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举报
开通vip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2010年08月03日 胡家屯村以庙山为界,分窑上和堡来两个居住单元区。过去,窑上是一个自然村,又以瓦盆窑沟为界,分前窑和后窑。胡家屯村最早有人住的是窑上,比堡来的历史还长。 窑上原叫张家窑,是由张姓起根立世的。据笔者的老辈人讲,明朝永乐年间,张氏一门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弟4人,先定居在毛家坪,后又下山来到胡家屯窑上居住,遂起村名“张家窑”。现在,香水山渠南洞口那条小沟,仍叫“张家窑沟”。过了十几年,有两兄弟又搬回毛家坪。所以,我们的张和毛家坪的张是同一个祖宗,是一脉相承的...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胡家屯历史与文化 2010年08月03日 胡家屯村以庙山为界,分窑上和堡来两个居住单元区。过去,窑上是一个自然村,又以瓦盆窑沟为界,分前窑和后窑。胡家屯村最早有人住的是窑上,比堡来的历史还长。 窑上原叫张家窑,是由张姓起根立世的。据笔者的老辈人讲,明朝永乐年间,张氏一门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弟4人,先定居在毛家坪,后又下山来到胡家屯窑上居住,遂起村名“张家窑”。现在,香水山渠南洞口那条小沟,仍叫“张家窑沟”。过了十几年,有两兄弟又搬回毛家坪。所以,我们的张和毛家坪的张是同一个祖宗,是一脉相承的。后来,堡来发展起来,与张家窑合并为一个村,统称之为胡家屯。“文革”前后,胡家屯分三个大队,窑上是一大队,堡来是二大队和三大队。又因窑上建村早,胡家屯就立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正月十五耍社火,都要先到窑上,尔后才下堡来,这种习俗一直沿传至今。 据《怀安县志》记载:胡家屯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为屯兵之地,到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胡姓建村,因姓而得名。最近,我走访了村里的老学究武学维,他爱看古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对胡家屯的历史有所研究。他说:“不对。窑上是比堡来建村早,但窑上最早有人的是洪武年间,堡来是永乐年间。”他还告诉我,胡家屯的第一建村人叫胡大定,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来定居在此。随后,连、荣、赵、任、武几姓也相继迁来。赵姓来自洪洞县黄土寨,武姓来自怀禄沟村。明嘉靖年间,出于军事战略需要,将这里作为屯兵之地,遂起村名“胡家屯”。同时,修建堡墙,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周长1000米,墙高5米,并设东门一座。解放初期,村西还有一段堡墙遗迹,并有“大堡”、“小堡”、“堡墙后头”等地名。南北街的路西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胡家屯”三个字。后来,姓胡的人搬走了,有人说搬到了高庙堡, 因而,姓胡的人就没有发展起来。现在,胡家屯姓赵的人多,约占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明、清两个朝代,胡家屯是宣大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屯堡。仗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因而,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在这里扎根。在我的记忆中,在堡西有一座老爷庙,建于万历三年(1575年),坐北朝南,三间一掏空,在正面的神台上,中间是关公,手持偃月刀,威武雄壮。两旁:上手是代王爷,白脸无胡鬓,下手是龙王爷,墙上绘有出龙回马的壁画,还有块金匾:“法雨慈云”。因为这里是军事屯堡,关公是武将,可保一方平安,所以,人们对关公老爷比较崇拜。就是有钱的人也需要得到保护。再就是农民企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庙内也塑有龙王爷。老爷庙建在比较高的圪台上,四周设围墙,院内铺设石子,南面建有门楼和7级台阶,门两旁各有一根旗杆,西面有一棵老榆树,有上百年的树龄;东面有个钟楼,吊着一口高1米、直径0.8米的铁钟。正殿两面,有高1.5米、宽1米的砖雕佛像。西面有块石碑,还有一个砖砌的小圆门,供一般人进出。若遇重要人物或大的祭祀活动,才开南门。解放之初,老爷庙为学校所占,把正殿作为教室,我们还在老爷庙里上过课呢。“文化大革命”中,老爷庙被拆除,榆树也被砍伐了。 在老爷庙的南面,是坐南朝北的戏台,台口直对大殿,为酬神之所。戏台面阔3间,进深2间,台高1.5米。戏台为卷棚歇山顶建筑,即前为卷棚式,后为歇檐 式,前弧曲,后平直,翼角高翘,造型美观,呈现着一派古朴典雅的形象。戏台东面是街门,建有很讲究的古式门楼,戏台西面是侧室,是演员化妆的地方。戏台的建筑规模比较大,装饰也比较考究,应为清朝时期所建,解放初期,曾在戏台上演过《兄妹开荒》、《五哥放羊》、《夫妻识字》、《血泪仇》《老俩口学毛选》等小型节目。六十年代初,张家口晋剧团在团长王桂兰的带领下,来村演出《打金枝》、《十五贯》等整本大戏,一连演了好几天。“文化大革命”开始那几年,村里人们还在台上编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后来,戏台因年久失修被拆除了。 走进胡家屯,看着沉睡的庙山和几处“青砖汉瓦”式的古民居,给人以古韵深沉的感觉。过去,胡家屯是宣大两府驿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驿道上的一个重要村庄。因为它距宣化60里,离怀安城60里。过去的人们走路都步行,60里正好一程地。这里又比左卫捷近,所以,人们从沙河塄过河后,经赵家窑、 三里台,直扑胡家屯,再沿河而上。这样,就比绕左卫少走八九里地。现在,村北有一段七八米宽用石子垫的路基,就是原来驿道的遗迹。村南和村北各有一段圪槽路,人们叫它“官路圪筒”,那也是驿道留下的印记。所谓驿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道或省道,它是国家的重要交通脉络。想当年,驿道上车粼粼,马啸啸,坐轿的,挑担的,推车的,拉步边儿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它给胡家屯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正因为胡家屯处于宣化和怀安城的中间,东来西往的人们到了这里,正好走得人困马乏,需要打尖住宿和吃喝。于是,一些店铺便应运而生了。在胡家屯,过去开有好多店,如南店(现郭美富住处)、西店(董永英住处),桥儿店(赵振义门口)、沙窝店(赵振富住处)、骆驼店(原于少云住处)、大车店(赵连发老院)、烂店(在新垄地和尚坟一带)。另外,还有自成店、兴隆店、洞子店,都是给客人提供住宿的。除了住,人们还要吃和穿,所以,村里还开有饭铺(原赵绪元住处)、糕铺(现武孝连住处)、冀面铺(叶海云住处)、肉铺(赵怀智住处)、布铺(原老爷庙院东)。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因而,胡家屯逐渐发展成为左卫镇乃至全县的一个重要村堡。 在胡家屯老堡的中央街(原二大队所在地),过去有一座贞节牌坊,是专门为金氏老妇人所立,她在二十来岁死了丈夫,一直守寡未嫁,被尊为贞节烈女,旧县志上也有记载。牌坊由四根立柱所支,有4米多高,飞檐斗拱,彩柱画坊,挺拔壮丽,上面竖写着“圣旨”两个字,横写着“懿德流芳”四个字,这是朝庭批准颁发的,有神圣不可触犯之意。贞节牌坊与周围的古民居、古建筑相映成趣,错落有致,构成胡家屯老堡区的特有景观。解放初期,贞节 被拆除,现在只留下了“底”的地名,成为难得的历史遗存。 (张进牌坊牌坊 善)
本文档为【胡家屯历史与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5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