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举报
开通vip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新疆哈巴河县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统一部署,我校高中起始年级自2008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提升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新疆哈巴河县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统一部署,我校高中起始年级自2008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提升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和任务 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为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通过课程改革,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实现学生快乐成长和自主发展。 我校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开齐、开全各类高中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的开设率达到80%; 2、构建与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增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3、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建立教师培训和教师研究制度,促进教师在新课程实验组织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课程实验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改革评价制度,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对课改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实行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三、基本原则 1、质量保障原则。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握坚持“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原则,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开展工作,通过高中课程改革,使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加优质的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志着高中整个办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急躁冒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地逐步推进。高理念引领,低起点切入;高感情投入,低风险推进;高效果培训,低重心研究。 3、实事求是原则。 在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各项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切实做到“以校为本”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研究并实施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开拓创新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国外及外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要充分利用样本校的经验和资源,在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富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经验。 5、科研引领原则。 高中新课改既是一项需要先进理论指导,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样本校经验教训、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积极性。 6、通力合作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除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共同努力外,学校还应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重点工作 1、课程资源建设、开发与管理。 在实施国家管理的前提下,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增强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积极构建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必修与选修结合、人的发展与文化知识的整合、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整合的课程与文化体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条件和师资能力开发高中的课程资源,高度重视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其效能。 2、新课程师资培训。 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深入理解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们将本着开发性(开发学生潜质)、层次性(实施有区别的教育)、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发展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深化课改。 3、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改革课堂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实施基于学校条件的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创建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4、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的建立。 按照科研引领的思路,重视开展基于新课程实验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依靠科研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丰富新课程实验的内涵。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研,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学校成立由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的高中课改学科核心小组,加强对新课标及新课标下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学习研究。 5、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借鉴和研究适合本校特点的科学可行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纪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检测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机制,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纪录评价、学分管理的具体方式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和学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高中新课改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组长:黄春娣 成员:波拉提汉曲德明木合亚提姚俊英王秀兰张新玉沙尼娅 鄢芝珍潘石尔出胡拉陆晖吴颖王雅萍胡马尔别克 托力恒 职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培训、 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学校课改的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师配备、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材选用、学分管理、课改工作的监控与评价及校本教研等整个实验过程给予指导与监督;制定学校课改实验方案。 在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成立以下小组指导和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 (1)学校课程委员会。 组长:黄春娣 成员:曲德明姚俊英王秀兰沙尼娅鄢芝珍出胡拉陆晖胡马尔 别克 刘莉赛力克张以英赛依力王雅萍托力恒 主要职责:具体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施和研究工作,制定学校设置课程方案;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安排选修课及各模块的教学工作;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等,努力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管理和开发,建立校本课程,发布本校课改信息。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小组。 组长:黄春娣 副组长:木合亚提 成员:张新玉、潘石尔、张新国、各年级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和指导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制定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学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实施方案,负责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3)学科教学指导和学生选课指导小组。 组长:曲德明 成员:姚俊英王秀兰鄢芝珍陆晖胡马尔别克刘莉赛力克张以英 赛依力王雅萍托力恒 主要职责:指导各学科教学;具体承担校本教研工作;落实“选修ⅱ课程”(学校自主选修的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制定选课指导制度;编写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课程修习计划。 (4)学分认定小组。 组长:曲德明 成员:姚俊英王秀兰陆晖胡马尔别克刘莉赛力克张以英赛依力 王雅萍托力恒各任课教师 主要职责: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5)高中课程改革宣传和教师培训指导小组 组长:曲德明 成员:姚俊英王秀兰鄢芝珍出胡拉陆晖胡马尔别克刘莉赛力克 张以英赛依力王雅萍托力恒邓晓荣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学校新课程宣传和教师培训方案》和《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和组织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宣传和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和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6)高中课程改革监控与评价小组。 组长:姚俊英 成员:王秀兰沙尼娅各学科组长、各级骨干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篇二:xx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xx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立足学校实际,借鉴其它先进学校的有益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实现高中素质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益,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原则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实施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因此必须立足实际,针对现状,正确处理好破与立、说与做、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目标与现实等方面的关系。坚持学习,认真分析,加强研究,民主决策,务求取得实效。 2.观念先行通力合作原则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需要各处科室、年级组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加强宣传,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实施新课程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并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使社会与学校、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科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3.循序渐进分类推进原则 按照泰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特点,不断更新理念,改进方法,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创造性地处理好原有基础与新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衔接,分类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课程实施。 4.科研引领积极实践原则 实施新课程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要挖掘潜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借助外力,对新课程实施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实施新课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棘手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大胆设想,积极尝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5.以校为本开拓创新原则 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和重要参与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校为本,勇于创新,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关信息的畅通交流、专题研讨、经验总结、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新课程实施始终在参与者积极能动的相互作用中得以顺利实施和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目标 1.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施)》、各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推进、完善提供有益经验。 2.构建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探索并重建我校高中课程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机制。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培养。 4.提高教师开发课程和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5.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在新课程实施中全面落实“教-研-评三环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新课程实施中全面落实“老带新”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科研体系的建设。 6.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结合我校实际,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施)》、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施)》,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开设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在已有基础上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构建我校富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2.构建我校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形成学生个性化选课方案和选课指导制度,制定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秩序。 4.积极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方向的新课程要求、凸现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5.改革和完善我校教师校本研训制度,使校本研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与管理队伍。充分发挥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把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6.加强资源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7.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对我校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长远规划,使我校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主要工作 (一)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它们共包括了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学校选择开设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为必修课程;英语教研组要论证研究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的可行性。篇三: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 1、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组织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的发展。 3、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4、要因地制宜,努力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校本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能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同时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我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推进我校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4、规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各模块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规定相同。一个模块可以是18课时(1学分),也可为36课时(2学分)。要避免和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简单重复。学校将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以获得所需的学分。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统一。 2. 实际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我校的实际需要,立足本校,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还要注意与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相结合。既富有当地的特点,而又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要从学校的实际和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考虑,开发有实际意义、有实用价值、有活力的校本课程。最好选择那些既能展示教师特长、符合学生志向兴趣,又能与高考、与学生长远发展结合得紧密的课程。 3.时代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特点,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简约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学案例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事先不可能考虑地十分周全,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在实践中将其逐步充实完善。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设置 (一)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内容来源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主要包括: 1. 根据国家有关教育要求,需要以专题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内容; 2.根据国家学科课程目标有关要求,需要联系当地实际开展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 3. 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弘扬本土文化的内容; 4. 利用学校资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内容; 5.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内容; 6.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进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发展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容;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形成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内容。 校本课程既可有学术性内容,也可有非学术性内容。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促进发展的资源,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要坚决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ⅰ模块的简单重复,或把校本课程当作高考学科的拓展和延伸,更不能简单照搬大学选修课。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 1.校本课程由专题教育类课程和学校自主研发类课程两部分组成。 专题教育类课程包括:普法教育、安全教育、人口与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民族政策教育、艾滋病预防和禁毒教育等内容。 学校自主研发类课程指高中遵循本校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特长,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教育资源,自主研发的课程。自主研发类又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学科类与学科相关,非学科类根据教师自身特长开设。 2.校本课程学生至少获得6学分,其中专题教育类课程1学分,学校自主研发类课程至少5学分。专题教育类课程为限定选修课程,学生必须达到该类课程所规定的修习学分。学校自主研发类课程以学生自由选择为主。学校将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将校本课程均匀地分布在高中的各学年。 3. 校本课程采取模块方式设置,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学分,也可以设计为36学时2学分。课程可以教学周为单位连续修习,也可采取隔周间断式方式修习。 4.各科参考题目 语文:汉字与硬笔书法、普通话与方言、英山地方民俗趣谈、朗诵与演讲、对联趣谈; 数学:数学史话概述、中国数学史、古希腊数学、埃及古代数学、历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英语:初级语法、报刊阅读、应用写作、旅游英语、歌曲欣赏、经贸英语; 政治:美伊战争纵横、股票的基本知识与多元化投资、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割不断的两岸情——台海局势及“一国两制”、模拟法庭; 历史:民间收藏文化、文化大革命简史、英山历史简述、中国历代货币大观、新中国外交史、历史与电影; 地理:民俗与地理环境、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英山地理、英山旅游; 物理:物理专题研修、摄影技能基础、生活中物理现象及仪器的原理分析、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技巧及效果分析; 化学:电化学、摄影与洗放像、有机合成; 生物:药品治疗与用药安全、营养与健康、青少年性心理及性生理教育; 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病毒防治、数码摄影、动态网站制作、电脑的组装与调试; 通用技术:传感器与物理教学、办公自动化、传感器与化学教学、数字电路;美术:国画赏析、能源的再生与利用; 音乐:美妙歌喉与嗓音的护理、民族与舞蹈; 体育与健康:足球、田径、篮球、教你看奥运、生存教育、田径、教你看奥运。 五、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程序 高中部所有任课教师要从必修、选修i中的必考内容之外,去选择校本课程,同时,要考虑自己的特长、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高考方向、学生未来发展趋向。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下: 1、学校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确定的目标为基础,充分分析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估社区课程资源,结合自身办学理念,确定校本课程建设宗旨。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跟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学校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研制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 2、教师选题,编写提纲,确定总课时。先选择一本正规出版物为自己校本课程的蓝本(用教材教),也可以结合网上资源自己编写一本教材;然后,以此教材形成自己的讲义。 3、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见附表二),交学校课程委员会初审。此表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参考教材、选修对象、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总课时、考核方式、学分数等。 4、申请获得批准后,需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手册》,并展示课程的相关内容,供学生询问和选择;选课指导小组也要指导学生了解课程特点;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选听机会,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并明确自己的需求;要提供条件帮助家长充分了解校本课程,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学生选择,此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5、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开课科目和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可根据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及选课人数,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剂。 六、教学与评价 (一)教学 1. 校本课程教学要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学校除按学时平均安排进行班级授课外,还可以用讲座、观看电影录像、考察、组织调查研究或其它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 2. 要加强教学的情境性、实践性,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学校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更具体的情境下,通过操作实践和探究,实现既动脑又动手更动心的学习。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 3. 要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通过调查分析、阅读研究、生活实践、实验操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二)评价 1.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管理,具体要求执行《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学分由学校认定,日常考核与评估由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 2. 学分获得依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纸笔测验或考察等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出。其中出勤率未达到规定修习课时4/5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课程管理办公室要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学期期末,课程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所选课程成绩作出综合评定,成绩存入学生学业档案。 3. 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过程、重体验、重表现、重能力。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吸收家长代表、社区人士参与到评价中来;要重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个人兴趣特长拓展和深化等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 价。考试可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要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学分评价要根据课程类别、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公平、公正。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 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 2. 制度管理: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 计划管理:学校要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4. 实施管理:根据相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课时比例要保证在课时总量的10%~15%,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5. 资源管理: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为教师选用教学参考用书,但不能要求学生购买学校选用、改编或新编的教学材料。 6. 评价管理: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制订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期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相关人员及社会公布。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应进行多种方式评价,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须获得6个校本课程学分,修习时间不得少于108个课时。学校依据本校的学分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学校要发挥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纳入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当中,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奖惩、评聘、晋升考核之中。 八、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查永安 副组长:方勇柯举 组员:各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雷店高中课程改革办公室附表一篇四: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 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 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 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 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 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 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 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 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 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 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 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 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 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模块的设置有利 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 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 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必修学分 学习领域 科目 (共计116学分) 选修学分ⅰ 选修学分ⅱ 语言与文学数学 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 10 10 10 8 6 6 6 6 6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 人文与社会 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 求,适应技、文化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 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 科学 的需要,兴趣,开在共同必修的 设若干选修模 技术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 8 基础上,块,供学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 生选择。 艺术音乐、美术 6 分层次设置若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 11 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 15 择。 综合实践活动 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2 6 说明: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 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 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 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 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学 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 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 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 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三、课程内容 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 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国家通过制订各科目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篇五: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培养“健康、自主、智慧”学生,构建“开放、多元、活力”课程 ——建平实验中学2011学年度课程方案 学校的课程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是实现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建设、决策、实施、管理和评价,能有效地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建平实验中学在建校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实践课程建设方面作 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学校将课程建设的总目标锁定在了培养“健康、自主、智慧”的学生这一议题上。学校相关部门在研读了国家政策及分析了学校现状后,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特制定了2011年建平实验中学课程计划。 一、制定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制订的有关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六个文件,包括《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改进中小学基础性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试行)》,《建平实验中学新四年发展规划(2007年9月—2011年7月)》等。 二、学校背景分析 1.硬件设施 建平实验中学历经十年发展,现有两大校区。所有教室都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专用教室、视听礼堂、多功能厅、图书电子阅览室、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足球场、篮球场、塑胶跑道等基础设施。教学楼走廊内名家字画、师生作品随处可见,绿化盆栽、生态鱼缸布置巧妙,营造优雅的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2.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7名,其中专任教师186名,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符合率和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36岁到5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占到95%。其中高级教师人数31名,中级教师人数106名。市级后备名师(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22人),有多人获评市区园丁奖、优秀班主任,市明星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多人参加国家级和市区教学评比成绩优异。 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新课程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渗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面貌大大改善。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多年的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探索,为教师搭建了暑期教师培训平台、质量分析会平台、“建平实验杯”课堂教学大赛平台、学科教学论坛平台、优秀案例展示平台等平台,学校的专家引领制度、导师带教制度及对外交流、培训制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基础性素养和专业性素养较高,普遍具有敬业、奉献精神。我校连续多年中考综合评估位居浦东新区前列,教学质量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学生家长的认同。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办优质学校的基本保障。 我校认真执行上海市课程方案与课程计划,制定《建平实验中学课程计划》,重视基础型课程的实施,努力开发、开设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生参与的课程,搭建了学生发展的平台,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促进教学五环节的优化,提高教学有效性。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减负增效,创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做好日常教学管理、教学常规检查、听评课、教研“六个一”等教研工作,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等做得扎实有效。注重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展专题教学研究,进一步提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校的语文组、物理组、数学组、英语组等已经成为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学校一直保持了教学质量的高位稳定,中考优秀率和合格率在新区名列前茅。 3.学生状况 目前,枣庄路校区64个教学班,2671名学生;地杰校区4个教学班,98名学生。学生除部分艺体特长生外,绝大部分都是就近入学,即来自学校周边小区,其中既有瑞士金桥花园等中高档社区,也有大量动迁安置小区。居民家庭经济、文化、教育背景层次不一,导致 我校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而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期望值始终处于高位,要求也日趋多元 我校是上海市行规示范学校,多年来,我校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在自我实践和体验中内化德育要求;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温馨教室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建立学生社团,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搭建平台。重视整合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注重家校、社会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德育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活动,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工作网络畅通。建立学困生、行困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教制度,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校学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具有较好的文明素养,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的成效明显。 4.办学成绩 全校同仁励精图治,精益求精,办学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学校、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实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航空模型活动特色学校、涉台教育先进单位;浦东新区法制星级示范校、少儿口语交际拓展型课程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及实验建设课程整合项目领衔学校、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历届中考,我校毕业生的合格率及市区重点达线率均处于浦东新区同类型公办学校的前列。 5.机遇和挑战 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来看,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有待于解决的重大挑战。在教育均衡化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整合,优质学校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必须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区,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我校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方法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还要进一步深入,对学生合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等还要进一步关注。特别需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学校的基础型课程执行情况良好,虽然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设方面数量有了保证,但精品课程不多,校本教材开发力度不够、质量偏低。教研组活动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在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上,在学生社团活动的的内涵和质量上,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学生即课程、学校环境即课程、学生活动即课程的课程观和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确立。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需要研究如何化负担、压力为动力、需求,教师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做好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更多关注自身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将课题或项目研究的成果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 三、课程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 在二期课改的理念指导下,遵循课程改革的总要求,根据学校确定的“让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办学目标和“以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本”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科教育发展的特点,构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要求,学校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组成,三类课程同时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要求,体现三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1)实现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按照上海市初中课程计划与新课程标准从量上保证开足,从质上保证开好基础型课程;同时从校情和学情出发,对基础型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 编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施要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同时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经验、教学的资源和自身的优势对教材进行再开发。 (2)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3)探究型课程以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按照学校办学理念,通过对各年级探究型课程设定目标的实施,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让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培养目标 以“主体参与”为平台,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探索和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培育具有建平实验“健康、智慧、自主”标记的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说来,就是要使学生“有智慧”。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懂得学习方法,具有学习能力及初步的实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有较自如地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及交流交往的能力。增长智慧,包括善于学习、优于思维和敢于创新等。善于学习指极具好奇心并能够提出问题、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玩得愉快,考试成绩也好、能深入细致地探讨、能演绎推理、极其善于观察等;优于思维指表达有力的观点、能概括抽象的东西、善于反思、有质疑释疑的意识等;敢于创新指爱好寻找课题、长于创造新的设计、学以致用、勇于猜想、善于从熟悉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要使学生“很健康”。身体健康,包括对生命有良好的认识、身体形态良好、身体机能良好、身体素质良好等;要做到心理健康,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的情绪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良好的适应能力等;要做到品行健康,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良好的审美和情趣、正确的法律意识、优良的行为习惯优良的行为习惯如严以律己、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要使学生“能自主”。自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调控等的自主。自我认识包括了解自己、评价自己、反思自己等;自我实践包括自我训练、自我教育等;自我调控包括遭挫折的调控、对发展和提高的调控等。 四、课程结构 根据《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设置及其课时数,以及每学年市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总量,结合校情,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科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社会、音乐、美术、信息科技、劳动技术和体育与保健,共16门科目。拓展型课程分学科类、活动类、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本文档为【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8-12-04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