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备课(刘春花)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备课(刘春花)

举报
开通vip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备课(刘春花)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备课(刘春花)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及全册教学备课 刘春花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1人,男生21人,女生20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庄。在上一学期的期末测试中四(2)班的成绩很好。四(2)班的肖尧、刘淑迪、王健洋等同学,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由于大多数同学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高,同学都能团结互助,勤于动脑,动手,动口回答问题。只要和学生家长配合好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工作,全面...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备课(刘春花)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全册备课(刘春花)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及全册教学备课 刘春花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1人,男生21人,女生20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庄。在上一学期的期末测试中四(2)班的成绩很好。四(2)班的肖尧、刘淑迪、王健洋等同学,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由于大多数同学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高,同学都能团结互助,勤于动脑,动手,动口回答问题。只要和学生家长配合好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较大希望。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良好,针对上述情况, 本学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并抓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在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的基础上,抓两头带中间,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 1、计算器2、用字母表示数;3、运算定律;4、认识多边形;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6、观察物体;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8、平均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在前三年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高。五、七两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 当然本册教材在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事视野。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领他们了解大自然与生活的一切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泰三古树——计算器 1、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用计算器探索运算中的规律 第二单元:节能排减——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2、练习 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 4、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快乐农场——运算律 1、假发的结合律与交换律 2、简便运算及减法的性质 3、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 5、利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6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除法的性质 7、乘法的分配律 8、乘法的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1、三角形的特征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和 5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6、梯形的特征 7、多边形的综合练习 8、图形的密铺。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认识两位小数 2、认识三位小数 3、小数的大小比较 4、小数的性质 5、练习; 6、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7、练习 8、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9、练习 10、求小数的近似数 11、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 第六单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2、根据看到物体的形状确定物体的摆放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 1、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2、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3、小数连 加、连减、加减混合 4小数简便计算 5、智慧广场。 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1、求较复杂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3、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4、实践活动—消费知多少 第九单元总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2、运算律 3、多边形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小数的加减法 6、观察物体 7、平均数与复式统计表。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通过亲历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2、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事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秘初步掌握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经历数学研究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作指导,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倍数与因数、多边形面积计算、正负数,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复杂的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可能性的统计知识。 5、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6、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7、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8、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9、学习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10、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1、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区分应用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质因数等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及面积机计算方法,区分对称平移与旋转,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学会计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和优选法,能运用分析现实问题。 4、继续探究统计的复杂知识,并能合理科学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善于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或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多维目标。 2、注意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3、善于借鉴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水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层层上升,逐步推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教具学具: 第三单元: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四单元:三角板一套、量角器以及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五单元: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第六单元:塑料几何体、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第七单元: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进度计划 周 次 内 容 1-3 一、 泰山古树----计算器 二、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4-6 三、快乐农场 ——运算律 7-8 四、巧手小工匠 ——认识多边形 9-13 五、动物世界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3 综合应用——饮食与健康 14 六、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15-16 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7 八、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18-19 回顾整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备课 泰山古树——计算器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三、教学内容 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本学期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 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2)精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时还需要说明几点: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五、[课时划分]:........2课时 小学四(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备课 课 题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_______计算器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计算器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教材结合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了解计数器的一些基本材 学 功能,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计数器的内容。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计数分 建 器有所接触,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数器。 析 议 基础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 教 知识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学 能力 目 培养 算。 标 德育 渗透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重 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红门、中天门和 (出示课件情境图) 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 ,师,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树, 教 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泰山古树的数量更是惊人~ ,生,灵岩寺古树的 (出示课件) 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学 ,师,根据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生,„„ 活 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1、做一做 动 二、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探究新知 学生自主解决 ,师,:我们选择“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师,谁能解决这个 棵古树,”这个问题一起来解决一下。 问题,并分享一下你的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方法。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请同学上台演 出示课件情境图) 示。 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如下: ,生1,算式里有乘 首先开机按ON键。 法和减法,应该先算乘 根据算式:3449+527+1640= 依次按3 4 4 9键 法,然后算减法。先计算 按+键 128×6=768 再用计算器 依次按5 2 7键 算3000-768=2232。 按+键 ,生2,我们用的不 依次按1 6 4 0键 同的方法,直接按顺序在 3、议一议 计算器上输入3000-128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计算器确确实实×6,结果一样。 有记录准确、计算快捷的好处,刚才能分工进行的小组非常,师,在有乘法和减的不错,提高了效率。既然计算器这么方便,是不是以后它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就可以代替我们的笔算了呢,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看法, 算乘法再算减法。随着科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只有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或技的发展有些科学计算者数据非常大的计算时才借助计算器。能笔算的仍要笔算,器会自动先乘除后加计算器不能代替笔算。 减。现在我们尝试计算下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面各题,小组代表汇报结 1、男生女生大比拼(出示投影片) 果。(出示课件情境图) ?第一组: 765,469, 男 17+83, 62-12= 1000×5, 589×76, 第二组: 3208,2965, 女 7865+3497, 835×23= 1305?45, 625?25, 6848,579,386, 2、数学与生活:(出示课件情境图) ,生1,计算准确、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快捷。 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生2,运用计算器教 (1)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计算这种数据多而杂的 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问题是,可以避免数据出学 (2)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错。方便记录。 活 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生3,我们计算时动 (3)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进行了分工,一个人读数 月,约合______年。 而另一个人操作计算器,四、课时小结 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出示课件情境图) 正确率也高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最合 适. 五、作业 1、说一说计算器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2、完成自主练习1、2、3题. 1. 用计数器计算 6840+298= 9680-4390= 8004X58= 2.说一说计算器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课 3.完成自主练习1、2、3题。 堂 检 测 通过具体计算,合理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计数器 计算器;在大数目的计算、探索规律中使学生体会 3449+527+1640 = 板 到计算器的快捷方便。通过练习比较和学生自己的教 书 判断,让学生知道,完全依赖计算器算数会使自己10891?250 = 学 设 的计算能力下降,应结合实际情况将计算器用到实反 3000-128×6 = 计 处。 思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_______计算器 课 时 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计算器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1. 认识计数器要与解决为题结合起来。 材 学 2. 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摩纳哥认识计数器,提高操作水平。 分 建 3. 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数器的熟练程度。 析 议 基础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教 知识 2.能利用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能力 目 培养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规律标 德育 中的神奇。 渗透 发现并理解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重 点 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出示投影片) ,生,计算快。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器,用,生,计算简便 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 ,生,算的又快又教 二、激趣导入 准。 学 ,师,在遇到复杂计算时,计算器的确很强大,算的又 活 对又快。今天老师能比计算器算的还快,你们信吗, 师,不信,我们比比看,你们用计算器算,老师来口算。动 (出示投影片) 999×9= 9999×9= 99999×9= ,生,老师为什么 1122?34= 算得这么快, 111222?334= 教 11112222?3334= (比赛结果是老师每次总是赢,同学们很困惑) 学 三、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探究规律。 活 1、做一做 ,生,我知道了数学 动 2、议一议 计算中的一些计算规律。 四、课堂小结 ,生,我觉得计算器很神 奇,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出示投影片) 可是我们更厉害,掌握数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规律后计算数比 五、作业 1.用所学规律回家考考父母,可以再找出更多的计算规 律,分享给大家。 2.完成自主练习4、8题。 1. 用计数器计算 8736+3849= 10325-7438= 5218-784= 9342x164= 102x63= 122? 34= 5643? 297+81= 7524 ? 396+81= 3546 ?197+82= 课 2. 找规律 堂 1+3= 检 1+3+5= 测 1+3+5+7= 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1+3+5+7+9„„+99= 用计算器寻找规律 本节课实在新课程理念下增加的内容。基于同9999×11=109989 学们对计算器的了解和初步应用,让他们自己说说板 教 书 9999×12=119988 计算器的有关知识,然后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研究学 设 反 9999×13=129987 规律的兴趣,并通过神秘小屋里的学习,培养学生计 思 9999×14=139986 的互助合作精神、探索新规律的方法。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乘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华第一站”——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有序的场景为素材~以文字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拟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中巴车周一到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的问题~展开对乘法运算律的学习。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对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已有了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1. 注重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乘法运算律的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律的理解掌握 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迁移类推导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字母表示数是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材 学 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分 建 也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析 议 基础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教 知识 表示数。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能学 能力 目 培养 写出多个算式,并能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规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标 德育 思想。 渗透 学生经历在由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体会并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重 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地球一小时”活动吗, 学生回答 二、具体情境,引入新知 学生小组议论教 师:看,四年级(1)班的同学为迎接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发现节水量和时 学 举办了一节《节约能源主题班会》,从这里你能找到哪些数间的长短有关系。 活 学信息, 生:我发现求节水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动 时间 节水量 变化。 2 10×2=20(毫升) 3 10×3=30(毫升) 4 10×4=40(毫升) 生:10×t 10 10×10=100(毫升) 生1:10.t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2:10t 教 三、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探究新知 生:4×b,可以写 1、做一做: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成4?b,或者4b。 学 量 生:x×5,可以写成 活 4×b= x×5= a×c= x?5,或者x5。 动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呈现课件) 1:我学会了用字母 四、巩固练习 表示数。 五、课时小结 生2:一个数乘字母 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的时候可以省略乘号。 生3:我了解了一些 节能减排的知识。 生4:我知道了减法、 六、作业 除法、加法算式中运算符 自主练习4、6、12 号不能省。 1. 哥哥今年x岁,比弟弟大2岁。弟弟今年几岁, 2. 每本书m元,买3本书需要——元,买18本需要——元,买x本需要——元? 3. 李方有m元钱,买书用去了58元,还剩——元。 当m=100时,李芳还剩——元。 课 4. 6袋大米共重y千克,每袋大米重——千克。 堂 当y=150时,每袋大米重——千克。 检 测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时间 节水量 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2 10×2=20(毫升) 板 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教 书 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采用多样性3 10×3=30(毫升) 学 设 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反 10×t=10t 计 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思 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整堂课始终体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仅起到了点拨引导的作材 学 用,并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所学知识。 分 建 析 议 基础1.初步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 知识 2.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学 能力 目 培养 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标 德育 渗透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重 点 引导学生会进行抽象概括。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 嘴??????n只青蛙( )张嘴。 教 2、一个数除以12,商是10,余数是8,该数学式子如学 何表达, 学生跟着学 活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动 节我们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 三、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探究新知 1、做一做 生:m-150 出示情境图 生:用原来的电费减 师:出门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如果小明家原来每节约的电费就是一二月 教 年的电费是m元,现在每年节省电费150元。节约用电后每用电后的。 年的电费是多少元, 师:当m=900时,现学 2、议一议 在每年的电费是多少 活 师:m可以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元, 动 四(练习 生:m-150 1、根据样子写算式 =900-150 2、(1)李芳有m元钱,买书用去了58元,还剩___元。 =750 当m=100时,李芳还剩___元。 2、议一议 师:m可以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五一中队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周活动,5天一共植树n棵。 (1)如果平均每天植树a棵,那么n=__________ (2)当a=50时,n=___________ 2.连一连 课 1xb axa x的平方 7xx axa 堂 检 测 xxx b a的平方 2a 7x 用字母表示数 课堂开放,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在学 m-150 习“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板 教 书 = 让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提问、主动回答,充分发挥学 设 反 答: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 思 m m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课 时 第三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教师要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数学模型的建立过材 学 程,使之明确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由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分 建 析 议 基础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教 知识 关系。 学 能力 目 培养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标 德育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涵数思想。 渗透 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重 点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 2.学生交流汇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 道,像:1 2 3 4 5 m 7 ,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几, 式:长方形周长=(长+宽)教 2.课题导入 ×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学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用字母来表示这些数量关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 活 系,(板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式) 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 1.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情境出示、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生1:s=vt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漂流路程,其中,用字 母表示数量关系既简捷又准确。同时,课件展示: 在数学上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用字母不仅可以表教 你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示数,还可以简明地表示 板书:s=vt 学 一些数量关系,图形的计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活 算公式,运算律等等„„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动 1.课件展示课本10页,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用字母表示行车速度和发电总量的练习题。练习 时,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 明确数量关系, 然后用字母表示 出数量关系。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内容, 同学们回答。 1.连一连 3x3 b+b bxb 5x5 2b 3的平方 5的平方 b的平方 课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格式。 堂 检 Xx6xy= ax8= 测 Xxy= 9xx+4= 用字母表示数量,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 s=vt 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是从板 教 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书 t=s?v 学 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设 反 v=s?t 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计 思 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这一内容主要教学怎样根据 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运算律 教学目标: 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具体的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和验算。 导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结合律[因为三个定律的探索模式基本是一样的,解决了第一个定律,后面两个自然就不攻而破,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的结合律] 难点: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因为前两个定律都是乘法运算,只有分配律师混合运算,既包括乘法也包括加法,相对来说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难度自然就比较大] 课时:6课时。 \ 课 题 信息窗一——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本信息的学学习,学生精力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加法运算律,材 学 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正确用字母来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分 建 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析 议 基础1、学习加法结合律~学习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教 知识2、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 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目 培养 符号意识。 标 德育 渗透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重 点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自学质疑 二、小组互助: 1、在,,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 a+,,=36+,, x+82+18=,,+(82-18) 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 2、分别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看是否相等. 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教 457-136-264 457-(136+264) 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 (35+63)+15 35+(63+15) 共识的~ 学 三、交流提升 组长要做好记录~留,一,展示交流 活 待课堂交流。教师巡视 动 1、你能够根据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交流。交流预设: 呢, 树苗; ,56+72,1,一共要购进多少课树苗,【板书】 +28 56+,72+28, 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板书】 花苗: ,80+88,3,冬青和柳树一共购进多少课, +112 80+,88+112, 教 4,牡丹和茶花一共购进多少课,等 3、小结归纳。 学 从而得出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用a、b、c得出加 法结合律的字母式。并随机板书。 活 4、提升 加法结合律 动 应用加法运算律简算和验算。学生共同验算加法~ 同时试用运算律简算~板书交流~指出简算过程。(a+b)+c=a+(b+c) 简算过程的完整展示指名A类学生板书帮带他类学 生。 5、探索加法交换律律: 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34+2?2+34 3470+1210?1210+3470 39+34?34+39 1210+790?790+1210 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 律~引导学生用a、b、c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字母式。 并随机板书。 6、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加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使计算简便~还可以进行验算。 a+b=b+a 四、总结拓展 1、各类学生谈收获~并给于鼓励表扬。 你发现了什么, 2、分发分层测试卡。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五、总结 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交换律~引导学生用 a、b、c得出加法结合 律的字母式 1、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102+345=345+102 ( ) 53+198+47+202=(53+47)+(198+202) , , 2、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 ,=25+, , 课 a+73+27=, ,+,73+27, 堂 检 测 加法结合律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 (a+b)+c=a+(b+c) 结合律,正确用字母来表示,初步感知加法 板 加法交换律 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个别学生掌教 书 a+b=b+a 握得不够扎实,还需要多多练习和指导,希学 课 题 信息窗一——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 课 时 第二课时 设 望学生努力~ 反 计 思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学习加法的结合律,总结出减法的规律。“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材 学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的关系,并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分 建 析 议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基础1、学习加法结合律~学习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教 知识2、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 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重 点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自学质疑 预习展示:教材17页 课前小研究 第6题 二、小组互助 50-20-10 ? 50-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 ,20+10, 60-24-16教 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 ? 60-,24+16, 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教师巡视交流。 填完后可以先把你的 学 三、交流提升 想法跟你小组内的 活 动 1、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思考:这个 同学交流一下。 规律反过来怎么说, 1,学生尝试解题~运 集体交流: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用简便方法计算~可与 减去后两个数。 组内同学交流。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以上两个规律吗, ,2,集体交流:教 a-b-c=a-(b+c) 778-432-168 3、出示例题:778-432-168 398-,76+98, =778-(432+168)—— 学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引导学生:从一个数里 a – b – c = a - ( b + c ) 减去另一个数~可以用活 四、课堂总结: 这个数连续一个整百 动 谈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数和一个一位数~计算 简便。 1.想一想~填一填 172-17-83=172-, + , 748-, ,-246=, ,-,354+246, 2.仔细观察~? 里应该填,、,、,~为什么, 73-56+12 ? 73-,56+12, 704-350-50 ? 704-,350+50, 课 395-,72+95,? 395-72-95 144-98-56 ? 144-,98-56, 堂 检 测 减法的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 a-b-c=a-(b+c) 关系,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举例验证,共同归 板 a-(b+c)= a-b-c 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教 书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的关系,并了解学 设 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反 计 去这两个数的和。 思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二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本信息的学习,探究和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两个材 学 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分 建 析 议 基础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景~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教 知识换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掌握乘法的两个运算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重 点 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及简便运算。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自学质疑,课前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 1、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 些信息, 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 二、交流提升 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教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 录~教师巡视指导。生 学 活 动 ,1,2 X 25 X 20 ,2,2 X,25 X 20 , 生1:一共购进了多 = 50X 20 = 2 X 500 少千克花土, =1000, 千克 , =1000,人 , 生2:一共购进了多少 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 b ,.c =a . ( b . c ) 。千克花土,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三个数相乘~先乘生3:购进的花土比花教 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肥多多少千克, 和第一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这叫做乘法结合师: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学 律。 克花土,这个问题怎 三、探讨问题:根据算式总结出乘法交换律: 解决, 活 a.b=b.a 3 X 2 = 2 X 3 动 五、总结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5 X 40 = 40 X 25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3 X 25 X 4 8 X 33 X 125 40 X 13 X 25 2、做21页的第1题~做在书中。 课 堂 检 测 乘法结合律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 ,a . b ,.c =a . ( b . 合律,正确用字母来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板 c ) 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个别学生掌握教 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得不够扎实,还需要多多练习和指导,希望学 设 学生努力~ 反 计 思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二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不为0),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材 学 表示a?b?c=a?(bxc)(b、c不为0) 分 建 析 议 基础1.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 教 知识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学 能力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重 点 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自学质疑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学习连除的运算定律~并能应用此运算律进行简便 计算。课前探究: 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90?3?2,,90?,3×2, 420?6?5, ,420?,6教 ×5, 750?5?2,,750?,5×2, 流~互相完善~把你的二、交流提升 ,课件出示例题图 , 学 1、提问:从图上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发现的疑惑分享给小 活 组里的同学~组长要做 动 好记录~留待课堂交 流。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解决方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 3、集体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让学生说主探索估计学生会出 一说怎么想的~第一步 现以下算法: 4、讨论比较。 224?2=112,本, 112 这两种解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28,本, 教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 4×2=8,层, 224 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8=28,本, 学 不同点: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 第一步用除法求出每个书架平。 活 三、总结拓展: 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课本24页的7题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课 2、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堂 检 测 32?2?4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了逆用除法的运算 =32?,2x4, 性质,等式仍然成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不板 =32?8 为0)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一次除以这两个教 书 =4 数,即 a?(bxc)=a?b?c.今后我们运用这学 设 个除法的运算性质来计算题。 反 计 思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三 乘法分配律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本信息的学习,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律,并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一材 学 些简便运算。 分 建 析 议 基础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 知识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 能力3、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重 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讨论 同学们,玩过农场游戏吗, 我们先来解决这 二、学习新课 个问题,芍药和牡丹一教 1.创设情境 共多少棵,要解决这学 瞧,我们的小花园,有芍药和牡丹,从中你发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活 现信息了吗,(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再求什么,请同学们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 动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 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 学问题, A、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全班交流 12×9+8×9=(12+8)B、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9, (4)验证 15×8+10×8=A、(125+12)×8?125×8+12×8 (15+10)×8 教 B、(78+69)×25?78×25+69×25 学 (5)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活 小组合作 交流 动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两个数的和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 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的规律,我们叫它乘法的 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生答师板书:(a+b)•c=a•c+b•c 三、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四、感悟收获 五、作业 1、找朋友 (15+6)×7 325×(99+1) 325×99+325 34×17+34×1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课 (1)13×(4+8)=13×4+13×8 ( ) 堂 (2)(a+b)?c=a+(b?c) ( ) 检 测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乘法的分配律,正 乘法的分配律。 确用字母来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 板 值,发展应用意识。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够扎教 书 实,还需要多多练习和指导,希望学生努力~ 学 设 (a+b)•c=a•c+b•c 反 计 思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本节“我学会了吗”是对本单元——乘法运算律知识的梳理和运材 学 用,通过解决该市和小区绿化的面积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分 建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乘法运算律掌握的水平。 析 议 基础1、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教 知识 学 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利用学过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 教 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学 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学生准备练习本 活 二、解决问题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动 1、创设情境 2、解决问题一 出示第一个问题:我市5年共需绿化多少根据学生回 公顷, 答,教师板书:乘教 你想怎样列算式,生交流: 法结合律 学 (1)13×12×5 (2)13×(12×5) 乘法交换律 活 (3)5×12×13 „„ 动 三、练习 (a?b)?c=a?(b?c) 四、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把这一单元的内容全 a?b= b?a 部复习了一遍,同学们学习的比较好。 简便计算 25x49x40 125x24x5 35x9x20 = = 课 堂 25x4x8x25 4x(25x125) 365x50x2 检 测 创设情境~通过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乘法分配律 把本单元的3种乘法运算律的复习贯穿其板 (a+b)?c=a?c + 教 书 中~浑然一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学 设 反 b?c(a-b)?c=a?c 计 ~构建知识网络~程中自主系统的归纳知识点思 - b?c 改变以往先复习知识点再做题的模式。 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足额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七、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窗1 2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信息窗4 1课时信息窗5 1课时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一 三角型的特征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学生自己的拼他和观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明确三角形的边、角、顶材 学 点的名称及数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高的画法并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分 建 析 议 基础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三角形的意义。 教 知识2、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学 能力3、能自觉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意义。 重 点 各种三角形的判断。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自学质疑 小组合作~大胆猜测~用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自学课本第 30--31页的内容~看看你能学会什么, 并找出小组的发现。以二、动手操作 教 1、三角形的特性。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哪,我们小组为单位~把你的发做个实验吧~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和一个四边学 形的框架~请同学们分别拉一拉~观察这两个框架现的及疑惑分享给小有什么变化, 活 组里的同学~组内交流 动 之后由小组长负责汇 总~把发现的问题纪录 下来。 师总结:用力拉三角形的框架时形状不容易改变~ 生:我发现三角形的 我们就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塔吊的设计就是利框架没有变形~而四边 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形框架变形了。 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一起来欣赏一下。 活动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现在请你生:有三个角、三条边。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三角形~看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人们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 理设计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咱活 们接着研究。 动 1、能行 ,1,由三条线段,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 ,、, ,个角和, ,个顶点。 2、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课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 堂 检 测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 三角形的特征 定性及三角形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拼他和观察板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明确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的名教 书 称及数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高的画法并学 设 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反 计 思 小学 四(2) 年级 下 学期 数学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一 三角型的分类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三角形的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分材 学 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分 建 析 议 基础1、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教 知识 学 能力2、经历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目 培养 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按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1、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一、谈话导入: 可以把角分为:( )、 ( ) 、( ) 二、合作交流 教 2、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分1、拿出学具,按照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填序 号) 学 类,可以按( )分,把三 是锐角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 形, 是钝角三角形。 活 角形分为( )三角形、2、说一说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动 ( )三角形、( ) 三角形。 1、三角形分类,可以按( )小组合作交流“三角形每个角的特点” 分,把三角形分为( )三角1、完成下列表格 形、 直角个数 锐角个数 钝角个数 ( )三角形。 锐角三角 2、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教 形 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 学 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形 等边三角形。 活 钝角三角 3、相等的两条边叫等腰三角 形 形的( ),另一条边叫( )。 动 2、总结:直角三角形肯定有( )直角;不可能有4、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 ( ) 叫做( )、( )、( )? 锐角三角形有( )锐角,不可能有( ) 钝角三角形肯定有( )钝角,不可能有( ) 1、三角形分类,可以按( )分,把三角形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2、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课 3、相等的两条边叫等腰三角形的( ),另一条边叫( )。 堂 4、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叫做( )、( )、( ) 检 测 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的分清三角形的特征, 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能独立完成作业。 板 角三角形,等腰三角教 书 形、等边三角形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内角和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该信息的学习,了解三角形三遍之间的关系,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教 知识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教学重点:探讨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重 点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自学质疑:小研究 小组互助:带着自己的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个角~这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将 几个角的度数的和~我们称之为内角和。 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 2、自己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交流~互相完善~对于教 个钝角三角形~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再算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同 一算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填写下表: 时~组长记录下小组的学 共同看法和问题。,教 ?1 ?2 ?3 内角和 师巡视了解, 活 动 交流提升: 展示交流:交流你们 1、师:刚才~我们已经就课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交的发现和问题。这样学 流~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发现~也一定有很多的生更能明确要交流的 疑惑~下面我们就在全班交流交流吧: 问题~也避免浪费时 ,1,、你们组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发现......】 间。请一个小组同学上教 学生可能说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非常接近台展示。,其他小组的 180?~或者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等。 同学认真听~及时进行学 ,2,猜测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 点评、补充或修改~教 ,3,引导学生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方法验证。师随机进行点拨。, 活 【课件展示点拨】 动 1、做一做:课本36页第2题 2、判断: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 , ,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 , 课 堂 检 测 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学习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同学们总结 180度 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度数。积累了板 四边形: 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 书 五边形: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图形的密铺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材 学 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分 建 析 议 基础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教 知识铺。 学 能力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目 培养 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的特点。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标 德育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渗透 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重 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欣赏图 一、 观察与理解 谈话:同学们,我们的新校区已经投入使用了,谈感受 你们想去看看吗, 教 (课件出示图片) 学 师: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铺的时候,图形和图形之间有什么要求呢,活 (板书:无空隙、不重叠) 师:像这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既动 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在数学 上就叫做密铺。(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选择。(1) 二、 操作与探索 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 种图形铺一铺。 1( 一种平面图形的单独密铺。 (2) 想一想铺的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 提问: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 (3) 将铺的结果铺,你是怎么铺的, 学 在小组里交流。 2( 两种平面图形的组合密铺。 学生操作。 小结:看来,如果一种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不活 能密铺,只要配上了另外一种或几种图形,将中间动 的空隙填满就可以密铺了。 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几种图形来进行密铺 呢, 那就要请出我们的好朋友——出示七巧板 师:这是什么,它是密铺图形吗,由哪些图形 密铺而成的, 三、 创作与欣赏 四、 回顾与总结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 图形的密铺,你有什么收获,(有的图形可以单独 密铺,而有的图形不能单独密铺,但是不能单独密 铺的图形可以配上另一种图形,将空隙填满,也可 以进行密铺) 1、小明家购买新房,准备用地板砖密铺新居,要求地板砖都是正多边形,每块地板 砖 的各边长都相等,各个角都相等。请大家参谋一下。 2、如果你是地砖公司老总,你将如何安排生产公司的产品, 课 堂 检 测 图形的密铺 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因为它的每个内角都是 120度,在每个拼接点处恰好能容纳3个内板 角;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因为它的每个内教 书 角都是108度,而360不是108的整数倍,学 设 课件 在每个拼接点处的内角不能保证没空隙或重反 计 叠现象;除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思 外,其它正多边形都不可以密铺平面。不留 空隙即是密铺 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 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练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与改写小数,以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名数间的改写。 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总结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 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七、课件教具:电子白板 八、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3课时 信息窗4 2课时 信息窗5 2课时 复习 1课时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一 小数的意义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教 知识义; 学 能力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目 培养 位。 标 德育 渗透 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重 点 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 你们喜欢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关于一些鸟蛋的信出问题。 息。教师出示信息窗。 你们喜欢鸟吗,今天 让学生读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我们就来看关于一些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活动一 创设情境、鸟蛋的信息。教师出示 提出问题。 信息窗。 学 你们喜欢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关于一些鸟蛋的信让学生读取信息,提出 息。教师出示信息窗。 数学问题。 活 让学生读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板书问题。 动 1、让学生解决问题(1) 1、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 教师:谁能总结怎样来读写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 2、解决问题(2): 书。 教师:要想知道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楚0.01 教 表示什么。 3、解决问题(3) 4.教师点拨: 学 3、解决问题(3) 小数的意义。 4.教师点拨: 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活 小数的意义。 数位顺序表。 动 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数位顺序表。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 活动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 做自主练习第3、4。 分。 1(自主练习第3题。 2.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 2.自主练习第4题。 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 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联系。 活动四:评价小结,反思提升 活动四: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 堂 检 测 小数的读写和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切入 意义 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操作和体验。在这板 读作:零点二五 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教 书 0.365读作:零点三六知识,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利用现代化教学 设 五 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直反 计 一点六五 写作:1.65 观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思 零点零六 写作:0.06 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二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性质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教 知识 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学 能力 目 培养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标 德育 力。 渗透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重 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 自然界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读了这些信出问题 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自然界里蕴藏着 无穷无尽的奥妙。读了教 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 些有价值的问题, 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 二、自主探索、合动 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再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二、自主探索、 并思考如何比较,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形成共识 4(教师点拨: 小组内交流自己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的想法,形成共识。选教 好代表准备汇报 大。) 3.汇报交流。 学 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小组代表汇报交 流。其他学生补充、质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活 疑、评价。 大的那个小数就大。1.自主练习1: 动 2.自主练习2: 3.自主练习3: ? 4.自主练习4:练习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 学生能够谈一谈自己中隐含的信息,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中可以填几 的收获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四、评价小结,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 题, 8.?7,8.47 56.24,56.2? 70.?6,70.26 0.4?,0.44 课 2.58,2.?8 堂 检 测 小数的大小比较 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联系自11.85 ,24.3 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在小 板 11.84, 11.68 组里,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教 书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展开讨论、交流,使想法更加完善、具体。学 设 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反 计 大。 两个小数的大小。 思 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 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三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课 时 第三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由主题图导入课题~学生自己通过解决问题~探究出了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材 学 规律。让学生切实参与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分 建 识经验~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析 议 基础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 知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渗透 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重 点 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画面~搜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龟的蛋~令我们大开眼集数学信息~提出问 界~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去看看鸟蛋题。 宝宝的情况吧。 学生可能提的问教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题:锦鸡蛋、杜鹃蛋、 二、探究新知 蜂鸟蛋各有多重, 学 ,一,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学生独立完成 变化的规律 活 1(自主探究 ,1,独立解答提出的问题。 动 ,2,观察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把46.5除以10 2(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活动要求: A先同桌交流~再前后两人 交流。 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 B四人形成共识。 位( C选好代表~准备汇报。 把46.5除以100~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一个组汇报交流~其余学生补充质疑。 位( 教 4(教师点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 除以10~就是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除以100~正。 学 就是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除以1000~就是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活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学生独立试做(同动 的规律 把0.08 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结果是多桌交流。 少, 学生回忆获取知识的三、巩固应用、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评价 方法和经历的过程~ 1(巩固应用 ,1,完成63页的绿点问题 教师注意强调“补零”问题。 ,2,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 2(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1.把9分别改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800?10= 800?100= 800?1000= 课 堂 3.完成63页的绿点问题 检 教师注意强调“补零”问题。 测 4.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能力、验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 交流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但有的学生对于板 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还不是很熟书 学 练~应用时混淆~需要进一步练习。 设 小数缩小到原数反 计 思 的1/10,小数点就向左 移动一位。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四 名数的改写 课 时 第四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进行名数的改教 知识 写。 学 能力 目 培养 2(能熟练的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标 德育 渗透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名数的改写 重 点 名数的改写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填空 二、自主尝试 快乐探究 1米,( )厘米 教 1(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公顷,( )平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方米 学 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 1时,( )分 活 1吨,( )千动 克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1)出示 3米 时间时,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 )厘米 叫做名数。 教师提问:米教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学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关系,(1米,100活 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厘米) 动 2(单名数的改写 3.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 级单位的例子。 三、分组合作 讨论释疑 四、展示点评 总结升华 进率若是十、百、千,左右移动小数点。 五、清理过关 趣味拓展 4千米180米,( )米 7米6厘米,( )厘米 课 5平方米2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堂 检 5时30分,( )分 测 3日12时,( )时 名数的改写 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进行名数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的改写。能熟练的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板 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教 书 学 数之间的改写。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设 反 计 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思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五 求小数的近似数 课 时 第五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让学生根据要求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能把较大的整数改材 学 写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分 建 析 议 1、学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基础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重 点 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 二、探究新知 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 导入新课: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似数(卡片出示) 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986534 教 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58741 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31200 50047 学 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98010 二、新授 14870 活 1、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 身高,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些数字,学生填完后,说动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一说是怎么想的 近似数吗,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2?645?32万 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47?05?47万 之间。 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生:自己练习在练习 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 的程度越高。 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 师: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 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教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1)学生汇报保留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学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们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 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活 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理解。 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动 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 4、小结: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 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 四、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 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 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看 自主练习 1、 2、 3、 课 堂 检 测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植 这些近似数都是把某一个数截取到一个指定 的数位而得到的。近似数的截取方法,一般有下面0 板 .984(保留两位小数)?三种: 教 书 0.98984(保留一位小数)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学 设 ?1.0 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小。 反 计 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思 的近似数 六 趣味拼搭 ------观察物体 单元备课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不同。 2.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单个具体事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图形与几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本单元安排了1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小朋友观察一组正方体的情景。借助问题“下面几副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引发对“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同一组正方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探索。借助“先摆一摆,再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在操作与观察活动中说出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的样子,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由一组正立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立体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 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 2. 由易到难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四、突破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真正的、充分的进行活动和交流。 课堂上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观察和操作。还要多多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已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自己的思路,互相启发。 2、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 ,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通过不断的辨认,不断的观察,不断地积累,才能变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所以结合实际进行应用。 本单元的评价,教师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和关系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互作学习,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观察物体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教 教 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 基础 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教 知识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学 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重 点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回忆旧知 . 谈话:同学们经常逛商 场,这个场景你们见过1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吗,图中的冰箱从不同 2.课件出示信息窗1(有冰箱和冰柜两个实物) 的方位看分别是什么形 谈话:只有冰箱我们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和辨认,现在图中状,(课件出示3种形状 有冰箱和冰柜两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又会是什么学生选择) 教 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组物体是 什么形状。(板书课题:观察一组物体) 学 三、操作观察 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 大胆猜测 活 谈话:(课件出示3组形状)请同学们猜猜每组形状是从哪 个方位看到的呢, 动 学生猜测。 让学生观察 2.模拟观察 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 备的两个纸盒来代替冰箱和冰柜,按照信息图中冰箱和冰柜 的摆放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 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 边讲边演示怎样观察)并把观察到冰箱和冰柜一组的形状和 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小组合作,观察交流, 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教师巡视指导。 3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全班交流汇报。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画一 画冰箱和冰柜这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 教 形状。(学生画,教师指导) 4.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学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另一组学具(两个大小 不同的圆柱体)摆放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哪 活 组形状。(课件出示形状,学生分组观察,教师指导) 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四、拓展应用。 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动 1.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2.看一看,连一连。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在小组内交流。 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3.想一想,摆一摆。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先想象,在以小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交流。为信息窗2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做铺垫。 观察物体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谈话:请同学们谈谈你、老师或你的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和这 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课 2(提高练习: 堂 练一练 检 测 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组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板 到的。 追求美。 教 书 3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学 设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反 计 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思 试着画一画冰箱和冰柜这 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 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 第七单元:小数加法与减法 单元备课 一、学习内容: 1、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教科书P47-P48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第一课时) 2、小数减法(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教科书P48-P49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第二课时) 3、加法运算律的推广(简便计算);教科书P52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第三课时)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问题意识,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能独立思考,能自觉进行验算,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主要知识点: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被减数是整数时,要添上小数点和根据减数的小数部分补上“0”后再减。 3、竖式计算小数时,小数点末尾的“0”不能去掉,把得数写在横式时,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 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 a-b-c(最容易错) 5、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6、填写运算律时,要填完整,比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不能只填“交换律或结合律”。 7、减法运算性质的逆向运用a-(b+c)= a-b-c(最容易错)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一 小数加减法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材 学 齐。2、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与横分 建 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 析 议 基础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教 知识 数 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学 能力 目 培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标 德育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不断体验成渗透 功的乐趣 重 点 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 点 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6.45+4.29=10.74 二(探究新知。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 1.观察例 1,根据情境图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报。 6.45-4.29=2.16 题, 2.解决问题(1) 。 6.45 6.45 学生独立计算, 教 做完后和 + 4.29 - 4.29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 10.74 2.16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 报。 小数加减 活 法 提问: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 讨论:为什么要把 小数点对 的计算方法。 吗, 齐, 比较整数加减动 法和小数加减法 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 3.解决问题(2) 着一位减是一样的, 不同之 处在 学生用竖式计算。 于小数点, 盖住小数点就 是大家 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学生列式计算后, 交 流反馈。 小结: 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 讨论:用竖式进 出示活动要 行小数加减 小数点对齐, 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 的, 只 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也就是相同 是要 求:(课件) 多小数点。 数位对齐的 计算 算理。 41.25+0.45 教 4.38-1.28教师点拨: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1、独立完成, 学 小数末尾的零要去掉。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活 问题。2、小组交流, (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 小结本节课的动 行成共识3、选好教学内容。 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 0 的时候, 我们 代表准备汇报。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 向横式 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 结果就可 以了, 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 一种体学生汇报 现。 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 起学习了什么,你 有什么收 获, 5.12+4.68= 5.2+3.53= 做一做。 课 1.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 了, 堂 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 做完后小组互评。 以怎么写吗, 检 根据是什么, 测 2.5.12+4.68= 5.2+3.53= 小数的加减法 计算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数的加减法(1)注意 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 齐。在本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板 相同的数位对齐; (2)教 节课的教学中,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书 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学 设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去解 决问题,尝试小减法进行计算; (3)反 计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思 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 的小数点,点上小数 减法的计算方法。 点; (4)得数末尾有 “0”的,一般要去掉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二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教 知识 确地进行计算。 学 能力 目 培养 2(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标 德育 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 渗透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重 点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 点 教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学 同学们观察情景图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 1. 学生尝试独立列活 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 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出示情境图) 动 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 些情况。 1.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 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 (一).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问题一:“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学生交流算式:(注法] 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合算式) 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10.98―0.22=0.76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米) 0.76―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0.1=0.66(米)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20.98―0.22―0.1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或 数位。) 30.98―(0.22,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0.1)1. 学生尝试独立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问题二:“蓓蓓”百天时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了解学生的情况。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总结:方法一:0.18+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0.16-0.78=0.19(米) (三)计算:7.65+3.72+6.35+6.28 1.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教 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学 (7.65+6.35)+(3.72++6.28) 活 = 17.72 +6.28 = 14+10 动 = 24 = 24 总结: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简便就怎样算: 课 ? 3.7+4.48+3.52+1.3 ? 6.9+0.2-6.9+0.8 堂 检 ? 159-27.37-72.63 ? 12.55-(2.55+8.9) 测 在本节课中,除了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相关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 方法一:板 我还利用了明星台评比明星小组和明星小个教 书 人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利用学生的团7.65+3.72+6.35+6.28 学 设 队精神,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反 方法二:计 学习。 思 7.65+3.72+6.35+6.28 单 元 备 课 课题 第八单元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教 的平均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 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总 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目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标 知识的价值。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 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 本单元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用统计表的材 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解 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通过对两个小队立定跳远成读 绩的整理,认识和学习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 平均数的意义,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 方法。 重点 教学 平均数的意义, 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难点 求平均数的方法(信息窗1) 2课时 课 复式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 1课时 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安 消费知多少, 1课时 排 课 题 信息窗一 平均数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材 学 学习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教练在动脑筋分析两名队员得分情况的情境。手边的资料分 建 析 议 提供了7、8号两名队员的得分数据。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基础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教 知识 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能力 目 培养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标 德育 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渗透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重 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发争论。 学生可能说出多种 谈话引入: 体育运动 (课件出示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教 表) 学 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 活 动 学生可能会做出下 面的一些回答: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1.选身材高的能得场 场 场 场 场 教 分的队员上场。 7号 9 —— 11 13 —— 2.选一个投篮准的 8号 7 13 —— 12 8 学 3.选一个状态好的 师:仔细分析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思考一下应该换活 4.换一个得分多的 谁上场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充分的交流) 动 师:看来换谁上场,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平均数在大小上和原来的这几个数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今比较有什么特点, 天,我们就从“运动员的总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得分” 小结: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它代表了一 个平均水平,刚才判断7号队员成绩好,是因为7号队员的 平均水平高于8号队员的平均水平。 活动三:解读平均 总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堂 检 测 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平均数 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 板 7号:(9+11+13)?3 教 什么,为了很好带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书 学 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启发设 8反 计 思考、引导讨论,促进他们的情感、知识的交互生思 号:(7+13+12+8)?4 成,发展学生智力。 小学 四 年级 下 学期 数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刘春花 课 题 信息窗二 分段统计表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人 刘春花 主备人 刘春花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教案 教案 教 教 复式分段,由“对1小队和第2小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分段统计一对两种数材 学 量同时分段统计”的过程,使数据分布规律清晰,为判断与预测提供方便。分 建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析 议 基础1. 能对数据进行分段统计以及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教 知识会看复式统计表。 学 能力2. 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并能根据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掌握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难 点 掌握复式分段统计表中数据的统计方法。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 分析数据: 二、自主尝试 独立探究(出示课件) 第1小队立定跳远 教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的成绩在118CM, 学 2.尝试整理,小组交流。 170CM之间,第2 活 老师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小队立定跳远的成 动 复试、复试分段),选择一种统计表将成绩绩在110CM,170CM 整理一下。 之间,数据跨度大, 不集中,可将立定 三、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1.将第1小队和第2小队立定跳远的自己完成第2小队 成绩整理一下。 立定跳远的成绩制教 成单式分段统计学 2.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制作。 表,并填写数据。 活 (1)哪个队的成绩好呢,(小组交流比 动 较) (2)制作复式分段统计表. (3)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四、展示点评 总结提 136 134 124 132 127 130 127 128 130 144126 133 126 135 141 147 141 134 138 137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身 高(厘 米) 合 计 120,129 130,139 140,149 课 人 数 堂 检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测 (1)哪个身高段的人最多, (2)鼓号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分段统计表 能对数据进行分段统计以及将两个单式统 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会看复式统计 板 表。 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并能根据教 1(求平均数 书 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 设 2(复式统计图,进行反 计 思 分段统计。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小学 年级 学期 学科备课 教师姓名: 课 题 课 时 课 型 教学具 集体备课人 主备人 丛备人 参考资料或 教案 教 教 材 学 分 建 析 议 基础 教 知识 学 能力 目 培养 标 德育 渗透 重 点 难 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课 堂 检 测 板 教 书 学 设 反 计 思
本文档为【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备课(刘春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5KB
软件:Word
页数:125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02-10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