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

举报
开通vip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 XXXX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一、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永久避难硐室考虑一个综采工作面及三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综采工作面按照25人/班,掘进工作面每个面按照9人/班进行计算。其中,各个工作面均配备安、瓦检员一名。南部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总人数为:60人。 中部永久避难硐室按100人计算。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2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过渡 2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的使用面积计算: 2S=1.0×100.0=...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 XXXX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一、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永久避难硐室考虑一个综采工作面及三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综采工作面按照25人/班,掘进工作面每个面按照9人/班进行计算。其中,各个工作面均配备安、瓦检员一名。南部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总人数为:60人。 中部永久避难硐室按100人计算。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2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过渡 2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的使用面积计算: 2S=1.0×100.0=100m生 2S=7.0m 过 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5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 a=100×1.2?3.5=34 m; 生 a=7.0?3.5=2.0m; 过 a=a,2a34,4,4=42 m 生过 22、南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6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过 2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的使用面积计算: 2S=1.0×60.0=60m生 2. S=7.0m过 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 a=60×1.2?3.5=20.57 m; 生 a=7.0?3.5=2.0m; 过 a=a,2a=20.57,2,4=26.57 m 生过 根据永久避难硐室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时,中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42 m;南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1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3即可满足要求。 三、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 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永久避难硐室的系统主要组成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一道防爆密闭墙、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环系统、压缩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 1、第一道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1.0 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 2、第一道防爆密闭墙 防爆密闭墙同样要求能够抵抗瞬时1000?高温和1.0MPa的爆炸冲击波。通过采用C40强度的混凝土并配筋来实现要求。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3m,墙体设计施工成楔形,门前设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3、第二道密闭门 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4、空气循环系统 永久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与地面贯通的钻孔实现的。进风系统将压风管路从地面钻孔中直接送入到永久避难硐室内。在避难硐室内部布置成弥撒式和防护罩式相结合的布气系统,最后通过单向排气管路实现避难硐室内的空气循环,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不低于1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在无压风的情况下,可采用高压氧气瓶供氧方式。 5、空气幕系统 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连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在门口形成气幕门。 6、附属系统 附属系统包括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等,附属系统的安装不得少于2套,这些附属系统能保证避难硐室内部人员在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保持良好状态。 7、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 h。 8、 自备氧供氧系统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 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 (1)永久避难硐室供氧量计算: Q=A?t?B =60×24×60×0.5=43200 L Q——需配备的总氧气量,L; A——永久避难硐室按最大人数80人计算,人; t——供氧量不小于24h计算,min; B——供氧量不低于0.5L/min?人; 9、 环境监测 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5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 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生存室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
本文档为【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