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举报
开通vip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增强现代高校德育效果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亚东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和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在世界道德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基本特征~是现代道德教育的现实历史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寻求精神营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是高校凸显德育首位...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增强现代高校德育效果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亚东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和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在世界道德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基本特征~是现代道德教育的现实历史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寻求精神营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是高校凸显德育首位、拓展德育思路、改进德育方法、创新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德育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借鉴中国传统‚德教为先?的道德教育思想~真正把高校德育放在首位 所谓‚德教为先?~一是指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在道德教化与政令刑法关系上~要坚持以德教为主的原则,二是在学校教育中~在德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关系上~要坚持以德育为首位的原则。早在《礼记〃学记》上就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而 [1]‚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可见~道德教育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 意思是说~从政时~你用政令和刑罚来压服~那么百姓可以做到不犯罪~但是并不能使他有羞耻之心,如果你用道德来教化他~用礼来引导他~那么他就不会犯罪~并 [3] 耻之心。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也就是说~只要以且有了羞 仁德治国~就能化难为易~广泛地赢得民心。所以儒家认为~为政的根本在于得民心~而得民心在于道德教化~‚善政?不如‚善教?~道德教化是为政的根本。为了实现对国家管理和对人民的统治、治理~孔子竭力主张‚以德教民?~对庶民百姓广施教化~要‚道之以德?~反对‚不教而杀?的管理方法。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造就‚修己治人?的治术之才~即培养从事国家管理的士~以至‚尽伦尽制?的圣人、 [4][5]君子~故孔子曰:‚君子怀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说~君子经常所想的就是道德~君子要专力道德教育与修养这根本方面~根本方面树立了~仁道之德也就由此而产生。对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6] 泛爱众,而亲仁,行存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第一位是道德教育,第二位才是知识教育~要把道德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大学不断受到‚狭隘的职业主义?浪潮的冲击~一部分高校已经从以往的‚象牙塔?或者‚学问的殿堂?转变为‚就业的准备机构?~高校的 [7]‚象牙塔功能?后退~‚教养教育功能?弱化。高校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在实际中常常会产生‚重智轻德?、‚以智代德?、‚以分数看学生?的偏向~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削弱。很多高校对专业课教学十分重视~不惜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德育课教学则重视不够~敷衍了事~造成一部分学生中理想信念动摇、高智低德的现象存在。一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把德育工作看作是辅导员、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事~对德育工作缺乏一种责任感和自觉行动。这种种现象造成高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形式化、应付性、短期性的行为~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往往是‚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知和行不统一~因而德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面对这种不利局面~中国古代‚德教为先?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在高校教育中~要全面贯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作为高校教育根本指导思想~在 高校的育人目标中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问题~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等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同时~高校要处理好德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德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居于统摄地位~是贯穿于其他诸育中的永恒思想命脉~在‚诸育?的关系中~德育是首位、是先导、是核心。高校要把‚立德?放在第一位~坚持把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看作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学校各项工作都应围绕这一根本宗旨展开~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局面。 二、借鉴中国传统‚修身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注重引导学生自我修养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德教为先?~把德育放在‚治世?和‚治学?的首要位臵~企图通过‚文、行、忠、信?的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同时又强调‚德教?的目的是启发人们内心的道德自觉~加强自我修养~完善个人品格~自身修养与锻炼是实现‚德教?目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途径。中国古代各家各派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自我道德修养问题~尤以儒家学派对修养问题阐发的最丰富、最深刻、最一以贯之~使之几乎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修身为本?是儒家对道德人格培养问题的基本定位~孔子最早对其进行系统阐发~以后历代思想家根据不同的社会状况~吸取其它派别的观点~使其形成较为 必先‚修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完备的理论体系。孔子认为要成为‚仁人?~ [8] ?、‚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使家人安乐~使百姓得到安定。孟子将孔子的‚修己?明确发展为‚修身?说~并提出‚身为本?的论点:‚君子之 [9]守~修其身而平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乃天下、国家、家之‚本?~‚修身?就是‚正本?~从而直接开启了《大学》‚修身为本?的思想观念。《大学》中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民~在止于至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大学》还设计了人生修养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 ‚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谓‚修身?就是重视主体内在的道德理性自觉~进行自我品行的冶炼~涵养德行~实现理 [10]想人格~即所谓‚吾欲仁~斯仁至矣。?充分肯定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承认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价值自觉的能力~只要自觉地致力于提高自身价值~立志向善~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个‚成仁?和‚取义?的道德高尚的人。儒家认为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内心自觉、严以律己~并提出了诸如修己、克己、自省、自反、慎独、改过自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指出~‚修身?不是‚独善其身?~修己与‚敬?、‚安人?、‚百姓?密切相关~‚修身?就是要达到‚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 反观当前高校德育~过分偏重社会价值~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德育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成长需要的真正意义。这种片面性的德育价值倾向~歪曲了德育的本质~导致了只见社会不见人的无人化德育现象~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以刻板的灌输方式强制受教育者去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德育过程重传递、轻思考~重说教、轻交流~重外律、轻内修~重理论、轻实践~造成高校德育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严重疏离~结果是德育效果长期低迷~德育的社会价值也不能真正的得到体现。然而~德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德性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了道德理性认知、道德情感升华和道德行为习得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生发展和 转化都需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自我修身?思想是不谋而合。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自我修身?思想为现代德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涵养德性指明了方向。首先~教育者要树立学生自我修养是德育不可或缺的手段的思想。自我修养是重视主体内在的道德理性自觉~进行自我品行的冶炼~突出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自觉性要求~有益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主动地进行自我修养~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德育目的。其次~教育者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有感觉、能思考、充满意志、奉行自我转化并且能够越超自身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的机器。教育者应该力求遵循学生的‚天性?、‚本性?~循循善诱~使之具有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使他们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相信‚个人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 [11]重~这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再次~教育者要相信‚成仁?的关键是‚向内用功?、向心寻求~重视学生内在的力量~重内过于重外~相信学生内心中具有一种价值自觉的能力~具有‚自省?~‚自反?~‚慎独?~‚自我完善?的价值倾向。要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内在道德自觉性~激发他们追求道德理想的兴趣~使其‚好学?、‚乐学?~调动学生发扬善性的主动性~向着完善自我之方向迈进。最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实现道德自由。要加强对学生自我省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把道德规范由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使个体自觉地运用主观能动性控制自己行为。要积极创设有效的德育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检查、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 团员自我评价100字护士求职简历自我评价个人工作能力自我评价高二下学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英语 、自我构建、自我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使德育真正成为‚不教之教?。 实现中进行自我教育~ 三、借鉴中国传统‚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知行观上总的思想倾向是强调知行合一~认为从道德 ‚知?和‚行?成为人们认识客观道德原则和礼仪规范的两个主学习的全过程来看~ 要环节~知而不行不可,行而不知也不可。知行不仅相须而且相互为用。诚如王夫之所说:‚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 [12]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肯定知与行各有功效~相资互用。‚知?是道德认识阶段~‚知者~知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知道之所旨~知德之所归也。知 ~[13]者~行之先导也。?‚知是行的主义?~‚知是行之始?所以孔子强调学生要‚知德?、 [14] [15]‚知仁?、‚知礼?、‚学道?、‚适道?,‚未知~焉得仁??还说:‚有德者必有言~?,说明欲明道知德~应先从有德者之言入手,对道德规范有所认识。只有有了丰富的道德 [16]知识~才能分辨善恶、是非、荣辱~才能不迷惑~即所谓‚知者不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强调知德的同时~特别强调‚行?高于并优于‚知?~认为‚行?比‚知?更重要~‚行?是德的归结~‚德?不能离开‚行?。朱熹说:‚知、行常相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 [17][18][19]重~行为重。?荀子说~‚学至于行而后止。?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 [20] [21]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墨子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22]所以提倡重行~强调把‚力行?、‚躬行?、‚笃行?作为道德修养的重心。‚力行?、 [23]‚躬行?实际上就是‚践履?~‚履~德之基也?~指亲身道德实践~道德理论见之于道 [24]德实践。‚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因此~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好坏~不但要‚听其言?~更应‚观其行?~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德知识和拥有多少道德智慧,而在于他能否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诚心诚意地进行道德践履~只有‚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才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 当前高校存在着对德育和智育范畴模糊的现象~高校德育工作要么陷入用智育模式来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要么误入以智育取代德育、削弱德育工作的歧途。在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重视解决‚知?的问题~而不重视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忽略了对‚行?的明确要求。具体表现在以文为本~重知识、轻养成~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学生考试得分高低作为衡量和判定德育效果的标准~只解决知不知的问题、会不会的问题~却不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从而使高校德育脱离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培养~造成一部分学生知而不行、言行不一、知行脱节。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首先~高校德育要树立‚行为优先?的重要观念~即 [25]‚道德评价不仅要以行为为准~而且道德习惯的养成应放在首位。?明白‚道德~只有 [26]当他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道理~把道德实践和道德行为看作德育的目的和旨归~把学生的道德观念、信念转化为道德实践、道德行为看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强化德育的实践环节~在指导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方面下功夫。学校应把道德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主导内容~要把‚活动?作为正式的学校课程来开设~应该有与其它学科相同系统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课程设计和实施原则。实施活动必须始终贯彻主体性原则~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和责任主体来看待~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实施活动必须始终贯彻兴趣和需要原则~牢记马克思‚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7]的精辟论述~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增强活动的效果,通过活动沟通校内、校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地参与社会实践中体验人生~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在生活中自觉地落实~使学生过上一种健康的道德生活。 四、借鉴中国传统‚身教重于言教?的道德教育思想~发挥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作用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言教?与‚身教?关系问题上~更倾向于身教重于言教~强调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强调当政者要以德服人~必须率先遵守道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孔子曾以‚正?释‚政?:‚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28] 正,?告诫执政者先正己方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君 [29]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领导人的德行好比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实践证明~‚上行则下效?~‚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由此可见~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对于形成一个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治政理民如此~教育工作也别无二致~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教道 [30]民~必躬亲之?~没有自身的躬亲身行~是难以教民、道民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31][32] 孟子说:‚教者必以正。?《说文解字》把‚教?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然谓之教。? 杨雄在《法言〃学行》中也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身教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个普遍原理。 中国古代关于身教重于言教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高校德育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特别是针对现今高校德育中尚存的空洞说教、一部分教育者领导者存在学术腐败、言行不一的现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更具有现实意义。高校德育工 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做使人‚心智向善?的‚伟大工作?~更应该做到‚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先修其德~先立其行~然后乃能育人、乃能化人。己若无德~虽令不从~焉能服人、焉能教人。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加强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渊博的理论、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能力、鲜明而独特的工作手段和丰硕的业绩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塑造学生的美丽心灵~涵养自己的气质、风度和品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率先践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行为楷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使学生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要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从而从制度上约束教师的不道德行为。同时~要加强民主监督~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使教师之间积极地进行互相督促。通过这种互相监督~使教师内部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氛围~使教师经常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从而提高广大教师发挥模范和表率作用的自觉性。 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使?传美‚教育工作更具有发展的活力~才能使其真正的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德育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目的呢, 一、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是我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认为青年教师的培养重在师德师风的培养和铸就。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教师作为‚传美?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品德修养水平对传美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传美教育对象不仅是学生,同时作为教师也应接受美德教育的洗礼。因此~在美德教育当中~我们将该项工作与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有机的联系起来~将传美德目作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标准~将美德的养成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目的来认真抓好。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首先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来学校进行师德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以此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并倡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比如在教师中全面开展‚接待家长要求做到?五个一?活动~即一声问候~一副笑脸~一张座位~一杯茶水~一番恳谈。这‚五个一‚的活动得到了社区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对待学生要做到‚五心?:关心、爱 心、热心、诚心和恒心。另外学校还以‚班主任专业化?课题为依托~提出了紧扣德目的爱岗敬业、校兴我荣、无私奉献的师德要求。同时还在师生中开展捐款扶贫助残活动。全体中层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主动与同学结对进行帮困助学活动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力的推进了师资队伍的培养工程~同时教师从中也受到了美德教育~正人先正己~教师只有真正的将美德修练到家~才能更好的实施传美教育工作。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功能。我校在研究和思考如何改善校园环境~美化、绿化、文化校园环境方面~特别注重加入传美教育的元素~有意识地创设传美教育的文化环境。例如~在校园和教室里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画象,开辟传美教育宣传栏,校广播站定时播讲传美故事和名人名诗名句,开展传美教育黑板报比赛~学生间开展传美手抄报竞赛和传美知识抢答、竞赛,举行传美内容的文艺演出等等。以丰富生动的教育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以‚责、情、礼?为主线~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围绕‚责、情、礼?教育~我们明确了9个重要的德目,责:诚实守信、立志勤学、自强不息,情: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礼:谦虚谨慎、整洁健身、人贵有耻,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坚持以‚学、说、做?为我们的行动纲领~扎实推进?传美‚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组织学生收集与传美有关的名人名言、警语名句~读传美故事、写传美心得~让学生懂得‚责、情、礼‚的重要内涵~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为‚传美?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说:通过班会课、故事会、演讲、讨论会、读书活动、诗朗诵等形式让同学们进一步懂得什么是‚传美?~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传美?的要求。做: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去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美?的精神实质~将‚传美?教育的目标落实到行动中去~并从中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升华~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统美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道德情感~内化美德精髓。我们根据美德教育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主题~将军营、农村、厂场、社区、家庭作为进行传美教育的重要基地~组织和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学 期伊始~带领学生到部队集中军训~磨练意志、锻炼作风、培养自主能力和合作互助的精神。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工厂和开展夏令营活动~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素材。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传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之心~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道德现象~我们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到禁毒所参观、到监狱听少年犯现身说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开展感恩三个一,我为父母洗次脚、我给父母写封信、我为父母做次饭,等活动~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亲情教育、孝心行动~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五、传统美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美教育内容~把传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我校是课改实验样本校~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合作交流、互动研讨、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力求培养学生的团结助人、勤于思考、励精图治的的美德思想~并将这样的目的作为我们课改工作的重要要求来抓。在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开创性的去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产生了不少好的方法。如:王静老师的‚班会课中的合作学习?、全密老师的‚文学社与网恋?、郑老师的‚班级日记?等~无不闪现出美德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智慧光芒。 六、传统美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结合 我校开展中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多年~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深深的感到学生的行为的缺陷与道德的丧失~有其重要的心理背景~因此我们将美德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认真深入的开展中学生心理特征研究~对学生的行为动机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的疏导。例如:我们积极培养同学们自强不息的心理状态~并将其作为‚责任教育?的重要目标来抓。要求同学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气馁 应该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多年来~我们努力将‚传美?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去~大力推进和深化美德教育工作~以此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推动我校的实现‚四个学会?教育宗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强大动力。 内容提要】用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民族气节?~‚奋发图强、立志成才?~‚勇于改革、敢于创新? ~‚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勤劳节俭、廉洁奉公?~‚尊敬师长、知书明礼 ?等传统美德~加强对初中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美德历代传承~经久不衰。要在培养人的主阵地学校里~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营造一种严肃活泼、人心思齐、催人向上的和谐氛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得到继承、发扬、光大。 一、加强爱国爱家、民族气节教育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不仅具有倡导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 所以每当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的精神气质。汉朝的苏武牧羊~威武不屈服。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斗~留取了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又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 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在学生中加强爱国爱家、民族气节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二、加强奋发图强、立志成才教育 有志者事竟成。加强对学生的奋发图强立志成才教育~使学生明白虽说人各有志~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使学生明白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承文职~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 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名垂史册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 ‚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三、加强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教育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 的。 商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论根据~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汉唐盛世的出现与开放是分不开的~张骞出使西域~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均说明了这一点。 在清闭关锁国下~林则徐可谓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运用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加强对中学生的改革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锐意改革、勤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四、加强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注意运用古人的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这一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教育~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通过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五~加强勤劳节俭、廉节奉公教育 勤俭、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残民以逞~ 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奢则不孙~俭则固?~‚俭则穷欲~侈则多欲?~‚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的鲜明的善恶态度。 要廉洁必须要知廉耻~廉耻即‚廉洁?和‚知耻?~‚知耻?是因~‚廉洁?是果。中华民族中凡是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不是一代风范就是千古留芳。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始终保持节俭~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介美德得到升华。 通过传统美德‚勤劳节俭和廉洁奉公?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懂得勤劳节俭和廉洁奉公的道理~更懂得如何身体力行~同时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六~加强尊敬师长、知书明礼教育 尊敬师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朱德自,,,,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 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运用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努力培养中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从而探索德育新路~实现中学道德教育的新飞跃。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作为调节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石。道德的基本功能~决定了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形成的许多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 中极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因此~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根基。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它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认同~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激励和传承~铸成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才历尽苦难而不亡~饱受沧桑而依然生生不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我国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道德~只有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只有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才能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所以~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反思~加以提炼和升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更加丰富的民族内涵。 二、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朴素集体主义意识~是实现民族和谐的精神纽带。集体主义是人们之间以根本利益一致为基础的关系以及符合这一利益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表现为人们对公共事业的忠诚~对集体的崇高责任感~时刻给他人无私的援助等。我国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水族人民在耕种收割上的协作或换工互助、在婚丧大事上的协力互助、在修建房屋时的团结协作等。从这些协力合作的习俗中不难感到~团结协作的道德意识经长期积淀~已经凝结为一种生活中的风俗~一种民族的美德。这些美德把人们 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使社会生活得以正常发展。可以说~少数民族的这一道德规范~正是民族凝聚力的反映。由为了维系生活的秩序而对一已私利的自我约束~到为整个民族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形成的道德规范~既是一个聚合的过程~也是道德观念的升华过程。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团结互助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之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承接了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大力弘扬少数民族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少数民族传统中的集体意识与当今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是有根本区别的~它带有比较浓厚的自发性和血缘性。我们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的集体意识时~必须注意这种区别~要善于将其改造更新~提高升华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三、少数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动力。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祖国大地上辛勤劳作、艰苦创业~形成了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优秀品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对于各民族性格的形成和文化心理的铸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增强人们的信心~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哺育了少数民族人民崇尚俭朴和开拓奋进的品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这种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难曲折~坚定不移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的巨大力量。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既有一般社会道德所具有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各个民族不同的个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但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我们要始终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因为这些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立足于当代社会实际~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以真正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论蒙古族家庭传统道德教育模式 王风雷 李凤兰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个时候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认为民族的、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有必要发扬光大~在这里我们仅就蒙古族家庭传统道德教育的模式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不妥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因此~蒙古人在对其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时~遵循了自然法则~他们有意无意强化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道理十分简单~大草原是我们的衣食之母~这是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拿烧火取暖来讲~蒙古人首先烧的柴禾是牛、羊、马粪~而不是去砍伐森林~即使烧柴也是能拾一些干枝~他们决不因烧柴而砍掉活生生的林木。烧牛、羊、马粪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净化了草原~使草原生态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水是生命之源~因此~蒙古人从来都不会污染江河~湖泊、山泉~他们把污染水源的行为~视为大逆不道。蒙古人在游牧生活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倒场、轮牧~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逐水草而居。倒场、轮牧的优越性在于给草场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恢复植被的机会~也防止了草原的沙化。因此~蒙古人的牧场分为春季牧场、夏季牧场、秋季牧场~冬季牧场。蒙古人在来回迁徙游牧的过程中~对那些生活垃圾是要进行简要处理的~其处理的方法是就地埋掉~然后拿来草坪覆盖在上面~以求植被的恢复。另外~蒙古人游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生产周期较长~因而在他们的头脑中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当一头牛产下牛犊的时候~在蒙古人的头脑中决不会产生立即杀吃牛犊的想法~相反~他们所想到的是几年后~让牛再产仔~然后吃其奶~用其畜产品。我们认为~蒙古人的这种思想意识~对于保护大自然~求得生态平衡十分有利。与这种思想意识相适应~蒙古人对野生动物也采取了保护措施~即"地有禁、取有时"~"怀卵时节勿捕"~"怀羔时节勿捕"。蒙古人把围措的时间~严格限制在冬季~其余时间里让野生动物进行繁育发展。蒙古人在家庭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其子孙后代进行着环境道德教育。 蒙古人在家庭传统道德教育方面~比较注重教育者--父母自身的形象。对于这一点~蒙古人常说的一句谚语就是"六畜的前两只脚踩过的地方~其后两脚一定能够踩到"。这句直译过来的谚语听起来有点费解~其实她恰恰反映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深刻内涵。六畜的前两只脚~好比是父母、教育者~后两只脚好比是子女、受教育者~前两只脚和后两只脚是协调一致的~如果前者发生了错误~后者也会跟着出现错误。因此~父母本身的道德行为~对孩子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其父必有其子~同理~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蒙古谚语中~还有一句教育哲理~讲得非常生动形象~即"取媳妇先看对方的母亲~买毛驴要看它的蹄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做父母的本身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不严~反过来对子女们提出十分苛刻的要求~让他们达到高标 准~那都是不现实的。因此~蒙古人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把父母的榜样示范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臵上。 蒙古人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也十分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热爱父母、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教育。蒙古人懂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是很难做到爱他人~爱社会。热爱父母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根本。事实上~人们把这种教育基本上都渗透在日常的细节中~可操作性比较强。例如~平常吃饭时~父母以及长者不入席~绝对不会让孩子们先入席~而且首席位臵是父母和长者的~孩子们没有资格坐首席位臵的~另外~孩子们把第一碗饭用双手敬献给长者~父母动筷子之后~他们才能吃。孝子受到人们的尊重~不孝之子会让人看不上。蒙古人认为~父母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完~这一点~在蒙古音乐中都有所反映。蒙古人热爱父母的教育~终究要与热爱家乡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地方。"喝的水是阿尔山~养我的土地是金子"这是蒙古人对孩子的谆谆教悔。在此基础上~蒙古人还要教育孩子"雄鹰飞得再高~影子还在地上"~言外之意~树高千尺~不能忘根。记得在《云良》这首古老的蒙古族叙事民歌当中有一段歌词讲得非常精彩。当年~云良姑娘被远嫁到北京城后~日夜思念着父母、家乡~因而她唱道"转遍了北京城的四十条大街和八十个胡同~但所有这些都比不上家乡的景色美"。可见蒙古人对子女进行的热爱家乡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热爱父母、热爱家乡教育的最终归宿是热爱民族的教育。古老的历史文化是对孩子们进行热爱民族教育的活教材。在这一点上~家长们做的是很成功的。 蒙古人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也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勤奋务实的精神。蒙古人特别反对那种华而不实的作风~他们不喜欢那种说的多而做的少净卖嘴皮子的人。蒙古人把那些老说空话的人~比喻为"辘轳摇得山响却找不到井的人"。言外之意~他们强调的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此~蒙古人一般都不善于张扬。蒙古人在培养孩子勤奋务实精神方面~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念珠子,喇嘛用的宝贝念珠,、不如饮牛"~"闲呆着不如琢磨点正经事"、"只要劳动~就能啃上骨头"。其实这些训言用蒙古语讲起来~十分生动~而且都是合仄押韵的。在蒙古人看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是比较实在的事情~他们认为培养青少年勤奋务实精神的有效途径~就是从小事做起~逐级深入。这样~他们尽最大努力不让孩子们成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眼高手低者。 蒙古人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比较注重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就拿吃手扒肉来讲~蒙古人把带肉的骨头用刀子刮了又刮~吃得干干净净的~尔后把骨髓都要吸净~同理~他们吃饭从不丢饭粒~并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的~相反~他们把那些吃饭丢饭粒的人~骂为连狗都不如的人。蒙古人在饭桌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粮食这个东西~等我们把它吃到嘴里的时候~已经翻越了十道山梁"来之不易~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浪费它呢,浪费粮食意味着犯罪。此外~蒙古人还用一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即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惜粮食。其中讲道~在长生天,苍天,的眼里~一粒粮食要比一头牛还要大~而人却比蚂蚁还小~结论是~爱惜粮食使人增寿~浪费粮食使人减寿。在经济十分落后的过去~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你不爱惜粮食~结果都把它浪费掉了~等到发生灾荒的时候~人还不是倒霉吗, 蒙古人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突出了"诚信"二字~在培养忠厚老实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方面~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嘉言善行在广大蒙古民众当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用人的唯一标准~就是"诚信"~凡是那些不隐瞒事实真象、不说假话的人~都得到了重用。因此~蒙古人把说老实 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做为人生的座右铭来看待。所以~蒙古人认为假的就是假的~"只要坚持求真务实~勒勒车也能赶上兔子"。这是蒙古人教育孩子的基本准则。不怕不被别人知道~就怕自己没真本领。"人过留名~雁过留音"~对于一个人来讲~有什么东西比名誉更为重要呢,基于这种认识~蒙古人教育孩子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宁可把身板骨弄折了~也不能把名誉弄糟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蒙古人"--即顶天立地的英雄汉。所以~蒙古人为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蒙古人"的训诫语~就是"美好的名子是父母给取的~败坏的名子是自己得的"。其寓意在于~要成为"真正的蒙古人"~需要个人的不断努力。 蒙古人在家庭传统道德教育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深透了各种禁忌~并要求孩子们恪守这些行为准则。众所周知~西方人有许多忌讳~例如~不能问女士的芳龄,不能随便问人家的收入等~同样道理~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禁忌~并且把它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例如~一个人要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绝对不能踩门槛~这是一个特殊的忌讳~而且这一禁忌早在蒙古帝国的时候就形成了~蒙古人把这些踩门槛的行为~视为伤天害理~所以~在大汗的行宫旁边~站立着手握棍棒的门卫~他们有权对那些违规者予以处罚。又如~客人进屋时~决不允许他将马鞭或马绊子带进屋内~这是一个非常忌讳的事情~认为这是一种对主人的污辱行为。另外~客人进入蒙古包~从哪一方面进入~再从哪一面出来~女同志应坐在哪一面~客人应坐哪一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若违背了这些基本的准则~那只能说明没有教养~挨骂的只能是他的父母~即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蒙古人的禁忌还表现在语言上~哪些话该说~而哪些话不该说~都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人~更忌讳取笑或揭短。在人际交往上~蒙古人更忌讳搅舌头。所以~蒙古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衣襟长了碍脚~舌头长了缚身"。蒙古人把那种善于传话的人~贬称为"两头针"~守口如瓶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的准则。 在蒙古人的家庭传统道德教育中~养成训练占很大的比重。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做晚辈的首先给客人让座~然后倒茶递烟~大人唠家常~年轻人不能随便插嘴。家里请客吃饭时~孩子们应远离饭桌~等客人吃完之后~才允许他们入席。后生见了年长者~首先要下马问候~要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蒙古人把这说成是"嘴甜的牛犊~能吃上两个乳牛的奶"。蒙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较注意训练孩子们眼里有活~为此~主要让孩子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捡牛粪、赶羊群、收拾房屋等~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们眼里有活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小到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或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负责~大到对亲戚朋友负责~然后对集体、社会负责。 蒙古人的家庭传统道德教育中~对女子的教育是很有特色的。应当指出的是~成吉思汗对女子教育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可谓开了蒙古女子教育的先河。他的女子教育的思想~对蒙古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就是在今天~我们也能找出一些基本的脉络。近代著名的蒙古族学者罗卜桑悫丹在他的《蒙古风俗鉴》中说~女孩子"应学会料理家务~礼貌待客~不能随地吐痰~说话要文雅~在陌生人面前回答问题要有智慧。……女孩子到了十三岁~要掌握做饭的技艺和针线活的技巧~举止要得体~时刻审视自己~切忌失态。女孩失足恰似昨日的时光~永远不能返回。女孩的成熟同开放的花朵一样~自有时日~其行为规范与男孩是有差异的"。洁身自律是蒙古人对女孩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点也是当今蒙古女性所恪守的基本准则。蒙古人对出嫁之女的教育更具有特色的。闺女的命运决定了她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娘家~所以他们经常教导女儿~要尊重公 公、婆婆~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不能有急躁情绪。"先当媳妇~后当妈妈~ 最后当奶奶"~这是人之常情~不能悖逆。 总之~蒙古族家庭传统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挖 掘它、研究它、认识它对于家庭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王风雷:《蒙元帝王之母与家教》~《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1期 2、王风雷:《成吉思汗教育理论与实践》~《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7年 ~6期 3、王风雷:《论蒙古秘史的教育内涵》~《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3期 4、罗卜桑悫丹著~哈丹碧扎拉桑批注《蒙古风俗鉴》,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作者: 王风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员~内 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李凤兰:内蒙古妇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少数民族家族教育浅析 李伟峰 原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08年第1期。 [摘要] 家族在中国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界鲜有对少数民族家族的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在自身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累积了丰富的内容~形塑了自身特点~并在长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族,教育 [1]家族对中国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通常所谓的家族指的是同一男性祖先的子孙虽然已经分居、异财、各爨~成了许多个体家庭~但还世代相聚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 [2]织形式。就其内部格局言~家族组织分部明显不平衡。一般认为~南方尤其是东南一带 [3]家族组织较为发达~数量也较多~而北方家族组织则较弱~数量也有限~以致认为 [4]‚北方无家族?。而且~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家族组织的族群分化也相当明显~汉族家族组织数量及其发达程度均甚于其它民族。 目前~学界关于家族组织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汉族开展~而对其它族群的家族组织研究相对缺乏、单薄~尽管这与其他族群家族不发达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分析和探讨中国家族问题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其它族群。不仅如此~与汉民族家 族组织、文化相比~其他族群的家族在组织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同样的~对家族教育问题的探讨也不可能脱离少数民族。事实上~正如我们下文将要分析指出的~其它族群的家族教育具有不同于汉族的鲜明特色。 在展开论述前~有必要先对家族和家庭二者关系作简单分析。一般而言~家族与家庭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家体是个体~是基础~家族则是群体~ [5]是家庭的上一级的组织形式?。家族和家庭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我们有时可以以家庭为分析进路探讨家族教育问题。这既是理论使然之结果~同时也具实际操作意义。 总体言之~我国少数民族在自身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累积了丰富的内容~形塑了自身特点~并在长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内容纷繁庞杂~包括个人社会化所需的一切知识体系。从宏观上看~少数民族家族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劳动教育 如果说学校为代表的正规教育强调对人在哲学层面的开启~那么非正规教育则注重对人在生存方面的训练。 对我国各族群而言~创造满足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是首要任务~这对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尤其重要。所以~少数民族家族十分重视从小向家族年轻成员传授物质生产技能。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中~不同族群对其家族成员施以不同的生产劳动教育。 在以渔猎为主的鄂伦春族中~早在儿童五六岁时~家族中的女性长辈便带着他们外出采集各种野生植物和果实~教其辨别可食与有毒的植物。并依据不同的性别分别施以不同内容的劳动教育。女孩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习基本的家务流动~如煮饭、晒肉干和女工~她们还必须学习基本的狩猎知识和技术~以便将来协助丈夫狩猎。男孩则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各种渔猎活动~从中习得渔猎技能。至十三四岁左右~家族长辈正式带其上山打猎~在实践中传授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技巧~使后代在学习中不断熟习各种野兽的习性和生活规律~掌握不同的狩猎方法与技巧。倘若遇到不甚勇猛的野兽~通常鼓励幼辈先射杀。在生产劳动教育下~家族年轻成员成长很快。女孩在十三四岁时便能独立操持家务~男孩在十五六岁时也能单独出没于森林 [6]中狩猎。 又如以渔业为生的京族。家族长辈从小教育年轻一带学习识别各种渔具与网具包括名称、式样、功能及其使用与制造等。青少年在十五六岁左右便随长辈出海捕 鱼~从中掌握与捕鱼相关的经验和技术。同时~家族长辈还重视向晚辈传授与渔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鱼期汛情等知识。 以农耕生活为主的苗族~家族对成员的生产劳动教育也从很早就开始。从七岁左右~后辈就已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诸如拾粪、割草、放牧等。十岁左右~男女儿童的劳动教育便分化。女孩学习踩田、摘稻、薅秧苗、煮饭和照顾弟妹。此外~纺织、绣花、编鞋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男孩则要跟着父兄长辈学习砍伐、狩猎等。不论男女幼 [7]辈都必须与长辈同一时间出门劳动。 在传授劳动生产技艺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人民还把劳动观教育蕴含于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以适应幼童的身体和思维特点。少数民族中的许多童谣、格言、谚语都饱含着生产劳动知识。如壮族童谣《全家作工忙》:‚全家作工忙~雨落沙沙~塘水冲河水。父亲从岭赶水牛回来~哥哥牵牛去犁田~母亲担大篮去要秧苗~姐姐种田在前面~ [8]大嫂织布在下家~二哥拿鱼笼去装鱼~我在家里煮晚饭等~全家吃饱笑哈哈。?又如各民族都广泛流行的时令歌和节气歌也经常成为家族劳动观教育的活教材。 2.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是我国各民族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无不充斥着德育中心思想。 家庭伦常是族群家族德育教育的最重要表现。受汉族思想文化的影响~提倡、表彰和践行‚孝悌?也成为少数民族家族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家族制度较为发达的族群中~孝的思想被明确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在家谱文书中。如福建连江畲族《连江辋川蓝氏族谱》载:‚孝~庸德也。得此~未足称奇,失此~即为恶首?~‚百 [9]行~莫大乎孝者。?来自同一地区庐丰乡畲族蓝氏族谱则订有《遗训》十则~‚谨将遗 [10]训十则~每月朔望日聚集祠内宣讲?。家族视不孝为大逆不道~严惩不孝者。‚倘忤逆不孝~一经父母投首~所家房责罚。令其改过自新。如仍蹈前愆~终身不许入 [11]祠与祭?。 孝悌要求家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明伦理~尊宗敬祖~强调家族成员情同手足~互让互谅~相互支持。白族家族在日常生活中从小教育子女见了长辈首先问候致敬~在家起立让座、端茶送水~道路相遇则须主动让道或提供帮助。在特殊节日~如每年年初二至初五早上~要求子女们给村中50岁以上端老人逐个送早点~向老人恭 [12]祝新年。 不仅如此~少数民族还把家庭伦常推广至家外~对外也要求践行孝悌~提倡团结互助。如上面所叙的白族过年时的拜老活动。在诸多少数民族中~每逢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或天灾人祸~全村居民都会主动慷慨相助。袖手旁观者势必受到族人和社会舆 论的谴责~难有立身之处。清末水族《石氏家训六条》:‚尽礼相待。积诚相感~则受人人 [13]爱~敬人人敬。所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也。? 少数民族的家族教育还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对家族成员进行品德教育。如哈萨克族同一‚阿吾尔?,家族,的任何长辈都有对下一代进行品德教育的义务。他们经常利用的教育形式有民间故事、歌谣等。‚大雁结队南北飞行~松树连成片才茂 [14]盛,人和人相互依赖生存~狼也不吞噬自己的儿孙。?歌谣生动表达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少数民族的品德教育内容还很多。无论如何~少数民族家族的首要任务是十分重视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后代。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内部大体都能和睦相处~社会秩序安定~这与其注重成员的品德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3.宗教信仰教育 宗教信仰在我国民族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信奉着不同的宗教~各种宗教的禁忌、礼仪、教义等渗透进民族文化中~这种渗透意味着一种无形的教育~这种无形教育对道德教育中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民族地区逐步形塑教育与宗教相互交融并存的格局。 在回族的家族教育中~伊斯兰教的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处于教育的核心位臵~而这些知识的习得基本是通过家庭实现~家长通过严密的宗教礼仪和严格的教规对子进行宗教文化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很容易内化到后者身上~从而顺利的实现伊斯兰文化的代际传承。而且~家庭的宗教内容教育和寺院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家长经常带着晚辈到清真寺中接受伊斯兰文化的洗礼。 不惟如此~随着通婚圈的扩大~回族族源日益多元化~回族家族还需承担对家族中的非穆斯林成员的伊斯兰教育。如对非穆斯林新娘~家族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对其进行有关伊斯兰的教义、教规、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教育直至其成为伊斯兰信徒。[15] 傣族基本也是一个全民信佛的民族。佛教信仰成为傣族生活的精神支柱~一般的傣族家族教育都表现出独特的宗教意识。傣族家族要求男子一生中要出家一次(一般七、八岁就被家族送去当和尚~接受宗教教育~学习傣文和经书~只有这样才算成人~否则就将遭到歧视~视为野人。男子十二、三岁要纹身~在胸、背、手腕、大腿等处刺经文宇母等~否则被视为懦夫。如果家族成员在其生活中丧失了最起码的宗教色彩(会被同族人视为对民族的一种背叛。 有些民族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宗教教育场所~围绕这一场所~家族对其成员进行与本族群相关的宗教信仰教育。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火塘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火塘被视为神灵及家族祖先的寄居处~是家族的象征~也是家族成员与神灵沟通对话的地方。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家族都要围绕火塘举行系列仪式~充满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火塘遂成为家族 [16]教育的核心基地。 不少民族还设有专门的寺院教育和经堂教育以便对后人进行教育。寺院、经堂教育经常与家族,庭,紧密结合在一起~二者互为补充~相互强化。 透过此类特殊场所~少数民族对家族后代进行本民族的世界观和宗教信仰教育。 4.知识文化教育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一直比较落后~能够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人数非常有限。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家庭仍然非常重视对后代的知识文化教育。在有限的条件下~家族总是千方百计的提高成员的知识文化水平。 畲族非常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培养与教育。在福建西南部一带的畲族中~家族富裕户为首延请私塾先生~其他户则送子附读。实力较强的家族则直接开办书馆~接纳本族子孙。在重教观念的作用下~畲族乡村兴办了大批私塾书馆~‚乡里家塾林立~ [17]以故~科第外平民罕有不读书识字者?。某些家族甚至自编启蒙教材。福建永安青水畲族乡的《颖川郡钟氏三字典》~便是利用三字经形式~对家族子弟进行启蒙教育。畲族家族还以定期的‚会文?、‚会课?形式督促子弟研习课学。为了鼓励家族子弟登 族还设有专门的‚学田?~所获之物用以资助考学。有的畲族家科取试~不少畲族家 [18]族则直接以金钱的方式支持族内子弟求学考取功名。 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木氏家族以家学深厚著称于世。‚知诗书~好礼守仪~以丽江木氏为首。?这是与木氏家族数代人对知识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的。木增为木氏家族建造了藏书达万卷的‚万卷楼?~设为木氏家族子弟传经授科、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正式在重视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极富特点的家学~家学的兴盛成就了‚木氏六公?在纳西族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又如清代东北地区~满族重武轻文思想浓重~致使文化教育滞后。然而~入关后~当地八旗子弟一改轻视文化教育的弊病~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涌现了一批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科举家族。究其原因~重视知识文化的家学、家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如满洲旗人寿朋便把自己考中进士的原因归功于家族中长辈的谆谆教诲~他指出~祖母温彻亨氏‚知书识字。朋幼读书~勤加教诲~每归~辄于灯下孜孜课读~必掩盖成诵 [19]而后已~寒暑无间?。 其他很多少数民族家族也很注重对后代的知识文化教育。正是在这种尊师重教的家族文化氛围的推动和鼓励下~少数民族培育了大批的知识人才。这些知识人才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民族传统教育 在与汉民族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为了传承本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在家教中非常重视民族传统的相关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的形式很多~但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这就决定了民族传统教育必须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 一般而言~重大时刻成为家族以至整个民族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好机会。祭祖通常是可供选择的最好机会。 瑶族在举行祭祖活动和召开石牌大会的重要主题之一便是由家族长辈或请艺人演唱《盘王大歌》~其主要内容包括族史、族源等方面。土家族祭祀祖宗时全族都要吟唱‚梯玛歌?,摆手歌,和跳摆手舞~二者都反映了祖先迁徙、战斗和创业的历史。 有的民族甚至专门设有纪念民族历史的节日。如锡伯族的‚杜因拜专扎坤?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都要举行隆重集会~以纪念本民族从沈阳长途跋涉历时一年多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的历史壮举。届时~每一家族都要向后代重述先人的艰辛与磨砺~藉此激励、敦促后代。 除祭祖活动外~少数民族在部分通过仪礼活动中也要举行相应的富含民族传统教育性质的活动。青海撒拉族的婚礼仪式中举行的‚对委奥依纳?,骆驼戏,。该戏中的角色有蒙古人、阿訇和骆驼~分别由四个人扮演。整个表演分为两部分~中心内容是表现撒拉族先民在元代从中亚的撒弥罕长途跋涉到中国的艰辛历程。通过情境重现和表演中的问?答互动方式~再现了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家族成员则从中接受了民族传统教育~增强了彼此间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而在苗族的婚礼过程中~男女双方的家族长者都要相互论根骨宣讲民族、家族历史~婚礼也就实际成为了宣讲家族和民族文化知识的大课堂。 一般情况下~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叙述、表现本民族历史的艺术形式~其中的部分艺术表现形式还被奉为本民族的经典之作。歌谣、舞蹈和史诗是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如西北裕固族家庭对后代进行的本民族历史的教育通常采用历史歌形式。而举世闻名的《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著名史诗更是成为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民族教育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藏族诞生仪礼中~主人都要请专门艺人到家中演唱《格萨尔王传》以示喜庆~并邀请亲朋好友在家中欣赏~年青的家族成员则从中深刻了解了本民族的相关知识。 此外~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家族也经常利用神化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形式对成员举行民族传统教育~而家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饮食等无一不体现出民族特点。 总之少数民族家族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以上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之一。 由于民族和家族产生的经济基础、生存的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家族教育不可避免有着区别于汉民族家族教育的特点。 1.实践性 这一点与少数民族家族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相比于汉族教育而言~学校教育不甚发达的少数民族更主要的是依赖家庭,族,教育与社会教育~教育的内容则偏重生存实践方面~可以说~实践性是少数民族家族教育的特点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生存环境较恶劣~在此情况下~创造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财富成为了各少数民族的首要任务~这就相应决定了其家族,庭,教育必须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指出的~少数民族家族,庭,对其幼辈的从不溺爱~他们从小就在家族成员的带领下参加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生产~家长在劳动操作中言传身教~向晚辈指点和传授生产经验与劳动技巧。经过反复历练~至十五六岁左右~晚辈便可以胜任成年人的基本劳动工作。 除劳动生产技能外~年青家族成员还必须习得生存所需的其它能力和惯习~如信仰、艺术和道德等~这些知识对年轻人而言也是顺利实现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这些知识除了通过社会获取之外~家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家族中~父母的现身说法~自己的耳濡目染~促使这些生存技艺在不自觉中内化到自我身上。 2.民族性 不同族群的生活和生产文化是民族共同体在世代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累积并传承的结果~正是基于这些知识区分‚自我?与‚他者?。而教育特别是家族教育在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民族传统教育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于物质生产、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娱乐游艺等众多方面。由于缺乏有关民族历史和传统的文字记载形式~使得民族传统和历史的保留传承更多的必须依靠口耳相传的原始方式。而家族无疑是这种原始方式付诸实践的最好的单位。青年成员在家族,庭,中最先接触到这些内容。家族长者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传授着有关本民族的传统与历史~幼辈则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接受了它们。而每次重大时刻~在几近狂欢的情景中~年青家族成员的民族认同感更是得以强化。 还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家族教育更偏重于从民族的整体角度对后辈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家族的传统及历史被融入到民族共同体洪流中~这与汉族家族重视本家族的历史形成可鲜明的对照。 3.宗教性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宗教和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少数民族多有所信封的宗教信仰~此现实必然要反映在家族教育过程中。族群后代通过家族长辈的言教和身教~自己的观察模仿、参与体验~习得本民族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家族教育的宗教性特点在平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如回族家族教育以‚严?字当头~家长从小就严格依照伊斯兰教精神对后代进行伦理道德、生活方式、风俗惯习等方面的教育。长辈必须指导并监督家族幼辈完成每日的功课。又如上面曾提及的京族。作为以渔为业的民族~京族在渔具及其操作使用方式方面都有特殊的语言、信仰和禁忌。新建造的竹筏在下水前忌坐其上~坐船时忌讳 [20]双脚垂于船外和船舱~船头烧香处禁坐。出海人忌出入未出月产妇的房屋。 在家族举行祭祀活动过程中~教育的宗教性特点尤为突出。壮族的水神祭~畲族的盘瓠祭、瑶族的盘王祭、苗族的吃牯脏、藏族的山神祭~在这些神灵的祭祀之日~家族、村庄乃至整个民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对家族成员而言~无疑是他们接受宗教信仰教育的绝好时机。 相对于伦理道德知识的习得主要依靠‚劝?的方式~宗教信仰知识的传承则主要凭借‚禁?、‚严?的方式。一如上面所提及的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以及各种禁忌对 人的众多要求~实际都是以否定的方式肯定正统的观念和行为。 4.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从古至今的教育追求~它在少数民族家族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得到了较好的实现。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我国少数民族多缺少文字书面教材~促使其更多的是把教育内容寓藏于娱乐活动中~使后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领悟成长。 民间歌谣是常见的乐中蕴教的形式之一。前述的壮族《农事季节歌》、《全家工作忙》是关于劳动观的教育,浙南、闽东一带盛行的《二十四孝歌》则是关于孝道的教育,说唱史诗则是关于民族传统的教育。 民间舞蹈也是富含启发教育意义的教育形式。青海撒拉族婚礼中所跳的‚骆驼戏?~土家族祭祖所跳的摆手舞等都充满了丰富的教育内容。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摒弃了教育中的非科学因素~趋向于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寓教于乐越来越成为包括少数民族家族教育在内的选择。 少数民族家族教育对个人、民族和社会具有重要功能~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个体而言~家族教育首先能够满足其生存、发展与享用。 个体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个体必须习得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价值伦理~尽管这些内容的学习伴随着个体的一生~但是相比之下~青少年时期对人的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意义。而对青少年而言~这些内容的获得首先来自于庭~由于彼此间固有的血缘、情感关系~家族成员的言传身教对后代的影响无法估量。 对族群本身言~家族教育保存且传承着本民族文化。 家庭是民族文化保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传承的基本组织和渠道。任何民族或社会群体~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道路~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和心理。而本民族文化的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来自家族教育~家族通过对后代有关本民族历史族源、生活方式、价值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使幼体获得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整合~传承民族文化。 对社会而言~少数民族家族教育具有维护和控制功能。 少数民族家族以‚劝?、‚戒?、‚禁?和‚惩?等方式规范家族成员的思想、行为~提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互助互爱等善行~反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道德败坏等恶行~并且禁止嫖、赌、斗殴等。良好的家风不仅对家族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对社会风气也起着不可小觑的净化作用。全家万户的门风汇集起来~便形成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舆论~反过来~这种社会舆论对社会群体中对的每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又起着制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族群的家族教育具有维护社区稳定和实现社会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王容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40. [2]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 [3]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刘晓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唐军.蛰伏与绵延: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的生长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 [5]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 [6]雷学华.中国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2). [7]关荣华.四川苗族教育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5). [8]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编.《壮族民间歌谣资料》第二集[C].1959:278. [9]《连江辋川蓝氏族谱》[Z]~清同治十年. [10]《闽杭庐丰蓝氏族谱》卷八《杂录》[Z]~民国三十三年. [11]《连江辋川蓝氏族谱》[Z]~清同治十年. [12]雷学华.中国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2). [13]何积全主编.水族民俗探幽[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153. [14]袁同凯.浅析哈萨克族哲理歌的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1996.(3). [15]海存福.回族家庭教育功能研究[J].回族研究~2000.(1). [16]赵世林.民族文化的传承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1). [17]《闽杭庐丰蓝氏族谱》卷八《杂录》~民国三十三年~种玉堂镌. [18]蓝炯喜.畲民家族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269,275. [19]《清代?卷集成》第75册~第169页。转引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126. [20]编写组.京族简史[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61. 蒙古族传统文化对家庭美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2011-01-13 22:04:37| 分类: 蒙古族伦理道德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草原的爱 和谐的根--浅谈蒙古族传统文化对家庭美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摘要: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总人口4806849人。蒙古民族善良淳朴、勤劳勇敢、重情义、敢担当的精神品德~是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独特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家庭伦理道德直接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胞、直接作用于社会群体的每一个成员~也最直接的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在整个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文化生活日趋繁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今天~如能积极地开发利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把传统的精髓传承下去~并与家庭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必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一、有这样一份爱:像草原一样广袤、像天空一样高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很多人对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唯一记忆就是‚饿?~在当时饿死人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遥远的南方~却有在一批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在草原母亲的怀抱中~获得了生的希望。在乌兰夫同志的指示下~3000多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上海孤儿~被接到了内蒙古草原上~在牧民家中长大成人~被这里的人民成为‚国家的孩子?。如今孤儿们早已不再孤独~他,她,们在草原上找到了根~成为真正的蒙古人~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我们会想这是怎样的恩情~该怎样才能回报,为什么在物资一样极度贫乏的草原上~能够蔓延出如此厚重而又不求回报的爱,为什么当众人对这些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人感激涕零、唏嘘不已时~额吉,蒙古语:母亲,们只是淡然处之,因为救人于危难之中~是蒙古族人民历来遵循的道德观念~这使得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她 们把那些上海孤儿当成是上天赐予的孩子~当成是自己孩子一样的珍爱~或者是更加疼爱。这就是蒙古族的情感、蒙古族的爱。 蒙古族传统的道德文化~是这个民族在广袤草原上、经过几千年生活实践的总结~然后经过历史的沉积~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一种传统流传至今。蒙古族传统家庭道德建设的核心实际上是‚爱?~是一种从亲人到家庭、到社会进而到万物的爱。因为草原生活的独特方式和特殊环境~这种爱的传统较少的受到封建观念和世俗偏见的影响~更接近人的本性~而升华成为一种‚大爱?的思想、‚大爱?的观念、‚大爱?的文化。从这种文化核心而衍生出的平等、尊重、诚信、善良、孝顺、重义、勤劳、自强、奋斗、珍爱等传统家庭道德~成为蒙古族儿女随身携带的宝贵品质~也成为中华文明中的瑰宝。本文旨在弘扬蒙古族优良传统~并将这些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更好的为现代家庭美德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二、蒙古族的传统美德是草原上一条奔流不息的河 ,一,蒙古族的女性:美德的源泉 游牧民族重视婴儿的诞生。据方志《青海》载:‚蒙、藏对婴儿之性别无轻重贵贱之分界~而多加民族生产之力量、同族人更视为吉祥~莫不尊重之。?蒙古族相信缘份~子女同样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所以女孩也一样拥有继承权、受教育权~甚至会得到家长更多的呵护和保护。蒙古族崇尚自然美~女性不裹脚、不束胸~没有残害女性身体的风俗习惯。在蒙古族封建社会中也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中~夫妻间的伦理关系有着严格的规定~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草原社会生产工作的不同的基础之上的。 成吉思汗就赋予了妇女们自由和对家庭财产作主的权利~并要求丈夫们要信任自己的妻子~他曾经说过:‚人们根据妻子的美德来认识丈夫的美德?、‚怜念妻子?、‚不轻慢?、‚于家中得自在?、‚念妻亲人?等等。他的这些训令~在蒙古人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基~所以蒙古族妇女在儿女、家庭生活、财产分配上~与丈夫有同等的权力~在家庭内部的事务上~丈夫要与妻子商量着处理。因此千年以来~蒙古社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蒙古家庭仍温情和睦、夫和妇顺、敬老爱幼、父慈子孝~尤其以蒙古族妇女的善良、贤惠、勤劳而著称。 女性在蒙古族社会生活、政治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民族的发展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都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她是一个尽职的贤妻~又是一个讲求实际的女子~当不幸降临~丈夫也速该去世以后~她坚强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坦率正直而又如此有魅力、具有务实精神的母亲~成吉思汗能否成就那样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恐怕会是一个无人能答达的问题。还如三娘子~蒙古族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她的丈夫阿拉坦汗采取了她的建议~于明朝议和~停止了连续多年的战乱~为促进蒙汉两族人民的和睦相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位于包头市的美岱召内供奉的遗骨就是她的。此外像孝庄文皇后、满都海斯琴……这样的女性举不胜数。 ,二,孝的文化:细微之处彰显孝心 蒙古民族有尊重老人的习俗,他们尊老爱幼~更加注重实际行为和感情成分~这一点与儒家强调理论与礼节的‚孝?有所不同。 蒙古族在平时饮食习俗、节日礼宴、集会时都给长者以极为尊重的地位。其谚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金银可以获得、父母不能再得。?‚别看是鬓发蓬乱~也还是慈爱的母亲~别看是草檐茅舍~也还是可爱的家庭。?在《元史译文证补》里就有"幼者见长者~长者未问~幼者勿先发"的记载。《元史》卷120载~成吉思汗对察罕非常赞赏~因他对长者彬彬有礼~"脱帽臵杖端、跪拜歌舞"。 在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来宾都为老人斟满酒、献哈达、献礼品。祝寿的礼品较为贵重~主要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还有皮、棉、夹各种长袍和靴子等。祝寿宴会隆重、热烈~要频 频斟满酒、频频敬酒~祝老人幸福~长寿。 深受传统道德文化影响的蒙古族认为孝敬父母是为报答父母的恩惠~是做人的根本。这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关于‚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以及《婚姻法》关于‚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相一致~是符合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要求的。 ,三,教育子女:在广博的天空像雄鹰一样自由翱翔 蒙古族教育子女的内容主要包括:高尚人格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实践知识的传授、文化知识的教育。从成吉思汗的时代开始~蒙古族就把提高整体文化水平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忽必烈设立公共学校~让所有儿童接受普通教育~包括农民的孩子。 特别要提及的:蒙古族的一切~似乎都能够在训谕格言中找到反映~这些格言以短诗的形式或口承或记载于文献~以其特有的哲理性、教育性和典型性为蒙古族社会各群体广泛接受~发挥着教育后代、规范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作用。《元史译文证补》说:‚蒙兀先无文字~世系事迹~口相传述。? 1〃注重人格的培养 从民族精神的特异性看~蒙古族堪称独树一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蒙古族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洗礼~加上平时马背上的颠簸和历经严寒酷暑的牧业生涯~因此其传统文化浸润着苍劲、雄健、粗犷、豪放的审美理想。 蒙古族教育后代崇尚威武和雄健~崇尚强悍和力量。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载:‚自古对英雄信赖的蒙古族认为:‘男人如果是聪明的英雄~可以盖世。’这些教育内容~一般都是借古代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教导。?鞭策后代崇尚勇敢、鄙视孱弱,崇尚进取~鄙视退却~崇尚牺牲~鄙视卑怯。 其教育内容还往往围绕着传说进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崇拜的偶像、英雄的代表~集高尚的品德、勇敢的精神、超人的智慧~盖世的胆略于一身~蒙古族女先祖阿兰豁阿折箭训子的故事~成吉思汗胸怀大志、勇敢善战、知人善任的故事~成吉思汗化为老者教育其弟的故事。此外~还有蒙古族史诗中的英雄江格尔的故事、格斯尔可汗的故事~长久地流传于民间~在寂静的草原之夜~在温馨的蒙古包里~蒙古族母亲的娓娓叙述如一脉脉清流滋润着少男少女的心田。 2〃注重道德的教育 蒙古族历来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子女为人处事要像鸭子浮水~踏实勤奋做事~低调从容做人。蒙古族的家庭重视培养后代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以及忠诚、信义、矢志不渝的品德。 蒙古族的家庭还重视平时的礼貌教育。其教育子女平时要爱整洁、说话和气~不随便动人家的器具~不随便骑人家的马~来客人时记住客人的长相、穿戴、马的颜色、鞍具的样式等。蒙古族把平时的礼仪作为衡量其是否成材的标准。 3〃注重实践的教育 蒙古族特别重视实践知识~对客观事物抱有热情的认知态度和真诚的尊重。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的了解~是蒙古人有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多方吸收~形成了一套成熟地医学体系~特别是蒙医骨伤科理论,丰富的军事学知识,科学的畜牧饲养管理。这些实践教育往往以家庭教育为主~其谚语曰:‚冬季的余寒直到春~老人的遗嘱给子孙。?‚父亲的教育--黄金,母亲的教育--智慧,哥哥的教育--利益,姐姐的教育--慈爱。?他们主张对子女要严格管教:‚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趁早。? 4〃注重文化的教育 蒙古族虽然出身于游牧民族~但对文化教育却很重视。在向现代文明行进的过程中~更多的蒙古族告别了几千年的游牧生活~移居城市~但骨子中的民族情结并没有泯灭~更多的蒙古族父母有着远大的目光~坚持开放的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独立的人格。至,,,,年底~平均每万名蒙古族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人~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蒙古族高层次人才已遍布海内外。 蒙古族还特别注重让孩子尊重父母和教师。蒙古族的谚语说:‚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不尊重父母和教师~要受到公众的指责和惩罚。 ,四,互助友爱、团队精神:成就伟大的民族 暴风雪中的旅行者~在牧民家中决不会空着肚子离开~老乡的热情好客~是旅途劳顿者最好的慰藉,牧区有句谚语‚打猎靠各家~猎物众人拿?~是说蒙古人会向有需要的陌生的人分配猎物,在草原上遇到走失的牲畜~牧民会主动地送还。蒙古族重视维系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特别注重家庭之间的团结。他们用‚增殖的牲畜~毛色一致~兴旺的人家~语言一致?告诫后代。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靠游牧为生的蒙古族特别教育后代应互助协作~广泛交友。 谚语说‚与其有一百两银子~不如有一百个朋友。?‚像绵羊似地~合群走就有力,像沙土似地~散放着就无力。?‚聪明人也需要朋友帮助~伛偻人更需要朋友搀扶。?‚亲友多的人~走遍草原~没亲友的人~势如孤掌。?早期的蒙古人~常结为‚安答?(朋友)~需要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困顿时相帮~危厄时相助。《蒙古秘史》第117节说:"凡结为安答~要相依为命~要互相帮助、要相亲相爱。"由于家庭和社会团结互助的教育~蒙古族自古以来就形成崇高的道德风尚。于1245 , 1247 年间到达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著作《蒙古历史》中记叙:"他们很少互相争吵~并且从来不动手打架~殴打、口角、伤人、杀人这类事情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们相互之间表示相当尊敬~十分友好地相助~他们乐意互相共享他们的食物~虽然他们的食物并不是很充足的。……他们不爱好奢侈,他们不互相嫉妒,在他们之间实际没有诉讼~没有人轻视别人~而是帮助别人~并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促进别人的利益。纯朴的协作精神体现在他们的言教身教中。 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忠诚是衡量人们一切行为、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他们教育后代:‚从酒壶里倒出来的酒热乎~打心眼里说出的话真实?。‚炒米不能种~谎话不能说?。‚宁失肥牛~勿失己言?。‚烈火中看出金子的质量~诺言上看出朋友的品质。?这种告诫代代相传。 ,五,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像一位哲人曾经说的‚人类世界并不是一个独立不倚的存在和自行其是的存在~人生活在物理环境之中~只环境不断的影响着他并且把他们的烙印打在人的一切生活形式之上。?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放牧?~生存的一切都充满了自然和生态的特征~体现着北方游牧民族对大自然无限的眷恋和依依不舍的情怀。正是在这种自然观念的引导下~蒙古族很早就注意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草原自然环境才得以保持原貌。 从蒙古族的文学作品种就可以看出民族的这种基本性格~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英雄史诗~处处体现了一种激荡浪漫的风格~在这里看不到人与自然的对立情绪~而是体会到一种人对自然的期盼和敬畏之意。 这一点对现代文明具有相当积极的启示作用~对如何处理好现代家庭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六,重视亲情~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情感纽带 蒙古民族重视血缘、能歌善舞~愉悦的家庭氛围已成习惯~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宴席上的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据方志《青海》载:‚新年时节~或婚嫁、生育之庆祝会上~或于幕中~或在清风明月下~男女老幼围坐一处~以亲友馈赠之满桶乳酸、大瓶美酒及熟煮之羊肉臵于中央~先祷神佛~然后各自执刀割食~轮饮美酒~酒后耳热~高唱牧歌~男女合唱~全场为之沉醉。?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很多老人能唱几百首民歌~却无一首会重复。 在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来访的客人一般不能吃罢就走~须在喝茶闲谈后~方可离去。在家庭生活中~宴席在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及促进家庭成员的协调合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冒着凛冽的严寒而辛苦一天的牧人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的时候~感到生理的与心理的满足与温馨~他憧憬着明日的劳作与收获。 正是如此健康的、向上的家庭文化生活~才培养了蒙古民族吃苦耐劳、节俭务实、诚信乐观的民族性格。据研究表明~积极的休闲生活使人延年益寿~适当的休闲生活有益于社会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休闲生活有利于人的事业的发展。这一切都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培养。 三、情归何处~蒙古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对我国家庭道德建设提出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2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要求~这些20个字高度凝练的概括了家庭文化核心的深刻的内涵~也与蒙古族传统文化对家庭道德的要求相一致。既然说家庭是作为社会的一个个组成细胞~那么家庭的道德观念必将汇聚成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只有首先完成家庭的和谐考卷~才有资格去做关于社区、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论述。 我们应该看到~蒙古人的精神本质是自由浪漫的~这使得蒙古族传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但这种自由的精神存在本身的脆弱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理论作为导向~仍处于自发形成的较低层次~长期停留在朴素的经验水平上~就造成了片面性和深度的缺失~不能够解决本质问题~表现为无目的性、无核心和无凝聚力~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相悖的~更不利于继续提高和不利于宝贵的经验的流传和推广~以及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时代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吸收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善于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获得全面、健康、稳定的发展~找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的结合点~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服务于现代家庭美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一过程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实践过程
本文档为【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