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举报
开通vip

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三伏贴是中医特色疗法,它是利用三伏天阳气旺盛的时间点进行穴位贴敷的外治法,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经常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现对其原理剖析如下。三伏贴的起源自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喘门》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30g、延胡索30g,甘遂、细辛各15g,共为细末入麝香1.5g,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

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三伏贴是中医特色疗法,它是利用三伏天阳气旺盛的时间点进行穴位贴敷的外治法,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经常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现对其原理剖析如下。三伏贴的起源自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喘门》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30g、延胡索30g,甘遂、细辛各15g,共为细末入麝香1.5g,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10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由此可见三伏贴起源于清朝,并且疗效甚好。三伏贴的理论依据2.1经络理论《素问?四时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灵枢?终始》亦曰:“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素问?疟论》曰“若腠理疏松则汗孔多开”,“夏气在孙络、在皮肤”说明夏季经络气血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浅,全身经络最为通畅,夏季腠理疏松,孔穴多开,阳气最为旺盛,这时将阳性、热性的药物贴敷于相应的腧穴,药物则更易于透达肌肤,渗入经络,有利于药物吸收,鼓舞激发人体的阳气,提升正气[1]。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扶阳祛寒的关键时期。2.2天人合一、阴阳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符合四时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季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养生,违背便会败坏身体。夏季三伏天天气炎热,是阳?庾钔?盛的时期,故此时宜养阳。“冬病”多为寒邪侵体,阳气亏虚所致,而为阴。冬病夏治就是借助夏季阳旺,人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状态,加用补阳、温里药外敷,更好地发挥以阳克阴、扶阳祛寒的作用,夏季治疗冬病如同“顺风使帆”。冬季治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环境酷寒,两寒夹击,即使外敷温里扶阳药也如“逆水行舟”治疗比较困难[2]。这是春夏养阳人顺应自然防病治病的养生观念。2.3五行理论三伏天是根据古代干支纪日法推算而来的,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1天,10天为一伏,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中伏第1天也为庚日,依此类推,三伏第1天也是庚日。天干庚辛五行属金,对应肺,庚为第1天,是阳干,辛为第2天,是阴干,庚辛日贴敷均可补肺气,但庚日贴敷较辛日效果偏好,因此,贴敷一般选择在每伏的第1、2天是为了与天干庚辛肺金相对应。五行土对应长夏在脏属脾,金对应秋在脏属肺,脾生金,二者为母子相生关系,长夏养阳有培土生金补脾益肺的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长夏胜冬”胜在五行为克,意为长夏阳气足可克制冬季的寒凉,人在伏天补足阳气,到冬季不易被寒凉侵袭就起到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大多是肺气虚,卫外功能差,到冬季寒气袭肺,最易发病,而三伏贴在长夏阳盛时贴敷温肺气祛寒痰药以补脾益肺、扶阳驱寒,补足了长夏之阳便可克制冬病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的发生。冬病夏治如顺风使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药物选择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喘门》中有“白芥子净末30g、延胡索30g,甘遂、细辛各15g,共为细末入麝香1.5g,杵匀,姜汁调涂”现代多以此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加药。白芥子辛温,归肺经,用于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胁痛、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善祛寒痰及皮里膜外之痰。外用有发泡的作用,古代称天灸。通过刺激局部穴位皮肤,以激发经气,调理脏腑补充阳气为君药。细辛辛温归肺肾经用于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鼻塞头痛、时流清涕。与白芥子共为君药二者合用加强了温肺散寒平咳喘的功效。甘遂苦寒归肺经,可使潴留之水饮痰饮排出体外,甘遂末水调外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白芥子导致皮肤的红肿、水泡。延胡索辛散温通,既活血又行气,加强药物的经络脏腑传导作用,并且有良好的止痛功效。麝香辛温,辛香走窜之性甚烈,具有较强的开窍通闭作用,加强药物的皮肤穴位的吸收。生姜汁引药入脾肺经,并作为液体调和三伏贴诸药粉,共为使药。穴位选择主穴选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双侧风门、天突穴,可根据患者病情辩证配穴。大椎:属督脉,位于笫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督脉为阳脉之海,用大椎可温督通阳,散寒平喘,。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补肺益气、祛痰平喘、宣通鼻窍等作用,为治疗肺系疾病之主穴。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可祛风解表散寒止咳,补肺益气。天突:属任脉,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天突用于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诸穴配伍可补肺固卫,扶阳祛寒,止咳平喘贴敷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中医大夫进行辨证,三伏贴用于虚证寒证禁用于热证。所以不可盲目跟帖。贴药后,皮肤明显泛红为正常反应,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的正常反应,多数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强烈,难以忍受时,须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若出现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冷饮,宜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洗澡。禁忌人群:如1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等,均不宜进行冬病夏治。6结果三伏贴是根据《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等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思想,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五行理论和顺应季节变化进行养生治病的具体运用。巧妙的利用了季节与药物的偏性及人体易吸收的特性,来扶阳祛寒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冬病夏治三伏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贴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好方法,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甚好,所治疾病以虚证、寒证为主,而这类疾病所含病种甚广,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增强患者体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档为【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天方夜谭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31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