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船员培训教材

船员培训教材

举报
开通vip

船员培训教材船员培训教材(甲板部) 一、 疏浚设备的原理、作用、养护及注意事项。 1、 挖掘系统: 1.1绞刀系统 1.1.1系统的组成 绞刀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绞刀电动机、减速齿轮箱、绞刀轴承箱、绞刀轴、密封装置、绞刀头等。 1.1.2系统的原理、作用 由电动机通过减速箱带动绞刀轴转动,绞刀头安装在绞刀轴上,绞刀头随绞刀轴一起转动,对泥土进行切销,同时将泥土与水进行混合,由泥泵从吸口将其吸走。 1.1.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甲板部主要负责绞刀头的养护,检查绞刀本体、齿座是否有裂纹、磨损等,发现有以上缺陷尽早修复;检查绞刀...

船员培训教材
船员培训教材(甲板部) 一、 疏浚设备的原理、作用、养护及注意事项。 1、 挖掘系统: 1.1绞刀系统 1.1.1系统的组成 绞刀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绞刀电动机、减速齿轮箱、绞刀轴承箱、绞刀轴、密封装置、绞刀头等。 1.1.2系统的原理、作用 由电动机通过减速箱带动绞刀轴转动,绞刀头安装在绞刀轴上,绞刀头随绞刀轴一起转动,对泥土进行切销,同时将泥土与水进行混合,由泥泵从吸口将其吸走。 1.1.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甲板部主要负责绞刀头的养护,检查绞刀本体、齿座是否有裂纹、磨损等,发现有以上缺陷尽早修复;检查绞刀齿磨损情况,磨损严重及时换新。有的绞刀头有人工加油部位的,要进行人工加油。 1)正确穿戴劳防用品。 2)更换绞刀齿时要求齿与齿座结合紧密,不能有松动现象。 3)发现绞刀齿座有磨损现象,应采取补焊等措施,防止绞刀齿脱落。 4)检查绞刀齿座、刀片与大园和螺纹头的焊接部位是否有裂纹、磨损等,如有应尽早解决。 5)检查浮封环是否漏油,发现漏油应立即通知机舱。 6)查看绞刀定位圈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7)检查绞刀头封板有无裂纹,焊缝是否开裂,如有立即修复。 8)协助机舱检查绞刀传动系统,清除堆积泥土,搭脚手架等。 9)绞刀连续空转不能超过3分钟。 10) 检查及保养情况及时记录于航海日志和值班日志。 1.1.4施工过程的遗漏量 在绞吸挖泥船的挖掘过程中,待挖土壤形成坍塌的特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坍塌良好的壤土中,以后会给出其定义,土壤向坍塌底部的流动如此良好乃至不需要切削或仅需少量的切削。对难以坍塌的土壤,绞刀必须在整个工作面上进行切削。这样就需要较多的时间并使生产率下降。 除了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外,绞刀的产量显然还取决于挖泥船的一系列特性,诸如切削功率、摆动速度和摆动力、钢桩系统以及挖掘过程中锚的位置等。由工程确定的边界条件,诸如挖掘模式、必须挖掘的可能的边坡、水力输送管线的距离、天气条件以及船舶航行的情况等也对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易于坍塌和不易坍塌的土壤中,遗漏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遗漏量系指疏浚区域内剩余在绞刀切削区域之上的物料。换言之遗漏量就是未被吸口吸入的物料(图1.1.4-1)。 图1.1.4-1 这些物料不能被挖泥船清除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1由于作业方法使所有物料并非都与绞刀接触因此不能被清除。当绞刀在一次切削过程中所清除物料的厚度超过绞刀的直径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位于绞刀以上的物料就会掉落在绞刀后面而不能被清除(图1.1.4-2)。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挖掘如粘土之类的粘性土壤和岩石时。 图1.1.4-2 1.2所有被疏浚的底部未被清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绞刀由于其外形而具有一定的泵吸力。绞刀将水沿着轴向泵吸至其后部。当泥泵发生故障时被绞刀吸入的水就会在绞刀大圈附近离开泥泵流走(图1.1.4-3)。与泥泵一样,被绞刀吸入的水量与其转速成比例。 图1.1.4-3 如果泥泵也在运行,则从绞刀大圈附近流离绞刀的水量就会减少。原则上有可能使用具有一定流量的泥泵而使绞刀大圈处不发生溢流。 如果边坡底面位于绞刀大圈以下,物料就不会被切削但是会在泵的作用下从绞刀处进一步输移。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这部分物料必须由桥架来移动。 桥架的底部越是位于边坡的后方,桥架发生拖刮的机会就越大。另一方面绞刀的充填量越好。 边坡的底面是否经过绞刀大圈取决于沙的坍塌特性、摆动速度和绞刀的前移距离。 挖槽面逐层切削时,某一层的遗漏量会在下一层的切削过程中被部分清除或完全清除。 由于此原因,宜采用图1.1.4-4左所示的切削模式,即在钢桩台车的行程长度内完成一层的切削,而不是采用图1.1.4-4右所示的切削模式。 图1.1.4-4 显然,当土层的厚度以及前移距离超过绞刀尺寸时,不可能进入绞刀的这部分物料即被视为遗漏量。图1.1.4-5为挖槽面高于水面的情况。 图1.1.4-5 由于吸口必须充分位于水下以免吸入空气,船长必须使第一层的切削厚度大于绞刀尺寸。此时边坡的切削方向对遗漏量会有影响,不是对切削过程中产生影响而是对已经切削的挖槽产生影响。如果在第一次挖槽完成后绞刀向着已经完成的挖槽回摆时,因为不能提供必要的反作用力,可能在挖槽的末端有部分新切削的物料被推入已经切削过的区域。 图1.1.4-6 其结果是在各个挖槽的边界处形成土脊。在这种情况下绞刀宜在最上层以与绞刀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切削。 在非坍塌性土壤中,如果必须挖到指定的深度时,最后还必须进行一次清除遗漏物的摆动。这层所需要的切削能量仅可根据未被切削的部分来确定。因此,在土层薄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清除产量。 1.2横移系统 1.2.1系统的组成 横移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左右横移绞车,左右横移葫芦片,左右横移锚,左右横移钢缆及托架;左右起锚绞车,左右起锚钢缆、托架、葫芦片;左右抛锚杆绞车,左右抛锚杆,左右抛锚杆钢缆及葫芦片;左右抛锚杆稳索等。 1.2.2系统的原理、作用 以横移锚为固定点,利用横移绞车通过横移钢缆将桥架左右牵引,完成绞刀头的左右摆动。 1.2.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1)绞车定期加油,包括牛油、齿轮油。 2)定期对钢缆进行保养、涂油。 3)钢缆超限时进行更换。 4)检查绞车开式齿轮的齿面咬合、磨损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5)检查绞车各转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严禁缺油。 6)检查绞车各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检查绞车的刹车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或修理。 8)检查钢丝夹头有无松动,发现松动及时采取措施。 9)检查钢丝磨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10)检查各葫芦片润滑及磨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11)检查钢丝托架是否正常。 12)检查横移绞车的棘轮刹车是否良好。 13)检查抛锚杆及稳索情况。 14)检查及保养情况及时记录于航海日志和值班日志。 1.3绞刀架系统 1.3.1系统的组成     绞刀架系统由绞刀架、耳轴、保险杆、起桥钢丝、起桥滑轮组、起桥绞车等组成。 1.3.2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绞刀架以耳轴为支点,利用起桥绞车通过起桥钢缆将桥架上下牵引,完成绞刀头的上下摆动。 1.3.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1)绞车定期加油,包括牛油、齿轮油。 2)定期对钢缆进行保养、涂油。 3)钢缆超限时进行更换。 4)检查绞车开式齿轮的齿面咬合、磨损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5)检查绞车各转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严禁缺油。 6)检查绞车各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检查绞车的刹车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或修理。 8)检查钢丝夹头有无松动,发现松动及时采取措施。 9)检查钢丝磨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10)检查各葫芦片润滑及磨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11)检查耳轴润滑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12)检查起桥绞车的棘轮刹车是否良好。 13)检查及保养情况及时记录于航海日志和值班日志。 1.4钢桩台车系统 1.4.1系统的组成 台车:台车油缸、台车轨道、行走轮、平衡轮、台车平台; 夹紧装置:夹紧油缸、夹紧装置、减震垫、限位等; 顶升装置:顶升油缸、顶升葫芦片、顶升钢丝、花兰螺丝、抱桩钢丝、司令箍、挡绳筒、轨道; 倒桩装置:倒桩油缸、倒桩架、插销; 钢桩:钢桩、钢桩门、门销等。 1.4.2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原理:定位桩插入泥土后,通过台车、台车油缸的运动将力经过船体、绞刀架传递给绞刀,使绞刀实现前后运动。 作用:1)起定位作用,2)实现船舶的前后运动。 1.4.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1)检查台车油缸是否正常,是否漏油,可见固定件有无松动。 2)检查台车轨道有无障碍物。 3)检查台车行走轮运行是否正常。有无缺油。 4)检查台车调节轮运行是否正常。有无缺油。 5)检查台车前、后限位是否正常。 6)检查台车传感器是否正常。 7)检查夹紧装置的夹紧、打开是否正常,前后油缸打开是否一致,限位是否正确,液压管及阀件有无漏油。 8)检查挡绳筒是否正常。 9)检查抱桩钢丝是否正常,检查钢丝有无断股,钢丝头有无伸长,钢丝头压盖是否正常。 10)检查司令箍是否正常,定位块是否在导轨内,导轨的紧固情况。 11)检查顶升油缸是否正常,顶升葫芦片是否正常,顶升油缸抱箍是否正常。 12)检查顶升钢丝是否正常,检查钢丝有无断股,钢丝头有无伸长,花兰螺丝是否正常。 13)检查钢桩有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14)检查钢桩门是否正常。 15)所有人工加油部位,必须按规定时间定期加油。夹紧油缸,顶升油缸,顶升葫芦片等。 16)倒桩机构的常规检查,定期加油。 17) 检查及保养情况及时记录于航海日志和值班日志。 2、输送设备:   2.1吸排泥管   2.1.1系统的组成       吸排泥管系由吸口、吸泥管、排泥管、吸排橡胶管、排出橡胶管、管系支架、导门、真空补偿阀、呼吸阀、闸阀等组成。 2.1.2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泥泵通过吸排泥管系将泥浆送入指定区域。吸口是吸排泥管系的最前端,离泥面距离最近,流通面积一般为吸泥管的1.15—1.2倍;吸泥管的作用是连接吸口与泥泵,因为泥泵离泥面较远不能有效地吸入泥浆;排泥管是将泥泵排出的泥浆送往指定的地点;吸排橡胶管是指水下泵出口与舱内泵进口之间的过桥橡胶管,桥架是围绕耳轴转动的,吸排橡胶管起柔性连接作用;排出橡胶管起减震作用;真空补偿阀是当吸口堵塞产生过高真空时将泥泵吸入口旁通,保护泥泵,不使泥产生过大的震动和气蚀;呼吸阀的作用是排尽系统中的空气,保护排泥管系。 2.1.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1)吸口格栅的使用要根据土质及工况条件决定,格栅的间距一般小于泥泵叶轮的流道即可,条件允许可以不要格栅,增加吸入面积,提高吸入效率。     2)真空补偿阀在正常施工时要处于关闭状态,如果开启将影响施工效率。     3)吸排泥管系所有连接部位不能有泄漏。     4)定期对吸排泥管进行测厚,过度磨损要及时修补。     5)橡胶管磨损发生泄漏要及时更换。     6)闸阀的起闭要在泥泵停止工作时进行。     7)检修吸排泥管时,要打开排泥管导门。     8)经常检查旋转弯管,定期加油,发现泄漏及时更换盘根。 9)检查及保养情况及时记录于航海日志和值班日志。 2.2水下泥泵 2.2.1系统的组成     水下泥泵系统由电机、齿轮箱、长轴、托架轴承、水下泥泵组成。水下泥泵由前端盖、叶轮、泵壳、泵轴、后端盖、轴承箱等组成。 2.2.2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泥泵的原理就是离心泵的原理。作用就是将绞刀挖掘的泥土送至舱内(甲板)泵的吸口或排至指定区域。 2.2.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1)合泵时水下泵要充满水,即水下泵必须没入水中。     2)施工时真空不能过大,否则容易气蚀。     3)施工时水下泵震动不能过大,发现过大要停泵查找原因。     4)检机加油时,要检查各紧固螺丝有无松动,有无外漏现象。     5)定期开导门检查叶轮、衬板磨损情况。     6)检修时要搭好脚手架,检查起重索具,拆前做好记号,装好后要测量前后间隙。 2.3舱内(甲板)泥泵 2.3.1系统的组成     舱内泵一般由柴油机通过离合器、齿轮箱直接驱动。泥泵的组成与水下泵不同的是一般为双壳泵,泥泵的参数设置与水下泵不一样,水下泵是大流量低扬程,舱内泵是大流量高扬程。 2.3.2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将水下泵送进来的泥浆排至指定区域。 2.3.3系统的养护和注意事项     1)等水下泵合好后加到一定转速时合舱内泵,脱泵时相反。     2)施工时舱内泵震动不能过大,发现过大要停泵查找原因。     3)检机加油时,要检查各紧固螺丝有无松动,有无外漏现象。     4)定期开导门检查叶轮、衬板磨损情况。     5)检修时要搭好脚手架,检查起重索具,拆前做好记号,装好后要测量前后间隙。 二、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 液压系统就是利用液压油的特性,实现机械能—液压能—机械能的转换。系统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和半闭式系统。 三种系统液压油走向图为: 开式系统: 油箱油泵        油管        阀件        执行机构 闭式系统: 油箱油泵        油管        阀件        执行机构 半闭式系统: 油箱油泵        油管        阀件        执行机构 开式系统结构简单,容易冷却、逸出空气、沉淀杂质;缺点是需要较大油箱容积,换向阀换向时冲击大。闭式系统油箱容积小,结构紧凑,对泵的自吸要求低,缺点是结构较复杂,一个油源只能为一个液压执行机构供油,油温上升较快,需要设置补油泵,以上系统各有优缺点,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系统使用。如绞刀系统流量大,应选择闭式系统或半闭式系统,甲板机械及钢桩台车系统应选择开式系统。 1、液压系统的设备组成     系统的设备组成:液压泵、液压管、阀、执行机构(液压马达、油缸)、控制系统。 2、液压设备的作用 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为压力能的装置,是一种容积泵,从结构形式上分有柱塞泵、滑片泵、齿轮泵等,前两种一般用在高压场合,如供绞刀、甲板机械的动力泵,齿轮泵一般用在中、低压场合。从控制上分有定量泵、变量泵,目前船上主泵一般用变量泵。定量泵结构相对简单,但不容易实现无级控制,变量泵结构较复杂,但控制方便,可以实现无级调速。驱动方式有柴油机通过齿轮箱驱动和电机直接驱动等。 液压马达是将压力能转为旋转运动机械能的装置,特点是低转速大扭矩,所以它的输出齿轮箱减速比较小,齿轮箱的体积也较小,有的不要减速齿轮箱,直接拖动设备。 油缸是将压力能转为往复运动机械能的装置,可以实现很大的顶升力量而不需要转换装置。油缸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头进油,如钢桩顶升油缸、刹车油缸;另一种是油缸两头进油,如台车油缸、夹紧油缸、倒桩油缸、闸阀油缸等。油缸的两个工作腔分别叫有杆腔和无杆腔。 阀件,液压系统的很多功能是通过阀件来实现的,不同的阀件起不同的作用,实现不同的功能。这里只谈一种阀件:平衡阀,从字面上理解它是起平衡作用的,使用场所主要是起重类设备,它的作用是通常用作执行元件回油侧的背压,避免重物下落,如一次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液流可流过而保证压力恒定。起重设备下放重物时不至失速而破坏设备。 管系有硬管和软管,将液压油送入指定设备。 控制系统,这里主要讲操作手柄。液压系统的操作控制有两种,一种是阀控,一种是电控。阀控操作的阀一般是比例阀,实现调速功能。电控分为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控制,开关量控制是定速控制,模拟量控制是变速控制。 3、液压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 1)开关量手柄操作位置不要搞错。 2)模拟量和阀控手柄操作起步要慢,停止要慢。 3)起桥绞车在水下长时间不用要刹棘轮刹车,桥起出水面要上保险。做放桥动作前要先起桥再放桥。 4)横移绞车长时间不用要刹棘轮刹车。 5)起锚绞车长时间吊锚要刹手刹车。 6)所有液压设备在使用时要注意油压,长时间屏高压对系统不利。 7)倒、竖桩操作速度不要过快。 8)液压吊机操作速度不要过快,不能长时间弦挂重物,冬天使用时要先空车运转一段时间再用。 9)操作液压设备时发现下列情况要立即停止操作,手柄恢复零位,通知杨舱查找原因。一是手柄一动就出现高压,二是操作手柄时设备无反应或反应慢,三是操作过程中突然高压或低压。 10)巡回检查和检机时要检查设备及管系是否正常,有无泄漏,设备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油缸柱塞表面有无拉毛,密封是否漏油,设备各紧固、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等。 三、不同土质的施工方法 根据土质性质的不同,我们将土质分为四类:淤泥类;粘性土类;砂土类;岩石类。 1、硬土质的施工方法 硬质土主要包括粘土、亚粘土、铁板砂等,挖掘这类土时要挖掘与输送相结合。 粘性土: 土类级别为3~6级,3、4级较软,容易挖掘,泵送阻力较大,容易产生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塌方,挖掘此类土分层要适中,进关量不要过大,横移速度不要太快,浓度要控制在40%以下;5~6级为硬质粘土,挖掘难度大,泵送阻力大,容易产生不规则塌方,挖掘此类土分层要适中,进关量要小,横移速度不要太快,浓度要控制在30%以下。此类土在施工中,分层厚度及进关量要看绞刀负载而定,浓度要根据流速来定,必须保证临界流速以上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过小一般为绞刀直径的1~1.2倍,以防滚刀。 砂性土: 土类级别为7~10级,7、8级为松散型,坍塌性好,容易挖掘,泵送阻力较小,挖掘此类土分层要厚,进关量要大些,横移速度要快些,浓度控制在35%左右为宜;9级为中密型,较易挖掘,泵送阻力较大,容易产生不规则塌方,挖掘此类土分层要适中,进关量不要过大,横移速度不要太快,浓度要控制在20%以下;10级为密实型,难挖掘,泵送阻力较大,容易产生不规则塌方,挖掘此类土分层要适中,进关量要小,横移速度要慢,浓度要控制在15%以下;密实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铁板砂,如果砂层较薄(小于1~2m)时可以掏挖,砂层较厚时就不能掏挖了。 岩石类: 碎石类施工时浓度要低,岩石类目前无能力生产。 2、软土质的施工方法 淤泥类土松软比重小,流动性强,坍塌性好,容易挖掘,泵送阻力小。挖掘此类土分层要厚,进关量要大,横移速度要快些,浓度可以很高(达60%左右)。 此类土因其流动性强有两大缺点:第一作为吹填土不易沉淀,围堰不密实时,容易流失;第二挖区回淤量大,如果是质量工程,超深量要大,一般1~3m。     如果管线里是清水,合泵加速要慢,正常挖泥时浓度上升要控制,横移速度不宜太快,防止水下泵超负荷。 3、有石块土质的施工方法 有石块的土质没有好的施工方法,只能在设备方面采取一点措施、操作方面多注意参数的变化。 1)泥管吸口加格栅,格栅的密度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堵塞吸口,一般档距略小于水下泵叶轮流道即可。 2)绞刀片之间加格栅,档距如上,这种方法虽然能将石块挡在绞刀外,但增加了绞刀的切削阻力,效率较低。 3)如遇成堆或大石块,并且位置判断比较准确,则可以采用深埋法,即在石块的左右及后方增加挖深,挖一个大坑,让石块塌入坑中。此种方法适用于泥层不厚的表层石块及接近底层的石块。 4)操作时要密切注意真空和水下泵排压,如果真空比正常高排压没有太大变化,则可能吸口有一两个口堵。如果真空比正常高排压比正常低,则可能是泥泵堵塞。如果真空很高排压为零,同时船舶震动很大,则吸口全堵,同时泥泵也可能堵塞。发生以上情况要脱泵清吸口,前两种情况一般坚持到边线外脱泵,后一种情况要立即停止横移,打开真空释放阀,泥泵降速,退台车,起桥,如果船舶震动变小则横移到边线外脱泵,如果船舶震动还是很大,则立即脱泵。 表3.1:不同土类的土壤颗粒直径范围表 土壤分类 土壤颗粒直径(mm) 疏浚分类 水力输送分类 范围 淤泥 1 流态 淤泥 小于0.0005 至 0.01 2 很软 粘土类 3 软塑 粘土类 0.01 至 0.05 4 可塑 5 硬塑 6 坚硬 砂土类 7~8 松散 粉砂 0.05 至 0.1 9 中密 10 密实 7~8 松散 细砂 0.1 至 0.25 9 中密 10 密实 7~8 松散 中砂 0.25 至 0.5 9 中密 10 密实 7~8 松散 粗砂 0.5 至 2.0 9 中密 10 密实 碎卵 石类 11 松散 砾石 2.0 至 6.0 12 中密 13 密实 绞刀下放深度 (米) 前移距 (米) 淤泥类 粘性土类 砂土类 碎(卵)石类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流动 极软 软塑 可塑 硬塑 坚硬 松散 中密 密实 松散 中密 密实 6.5~15 2.0 绞刀切泥层厚度(米) 2.5~3.0 2.5~3.0 2.0~2.5 1.5~2.0 绞刀横移速度(米/分) 12~18 12~18 12~16 10~14 绞刀转速(转/分) 18~23 18~23 18~23 20~25 1.5 绞刀切泥层厚度(米) 1.0~1.5 0.8~1.2 1.5~2.0 1.0~1.5 0.8~1.2 0.6~1.2 0.6~1.2 0.4~1.0 绞刀横移速度(米/分) 10~14 10~12 12~16 12~16 12~16 12~16 10~14 10~12 绞刀转速(转/分) 20~25 18~20 18~23 20~25 18~23 20~25 20~25 18~23 15~25 1.5 绞刀切泥层厚度(米) 2.0~2.5 2.0~2.5 1.5~2.0 1.2~1.6 1.0~1.5 0.8~1.2 1.5~2.0 1.0~1.5 0.8~1.2 0.6~1.2 0.6~1.2 0.4~1.0 绞刀横移速度(米/分) 14~18 14~18 12~18 10~14 10~14 10~12 12~16 12~16 12~16 12~16 10~14 10~12 绞刀转速(转/分) 18~23 18~23 18~23 20~25 20~25 18~20 18~23 20~25 18~23 20~25 20~25 18~23 3.2挖掘不同土质,绞刀不同下放深度、施工的前移距、绞刀切泥层厚度、横移速度和绞刀转速参数表(参考) 表3.3疏浚各类土的难易程度表 岩土类别 级别 状 态 疏浚土工程特性指标鉴别 疏浚 难易 程度 判别指标 辅助分析指标 贯入 击数 天然 重度 (kN/cm3) 抗压 强度 Rc(MPa) 天然含水量 W(%) 液性指数 空隙比 抗剪 强度 R(kPa) 附着力 F(g/cm3) 相对密度 Dr 烧灼减量 Q1(%) 有机质土及泥炭 0 极软 <12.8 ≥5 容易 淤泥类 1 流态 <14.9 >85 >2.4 无 <50 弱 50~150 中等 150~250 强 >250 容易 2 很软 <2 <16.6 55~85 >1.0 >1.5 <13 容易 粘性土类 3 软 ≤4 ≤17.6 ≤1.0 ≤25 容易 4 中等 ≤8 ≤18.7 ≤0.75 ≤50 较易 5 硬 ≤15 ≤19.5 ≤0.50 ≤100 较难 6 坚硬 >15 >19.5 <0.25 >100 困难 砂土类 7 极松 ≤4 ≤18.3   满足Cu>5,Cc=1~3为良好级配的砂(SW),不能满足以上条件的为不良级配的砂(SP)。   Cu—不均系数,d60/d10;Cc—曲率系数, d230/(d10×d60) <0.15 容易 8 松散 ≤10 ≤18.6 ≤0.33 容易 9 中密 ≤30 ≤19.6 ≤0.67 较易 10 密实 >30 N63.5 >19.6 >0.67 困难 续上表 岩土类别 级别 状 态 疏浚土工程特性指标鉴别 疏浚 难易 程度 判别指标 辅助分析指标 贯入 击数 天然 重度 (kN/cm3) 抗压 强度 Rc(MPa) 天然含水量 W(%) 液性指数 空隙比 抗剪 强度 R(kPa) 附着力 F(g/cm3) 相对密度 Dr 烧灼减量 Q1(%) 碎石土类 11 松散 <7 N63.5 DG<65 满足Cu≥5,Cc=1~3为良好级配的砾石(GW),不能满足以上条件的为不良级配砾石(GP)。 很难 12 中密 7~18 N63.5 DG 65~70 很难 13 密实 >18 N63.5 DG>70 不适合 岩石类 14 弱 N<50 ≤10 不适合 15 稍强 >30 不适合 注:1、淤泥质土可在粘性土类中衡量级别,粘质粉土可在粘性土类中衡量级别,砂质粉土可在砂土类中衡量级别;     2、表中符号N63.5—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DG—密实判数;     3、d10、d30、d60为级配曲线上颗粒含量小于10%、30%、60%的颗粒粒径。 四、不同工况的施工方法 1、浅滩作业施工 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建造的3500m3/h有横移锚杆大型绞吸挖泥船并不适合浅滩施工作业,但有时由于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的需要,必须进行浅滩施工作业。为了使其能够适应浅滩施工作业,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施工效率,就必须根据船舶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性能和工程施工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1.1、浅滩施工中开工展布前准备 对于浅滩施工而言,施工区域必须满足大型绞吸船驻船吃水的要求,船舶进驻施工区大致基本存在三种情况; 1.1.1、施工区域边缘水深或施工区某一区域水深在低潮时潮位能够满足绞吸船驻船吃水要求,这可以根据施工区潮汐情况和施工区水深条件将绞吸船直接拖至施工区域边缘或某一区域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开工展布; 1.1.2、施工区边缘水深或施工区某一区域水深在较高潮位时段能满足船舶自身开挖驻船所需时间要求,这可在排泥管线铺设完毕后,利用高潮位有限时间段将绞吸船拖至规定的水域,并及时组织施工开挖挖驻船所需的区域和低潮时船舶驻船吃水要求; 1.1.3、施工区域边缘水深或其他施工区水域在高潮时潮位不能够满足绞吸船驻船吃水要求时,这必须从深水区开临时通道至施工区域边缘,同时该临时通道还将承担其他辅助船舶进出施工区提供施工船舶补给、维修等工作,同时还需承担工程施工结束后船舶退场等任务。 1.2、浅滩工程施工中的合理分层 施工过程中的分层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船舶的施工效率和工程施工质量,由于船舶性能已经确定,因此正常施工过程中分层厚度主要根据施工区土质、工程质量要求、施工期的长短和施工区回淤情况决定,对于我公司建造的3500m3/h大型绞吸船就满足船舶高效率施工而言,一般淤泥和流动性粉砂分层可达4.0m左右;板结砂、粘性土一般分层在2.5~3.0m左右,厚度超过3.5m以上将可能产生不规则塌方,厚度越大塌方越严重。 同时浅滩施工中还要考虑以下因素:(1)船舶最小挖深要求:大型绞吸船因吃水大、绞刀架结构等原因,一般最小挖深在6.0~7.0m左右能满足船舶吃水、施工过程中桥架不搁桥、水下泥泵设备运行条件要求;(2)最小合泵水深条件要求:绞刀架结构及水下泵布置因船而异,所以合泵的最小深度也不同,一般控制在4.0~7.0m之间,总之,合泵时必须保证水下泵不能被吸空,也就是说合泵时水下泵必须全部浸入水中。 淤泥质浅滩施工分层较容易,第一层控制在厚度5~6m左右,第二层控制在3m左右施工,如天津临港工业区,浚前水深0.4m左右,土质为淤泥,施工效率在较为合适的排距下,施工效率可达2700~3000m3/h左右。 板结砂、粘性土浅滩施工分层就较为困难,例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预留港池疏浚工程,在第一层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泥层厚度,如果水深在0m左右状态下,一般桥架下放深度控制在-2.8~-4.0m左右,第二层桥架下放深度控制在-6.0m左右,同时施工过程中,这两层必须在同一关完成,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船舶最小挖深所需的几个要求。由于这两层总的泥层厚度较厚,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塌方现象,一般采取上两层一台车施工完毕后,台车及时退回零位施工第三层,第三层一台车施工完毕后换桩,再施工上两层,以此轮回施工。 1.3、浅滩工程施工中的合理分条 绞吸挖泥船的挖宽是根据船舶尺度决定,我公司的3500m3/h绞吸挖泥船,一般挖宽控制在80~120m,视工程施工情况而定,一般最佳挖宽约等于船舶平面投影总长,浅滩施工时的挖宽受最小挖宽制约,分条宽度小于船舶最小挖宽,船舶将无法施工,因此在浅滩工程施工中必须确定船舶在最小挖深条件下的最小挖宽。 在浅滩工程施工中,最小挖深条件下的最小挖宽意味着挖泥船在水深无法满足船舶施工时需要的吃水条件下,为自己开挖确保正常施工的挖宽,这取决于船体前端与绞刀轮廓曲面的连线或与横移绞车滑轮最外端的连线,如图所示。 图:最小挖深条件下的最小挖宽示意图 设:——船平面投影总长(绞刀头至0号肋位); ——船宽; ——绞刀头伸出船艏的平面投影长度; ——绞刀头顶点至船艏角的连线与船中心线的夹角; ——最小挖宽; ——绞刀下放水面以下深度,即挖深; 则:=船体长+; =[绞刀架(耳轴至绞刀头)长度平方-绞刀头下放深度平方]-1/2–耳轴至船艏长度; ;     其中:; 2、泊位、港池、航道作业施工   施工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顺航道、码头施工,一种是顶航道、码头施工。在码头前沿施工时有时采用斜向施工,有利于绞刀施工到码头边。   在以上位置施工时,主要以质量控制为主,对挖宽、挖深及边坡的质量要求要高于交通部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注意事项如下: (1) 做好施工技术与安全交底; (2)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 做好桥架零位的校正; (4) 施工时注意潮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桥架深度; (5) 开挖边坡时,台阶不能分得过大,一般不超过1.5m; (6) 最下一层泥层厚度相对薄一点,进关量小一点,横移速度慢一些; (7)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 (8) 遵守海事法规,强化值班制度,保持联系畅通。 (9) 在航道边缘施工时,要执行规定的避让方案,加强与过往船舶的联系,确保航行船舶的安全。 (10) 定时检查调整浮管,尽量让浮管布置成流线型不过分弯折,方便泥浆输送,防止堵塞管线,同时不要让浮管影响通航。 (11) 按规定悬挂施工作业信号,夜间悬挂施工作业信号灯。 3、普通区域吹填作业施工   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效率。 五、不同排距的施工方法 1、正常排距的施工方法: 在因排距所确定的施工方法中,需考虑的是泥泵的流量与柴油机的负荷,正常排距选择流量的原则有: 1.1最小流量不得低于最小实用流速所对应的流量。 1.2最大流量不得让柴油机超负荷。 1.3根据土质不同选择合适的施工流量。 1.4流量的调整一般用两种方法,一是改变节流口大小,一是调整柴油机转速。 1.5施工效率原则上越高越好,要在保证流量的前提下提高浓度。 不同土类、不同泥浆体积浓度的管路临界流速计算值 土类 天然土 密度(t/m3) 泥浆体积浓度(%) 2.5 5.0 7.5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淤泥 1.60 2.45 2.56 2.64 2.70 2.75 2.80 2.83 1.65 2.47 2.58 2.66 2.72 2.77 2.82 2.86 1.70 2.49 2.60 2.68 2.74 2.80 2.84 2.88 1.75 2.51 2.62 2.70 2.76 2.82 2.86 2.90 粘土 1.75 2.85 2.98 3.07 3.14 3.20 3.26 3.30 1.80 2.87 3.00 3.09 3.16 3.23 3.28 3.32 1.85 2.89 3.02 3.11 3.19 3.25 3.30 3.35 1.90 2.91 3.04 3.13 3.21 3.27 3.32 3.37 粉砂 1.80 2.18 2.50 2.75 2.97 3.15 3.32 3.47 细砂 1.85 2.85 3.27 3.60 3.87 4.12 4.33 4.53 中砂 1.90 3.11 3.56 3.91 4.22 4.48 粗砂 2.00 3.10 3.90 4.47 4.92 5.30 砾石 2.00 2.97 3.74 4.28 4.71 5.40 注:排泥管内径=0.85(m)。 不同土类、不同泥浆体积浓度的管路实用最低流速计算值    表(3-2) 土类 天然土 密度(t/m3) 泥浆体积浓度(%) 2.5 5.0 7.5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淤泥 1.60 2.70 2.81 2.90 2.97 3.03 3.07 3.12 1.65 2.72 2.84 2.92 2.99 3.05 3.10 3.15 1.70 2.74 2.86 2.95 3.02 3.08 3.13 3.17 1.75 2.76 2.88 2.97 3.04 3.10 3.15 3.19 粘土 1.75 3.14 3.28 3.38 3.46 3.52 3.58 3.63 1.80 3.16 3.30 3.40 3.48 3.55 3.61 3.66 1.85 3.18 3.32 3.42 3.50 3.57 3.63 3.68 1.90 3.20 3.34 3.44 3.53 3.59 3.65 3.70 粉砂 1.80 2.62 3.00 3.30 3.56 3.78 3.98 4.16 细砂 1.85 3.57 4.08 4.49 4.84 5.15 5.42 5.66 中砂 1.90 3.88 4.44 4.89 5.27 5.60 粗砂 2.00 4.03 5.07 5.81 6.39 6.89 砾石 2.00 3.86 4.86 5.57 6.13 7.01 注:当疏浚砂性土、长排距时系数可适当取大一点。排泥管内径=0.85(m)。 实用流速应按下列要求选取:     (1)尽量使浓度最大,不使浓度受提高流速的影响;     (2)避免管路泥浆摩阻增加甚多,当细颗粒土摩阻较小时,可适当增大流速;     (3)土质复杂,浓度变化大,流量可适当增大;     (4)较大的流速要增大摩阻、泥泵功率及耗油量,如能提高生产率,即流量乘浓度,而比油耗率降低,则仍取较大流速;     (5)实用流速的选择应与挖掘生产率相匹配。绞吸挖泥船挖掘生产率不但与土质、绞刀的功率和性能有关外,还与泥泵所能产生的吸入流量及无水下泵时的挖深有关。 2、短排距的施工方法: 与正常排距不同的是,施工流量偏大,要从多方面作手,尽量降低施工流量。 3、 长排距的施工方法: 与正常排距相比管线较长,阻力较大,施工流量相对偏低,管线布置尽量顺直,减小阻力,柴油机转速要开得高些。 六、提高船舶施工效率的措施: 提高船舶施工效率应该从提高瞬时效率和时间利用率两方面入手。 1、 影响瞬时效率和时间利用率的因素 1.1工况条件,如土质、气象、排距等。 1.2设备状况,如泥泵、绞刀的磨损,动为设备及辅助设备的完好率。 1.3施工工艺的制定和人员的操作。 2、 提高船舶施工效率的措施 绞吸船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2.1根据给定工况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2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各设备的性能并正确操作。 2.3当班人员要加强沟通与学习,针对情况随时发生的变化合理掌握挖深、进关量和横移速度等参数。 2.4机舱、甲板以及各工序之间,要互相配合衔接,以免耽误时间和造成不必要的消耗。 2.5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利用停工间隙时间,做好检查维修工作,以保证挖泥船能处于良好状态。 2.6挖泥操作时,要使挖泥浓度较高、较平稳,不要忽高忽低,并尽量减少吹清水时间。 2.7如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应及时予以调整。 2.8合理分层,放边坡施工,控制边线处的塌方。 七、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 1、平面定位系统 1.1如何添加与删除背景文件与测深文件   点击“文件”工具栏,弹出如下子工具栏:                     (图 “文件”子工具栏) 1. 导入文件 系统目前支持的文件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为:*.DXF,*.XYZ,*.D5及*.3DS。 导入文件时,点击工具栏“文件”标签,并选择“导入文件”按钮,如下图所示: (图 导入文件) 此时将弹出相应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导入的文件即可, (图 导入文件对话框) 如果文件导入成功,文件元素将显示在图形区域。如下图所示: (图 显示导入的XYZ文件) 对于其它格式如*.3ds,*.dxf等采用相同的办法可将文件导入到系统。 被导入到系统的文件的管理,见“文件管理”。 2. 导出文件 系统可以将显示在图形区域的所有元素导出,导出的文件格式为*.D5,图形元素将以D5格式全部保存在一个文件中。 导出文件时,点击工具栏“文件”标签上的“导出文件”按钮,如下图所示: (图 导出文件按钮) 点击后,将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为文件命令,然后点击“保存”即完成将图形元素导出为D5格式文件。如下图所示: (图 D5文件保存) D5文件被创建后,可将之导入系统及对该文件进行管理,方法见“导入文件”及“文件管理”。 3. 文件管理 点击“文件管理”按钮,弹出一个对话框,如下图所示,通过该对话框可以管理导入系统的文件。 c (图 管理文件) 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进行以下管理操作: 4. 添加文件 将鼠标放置在该对话框上的“背景文件(*.dxf)”上然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件”,如下图所示: (图 添加文件) 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导入的文件,即可将文件导入到系统中。如下图所示: (图 导入DXF文件) 分别将鼠标放置在“测深文件”、“矩阵文件”、“三维文件”、“D5文件”项目上,通过同样的方法可将相应的文件导入到系统中。 A、 删除文件 将鼠标放置在需要删除的文件的名称上,然后点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文件”,即可将文件从系统中删除。该操作只将文件从系统中移除,不会将文件从磁盘上删除。 (图 删除文件) B、 隐藏图形 将鼠标放置在需要隐藏的文件的名称上,然后点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隐藏图形”,即可将文件元素隐藏。如下图所示: (图 隐藏文件) 若该文件在系统中处于显示状态,则在该对话框中文件名前面被加一个前缀“《显示》”指示该文件的当前状态;相反,若文件当前状态是“隐藏”,则在该对话框中看到文件的名称前加了一个前缀“《隐藏》”。 C、 显示图形 可将隐藏的文件重新显示出来,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 显示图形) D、 导出文件 将鼠标放置在需要导出的文件名称上,然后点击右键,选择“导出文件”,如下图所示: (图 导出文件) 弹出下面的对话框: (图 导出文件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的“保存类型”一栏可选择保存的类型,系统提供了2种类型:一种类型与该文件的类型相同,当选择该类型时,点击“保存”按钮将生成一个文件,该文件的格式与原来文件的格式相同;另一种类型为“D5”类型,当选择该类型时,点击“保存”按钮则生成一个符合“D5”格式的文件。关于“D5”格式参见附录部分。 1. 历史文件 历史文件包含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用到过的文件。 文件名:文件的名称 开始时间:即导入该文件的时间 结束时间:通过“文件管理”的方式删除文件的时间 已经删除:已经将该文件从磁盘中删除 A. 导出 将该文件从磁盘中导出,点击后,出现如下对话框: 保存即可 B. 删除 将历史文件从彻底从磁盘中删除,删除后,将不可历史回放。 当前正在使用和已经从磁盘中删除的文件不能删除。 点击“是”即可。 1.2图形文件 2. 逆时针旋转 点击该按钮,图形将转Z轴(屏幕中心)作逆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的操作命令为”ccw”; 当没有做三维旋转时的旋转如下 当经过三维旋转之后,逆时针旋转如下,旋转操作是转Z轴进行。 3. 顺时针旋转 点击该按钮,图形将转Z轴(屏幕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的操作命令为”cw”; 4. 平移 (图 平移按钮) 选择该命令后,鼠标变为小手形状,此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并拖拽鼠标,此时图形也跟随鼠标平移。以中间文字为基准(它的位置是不变的),为移动之前的显示为: (图 平移前图形) 移动之后的效果显示为:                             (图  平移后图形)     另外,也可以直接按下鼠标的中键(即滚轮键)不放,然后拖拽鼠标,也可以完成图形的平移操作。 (图 鼠标中键示意图) 平移的操作命令为”graphmove”或”gm”, 5. 放大 需要放大图形时,可点击“图形”标签下的“放大”按钮:也可以通过滚动鼠标滚轮进行图形缩放操作(滚轮向上滑动为放大)。 放大操作的命令为”zoomin”或”zi” 6. 缩小 需要缩小图形时,可点击“图形”标签下的“缩小”按钮,缩小图形也可以通过滚动鼠标滚轮进行(滚轮向下滑动为缩小)。 缩小操作的命令为”zoomout”或”zo”。 7. 还原 “还原”命令可使图形还原到最初始状态,即所有元素都显示在屏幕内,也就是程序启动时的画面,此时图形的旋转角度为0度。 还原操作的命令为”zoomall”或”za”。 1.3绘图 为了保证环境的一致性,绘制操作都仅限于对可编辑图形的修改,通过文件导入的图形,将不能进行修改,但可以参与捕捉和属性查看 点击“绘图”按钮,弹出如下子工具栏                               (图  “绘图”子工具栏) 1.4GPS数据 1.5施工 施工制表页中,所包含的都是与施工过程相关的操作,点击“施工”按钮,弹出如下子工具栏:                     (图  “施工”子工具栏) 1.将船移动屏幕中心 (图 显示船按钮) 初始屏幕是以全区域显示方式,船为左下角两个黄点(两个GPS)         (图  未点击显示船之前) 点击“显示船”之后可快速将船显示在屏幕中间,如下图:                             (图 点击显示船之后) 2.绘制工作线 绘制施工时作为施工位置参考的工作线,与直线作法相同(参考直线绘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工作线有方向性,如下图: 红色为工作线 绘制工作线的命令为”workline” 或”wl”。 点击该按钮后,用户进入绘制直线命令,此时屏幕上出现“输入起点”指示框, 如下图所示: (图 输入起点) 用户可从键盘输入起点坐标,输入时坐标的XYZ之间用逗号(,)隔开,例如,用户需要输入坐标为(1.1,2.2,3.3)的坐标时,输入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图 输入起点坐标,用逗号隔开) 若用户输入的是2维坐标时,可不输入Z值,例如,用户输入坐标(0,0)时,如下图所示: (图 起点坐标,用逗号隔开) 输入完毕后,按下回车键或空格键确认输入。 也可以由鼠标左单击完成直线起点的输入。 起点坐标完成后,屏幕将会提示输入端点坐标和使用角度模式来完成一条直线,如下图所示: a. 角度模式: 使用角度模式,则直线将由起点,直线的长度,直线的角度(在世界坐标下为直线与X轴的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输入A/a,出现如下提示: 输入长度,再空格或回车,则出现如下对话框: 输入一个角度,再按空格或回车,将完成直线的绘制。 b. 输入终点坐标:输入了任何一个数字上的字母(包含+,-,0~9,.等),将会出现: 这时直线将由两点来确定,输入终点方式与输入起点相同 c. 在确定起点坐标后,完成一根直线的绘制前,都可以用鼠标左单击来完成终点的输入。 d. 完成一条直线后,不会退出直线绘制命令,而且将刚绘制好直线的终点作为新直线的起点,重新绘制一条直线。 用户可以重复上述的操作,从而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线条。如下图所示: (图 连续输入终点形成的线条) 最后,按下“ESC”键或按下“”按钮,退出直线绘制命令,最终完成直线的绘制。 3.修改工作线 修改工作线的方式与修改直线方式一样。 4.偏移工作线 偏移工作线:功能是以此工作线为基准,作此工作线的平行线。 1.点击“偏移工作线”,选中要偏移的工作线,程序提示“向左偏移数量”,即箭头方向左边作平行线的数量,如下图:                   (图 偏移工作线) 2.输入向左偏移的数量,如果不向左偏移工作线,则输入0。输入数量后,按下空格或回车键,程序提示“向右偏移数量”,即箭头方向右边作平行线的数量。 1. 输入向右偏移工作线的数量,如不向右偏移,则输入0。向左偏移或向右偏移不能同时为0。 输入数量向,按下空格或回车键,程序提示“偏移长度”,即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输入(点击空格或回车键结束),也可以移动鼠标调整距离(点击鼠标左键结束)。结果如下:           (图 偏移工作线结果) 偏移工作线的命令为 “offsetworkline”或”owl”; 5.选择工作线 选择工作线,即为选择活动工作线,当工作线被选择后,工作将会变红,并加粗,施工时,只能选择一根工作线作为活动工作线。 按下“选择工作线”按钮,将出现如下提示: 选择工作线的操作命令为”selectworkline”或”swl”. 6.导出工作线 导出工作线将把施工中所有的工作线都保存到一个文件中,导出文件格式为D5。 8. 导入工作线 导入工作线 将从文件中读取工作线,并显示在图形窗口中,只能读取D5文件格式为。 9. 工作线向北 使用工作线向北,将根据工作线的方向 ,工作线与施工船的夹角,绕Z轴旋转整个屏幕,使用工作线向北或向南(保证船不能为东南或西南方向)。 10. 航迹线记录设置 随着时间的推进,记录下航迹线顶点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同时由于GPS的跳跃性,没有必要实时记录所有的航迹线信息。航迹线记录设置将会过滤掉不符合记录要求的航航迹线上的点数据,点击该按钮,打开如下对话框: 操作同GPS记录设置一样。 11. 创建航迹线 在DTPM初次运行或点击过销毁所有工作线时,DTPM将不包含任何航迹线信息,如要显示航迹线,必须先创建航迹线。 a. 显示航迹线:如不勾上,将不能创建航迹线 b. 起始时间:如果从历史任何时间读取数据,刚将“无起始时间”勾上,否则输入一个起始时间 c. 结束时间:如果读取到任何时间的数据,刚将“无结束时间”勾上,否则输入一个结束时间 点击确定,完成航迹线的创建,但此时航迹线将不会显示,直到“显示航迹线”开关按钮选中 12. 重新显示航迹线 点中“重新显示”航迹线,则在此时之前的航迹线都将被清除,再重新记录显示 13. 停止更新航迹线 “停止更新”是一个开关按钮,当该按钮先中,该当前的航迹线不被更新,在DTPM客户端也将不被记录,但DTPM服务器也将会被记录 14. 销毁所有航迹线 “销毁所有”航迹线,将会从内存中销毁所有航迹线信息,如要重新显示航迹线,刚要先创建。 15. 显示航迹线 “显示航迹线”是一个开关按钮,该按钮选中,刚在图形窗口显示航迹线,如不选中,刚不显示,但数据还在内存之中,同时,也将更新航迹线信息。 16. 航迹线使用颜色表 “使用颜色表”是一个开关按钮,如选中,则航迹线将根据颜色表定义和航迹线的水深值和设置颜色。如不选中,则使用前景色。 1.6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制表页包含与系统相关的操作,点击“系统设置”按钮,弹出如下子工具栏:                             (图 “系统设置”子工具栏) 1.6数据窗口 数据窗口是用列表的方式显示当前环境的数据,数据窗口中的数据第秒刷新一下,点击“数据窗口”: 首先进行窗口命名,名称不能重复。点击确定: 新显示一个窗口,右单击该窗口,显示如下菜单: 保存滑块:即保存数据项中的名称与数据值之间的关系。 选择“配置”实现对窗口的配置,弹出对话框: a. 名称:所要显示数据项的名称,该名称可以任意输入,但应该符合常理 b. 数据节点:该名称下所要读取的实时数据库中数据节点的数据 c. 字体,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设置显示数据项文字的字体和属性 d. 小数位数:如果为数值类型,将保留的小数位数 e. 是否有效:该数据项是否显示在数据列表中 f. 背景色:该数据项所使用的背景色 g. 删除:删除所选择的数据项 h. 上移:将选择的数据顶与其前一个数据顶位置对调 i. 下移:将选择的数据顶与其后一个数据顶位置对调 j. 移至顶行:将该数据顶移至第一行,其前面所有数据顶都将下移一行 k. 移至末行:将该数据顶移至最后一行,其后面所有数据顶都将上移一行 l. 全部删除:删除所有的数据项 m. 全部字体:统一设置所有数据顶文本的字体属性 n. 全部背景:统一设置所有数据顶的背景 o. 全部有效:使所有的数据顶都有效 p. 全部无效:使所有数据顶都无效 q. 行距:数据顶与数据顶之间的距离(两数据顶左上角之间的距离) r. 滑块比例:数据顶名称与数据顶的值显示之间的比例 s. 单顶使用背景:如果勾上,设置有背景色的数据顶都使用自己的背景色,否则通过使用一个背景 t. 背景色:统一的背景色 u. 显示网格:将会在每个数据顶之间,数据顶与数据之间,画网格 v. 网格颜色:如果要显示网格,应该指定网格的显示 w. 保存配置:可以将上述的配置信息保存到文件中 x. 加载配置:可以从文件中加载上述配置信息 设置后的效果: 1.7断面窗口 创建“断面窗口”将看到: 断面窗口显示切截泥面的断面和由用户所设置的断面 a. 1)  矩形框为设置的断面边界 2) 中间白线参考线(如为红线则表示为活动工作线) 3) 青色曲线为由水深值计算出的断面线 4) 蓝色为绘制的用户所期望的断面线 5) 黄点(黄字)为绞刀位置,品红色的两条线为分别对应的水深和偏移值 6) 灰色的直线为水平面 7) 白色数据显示当前的宽,上边界,下边界,鼠标的坐标等 b. 菜单 1) 绘制断面,选择该菜单,出现如下提示: 绘制断面线的操作与前面介绍绘制多段线操作一致,但无法进行捕捉,同时当绘制一条新断面线时,原来的断面线将被删除 2) 清除断面,将断面删除 3) 清除轨迹线,绞刀头的移动过程中,都被记录下轨迹,点击该按钮可以清除轨迹线 4) 背景色,设置断面窗口的背景色 5) 属性,点击,将打开如下对话框: 断面点:不用选择 截面宽:一般为绞刀头的最大横移的两倍多一些 上/下水深值: 断面区域所在的水深值区间 最小记录间隔:绞刀头移动过程中,绞刀横移与绞刀深度所对应的点与上一次点的距离大于最小记录间隔时,该点都被记录 横移改变清除轨迹线:如果该选择勾上,当横移方向改变时,轨迹线将被清空。 横移数据节点:即通知横移改变的数据值。 八、施工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吸口堵塞: 出现的现象:a:吸入真空上升,排压下降,流速下降;             b:船舶振动变大;             c:绞刀、横移负荷变大(塌方)。 主要原因:a:泥层塌方或桥架下放太深造成闷堵; b:施工存在大量石块等垃圾堵塞吸口; C:因防泥泵堵塞而焊的吸口格栅。 处理方法:a:脱泵起桥,人工清理;           b:脱泵不起桥,利用回流冲击,将石块等冲走;           c:原地加深,利用坑洞将石块等填埋;           d:在刀背上焊防石笼;           e:将有大量石块的区域跳过,改用其他类型船舶施工;           f:如是塌方,要退台车、起桥等,降低吸口泥浆浓度;           g: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控制好分层厚度与进关量,减少塌方机率。 2、 泥泵堵塞: 出现的现象:a:吸入真空下降,排压下降,流速下降;             b:船舶振动变大; 主要原因:进入吸泥管的石块等杂物大于叶轮通道产生堵塞叶轮进口,或是同时进入大量石块互相挤住而堵塞叶轮进口。 处理方法:a:开泵清理;           b:修复吸口格栅,并调整间距不大于叶轮通道。 3、 排泥管堵塞: 出现的现象:a:吸入真空下降,排压上升,流速下降,柴油机负荷变低;             b:出泥口排量明显减小或不出水;             c:如浮管堵塞,则浮管吃水明显变深。 主要原因:a: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浓度过高,流速低于临界流速;           b:杂物堵管或堵出口;           c:排泥管折弯(浮管或沉江管)。 处理方法:a:当发现有堵管迹象时,要立即放慢横移速度,同时可以退一点台车减小进关量或起桥减小泥层厚度,如果柴油机有转速余量则提高柴油机转速,但绝不允许停止横移打清水。           b:脱泵后再合泵,利用水流冲击;           c:加泵提高排压,长时间高压打;           d:分段打;           e:拆开人工清理。 4、 排泥管爆裂: 出现的现象:a:吸入真空上升,排压下降,流速上升,柴油机负荷变大;             b:柴油机声音沉闷,振动大。 主要原因:a:合泵冲击爆管;           b:浮管折拗爆管;           c:磨损爆管。 处理方法:a:柴油机降速,防止超负荷;           b:打清水查找爆管位置;           c:为防爆管,合泵时加速要慢,调整好锚位,尽量使浮管顺畅,定期对泥管检查、测量、保养,磨损过大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5、 大面积不规则塌方: 出现的现象:横移压力过大,当桥架深度不变、台车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绞刀回不过去。 主要原因:a:施工方案不合理;           b:土质发生变化;           C:掏挖。 处理方法:a:塌方已发生,则要退台车或起桥;           b:非质量工程且不在浅水区,对后面的施工影响不大,可以起桥跳过施工;           c:质量工程或浅水区施工,则必须将塌方扫尽方可继续施工;           d:调整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塌方。 6、 横移压力过大: 主要原因:a:分层过厚或进关量过大;           b:开堑口时一次放桥过多;           c:塌方引起搁桥;           d:锚背;           e:浮管受牵;           f:拖桩;           g:水流、风影响;           h:设备故障。 处理方法:a:减小分层厚度和进关量;           b:开堑口时一次放桥不要过多;           c:扫尽塌方;           d:移锚;           e:调整浮管;           f:重新起桩;           g:根据情况,调整挖宽,或停工;           h:检修设备。 7、 换桩时,提升钢桩困难: 主要原因:由于一关施工时间长或土质较软桩易下陷。 处理方法:a:双桩落地后,台车前后晃动,使钢桩与泥土产生缝隙;           b:双桩落地后,小幅度横移,使钢桩与泥土产生缝隙;           c:小幅度松、起主桩,使钢桩与泥土产生缝隙;           d:小幅度松、起辅桩,改变船艉吃水;           e:松、起绞刀架,改变船艉吃水。 8、 绞刀架“搁桥”: 出现的现象:横移负荷大,绞刀负荷小。 主要原因:a:放桥太深或前移过大;           b:塌方。 处理方法:a:调整施工方案,减小分层厚度与进关量;           b:退台车扫尽塌方;           c:开挖堑口时,控制好下桥深度。 9、 绞刀“滚刀”: 出现的现象:a:桥缆受力减小,有松弛现象;             b:船移动速度变快;             c:横移联动时,放缆绞车速度比收缆绞车快,横移压力变小。 主要原因:a:土质太硬,绞刀及绞刀齿不合理;           b:下桥深度不适当。 处理方法:a:发现滚刀,立即关闭绞刀,必要时起桥检查;           b:调高放缆横移背压;           c: 增加泥层厚度,减小进关量;           d:掏挖下层。 10、 横移锚走锚: 出现的现象:a:横移速度不同步,走锚一侧收缆速度快,另一侧速度慢或不出缆;             b:横移时船移动速度变慢;             c:走锚一侧横移负荷变小,绞刀负荷变小;             d:如果走的是上风锚,则风或流大时船可能反向移动。 主要原因:a:锚未抓牢;           b:横移过程中锚受力过大;           c:锚抛的太近或挖宽太宽;           d:风或水流太快。 处理方法:a:发现走锚,立即停止横移,关闭绞刀,下放桥架,稳住船位;           b: 抛锚时要将锚抓牢;           c :横移时不要超过抓锚压力;           d:调整挖宽。 11、 接力泵船进口压力过低:   主要原因:a:母船吸口堵塞,流速下降、排压下降;             b:施工过程中,泥浆浓度控制不稳定,流速变化过大;             c:两船之间管线不畅;             d:两船之间管线太长。   处理方法:a:尽量控制堵塞吸口的几率;             b:尽量控制浓度、流速等稳定;             c:保持两船之间的管线畅通;             d:母船合泵时,加速不能快,要等管线稳定后再缓慢加速;             e:条件允许时缩短两船之间的管线长度;             f:适当提高母船泵机转速,降低接力泵船泵机转速。             b:施工过程中,泥浆浓度控制不稳定,流速变化过大;             c:两船之间管线不畅;             d:两船之间管线太长。   处理方法:a:尽量控制堵塞吸口的几率;             b:尽量控制浓度、流速等稳定;             c:保持两船之间的管线畅通;             d:母船合泵时,加速不能快,要等管线稳定后再缓慢加速;             e:条件允许时缩短两船之间的管线长度;             f:适当提高母船泵机转速,降低接力泵船泵机转速。
本文档为【船员培训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4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