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

举报
开通vip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英国思想政治教育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有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不彻底的资本主义革命使它成为保留君主立宪制的发达国家,具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以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体系,这些都对学校德育发生深刻的影响。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历史沿革英国现代教育发生较早,学校德育源远流长,但是作为统一国家教育之后的现代学校德育,却是在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之后才开始出现和形成的。从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870年前)可称为古典绅士型德育阶段,这时期德育以各郡、县...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有完整的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但不彻底的资本主义革命使它成为保留君主立宪制的发达国家,具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以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体系,这些都对学校德育发生深刻的影响。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历史沿革英国现代教育发生较早,学校德育源远流长,但是作为统一国家教育之后的现代学校德育,却是在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之后才开始出现和形成的。从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870年前)可称为古典绅士型德育阶段,这时期德育以各郡、县市或校自成体系,管理不一,内容繁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在致力培养典雅高贵的古典绅士所具备的行为举止和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按英国社会的秩序尊卑来修养约束个人,把培养符合贵族提倡的行为和道德要求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由于当时英国学校教育基本由教会扶持,因此这一阶段的学校德育另一特点是宗教化,宗教教育等同于德育,一切以相应教派的教义为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尤其是国教会下属的私校更加严格,强制学生参加宗教活动,颂习教训教义,所以也可以说这时期英国的学校德育是宗教教育。第二阶段(1870-1944年)1870年,英国受法国等大革命的影响,尤其受德国、美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大发展的影响,颁布著名的《初等教育法》,国家开始管理教育,创办公立学校,提倡教育世俗化,其中规定,公立学校不准具有宗教性质,不属任何教派,没有实施宗教教育的义务,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但仍允许自愿,或在家庭和教堂中进行宗教教育,这一规定受到英国教会和传统派的极力反对,因为英国大多数国民都是分属不同教派的基督教徒,因此本世纪来英国一直在为恢复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发起一次次的运动。20年代,各教派就进行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要求修正1870年条款;1936年的教育法规定允许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子女受相应的宗教教育。1938年基督教发起“道德重振运动”,先是弗兰克卜克博士在伦敦作了著名的“道德重振运动”的演说,主要针对20年代世界性青年的反抗运动和如何改革旧宗教教育及恢复公立学校宗教教育,很快得到国际知名人士的支持和社会响应。这次运动的中心思想是:动员全世界男女老少,使每家每户都变成“道德堡垒”,使人人再接受幼儿时的“母教”,即诚实、纯洁、公正、爱人的教育,一句话,受宗教教育第三阶段(50年代以来)战后英国学校德育重新开始了艰难的世俗化改革,尽管1944年法令肯定了学校中的宗教教育,但是(1)科学迅速发展,不信教的人多了;(2)移民大量增加,新教派大量分化瓦解,多元化社会出现,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3)宗教的繁文缛节,非常不符合青年的接受方式;(4)宗教教育套用古训,微言大义,同现代青年生活方式相去甚远,无法解决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因此,1955年起,人本主义都在BBC广播中开始“非宗教道德教育”讲座,到60年代改革宗教化德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60年代英国对学校德育世俗化探索中,受到进步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等德育观的影响,其中进步主义德育观尤其突出,它认为,学校德育要根据个人独特的发展,宗教教育把丰富的个性压进固定框架中,削足适履,扼杀人的天性,因此主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把德育溶于丰富多样化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有益的道德体验。教师只是引导人而不是制裁人,反对正规德育课程,主张戏剧性的活动和故事。但是由于与英国传统习俗相去甚远,还由于进步主义提供的是一个盲目的社会化的模式而不关心学生对道德问题真正意义的理解,导致了许多教学的失败,引起新混乱,使进步主义德育很快冷了下来。正是学校德育在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软弱,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使英国这一最保守的号称最有秩序的资本主义老巢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吸毒、抢劫、凶杀、性混乱等犯罪行为大增,在重要的正式起诉犯人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1970年被捕人数达22万人,1978年增加了40%,达30多万人,其数量和犯罪性质,均前所未有。人们越来越抱怨学校培养的人对多元文化社会缺乏生活准备,不懂得基本的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健康、职业、政治、理财和利用闲暇时间,只寻求物质享乐和性满足。60年代中期,学校曾开设了“个性与社会教育”课程,终因流于形式而导致流产。如何摆脱困惑,引导青少年走出迷茫,成了英国当代学校德育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改变被动状况,60年代后期,英国在学校方面实施改革,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组织了两个道德研究机构,一是由约翰·威尔逊领导的“法明顿信任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二是彼得·麦克菲尔负责的“课程发展课题组”,主要研究中学(13-16岁)德育课程,剑桥大学负责研究8-13岁小学的德育课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英国政府在70年代经济大危机财政困难情况下,也坚持拨出一笔可观的经费自主研究,使这两研究机构对英国学校德育做出了成绩,编写了一套道德教育教材,供中学用的《生命线》(LIFELINE,1972NM)和供小学用的《起始线》(STARTLINE,1978年)。1978年,在英国教育大臣提议下,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在莱斯特大学成立了“社会道德教育中心”,在德里克·莱特教授领导下研制统一的学校德育计划,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提出了许多德育新设想。1988年,英国在颁布《国家课程》时仍重申学校开设宗教课,尽管受到反对和普遍不欢迎,但也可见英国的保守和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然而,战后宗教课已有了重大改革。二、英国学校德育的目标英国没有统一的德育目标,各地各校自行其是,主要坚持宗教目的,并深受18世纪教育注重德育、德行第一的传统影响,处处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出发点。在英国政府规定的普通学校8条基本目的中,有四条就谈到德育的,尤其特别强调初等学校中的德育作用,初级学校的三条教育目的是:“(一)发展儿童的基本才能;(二)鼓励儿童对文明的兴趣和关心;(三)帮助儿童树立责任感、启发他们的理想,培养他们的情操;使能理解并效法生活中最优秀的范例。”在初级学校中,宗教是第一课程,在中学里,宗教也是仅次于语文之后的重要必修课,并且根据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综合中学对德育作了规定,把德育作为培养英国社会需要的现代绅士的重要手段。英国11-17岁的青少年学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并从实际生活需要来理解德育。多数学生认为,“有道德的人”就是能考虑他人需要、情感和兴趣的人,否则相反。因此认为德育就应教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能理解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这种认识使以往灌输宗教信条和训诫的宗教教育和德育课程受到挑战。三、英国学校德育的内容英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宗教教义,这是根据国教会的协议,编写的一种有关宗教一般知识的教材,它排除具体的宗教,具体内容和材料因时代有所变异,但基本观点是相同的。二是有关历史、语文、地理、外语等社会学科,作为德育的一种重要科目,但据1978年一次包括1127个教学班的大规模调查表明,英国中小学的“社会学科的教学主要是支离破碎的和浅薄的”。为此,英国政府10年来对社会学科进行了重大改革。三是道德教育教材,这是70年代才出现的专门德育教材,它与宗教教育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意使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和学会同众人一起共同生活,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六、英国学校德育的形式和途径如果说美国早期德育受英国影响,那么当代英国学校德育却受到美国的广泛渗透,其中之一是德育的形式和途径,目前英国学校德育除注重课堂教学外,注重通过各科教学和学校各种活动来实施德育。其主要途径有:宗教教育即为“协议教学大纲”所开设的宗教课程和早晨礼拜等宗教教育活动。教学大纲是由地方教育当局任命认可的各宗教教派协商制定的。大纲要求全体委员通过,不偏倚于某一教派。但不愿上宗教课的学生也有不上的自由。道德课大都是70年代后才出现的选修课程,与宗教课有本质的不同,抛弃了培养宗教信仰的作法,但也吸收了诸如宗教宽容、鼓励节俭勤奋、与人为善的精神。道德课注意根据社会和个人的生活需要,用道德来解决道德问题,受到社会欢迎。目前选修课很普遍。体育课和各种社会活动英国学校特别注重体育课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一方面注重体育课的组织功能,使之符合青少年好动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格,积极指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自己守纪律、敢拼、协作、忍耐、公正、勇敢、机智、果断等品质。除了注意在竞赛中发展个性外,在足球、橄榄球等大赛中注重培养协作的精神。还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或政治论坛、读书会、参观科技展览馆和青少年俱乐部活动等,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品行的影响麦克菲尔研究表明,对中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品行,即对学生的方式和态度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这反映了英国一贯重视个人修养的传统,一方面教师品行本身就有德育意义,另一方面是影响学生对教师德育的接受程度。英国教育也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二战前,道德教育基本上是家庭的任务。七、英国学校德育的方法直接法为主,活动相辅英国学校德育以坚持以课堂教育、直接传授有关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观为主,进步主义德育在英国的失败,究其原因,除了它自身的缺陷外,同英国教育严谨呆板的传统相去太远也不能不是一大原因。现代英国的德育虽然有了大改进,但其基础仍是以直接讲授,灌输美德为主,向同学宣讲必要的道德知识,再辅以必要的活动和行为指导。坚持德育方法科学化英国由于60年代公立小学开设《个性与社会教育》课程的失败,70年代后特别注意德育科学化,倡导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相继提出的师资培训法、多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教材处理法等。麦克菲尔在道德教育中倡导的教学认识路线是:道德美德——直接的个人经验——在大情境下具体化为某一理想化的个人角色——在更广阔背景下具体化为全人类性的经验。并十分强调概念与教材、文字与图片、讲授与思考、叙述与个人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行为矫正法英国学校倡导行为管理,作为实现学校德育科学化之一目标,其主要观点有:(1)一种行为如超出或未达到常规标准,就为问题行为;(2)不良行为是一种社会标签,应调整该生的一般社会期望;(3)一切行为都是习得的,应改变问题行为的学习机制;(4)教师是主要的矫正人,父母要适当予以配合。八、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动向宗教性古典性这是英国学校德育的一大传统特色,主要反映在注重学究式的绅士风范,偏向讲授和热衷古习等方面。在德育理论界热衷于结构主义、元伦理学的研究和训诂考证,注重理性主义,保持贵族形象和维护大英帝国荣耀一世的名声;在德育实践方面讲究身份和等级、实际上仍承认和趋奉名分和贵贱,追寻上层人物的生活方式和情趣。自洛克至今,学校仍坚持体罚,尽管近30年来现代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学校德育已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现代气息。德目主义即崇尚向学生直接传授必要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美德,然后要求在实际上加以反复应用从而形成习惯的方法,这种德育观比较符合英国人的学习传统,为师生所接受,无论是宗教教育、一般道德教育还是其他科教学,主要仍采用这种教育形式。日益重视学校德育二战前英国的德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战后大工业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家庭不再有能力尽这种责任,尤其是代沟加深更使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出现重大危机,因此日益把德育的责任移向学校,英国按1966年由宗教和非宗教组织联合在威斯特敏斯特寺院召开的会议精神设立了社会道德教育会议机构,后又相继成立各种有关的研究机构。
本文档为【英国思想政治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王淇
热爱文库,热爱新浪。
格式:pdf
大小:33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5-2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