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

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

举报
开通vip

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 【我 吾 余 予】 这一组词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它们指代的对象都是说话人本人或说话人所在的一方,意为“我”、“我们”。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苏轼《石钟山记》,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
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 【我 吾 余 予】 这一组词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它们指代的对象都是说话人本人或说话人所在的一方,意为“我”、“我们”。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苏轼《石钟山记》,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孟子-公孙丑下》, ?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辨析】 一、在指代对象上,“余”、“予”一般只用于单数第一人称,而“我”、“吾”还可以用为附属第一人称,意为“我们”。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我张吾三军被吾甲兵。,《左传-桓公六年》,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二、在语法功能上,“吾”同“我”、“余”同“予”略有差别。在上古汉语中,“吾”很少作宾语。下面两个例子很典型: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公输》,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上面两个例子,同一句话里,主语用“吾”,宾语用“我”。只有在否定句在,“吾”才可以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但一般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三、古时人们自称时,往往用谦称,尤其是在较正式的场合和外交场合。男性的谦称一般有“臣”、“仆”、“愚”、“小人”,女性的谦称一般为“妾”。帝王自称时用“朕”(秦朝以后),谦称时用“寡人”、“孤”、“不谷”。 【尔 女(汝) 若 而 乃】 这一组词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它们指代的对象是听话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们”。例如: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论语-公冶长》, 1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高启《书博鸡者事》,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公十五年》,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辨析】 这一组词在语法功能上有较严格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尔”、“ 女(汝)”、“若”,可以作句子在的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成分;另一类是“而”、“乃”,一般只做句子中的定语,偶尔作主语,极少作宾语和兼语成分。下面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若欲死而父~即前斗。,高启《书博鸡者事》,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 这一组代词一般多用于平时随便的场合,或者用于上对下说话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称呼对方一般要用敬称。常用的敬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卿”等等。其中“卿”也可以用于称呼女性。 【自、己】 “自”和“己”都是不定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都是“自己”,同“别人”和“对方”相对而言。例如: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一》,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辨析】 一、“己”可以同“人”(别人、其他人)相对而言,也可以同“彼”(对方)相对而言。在同“彼”相对而言时,虽然也是指代自己,但含有“我方”的意味。而“自”一般只同“人”相对,不同“彼”相对。例如: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孙子-谋攻》,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战国策-楚策四》, 二、“己”可以修饰名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人对事物的领属;“自”很少这种用法。例如: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三、“自”、“己”都可以作动词的受事成分,但“自” 作动词的受事成分时,一律放在动词的前边,但“己”可前可后。例如: ?陈胜自立为将军。,《史记-陈涉世家》,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2 ?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例中,“己”作介词“以”的宾语。 【谁、孰】 “谁”、“孰”都是疑问指示代词,它们可以指代不确定的人,意为“哪一个”|“什么人”。例如: ?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白居易《卖炭翁》, 【辨析】 一、在指代功能上,“谁”一般限于指人,而“孰”还可以指代事物。例如: ?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 二、“孰”常用于选择问句,含有比较的意思。“谁”用于选择问句的情况不如“孰”普遍。例如: ?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一》)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三、“谁”的语法功能多样,可以作主语(例?)、宾语(例?),还可以作谓语、定语。例如: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孰”一般只作主语成分,很少作其他成分 “谁”在文言在口语单独作谓语,作宾语时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这些同“谁”在现代汉语 中的用法不同。 【辈 等 属 曹 侪 徒 类】 这一组词都可以附加在名词或代词后面表示“群体”和“多数”的意思,意为“某些或某类人 和事物”。 “辈”、“等”、“属”可以表示人,也可以表示事物。例如: ?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梦溪笔谈-药议》,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梦溪笔谈-技艺》,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曹”、“侪”、“徒”一般多用来表示人。例如: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后汉书-马援传》, ?吾侪何知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黄宗羲《柳敬亭传》,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以赋见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类”一般只用来指事物。例如: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梦溪笔谈-技艺》, 【辨析】 一、在这一组词中,“辈”、“属”、“徒”、“类”的独立性较强,可以作中心成分,有“之辈”、“之属”、 “之徒”、“之类”的说法,“曹”、“侪”、“等”一般没有这种用法。 二、“等”、“属”、“徒”、“类”有表示列举的用法,“曹”、“侪”一般不用于列举。例如: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上》, ?沛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三、这几个词中,“曹”、 “徒”有时有贬义用法,其余的多为中性。例如: ?贪得伪诈之曹远矣。,《吕氏春秋-知度》, ?然陈涉……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上》, 【此、斯 、是、兹】 这一组词都是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用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彼”、“夫”相对。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这些”。例如: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四》,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吕氏春秋-察今》, ?是故燕国虽小而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吾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柳宗元《捕蛇者说》,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王粲《登楼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 这一组词还可以指代行为、状态、程度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样”、“这种程度”等。例如: ?先生坐:何至于此:,《战国策-魏策四》,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吕氏春秋-察今》,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袁枚《黄生借书说》,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楚辞-渔父》, 【辨析】 一、这一组词在指示功能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指代“人”时,“此”、“是”使用较多。例如: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此劲敌也。,《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是当为河伯妇。,《史记-滑稽列传》, 相比之下,“斯”、“兹”多用于指示,较少用于指代人物。 4 二、从语法功能看,“此”、“斯”、“是”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而“兹”多作定语、宾语,较 少作主语。 5
本文档为【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2-03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