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举报
开通vip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隋唐五代文学是指五八一年至九六零年发生的文学现象。也就是指隋代,唐代,还有粱、 唐、晋、汉、周五代。其中以唐代文学的发展为最有成就。而唐代文学又以唐诗的成就最为 突出。唐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公元五八一年。隋王朝建立,结束了南北长期对峙分裂局面。公元六一八年,唐王朝建立, 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它发展的高峰时期。公元九零七年,唐朝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政权的 交替迭变。直到公元九百六十年,晚唐五代灭亡。宋朝建立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这一时期隋代存在的时间短促,文...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隋唐五代文学是指五八一年至九六零年发生的文学现象。也就是指隋代,唐代,还有粱、 唐、晋、汉、周五代。其中以唐代文学的发展为最有成就。而唐代文学又以唐诗的成就最为 突出。唐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公元五八一年。隋王朝建立,结束了南北长期对峙分裂局面。公元六一八年,唐王朝建立, 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它发展的高峰时期。公元九零七年,唐朝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政权的 交替迭变。直到公元九百六十年,晚唐五代灭亡。宋朝建立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这一时期隋代存在的时间短促,文学成就不高。五代份乱,文学上除了词以外,也无多大 成就。因此,这一时期文学重点是唐代文学。 第一节 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情况 一、经济方面:唐代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调整生产关系,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一百多年间,唐帝国的经济发展到了繁荣的 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强大封建帝国。到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延续八年破坏了唐 帝国的政治统一,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发展,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中叶以后,北方经济萧条, 南方一度出现畸形繁荣,唐末,僖宗年间,爆发了黄巢起义,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二、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大力调整地主阶级的内部关系。 l、限制豪门世族的势力,照顾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扩大政权基础。 2、废除九品中正制,继续推行和完善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常设明经、进士两科,使唐代出现了贞 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政治局面。 三、思想学术方面:唐代的思想学术方面空前活跃和发展,唐代对儒、释、道思想都加以 提倡,独尊儒木的思想法统被打破了,各家思想得以自由发展。唐代实行高度的开放政策, 使唐代出现了两个文化交流:一是南北文化交流;一是中外文化交流。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 就是指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其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是指我国西域的少 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和汉族人民的音乐舞蹈得到各方面的融合与交汇。唐化文代从中亚、日本、 印度等地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中吸取营养,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 艺术。 第二节 唐代文学发展概况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了唐代时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 1 自战国以来所从来末有过的百花广文章齐放、万紫干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 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保存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 (《全唐诗》统计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家二千多家)。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现存诗歌篇数多两倍。独具风格的诗 人约有五、六十人,大大超过了唐以前的诗人的总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成就, 更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散文方面,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出了许多政论散文、传 记散文、游记散文、寓言散文、杂记等新型的短篇散文。小说方面出现了富于文采的传奇作 品,这是中国小说的形成。通俗的讲唱文体的广泛流传;词从民间到文人,从萌芽到成熟, 为文学的新发展开拓了道路。 一、唐代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一、政治经济的发展。唐王朝接受前朝政治腐败导致灭亡的教训,因而对统治者和人 民的关系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唐太宗李世民曾告诫过他的儿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 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开国以来,就采取了一些开明的措施, 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兴修水利,扩大农田,发展了 农田生产。同时,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日益发展,商业都市兴起。由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 展,就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使唐代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杜甫在 《忆昔》诗中写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苦。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这就是对当时景象的生动反映。经济的繁荣是唐代国力强大,也是文化和艺术发展和繁 荣的基础。而安史之乱后,社会受到极大的损失。“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杜 甫)战后唐代的经济向南方发展,北中国的无数人民避难南迁,从而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较 大的发展,也为唐中叶以后的文学繁荣准备了条件。 第二、思想文化的影响。唐代在哲学、宗教、艺术和文化政策、科举制度上大力提倡, 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唐代不搞独尊儒术,而是把《道德经》和《庄子》定为士子必读之书, 派名僧玄奘和义净赴印度取经,使西域的景教、袄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学术文 化上的交流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扩大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活跃了思想,带来了各种流派、 各种风格的形成。如: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王维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杜甫、白居易受儒 家思想的影响。而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也以儒家思想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唐代采取科举制度, 2 中下层知识分子参政,以诗赋取无理取士,在州县设立学校,自唐太宗以来重视文学,爱好 诗赋,历代便形成作风。这就必然引起对诗人的尊重和对文学的爱好。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了 整整一个朝代,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唐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事业的发达使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艺术吸收西域、中亚特别是印度的外来文化影响,从 而有了空前的发展。这些和文学有关系的艺术的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 响。以上是从文学的外部因素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唐代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三、开明政策使作家素质提高:唐代开明政治使中下层地主阶层的子弟走上仕途,他 们比贵族子弟更有才能和抱负,更能奋发向上。能使文学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追求美好理 想。唐代很多作家都提出文学革新主张,陈子昂主张“风骨”“兴寄”,李白、杜甫在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韩、柳的古文理论都是唐代宝贵的文字贡献。他们的作品 思想内容深广,艺术形式完美,风格流派众多。特别是在诗歌体制上的完善,是唐诗对中国 古代诗歌的贡献。 第四、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是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唐代文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 前进。前代文学为其开避道路,使《诗》、《骚》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得到发扬,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的出现,以及“双子星座”李杜的出现,韩、柳诗派的出现,为唐 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 种分段是以唐代社会的发展阶段为线索来分期的。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玄宗开元初年(713)。约一百年时间。前五十年时间基本上是南北朝文风的延续,后五十年的诗歌,先有“四杰”,继有陈子昂,扭转诗风为唐诗开避了 道路。 盛唐:自开元元年(713)到代宗大历初年(766)年,约五十年时间。唐诗发展到了顶峰。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白、杜甫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面旗帜,批判黑暗, 追求理想,反映社会现实。他们的诗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唐:自大历元年(766)至文宗大和九年(835),约六十年时间。是唐代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元稹、白居易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新乐府诗歌是其代表。还有韩、孟诗派,浪漫诗人李贺,柳 宗元、韩愈以不同的风格活跃诗坛。 晚唐:自文宗开成元年(8 3 6)到昭宗天佑三年(9 0 6),约七十时间。先有小李杜,继有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以不同风格批评时政,揭露黑暗,成绩突出。 三、散文的发展 除诗歌外,古文运动的成就、传奇小说、变文的出现也给这时的文学 3 增添了繁荣景象。唐初,陈子昂等始扭转齐粱文风,经过韩、柳的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形成, 并取得成就。古文运动是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包含有关形式和技巧方面的艺 术经验,对文学有普遍意义。这时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记、寓言、传记、杂文等文学作 品。它们的成就是唐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之一。 唐代以前,小说还处于幼稚阶段。唐初,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小说创作有所提高,但 仍是六朝志怪小说的延续。直到唐中叶,传奇小说才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艺术上日趋精美, 思想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的作品。传奇小说在唐代得到发展,一是唐代都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社会生活要求在小说中得到反映,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二是信者继承前代小说的艺术经 验而加以发展,这二者的结合使传奇小说得到很高的成就成为唐代文学中的珍宝。 变文是唐王朝为宣传佛教而产生的文学样式,后来变为通俗的文学。它对后代的弹词、 小说、戏曲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词的起源与流变 词是适应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生活而产生的,并经过许多诗人努 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唐末初步发展起来。而到了五代时期,词才逐渐成熟 起来,并且出现了南唐诗派和西蜀诗派,代表诗人有李煜、冯延已和韦庄、温庭筠等。他们 在扩大词境和表现艺术上对后代词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节 隋及唐初诗人 一、隋代诗人: 隋代的诗歌基本上是齐、梁时期浮艳诗风的延续,只有三十八年时间。诗人有两部分: 一是由陈入隋的诗人:江总、虞世南、虞世基;二是北隋的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人。隋 炀帝极力提倡宫体诗,以适应其亨乐生活的需要,使隋代诗歌弥漫着形式主义地风。同时, 隋代诗歌也有一些向唐初诗渡的因素,主要是隋初边塞诗歌的出现和南北朝诗风的合流。从 而使隋初诗歌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和委婉含蓄、细腻刻划的新意。隋代诗歌中七言诗已较成 熟,如卢思道、薛道衡等人的七言歌行诗,隋炀帝写的一些七言诗。无名氏的《送别诗》:“杨 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卢思道的《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还有杨广的无题小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黠销魂。”通俗而有情味。 二、初唐的应制诗: 唐太宗李世民当初做秦王时,就以他的秦王府为中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 借以拢络当时的贵族官僚地主阶级势力,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是一个领袖,在文学上也成 4 为当时的诗坛领袖。“应制诗”适应统治阶级的宫庭生活之需应运而生。继太宗之后,高宗、 中宗、和武后等人,也都揭力提倡应制诗,使之成为宫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唐太宗是初唐诗坛上的一个中心人物,他积极提倡做诗,并且自已也喜欢作诗。《全唐诗》 存其诗六十九篇。“帝京篇”十首,在里对历代帝王一一加以评论,对前代之亡深表感叹。然 后对新建立长安“帝京”的形势,宫庭生活恣意描写: 秦川惟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干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其一) 诗全是五言律诗。然后又命遗老李百药并做。他还把一些诗人请进弘文馆,称为“十八 学士”。胡适《白话文学史》中说;:“太宗是个很爱文学的皇帝,他的媳妇武后也是一个文学 君主,他们给唐代的文学种下了很丰厚的种子,到开元、天宝之世,唐初种下的种子都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了”。 虞世南是其中的皎皎者,有《春风》一诗: 春苑月徘徊,竹堂侵夜开。晾鸟扑林度,风花隔水来。 应制诗在初唐风行一时,但无优秀之作。 三、王绩的诗: 王绩是初唐真正称得起的诗人。(586—644)字天功,自号东皋子,降州龙门人。隋末大儒生王通之弟。他不乐于在朝,曾做六合县丞。他好饮酒,后人称“斗酒学士”。待召门下省, 日给酒三升,不满,要之,给一升。自比阮籍、嵇康、陶潜,诗能跳出宫体,力学阮、陶。 有《野望》诗最佳。此诗写他晚年躬耕东皋时,完全绝望了时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平民的生活, 真实地说出了自已身为平民的心事。晚年的一些小诗有盛诗人清新质朴的特点,如《古意》 一类小诗,“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荧飞。”“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也给陈子昂、张九龄 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 “四杰”与“沈宋” “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生活遭遇相同,“年少才高,位小名大, 行为浪漫,遭遇悲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号为四杰。他们对齐粱及唐初的绮 艳形式主义文风深感不满,认为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努力开拓诗歌的表现题材。怀才 不遇,生活潦倒,使其诗歌具有一种勃郁不平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情充沛,风格质朴。对唐 诗风格的转变起到了先驱作用。四人并称,但风格各异。明代陆时雍说:“王勃高华,杨炯雄 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以王勃的成就为最高。 “四杰”创作成就主要在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方面:七言歌行由抒情写景的短赋发展而 5 来,以赋为诗是他们创作方法上的创新;五言律诗是齐粱以来在诗歌创作上讲究声律的必然 结果,通过他们的音韵和谐与对仗工整的作品,更把五律诗这个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他们 对律诗的贡献。 沈、宋为高宗、武后、中宗时代的宫廷诗人,武则天是一个干的发主,她招纳了一批文 士和诗人。好曾“御洛阳城南门,亲自临试”的太平公主出嫁,“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锦袍”。 中宗牵驾昆明池,作诗一首,让上官婉儿立任判官,评论其诗高下。“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 落如飞,各认其诗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及问其评日:二诗工力悉故,沈诗洛 句云:“唯臣雕朽质,羞睹豫草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 健举。可知宫廷诗人中,最出色的是沈、宋。 沈宋对于初唐诗坛的最大贡献,是继四杰之后,把五言律诗这种形式完全固定了下来, 并使之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地步。同时,他们又开了七言诗的端绪,确立了所谓近体诗的地位, 在诗的形式上给后来的诗人以深刻的影响。因为这是一种新的形式,当时给人一种新鲜的感 觉,格律上和音调上的美是以往的诗体中所没有的。沈宋的计歌在内容上并不高明,而艺术 上是值得赞许的。 如沈的《独不见》为完整的七律诗。宋之问的《泛镜湖南溪》为成孰的五言律诗。其他 诗人有杜审言、刘希夷、张若虚等也是初唐的代表诗人。最有名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诗人独自徘徊在江畔,对着刚从海上升 起的明月,发出轻微的唱叹。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人生短促的慨叹和感伤,特别用了如此优美的诗的形式,把这 种情绪表现出来,这在当时是全新的东西。 人生是短促的。时光是无穷的。光景值得流连。但转瞬却又逝去,这使诗人不得不产生 一种淡淡的哀愁。 第三节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佰玉,梓州射洪人。他是唐代诗歌的一个伟大革新者。青年时“奇杰 过人,驰侠使气”。十七八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攻经典。雅有相如、子云风骨。初为诗, 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二十一岁入京,二十四岁中进士,为武则天赏识, 任麟台下字,擢右拾遗。便走上了政治舞台,能广开言言路,任用贤才,反对严刑峻法,指 陈时弊。有《感遇诗》,对周兴、米俊臣一些酷史进行批判。 后来随从乔知之到过西北张掖河一带,作诗《题居迁古城赠乔十二》。从西北回来,在朝 6 内做官,“居职不乐,”对武后的暴政加以劝阻,但无结果。陈子昂更加忧愤,只好作诗《感 遇》诗是他思想经历的写照,共三十八首。6 9 6年契丹入侵,陈子昂在边关任参谋,二年,无用。其人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失去了报国的机会,他登上蓟北楼,感慨不已, 赋诗数首,乃泫然涕下而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诗人心情寂寞,悲愤深广。6 9 7年7月,陈子昂东征归来,(打败契丹)解官归家,会父丧。 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诬陈子昂,胁取钱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入狱。后死于狱中, 年四十二岁。有《陈佰玉集》。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意义重大。批评时政,揭露腐化,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陈子昂在唐诗中,首先提出他的革新主张,有意识反对齐梁以来真到初唐的“彩丽竞繁” 的诗风,极力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把建安、正始诗人的作品看作是最好的 范本,特别看重阮籍的“咏怀诗”。他提出的“风骨”、“兴寄”两个理论口号,从形式到内容 都提出了要求:“风骨”,要求诗歌有健康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使用遒劲质朴的语言,使二 者达到完美的统一。“兴寄”,要求诗歌重比兴,有寄托,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继承发扬中国 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这个理论,即:“复古”,在当时实质上是一种革新。陈子昂反对 做“应制诗”不同宫廷:良族诗人同流合污。他同当时的宫廷诗人划出了一条鸿沟,用他的 创作抵制了曾经风靡一时的颓波,为盛唐诗坛开辟了壮阔的道路,他是唐代诗图里第一个伟 大的革新者。 第一节 盛唐早期的诗人 唐代诗歌发腱到开元(713)至天宝(755)时代,达到了顶峰,许多有才华的诗人在这个时期出现,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代。诗人们各人施展自已的才华,用风格 不同的诗篇来丰富这一个诗的时代,宛如在秋夜的天空里,闪烁着的宝石般的繁星,他们相 互吸引着,辉耀着,交织成一条绚烂的驻满着神奇和瑰丽的银河,给我国诗歌的发展的历史 带来了光彩。在这星群之中最辉煌的是李白、杜甫,他们以及他们的诗篇,不仅照耀反过古 代,而且也照耀着当代,显示了我国的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他们的诗篇丰富着 人民的新的精神生活,也启迪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们的生活与创作。 盛唐时代,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安定的社会局面,人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 时代更为安定。徭役、赋税相对减轻,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政治上有一些开明的措施,一个 伟大、富强、统一的唐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一切给诗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整个时 7 代环境,造成了一个诗化般的社会,形成了一个作诗吟诗的气氛。这种盛况到天宝十四年安 史之乱,才由盛转衰,诗歌的盛世随之转入低沉、哀伤、悒郁、悲壮。他们描写战乱的罪恶, 反映黑暗势力的猖獗,同情人民的灾难,在他们的诗歌里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 一、张说和张九龄 这是连接初唐和盛唐的两个诗人。 张说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成就,被称为“燕许大手笔”。迁居岳州,写了一些出色的小诗;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日悠悠。”还有《岳州晚景》 也是很出色的五言律诗。 张说从六朝诗风中解放出来,比“四杰”向前跨了一步,特别是诗中的对仗自然,无拘 无束很少雕琢之处,使诗歌走向清新刚健。 张九龄是开元之时一个贤相,以刚直敢谏称者,对开元天宝盛世有影响。但终因斗不过 口密腹剑的李林甫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抑郁而死。其诗与陈子昂的诗风相近。有《感遇 诗》十二首,为后期遭贬时所做。他的五律诗写和得工整。如《望月怀远》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湖口望庐出瀑布水》(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芬。)可以说张九龄使讲的内容和形式都在逐渐扩大。 二、贺知章、张旭和王翰 他们是唐代七律诗的能手,用七律诗这种形式来写景、抒情,在盛唐有一定的影响。 贺知章会稽人,七律诗有《咏柳》、《回乡偶书》等。 张旭扬州人,有《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王翰是晋阳人,其诗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欲饮琵琶马上催。)(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茄‘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唐代诗歌,用七绝这种形式所写的诗,到盛唐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这是一种短小的 抒情诗,到这时与民间文学相接,从人民的口头吸取养料,使得在内容上日益丰富,技巧上 也有很大的提高。在盛唐由于贺知章、张旭、王翰的创作,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后 来,直接影响到李白、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李义山、杜牧,他们都用七律这种形式写出 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第二节 孟浩然、王维与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 (689-740)襄阳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其一生基本上是在隐居、漫游中度过。 写下了较多的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诗歌描写山水田园的风气。他和王维都被称为隐居诗人、 8 田园诗人。孟浩然隐居在早期,而王维则在晚期。早年孟隐在鹿门山,淡薄功名,四十岁才 到长安。 他一到长安就以诗才博得盛誉。“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 ‘微 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因为有诗“不才明主弃”,触怒 皇帝,被放逐出京。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曾作诗《题长安主人壁》,写出了自己的哀怨。 枕席琴书满,蹇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危树忽呜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满长安。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还有《留别王维》更是心灰意冷,完全绝望了。 寂寂竟何在? 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后来他又到洛阳,去了浙江。有《自洛之越》心境颓废。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谁论世上名。) 回到家乡之后,开始陶渊明式的生活,也写了陶渊明式的诗。《过故人庄》是其田园诗的 代表。归田之后,行为傲慢。李白赞扬他的诗有《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无不闻。红颜弃轩冕,自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至,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卧,徒此挹清芬。 后在张九龄的荆州任上做从事之职,不久辞职。开元二十八年,(7 4 0)病后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沿城南园,年五十九岁。 王维(701-761)字摩洁,太原祁人。世称诗佛,比孟浩然小十岁。十五岁就有诗名,十七 岁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世人传诵。 十九岁时便开始政治与文学活动,二十一岁登进士弟。由于音乐的才能,被任命为大乐 丞。这位风流蕴藉的计人就在“宦海里”浮沉了。后因罪贬为济州司空参军,生活寂寞十二 三年。这期间他的仕途不济。直到开元二十二年(7 3 4)张九龄执政,由张援引,被擢升为右拾遗,王维才回到长安。 王维对张九龄的政治主张是赞同的,对张也十分敬佩,对张的援引更为感激,多次写诗 赞颂。 此时他在京城遇孟浩然,作《送孟浩然归襄阳》: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表现出他对功名的厌弃。 9 737年,张九龄罢相,连及王维,被派河西节度使幕中,在边塞生活三、四年。边塞的风 光、景色使诗人胸襟大开,写下了不少诗篇。如《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赢,长河落日园。 还有《观猎》诗云:“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写出了地方特色,十分鲜明。 “凉州城外少人行,百尺峰头望虚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最有名的还是他的《渭城曲》,最后结束时,反复歌唱,称之为“阳关三叠"。 后来到南方,听到孟浩然已死,作《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九州。 天宝元年,(742)回到长安,迁库部郎中,这时是他生活的安定阶段。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一、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根据作品所反映的题材,把盛唐善于表现边塞生活 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欣等。 唐代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与欧亚各国及国内各民族间有着广泛的往来,但也时常发生民族 冲突,边塞战争频繁。因此,边塞战争便成为许多诗人所歌咏的题材。边塞诗派中成就最高 的是高适、岑参,因此亦称高岑诗派。 边塞诗派的诗人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 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及边境的荒凉艰苦生活。同时也客观 地反映了唐帝国的各种矛盾。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 量。王昌龄也是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多采用乐府旧题和七绝,有《出塞》、《从军行》。李欣 《古从军行》是边塞诗杰作。“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菊萄入汉家”。还有王之涣、崔颢也 有过一些边塞诗。 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是盛唐两大诗派,但边塞诗派的诗歌价值远远高于田园诗派。 二、李颀和崔颢 李颀(690—751),东川人,全唐诗收诗三卷,约一百二十首。他和高适、王昌龄、崔颢 等有过交往,和李白也是朋友。诗风近于高适。《古从军行》是和高适作品不相上下的名诗。 崔颢(704—754)。全唐诗收诗一卷,计四十余首。“少年为诗,意浮艳„„晚节忽变常 体,风骨凛然„„,往往并驱江鲍”。诗有不少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在他的作品中,使得他享有盛名的是《黄鹤楼》,连诗人李白看了也大加佩服说:“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道敛手云。” 除此他还有《长干曲》四首,流传较广,风格平易,语言通俗。(选二首) 10 其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月是长干人,白水不相识。 三、王之涣和王昌龄 王之涣全唐诗存六首。但七言绝句堪称千古绝唱。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思高远,有启发性,景色壮观。 还有《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透出征人久戌思家的哀怨,表现对戌卒的深厚同情。后二句尤含双关,宛转深刻。 王昌龄(698—765)字少白,长安人,是边塞诗人。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描写战士爱国立功 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以七绝为多。与高、岑用七言古诗不同。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有写长期戌边战士难免产生的“边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他的《出塞》诗为唐人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诗源于民间,初唐作者彼多,但成就不高,盛唐作者倍出,乐府唱词,主要用于绝句, 而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四、高适、岑参: 高适(705—765)字达夫。官高:散骑常侍。青年落魄,二十到长安,寻找政治出路,没 有成功,便回洛阳。他在长安目睹贵族生活,作《行路难》二首之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11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在《蓟门》的五首中,对那些奋不顾身,守边的士卒,寄于深切同情。写的是一个从元戎 出塞而近者,但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的胸中愤懑。 后来第二次到长安,应举,因李林甫专权,以举子待之,任封兵县尉,这时情绪更坏,对 官场更厌。 后到哥舒翰幕府作掌书记。安史乱起,高随哥回到长安,遇杜甫,杜作《寄高三十五书记》: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清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同时也与李白相遇,安史乱后,随玄宗到长安,出兵讨李璘,任蜀彭二州刺史、剑南西川 节度使,官运亨通,但诗才减弱,高适在这动荡年代,写下出色的诗。后召还为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候,765年卒于长安。 岑参(714—770)荆州江陵人。“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 二十岁以后有十年在长安洛阳等地漫游。后中进士(天宝三年),结识了王昌龄、杜甫、高适 等人。也显示了其诗才,虽保存下的不多,但见出清新刚健的风格。 天宝八载(749)起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右威卫录参军,掌管书记职务,前赴龟兹, 长期住边,写下了优秀的边塞诗。 《白雪歌送武制官归京》 他当时的心情是悲壮豪迈的,也清露出一些思乡情绪。如《过碛》。 黄沙碛里空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后(天宝十年)又到武威,因无事,使他以更多的时机体察边地的风光,丰富了诗题。《凉 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写下这时的片段: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路漫漫。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洒相逢须醉倒。 天宝十年,高仙芝吃了败仗,回长安,三月岑参又被任为大理评事,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第二次来到西北边陲,后又赴轮台,住了三年。时岑参已过四十,远赴边关,有点凄然。“西 12 句轮台万里条,也知乡信应包充。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同时他还看到戎边的战士们的艰苦行军,作战的生活,受到激励,写下了《走马川行奉送 出师西征》 黑夜大风、冰雪、寒冷是边防的环境,战士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和牺牲精神,保家卫国才换 得人民的和平安居乐业生活。这些诗既表现边防的自然景物,又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这些 诗情节上是健康的,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上是完整的,极富于创造性,标志着岑诗创 作上的重大发展。 同时他还在国难之秋,对那些将军、太守之类的穷奢极欲生活,大为感慨。他过酒泉东归 时,作《玉门关盖将军歌》。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 美人一双闲且都, 朱唇翠眉映明眸。 正如高适的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暴露了不 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这是诗人伟大的地方所在。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年与思想 李白(707—762)字太白,祖藉陇西成纪(天水附近)人,李白先世于隋未远谪西城,居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当时属唐代安西都护府),李白生于此地。约五岁随父迁居绵州 昌涤县(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生于一个比较富有,颇具文化素养 的家庭。其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4—25岁)蜀中游历时期。 少时聪慧,博学百家,接受多家思想影响。青年时代好任侠,学剑术,漫游蜀中名山大川。 与隐士严子苏同隐,表现对仙道的向往。这种思想受时代风气影响,影响其创作。 第二个时期(26—42)远游求仕时期 有安社稷,济苍生之宏愿,开元十四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江陵过洞庭,登庐山、下 扬州,留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以安陆为中心,经南阳入长安。东游梁宋齐 鲁。东鲁与孔巢父隐居山林。号“竹溪六隐”,以隐逸学道走终南捷经以求仕,也曾投赠诗文, 干谒地方长官,希望引荐以实现抱负。游览名山大川,广交朋友,创造了许多抒写怀抱,赞 美山水风光,表达真挚友情的诗歌。因诗名日变,终得玄宗征召。 第三个时期(42—44)长安三年。 13 天宝元年,应召入京,以为可以实现理想,封入翰林院待诏供奉。起先对玄宗礼遇,写过 一些歌颂功德文章,过着放纵生活,不愿屈于下人,天宝三年离开长安。三年长安使他思想 发生很大变化,对玄宗后期黑暗有认识,诗歌亦产生飞跃,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四个时期(44—55)再次漫游时期 离开长安,首先向往终南山之隐,再次漫游,到梁宋于洛阳见杜甫,“醉眼秋共被,携手 日同行”。后北游燕蓟、南返梁国,来使于宣城,金陵,炼丹隐居,狂歌痛饮,消磨雄心。 这时怀才不遇,傲岸不屈,人生易老之叹,及时行乐狂放,对国事关切,对民瘼同情,复杂 地交织在李白的思想与创作之中。 第五个时期(55—62)身经战乱时期。 安史乱发,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西上庐山,隐于屏风叠,次年永王璘出师东巡,召李白 为僚佐。李璘兵破,李白因之被捕,后则流放夜郎(贵州桐梓县)后遇赦,请缨从军,讨叛 贼,代宗即位,诏为左拾遣,冬死于当涂。 李白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都有,儒家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一方面接受了儒家 “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但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的遗世独 立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同时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 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经。特别是李白将儒、道、游侠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他有“功成身退” 思想,这是指导他一生的主导思想,非常钦慕范蠡、鲁仲连、张良等历史人物,但在黑暗的 现实面前,他的这种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使他始终在追求、矛盾、冲突以及遭受打击以后的 愤懑、放狂等都产生了。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 侠实三,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可见李白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今存《李太白全集》三十卷,有诗九百八十余首,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 历,也反映了唐由盛及衰的社会历史面貌,表现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可认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揭露污浊现实,批判黑暗政治 他目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即唐由盛转衰现实,对此有痛切的感受和清酷的认识。故作 《古风》共五十九首。(分二类,一类自抒怀抱,一类评议时事)。 “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其三)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十五) “梧柏巢燕雀,枳棘栖鸳鸯”(三十九) 14 “风吹兰芳折,日没鸟雀喧”(送裴十八同归嵩山) 二、关怀祖国命运,渴望建功立业 社会强盛人们精神向上,渴求建功立业。《古风》(三十)计“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这是一首仙游诗,通过仙游仙界和俯视人间的对比描写,既反映了诗人独善与兼济的思想 矛盾,更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此诗继承了屈原《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仙界 和人间的对比,深化了对国家命运关心的主题,具有忧国忧民的感情。 三、反抗礼法束缚,追求自由生活 李白性情高傲,蔑视权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候”。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在艺术上依托梦游,运用奇特想象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渲染绚丽的梦境,表现渴望 自由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描绘壮丽的祖国河山,表达自己的赞美与热爱 两次漫游,表现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早期交游时作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 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 《蜀道难》中的描写奇绝难越的蜀道,令人叹为观止。等等。 五、反映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赞美荀媪一家诚挚待客的情景,对权贵傲漫,对寻常百姓如此自兼,可见李白之品格。 《秋浦歌》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放,歌曲动寒川。 写当时冶炼的场景。歌颂冶炼工人,在古代诗歌中罕见。 《丁都护歌》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子夜吴歌》其三《长干行》其三,等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所遭受到的各种痛苦。另 外,李白还有一些赠友诗。 15 《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赠汪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 第三节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抒发炽热的感情,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诗中的李白) 二、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 三、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 四、诗歌的语言率直明快 五、关于乐府和五七言古诗。 第四节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把积极浪漫文学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 2、完成陈子昂及四杰开创的诗歌革新伟业,恢复和发展了诗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3、语言运用和创造,对七古的创造性发展,对七绝的诗歌成就,都十分突出。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 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爱祖国,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唐 以来,他的诗被称为唐代由盛到衰的“诗史”。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 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经过。杜甫的一生是和他 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 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 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整个苦难时 代的生活图画,并使他的诗歌逐渐登上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小官僚家庭里。巩具离东 都洛阳很近,其姑母就在洛阳,杜甫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不少时光。杜甫远祖杜预为西晋 名将,祖父杜审言为武则天时代著名诗人,父亲杜闲做过衮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等小官。杜氏 家族“奉儒守官”家风,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 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三十五岁前)读书和壮游时期 16 杜甫少年好学,聪颖早熟,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读”,为他的 创作准备了条件,十四、五岁时,称誉诗辈。二十岁以后开始十年多的壮游,先南游吴越, 后北游齐赵。这时是他最快意之时,“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漫游时他历览了祖国山 川,陶冶了情性;接触了广阔社会,开阔了视野;也结交了许多朋友,特别是与高适、李白 相识,对他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这时期的杜甫思想充满乐观自信,有一种锐意进取奋发向 上的精神。如《望岳》诗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画鹰》中的“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等,就是这种精神境界的描写。而且这些诗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 了诗人的心胸气魄。这是杜甫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基础。但由于生活环境所限,不能接触人 民,深入现实,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创作成就不大,作品很少。 第二个时期(35—44)困守长安时期 杜甫的走向现实主义,就是从这时期开始的。 这时期安史之乱正在酝酿之中,当权的是妹相李林甫、杨国忠。因此杜甫天宝五年赴京求 仕,以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次年参加科考,因李林甫操纵竞无一人 及弟。理想不能实现,生命陷于困顿。因而他投简赠诗。三次向皇帝献诗不用。直到天宝十 四载,才被任为右卫军率府胄曹参军(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钥匙)。此时回家探亲,安史 乱发,他的生活发生转折。 这时正是大唐国势转变时期,杜甫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之 罪恶。这时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倾诉人间不平的诗歌。《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 民的诗人,这一时期确定了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第三个时期(44—48岁)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陕北他 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陷了的长安,他看到胡人的屠杀掠抢,和人民一起感受国破家亡的痛 苦。后来他只身逃出长安到了凤翔。“生还今日事,闻道暂时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 两肘”。天宝十五年七月,肃宗即位,诗人使在鄜州羌村安顿好家小,只身投奔灵武,途中 为叛军所俘,又困长安九月。这时诗人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鼓励 人民参战恢复,平息战乱。这时他写下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等诗。 其中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也写于此时,他的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使他的现实主义达到高峰。两京恢复(原在凤翔遇肃宗,任右拾遗,后放还鄜州)这时又任 左拾遗,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远离朝廷。这对杜甫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理想破 17 灭。但这时期是创作的空前丰收期。这时他逐步走向人民,认识了社会现实,使诗歌创作达 到现实主义高峰,充满突出的爱国思想和悲叹黎元之情。 第四个时期(48—59)漂泊西南时期 公元七五九年七月,杜甫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年底到达成都,在西部盖 了一所草堂,后世名之为“杜甫草堂”。从而开始了他后半生的漂泊西南的生活。七六四年, 严武镇蜀,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核检工部员外部(世称杜工部)从此住在成都。这时期, 杜甫生活安定,但并未忘记人民和国家苦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表现他对国家和人民关怀。后严武卒,杜离成都东下,后又在夔州住了两年,这时大量游历 祖国河山胜景,写下了不少吟咏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古道名胜的诗篇,与自传性怀忆。《壮 游》《昔游》《遗怀》《八哀》《登高》。这是杜甫诗创作的丰收期。后来在湖北、湖南又漂泊了 两三年,七七0年冬,最后病死在破船上,年五十九岁,归葬偃师。这一时期(十一年)他 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这些诗不同于前期,诗带更多的抒情性,形式也更多变,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他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的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写战乱) 杜甫的思想:早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儒家也有批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他穷达都关心国家现实;一生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批判暴政。他的忠君思 想和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即“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 “济时肯杀身”是他的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最高理想和主要手段。他的 这种积极用世思想是和他的经历和生活实践分不开的。 第二节 杜甫诗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百姓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一生是逐步走向民众,走向社会底层的一生。特殊的生活道路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使 他终生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在诗歌中描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 安史之乱前的《兵车行》 安史之乱中的“三吏”“三别”最有代表性。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 晚年的《茅屋秋风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可见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安史乱后,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他加强对阶级社会的认识,如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 18 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悲陈陶》作于囚长安,以陈陶成败而作。“孟冬十 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山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当看到长安沦陷,国破城荒时,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表达诗人忧滤国家,感时伤怀的焦急心情。国家残破而忧,为收复失地而喜,诗人流寓梓 州的时候,忽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剑外忽 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还有描写山水登临,以抒发感世忧时怀抱的 诗:《秋兴八首》《登楼》《登高》《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 杜甫爱国爱民,同时必然憎恨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必定要在诗中揭露他们的荒淫罪行。 如《丽人行》写三月三日杨氏姐妹游春,寓褒贬于铺叙之中。 《咏怀五百字》 揭露玄宗的奢侈生活,揭示剥削实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对比中一针见血 地揭露了剥削制度,传为千古名句。 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朋之间的深情厚谊。他对自然景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 人民的热爱思想。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19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性,对作诗的要求十分严格,达到了“毫发无遗憾”的境地。他 的诗歌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完善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的典范,他被称之为诗歌艺术上的集大成的诗人。 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甫最大的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杜甫有他独特丰富的生活经历 和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结合密切,为了真实、形象、典型、生动地 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是形成他的诗歌的这一特色的内 在原因。 善于对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鲜明 杜甫善于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揭示社会及生活的本质。诗歌 成为“诗史”“警句”。 1、在对比中揭示事物本质,对社会平常现象进行概括、提炼;《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 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地揭示出社会中极其尖锐的阶级对立。 《驱竖子摘苍耳》中“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把后方的腐化奢侈与前方的白骨横野 进行对比。 《送卢十四侍御》中的“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亦是概括人民与群众之间的不同结 局,揭露阶级对立,高口千钧,令人怵目惊心。 2、选用个别反映社会本质 如《羌村三首》写自己这个普通家庭的遭遇,反映战乱的深广的人民大众的苦难,具有极 典型的意义。人物在离乱中的离散重逢时怪而惊、而悲、而凝的心理变化,刻划细腻,非常 感人。 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戌卒的相同与相似的遭遇。从 人们心理千秤的变化:“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说明“生女犹得嫁生命,生男埋没随 百革”。反映人民的愤怒。 “三吏”“三别”以个别反映战乱中人民的苦难,表达自己的爱国热诚。 3、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件来揭露社会本质,抒发自己的感情。《羌村》《石壕吏》 《丽人行》的褒来铺叙,暗含讽刺批判。《白帝城》“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 哀寡妇诛求尽,怯哭秋原何处村”。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20 杜甫是唐代战乱的经历者,是人民灾难的目睹者,因此在叙事诗中体现实作具体而真实的 描写,这是杜甫诗现实意义的重要艺术特色。 如《北征》诗,叙述自己因家破到贫困生活中的儿女情状,进行大段描写:衣着破旧“海 国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写女孩的天真:“学母无不为,晓妆 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写生聚的欢乐:“问事竟挽须,谁能即嗔喝”。真是 惟妙惟肖,真实感人。 还有《羌村》自己乱后回乡,“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 寐。”“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具体而真实。 《垂老别》正当老翁“投林出门去”时,衣裳单薄的老妻前来哭送,诗人写老妻的无限伤 心的心理状态:“熟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人物善良凄恻, 难分难舍。 诗人在诗歌中写一般人的苦难即多而又典型,人物形象逼真,读之如临其境,如见梦人, 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三、寓主观论断于客观叙述之中 诗人在诗歌中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叙述和具体描写中,而不明 白说出,这也是杜甫诗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惨状能克制自己,有冷静的头脑,给 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 以《石壕吏》为例,都是对“有吏夜捉人”的客观具体的具体描述,把自己对“捉人”“别 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叙述之中。让事件本身感动读者,不用明言,而黑暗残暴已在 其中。 《丽人行》对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只是从服饰、饮食和行动上做具体刻划,不加谴责,而讽 刺自见。拿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对照,《兵车行》始终没有谈话,只 是听“行人”诉说,说完了,诗也完了。而《新丰折臂翁》在叙述老翁的谈话后,都自发议 论,点破诗旨。可见杜甫诗之特色。寓讽刺于叙事之中。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 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薄今人爱古人。”一方面他向丰富的子遗产学习,向民 间语言学习,更主要是吸收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是他苦心创作精心提炼以及他的天 才的创造,运用的结晶。 其语言特点可概括为:概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21 《登高》通过叙写无边秋色,不尽长江,以及诗人的孤苦形象,抒发了作者万里愁秋的复 杂感情,气势磅礴,境界雄浑,情景高融,风格沉郁。语言凝炼,字字精当。真正达到了“诗 贵意多”,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有多层可悲之意。义丰词约。 此诗被誉为“旷代之作”。 还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垂”写夜色笼野之广,“涌”切大 江奔流之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出”状鱼儿之饮跃。“斜”摹燕子轻盈, 无一字虚设。 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表现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活景物的描写技术高 超。 而且大量采用俗语、口语。如《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是拦道哭”。“生女 有所归,你狗亦得将。”“哭声直上干之霄”,“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 还有人物语言个性化:如《新婚别》新婚成死别,本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刚过门,所 以态度语言带着羞涩,备极吞吐,完全符合人物身份及精神面貌。“妾身未分明,何以事姑嫜。” 《兵车行》中的“行人”谈话亦有个性特点。 五、杜甫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杜甫是一位众体兼长的诗人,几乎每种诗体,他都有名篇,而且各种诗体在他手里都有所 发展。 1、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故事发展为自拟新题抒写时事,他写了许多“即事名篇,无 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兵车行》《悲陈陶》等。 2、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如《白京赵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 征》等,显示出诗人博大严整的特色。 3、五、七言律诗更是杜甫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杜甫存诗一千四百余首。而五律诗 六百三十余首,七律一百五十余首,占存诗一半以上。无论写景、抒情、感时、情古都写得 格律精严,对仗工稳,言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体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七律在杜甫手 中更发展为高峰。绝句在杜甫诗中数量较少,但题材领域扩展,感时议政,谈艺论文,身边 琐事均可入诗。《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 上述艺术成就,使杜甫诗达到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国家危机、社会动乱、人民苦难,个人困难,是形成杜甫深沉的思想性格的原因。 22 第四节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地位 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继续开来的重要地位。继承了《诗经》,汉魏乐府及初 唐陈子昂的现实主义张法,又经过毕生努力,拓宽和加深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 现实的深度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 新的高峰(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二)影响:他的现实主义 1、突出地表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方面,没有沿袭古乐府旧题的老一套办法, 本着“缘事而发”,“即事名篇”的创新精神。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近代唯诗人杜甫 《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凡所歌行,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 友人白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旧题。”可见唐代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 开创的。不用旧题、古题,是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的创作道路。 2、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学史上和历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后代的爱国诗人陆 游、文天祥等都爱其影响,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陆游从杜甫受到启发,说“诗出于 人”“功夫在诗外”。文天祥囚燕京三年,专读杜诗,集杜诗五绝二百首,“但觉为吾诗, 忘其为子美诗”。还有近人顾炎武亦受杜诗影响鼓舞。 3、在艺术技巧和表现上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为了反映现实,杜甫利用和掌握了当时一切诗体,并为各诗体树立典范(发挥各诗体功用), 用诗写传记、游记、奏议、书札、写寓言、写诗评,以七律而论,杜甫之前,一般为歌功颂 德和应酬之用,杜甫用以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成了讽刺武器。“诗料天所不入”。(胡 震亨《唐音癸签》)。杜七律的影响要强于他的乐府诗,到李商隐才显示出来。王安石说“唐 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心。”就是指李商隐诗体象杜,以七律为要。 手法上,杜主张学习运用民歌、对话、口语、俗语,使诗歌接近生活,接近人民。提高了 诗歌的现实作用。元稹《酬杜甫见赠》诗说:“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 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从此可见,元白诗歌的通俗化亦受杜之影响。 另一方面,他还通过千垂百炼创造出名句、警句,达到“字字不闲”。皮日休说“纵为三 十车,一字不可捐”。“读书破万卷,下笔似有神”“诗成惊天地,泣鬼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 “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自《风》《骚》数百年。”—— 赵翼 23 杜甫在唐诗的发展中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杜甫诗兼备众 体而又白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更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文天祥云: “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集杜诗》200首) 中唐六十年间,诗歌可分前后二期 前期约二十年,后期约四十年。 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人 前期诗歌还有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还有盛唐边塞诗歌创作余波。诗歌出现转折 过渡,由盛唐向中唐过渡,反映现实但情调伤感,逃避现实而寄情山水,诗歌创作的形式主 义倾向抬头。奋发向上的盛唐精神渐渐消失。 但继之而起的一些诗人,以各自的特色,用其诗篇歌唱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各自的命运。 (一)“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的十个诗人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共十人,号大历 十才子。 这些诗人都经历过安史之乱,但诗歌内容上多唱和,应制之作,歌颂非平,吟咏山水、称 道隐逸,艺术上,雕言琢句,平庸呆板,有形式主义倾向,十才子中,比较有成就的是钱起、 卢纶。 钱起有一百首《江行无题》触及社会问题。“兵火有余烬,贫村十数家”。 卢纶以写边塞将士军营生活为多,以《和张仆射塞下曲》有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韩翃以《寒食》诗素负盛名 “春城元处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二)“五言长城”刘长卿 中唐名诗人,善长近体,存诗五百首,尤工五言,特别是五言律诗,讲究声韵对偶,注重 词语精工。内容上大多抒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隐逸山水的闲情。能以严格的律诗形式抒情, 做到凝炼自然,清新淡炼。自以为“五言长城”,后人称其为“五言长城”。有《穆陵关北 逢人归渔阳》诗写从楚国到幽州去的一路景象,风格苍凉沉郁,造语精工细腻。如“楚国苍 山在,幽州白日寒。”描写北方景色,概括形象,称佳句。 五绝诗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佳: 24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黄昏漠漠,雪花份份,雪夜投奔山中贫寒人家的情景,寥寥数语,跃然纸上,使人如临其 境。 还有事应物,李益等诗人。 李益《夜上受降域闻留》《塞下曲》。 第二节 韩愈、孟郊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后期代表诗人,还有贾岛,卢仝、姚合等人。 韩愈诗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描写战祸天灾,反映人民的疾苦,并表同情,也有些诗写自 己受贬后的悲愤与忧伤。其诗奇特雄伟,光怪陆离。如《雉带箭》写将军的雄姿豪情。《南山》 连用五十多个新鲜比喻,善于捕捉描绘奇特形象,语言上属于独创,喜用奇字、僻字,拗句 险韵。有利于突破平庸诗风和创造奇特形象。倡导古文,反对骈俪,使其诗有散文化倾向。 《山石》诗为其代表作。 写了“黄昏进寺”、“夜深静卧”“天明独行”三个片断。用记叙笔法,写出了游览,也 写出了寺周围的风光特色。把官场与自然美对比,表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赞颂。 还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孟郊,多以自己和百姓的苦寒为题材,诗反映并同情百姓贫苦,由己及人,有《塞地百姓 吟》诗,运用五古,贫民与贵族对比,寄托自己的愤愤不平。 其《游子吟》最为有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 郊风格:“郊寒,岛瘦”,刻划细腻,感情极为真挚。语言朴素自然也注重高锤句炼。 因与韩都崇尚古风,提倡复古,诗风相近,人称“韩孟”。 贾岛,为苦吟诗人。称“诗鬼”。 韩愈有诗吊云: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其诗以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自己的苦愁心情为主,形成晦涩诗风。苏轼称“郊寒岛瘦”。诗缺乏亮色。 戏赠友人: 25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诗作縻绠。朝来重吸引,依旧得清冷。书赠 同怀人,词中多苦年。” 第三节 刘禹踢与柳宗元 中唐诗坛除“元白”、“韩孟”两派外,优秀诗人还有“刘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前半生和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 失败遭贬,不改初衷。接近人民,关心现实,诗歌创作虽不多,但具批判精神。晚年住在洛 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诗多,但不如前期。一类是政治讽刺诗。借物托讽, 批判权贵。 《聚蚊谣》“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飞鸢操》“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 戾天何足贵。”批判身身居高位贪得无厌的贵族。前者以蚊子比喻官僚,进行讽刺。 如《西塞山怀古》 作者叙述晋关兴亡历史,寄寓天险不足凭侍,国家不容分裂的主旨。以割据的东吴,类比 唐代的藩镇割据。借古讽今。 《金陵五题》《鸟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花巷口夕阳斜。旧时王俯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类是感慨身世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类是学习民族之作。 《竹枝词》《踏歌词》《竹板词》为代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天晴却有情。” 刘诗不同于韩孟的奇崛廋硬,也不同于元白的浅切直露,而是以精炼含蓄的描写,朗畅自 然的语言,清秀深沉的风格,构成自己的特色。 柳宗元(773—819),是散文家,有诗160多首。为贬官永州后作。抒发遭贬的悲愤和对 山水景物的欣赏寄托。《登柳州城楼寄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是其名篇。 其中《江雪》是他抒发心情孤寂悲情之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6 诗作于贬永州期间,以“鸟飞绝”与“人踪灭”演染了极为清冷幽寂的环境,又以“孤 舟”与“独钓”突出江上渔翁孤傲,从而体现出诗人孤寂郁愤的心情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四节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二十七岁去世。中进士。 李贺诗的中心主题是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这种悲愤又是和对国家的命运密切联系 着。 李贺诗歌的中心主题是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但也有些诗歌借用历史题材,表示对国 事的感慨。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此诗作于李贺辞去奉礼郎离京赴洛时,借金铜仙人辞汉离长安的故事,抒发作者离开京都 的悲思。金铜仙人辞汉,汉武帝刘彻曾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仙人,手托承露盘 以储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寿。魏明帝曹睿景初元年(237)曾命宫官从长安拆移铜人,迁至洛阳,后因铜人过重,留于霸垒,相传铜仙人被拆离时曾流泪。 诗以拆迁铜仙人为背景,描写了汉宫的荒废,刻划了金铜仙人留恋故都的哀伤心情。从而 寄托了诗人对唐王朝日益衰微的感叹。该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语言奇峭,情调凄婉。运 用拟人,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多姿多态,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 力。 还有《致酒行》 借写饮酒时的牢骚感慨,从历史上一些究通变化的事例中,说明人生遭遇的无常。结尾四 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豪健劲拔, 表现了作者积极要求舒展抱负的心情。 李贺还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如《老夫采玉歌》。 写老夫采玉的艰苦劳动,困苦的饥寒生活及担心儿女的心情,控诉封建统治者的奢侈与残 暴,对采玉老夫的命运充满了同情。 还有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边的诗《雁门太守行》。诗用浓墨重彩,以黑云,甲光,鱼鳞, 秋色,胭脂、红旗、重霜、玉龙等冷暖相间之色调,极尽色彩描写,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 突出了边士的英勇与诗人的赞颂之情。 李贺对国家大事有很大报负,而把作诗看作是雕虫小技,往往以诗来表达自己悒郁的心情。 如《南国》组诗。 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洲。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当哭秋风。 27 其七: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恢谐取白容。 见天若取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李贺诗充满浪漫主义特点,富于创造性,表现在: 一、意象的虚幻荒诞。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而是想象出一些事实中不存在的 情形,加以渲染和的描写。诗具虚幻和想象,具有极大象征意义。通过奇特生动的典型来反 映现实生活。 二、诗歌意象的跳跃性。结构不拘常法。 李贺诗一会儿天上,一会儿人间,过去人们评论说他是一个鬼才,人称“诗鬼”。《李凭 箜篌引》 诗中所写的音乐,却从人间忽然跳到了天上,仿佛仙人才能欣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气笑。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正如杜特评其诗曰:“其歌诗:云烟绵联„„,„„鲸吸龟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 诞幻也。“《李长吉歌叙》 三、修辞手法奇巧和语言的奇峭 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语言死寂色彩,冷艳色调, 语言浓重,组成色彩斑阑的画面的诗歌。 诗风形成原因是抒发悲愤,追求文法实现理想是他“锦囊”得句,呕心出诗,勤奋刻苦, 学屈骚九歌,南朝乐府神弦歌以及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结果。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官府搜集民歌的音乐机关,后人把这些征集的诗歌也称为 “乐府”。新乐府是用新题材创作的乐曲和诗,和乐府古题相对而称。 新乐府运动:“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时期,曹操 等人继承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借古题写时事,叙志抒怀,唐以来,到杜甫才注意利用 新题材来反映现实。中唐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好传统,而进行新乐 府的创作。他们提倡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张籍、李绅、王建等人也努力 从事新乐府的写作,一时篇章迭起,蔚然成风,这就是中唐的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 28 (一)新乐府运动的兴起原因: 一是中唐社会危机加重,宦官专权,朋党斗争,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同时人民生活极端 贫困,政治局面危极,激发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热情,革新成为新潮,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 新乐府运动也随之而兴。政治革新引起的文学革新。 二是陈子昂、杜甫的进步文学主张,特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 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三是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促使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文学革新者(新乐府诗人), 追求风雅比兴,以改变大历形式主义诗风。 四是唐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采取“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新乐府诗歌的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杜陵叟》《缭绫》《卖炭翁》《新丰拆臂翁》等。 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 李绅的《悯农》二首。张籍的《野老歌》 (二)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1、元镇、顾况是先驱,活动较早,理论上实践上为其开辟道路。 2、张籍、王建多写新乐府诗,首开其端。 3、“元白”(十二、五十)形成高潮,有创新,有理论。 (三)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文学运动,或文学思潮,它上承杜甫,下启陆 游,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 继承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乐府运动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理论 (一)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原移居下邽(陕西冒南县),生于河南新郑县一 个小官僚家庭。幼家贫,接触人民,为创作打下基础。 前期(44岁以前)二十九岁中进士。踏上仕途。授校书郎,授周至县尉。目睹人民生活, 开始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长恨歌》作于此时。36岁擢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诗歌创作现 实主义达到高峰。《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作于此时。 中期(43—55岁),贮官江州司马。开始独善其身的生活。作《琵琶行》寄意。有著名的 文学论文《与元九书》,后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29 晚期(55—75岁),晚年居洛阳履道里,修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受佛道影响,思想消 极。“乐天安命”“知足不辱”,创作上以闲适为主。846年卒,年七十五岁。 (二)诗歌理论 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指出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 随感遇而兴于咏叹”。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诗 歌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2、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 他把自己揭露黑暗,抨击时弊的新乐府诗称为讽谕诗,是美刺比兴之作,要求诗歌要有强 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对当时“嘲风雪,弄花草”的诗风批判。 3、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 主张“尚质抑淫,著诚去伪”。反对粉饰现实,取材必须真实。批判华伪诗风,促进新乐 府运动,使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向前发展一大步。 4、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内容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情义为内容。形式是第二位的,是苗华。言、声为形式。要求 诗歌形式质朴,直截了当,通俗易懂,以发挥诗歌的讽谕美刺作用。白等人的提倡和推动, 诗歌的通俗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节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白有诗三千八百多首。 其诗,他五十一岁时把自己前期的讨分为四类。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晚年又把其他诗分为“格诗”“律诗”,但此分不尽确当。 (一)内容: 一、讽谕诗 1、“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题。揭露统治阶级的暴政,反映人民生活困苦,表 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观刈表》叙述国家辛苦,描写令人心酸的场景。“复有贫妇人,抱子 在其旁”。还有《杜陵叟》鞭挞里胥的“急征暴敛”罪行。 2、批判统治阶级“轻裘肥亲”的骄奢生活。《轻肥》中统治阶级“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 飞”。而江南天大旱“衢州人食人”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还有《买花》写京城贵游重金 买花的奢相。“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说明百姓赋税之重。 3、批制统治阶级的“急征暴敛”,反对各种弊政。《卖炭翁》为其代表。全诗客观叙述, 没有议论,但“苦宫市”的创作主题得到充分体现。 30 4、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 有《新丰折臂翁》叙写一个八十多的老翁,六十年前为了逃避征兵而便断手臂的故事,批 判“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的扩边战争,表达人民的怨恨之情。 5、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如《缭绫》诗。“念女工之劳”。《上阳白发人》等。 二、感伤诗 今存一百首。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三、闲适诗与杂律诗 《钱塘湖春行》为佳作。写西湖早春风景,紧扣时令,细致描写,使全篇诗意盎然,中联 抓早春特色:早莺、新燕、浅草、乱花等典型景物,渲染早春气氛,传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 喜悦、赞美。 还有《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赋的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忆江南》《长相思》被认为是词。 (二)艺术特色 1、白诗以叙事为主,有的只叙不议有的叙议结合。 2、途事诗一般都写得故事生动,形象鲜明。 3、语言叙事时质朴平易,不加夸饰,描写时简炼准确,抓住特征。刻划心理时,又精警 明晰,便辞入里,形成一种浅切质朴的风格。 第一节 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二十六岁中进士,先在诸镇府中作 僚,不得志,后迁为京官。不久做地方刺史。终中书舍人,有《樊川诗集》。 其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抒写自己的斗志与理想,表现出一定的爱国忧民思想。 长诗有《感怀诗》、《群斋独酌》二首。概括安史之乱以来的历史事实,对藩镇拥兵自重, 外族入侵、国家动乱,民生憔悴等现实表现深沉的慨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平生五条线, 愿补舜衣裳”的报负壮志。写自己忧国忧民的壮志难酬的忧愤。 《河湟》通过今昔对比,抒写诗人对朝廷不言恢复,醉生梦死的义愤,对沦陷区人民的同 情。属政治讽刺诗。 31 《早雁》是一首现实性、批判性很强的诗。以比兴手法写早雁惊飞四散南逃潇湘为喻,反 映北人因回鹘入侵而避乱南逃的苦难生活。句句写雁,处处喻人。婉曲细腻,而寓慨深遥。 “仙掌”一联,写的是雁过长安,孤苦冷寂,喻的是流民四散,朝庭冷落,写出诗人忧愤之 深广。讽刺统治者的奢侈荒淫的诗有《过华清池》。诗写历史事实,旨在揭露建筑在剥削和奴 役人民基础之上的统治集团的享乐生活。描写微婉,但讽刺意义很深。后代许多人作华清池 诗,而杜诗尤为绝妙,脍炙人口。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还有写景抒情诗。《泊秦淮》。诗写烟水、月沙等组成的秦淮夜色以及夜色中飘荡的歌声, 以古刺今。《玉树后庭花》乃之国亡音。以抒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色调素淡,声情轻柔, 讽刺辛辣。 《江南春》渲染江南春景之美丽,后二句,透露出历史回顾中的伤今之叹,含蓄而萎婉。 另有写景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经斜”写秋景之美,对自然美之爱。 《清明》“清明时节雨份份” 杜诗以七绝咏史诗最有成就。诗写的繁华异采,言简意长,含蕴无尽,一唱三叹,且长于 议论。 语言凝炼含蓄,抒情性很强,叙、抒、议交融一起,以轻言抒豪情,气势豪宕而又情意缠 绵,是其诗歌风格。 第二节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十九岁受知于天平 军节度使令狐楚,为幕府巡官。楚死,从令狐陶,二十五被推荐举进士。二十六岁受聘于泾 原节度使王茂元,为书记。招为婿。因牛李党争,后屈沉下僚,不得志,45岁卒。有《李义山集》。 其诗有三类。 1、政治诗。有《行次西郊作一百诗》为其现实性很强的诗。写“甘露之变”揭露时弊, 同情民生,表达自己的政治报负。描绘唐自开元以来一百年的历史图画。 还有《隋宫》诗,借历史警告统治者,用典故多,灵活切贴。《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感怀诗。有《安定城楼》以贾谊、王粲自比,抒发忧伤心情。 《登乐游原》有沉沦迟暮之感,亦有对国事的悲哀。 《锦瑟》以锦瑟起兴,思忆华年,以典故喻自己年华已逝,生如梦幻,又以遗珠、暖玉言 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因而怀念气伤,怅惆不已。 32 3、爱情诗有《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通过昨夜的相见的幸福和兮唤隔离的苦思,抒写他对恋人的热切情想。有美好的回忆,有 痛苦的思恋,有想象中对方生活的热烈欢快,也有自己处境的寂寞无聊,苦闷而又欣喜,矛 盾而又统一,表达感情复杂而真挚缠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亦是佳作。写难得的相 见和难忍的离别,忠于爱情的表白与誓言,真挚的祝愿、希望,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深情。二 联优佳,形象比喻,语奇性得,精警感人,广为流传。 还有写夫妻感情的,《夜雨寄北》(问君归期未有期)为佳作。 李诗风格: 缠绵深情,绮丽精工,多用神话,比兴,典故,多用象征。使其诗歌意蕴含蓄,耐人寻味。 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 晚唐由于社会的变乱,社会矛盾尖锐激烈,一部分诗人继承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精神,走自 己现实主义道路,形成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代表有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 曹邺、司马礼等人。 皮日休(834—883)《橡媪叹》写老奴拾橡充饥的悲苦境遇,从而揭露官府赋敛苦重,恶 吏的贪暴,对人民同情。 聂夷中(837—)字坦之。诗存三十七首。有《咏田家》,反映唐末农村破产的惨况,用对 比,表达诗人之愤。 杜荀鹤(846—907)字言之,三百首诗,诗具现实主义精神,有《山中寡妇》,夫死家破, 孤苦逃亡,生活艰辛,讽徭役。 《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对比鲜明,批判深刻。反映现实,很有特色。 晚唐还有温庭筠、韦庄、司空图等,不同程度地倾向于浮艳诗风,同时这些诗人开始写作 词,成为词创作到成熟的先驱。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对唐代散文创作有重要意 义。 古文运动: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 和魏晋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概念,其特点是单句成行,不拘格式,不像骈文那 样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和典故。在文体上取法先秦两汉的散文。故称作“古文”。唐朝德 33 宗贞元年间,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之风。稍后又得 到柳宗元的支持。他们彼此呼应,积极从事古文的宣传和创作,逐渐形成一种文学思潮,这 种思想被称为“古文运动”。是一次革新文风、文体的运动。 古文运动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西晋到隋代是古文运动的萌芽期。 早在隋代李谔、王通等人便起来反对华而不实的骈文,力求易骈为散。反对六朝文学,提 出文明载道的观点。有《上隋高祖革文体书》。西晋夏候湛的《昆弟谈》为易骈为散之尝试。 但因骈文根深蒂固,写作骈文已成积习,虽有多人努力,但收效不大。 第二时期:初唐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期。这种准备体现在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隋唐之际王 通提出文章应“贯乎道”,“济乎人”(《中法?天地》)初步提出文以载道观念,为古文运 动“文以贯道”的先声。初唐、魏征、李百药等史学家大力批判齐梁形式主义文风,如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以说理为主,不拘形式,透避生动。其后,陈子昂高举复古主义大旗,“独 沂颓波,以趣清源”。(《独孤常州集序》)以“风骨”“兴寄”,打击浮艳骈风。到天宝、大 历年间,李华、萧颖士、梁萧等人都努力进行古文的宣传和创作。李华表明文章应本于“六 经之志。”他们强调文章应“宗经”“体道”。在创作方面,王维《山中与装秀才迪书》元 结《右溪记》等。但此时的理论还不足与骈文抗衡,还没有形成古文作家群。 第三个时期:中唐德宗贞元——宪宗元和二三十年间是古文运动的高潮。 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于古文运动的前驰者从理论到实践作了可贵的探索,开拓了道路, 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a、安史乱后,国热削弱。中唐有复苏,出现一时“中兴”,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丰,外族侵扰,使李唐王朝面临内外交困局面, 于是以王叔文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为挽救危局的责任所驱使,为“中兴”而鼓舞,于是 掀起了革新热潮。王叔文集团致力于政治革新,而“元白”则致力于新乐府运动,这就是这 种改革趋势的表现。韩、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把古文运动推向高潮的。提出了“文以载道” 为核心的明确而完整的古文运动理论,大力提倡秦汉散文,批判六朝骈文,大量吸收口语, 适当吸收骈文的整齐句式,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散文,使古文运动发表到高峰。 古文运动中韩愈的理论: 一、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二、要求文章反映现实。 三、加强修养,以文养气。 四、反对因袭,强调创新。 34 五、陈言务去,文从字顺。 第二节 韩 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孟县)人,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幼年丧父,由 兄嫂扶养成人。自幼刻苦学儒,十三能文,后随独孤及梁萧等古文家研习古文,潜心古道, 打下良好的古文基础。贞元八年登进士举,任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后因京 城旱灾饥荒,申请免赋。得罪幸臣,贬阳山令。后迁调刑部侍郎,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 而远贬潮州,穆宗朝官兵部侍郎,终吏部侍郎。 韩愈的思想比较复杂,核心是崇儒反佛道。韩愈是古文运动领袖,不但在古文理论上有建 树,而且在创作实践上也有巨大成就。是一位杰出的古文家。把新型的古文应用于诗、论、 传、记、颂、赞、书、序等各种体裁,无不取得卓越的成就,产生广泛的影响。 影响最大,数量较多的议论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论文。 哲学论文有:《原道》《原性》《原人》《原题》等。 政治论文有:《原毁》《师诗》《杂诗》《进学解》《论佛骨表》 文学论文有:《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荆潭唱和诗序》 叙事散文有:《张中承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抒性散文有:《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他不仅在古文理论上有重要建树,而且在创作上取得 巨大成就。他的论文文,饱含感情,气势雄伟,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精炼,简洁锋利。 他的叙事散文则叙述晓畅,形象生动,夹叙夹议,融叙事、抒情于一炉。抒情散文则写得语 言平易,感情真挚。韩愈散文众体兼备,形成一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的文体。具有雄健奔放,波澜壮阔 的风格特征。韩愈的散文对于扫荡六朝以来柔靡文风起了摧枯推新的作用。但由于过分追求 新奇,语言生僻,有些文章较晦实涩难懂。 第三节 晚唐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柳之后就渐趋衰落了,原因有:时代方面,晚唐社会的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朋党竞争,唐帝国日益艰危。人文方面讲,不少知识分子感伤颓废,精神空虚,消极 避世,沉迷声色,文风柔靡,诗风衰颓,形式主义骈文又重新抬头,致使古文创作趋于衰落。 但古文运动的后继者如李翱、孙樵等,虽继承韩柳,但又使古文创作走向狭窄道路。 晚唐杜牧,在理论上仍然坚持了古文运动的精神,批评当时追求倚丽的风气,并提出“文 以意为主”,词采章句只是文章的“卫兵”的观点。其《阿房宫赋》有感而发。文章极力铺 写了阿房宫所处地理位置的雄伟,建筑群的壮观,宫女之众多,珍宝之华美,以渲染统治者 35 豪华奢侈的生活,进而揭露秦统治者穿奢极欲和聚敛搜刮,最后引发咎由自取的历史教训。 并通过议论揭露出文章主旨,希望唐代统治者哀而鉴之。 韩愈再传弟子孙樵,追求奇崛,但其《书褒城驿壁》则是一篇很好的讽刺杂文。李商隐喜 好写四六文体文,编辑四六文集,助长子骈俪之风,但对古文运动后来的流弊提出了批评。 唐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再起,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税利锋荒的政治小品,以皮日休最为 突出。《鹿门隐书》六十篇最为著名。《读司马法》。皮日休的散文鞭挞现实,揭露黑暗,言语 锋利,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陆龟蒙的《野庙记》以神喻人,以古比今,揭露深刻,讽刺辛辣。 还有罗隐的讽刺散文也颇有成绩。鲁迅先生说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晚唐诗文具有讽刺性强,揭露深刻的特色,在唐代散文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讽刺散文创作 有深远的影响。 作业: 1、试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 2、韩愈对古文运动的理论有何贡献。 3、简述唐代古文运动的意义。 36 37
本文档为【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6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4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