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举报
开通vip

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协调问题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存在与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产生和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也由工业社会时代步入了信息时代,会计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不再只是简单核算的工具,而是发展成了集多种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复杂的工具,会计管理问题也随之而出现 。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会计问题分析 1.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 1.1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服务,其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利能力...

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协调问题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存在与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产生和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也由工业社会时代步入了信息时代,会计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不再只是简单核算的工具,而是发展成了集多种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复杂的工具,会计管理问题也随之而出现 。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会计问题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1.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 1.1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服务,其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经营成果、偿债能力、资产的保护运用效果,以及职工福利生活方面等信息传递给同企业有着利害关系的人们,让这些利害关系人充分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此来调节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该企业的投资、信贷等活动。从总体来看,会计的信息服务职能迎合了时代潮流,为公司作出正确的经营和管理决策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会计的主要服务职能之一。 1.2 人的主体地位更加显现 传统社会中我们所了解的各种产业,是围绕着当时社会中的关键要素而展开的,虽与主体相关却并非围绕主体即人来展开。即知识并不成为当时社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人的生存与发展与知识要素还相距甚远,如,在奴隶社会,个体为处理与暴力的关系而生存(生产生活),封建社会人主要为处理与土地的关系而生存,资本主义社会人主要为处理与货币的关系而生存,这些都并非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造成人与社会的分裂。知识却以其特有的非排它性成为区别人与人关系、人之为人的要素。所以,在知识社会产业将围绕人的概念来展开。 1.3 管理职能更加突出 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从会计的起源、发展以及职能和目标可以发现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和从会计的职能里两个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核算的内容、形式随着经济形态的变更而变更。财务会计的职能从本质上说就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手段。从会计的目标来看,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不同的经济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 2 信息时代会计问题分析 会计假设就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决定会计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训,它是会计理论的基本构成部分。现在的会计假设是人们在工业经济形态下经过长期的会计实践,逐步认识总结而成的。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 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假设,会计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在工业经济形态下被认为当然的会计假设正受到冲击。 2.1 会计主体的局限性 传统的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再有,在信息时代条件下企业的社会成本,信息时代条件下构建知识型企业核心财务指标研究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己不可能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实体中,需要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企业为主体编制的三大报表尚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信息时代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三大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和局限性。 2.2 持续经营假设不能适应时代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会计才可以历史成本而非清算价格来确认、计量其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消耗、售卖等等。事实上,这一假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组织,一旦能够证明会计主体己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本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它的事实基础。随着信息时代时代的来临,上述假设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另一方面由于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信息时代时代的到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并购使持续经营假设又一次受到挑战。第三,“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信息时代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2.3 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存在的原因与会计管理职能直接相联系。之所以要计算期间损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通过报表,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下一周期的生产经营。信息时代条件下构建知识型企业核心财务指标研究即会计期间的划分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在信息时代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基本会计期间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在信息时代背景 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就时间上而言,不同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对会计信息的时间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对它们的需要为基础,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2.4 非货币化的信息越来越多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其实同时默认了另外两个假设:?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币种的唯一性假设。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首先币值稳定受到冲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或稳定)这一假设。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便是佐证。其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己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二、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与会计规则的共生体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1(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是为满足纳税人和征税机关对纳税会计信息的需要,将会计方法与技术同纳税活动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利用财务会计方法体系、以税法为依据完成税款计算、账务核算、税款缴纳以及税收筹划等任务的一系列涉税管理活动。美国著名税务会计专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认为,税务会计本质上是处理两类问题的:一是某项目是否确认为收入或费用;二是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 税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的分支,它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财务会计中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一致的会计事项或者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而进行纳税调整或重新计算。也就是说,税务会计以计税为基础,但税务会计并不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而是要求各企业均应配备专职税务会计人员,大企业还应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活动提供纳税方面的信息。税务会计资料大多来自财务会计,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税款计算,并最终填写相关的纳税申报表,披露相关的涉税会计信息。由于各国的税制不断发展,税收的国际协调不断深化,税务会计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2(税务会计的特征 (1)法律性。税务会计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这是明显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特点。财务会计中的一些计算方法,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甚至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等都可以由企业选择,甚至进行会计变更。但是,税务会计中的核算方法则必须在遵守国家现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税法严格制约着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分配关系。税法是调节税企关系的准则,国家不能超越法律征税,企业也不能违背法律不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核算方法,凡涉及到纳税的,都必须以税法为准。财务会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现行税法规定有矛盾时,纳税人必须以税法为基础,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2)专业性。税务会计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程序对与纳税有关的经济业 ( 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如计算税款、填制报税单、办理纳税手续、记录税款缴纳及退补情况等。对某些税种,其计税依据与会计账面提供的依据可能不一致,此时必须以税法为依据,进行相应计算和调整。所以,税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也要精通税法。 (3)统一性。税法的统一性决定了税务会计的统一性。税法对于一定的经济业务,要求缴纳一定的税收。不论企业所属的行业、所有制形式及其规模大小,都一律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税款。所以,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也有着统一性的要求。 (4)筹划性。税务会计与其他会计相比,具有明显的筹划性特征。即企业通过税务会计核算履行纳税义务,同时还应体现纳税人的权利,尽量合法地减轻税负,努力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税务会计还具有筹划性的一面,要求纳税人通过事先筹划,巧妙安排会计事项,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为依法节税服务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主要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有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信息,处理的是企业与投资者及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而税务会计主要是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纳税方面的信息,处理的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比财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更直接,也更密切。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两者通过纳税调整、会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验证与比对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明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野及差异,才能准确揭示税收筹划的会计处理,真正把税收筹划与会计处理结合起来。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是完成税收筹划操作、体现税收筹划活动的财务成果的基础。 (三)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服从于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税务会计通过对涉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税务信息。税务会计核算的会计要素是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并且通过税收筹划进行控制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同样,税 务会计所生产的税务信息也为税收筹划提供决策依据,税收筹划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均来自于税务会计。 第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美国会计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一针见血地指出:税务会计有两个目的:遵守税法和尽量合理避税。因此,税务会计的除了纳税核算、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职能之外,还有合理选择纳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效进行税收筹划的职能。税务会计的总目标是如何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方案;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如何事先进行税负的测算,以便作出税负最轻的决策;事后如何进行税负分析等。 第三,会计政策即会计方法与程序的选择本身具有某种筹划功能。如折旧政策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资产的摊销办法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税负支出。难怪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认为:公司的目标是在税务会计的限度内实现税负最小化及税收利润的最大化。在永无休止的税务争战中,税务会计只能算是一组“争战法则”。 三、税务会计模式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税务会计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法德税务会计模式、日本税务会计模式。这三种税务会计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通过对这三种税务会计模式产生背景和特点的考察,为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一)英美税务会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财务会计有充分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纳税人的纳税事项通过税务会计另行处理,从而税务会计也独立于财务会计。英美税务会计模式产生的主要是受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制以及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影响。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不受税法的约束,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公允、真实,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股东、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需要。其缺点是,采用该模式将导致会计销售、会计收益与纳税销售、纳税所得不一致,计算应纳税款时,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调整,增加了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的工作量。由于该模式能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各自的作用,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 (二)法德税务会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税法对纳税人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有直接的影响,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一致,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这种模式的产生则主要受到法德国家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市场经济体制、成文法律体系的影响。 该模式是以税收为导向的,其优点是可为政府税收管理提供便利,且核算简单、会计成本低。其主要缺点是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免费下载29财务报表附注模板下载小企业财务报表下载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excel财务报表下载 对纳税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不 符合真实公允的要求,不能反映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股东、债权人甚至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日本的税务会计采取的是一种混合模式,它以企业为导向,兼具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强。这种税务会计模式强调会计为企业管理服务,其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宗旨就是要促进企业会计方法的统一,并希望以此吸引国 年代以来,日本的“财外资金,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公平税负。自上个世纪60 务会计以税务会计为基础”的原则开始放松。日本税务当局对税法做出修订,允许企业会计中的某些非应税准备(如存货计价准备等)在税前扣除。 四、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 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到一国的经济体制、法律体制、会计核算规范管理形式、会计职业界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税务会计模式时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考察,选择最适合中国现实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影响税务会计模式的因素分析 1(经济体制因素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日益凸现,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日益多元化,需求差异化趋势明显,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必然要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以便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经济效率。 2(法律体制因素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中国会计已经实现与国际会计的等效和趋同,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增大,纳税调整项目增多且更为复杂,因此协调税法和会计之间差异的税务会计有必要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税务会计,这有助于强化依法纳税意识,确保纳税人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二)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从中国目前的税收和会计法律环境分析,现行的税收制度较接近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状态,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接近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状态,这是目前两者存在大量差异的根本原因。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中国最近十多年来税制改革速度加快,税法的国际化协调步伐也不断加快。因此,借鉴英美税务会计模式,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但也应该看到,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经济、法律背景又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差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推行,股份公司还未成为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成文法为主体,会计准则尚不具备由会计职业组织制定的背景,会计管理体制尚不能从根本上放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因此,目前我国的税 务会计模式还不能照搬美英税务会计模式,我国既要正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又不能使两者分离程度过大,因此,中国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适度分离的运行模式是最佳选择,这样不仅能够协调和兼顾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而且还能降低纳税人会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的税法遵从成本,以利于贯彻落实税法精神、加强税收征管。 五、企业会计核算按《企业会计制度》与相关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并计算税前会计利润,而税务会计要求企业根据税收法律规定, 如何运用高效正确的税务会计处理规范和处理技术,调整、计算应税收益或应税收入,进而正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以规避纳税风险,降低制裁成本。由此,二者间产生了许多差异和问题。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二者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如果差异过大, 难免会增加纳税人会计核算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成本。为减轻纳税人财务核算和降低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也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加强征管,二者间存在关系和问题亟待于协调解决 (一)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流转税处理上差异的协调。 以我们企业会计核算中经常涉及的增值税核算为例,虽然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为了配合税收制度改革而进行多次补充和修改,但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应交税金”科目的属性混淆不清,交纳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有违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中“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科目,其目的在于将应交未交的增值税与待抵扣进项税额区别开来,防止其相互抵冲而超前抵税。现行的“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结转后期末借方余额只反映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实质是上一个销售环节的纳税人向国家交纳增值税后,将这部分税款转嫁到本企业,将由本环节纳税人继续向下一环节纳税人转嫁或向国家申请退税。显然,进项税额是货物的附属品,属企业的流动资产,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在性质上属企业的流动负债。因此,“应交税金”一级科目反映的是其所辖两个明细科目互相抵销的余额,其属性混淆不清。另外,对于交纳增值税这样同一经济业务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专栏明细科目核算,若交纳当月增值税则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交纳上月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显然有违会计核算的明晰性原则,使本来清晰、简单的经济业务变得模糊、复杂。 2、现行进项税额核算与增值税税收征管的不协调,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 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制度最初采用“票到扣税法”。此法的运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有发票违章案件严重,导致税款大量流失;企业间相互开具专用发票,造成税款后移,国家资金被企业长期无偿占用等。于是1995年将 “票到扣税法”改进为“货到或付款扣税法”。无疑,这样可以消除上述负面影响,但同时与增值税会计核算产生了不协调。如税法规定工业制造企业在货物验收入库才允许抵扣并进行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及时性”原则;而会计核算按取得专用发票时进行账务处理,又会出现超前抵扣,不符合税法要求。另外现行“货到扣税法”、“付款扣税法”,对于那些钻税法空子的企业,月末盘库时若预计增值税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便大量购进原材料以达到零税负的目的。势必造成“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经常出现较大借方余额。如将本属于企业这么大的资产与有关负债混合列示在“应交税金”项目中,必将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金的交纳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将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作如下改进,以尽量减少增值税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间差异,从而也简化和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和工作效率。具体如下: 1、考虑到增值税转嫁性质的特殊性及在我国财政收入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建议将“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减免税款”、 “出口退税”、 “已交税金”、 “待抵扣税金”等专栏的多栏式明细账。删除目前 “进项税额转出”、 “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等其他专栏。将“进项税额转出”放在“未交增值税”科目下登记,“已交税金”科目核算本期缴纳税总额,不分上交所属期。“待抵扣税金”其实包括我们日常实践中遇到的两类未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即一类已符合抵扣条件的进项税因当期销项税额不足抵扣而由上期“进项税额”月末转入,待下月初再转回至“进项税额”(类似于我们日常的月末材料暂估入库再下月冲回);另一类即已取得抵扣凭证,但由于受抵扣条件限制而本期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 ,如商业交易未付款部分的进项税额。当然,一旦限制条件取消则可抵扣。不过这样做下来当然是很烦琐,所以笔者认为最准确、彻底的解决办法是“以销定扣法”。即当企业每期购进货物时,其进项税额全部借记“增值税——待扣税金”帐户;在抵扣时,每月末企业计算出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占产成品总成本比率,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再用计算出的比率乘以月末“增值税??待扣税金”帐户余额,即得出当月应抵扣进项税额。这样,“增值税??待扣税金”帐户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结转到下期。它表现为企业的一种待转嫁的流动资产,从而划清与“应交税金”科目上混淆不清的界限,这就协调了进项税额核算与税收征管的矛盾。另外,这种以销定扣法的实施能有效抑制企业利用“购进扣税法”人为调节应纳税额现象,也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及时均衡入库。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表示转入的企业未交增值税,借方表示企业已交的增值税,不再区分缴纳税款的时间界限,从而统一了交纳增值税这一业务的会计处理,并使之简便明了。 2、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列入“其他流动资产” 项目中,将“应交税金”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应交税金”项目中,从而解决了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问题。 (二)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所得税方面差异的协调。 2001年新《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陆续颁布实施后,全国要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这样对于因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就有关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势必会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产生较大的影响。二者间形成的差异具体有: 1、新制度实施后形成的永久性差异。 以前我们熟悉的所得税税前差异主要有业务招待费超标、企业赞助费、超标捐赠及税收滞纳金等,按会计制度均可全部计入费用,而税法规定了扣除范围和比例。新制度实施后,新形成的永久性差异主要有:债务重组收益、短期投资转作长期投资的差额、无法支付或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售后回购等。对此差异,企业会计均计为资本公积,而现行税法规定都要计入当期所得纳税。所以,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应将上述二者间形成的永久性差异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新制度实施后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对于新制度实施后与税法规定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我们广大进行日常实际会计核算的人员,应该深有体会。大家较熟悉的,如对坏帐准备处理、 提取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处理等业务处理时缴纳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二者间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为了解决以上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间形成的差异,经协调,国家税务总局最近下发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简称“解答(三)”,说明了诸如企业接受捐赠或对外捐赠资产、提取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回购本公司股票等缴纳所得税与税务规定之间形成差异时,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所以,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 结合平时会计核算实践经验,新制度实施后,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间还有一些新的差异,也急需协调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对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的处理。 新制度增加了预计负债会计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各项预计的负债,包括企业因未决诉讼、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对外担保、和产品质量保证等形成的预计可能产生的负债。发生预计负债时一般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损益类科目,而按《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预计负债为未实现损益,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所以企业在纳税申报时也应将预计负债发生数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待预计负债实际发生时,再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2、其他有待确定的调整事项。 有待确定的调整事项这里指新制度规定可以作为当期成本费用列支,须经税务当局批准确认才能在税前列支,或新制度规定某些处理,在税法上目前还找不到相应规定,有待税务当局明确的事项。 (1)如新制度中新增的“专项应付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拨入有专门用途的专项拨款。按规定,企业收到专项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专项应付款”;待拨款项目完成形成资产,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相关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拨款转入”,专项应付款实际成了过渡科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形成了相关资产,这些资产可在以后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方式计入企业成本,而在收到拨款时却未计提相关的所得税。这样企业岂不既享受了拨款,又抵消了税负,一举两得。这明显不符合税法的相关性原则。但在目前税法中尚无对此类问题处理规定。 (2)另外,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对企业承租人融资租赁的核算处理。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此笔者认为,企业通过计提折旧抵消了税收负担,并且还对“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计入成本 ,而税法对此也未做纳税规定。这样就未缴纳所得税,此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对上述两事项,如果按企业对上述前者的资产所计提的折旧额作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后者将分摊计入成本“未确认融资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档为【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