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举报
开通vip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的特点,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与产生的影响,以供探讨。 关键词:苏联卫国战争 文学 艺术 I.引文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为自由和独立而战成为苏联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这场战争要求他们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耐力,而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承担着这一重大使命――动员和激发苏联民众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热忱,成为爱国宣传的核心手段。 II.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 卫国战争对于苏联民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此时期的文学当然是不会忽视这一重大事件的。...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摘 要:本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的特点,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与产生的影响,以供探讨。 关键词:苏联卫国战争 文学 艺术 I.引文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为自由和独立而战成为苏联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这场战争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他们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耐力,而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承担着这一重大使命――动员和激发苏联民众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热忱,成为爱国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的核心手段。 II.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 卫国战争对于苏联民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此时期的文学当然是不会忽视这一重大事件的。 战争的第一天,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提出宣言:“为了神圣的卫国战争,为了战胜祖国的敌人,每一个苏联作家都应该将自己的经验与天赋,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鲜血奉献出来”。这话是完全正确的。战争初期,作家们热血沸腾,充满了使命感。将近2000名作家上了前线,但是却有超过400人没能回来:盖达尔、彼得罗夫、克雷莫夫、嘉里尔、库里奇茨基等。 作家们在前线亲历战争,他们完全可以理解人民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获得胜利的喜悦。正如战争胜利前夕牺牲的前线作家格奥尔吉?苏沃洛夫所言:“我们所经历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与战争和人民的主题紧密相连。作家们把自己称作“战壕诗人”(苏尔科夫),而整个文学恰如阿•托尔斯泰的准确表达,是“人民英勇的心声”。作家们提出口号――“集中全力,击溃敌人”,他们运用所有的文学形式作为武器:抒情诗和讽刺作品,史诗和戏剧。其中抒情诗和政论文成为早期卫国战争文学的先声。 他们的诗作不仅发表在核心刊物和前线刊物上,而且也连同有关战争和政治事件的广播一起被宣传开来,甚至在前线和后方的众多舞台上被广泛地即兴传诵。其中很多诗作,包括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和伊萨科夫斯基的《灯光》等,就是这样被传抄吟诵,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与读者之间关于诗作的交流证明了在战争年间诗人与人民之间已经建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与人民的亲切感是1941-1945年间抒情诗的最显著、最特别的特征。 战争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同时也是诗歌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泉源。此外,诗歌主题还包括战友间的团结和情谊、爱和信任、对胜利的渴望、对人民命运的思考,等等。在战争的岁月里,爱国激情不断高涨。成千上万的苏联人虽然被迫放下自己喜爱的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但他们好像已经开始用崭新的方式看待早已熟知的故土、家乡、人民和自我。这些主题在尼古拉?吉洪诺夫、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阿?苏尔科夫、奥丽加•别尔戈利茨、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诗作中有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担忧、对敌人的痛恨、对逝者的悼念以及对战争的清醒认识。 卫国战争期间,不仅仅是诗歌得到了发展,散文也同样得到了发展。散文的体裁有政论题材、特写题材和关于战争或英雄的短篇或中篇小说。其中,政论题材的种类最多,包括论文、随笔、小品文、号召书、书信和传单。 列昂诺夫、阿?托尔斯泰、肖洛霍夫、弗谢沃罗德•维什涅夫斯基、尼古拉•吉洪诺夫是这一时期优秀政论文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章中充满了爱国热情和对法西斯主义的痛恨。苏联作家用人类的真理与法西斯主义的谎言进行对抗。在成百上千的文章 中,通过一封封书信、一篇篇日记、战俘的叙述,以及援引法西斯政权的机密文件、任务和命令的名称、日期和编号,甚至部分原文的刊摘,直接揭露了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残酷暴行。这些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讲述了战争的严峻形势,使人民对胜利充满信心并且也唤起了人民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前进~莫斯科正受敌人威胁~”阿?托尔斯泰在其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政论文对战争时期所有的文学题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特写题材。说起这个题材,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伊丽莎白?恰伊金娜、亚历山大•马特罗索夫这些不朽的名字,以及青年近卫军战士的伟大功勋。1943-1945年间关于某一队伍建立功勋的特写十分普遍。比如U-2战机、英勇的共青团特写等等。特写就像素描一样再现了英雄们的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并且,最开始时作家们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集体英雄主义上,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列宁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是一系列以情节丰富为特征的特写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特写是战役的文学编年史。例如:利金的《1941年11月的莫斯科》和西蒙诺夫的《七月――十二月》。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这样一些以战时人民命运为主题的作品:瓦西列夫斯卡娅的《只不过是爱情》和亚历山大?恰科夫斯基的《这事发生在列宁格勒》。这些作品都以人类的幸福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为主题。 1942年,维克多?涅克拉索夫创作了关于战争的中篇小说《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壕里》。这是第一部由一位并不出名的前线作家完成的作品,维克多?涅克拉索夫是一名上尉,参加过列宁格勒保卫战以及各项危险的战役。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坚信未来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并且对战争所带来的不幸做好了各项充分的准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对那些不畏艰险困苦并始终对胜利充满信念的俄罗斯战士的信心。 III.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艺术 卫国战争时期,艺术家们同样注意到了隐藏在战争中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美学财富。人民英雄们给艺术做了如此之多的贡献,以至于那时一系列人民性格形象总能不断得到新形象的补充。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勇气、爱情和友谊也正是这些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 1.1 电影和戏剧 在战争初期,柯尔涅楚克、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列昂诺夫以及其他剧作家的戏剧在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大草原上的游击队》、《前线》、《我们城里的小伙子》、《俄罗斯人民》、《侵略》。后来这些戏剧都被改编成了电影。 这一时期,政论作品、讽刺作品、诗歌、刊载在报纸上的剧本、短篇小说和广播录音,等等,这一切都构成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图谱,它们融入电影,重新塑造出众多经典的视觉形象。同时,与和平时期不同的是,战争时期的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电影体裁首推新闻纪录片。随着纪录摄影作品的广泛传播,新闻影片和专题影片的有效发行,纪录片成为与报刊杂志同等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段。 如战前一样,艺术电影依旧是教育大众最有力的思想手段。电影艺术大师在其作品中讲述了身处前线和后方的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使士兵、军官、游击队员、后勤人员深受鼓舞,士气大增。 起初,电影摄影师就像在和平时期的演习一样在前线拍摄电影。他们在银幕上展现了一辆辆疾驰的坦克,一架架呼啸的战斗机和一队队行军的战士们…… 但从1941年秋起,前线电影摄影师的表现手法开始慢慢改变了。起初,电影内容很像对战争情况的一个汇报,但是摄影师逐渐感到在影片中不仅仅要展现战况,而且要展现出对卫国战争这一英雄史诗的理解。当战争前线逐渐靠近国家中心,居民们也不得不参与到保 护自己城市的战斗中时,新的表现手法出现了。英雄城市保卫战的摄制对苏联政论文体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影片,摄影师们深入了解了战争时期人民的性格特点,他们对战争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而拍摄的风格也渐渐改变了。 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摄影师弗拉季斯拉夫?莫科沙、特罗扬诺夫斯基以及柯干第一次尝试在影片中体现卫国战争的史诗性。 起初,在1941年6月时,在前线的拍摄工作主要注重于拍摄的总体规划,因为摄影师们首先对事实本身最感兴趣。过了几个月,摄影师们在莫斯科又开始以另外一种方式的拍摄:摄像机镜头慢慢滑过一排排志愿兵队伍,接着慢慢停留在年迈文人的脸庞上,抑或是默默注视着那些还来不及试穿新发棉大衣的年迈的工人们,以及那些手里拿着新发棉大衣的年轻人的身上。摄影师仿佛希望观众们能记下他们的面庞,要知道很多人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在敌军离莫斯科只有25-30公里时,莫斯科人观看了新上映的电影--《保卫家乡莫斯科》。这部影片是由留在莫斯科的一些导演们一同拍摄的。拍摄这部影片所用的材料是在前线的摄影师们剪辑的,这些材料讲述了前线的战斗以及战时首都莫斯科的日常生活。这些材料中的很大一部分也用在了纪录片《全歼德寇于莫斯科城下》的拍摄中。 除了电影纪录片之外,新闻电影工作者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制作短片和特写电影,这些电影讲述了正处在希特勒军队攻击下的苏联人的生活。如《年轻人,保护我们的祖国吧~》、《我们的莫斯科》、《十月二十四号》等。 1942年初,《全歼德寇于莫斯科城下》这一纪录片巨作上映了。电影讲述了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时的莫斯科保卫战,这一战役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在拍摄中进行了同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实验尝试。那时候在前线,彩色和立体摄影方面的经验也很有限。1942年中期,电影摄影师伊戈尔?格列因用彩色胶片拍摄了一系列在维捷布斯克城郊作战的镜头:对城市的突袭、战士们的冲锋、火箭炮的发射以及在战地医院实施的手术。1944年,摄影师苏林斯基在列宁格勒突围后用两卷立体胶卷拍摄了被法西斯毁坏了的彼得宫和列宁格勒。 在战争的最后时期(1944-1945),苏联军队解放全国的使命成为了新闻电影的题材。新闻电影摄影师与军队们一起向西方前进,记录了在已经解放了的城市中人们欢呼雀跃聚集在一起的场景以及人民战后重建城市的热情。 这一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些电影:《为我们的苏维埃乌克兰而战》、《第涅泊右岸的胜利》、《解放苏维埃白俄罗斯》、《解放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那时观众们需要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巨作。但那时位于阿拉木图、塔什干和杜尚别的电影制片厂设备落后,电影工作者们不仅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困难,而且还需收集新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生动表现全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性格特征,还要唤起人们内心中的爱国热情。因此,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尤其是它还需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终于,在1942年上映了由导演培利耶夫根据普鲁特的剧本改编的关于战争的电影《区委书记》。电影广泛宣传了共产党员的起源并描述了他们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影片中,区委书记柯契特这一角色由著名演员瓦宁表演。1943年上映的《她在保卫祖国》反映了艺术电影界对战争真谛的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部电影由弗•艾尔姆列尔执导,塑造了俄罗斯妇女巴莎勇敢真诚的形象。 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痛恨也就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既不需要戏剧性的色 彩,更不需要悲剧性的色彩。战争加剧了人们对人性的渴望,因此幽默和讽刺电影作品在大众出版物中常常占有很大的比例,然而,展现前线和后方的喜剧电影虽然存在,但是却很稀少。 战争时期的电影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一起,不仅扮演了政治宣传员的角色,与此同时也号召了人民保卫祖国。 1.2. 主要的造型艺术―宣传画 战争时期的宣传画是造型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制作宣传画的艺术家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做出了反应。他们在一个星期内就已经刊登了5张不同的宣传画,而且出版社在那时也准备继续刊登下去。1941年1月24日,在真理报上刊登了一副这样的宣传画:一把刺刀直接刺入了敌人领袖的头颅。这幅画充分揭示了战事发展的最终后果。这幅画不仅符合当时的精神,而且内容形式极具讽刺性,十分独特。这幅卫国战争的宣传画不仅在国内的刊物上刊登,同时也在英国、美国、中国、伊朗、墨西哥等其他国家得到发表。1941年6月发表的一系列宣传画中,科科列金的《丑恶法西斯的灭亡》具有成功的象征意义:敌人用丑恶的爬行动物表示,而红军的刺刀正好刺穿这丑恶爬行动物的脑袋。这部作品使用了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只使用黑色和红色颜料并且不使用底色;战士的形象是一个用红色描绘的平面侧像。这种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必需的,因为在战争时期颜料的生产受到了限制。 战争开始后一周出现了宣传画《祖国母亲在呼唤》,它是卫国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宣传画之一,被发表在了成千上万的苏联刊物上。艺术家天才般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广义形象――祖国-母亲。这幅宣传画的主要影响力在于它的内容:一位朴素的俄罗斯妇女,愁容满面,高举着手势号召人们参加战斗,保卫祖国。 在战争开始的最初几个月,宣传画的内容主要是冲锋的场景和苏联士兵与法西斯单独战斗的场景,并且主要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传达对敌人的仇恨上。但是宣传画艺术家们并没有忽视爱国运动的重要性。柯列茨基的宣传画作品《成为英雄!》、《不可战胜的人民和军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最成功、最深刻地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激发了苏联人民的爱国精神,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也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的财富。
本文档为【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14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