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伦理学基础思考题

伦理学基础思考题

举报
开通vip

伦理学基础思考题伦理学绪论一、名词解释道德:“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二、思考题从词源学的角度谈谈“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1)“伦理”和“道德”的联系: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一定的词源含义上,可以视为同义异词,指的都是社会道德现象。在西方,道德与伦理是一个东西。“伦理”源于希腊语“ethos”,义为品性与气禀以及风俗与习...

伦理学基础思考题
伦理学绪论一、名词解释道德:“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二、思考题从词源学的角度谈谈“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1)“伦理”和“道德”的联系: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一定的词源含义上,可以视为同义异词,指的都是社会道德现象。在西方,道德与伦理是一个东西。“伦理”源于希腊语“ethos”,义为品性与气禀以及风俗与习惯。“道德”源于拉丁文“mores”,义亦为品性与风习。所以,道德与伦理在西方的词源涵义相同,都是指外在的风俗、习惯以及内在的品性、品德,说到底,就是都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2)“伦理”和“道德”的区分:“伦理”则多指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中外在的客观的理性规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习俗性等特征。伦理多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道德”指向个人生活中内在的主观的情性品格,具有主观性、情境性、个体性的特征。道德多倾向于从个体的角度身体力行伦理规范而后有所得。第一讲传统理论(一)、理论思想传统(二)一、中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征从外在联系上看,伦理学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就是伦理道德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家同时也是伦理学家)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道德核心内容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在道德价值导向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在处世态度上,强调中庸、推己及人的处世态度。(二)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在外在联系上,与宗教密不可分。在形式上,注重单一的至善原则。在内容上:(1)在群己关系上,主张个人主义。(2)在行为原则上,倾向功利主义。(3)在人性论上,自然主义占主流注:这一时期的西方伦理思想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个人主义,相对于中国伦理思想可展开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家族主义与个人主义;道义论与功利主义;德性主义与自然主义第二讲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人成为到主体提供了自然条件。(2)劳动及其分工的出现,创造了社会关系。(3)劳动创造了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2、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3、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人的求利意识;求名意识)二、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受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制约)道德运行是通过善和恶的矛盾斗争而实现的螺旋式上升过程。(1)道德运行是在善与恶的矛盾斗争中展开的。(2)道德运行的总趋势是上升的【道德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展;道德的知识内容不断加深;道德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3)道德运行的轨迹是曲折的(在历史的特定阶段有退步倾向)3.道德的发展是继承与变革相统一的辩证过程。(1)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决定了道德的批判继承性。(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是批判继承的客观依据。第三讲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下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二、社会道德结构和个体道德结构的内容和关系?(一)社会道德结构道德意识: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获得的具有善恶价值的社会意识。(社会道德心理、道德思想理论体系)道德规范:(包括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导向上有禁令性的规范和倡导性的规范;)道德活动:(在一定道德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具有善恶意义的社会活动,如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评价、社会道德决策)(二)个体道德结构个体道德意识:个体有关善恶价值的各种意识因素的总和。(包括道德认知过程、道德情感过程、道德意志过程)个体道德行为:个体基于某种意识和准则的具有善恶价值的行为。(动机、行动、效果)个体道德品质:是个体作为行为整体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三)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系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区别:(1)依附主体不同(依附于社会制度VS个体)(2)追求的目标不同(促进社会和谐vs个体完善)(3)作用范围不同(作用于整个社会vs以个人的活动为中心,取决于个人自觉自愿)联系:稳定社会中,社会道德的实施依赖于个体的道德实践;个体道德的形成需要社会道德的指导和规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道德的进步需要卓越的个体道德的推动和突破。三、结合实际探讨道德的主要功能。不确定道德的主要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是指道德可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社会早期,道德是主要的社会调节手段,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所谓认识功能,是指道德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良心等道德范畴,反映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关系,从中揭示社会道德文明发展的趋势,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指南。激励功能,表现为道德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种正当性、正义性、应当性的支撑,化为一种激励性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人们敢于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去追求理想的目标。道德的激励功能与认识功能紧密相连。导向功能,是指道德从现实的社会道德水平出发,指向更高的道德理想,将人们的行为不断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不断提升道德生活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的导向功能也就是道德的教育功能。第四讲社会道德原则规范名词解释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张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一切人都当作人来看待的思想体系。简答题一、道德规范的运行过程。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他律性,即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道德主体的德性动机,是出于畏惧道德舆论的谴责,而不是内心敬畏和自由服从。自律性,即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表现为(1)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认同;(2)表现为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3)集中表现为意志对欲望和爱好的把握。良心是自律性的集中体现二、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第一,集体主义强调以集体利益为基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二,集体主义强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统筹兼顾和辩证统一。第三,集体主义强调在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力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三、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平等原则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人人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一)完全平等原则,是基本权利的分配原则。(二)比例平等原则: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的大小与自己所作出的贡献的大小比例是完全平等的。(三)完全平等与比例平等的关系—人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第五讲道德论的基本范畴名词解释一、义务;道德义务,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二、良心:良心,是指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内化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三、幸福: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完满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状态。简答题一、道德义务的特征道德义务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履行道德义务的动机具有非功利性道德义务具有多样性。二、良心的作用1•在行为之前,良心审视行为的目的。在行为过程中,良心审视行为的手段。在行为之后,良心审视行为的过程,结合动机和结果,对整个行为进行道德评价。三、幸福的实现条件敏锐的幸福感受能力正确的人生目标创造性劳动必要的个人天资和机遇第六讲道德行为与道德选择名词解释: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亦称伦理行为,是指道德主体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二、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客观提供的多种行为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自觉自愿地选择一种方案,以实现自己的意图。三、道德冲突在道德选择的现实环境中,同时存在几种具有道德价值的选择方案,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会牺牲另一种同样也有价值的方案,这种令人困惑的道德处境,称之为道德冲突。问答题:一、道德行为的特征?道德行为必须是有利于和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行为)道德行为主体对行为动机、目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的道德价值,有明确的认识(自知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支配下,自觉选择的行为(自择的行为)二、如何理解道德选择以自由为前提?1•社会自由(外在自由)是指道德选择的外在可能性。个体意志自由(内在自由)意志自由使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选择,是人的能动性、自主性的表现。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他必须信守一定的价值准则和道德标准,必须理解特定的行为与这些准则和标准和联系,他必须有能力自主自愿地作出选择。究竟选择哪一种特定的行动方案,取决于行为主体自身的特点:他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将行为与道德联系起来的方式等.所以说,道德选择以自由为前提,是行为主体按照自己意愿进行选择的行为。三、如何理解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社会中存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或者同一道德体系内存在高低不同的价值序列。(规则冲突)社会角色冲突:人是一个角色丛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对角色主体要求之间存在冲突。(角色冲突)个体人格冲突: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个体需求的冲突)四、如何理解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问题?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1)人有选择行为的意志自由。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认识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能力。(2)人的自由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历史必然性制约;社会条件的制约;自身禀赋的制约2、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责任是有限度的。限度由三个因素组成:(1)历史因素:一是当时社会已经形成表述历史必然性的道德行要求,使人们能够根据这种要求来决择行为(2)社会因素:二是在可供选择的几种行为方案的处理环境中,包括人们应当选择的行为方案;(3)个体因素:三是个人具有或可以具有认识和支配符合历史必然性的行为能力。3、道德责任的限度是与道德选择的自由度成正比的。有多大的选择自由,就有多大的道德责任。选择的自由度越大,所负的道德责任就越大;选择的自由度小,所负的道德责任就越小。五、如何理解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行为主体在选择行为时所预计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手段:行为主体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反对两个极端:目的决定论(以目的的道德性为手段辩护);手段决定论(突出手段的纯洁性而忽视其有效性)两者的关系:目的决定手段。(目的支配手段的方式,目的决定手段的价值评价)2.手段制约和反作用于目的。(手段的有效性和正当性)3.割裂两者是错误的。为了道德的目的,采用不道德的手段;或者为了不道德的目的,滥用道德的手段,都不会产生完美的道德行为第七讲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名词解释:一、道德评价: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运用社会舆论或良心的方式对他人、社会群体或自己的行为、品质作出的一种善恶判断及褒贬态度。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和阶级依据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道德赏罚:道德赏罚是社会缘于行为主体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好坏的奖赏与惩罚。思考题:一、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叙事、知识学习、情境体验、道德实践道德榜样内涵:二、如何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1279-P281道德榜样特征:道德榜样塑造:学习道德榜样:三、道德评价的分类及各自特征: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社会道德评价特点: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处于对立的两端、评价的结果相对公正、评价的方式主要靠社会舆论。自我道德评价特点:(1)是行为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2)评价的结果受评价者利益、感情的影响,可能较偏颇;也可能由于了解行为动机,而更公正。(3)评价的方式主要依靠内心信念。四、道德评价的依据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第八讲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名词解释:一、道德修养: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其道德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完善人格德性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三、慎独:指在独处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不被发觉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准则行事。最早出自《中庸》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四、自律:是一种自我认识、作为约束、自觉控制的修养方式和修养境界。依据支撑动因的不同,分为基于制度约束和权威的自律,基于道德规范约束和舆论监督的自律,基于良知而达于行为自主人格的自律。五、冯友兰四境界说:第一是自然境界,一切都凭自然本能去行为;第二是功利境界,一切都凭利害去行为;第三是道德境界,一切都以对社会尽职尽责去行为;第四是天地境界,一切都以“事天”去行为。天地境界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简答题:一、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道德修养的必要第一,道德修养是自我完善和道德成长的需要。第二,道德修养是扶正祛邪、改过迁善的需要。第三,道德修养是共同生活的需要。(二)道德修养的可能道德修养的可能侧重于客观性的条件分析,即如何使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第一,核心价值观为个体道德修养奠定了信念根基和行为方向。第二,知识教育水平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方法起着关键作用。二、道德品质的特征?1、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2、道德品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3、道德品质是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第九讲道德建设名词解释一、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保证个人交往活动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人们总是需要共同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为准则二、家庭美德:是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第十讲名词解释应用伦理学:就是应用一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分析解决人类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有效调节伦理关系和引导人们道德行为的学问。思考题一、牛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一)原则:(1)和谐原则:自然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时刻与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必须和谐共处。(2)公正原则: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代内公正即机会均等、责任共担生存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含差别原则);英雄主义(否定哈丁救生艇伦理)。代际公正即为后代负责。(事实不确定、价值观不确定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奉行打猎伦理)】(3)可持续原则: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4)尊重原则:尊重生命和大自然,爱护地球。(“保存”和“保全”)(二)生态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一,珍爱自然,第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第三,防治污染二、牛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生命价值原则生命存在本身自足尊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把人当做手段,而应当把人本身当做目的。人应当尊重生命,也应接受死亡。知情同意原则由五个因素组成:胜任、透露、理解、自愿、同意公正原则该原则关系到社会利益和负担的分配。包括两种:公正的平等原则要求面对同样的人,应该给予同样的对待。公正的差异原则要求面对不同利害的人,给予不同的对待。不伤害原则这一信条强调,即便我们不能使他人受益,至少也不应当伤害他们。关怀原则关怀即在精神上有所承担的状态,对某事态或某人的焦虑、担心或者挂念。是一种关系行为,它由关怀方维系,被关怀方需有感受能力。三、网络伦理的发展趋势。从依赖型道德到自主型道德从封闭型道德走向开放型道德从一元道德到多元道德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
本文档为【伦理学基础思考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89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7-18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