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

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

举报
开通vip

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中医喉科,又名咽喉口齿科,是论治咽、喉、口腔疾病的专科。江西旴江临川谢氏喉科流派,自清代谢怀翎始已传衍八世。第六世传人——谢强主任医师受祖母杨满金和老师魏稼、王德鉴、王士贞等教授亲炙,并私淑干祖望教授及受教于李淑良、朱祥成等教授,传承旴江谢氏喉科和魏氏针灸。谢强临证注重针药并用,倡导喉科针灸疗法,开展咽喉嗓音医学研究40余年,于1974年创建江西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及江西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1985年始先后创设江西省中医院教师嗓音病专科门诊、江西省中医院教师嗓音医学研究室、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

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
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中医喉科,又名咽喉口齿科,是论治咽、喉、口腔疾病的专科。江西旴江临川谢氏喉科流派,自清代谢怀翎始已传衍八世。第六世传人——谢强主任医师受祖母杨满金和老师魏稼、王德鉴、王士贞等教授亲炙,并私淑干祖望教授及受教于李淑良、朱祥成等教授,传承旴江谢氏喉科和魏氏针灸。谢强临证注重针药并用,倡导喉科针灸疗法,开展咽喉嗓音医学研究40余年,于1974年创建江西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及江西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1985年始先后创设江西省中医院教师嗓音病专科门诊、江西省中医院教师嗓音医学研究室、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谢强传承工作室”,颇有发明创新,临证辨治特色鲜明。谢强医术精湛,获有“神针谢”“飞针谢”“谢氏五官飞针”的赞誉。江西的旴江医学是我国传承久远四大地方医学之一的著名医学群体,而旴江流域又是我国中医喉科的最早发祥地,最早的喉科医生范叔清诞生于元代的旴江流域临川县。据谢强教授新近考证,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抚河)干支流涉及的16个市县,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唐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有医家1216人、医籍712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旴江流域,喉科尤其发达,其中有喉科医家96人、医门31门。旴江谢氏喉科流派源于清代,传承范氏喉科,临床以喉科为主且擅治眼、耳、鼻等五官疾病,至今传承八世。(一)一个核心:养阴护阳养阴护阳,就是滋养人体的阴液,保护人体的阳气。谢强认为,咽喉口腔居高位,需赖经脉流畅,气血津液上奉滋养,而阴液又需要阳气蒸腾的力量把体内的阴液(即营养精微物质)上承,使咽喉口腔得到源源不断的精微物质的营养。这个核心是喉科临证始终坚持的用药思想。但须注意,养阴护阳,要做到补而不滞和攻而不伐。补而不滞,就是指在喉科用滋补药时不宜厚腻壅滞。谢强强调,咽喉口腔属清窍喜润利,滋补之药虽可润利清窍,但滋补不宜过于滋腻以免腻碍气机。谢强在临床上善用五味子、山楂、乌梅、甘草,.这几味药的结合具有酸甘化阴之功效。正如《素问·血气形志》云:“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体现了喉科用药特色,即甘利咽喉,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的原则。山楂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效;五味子、乌梅不仅有化阴之效,而且还可以收敛津液来滋养清窍。还善用南沙参、北沙参、玄参、党参来养阴生津。南沙参、北沙参甘微寒,玄参苦甘微寒,具有养阴生津之效;党参味甘平,具有益气生津养血之效;这些均适用于咽喉口腔干燥不利,滋而不腻。谢强一般不太选用生地、黄精,认为二品微腻,温病医家其实多用鲜品,更慎用熟地、龟甲、鳖甲等滋腻之品。攻而不伐,就是指在喉科用祛邪的药时,不要药力太猛太过,太猛太过则伤人体的阴液和阳气。谢强强调,喉科虽多火毒壅盛证,却不宜纯用寒凉,须防火毒壅盛未除,中寒复起,讲究中病即止,甚至服药头煎火势大减,二煎即减量或撤去苦寒之品。正如《尤氏喉科秘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所说:须防“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气乘虚入腹……七日后,全不进食,口如鱼口者死”。所以,在清热利窍时不宜用太过苦寒的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射干、山豆根虽然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过于苦寒容易败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受到损伤则生成的精微物质就少,就会造成清窍失于煦养。谢强不喜用山豆根,因其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很少用这些药。谢强善用知母、玄参、肿节风、紫金牛、白花蛇舌草、金荞麦、金银花、鱼腥草这些微苦寒的药物来清热解毒。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既能清实火又能清虚火,与三黄相比,其苦寒甚微;玄参,苦甘咸寒而质润,能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泻火解毒,既清热又养阴,且甘寒而不损阳气。正如《本草正义》云:“玄参……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肿节风、紫金牛、白花蛇舌草、金荞麦、金银花、鱼腥草,微苦寒,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利窍作用,特别适宜于治疗咽喉口腔肿痛,清热而不损阳。(二)两个原则:化痰散瘀化痰利窍,就是采用理气化痰的药物,治疗痰气交阻导致咽喉口腔的肿痛及异物不适的病证。谢强认为,喉科之痰总不外火热煎熬,故温燥之药必须慎用;又不可一味寒凉,或用之过早,使痰凝聚而不化,导致缠绵难愈。谢强善用瓜蒌、竹茹化痰。瓜蒌,味甘,微苦寒,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之效;竹茹,味甘,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作用。二者均能化痰且不辛燥,故化痰而不会伤津耗气,最利咽喉口腔,是喉科的常用化痰之品。谢强不喜用半夏、陈皮化痰。半夏、陈皮虽化痰,但味辛燥,辛则耗气,燥易伤津,故一般不用或不多用。散瘀利窍,就是指采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喉的药物,治疗瘀血肿块郁结咽喉口腔导致肿痛及异物不适的病证。谢强善用肿节风、紫金牛、郁金、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并通过引经药使活血化瘀药力上达清窍。在活血化瘀利窍的同时,善配合海藻、昆布、生牡蛎,以消痰软坚,有利于清窍痰瘀的消散。(三)喉口清窍,用药清灵谢强认为,咽喉口腔为清窍,喜清恶浊,需赖清阳煦养及阴津濡养,擅用花、叶、络、皮、梗、须、果等轻清上达之品治疗清窍病症。诸如菊花、素馨花、厚朴花、绿萼梅、代代花、玫瑰花、参叶、荷叶、橘叶、绿茶叶、枸杞叶、枇杷叶、薄荷叶、丝瓜络、橘络、橘红、陈皮、瓜蒌皮、桔梗、苏梗、荷梗、藿香梗、玉米须、人参须、橄榄、乌梅、无花果、罗汉果、枸杞子、五味子、桑葚子、胖大海、西藏青果等,随证配方选用,泡茶含饮,甘酸清香,便利适口。譬如,谢氏家传验方“润喉悦音茶”(人参须2g、五味子3g、西藏青果3g、木蝴蝶3g、乌梅3g、甘草3g、金银花6g、桑叶3g、竹茹3g,药引用薄荷3g)具有生津益气、清燥化痰、润喉悦音的功效,可治疗气阴亏虚所致的声音嘶哑或语音低微、口干喉燥、咽喉异物感、干咳痰粘、频频清嗓、五心烦热、气短乏力、舌淡或红、苔少或薄黄、脉细之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慢性声带炎、声带疲劳症(喉肌弱症)、癔病性失音。方中,君用人参须、五味子、西藏青果、木蝴蝶,生津益气、润喉悦音;臣配乌梅、甘草,助君药生津益气利喉;佐以金银花、桑叶、竹茹、甘草,助君药清燥化痰利喉;使用薄荷,清利咽喉,引诸药上达喉窍,共奏生津益气、清燥化痰、润喉悦音之功效。此外,谢氏家传治喑护嗓验方“观音茶”“乌梅茶”“南安子茶”等已研制成中成药和保健制剂。如“南安子茶”已开发为“亮嗓胖大海清咽糖”,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和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006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临证处方,引药为导谢强喉科用药,善于运用药引,使药达病所。如古人所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临证之时,但凡选方用药反复推敲,往往因选一味药引,思量再三,冀希药引能佐使好众药,加强药效。谢强善用淡竹叶、鲜橄榄、马勃、桑叶、丝瓜络治咽证;灯芯草、荷叶、荷蒂、蝉蜕、梨皮、薄荷、桔梗、木蝴蝶、淡竹叶治喉证;蚕茧、荷蒂、莲须、鲜橄榄治口腔证。通过药引所具清轻灵透之性,引导众药上达到咽喉口腔部,使药力能够更集中于咽喉口腔清窍。谢强认为,咽喉所居位高,药力难达,故宜选用清芬轻扬之药物作药引,药力达上,其功甚妙。譬如,谢氏家传验方“甘露利咽茶”(人参叶3g、五味子3g、乌梅3g、甘草3g、白花蛇舌草6g、桑叶3g、橘络3g、瓜蒌皮3g、药引薄荷3g),生津益气、清燥化痰、润利咽窍,治疗气阴亏虚所致的口干咽燥、咽喉肿痛、哽哽不利、痰粘干咳、咽异物感、清嗓频频、乏力气短、五心烦热、舌淡或红、苔少或薄黄、脉细之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单纯性咽炎、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方中,使以轻灵之薄荷为药引,引导君臣众药上达咽喉,共奏生津益气、清燥化痰、润利咽窍之功效。(五)喉症不利,利喉八法谢强认为,咽喉口腔是饮食、呼吸之要道,发音之机关,经脉循行之要冲,内应脏腑,关系全身,总以畅利为要。然而,咽喉口腔粘膜娇嫩,须赖经脉流畅,气血津液上奉,则咽喉口腔濡润畅利。若有拂郁,阴阳不平,气血不畅,脏腑失和,易致咽喉口腔诸疾,其证虽繁,但均表现为咽喉口腔不利,或吞咽不利或咀嚼不利或呼吸不利或语音不利。因此,咽喉口腔病临证处方,常选用几味利咽喉口腔之品以助治疗。谢强认为,利咽喉口腔实为喉科的一大独特治法。根据咽喉口腔病的不同病因病机和病变过程而出现的不利特点,又可分为不同的利咽喉口腔法。因此设立了利喉八法:1.疏利法:用于咽喉口腔病新感,邪在肺卫,滞于咽喉口腔。证见咽喉口腔微红肿痛,伴有寒热头痛等。治以轻宣肺卫之品,疏散外邪而利咽喉口腔。若为风寒客滞,则宜辛温疏利,选用荆芥、防风、紫苏等舒利咽喉,选用祖师麻、天仙子、防风、细辛等煎水含漱舒利口齿;风热客滞,则宜辛凉疏利,选用薄荷、牛蒡子、升麻、菊花、谷精草等。2.清利法:用于咽喉口腔热证,表现咽喉口腔红肿疼痛。治以清热解毒之品,消肿止痛而利咽喉口腔。选用肿节风、山豆根、朱砂根、挂金灯、大青叶、金果榄、人中白、西瓜霜、五倍子、旱莲草、明矾、黄柏、石膏等。3.豁利法:用于咽喉口腔急症,由于火热上灼炼津为痰,痰热结于咽喉口腔。证见痰粘咳嗽,咽喉口腔肿痛等。治以豁化痰热之品,消肿止痛而利咽喉口腔。若为实证,火炽炼痰,则宜清化痰热、散结消肿,选用桔梗、浙贝母、天竺黄、僵蚕等;虚证,虚火炼痰,则宜清润化痰,选用川贝母、瓜蒌仁、肺霜等。4.宽利法:用于咽喉口腔急重症,由于火毒痰涎俱盛而致病变迅速,红肿痛剧,痰声壅阻,喉关狭窄,呼吸困难,语音难出,汤水不下的危重症。治以泻火涤痰、开结消肿之品投之,选用射干、山慈姑、天名精、土牛膝、肿节风、白毛夏枯草等;亦可选用青黛、冰片、硼砂、胆矾、玄明粉等外吹或含化或内服。5.开利法:用于喉病而语音不扬、声音嘶哑之证。若为外邪壅肺,则宜宣肺散邪以开音,选用蝉蜕、马勃、槐花等;火盛灼肺,则宜清肃肺金以畅音,选用胖大海、木蝴蝶、南瓜花、莱菔汁等;虚火灼肺,则宜养阴润肺以润音,选用凤凰衣、鲜梨汁、干冬菜、鸡子白等。6.润利法:用于咽喉口腔病由于火热上炎,津液暗耗,灼伤咽喉口腔,而为干涩不利等。若为火炽燔灼伤津,则宜清热生津、清润咽喉口腔,选用北沙参、百合、天冬、麦冬、玉竹等。7.舒利法:咽喉口腔为病,常伴有异物感,或梗塞不利,其因多为经络脏腑气机郁滞,致使咽喉口腔经气不畅,治宜清芬香馥、舒郁理气之品,则郁舒气畅,经脉顺畅,咽喉口腔舒利。选用合欢花、绿萼梅、佛手花、玫瑰花、橘叶、柿叶、橘络、丝瓜络、香橼皮、苏梗、藿香梗等。8.缓利法:即缓散火势,缓解肿痛而利咽喉口腔。火热上炎,灼伤清窍,结聚不散,咽喉口腔红肿干疼不利。苦寒攻伐不可太猛,恐有上热未除,中寒复起,出现“鱼口”之危变。大抵治疗总以甘缓清降火热为要,火势一缓,红肿干痛之势立减。宜选用甘草、玄参等。观古今医家对咽喉口腔虚、实证,常配伍甘草或玄参于方中,以缓利咽喉口腔。谢强认为,甘草和玄参味甘性缓,最利咽喉口腔。《本草正义》云:玄参“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正义》亦云:“寒而不峻,润而不腻……较为和缓,流弊差轻。”张元素尤赞其能“治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而甘草之缓,人所熟谙,不多赘述。上述八法,均为咽喉口腔不利而设,旨在畅利咽喉口腔。然而,谢强强调,疏利只可暂用,因为“夫喉证乃火毒上升所致,须以降气泻火为要”(《咽喉脉证通论》),所以一俟无表证,邪已传里,则疏散宣发之品不宜再用,恐其升火助焰,势必使咽喉口腔有壅闭之害。清利之药,虽施于火毒壅盛证,却不宜纯用寒凉,取效目前,须防“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气乘虚入腹……七日后,全不进食,口如鱼口者死”(《尤氏喉科秘书》)之变。豁利之药,以清化痰热为主,因为喉病之痰,总不外火热煎熬,故温燥之药必须慎用;又不可一味寒凉,或用之过早,反使痰热凝聚而不化,致使缠绵难愈。润利之药,不宜过于滋腻,以免腻碍气机。舒而不伐,清芬轻扬,药力达上,疏瀹气机,舒达拂郁,其功甚妙。总之,咽喉口腔用药,最需精当。临证处方,重在遵循辨证施治,贵在圆通活法,随证合药,全面兼顾;若能正确地立法选药,取效更捷。(六)喉喑辨识,详分十六谢强临证,重视喉症的辨识,认为喉症繁多,应详加辨析。旴江历代医家皆重视喉症辨识,如元代旴江流域的临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喉科医生范叔清,其徒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首设口齿兼咽喉科专卷,首设喉风18症,开喉症辨识之先河。明代以降,旴江临川自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之“临川四梦”诞生以来,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戏曲繁荣,极受当地人民的青睐。由于说唱戏曲很容易损伤咽喉嗓音,旴江的喉科医家和艺人在行医和传唱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许多独具特色的防治喉病及辨识喉喑声病(嗓音异常)经验,由此促进了旴江喉科的发达兴盛。谢强传承旴江喉科经验,将祖母杨满金所传家学——声病辨识和辨治经验(高祖父谢用章《喉症十九种临证收录》)发扬光大,对喉喑声病详加辨析,认为声病不仅只是声音嘶哑,还表现有多种的声音异常,尤其是艺人的嗓音异常更为突出,只要嗓音出现一丝异常即可严重地影响说唱表演。临床所见,艺人由于饮食、睡眠、情绪、疲劳、房事、月经、气候以及过度用嗓等因素影响,可随时出现声音的异常,如声怯、声弱、声暗、声疲、声涩、声亢、声断、声窄、声塌、声散、声瓮、声破、声毛、声沙、声嘶、声哑16种嗓音异常。                                                                                                   譬如声塌,某艺人素来脾胃虚弱适逢饥饿时赶场说唱,因脾胃空虚导致肺气不足,气弱而不能很饱满地“叼”住所吐之字,吐字不亮,造成字散声塌,失于“字正腔圆”。所以,临证需及时正确辨识,予以精准辨治和护养,方可保证艺人的正常说唱演出。(七)坚持古法,倡导喉针江西旴江流域,以元代范叔清、危亦林及明代李梴为代表的喉科“喉针”流派首重针灸,针药结合,尤其是以重视喉针、喉药、喉枪治疗为特色;谢强遵循明代旴江南丰李梴首创的“上补下泻”针法之旨,根据祖母杨满金所授针灸家技和导师魏稼教授所传针学,并结合五官尤其是喉科生理病理特点而创新的专科适宜特色针灸法——谢氏喉科上补下泻法特色针灸疗法(喉针),包括转移兴奋灶针灸法、通经接气针灸法、运动针灸法、升阳袪霾针灸法、醍醐灌顶针灸法、刺营微创针刀法、无创痛针灸法、围手术期平衡康复,称谢氏特色针灸八法。由于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当代医家多弃针而重药治。为了发扬古老的喉科“喉针”术,谢强发掘古代旴江喉科针法,继承创新,不仅创针灸特色八法,而且经临床研究发现,人体新的特定有效治咽喉病及喉喑穴位——开音1号、开音2号、开音3号、咽安1号、咽安2号、咽安3号六对新穴。开音三穴:位于颈前部,为局部取穴,属阿是穴范畴,避开颈动脉贴近喉腔,归属足阳明胃经区域。阳明经多血多气,针刺之可疏理经络、调理气血、清理阳明,有散结消肿、开音利喉的功效。开音1号穴,位于颈正中线甲状软骨上缘向外旁开1寸处,距人迎穴0.5寸紧贴甲状软骨上缘外侧处,有清热消肿、利喉开音之效;主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气喘;操作方法为针尖向喉结部(甲状软骨边缘)斜刺0.5~0.7寸,配合谷,治喉痛、失音。开音2号穴,位于颈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向外旁开1寸处,距水突穴0.5寸,紧贴甲状软骨下缘外侧处,有益气壮肌、利喉开音之效,主治喉肌疲弱、声音低哑、咳嗽、气喘;操作方法为针尖向喉结部(甲状软骨边缘)斜刺0.5~0.7寸,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治喉痛、失音。开音3号穴,位于开音2号穴下1寸,颈正中线第二环状软骨下缘向外旁开1寸处,有益气散瘀、通络开音之效,主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气喘;操作方法为直刺0.5寸;配合谷,可治喉痛、失音(声带麻痹)。咽安三穴:位于下颌角下缘颈侧部,为局部取穴,属阿是穴范畴,能直接刺激咽部扁桃体,具有疏理经气、消肿散结、利咽开窍的功效,能改善咽喉部微揗环,以缓解扁桃体和咽喉黏膜及淋巴组织充血、肿胀、肥厚。咽安1号穴,位于颈侧下颌角正下方,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利咽消蛾之效,主治乳蛾、咽喉肿痛、口疮、牙痛、瘰疬;操作方法为针尖向口腔斜刺0.5~0.7寸,配合谷、太溪,治喉痹、乳蛾、鼾眠;配太溪,治咽喉干痛。咽安2号穴,位于颈侧下颌下方,距咽安1号向颈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有清热消肿、利咽消蛾之效,主治咽喉肿痛、乳蛾、瘰疬、口舌生疮;操作方法为针尖向口腔斜刺0.5~0.7寸,配合谷、太溪,治喉痹、乳蛾、鼾眠、口疮。咽安3号穴,位于颈侧下颌下方,距咽安2号向颈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有清热消肿、利咽消蛾之效,主治咽喉肿痛、乳蛾、瘰疬、口舌生疮;操作方法为针尖向口腔斜刺0.5~0.7寸,配合谷、太溪,治喉痹、乳蛾、鼾眠、口疮。六穴的发现,为针灸治喉痹、乳蛾、喉喑、口疮、牙痛等咽喉口腔疾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谢强对六对新穴位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其中用开音1号、开音2号穴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的针刺技术,于2002年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2008年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谢强指出,针灸治疗喉科疾病,能够疏理经络、宣畅气机,改善气滞、湿聚、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从而起到祛邪扶正及恢复咽喉、口腔正常功能的作用。(八)旴江喉针——谢氏喉科(五官科)特色针灸八法旴江喉针,是旴江古代应用于治疗喉科疾病的专门特色针灸法。谢氏喉针(五官科)特色针灸八法,由谢氏喉科传承明代旴江南丰李梴《医学入门》首倡的异穴补泻法中的“上补下泻法”衍变而成。李梴上补下泻针法,颇适于高居头颈部的五官疾病尤其是喉科疾病的治疗,特点是取穴精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发展了内经“上病下取”之旨,旴江后世喉科针灸流派沿用至今。后世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亦私淑其学,在《针灸大成》中有“南丰李氏补泻法”称颂。据谢强祖母杨满金讲述:天祖父谢怀翎临床推崇李梴的异穴补泻法,擅用“上补下泻”针法治疗五官疾病。主要采取先针远离患处的下部或健部腧穴为泻,后刺上部患部周围腧穴为补,这与常规的同穴补泻法相异。李梴《医学入门》提出穴分主应,上补下泻,“上病取下”“上下通接”“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己行,而针应针”。李梴重视经络之气,主张以下部或未病部位为“主”用泻法,上部已病部位为“应”用补法,先针下部或健部腧穴以激发经气,后刺上部患处周围腧穴以应答,此法颇适宜于高居上部的五官疾病。谢氏喉科特色针灸八法,施治时皆采取先针远端下部腧穴,强刺激,泻法;然后针上部五官清窍病灶周围腧穴,弱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中途不行针。留针期间,对远端下部腧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譬如,谢强应用喉针上补下泻法治咽痹、乳蛾,常取合谷、咽安1号;治急喉喑,取合谷、开音1号;治口腔溃疡,取合谷、咽安2号;以下部远端合谷穴为“主”泻之,以上部患处周围腧穴开音1号、咽安2号为“应”补之,取穴精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发展了内经“上病下取”之旨。可见,此法不但简便而且取穴精少且提高了临床疗效。正如李梴《医学入门·卷之一·附:杂病穴歌》所云:“头面耳目口鼻咽牙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又有一言真秘诀,上补下泻值千金”。谢氏喉科常用特色针灸八法,方法虽多,但皆遵李梴“上补下泻”之旨,亦可化繁为简,仅取2~4穴,不须多针,甚至一穴即可。正如李梴《医学入门·卷之一·附:杂病穴歌》所云:“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因此,如只取远端下部的合谷,再在咽喉口腔病灶周围取一腧穴即可,甚至取合谷一穴亦有良效,全在医者手法运用得当。临床往往可见,先在下端腧穴行针时,上部病灶的症状马上得以缓解,亦可不再针上部腧穴了,因为针刺下部腧穴已经起到转移兴奋灶的作用,上部病灶的兴奋度下降,充血、水肿、神经性疼痛正在缓解、消散。下部远端取穴,以取肘膝以下的五输穴最佳,合谷最宜咽喉口腔疾病。譬如,左侧牙痛,先针下部右手的合谷穴(施予强刺激,泻法),然后针上部左侧患处的颊车穴(施予弱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以应答,留针期间对下部远端的合谷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五官疾病,皆可依此法取穴施治,简便易行;如目赤肿痛,可取合谷、头临泣;耳胀,可取合谷、听会;鼻窒,可取合谷、迎香;梅核气、鼾眠,可取合谷、咽安2号;慢喉喑,可取合谷、开音2号;口癣,可取合谷、咽安3号。此法,操作简便,取穴精少,疗效显著。操作方法:(1)泻法:先针刺五官病灶远端的下部腧穴,强刺激。(2)补法:再刺上部五官病灶周围腧穴,弱刺激。注意事项:(1)谢强祖母杨满金传授:针刺下部远端腧穴,用重手法,须强刺激,留针期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提插为主,可结合捻转,以激发经气。(2)谢强祖母杨满金传授:针刺上部五官病灶周围腧穴,手法宜轻,进针宜浅,须弱刺激,留针期间可不行针,以应答主针。1.喉科痛症——谢氏喉科(五官)运动针法。谢强认为,咽喉口腔疼痛急症,可以通过针灸和运动两种方法结合即在针灸的同时运动咽喉口腔患部,以通经脉、调气血、驱邪气,缓解炎性充血、水肿及神经性疼痛,使局部的急性炎症和疼痛得以迅速缓解,从而达到改善及治愈疾病的目的。此法,颇适合活动灵活的咽喉口腔疼痛病症,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会厌炎、口腔溃疡、牙痛等,疗效显著。喉科运动针灸法,是受到何广新研究员提倡的针刺运动疗法启示并结合了旴江李梴的“上补下泻”针法而形成。针灸与运动,均具有止痛作用,若在针灸的时候配合患部运动,则疼痛缓解迅速,而且止痛时间更持久。临床结合针灸和运动两种方法以治疗疾病,即在针灸的同时运动患部。运动方法一般有五种:①患部主动运动;②患部被动运动;③按摩运动;④呼吸运动;⑤混合运动(前四种运动的综合运用)。针刺运动疗法的止痛机理,可能是由于针灸激活脊髓上位中枢而发放下行冲动,从而选择性抑制了伤害性神经信号的传入。运动止痛,据研究表明可能通过三方面完成:第一是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而产生止痛效果;第二是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而产生止痛效果;第三是主动运动时,传出冲动控制伤害性神经信号的传入而产生止痛效果。临床操作:采取毫针针刺,先针刺下部健侧远端腧穴,强刺激,泻法;再针刺上部五官病灶周围腧穴,宜浅刺,不可按常规深度刺入(因为针入过深,当局部运动时肌肉会将针身扭曲),弱刺激,补法,中途不行针;留针期间,嘱患者做咽腔缓慢吞咽运动、鼻腔深呼吸运动、喉腔深呼吸运动、口腔咀嚼运动等,并且在下部远端腧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留针20分钟。譬如,治疗咽病,针合谷或少商或曲池,配咽安1号,留针过程中嘱患者做缓慢的吞咽运动,即可缓解咽喉疼痛;治疗喉病,针合谷或商阳或曲池,配开音1号,得气后留针,留针过程中嘱患者做喉腔深呼吸运动,即可缓解喉痛和声嘶;治疗口腔病,针合谷或曲池或外关,配咽安2号或颊车,得气后留针,留针过程中嘱患者做咀嚼运动,即可缓解口腔和牙齿疼痛。2.喉痹不仁——谢氏喉科(五官)通经接气针法。喉痹,为诸般喉症(咽喉口腔疾病)的总称。谢强认为,《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不仁也。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咽喉口腔与经络气血关系密切,喉症与经络不畅、气血痹阻密切相关,所以必须疏通经络气血,因此针刺治疗较药物内服治疗更为重要。譬如,在针刺治疗时,注重施以“通经接气针法”,注意候气,必使经气通达病所,方能奏效。《金针赋》记载:“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十二经络皆可直接或间接上达咽喉口腔,通过针刺通经接气直达病灶,从而迅速达到通经脉、调气血、驱邪气之目的。此法,私淑了旴江李梴的“上补下泻”针法,“上病取下”“上下通接”,颇适合治疗经脉聚集丰富的上部五官疾病,尤其适用于治疗咽喉口腔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引起的充血、水肿、组织增生肥厚及肿瘤等急症或顽症,疗效显著。临床操作:采取毫针针刺,先选取一个离病灶较远的同经脉的患侧下部远端腧穴,进针时针尖宜朝病灶方向,使针感反应向上,边运针边候气,同时用语言诱导患者针感会向上行走,直至针感反应通达病灶为止,若行针时针感反应在途中停止,则应在中止处加针以引气,直至靠近病灶;强刺激,泻法。继之,针刺上部咽喉口腔病灶周围腧穴,针刺之以应答和感召下部远端经气,有助于上下经气交感;弱刺激,补法,中途不行针。留针期间,在下部远端腧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接气;留针20分钟。咽喉病,以手阳明经穴为主,取合谷、扶突、咽安2号(位于手阳明经循行区域);口腔病,亦以手阳明经穴为主,取合谷、口禾髎。针刺下部患侧合谷穴时,采取通经接气针法,针尖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如针感在中途某处中止,再在针感反应中止处加针以引气,如此反复“接力”,引短为长,直达上部病灶附近的扶突、咽安2号、口禾髎。譬如,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病灶在前颈喉部,当取远端上肢腧穴合谷,针刺时针尖朝上,促进针感向上传导通达至病灶旁的扶突穴为止;若行针时,针感传导在途中停滞,则需在停滞处加针以引导,让经气上行通达咽喉部。通过行针,多次“接力”,引短为长,延长针刺的经气感传路线,提高针刺感传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增强针刺治疗效果。谢强临证,常用“通经接气针法”治疗咽喉口腔炎症及痛症,疗效显著。3.喉症肿痹——谢氏喉科(五官)刺营针刀法。谢强认为,咽喉口腔是脉络汇聚之处,当热毒痰火上壅,或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均可通过经络系统殃及咽喉口腔,导致局部气血运行障碍而为病,因此局部脉络痹阻是喉痹、乳蛾、鼾症、喉喑、口疮等发病的病机关键所在。谢强擅以针刀刺营微创术治疗咽喉口腔病症。先用三棱针、长毫针或针刀先点刺下部远端腧穴出血,后轻浅点刺患处出血,以微出血为宜;如有红肿隆起或脓肿形成亦可用针刀轻浅割刺,以微出血或脓泄出为宜。临床操作:(1)针刀治疗咽痹(咽炎):急咽痹,先用三棱针点刺下部远端三商穴出血,再用长毫针或针刀轻浅点刺上部红肿的咽侧索、咽后壁黏膜及淋巴滤泡,直刺1mm,疾入疾出。咽侧索每侧刺2下;咽后壁黏膜刺5下;咽后壁淋巴滤泡每个刺1下,每次最多刺5个;微出血为度,嘱患者将血吐出,再用喉药少许喷患处。慢咽痹,则仅刺咽部即可,不需要刺三商穴。此法微创、微疼、微出血。(2)针刀治疗乳蛾(扁桃体炎):急乳蛾,先用三棱针点刺下部远端的三商穴出血;再用长毫针或针刀或扁桃体手术弯刀轻浅点刺及割刺扁桃体隐窝口,做点状刺割2mm,疾入疾出,微出血,每个隐窝口刺割1下,使隐窝口敞开,有助于引流排脓,每次选取不重复的3个隐窝口;然后围绕隐窝口周围的扁桃体表面点刺5下;微出血为度,嘱患者将血吐出,再用喉药少许喷患处。慢乳蛾,则仅刺咽部即可,不需要刺三商穴。此法无痛苦,出血很少,因为扁桃体表面神经末梢分布极少且仅有毛细血管分布,故微出血、无疼感。(3)针刀治疗鼾症:鼾症大多由咽部肥厚性炎症引起。先用三棱针点刺下部远端三商穴出血;再用长毫针或针刀轻浅点刺上部肥厚的咽峡周围的咽侧索、咽后壁黏膜、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舌根,直刺1mm,疾入疾出,微出血。咽侧索每侧刺2下;咽后壁黏膜刺5下;咽后壁淋巴滤泡每个刺1下,每次最多刺5个;腭扁桃体每侧刺5下;舌根刺5下;微出血为度,嘱患者将血吐出,再用喉药少许喷患处。此法微创、微疼、微出血。(4)针刀治疗口疮:急症,先用三棱针点刺下部远端三商穴出血;再用长毫针或针刀轻浅点刺口腔溃疡患部,点刺溃疡从中心至周边3~5下,再逐一点刺唇、颊、腭、舌黏膜各10下;微出血为度,嘱患者将血吐出,再用喉药少许喷患处。慢症,则仅刺咽部即可,不需要刺三商穴。此法微创、微疼、微出血。喉癣亦可用此法治疗。如此,通过先点刺下部腧穴出血,以转移兴奋灶;然后轻浅点刺上部口咽局部病灶,放血排毒,以疏通经络、宣泄痰瘀、消肿散瘀,可有效促进咽腔和口腔整体炎症的吸收,改善口咽部的炎症,消减口咽部各组织的充血或肥厚肿胀,增强口咽部的软腭、腭弓、舌等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咽腔的通道宽畅,使呼吸通畅,从而改善和治愈咽炎、扁桃体炎、鼾症及口疮等。刺营微创针刀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口咽部炎症,尤其是鼾症。鼾症,其病因主要与鼻、咽等上呼吸道病变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及呼吸中枢反应低下有关,而咽部的肥厚狭窄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咽部的肥厚狭窄,大多由慢性肥厚性咽部炎症引起,这是咽部淋巴组织及黏膜、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长期刺激,腭弓及软腭充血、肿胀、增厚,悬雍垂变粗变长,舌部炎性肥厚后坠均能使咽腔变得狭窄,对呼吸气流的阻力增大而产生打鼾,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暂停甚至窒息,因此慢性肥厚性咽部炎症常伴有鼾症。可见,由于弥漫性的咽部炎症的存在,所以使整个咽腔黏膜呈弥漫性肥厚增生,导致咽部狭窄或咽部软组织松弛低垂而引起咽部不适和打鼾。至今,鼾症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慢性肥厚性咽炎导致的鼾症可通过治疗咽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谢氏刺营微创针刀法,治疗肥厚性咽炎伴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呼吸暂停次数和低通气指数,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法操作简便,不需麻醉,微创伤,微疼痛,微出血,无副作用,能够迅速改善咽腔整体炎症和消减咽黏膜肥厚肿胀以及增强口咽软组织的紧张度,促进咽炎和鼾症的愈好。谢氏针刀刺营微创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技术于2007年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课题(已验收),并在2013年收录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主编的《中医医疗技术手册》一书中向全国推广应用。2015年,“旴江谢氏针刀刺营微创疗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肥厚性咽炎伴鼾症临床研究”列为国家中医行业科研专项——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与应用示范课题。4.痰饮喉症——谢氏喉科(五官)升阳祛霾针灸法。谢强重视清阳与清窍相关学说,倡导“升阳袪霾益窍”法。谢强认为,五官位于诸阳交会之处,属清窍,与脏腑密切相关,需赖脏腑阳气煦养。脏腑不和则“邪害空窍”,清窍空虚致使痰饮及内外邪毒等阴霾之邪蒙蔽清窍而致病。清窍空虚,源于脏腑虚衰;痰饮等阴霾所形成,亦源于脏腑虚衰,所以治疗应以“升阳祛霾益窍”为法则。谢强临证,善以取督脉腧穴为主的“升阳祛霾针灸法”治疗,或治以家传验方“升阳袪霾益窍饮”( 炙黄芪15g、葛根12g、升麻6g、制附子6g、肉桂3g、苍术10g、白芷6g、石菖蒲6g)加减,适于喉痹、喉喑、乳蛾、口疮等属脾肾阳虚、阴霾蒙蔽清窍者,以益气升阳、祛霾利窍。正如《内经》云:“久塞其空,谓之良工。”《医门法律》云:“离照当空,群邪始得垂散。”空窍充实,疾病自去。升阳袪霾益窍饮,方中君用炙黄芪、葛根、升麻,以益气升阳、鼓舞阳气、升清降浊、煦养咽喉;臣用肉桂、制附子、菟丝子,益气助阳,助君药化浊温阳、煦养咽喉。佐用石菖蒲、白芷,辛香开窍、散浊祛霾;使以石菖蒲为引,辛香走窍,引诸药达上,升阳祛霾、开利咽喉口腔诸清窍。诸药配伍,共达升阳益气、祛霾利窍之功。正如旴江医家喻昌《医门法律》所云:“离照当空,群邪始得垂散。”正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咽哽甚者,加红花、绿萼梅、橘络;声嘶甚者,加诃子、木蝴蝶、橘络;口疮难愈、口淡不渴者,加干姜、五倍子、五味子;阳衰甚手足难温者,加红参、补骨脂、紫河车。升阳袪霾针灸法,适合高居头面阳气难于上达的咽喉口腔虚寒病症,是通过针灸督脉和咽喉口腔局部腧穴,以升提人体阳气、祛除清窍阴霾、温煦清窍,达到温通清窍缓解清窍炎症、促进炎症及增生组织吸收的目的。主治喉痹、喉喑、乳蛾、鼾眠、口疮等阴霾蒙蔽清窍的虚寒性顽症,以温督升阳、祛霾利窍。临床操作:主要选取分布在督脉处的腧穴以及咽喉口腔周围的腧穴,先针刺或艾灸最下部的命门;如针刺命门,较强刺激,平补平泻;再依次往上针刺百会、印堂等穴,弱刺激,补法;接着针刺上部咽喉口腔局部的腧穴(如颊车、廉泉、咽安1号、开音1号等),弱刺激,补法,中途不行针;留针期间,在下部命门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接气;留针20分钟。艾灸,宜施予热敏化灸法,注意寻找上述腧穴区域的敏化反应。譬如,治疗口腔病,用热敏灸艾条,在下部命门穴处及周围寻找热敏点,先行回旋灸1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1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当腧穴处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如酸、胀、压、重等)等感传时即可;接着,依法灸百会、印堂等穴,温通及激发督阳上走;最后,依法灸廉泉、咽安2号或咽安3号。艾灸诸穴,直至经气感传消失、皮肤灼热为止。5.虚火喉症——谢氏喉科(五官)醍醐灌顶针灸法。谢强认为,咽喉清窍有赖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之精微濡养方可功能健旺,咽得滋而吞咽自如,喉得养而音声畅亮,口得濡而知五味,倡导“醍醐灌顶益窍”法。谢强临证,善取任脉腧穴为主的“醍醐灌顶针灸法”治疗,或治以家传验方“醍醐灌顶润窍饮”(龟板15g、麦冬20g、天冬20g、石斛15g、枸杞子15g、天花粉20g、桑葚子20g、绿茶6g、绿豆6g、生甘草6g、葛根6g)加减,适于虚火证喉痹、乳蛾、喉喑、口疮等所表现的咽喉干燥、声音异常、口齿不利,以益阴升津、清燥润窍。醍醐灌顶润窍饮,方中君以龟板,滋阴潜阳而利任脉;天冬和麦冬,滋养心肺清上焦之热;石斛和天花粉,滋养胃脾清中焦之热;桑葚子、枸杞子,滋养肾肝清下焦之热。臣以绿豆、绿茶、生甘草,解毒清热助君药祛清解邪热;葛根,佐助君药生津清热,引导众药上达咽喉。正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若咽喉干甚者,可加重龟板用量以滋养咽喉;咽喉干痛甚者,加青果、百合以清利咽喉;喑哑甚者,加胖大海、木蝴蝶以清喉悦音;口舌溃甚者,加淡竹叶、青黛以祛腐清热。若临证加减得当,取效甚捷。醍醐灌顶针灸法,适合高居头颈阴液难于上达的清窍虚火病症,是通过针灸任脉为主的腧穴以及咽喉口腔局部腧穴,以升提人体阴液、清降上炎虚火,达到升津降火、清利清窍、缓解清窍炎症及促进炎症以及增生组织吸收的目的。主治喉痹、乳蛾、鼾症、喉喑、喉癣、口疮、牙宣等津液不足、虚火上扰清窍的顽症,以醍醐灌顶、升津濡窍。醍醐灌顶针灸法,以气海、承浆等任脉腧穴为主,督脉的百会及咽喉口腔周围腧穴为辅,从阴引阳、交通任督、阴阳相济、调和水火,达到阴液上升、虚火下降、醍醐灌顶、清养清窍的目的。承浆,位居任脉的最高位为任督两经的交会穴,与气海相合,针之以引动任脉的精气上涌,并通过患者在吸气时舌抵上腭,使任督相接与百会呼应,阴阳相感,水火相济,醍醐灌顶,浇灭邪火,清宁清窍。气海,是肓之原穴,具有很强的升提气机功能,针刺气海能够培补元气,元气是升提阴液上奉的动力;气海与承浆上下相配,可助任脉通达升提阴液上注清养清窍、扑灭邪火。诸穴与清窍周围之腧穴相伍,任督相交,水火既济,阴津上升,醍醐灌顶,清养清窍,则清窍清宁、官窍清利。临床操作:以毫针或艾条,先针或灸气海、承浆等穴,继之针督脉的百会及咽喉口腔局部的腧穴。譬如,先针刺最下部的气海,强刺激,泻法;再逐一往上针刺承浆、百会等,弱刺激,补法,得气后留针;留针期间,施以呼吸吐纳导引,嘱患者深吸气缓慢吐气,吸气时舌抵上腭搭鹊桥以交通任督,吐气时舌放下;继后,针刺咽喉口腔局部腧穴,弱刺激,补法,中途不捻针。留针期间,在最下部的气海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接气,留针20分钟。亦可针上加灸,或单用灸法治之。6.喉症肿痛——谢氏喉科(五官)转移兴奋灶针灸法。谢强认为,疾病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内外刺激因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导致局部病灶兴奋性增加,所以病灶局部出现疼痛、充血、水肿、增生等炎性神经兴奋的病理反应,治疗上就可通过刺激病灶下部远端的腧穴造成新的兴奋点(灶),其兴奋强度远远高于上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病灶兴奋,使病灶部疼痛、充血、水肿得以缓解或消失以及增生消散,促进炎症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治疗应以“转移兴奋灶”为法则。转移兴奋灶针灸法,是通过针灸刺激咽喉口腔病灶下部远端的腧穴,在远离病灶处产生一个新的高强度兴奋灶,其兴奋度远远强于上部病灶的兴奋度,以之减弱病灶的兴奋强度,使病灶的炎性充血、水肿及神经性疼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改善和治愈疾病的目的。此法,颇适合治疗人体上部的五官疾病,尤其适用于治疗咽喉口腔的炎症、痛症等急症,疗效显著。转移兴奋灶针灸法,传承明代旴江李梴“上补下泻”针法和家传“上补下泻”针法,符合现代神经反射学说原理。主要选取人体健侧下部末端的腧穴,尤其重视取四关以下的腧穴(即肘膝以下腧穴),取穴原理是根据四关以下的腧穴除作用于局部外,多治远部及全身性病变,因为腧穴越接近肢末则对较远的病灶或全身影响越大。临床操作:采取毫针针刺,先针刺下部健侧远端腧穴,强刺激;再针刺上部咽喉口腔周围腧穴,弱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中途不捻针;留针期间,在下部远端腧穴行针3次,每次10秒钟,以催气、导气。留针20分钟。譬如,选取下部健侧远端腧穴涌泉配上部腧穴咽安1号、开音1号、廉泉、颊车,能够改善咽喉干疼、失音、牙痛、头晕、失眠;取下部健侧远端腧穴三商配上部腧穴咽安1号或开音1号,能够治咽喉疼、声嘶;取下部健侧远端腧穴绝骨配上部腧穴风池,可以治落枕、头痛;取下部健侧远端腧穴合谷配上部腧穴颊车或咽安1号,能够止牙齿疼痛、口腔溃疡疼痛、咽喉疼痛等。7.恐惧针者——谢氏喉科(五官)无创痛针灸法。谢强认为,时代在前进,人们更愿意接受无创痛或微创痛的治疗方法,针灸应该向无创痛及微创痛方向发展。谢强传承旴江名医魏稼教授创新的无创痛针灸思想及经验,摸索总结出一套系统适用于喉科临床的特色无(微)创痛针灸疗法。此法,是以经络腧穴为基础、针灸原理为指导,运用传统的针灸器具及现代声、光、电、磁等物理、化学、生物的新工具,如激光、微波、超声波、红外线、磁贴、耳贴、药物、酒、醋以及冷、热等刺激作用于机体表面的经络、腧穴及敏感点以施治,而不使针具直接刺入体内,对机体不产生(或轻微产生)创伤和不(或轻微)带来疼痛的防治疾病的一种新兴针灸方法,具有无(微)创痛、无菌、强度可调、安全、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喉科无创痛针灸法,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新工具、新媒介作用于咽喉口腔等局部腧穴及肘膝以下远部腧穴,升提人体阴液或阳气,以清降上炎虚火或开散阴霾,滋润或温养清窍,达到缓解清窍炎症、促进炎症以及增生组织吸收的目的。此法,颇适宜头面五官疾病,因为头面五官感觉神经及血液循环丰富,针灸容易出现损伤性疼痛和出血,故采取无(微)创痛针灸疗法,则安全且疗效显著。临床操作:通常采用激光、磁贴、耳贴、药物、酒、醋作用于腧穴,病人乐于接受。譬如,采取氦氖激光照射下部腧穴内庭和上部腧穴咽安1号,治咽病;照射下部腧穴太渊和上部腧穴开音1号,治喉病;照射下部腧穴太溪和上部腧穴颊车,治口腔病等。8.围手术期——谢氏喉科(五官)平衡康复针灸法。谢强认为,对于手术患者,医生应该全面评估患者术前后的身心状况,采取围手术期平衡康复针灸法干预最为适宜。围手术期平衡康复针灸法,是通过应用针灸的合理良性刺激,激发和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如术前施予平衡针灸法以调整患者的心身失衡病理状态(因术前恐惧产生心理失衡,疾病本身已经产生身体病理失衡),术后施予康复针灸法促进创伤修复、抑制炎症、减少渗液、降低粘连及瘢痕形成、避免疾病复发,迅速康复身体。此法,适宜各种咽喉口腔疾病围手术期。谢强倡导的围手术期平衡康复针灸法,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理论又吸收了现代医学理论。此法,是以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通过针灸实施,促进病人自身调整而康复。谢氏平衡康复针灸法,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原理,通过针灸的作用,刺激经络系统以促使患者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临床操作:术前,施行平衡针灸法;一是全面评估患者术前的身心状况,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咨询;二是针刺或艾灸下部腧穴内关和上部腧穴四神聪,促进心理平衡,可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以调整恐惧手术的心理失衡;三是针刺或艾灸下部腧穴足三里和上部咽喉口腔患处腧穴及风池,以提高抗病能力调整因疾病产生的身体病态失衡;如此,改善了患者的心身状态,增强对手术的适应性,使之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施行康复针灸法;如针刺或艾灸下部腧穴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肺俞、脾俞以及上部咽喉口腔周围腧穴,可减少术后渗出,加速手术创伤修复,避免术后感染,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实现身体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三、结语旴江谢氏喉科流派,注重喉症辨识及针药合治,临证特色鲜明,且传承有序,由谢怀翎下传谢用章、谢灵孙、杨满金、李斯炅、谢强、李唯钢、邓琤琤、杨淑荣、胥志斌、何兴伟、廖为民、陶波、黄冰林、陈丹、袁丽蓉、彭睿芳、周蓝飞、洪静等100余人。由于民国“废止中医案”和“文革”破四旧等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旴江喉科流派如范氏喉科、吴氏喉科、谢氏喉科等经验近乎失传,其传人至上世纪中期后大多未以医为业,如旴江临川范氏喉科已经无后裔传承,吴氏喉科传人吴明仙和谢氏喉科传人杨满金、李斯炅皆未专以医为业,仅常为乡亲或邻里患喉症者施援医治、解其痛楚而已。至今,仅唯谢氏喉科第六世传人谢强,努力发掘濒临失传的喉科经验,继承创新,颇有成就。自1998年始,谢强教授相继批准为江西省首批及国家第三批、四批、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又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授徒众多,仅在本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谢氏喉科第七世传人有李唯钢、邓琤琤、杨淑荣、何兴伟、廖为民、曾建斌、周珊玲、陶波、陈丹、袁丽蓉、彭睿芳等10余人,第八世传人有周蓝飞、洪静;其中,第七世传人杨淑荣主任医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殊荣。可见,旴江谢氏喉科,特色鲜明,薪火相续,代有传人。
本文档为【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30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