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举报
开通vip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2004年第3期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74期 No.3,2004Journal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umNo.174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修刚 (天津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天津300204) 摘要:日本幕府末期的基础教育形式一——寺子屋是民众教育的特殊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日本教育 史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明治维新和当代日本国民意识的形成产...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2004年第3期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74期 No.3,2004Journal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umNo.174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修刚 (天津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天津300204) 摘要:日本幕府末期的基础教育形式一——寺子屋是民众教育的特殊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日本教育 史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明治维新和当代日本国民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寺子屋以特有的 形式进行系统的知识和道德教育,它事实上是明治维新后小学教育的基础,为明治维新的实现和日本近代教 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奠定了当代日本人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日本;民众教育;寺子屋;作用;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06(2004)03—0050—04 日本的寺子屋教育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 — 1867年)后期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民众教育形 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日本教育史和日本历史 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明治维新和当代日本国 民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对寺子 屋教育形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进行 考察. 一 ,寺子屋教育的形成 寺子屋教育作为一种初等教育形式,采用 介于私塾和小学之间的教育方式,主要对孩子 进行文化教育.其主要课程是学习写字认字.除 此之外,还教授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算术,中国古代典籍,谣 曲?,手工等.同私塾相近的是,它主要办在私 人家,基本上由个人经营,"屋"在日语中是"店" 的意思;与私塾不同的是,它的规模大,教授的 课程广,教材,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共性,这同小 学又很接近.可以说,寺子屋实施的是日本私塾 化的早期小学教育. 寺子屋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 源流来看,寺子屋是由日本中世(1192—1603 年)及以前的寺院教育发展而来的.在中世时 期,一部分武士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院,让他们 学习文化和佛教,以便将来能接自己的班.还有 人说许多武士送孩子到寺院学习是为避免战火 波及孩子.寺院的僧侣们则把在寺院教授孩子 作为普及佛教的一种形式.寺子,即是在寺院学 习的孩子.到寺子屋上学叫"上山",此说法源于 寺院教育,即到山里的寺院学习的意思.《童子 教》等教材很多也是由寺院教育的教材演变 而来.可以说,寺子屋是日本中世寺院教育世俗 化产生的办学形式.但是,近世的寺子屋与中世 的寺院教育从学校主办者和教育内容,教学目 的上来说,皆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从主办者来说,中世寺院教育的主办 收稿日期:2003—02—14 作者简介:修刚(1957一),男,辽宁沈阳人,天津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教授 ?日本传统剧目"能"的剧本. ?用稚拙的变体汉文编写的儿童教育教材,五言300句;产生于日本中世,成书于江 户后期;主要引用印度和中国的故事,格 言等,教育孩子遵守孝道,听话,归依佛教. 50 者是寺院的僧侣,而寺子屋的创办人主要是破 落武士,町人等民间人士;其次,中世的寺院 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儒教和佛教,以佛教为 主,而江户后期的寺子屋的教育主要是日常生 活中的知识教养和谋生手段;再次,寺院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武士,贵族或佛教信徒,而寺子屋是 培养运用知识谋生的普通民众;最后,寺子屋教 育的对象是普通民众的孩子,而中世寺院教育 的对象虽然有部分平民,但主要是武士子弟.江 户早期的寺子屋带有很大的恩惠意识,主办者 往往是僧侣,神官,上层农民,但是到了后期,寺 子屋已成为一种职业化的学校了. 寺子屋的兴起一般认为是在江户时代后 期,即从享保期(1716—1736年)开始的.着名 的历史学家石川谦指出,正德,享保期间寺子屋 在江户府内兴盛起来,《近道子宝》,《诸职往 来》,《四民往来》及《文材节用笔海往来》等教科 书在这时开始出版.对寺屋,寺子,寺入等词源 词义的议论也是这时候,手习被奖励推广也 是这一时期.据《有德院殿御实记附录》(卷10) 记载,享保七年江户府内的寺子屋有800所. [1](P220~221) 寺子屋教育首先是应民众教育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而诞生 的.17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自然经济向商品 经济的过渡,日本民众开始出现强烈的知识文 化需求.在农村,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良和新田的 开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了种植经济作物 等,需要更新原有的农业知识.另外,由于商品 经济渗透到社会各阶层,需要写或看各种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契约等.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幕府体制虽然 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是却开始孕育了许多内 部矛盾.农民阶层开始分化,一部分农民成为小 生产者,地主与佃农之间产生了新地主和寄生 地主,雇农增加,贫农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外出 打工和做小伙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支 撑幕府的年租制度开始动摇,若任其发展下去, 幕府体制本身就要崩溃.为了维护统治,幕府开 始把民众教化作为重要课题.比如,作为统治阶 级,幕府需要将"五人组"?等法令向町人,农民 贯彻,把各种规章制度编写成教材,向民众宣 传,这就需要民众识字.寺子屋教育就是这样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识字教育的民间办学 形式自然产生出来. "寺子"最早出现在世山梅庵着《寺子制诲 之式目》(1695年)中.之后,以寺子为名的教材 开始问世,如《寺子往来》(1714年),《寺子保 鉴》(1727年)等.据《日本教育史资料》记载,进 入19世纪,寺子屋总数达到15000余个[2] (P136,137). 二,寺子屋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寺子屋实际上是由经营者兴办的学校,目 的是为了满足民众的教育需求.在一般城市的 寺子屋中经营者以武士居多,他们不但教授读 书识字,而且还教授《论语》和《孝经》等;在农村 和大阪等商业城市,由农民和町人经营的寺子 屋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由女性经营的寺子屋. 农村和城市相比,寺子屋的规模有很大不同,在 农村每一寺子屋不过lO~3O名学生,最多不过 5O名,而在城市则不同,最高者达干人以上,俨 然就是一所小学. 寺子屋的教育是由被称作"师匠"的教书先 生来实施的,教书先生的出身有破落武士,神职 人员,上层农民,商人等.他们中有学识渊博的, 也不乏临时抱佛脚的."师匠"具有很高的权威, 《童子教》说,后退7尺不踏师影,说明"师匠"在 寺子屋中的地位.寺子屋的教室一般为长方形 (宽约12米,长约2O米),使"师匠"能一眼看到 寺子的学习状况.当然,也有很多不规范的教 室.江户后期的寺子屋虽然是专门的经营性教 育机构,但是在形式上不收学费,寺子向寺子屋 交的是"束修","谢仪",向老师交谢礼.福泽谕 吉(1834—19O1),明治维新时代的着名思想家, 教育家是尝试收学费这种有偿教育的第一人. 他认为学问是人的立身之本,费用应该由受益 一 方负担.寺子屋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教授怎 样做人. ?江户时代身份制度中规定的士农工商中的工与商的统称,即在城镇的商人,匠人 等. ?跟着师父学习识字. ?江户时代幕府为加强统治而设立的联保制度,每相邻五户成一组,在多方面负连 带责任. 51 寺子屋的入学,江户地区安排在旧历2月 上旬,全国不尽统一.入学那天,寺子要在父母 带领下去见"师匠",送上若干的钱款和点心,并 配上扇子,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学习的愿望.在寺子屋,寺子们 要在学5—6年时间,学习在封建制度下生存的 智慧,知识,礼节和生活习惯等. 寺子每天的学习,称做"七习".从早晨7点 半左右学到下午两点半左右,约7个小时.有的 寺子屋在课后安排女孩学习古筝或者三弦,缝 纫等,安排男孩子学习珠算等.农村的寺子屋, 到了农忙期间还要有"朝习",清晨晚间学习.休 息日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每月的朔日(初一)和逢 五(五,十五,二十五)休息,或六天休息一次. 寺子屋使用的教材多种多样,有相当一部 分教材是"师匠"自己编写的,还有很多是专人 编写的.如《色叶四十八文字》(日语字母表), 《名头字尽》(历史名人姓氏大全),《村名尽》 (附近村,町名录),《国尽》(五畿七道名录),《近 道子宝》(教授四季,方位,十干十二支等),《古 今和歌集》等.在教材中最多的是称为"往来 物"的教材. "往来物"原指武士和贵族往来的信件,后 形成一种专门的教科书.据石川松太郎的《往来 物的成立和展开》考证,到目前为止的"往来物" 教材多达7000余种. "往来物"范围很广,多以实际生活为中心 编写,如在农村有《农业往来》,《田舍往来》,《百 姓往来》等,内容是如何使用土地和农具,如何 栽培谷物等劳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城市 有《商卖往来》,《批发商往来》等,讲授商业用语 和知识.还有以渔业和渔民生活为中心的《舟方 往来》,以匠人生活为中心的《木匠往来》,《瓦匠 往来》,等等. 在寺子屋,没有升学考试,也没有升降级, 孩子们主要是通过兴趣学习,或者是为了将来 的工作学习.彼此间没有更多的竞争意识.当 然,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寺子屋也想了 很多办法,如每年一次"大浚"(大考),每月一次 小浚(小考,主要是背诵和默写学习的内容).寺 子屋也举行一些学习竞赛,如模仿相扑比赛的 "角力书",将学生分为东西两方,让大家书写汉 字,看哪一方获胜. 寺子屋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实用教育,正如 前项教材中所叙述的那样,除基本的识文断字 外,还包括诸多实际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 说,寺子屋教育从教学形式到内容,已经形成了一 定规模的重视实践环节的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 三,寺子屋教育的演变及历史意义 石川指出:"享保期,(寺子屋)开业动向显 着,经过宝历,明和,安永的渐增期,到宽政期迎 来了飞跃发展的时代.而且到文化,文政年代进 一 步激增,到天保期至幕末迎来了黄金时代." Eli(P232)寺子屋教育一直持续到明治五年前后. 实行"学制"制度后逐步为小学替代. 石川对宽政以前到明治五年前后寺子屋的 兴衰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藩校武士乡校平民乡校私塾寺子屋 宽政(1789年)以前12025791500 庆应(1865年)449841016 明治四年(1871年)239834130 明治五年(1872年)5l558 从表中1可以看出,在江户时代末期,寺子 屋教育达到高峰.从普及率来看,据考证,一般 农村达20,商业较为发达的农村近40, 50%.商品经济化发展快的地区,如城郊农村就 学率更高,北河内郡(古地名,现大阪府东部)男 童入学率近100,女童60.到了明治时期,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寺子屋升格为乡学?寺 子屋渐为乡学所代替,不久改称小学. 寺子屋教育是Et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 生的平民教育形式,在Et本历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首先,寺子屋教育开创了Et本民众教育的 先河.日本四年制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在明治24 年达50,到明治33年更高达81.可以说, 幕府末期的寺子屋教育已经获得巨大成功.民 众教育并非"学而优则仕",而是走向学而"成" 则存,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学习模式和习惯.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模仿法国等欧美教育制度建立的庞大国民教育计划. ?乡学,原是为低级武士子女设立的学校,后接受平民子弟入学,明治维新后多改 为公立小学. 52 其次,寺子屋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的温床. 日本的近代"学制"便是以寺子屋教育为基础 的,众多小学也是由寺子屋升格而来的.明治维 新后的小学数量增加很快,这是和寺子屋的普 及密切相关的.根据"学制"的规定,颁布"学 制"后,寺子屋改了名称,叫做第X大学区第X 中学区第XX小学,教师多半是原来寺子屋的 "师匠".校舍也基本沿用原来的寺子屋教室.据 1875年统计,新建的校舍只有18,其他82% 的校舍是占用寺院或借用民宅,官厅,仓库,旧 官邸.占用寺院的为40,借用民宅的为30. 而且当时的小学大部分是单一班级,规模较小, 平均每所学校1,2名教员,80名左右的学生. 每所学校的教室数,据1877年统计,1个教室 的学校占全部小学的26左右,1,3个教室的 学校占60,10个教室以上的学校仅有3. 可以说寺子屋教育是日本近代公立小学教育的 是日本义务教育的摇篮. 雏形, 再次,寺子屋教育开创了日本近代道德教 育的先河.日本的寺子屋教育除了文化教育外, 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也是重点.江户时代的寺 子屋教育提出了很多道德规范,崇尚质朴,勤 俭,勤奋,努力和安分守己. 参考文献: 当然,寺子屋教育也成为统治者教化民众的 重要手段,如将军吉宗对寺子屋极为关心,曾专门 奖励经营寺子屋有成绩的人,责成人专门编写《六 谕衍义大意》,作为"民家d',JL手习用书". 应该说,江户时代末期的寺子屋教育为明 治维新的教育普及进行了文化准备,为明治维 新进行了人才准备,为后期的教育打下良好基 础.同时奠定了当代日本人的文化根基. 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说:"在近代以前,日 本在世界历史上是微不足道的.她那隐遁的文 明对于人类命运的一般形成过程来说,贡献并 不很大,她取之甚多,而予之甚微."但是明治维 新以后,"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像日本那样阔 步前进,使欧洲的一切进步对比之下显得相形 见绌和踯躅不前"[3](P95).通过以上考察可知, 事实上这一转型的文化基础来自于江户时代末 期特有的民众文化教育——寺子屋教育.它培 育了日本人的服从意识,规范意识,统一意识 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寺子屋教育为明治维 新的实现和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日本现代 化的崛起奠定了文化根基,使得日本的现代化 走在亚洲各国之前,也造就了现代日本的基础 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 E1]石川谦.日本庶民教育史[M].东京:玉川大学出版部,1972. [2]文部省.日本庶民教育史[M].东京:玉川大学出版部,1972. [33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elakoyaEducation inLateJapaneseEdoPeriod XIUGang (SchoolofOHentalStudies.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Tianjin300204,China) Abstract:Telakoya,aformofbasiceducation,isaspecialtypeofmasseducationtowardthe endofJapaneseEdoBakufuPeriod.Itsemergenceanddevelopmentcarryagreatsignificance in thehistoryofJapananditseducation,whichcastconsiderableinfluenceonJapaneseMeijiIsh in andthelatershapingofJapaneseideology.Throughtelakoya,Japanpushedsystematiceduca tion inaspecialmodetOcitiesandtheruralareas,focusingnotonlyonknowledgeconveyingbut moralteachingaswel1.Infact,telakoyaprovidedabaseforJapaneseelementaryeducationafter MeijiIshin;italsomadeagreatcontributiontOMeijiIshinandthedevelopmentofJapaneseearly moderneducation,layingtheculturalfoundationforcontemporaryJapanese. Keywords:Japan;masseducation;Telakoya;role;modernization 53
本文档为【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9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