的测试化验工作均由内蒙古地质测试中心、内蒙古煤田地质局科研所承担,均执行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化验,经内外检认定其测试化验成果质量均在内检合格率98%,外检合格率95%以上。本次核实工作共利用煤层岩芯样8组,优质5组,合格3组,合格率100%,可以作为煤质分析研究的依据,能满足报告编制使用。 总之,四道柳找煤报告勘探质量较高,所取得的地质成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的基础地质依据。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计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一、估算范围 对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4、5号煤层均进行了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其估算边界为矿区边界线及煤层露头线或煤层自燃边界线所圈定的范围。自燃边界线以原四道柳找煤报告磁则解释成果图(图4-1)为依据,结合巷道揭露情况分析后作了必要的修正。 二、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区内主要采煤层煤质牌号为不粘煤,开采方式为井采,根据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对一般地区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标准,确定本区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如下: (一)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 (二)原煤最高可采灰分(Ad)40% (三)原煤最高可采硫分(St,d)3% (四)原煤最低发热量(Qnet,d)17.0MJ/kg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本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倾角1—3°。原报告及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均采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利用煤层伪厚度、水平投影面积、容重(视比重)值三者之积计算资源储量,计算公式为: Q=s·m·d 式中:Q—煤炭资源储量(吨) S—煤层水平投影面积(平方米) m—煤层利用厚度(米) d—煤层容重值(吨/立方米)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煤层质量评定及利用原则 煤层质量评定执行原煤炭工业部1987年颁发的《煤田地质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钻探、测井单项质量评定均达到合格以上者,对无结构和结构相符者,利用钻探成果及级别;若才者结构不符,利用结构清楚者及其级别;钻探单项质量评定不合格的煤层,利用测成果,在使用测井成果时,应重新计算煤芯长度、重量采取率,以确定其利用级别。 二、煤层资源储量利用厚度的确定 1、无结构煤层直接利用其厚度。 2、煤分层厚度等于或小于夹有矸厚度时,上、下煤分层厚度加在一起作为利用厚度。 三、容重值(视比重)的确定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矿区内各可采煤层容重值,直接利用原报告成果,见表6—1:可采煤层容重值一览表。 表6—1  可采煤层容值一览表 四、面积的确定 面积采用MAPGIS65软件自动求积功能计算,所确定的面积准确、可靠。 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及块段划分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是以《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地质报告》为基础的,该阶段勘查基本工程控制网度为4000×4000m,主要可采煤层以较稳定煤层为主,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确定勘探类型为一类二型。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再没有做勘查控制工作,故仍确定勘探类型为一类二型,资源储量类型为确定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储量(333)。 本矿区大部分位于3勘探线与4勘探线间的S9、S10、S13、S14号钻孔控制范围,一部分分布在3勘探与4勘探线S14号钻孔南测,首先以原采矿证和划定矿区范围的共同部分、划定矿区范围(原采矿证外)划分块段、然后分采空区和保有区划分块段,再以4勘探线S13、S14两孔边线划分为两个基本块段。 由于原采矿证和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的第3拐点不重合,造成在3号拐点附近出现2个小块段,但其资源储量均不足0.5万吨,所以与相邻块段合并估算资源储量。 因4号煤层在S14钻孔附近煤层已自燃,不能确定其原业厚度,所以利用周边其它3孔利用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块段的平均厚度,5号煤层则就近利用钻孔见煤厚度计算块段的平均厚度。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截止2005年5月31日,全矿区共获得推断的内蕴经济总资源量(333)812万吨,已采消耗资源储量100万吨,矿山当前保有资源储量712万吨,占用原四道柳找煤区D级储量744万吨。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见附表3,矿区资源储量汇总见表6—2。 表6—2  纳林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吨 本次核实3号层保有储量为305万吨 。总计1017万吨 。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截止日期:2005年5月31日) 本次核实总资源储量比原报告增加了68万吨,其中4号煤层资源储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原根据磁法确定的火烧区范围,经采掘验证有所扩大,其资源储量估算面积有所减少;5号煤层资源储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原块段利用S9、S10、S13、S14钻孔计算块段平均厚度,本次就近利用S13、S14或S14计算块段平均厚度,使块段平均厚度有较大的增加。 第七 章  探采对比 一、煤层对比 煤矿现主采的4号煤层,开采时煤层厚度2.2米左右,顶板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基本与原报告钻孔揭露的煤层厚度相符。 二、水文地质条件对比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孔隙、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一中等型。本次核实对纳林色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该矿井正在开采的4号煤层正常生产时排水量为8~15m3/h,涌水量不大。 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为主,次为胶结疏松的中、细粒砂岩。在详查区内采取的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各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均为软弱一半坚硬岩石,岩石抗压强度较低,稳固性较差,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型。从目前采掘情况看,其顶底板岩性与原报告基本吻合,未发生过顶板大面积垮落和底鼓现象。但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顶底板管理,严防冒顶事故发生。 2、瓦斯 原报告对各可采煤层采取瓦斯煤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分带均为氮气带,矿井开采时无瓦斯危害。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也从未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探采对比基本吻合。 第八章  可行性概略评价 第一节  资源预测及产品供求现状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施实,以能源为主导的西部工业发展规模的形成,煤炭用户日趋增多,在较长的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动摇。 矿区位于东胜煤田的东部,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煤质优良,发热量高,有害成分含量低,是良好的环保型动力用煤,并可作为低温干馏的原料用煤,同时本区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好,可作为气化用煤。因此区内煤的用途十分广泛。据了解,矿区及周边地区有数百家小型焦化厂,低温干馏原料用煤呈现供不应求的势态。因此本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后,将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近几年来,我国煤炭市场由供过于求型急转为供不应求型,特别是大型电厂的大量上马,使得原煤价格逐步上扬,尤其是2003年价格 涨幅度较大,目前行情仍日益看涨。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建设条件 一、矿区开发的资源条件 矿区地处东胜煤田浅部,煤层埋藏浅,无岩浆岩侵入,断层稀少,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无瓦斯、地热危害,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矿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的用途广泛,煤炭资源条件良好。 二、矿区开发的外部条件 (一)煤炭资源利用方向 矿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均为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高至特高热值的不粘煤(BN31)和长焰煤(CY41)是良好的环保型动力用煤,这类煤目前在市场上销路顺畅;尤其是矿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焦油产率高,为富油煤,是良好的低温干馏原料用煤,周边数百家小焦化厂均以这类煤为原料,据了解,仅回收焦油一项的收入即可平衡生产用原料及各种费用的支出,低温干馏后的主要产品一焦粉收入可做为纯利,效益十分可观。另外,本区的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良好,也可用于气化用煤。 (二)交通运输条件 矿区位于伊金霍洛旗准格尔召乡以北,距准格尔召乡10公里,距四道柳镇12公里,均有乡简易公路相通,煤矿向西南约4公里与S213包府公路相接,经S213向北14公里可与G109国道相通,向东南经四道柳乡、暖水乡到沙圪堵镇,与正建中的准东铁路相接;沿包府公路向南距陕西省大柳塔镇约20公里,向北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35公里。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包府公路、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涉、支线四通八达,故矿区交通便利。 (三)矿区开发的其它条件 矿区内周边水资源匮乏,目前尚未发现大型供水源地,矿区周边企业多以截伏流方式在较大的沟川中取水,本矿区的供水水源也应采取这种方式或者沟谷中打井取水。 矿区地处东胜煤田,电力资源丰富,电力来源于四道柳变电站。 矿区建设所需的砂、石材料可就地解决,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可由外地购进。 矿区及与人口相对密集的陕西省相邻,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第三节  经济评价 一、矿山建设规划 纳林沟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现实际生产能力10-15万吨/年,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煤炭总资源量为812万吨,矿山已采消耗资源量100万吨,当前保有储量712万吨。由于本区地质勘查程度低,所获得的煤炭资源储量类型仅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级别较低,煤矿生产时可供可采的资源量可有一定的变化,故折算比例按60%计,回采率按75%计算,则矿井的总体服务年限为: 服务年限=712×60%×75%÷15=21年 二、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煤矿规划建设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的矿井,根据拟定的开采工艺、按各生产系统、生活环节、生产岗位配备种类生产原则,矿井达产时在籍人数为82人。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工作天数及劳动定员人数进行计算: 全员效率=150000/82/300=6.10吨/日 三、投资估算 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颁发的现行工程概算指标、费用定额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矿井建设投资为332.32万元,参见表8—1(投资构成分析表)。 表8—1  投资构成分析表 四、流动资金估算及资金筹措 流动资金按总投资的10%计,为33.32万元,所需资金全部为自筹。 该项目总投资为365.55万元,其中资金全部为企业自有,暂不考虑贷款。 五、财务评价 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产品平均煤价以50元/吨计,按年产15万吨计算,年销售收入750万元。 根据国家税法,销项税率为13%,进项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为1%,教育附加费率为3%,资源税率按吨煤0.50元计取。正常生产年份,每年向国家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费42.56万元。所得税按国家规定为33%。 (二)产品成本 根据企业财务制度及《矿井原煤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有关规定,按生产要素法进行估算,原煤单位生产成本为40.88元。具体预算见表8—2(原煤单位生产成本表)。 (三)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计算,本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投资回收期等财务评价指标计算如下: 年销售收入=单位售入×年产量=50元/吨×15万吨/年=750万元/年 年生产售成本=单位成本×年产量 =40.88元/吨×15万吨=613.20万元/年 增值税额=年销售收入÷(1+销项税率)×销项税率购入材料动力的单位成本×年产量×增值税进项税率 =750÷(1+13%)×13%-(6.49+6.10)×15×0.17% =54.18万元 表8—2  原煤单位成本计算表 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增值税额×(城建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54.18×(1%+3%) =2.17万元 资源税额=资源税率×年生产能力 =0.50元/吨×15万吨/年=7.5万元/年 利润总额=年销售收入-年生产成-增值税额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资源税额 =750-613.20-54.18-2.17-7.5 =72.95万元 所得税额=利润总额×所得税率 =72.95×33%=24.07万元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72.95-24.07=48.88万元 投资收益率=年平均利率总额(税前)÷项目总投资×100% =72.95÷365.55×100% =19.96%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税前)÷项目总投资×100% =72.95÷365.55×100% =19.96%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税后)÷项目总投资×100% =48.88÷365.55×100% =13.37% 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利润总额-所得税额+折旧费+摊销费) =365.55÷(72.95-24.07+3.5×15+1.42×15) =2.98(a) 五、结论 项目的投入、产出计算是在目前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的,估算值能较为客观的反应目前的价格水平。财务评价结果显示:项目的各项指标均好于目前行业规定的基准值,投资收益率19.96%,投资利润率13.37%,投资回收期2.98a。煤矿在微观与宏观上经济效益可观。总之,通过各项指标的评价,该矿盈利性能较高,煤炭开发是经济可行的,由于本次核实报告工作区的勘查程度底,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要求,应属于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综合评述 一、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在充分研究利用以往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所利用资料均进行了重新统计、评审及评价,其核实所提供的资料充分可靠,成果详细、完整、准确,可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地质依据。 二、本报告阐明了矿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地层,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2层。详细叙述了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可采程度、厚度、结构以及煤质煤种等变化规律,确定了煤类为不粘煤,并对煤的工业用途作出了评价。简述了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确定本区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于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矿床,为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即Ⅱ—1型,并对未来矿进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核实了区内煤炭资源储量,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33)812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333)712万吨,消耗资源量(333)100万吨,达到了核实报告的编制目的。 三、根据煤矿的生产及销售情况,对矿井开采做了概率性经济分析,初步认为矿山开采是经济的,同时提出了矿山开采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因以往地质勘查程度仅为预查阶段,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工作所作甚少,望矿方在开采过程中,投入一定的工程量,进一步搞清影响矿井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为煤矿生产服务。 二、矿区煤层为低沼气煤层,且煤尘具有爆炸性,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管理,避免煤粉尘最大或瓦斯含量局部富集造成爆炸事故。 三、煤系地层为陆相含煤沉积建造,煤层的赋存变化较大,目前的控制程度不一定能够准确反应其变化情况。望开采部门边采边观察煤层变化情况。 四、区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力学强度不高,应加强顶板维护,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五、矿井生产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工作应定期检查,随时注意,防患于未然。应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绿色生产,树立煤矿新形象。同时要加大“三废”的治理力度,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本文档为【储量核实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57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1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8-11-25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