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差与配合教案

公差与配合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公差与配合教案公差与配合教案 公差配合教案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9 公差与配合教案 系、部名称:工业工程系 部名称: 专 课 教 业:07机电高职、中职 07机电高职、 机电高职 程:公差与配合 师:方 静 1 公差与配合教案 课题: 课题: 课型: 课型: 绪论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互换性的定义。. 2、掌握互换性的种类。 3、掌握学习互换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互换性的定义。. 2、掌握互换性的种...

公差与配合教案
公差与配合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公差配合教案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9 公差与配合教案 系、部名称:工业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系 部名称: 专 课 教 业:07机电高职、中职 07机电高职、 机电高职 程:公差与配合 师:方 静 1 公差与配合教案 课题: 课题: 课型: 课型: 绪论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互换性的定义。. 2、掌握互换性的种类。 3、掌握学习互换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互换性的定义。. 2、掌握互换性的种类。 教学难点:3、掌握学习互换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讲解,以实例说明。 1(互换性概念 互换性定义 互换性是指从一批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就能装配到 机器或部件中,并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2、互换性意义 零件具有互换性有利于组织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对保证产品质量,降 低 3、成本及方便装配,维修有重要意义。 4互换性的的分类: 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 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零件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要调 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其互换性为完全互换性,也 称绝对互换性。 不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零件时,需要调整或修配,就能 2 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其互换性为不完全互换性。 第一章: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偏差与公差的代号及计算方法。. 2、掌握配合的种类。 3、掌握配合种类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偏差与公差的代号及计算方法。. 2、掌握配合的种类。。 教学难点:3、掌握配合种类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讲解,以实例说明。 1、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1)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如图a 中的ø30mm。 2)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 的一个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 3 寸。 如图b 示出了轴ø30mm 的最大极限尺寸为ø29.993mm,最小极限尺寸 为 ø29.980mm。实际尺寸只要在这两个极限尺寸之间均为合格。 4)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 差。尺寸偏差有上偏差、下偏差(统称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如上图所示的轴: 上偏差,(29.993-30)mm,-0.007mm 下偏差,(29.980-30)mm,-0.020mm 国家标准规定:用代号ES 和es 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上偏差;用代号EI 和ei 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下偏差。偏 差可以为正,负或零值。实际尺 寸减去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零件尺寸的实际偏差在上、 下偏差之间均为合格。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变动的量。 4 即: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或:公差,上偏差-下偏 差。如上图所示的轴 公差,(29.993-29.980) mm,0.013mm或:公差,[-0.007-(0.020)] mm,0.013mm,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 所以公差总是正值,且不能为零。 在零件图上,凡有公差要求的尺寸,通常不是标注两个极限 尺寸,而是标注出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见上图a。 6)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公差带是表示公差大小和相 对于零线位置的一个区域。 上图a 表示了一对互相结合的孔与轴的基本尺寸、极限尺寸、 偏差、公差的相互关系。为简化起见,一般只画出孔和轴的上、 下偏差围成的方框简图,称为公差带图,见上图b。 在公差带图中,零线是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当零线画 5 成水平线时,正偏差位于零线的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的下方,偏差 值的单位为微米。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 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 下图。 6 第二节:公差带的标准化 课题: 课题: 课型: 课型: 绪论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标准公差系列表。. 2、掌握基本偏差系列。 3、掌握极限偏差表。 教学重点:1、掌握标准公差系列表。. 2、掌握基本偏差系列。 3、掌握极限偏差表。 教学难点:3、掌握极限偏差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讲解,以实例说明。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 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标准公 差分为20 级,即IT01,IT0,IT1,…,ITI8。其尺寸精确程度 从IT01 到ITI8 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即 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 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 个不同的基本偏差。基本偏差 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下图 是孔和轴的28 个基本偏差系列图。 7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 到h 为上偏差 (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 到2c 为下偏差(ei), 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 孔的基本偏差从A 到H 为下偏差(E1),且是正值,其绝对 值依次减小,从J 到 ZC 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 次增大;其中H 和h 的基本偏差为零。JS 和js 对称于零线,没 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 和-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 8 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 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 公差带代号 孔、轴的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代号组成。 例:试说明ø50H8、ø50f7 的含意。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 合。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 标规定:配合分三类,即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见下 图)。 间隙配合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如 下图所示,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9 过渡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如下图所示,孔 的公差带与铀的公差带互相交叠。 过盈配合 10 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如图c 所示,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国标对配合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两种基准制。 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 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图a)。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 并用代号H 表示。 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 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下图b)。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 11 并用代号h 表示。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课题: 课题: 课型: 课型: 绪论 理论 教学目的:1、掌握基准制的选用。. 教学目的: 2、掌握公差等级的选用。 3、掌握配合与选用。 教学重点:1、掌握基准制的选用。. 2、掌握公差等级的选用。 3、掌握配合与选用。 教学难点:2、掌握公差等级的选用。 3、掌握配合与选用。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讲解,以实例说明。 1、配合代号 配合代号由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写成分数形式,分子 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凡是分子中含H 的 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 的为基轴制配合。 12 例试说明 的含意。 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ø25mm、基孔制 的间隙配合,基准孔的公差带为H7,(基本偏差为 H 公差等级为7 级),轴的公差带为g6 (基本偏差 为g,公差等级为6 级)。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 2、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可按下面三种形式之一标: 1)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公差带代号,见下图a。 2)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极限偏差,见上图b。 3)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公差带代号和相应 的极限偏 差。但极限偏差应加上括号,见上图c。 当标注极限偏差时,上、下偏差的小数点必须对齐,小数点 后的位数也必须相同;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用数字“0” 标出(不加正、负号),并与上偏差或下偏差的小数点前的个位 数对齐;当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配置,即两个偏差绝对值 相同时,偏差只需注写一次,并应在偏差与基本尺寸之间注出符 13 号“士”,且两者数字高度相同。 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 装配图上两结合零件有配合要求时,应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 相应的配合代号,其注写形式为下图中的三种形式之一。 第二章: 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 第一节: 第一节: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技术测量的含义。. 2、掌握计量单位和计量器具的分类。 3、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 教学重点:2、掌握计量单位和计量器具的分类。 3、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 教学难点:3、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讲解,以实例说明。 一、 技术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检测是指检验和测量的总称。 二、 测量要素 任何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都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 14 法和测量精度等四个方面,通常统称测量过程的四要素。 三、 计量单位和计量器具的分类 1、 2、 计量单位(简单介绍及注意事项) 计量器具的分类 (1) 量具:一般分两种单值量具和多值量具 单值量具是指复现几何量的单个量值的量具, 即标准量具, 即量块 直角尺 (2) 量规: 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具,用以检验零件要素的 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综合结果。 (3) 量仪:指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 的计量器 分类:机械式量仪 光学式量仪、 电动式量仪 、气动式量仪、计量 装置 (4) 计量装置 四、 测量方法的分类 1、按照获得结果的方法不同分类 (1) 直接测量 直接由计量器具标尺是读出被测的实际数值。 1) 绝对测量 2) 相对测量 (2) 间接测量: 测量与被测量之间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 再 经过计算得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15 1) 综合测量 2) 单项测量 2、 按照零件的表面与测量头是否接触分类 (1) 接触测量 (2) 非接触测量 3、 按照测量结果多工艺过程引起的作用分类 (1) 主动测量 (2) 被动测量 4、 按照被测量零件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1) 静态测量 (2) 动态测量 五、 计量器与测量方法的度量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刻度间距 分度值 示值范围 测 量范围 灵敏度 灵敏阀 测量力 示值误差 示值稳定性 10、 校正值 16 六、 测量误差 1、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 (1) 测量误差的含义: (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2、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1) 计量器具误差 (2) 测量方法的误差 (3) 环境误差 (4) 人员误差 3、 测量误差的分类: (1) 系统误差 (2) 随机误差 (3) 粗大误差 17 第二节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计量器具 第三节 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及形状分类。. 2、掌握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测螺旋量具使用方法。 4、掌握机械量仪的使用方法。 5、掌握游标万能角度尺 教学重点:1、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及形状分类。. 2、掌握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测螺旋量具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及形状分类。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理论结合实际讲解,以举例说明。 一、量块 1、量块的用途:量块通常也叫块规,它是一中没有刻度的平行端面 量具。 2、量块的形状 量块是个长方体。 3、量块的研合度,由于量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很小,平整性 很好。 4、量块的尺寸系列及其组合:数目分类为91 83 46 38 10 8 5等。 5、量块的精度:量块的制造精度分为5级,即k 、 0、 1 、2、3 级。 6、使用方法、具体的使用方法举例说明(例子略) 二、游标量具 定义:利用游标和尺身相互配合进行测量和读数的量具称游标量 具。 18 1. 游标卡尺的结构形式和用途 游标卡尺简称卡尺,最常用的 有三种:(如表2-2)三用卡尺、双面卡尺、单面卡尺。 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举例介绍) 3.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1) 先读整数部分 (2) 再读小数部分 (3) 求和 4. 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详细介绍) 1) 2) 3) 4) 5) 6) 7) 檫净被测工件表面 检查各部件的相互作用。 校对零位 测量时要掌握好量爪和后,游标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 测量时,要使量爪与被测表面处于正确位置。 读数时,卡尺应朝光亮的方向,使视线尽可能的垂直。 定期进行检查 5. 游标卡尺的维护保养(简单介绍) 二、 测微螺旋量具 测微螺旋量具是利用螺旋副的运动原理来进行测量和读数的一种 装置,它比游标量具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主要用于测量中等 精度的零件。 1. 外径千分尺(千分尺) (1) 千分尺的结构如图2-5所示 19 (2) 千分尺的读数原理 在千分尺的固定套筒上刻有轴向中线,作为微分筒读数的 基准线。 (3)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 2) 3) 先读整数部分 再读小数部分 求和 (4) 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和精 度 测量范围有0-25、 25-50、 50-75mm等多种, 最大可达3000mm (5)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机械式量仪(略) 第三节: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一、900角尺 1、90?角尺的结构(如图2-14)。 2、90?角尺的用途。 3、90?角尺的使用注意事项:如表(2-6) 二、游标万能较大尺(略) 三、 正线规(略) 四、水平仪(略) 20 第三章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第一节:基本概念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2、形位公差的代号 3、公差的基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2、形位公差的代号 3、公差的基准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理论结合实际讲解,以举例说明。 零件经加工后,不仅会存在尺寸的误差,而且会产生几何形状 及相互位置的误差。如下图所示的圆柱体,即使在尺寸合格时,也有 可能出现一端大、另一端小或中间细两端粗等情况,其截面也有可能 不圆,这属于形状方面的误差; 再如下图所示的阶梯轴、加工后可能出现各轴段不同轴线的情况,这 属于位置方面的误差。 21 所以,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位置公差是 指实际位 置对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两者简称形位公差。 二、形位公差各项目的名称和符号 三、形位公差代号 1(代号的组成 形位公差代号见下图,它由如下内容组成 22 2(代号的画法 公差框格用细实线绘制,并根据需要分为两格或多格,框格 中的数字和字母的高度应与图样中尺寸数字的高度相同,指引线 和基准符号连线用细实线绘制,基准符号用加粗(2b)的短画表 示,框格长度可按需要确定,见下图。 四、形位公差的基准符号 基准符号不采用:E、I、J、M、O、PL、R、F( 23 第一节:基本概念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2、形位公差的代号 3、公差的基准 4、掌握零件的几何要素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2、掌握零件的几何要素 教学难点:4、掌握零件的几何要素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理论结合实际讲解,以举例说明。 1.按结构特征分 构成零件内、外表面外形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轮 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要素称为中心要素 2.按存在状态分 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 测量时由测 得要素代替。 3.按所处地位分 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 (和) 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称 为被测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 (和) 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 素,理想 基准要素简称基准。 4.按功能要求分 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 或仅涉及其形状公 差要求时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 相对其他要素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 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 个项目。 随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为直线或平面之分, 可有“线对线”(被 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为直线)、 “线对面”、 “面对线”和“面对面”四种形 式。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三个项目。定位公差带有如 下特点:相对于基准有位置要求,方向要求包含在位置要求之中;能 24 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误差, 当对某一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 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如果在功能上对方向 和形状有进一步要求,则可同时给出定向或形状公差。定位误差值用 定位最小包容区域 (简称定位最小区域 )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定位最 小区域是指按要求的位置来包容被测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 ф f的包容区域,它的形状与公差带一致,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 素本身决定。 跳动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测量截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 端面 圆跳动(也称轴向圆跳动,测量截面为与基准同轴的圆柱面) 和斜向 圆跳动 (测量截面为素线与被测锥面的素线垂直或成一指定角度、 轴 线与基准轴线重合的圆锥面)。 跳动误差通常简称为跳动,直接从测量角度定义如下: 圆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回转一周时, 由 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称为该 测量面上的圆跳动, 取各测量面上圆跳动的最大值作为被测表面的圆 跳动。 全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 同时指示器 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 (或被测实际要素每回转一周, 指示器沿理想素 线作间断移动), 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25 第二节: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 2、掌握位置误差和位置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掌握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 2、掌握位置误差和位置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掌握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 2、掌握位置误差和位置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理论结合实际讲解,以举例说明。 一、掌握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 1、 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 (简称最小区域) 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最小包容区域是指包容被测要素时, 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фf的包容 区域。 最小区域所体现的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称为最小条件原则, 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 则。 遵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通过合格件。 2、形状公差 (包括没有基准要求的线、面轮廓度) 共有6项。随被测 要素的结构特征和对被测要素的要求不同,直线度、线轮廓度、面轮 26 廓度都有多种类型。 二、位置误差和位置公差 1、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个项目。随被测要素和基 准要素为直线或平面之分,可有“线对线”(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为 直线)、“线对面”、“面对线”和“面对面”四种形式。 定向公差带有如下特点:相对于基准有方向要求 (平行、垂直或倾 斜,理论正确角度);在满足方向要求的前提下,公差带的位置可以 浮动;能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即,若被测要素的定向误差 f不超过定向公差t,其自身的形状误差也不超过t,因此,当对某一 被测要素给出定向公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给出形状公差,如果在 功能上需要对形状精度有进一步要求, 则可同时给出形状公差, 当然, 形状公差值一定小于定向公差值。 2、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三个项目。定位公差带有如 下特点:相对于基准有位置要求,方向要求包含在位置要求之中;能 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误差, 当对某一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 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如果在功能上对方向 和形状有进一步要求,则可同时给出定向或形状公差。 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 (简称定位最小区域 )的宽度或直 径表示。定位最小区域是指按要求的位置来包容被测要素时,具有最 小宽度f或直径ф f的包容区域,它的形状与公差带一致,宽度或直 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3、跳动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27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测量截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 端面圆跳 动(也称轴向圆跳动,测量截面为与基准同轴的圆柱面) 和斜向圆跳 动 (测量截面为素线与被测锥面的素线垂直或成一指定角度、 轴线与 基准轴线重合的圆锥面)。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 跳动误差通常简称为跳动,直接从测量角度定义如下: 圆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回转一周时, 由 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称为该 测量面上的圆跳动, 取各测量面上圆跳动的最大值作为被测表面的圆 跳动。 全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同时指 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 (或被测实际要素每回转一周, 指示器沿理 想素线作间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 之差。 28 第三节:形位公差的标注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掌握被测要素的标注。 2、掌握基准要素的标注。 3、掌握公差数值及有关符号的标注。 4、掌握被测要素有附加要求的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被测要素的标注。 2、掌握基准要素的标注。 3、掌握公差数值及有关符号的标注。 教学难点:1、掌握被测要素的标注。 教学难点 2、掌握基准要素的标注。 3、掌握公差数值及有关符号的标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理论结合实际讲解,以举例说明。 一、形位公差标注的基本规定 1、被测要素的标注 (1)代号中的指引线前头与被测要素的连接方法当被测要素为线或 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 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2)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 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 寸线对齐,见右图b (3)当被测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 前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见右图c。 29 2、 对于位置公差还需要用基准符号及连线表明被测要素的基准要素, 此时基准符号与基准要素连接的方法: (1)当基准要素为素线及表面时,基准符号应靠近该要素的轮廓线 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2)当基准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应与该尺寸线对齐, 见上图b。 (3)当基准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 可以直接靠近公共轴线或中心线标注,见上图c。 (4)当基准符号不便直接与框格相连时,则采用基准代号标注,其 标注方法与采用基准符号时基本相同, 只是此时公差框格应为三格或 多格,以填写基准代号的字母,见下图。 30 (5)当位置公差的两要素,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允许互换时,即为 任选基准时,就不再 画基准符号,两边都用箭头表示,见下图。 (6)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 时,可以将这些框格画在一起,共用一根指引线箭头,见下图。 31 (7)若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 以在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 见下图。 (8)如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时,其标注 方法见图a。如不仅给出被测要素汪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 还需给出被测要素全长(或整个要素)内的公差值,其标注方法 见下图b。 32 第三节:形位公差的标注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被测要素的标注。 2、掌握基准要素的标注。 3、掌握公差数值及有关符号的标注。 4、形位公差的标注实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4、形位公差的标注实例. 教学难点:1、掌握被测要素的标注。 教学难点 2、掌握基准要素的标注。 4、形位公差的标注实例.。 二、形位公差的标注实例. 33 34 35 第四节:形位误差的检测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一、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二、 形位误差的检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形位误差的检测 教学难点:形位误差的检测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讲授。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形位误差值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形位公差值,则认为合格。 1、形状误差的评定 (1) 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 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 最小,此时,对被测实际要素评定的误差值为最小。 (2) 形状误差值的评定 评定形状误差时,形状误差数值的大小可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 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3 个区域比较, 引出最小条件、 最小区域的概念, 用以评定形状误差。 2、位置误差的评定 *定向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该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36 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 表示。 二、形位误差的检测 *定位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该理想要素 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定位误差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 示。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 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明确定位最小区域,引出基准的概念。 37 *跳动是当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时,以指示器测量被测实际要素 表面来反映其几何误差,它与测量方法有关,是被测要素形状误差和 位置误差的综合反映。 跳动的大小由指示器示值的变化确定, 例如圆跳动即被测实际要素绕 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 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 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跳动先给出概念,在跳动公差中再详 细介绍 *基准:基准是具有正确形状的理想要素,在实际运用时,则由基准实 际要素来确定。 由于实际要素存在形位误差,因此,由实际要素建立基准时,应以该 基准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为基准,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三基面体系:确定被测要素在空间的理想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由三个 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组成, 这三个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基准体 系称为三基面 体系。第一基准平面三基面体系(含三个基准平面): 第二基准平面 38 第三基准平面零件的基准数量和顺序的确定: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 确定,一般零件上面积 大、定位稳的表面作为第一基准;面积较小的表面作为第二基准;面 积最小的表面作为第三基准。 注意:在加工或检测时,设计时所确定的基准表面和顺序不可随意更 改,以保证设计时提出的功能要求。 ,、形状误差的检测、评定举例: 典型分析,一般自学,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操作实验,掌握技能. 1) 按最小条件求直线度误差f’=7.5um 2)按两端点连线法求直线度误差:f’’=f1+f2=9.5um •形状公差的特点:可将其分成两组 •1、直线度、平面度、园度、圆柱度: • 特点:都是单一要素;没有基准;公差带位置是浮动的;公 差带方向为形位误差安最小区域法所形成的方向一致。 •2、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 特点:1)、当线、面轮廓度是用来控制形状时,它是单一要 素,没有基准,公差带位置是浮动的。 • 2)、当线、面轮廓度是用来控制形状和位置时, 它是关联要素,有基准,公差带位置是固定的。 • 3)、当线轮廓度是封闭形状时,它是单一要素, 没有基准,公差带位置是固定的。 39 第四章:公差原则 第一节:基本概念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局部实际尺寸、作用尺寸概念。 2、掌握实体状态及其尺寸、实效状态及其尺寸概论。 3、掌握边界的概念 教学重点:2、掌握实体状态及其尺寸、实效状态及其尺寸概论。 教学重点: 3、掌握边界的概念 教学难点:2、掌握实体状态及其尺寸、实效状态及其尺寸概论。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局部实际尺寸: 局部实际尺寸: 局部实际尺寸是指在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之间的 距离。 举例: 二、 作用尺寸: 1、 体外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 与实际内表面 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 理想的直径或宽度。 2、 体内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 与实际内表面 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 想面的直径和宽度。 40 三、实体状态及其尺寸 1、最大实体状态及其尺寸 (1)最大实体状态: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内 并具有实体最大时的状态, 即实际要素在极限尺寸范围内具有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量 最多的状态。 (2)最大实体尺寸: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2、最小实体状态及其尺寸 (1)最小实体状态:实际要在给定长度是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内并 具有实体最小时的状态。 (2)最小实体尺寸:实际要素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的状态的极限尺寸。 41 第二节:公差原则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独立原则含义、特点、的应用。 2、掌握相关要求含义、特点、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掌握独立原则含义、特点、的应用。 2、掌握相关要求含义、特点、的应用。 教学难点:1、掌握独立原则含义、特点、的应用。 教学难点 2、掌握相关要求含义、特点、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独立原则 1(基本圆锥 设计时给定的圆锥,它是一种理想圆锥。 2(实际圆锥 实际存在而可通过测量得到的圆锥, 3(极限圆锥和极限圆锥直径 与基本圆锥共轴且圆锥角相等、直径 分别为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个圆锥称为极限圆锥 4(圆锥直径公差和圆锥直径公差带 圆锥直径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圆 锥直径公差. 5( 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和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带 在垂直于圆 锥轴线的给定的圆锥截面内, 圆锥直径的允许变动量称为给定截面圆 锥直径公差. 6(极限圆锥角、圆锥角公差和圆锥角公差带 允许的最大圆锥角和 最小圆锥角称为极限圆锥角,它们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42 二相关要求; 1( 圆锥直径公差 以基本圆锥直径 (一般取最大圆锥直径D) 为基本 尺寸,按GBl800—9规定的标准公差选取。 2(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 以给定截面圆锥直径为基本尺寸,按GB ,T1800.3规定的标准公差选取。 3( 圆锥角公差AT 共分为12个公差等级, 它们分别用ATl、 AT2、 …、 ATl2表示,其中ATl精度最高,等级依次降低,ATl2精度最低。 4(圆锥的形状公差 一般由圆锥直径公差带限制而不单独给出。 5、圆锥的公差标注,应根据圆锥的功能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公差项 目。在图样上标注相配内、外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时,内、外圆锥必须 具有相同的基本圆锥角 (或基本锥度),标注直径公差的圆锥直径必 须具有相同的基本尺寸。圆锥公差通常可以采用面轮廓度法(如图 7-14)。有配合要求的结构型内、外圆锥,也可采用基本锥度法 (图 7-15),当无配合要求时可采用公差锥度法标注 (图7-16)。 43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概述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教学难点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通常以一定的波距与波高之比来划分。一般比值大于1000 为形状误差、小于40者为表面粗糙度,介于两者之间为表面波度。 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摩擦和磨损方面 • (一) 取样长度 • 用于判别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为取样长度, 代号为l。 2(配合性质方面 • (二) 评定长度 • 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称为评定长度,代号为ln。 44 3(疲劳强度方面 轮廓中线m 1( 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 廓的基准线,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线上各点的轮廓偏距的平方和最 小 .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在取样长度内与轮廓 走向一致的基准线,该线划分轮廓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4(耐腐蚀性方面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均值 . 5(接触刚度方面 • 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在取样长度内, 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 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 3( 轮廓最大高度 在取样长度内, 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 间的距离,称为轮廓最大高度 . 45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评定基准。 2、掌握评定参数。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掌握评定基准。 2、掌握评定参数。 教学难点:1、掌握评定基准。 教学难点 2、掌握评定参数。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掌握评定基准。 (一) 取样长度 用于判别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为取样长度,代号为 l。 (二) 评定长度 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称为评定长度,代号为ln。 (三) 轮廓中线m 1(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线上各点的轮廓偏距的平方和最小 .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在取样长度内与轮廓 走向一致的基准线,该线划分轮廓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46 二、掌握评定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值 .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 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 在取样长度内, 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 离,称为轮廓最大高度 . 4.国标规定采用中线制来评定表面粗糙度, 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一般从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轮廓最大高度中选取, 推荐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47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标注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 2、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 3、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 2、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 教学难点:1、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 教学难点 2、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表面粗糙度符号。 48 二、表面粗糙度代号 (一) 取样长度 用于判别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为取样长度,代号为 l。 (二) 评定长度 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称为评定长度,代号为ln。 (三) 轮廓中线m 1(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线上各点的轮廓偏距的平方和最小 .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在取样长度内与轮廓 走向一致的基准线,该线划分轮廓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49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及检测 课型: 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2、掌握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3、掌握表面粗糙度检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2、掌握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教学难点:1、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教学难点 2、掌握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选用原则: (1) 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一些的数值。 (2)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零件上,工作表面(或配合面)的粗糙度 数值应小于非工作面(或非配合面)的数值。 (3) 摩擦面、承受高压和交变载荷的工作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一 些。 (4) 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要求高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5) 要求耐腐蚀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6) 有关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要求作出规定的,应按相应标准确 定表面粗糙度数值 。 50 二、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三、表面粗糙度检测 (一)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将被测零件表面与表面粗糙度样板 ,通过视觉、触感或 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后,对被检表面的粗糙度作出评定的方法。常用于 生产现场 . (二)光切法 光切法就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零件表面的粗糙度. (三)干涉法 干涉法就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 . (四)针描法 针描法又称感触法,它是利用金刚石针尖与被测表面相接触,当针尖 以一定速度沿着被测表面移动时, 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将使触针在垂 直于表面轮廓方向上产生上下移动, 将这 种上下移动转换为电量并加 以处理。 51 (一)测量方向 1.当图样上未规定测量方向时,对于一般切削加工表面,应在垂直于 加工痕迹的方向上测量; 2.当图样上明确规定测量方向的特定要求时,则应按要求测量; 3.当无法确定表面加工纹理方向时(如经研磨的加工表面),应通过 选定的几个不同方向测量, 然后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被测表面的粗糙 度参数值。 52 (二)测量部位 1.被测工件的实际表面选定几个部位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的确定,可 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 2.当图样上明确规定测量方向的特定要求时,则应按要求测量; 3.当无法确定表面加工纹理方向时(如经研磨的加工表面), 应通过选 定的几个不同方向测量, 然后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被测表面的粗糙度 参数值。 (四)表面缺陷 零件的表面缺陷,例如气孔、裂纹、砂眼、划痕等缺陷,一般比加 工痕迹的深度或宽度大得多, 不属于表面粗糙度的评定范围, 必要时, 应单独规定对表面缺陷的要求。 53 第六章 光滑工尺寸的检验 54
本文档为【公差与配合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