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举报
开通vip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评审专业:农业 序号: 编号: 中 文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 目 名 称 英 文 主要完成单位 w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协作单位 jn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 、、、、 申请日期 2009年8月 日 申 请 部 门 w农业技术推广站 密 级 主 题 词 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 1 2 3 4 5 6 7 技 术 水 平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8 9 1...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评审专业:农业 序号: 编号: 中 文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 目 名 称 英 文 主要完成单位 w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协作单位 jn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 、、、、 申请日期 2009年8月 日 申 请 部 门 w农业技术推广站 密 级 主 题 词 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 1 2 3 4 5 6 7 技 术 水 平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8 9 10 11 12 A.国家计划 B.部委计划 C.省计划 D.厅、局计划 E.市、地计划 任 务 来 源 F. 基金资助 G.自选 H.其他? 计 划 名 称 和 编 号 项目起止时间 起止: 2006年6月 完成:2009年6月 - 1 - 二、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 2、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玉米直播可从保证较适宜的群体、易于操作、规范化种植并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田间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最优化。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 3、特点:“双晚”栽培技术研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推广应用情况: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6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项目期间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1.5kg,增长12.7%,三年累计增加冬小麦总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平均亩增效益77.6元。玉米在2008年亩产达到584.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2.1kg,增长9.58%三年累计增加总产1488万kg,新增产值2380.8万元,平均亩增产值79.36元。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在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 通过“双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每亩耕地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可增收粮食100公斤左右,初步估计我县适于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耕地约40万亩,如该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2 - 三、详细内容及申请理由 1、立项背景(核实科技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许多农户历来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赶早不赶晚”的栽培管理方式,冬小麦播种过早,造成冬前发育进程快、分蘖多、群体过大、田间郁闭严重、抗冻能力低下,年后病虫害发生重、生育后期易倒伏,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农民有玉米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的传统习惯,这些玉米往往被提前收获,造成减产。据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成果显示:黄淮地区,7、8月阴雨连绵、高温多雨、光照不足,9月份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产量形成。套种玉米早播早发,在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季节,易早衰死亡,难以高产,而直播夏玉米的产量形成期适逢秋高气爽之时,容易获得高产。 - 3 - 2、详细科学技术内容(总体思路、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施效果) 1. 夏玉米适当晚收、完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 2. 我县地处黄淮,7、8月阴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造成早衰、难高产;而直播玉米产量形成期天高气爽、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利于产量的形成。 3. 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具体的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每亩保证基本苗16——20万。再晚播的每迟1天每亩可增加一万基本苗。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深耕。 4. 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实行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进行技术承包。 5、三年累计推广“双晚”栽培技术30万亩,累计新增粮食2943万kg,累计新增经济效益4708.8万元;其中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新增粮食930万kg,新增经济效益1488万元;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新增粮食977万kg,新增经济效益1563.2万元,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新增粮食1036万kg,新增经济效益1657.6万元。 - 4 - 3、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包括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节能增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自然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的挑战。选择适宜的品种,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麦后直播,完熟收获,建造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高产高效。 本项目在不增加新的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效。 - 5 - 4、创新点: 1. 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 2. 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 5、保密要点: (限50个汉字) - 6 - 6、应用推广及论文引用情况(在国内外有关领域的作用及预期前景) 该项目通过2006—2009年试验开发,在全县应用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累计增加总产2943万公斤,新增总产值4708.8万元。新增效益2474.96万元。根据项目推广情况,还可产生经济效益10945.15万元。 1、《现代小麦生产技术》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中国农业出版社 2、《作物栽培学》 山东农大农学系 山东农业大学出版社 3、夏玉米冬小麦“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信恒杰、杨亚红、张型武、李瑞霞.现代农村科技 未达到推广应用面积和 A、无接产单位 B、缺乏资金 C、技术不配套 程度的原因 D、其它 - 7 - 应用后经济效益 时期 应用至申报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前三年累计 项目 奖励时累计 新增产值(万元) 4708.8 4708.8 新增利税(万元) 创收外汇 节约外汇(万美元) 增产 煤 吨 节约 增产 电 KW/H 节约 增产 油 吨 节约 增产 水 吨 增 节约 增产 钢 材 吨 产 节约 增产 节 木 材 吨 节约 增产 约 粮 食 吨 节约 增产 棉 花 吨 节约 增产 花 生 吨 节约 增产 2943万公斤 2943万公斤 其 它 节约 项目总投资额 17.7万元 经济效益总额 2474.96万元 - 8 - 上表所列效益额的计算依据及社会效益说明: 效益计算根据省科技厅下达的有关文件和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具体规定。项目区小麦玉米产量以专家测产验收和调查评估为准,单价以市场调查均价为依据,生产成本以小麦玉米实地调查为准,并以项目实施前三年产出和投入平均数为对照,计算新增产出、投入和效益。 - 9 - 四、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时间 奖励名称 奖励等级 授奖部门 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 1、市地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常设的科技奖励; 2、常设的民间科技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五、申请、获得得专利情况表 国 别 申 请 号 专 利 号 项 目 名 称 - 10 - - 11 -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第一完成人 姓名; 性别;男 民族:汉 籍 贯 山东汶上 出生: 政治面貌 党员 何国华侨 工作单位 w农技站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w农业局 毕业学校 山东农业大学 文化程度 本科 学位 作物栽培、职务、职称 站长、高级农艺师 专业、专长 毕业时间 1981.7 植物保护 外语语种 英语 熟练程度 良好 曾获奖励及荣誉称号情况: 省农业厅先进个人、县委县政府嘉奖多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6.6——2009.6 主持项目实施。 创 造 性 贡 献 - 12 - - 13 -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所 属 序号 单 位 名 称 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联 系 电 话 单位性质 曾 用 名 或 简 称 市地、厅局 1 w农业局 jn w农业局 0 7212135 全民事业 2 3 4 5 注:单位性质按如下规范(连同相应的字母)之一填写: A科学院属、B大专院校属、C省、部属、D地、市属、E县属、F机关团体、G其他事业、H大型企业、I中型企业、K集体企业、L个体、M联合体、 N中外合营、O其他。 - 14 - 八、推荐、评审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完成单位审核意见: 该项目立题正确,技术路线可行,资料齐全,数据可靠,技术真实可行性及重演性强,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推荐参加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 完成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申报部门初审意见: 初审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应用证明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 镇 应用单位 镇政府 通讯地址 2006年6月—2009年6月 应用成果起止时间 经济效益,万元, 2006年—2009年 年度 941.76万元 新增产值,产量, 714.76万元 新增利税,纯收入, —— 年增收节支总额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2万亩~生产粮食6210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588.6万kg~累计新增产值941.76万元~新增纯收益714.76万元。 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 1 应用证明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 c镇 应用单位 c镇政府 通讯地址 2006年6月—2009年6月 应用成果起止时间 经济效益,万元, 2006年—2009年 年度 941.76万元 新增产值,产量, 714.76万元 新增利税,纯收入, —— 年增收节支总额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2万亩~生产粮食6210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588.6万kg~累计新增产值941.76万元~新增纯收益714.76万元。 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 7月 16日 2 应用证明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 g镇 应用单位 g镇政府 通讯地址 2006年6月—2009年6月 应用成果起止时间 经济效益,万元, 2006年—2009年 年度 941.76万元 新增产值,产量, 714.76万元 新增利税,纯收入, —— 年增收节支总额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2万亩~生产粮食6210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588.6万kg~累计新增产值941.76万元~新增纯收益714.76万元。 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 3 应用证明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 n镇 应用单位 n镇政府 通讯地址 2006年6月—2009年6月 应用成果起止时间 经济效益,万元, 2006年—2009年 年度 706.32万元 新增产值,产量, 536.07万元 新增利税,纯收入, —— 年增收节支总额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1.5万亩~生产粮食4657.5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441.45万kg~累计新增产值706.32万元~新增纯收益536.07万元。 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 4 应用证明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 z乡 应用单位 z乡政府 通讯地址 2006年6月—2009年6月 应用成果起止时间 经济效益,万元, 2006年—2009年 年度 706.32万元 新增产值,产量, 536.07万元 新增利税,纯收入, —— 年增收节支总额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1.5万亩~生产粮食4657.5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441.45万kg~累计新增产值706.32万元~新增纯收益536.07万元。 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 5 应用证明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 乡 应用单位 政府 通讯地址 2006年6月—2009年6月 应用成果起止时间 经济效益,万元, 2006年—2009年 年度 470.88万元 新增产值,产量, 357.38万元 新增利税,纯收入, —— 年增收节支总额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1万亩~生产粮食3105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294.3万kg~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 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 6 jn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中试 项目名称: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申报单位(盖章): w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管部门: w农业局 申报日期: 2006 年 6 月 日 jn科学技术局制 二??六年 7 填报说明 一、项目名称要准确反映研究内容。 二、项目承担单位、名称须按公章填写全称。 三、申报书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 四、申报书一律用宋体5号字~在A4纸上打印。 五、内容要简明扼要~栏内不足可另加附页。 六、相关附件:根据项目类别提供相对应的查新证明、自主创新鉴定成果、高新技术企业证明、知识产权证书、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等证明材料。 8 姓 名 联系电话(手机) 申报单位负责人 01.高等院校 02.科研院所 03.国有企业 04.民营企业 ,10,05.有限责任公司 06.股份有限公司 07.外商投资企业 单位类型 08.股份合作企业 09.联营企业 10.其它 职工总数 11人 大专以上人员 11人 研究开发人员 5人 项目起始时间 2006.6 计划完成时间 2009.6 01.电子信息 02.生物与医药 03.新材料 04.先进制造 ,07, 05.资源与环境 06.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07. 农业高新技术 技术领域 08.其它 研究方式 ,1, 1.本单位独立完成 2.产学研结合 3.引进吸收再创新 技术合作单位 ,4, ,5, ,3,(按优势大小选择三项) 1.重大理论突破 2.技术工艺创新突出 3.市场前景广阔 主要优势 4.经济效益显著 5.社会效益显著 6.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7.拉伸产业链 8.其它 发明专利数 实用新型数 外观设计数 相关项目已 获得专利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 12.7万元 已完成投资 新增投资 单位自筹 万元 金融贷款 万元 新增投资 申请市科技经费 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万元 其 他 万元 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万元 能源及材料消耗费 万元 场地租赁费 万元 新增投资中 试验外协费 万元 市科技经费 资料印刷费 万元 支出预算 调研差旅费 万元 鉴定验收费 万元 工资补助费 万元 9 管理费 万元 其他费用 万元 姓 名 学历 职称/职务 联系电话 E-mail 项目负责人情况 高级农艺师 大学 z@126.com 站长 其他研究人员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项目中分工 参与项目实施 男 41 农艺师 w农技站 女 35 农艺师 w农技站 参与制定方案 参与制定方案 男 36 高级农艺师 w农技站 高级农艺师 女 46 w农技站 参与制定方案 副站长 立题的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对我国耕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我县地处黄淮,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专用小麦、玉米产业带,小麦、玉米大田栽培面积年均在2万公顷,“双晚”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 据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玉米专家董树亭的研究显示:玉米每晚收1天,亩增产10kg左右,如果适当晚收10天,亩产就可增加50kg/666.7?,高产田增产幅度更大。一般可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10月10日前后播种小麦,不影响小麦的正常播种,适当晚播,控冬前旺长,促个体健壮、越冬安全。实践证明,“双晚”技术是一项重大的节本增效实用技术。近年黄淮地区多个地方适应新变化积极研究、组装,推广适于当地的“双晚”技术,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0 主要研究内容 1. 选择适于玉米直播、小麦晚播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作物新品种。 2. 研究玉米由套种改为直播对其生理性状,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灌浆产量形成期的影响及相关高产栽培技术。 3. 小麦晚播及相关栽培管理技术。 4. “双晚”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分析及应用前景。 主要创新点、先进性 1. 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 2. 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1. 夏玉米适当晚收、完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 2. 我县地处黄淮,7、8月阴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造成早衰、难高产;而直播玉米产量形成期天高气爽、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利于产量的形成。 3. 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具体的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每亩保证基本苗16——20万。再晚播的每迟1天每亩可增加一万基本苗。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深耕。 4. 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实行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进行技术承包。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改传统的玉米套种为麦收后直播,既避免玉米带麦套种操作困难、缺苗多、行距不规范、密度低、群体不均匀,又从时间上避开玉米粗缩病的高发期,进而从时间、空间上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玉米收获期适当推迟,让玉米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籽粒的千粒重增加,最大可能的利用植物体的源库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节能增效目标。 3. 小麦玉米选用优良的品种,在时间、空间上合理搭配,充分利用水肥气热资源,减少二者在生产中竞争的矛盾。 4 .小麦适当晚播,避开早播造成冬前旺长、分蘖过多、群体大、田间郁闭、病虫害发生严重,越冬时易受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5. 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7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分别比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分别增产50kg,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600万元。 项目现有基础条件 1. 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分布于、c、苑庄、g、n、南旺等6个乡镇,项目区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土类为潮土、潮褐土,成方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全,技术服务组织健全,群众接受新技术能力强,发展规模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集约化的农业可能性高。 2. 建有课题组和专家组,技术力量雄厚,成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并有常年从事大田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的丰富经验。 3. 项目区均为我县小麦玉米同一供种、有害农业生物预警和测土 配方 学校职工宿舍分配方案某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中药治疗痤疮学校教师宿舍分配方案医生绩效二次分配方案 施肥等多种技术应用区,在种子、农药、肥料的物质供应上质量保障性强,从而使课题组充分利用多学科先进成果组装配套、研发具有高密度先进技术的高产高效综合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以推广应用。 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前景 小麦玉米是我县两大主要农作物,面积和总量分居第一二位,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万公顷,是小麦适宜区高产区和优质区,所生产的强筋小麦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的强筋标准。 12 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为本地的饲料加工业、畜牧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约型社会的兴起以及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多方面影响,传统小麦玉米一年两收作种模式、种管技术体系和经济效益受到挑战,水肥浪费严重,收种常因讲进度而不讲生产实际情况。 本课题组研发的“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玉米直播完熟收获,让籽粒的千粒重达到最大,实现增产增效、节能的目的;小麦适当晚种,并结合相关技术,晚种不减产,冬前群体适宜、个体健壮,越冬安全。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增产50kg/666.7?,小麦增产50kg/666.7?,项目区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1600万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开始时间 截止时间 完成的主要指标(要可考核) 2006.6 2007.6 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小麦亩产增加46kg,玉 米亩产增加47kg。 2007.6 2008.6 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小麦亩产增加48kg,玉米亩产 增加49.7kg。 2008.6 2009.6 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小麦亩产增加51.5kg,玉米亩 产增加52.1kg。 计划进度及 ,6, 1.国际领先 2.国际先进 3.国内领先 阶段目标 技术水平 4.国内先进 5.省内领先 6.省内先进 专 利 其中发明专利 技术标准 著作权 动植物新品种 知识产权 情 况 , , 1.出口创汇 2.替代进口 市场前景 3.填补国内空白 4.填补省内空白 产业化后 年增销售 年增税收 年增利润 创 汇 经济效益 收入(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6648 1600 相关附件目录(附件可附后) 13 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书 成果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 协作单位: 申请鉴定单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 申请鉴定日期:2009年7月21日 申请鉴定形式: 申请组织鉴定单位: 组织鉴定单位受理日期: 经办人: (签字) 14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9年 任务来源 ( 4 ) 1-国家计划,2-省部计划,3-市地、厅局计划,4-计划外 计划名称与编号 研究起止时间 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 成果密级 ( 0 ) 0-无密,1-秘密,2-机密,3-绝密 申请联系人 联系电话 0537 鉴定通信地址 山东省w中都大街南段 单位 邮政编码 0 内 容 简 介 15 (内容包括:1、任务来源;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3、性能指标;4、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6、作用意义;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8、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农业生产;玉米直播可从保证较适宜的群体、易于操作、规范化种植并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田间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最优化。 3、性能指标: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6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项目期间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1.5kg,增长12.7%,三年累计增加冬小麦总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平均亩增效益77.6元。玉米在2008年亩产达到584.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2.1kg,增长9.58%三年累计增加总产1488万kg,新增产值2380.8万元,平均亩增产值79.36元。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在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 4、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该技术系统科学,易推广、效益高,针对性强。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 6、作用意义:“双晚”栽培技术研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通过“双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每亩耕地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可增收粮食100公斤左右,初步估计我县适于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耕地约40万亩,如该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8、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但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应用技术研究的比较多,理论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作物栽培生理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仪器观测手段,试验项目涉及的范围较窄,示范时间年数少;群众种地积极性较低,单户生产增效不显著,规模效益对单户不明显,限制了对“双晚”高效栽培技术的深层次探索。 技 术 资 料 目 录 16 1、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工 作报告„„„„„„„„„„„„„„„„课题组 2、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技 术报告„„„„„„„„„„„„„„„„课题组 3、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 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课题组 主 要 研 制 人 员 名 单 序性 出生 文化程度 对成果创 姓 名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号 别 年月 (学位) 造性贡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鉴 定 专 家 名 单(由组织鉴定单位填写) 序姓名 工 作 单 位 所学专业 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 17 号 10 11 12 13 14 15 单 位 审 查 意 见 申请 鉴定 单位 (盖章) 意见 年 月 日 主管 部门 (盖章) 意见 年 月 日 任务 下达 单位 (盖章) 意见 年 月 日 组织 鉴定 单位 (盖章) 意见 年 月 日 登记号 成 果 登 记 批准日期 18 科 学 技 术 成 果 鉴 定 证 书 鉴字[ ]第 号 成 果 名 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 推广应用 完 成 单 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 鉴 定 形 式: 会议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 ,盖章, 鉴 定 日 期: 2009年7 月24 日 鉴定批准日期: 2009年 月 日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一九九四年制 简 要 技 术 说 明 及 主 要 技 术 性 能 指 标 19 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农业生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控制冬前旺长,创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的个体,实现小麦生产丰产稳产;夏玉米麦后直播,降低粗缩病发生程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完熟收获。 性能指标:小麦玉米亩产量在前三年(2003—2005年)平均404.7kg和533.2kg的基础上,单产均增加50kg,即2008.6至2009.6亩产达454.7kg、583.2kg,实际示范推广后,均达到指标要求。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技术系统科学合理,在实践应用中成本低、效益高。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选择适宜的品种,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麦后直播,完熟收获,建造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高产高效。 作用意义:本项目示范推广三年新增总产2943万kg,实现新增效3573.8万元,同时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推广到生产中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对实现农田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 推 广 应 用 前 景 与 措 施 小麦玉米是我县两大主要农作物~面积和总量分居第一二位~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万公顷~是小麦适宜区高产区和优质区~所生产的强筋小麦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的强筋标准。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为本地的饲料加工业、畜牧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约型社会的兴起以及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多方面影响~传统小麦玉米一年两收作种模式、种管技术体系和经济效益受到挑战。 改传统的玉米套种为麦收后直播~既避免玉米带麦套种操作困难、缺苗多、行距不规范、密度低、群体不均匀~又从时间上避开玉米粗缩病的高发期~进而从时间、空间上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玉米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籽粒的千粒重增加~最大可能的利用植物体的源库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节能增效目标。小麦适当晚播~避开早播造成冬前旺长、分蘖过多、群体大、田间郁闭、病虫害发生严重~越冬时易受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加大推广‚双晚?栽培技术力度~并培育出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壮大农民科技队伍。同时各级政府应给予本项目政策上的优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运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对该技术加大资金扶持~全面推进我县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 21 推广主 要 技 术 文 件 目 录 及 来 源 1、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报告„„„„„„„„„„„„„„„„课题组 2、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报告„„„„„„„„„„„„„„„„课题组 3、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课题组 22 鉴 定 委 员 会 专 家 测 试 报 告 23 鉴 定 意 见 2009年7月24日,w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w农技站承担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审查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讨论与质疑,经评议形成以下鉴定意见: 一、项目实施三年,圆满完成了课题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任务。三年累计推广“双晚”高产栽培技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增加总产1455万kg;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84.3kg,新增产量2943万kg,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 二、根据w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小麦、玉米“双晚”操作技术规程,并对该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体系。 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措施有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经验。 综上所述,该项目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措施得力,技术路线合理,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重演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县内领先。 建议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鉴定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 年 月 日 24 主 持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25 组 织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26 科 技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情 况 所在序 完 成 单 位 名 称 邮政编码 省市详细通信地址 隶属省部 单位属性 号 代码 1 w农业技术推广站 0 w都大街农业局 山东省 5 2 3 4 5 6 7 8 注:1.完成单位序号超过8个可加附页,其顺序必须与鉴定证书封面上的顺序完全一致。 2.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并填入完成和名称的第一栏中。其下属机构名称则填入第二 栏中。 3.所在省市代码由组织鉴定单位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部门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写。 4.详细通信地址要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街道和门牌号码。 5.隶属省部是指本单位和行政关系隶属于哪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主管。并将其名称填入表中。如果本单位有地方/部门双重隶属关系,请按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 6.单位属性是指本单位在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 3.工矿企业 4.集体或个体企业 5.其他五类性质中属于那一类,并在栏中选填1.2.3.4.5即可。 7 主 要 研 制 人 员 名 单 序对成果创造性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号 贡 献 1 男 1961.8 高级农艺师 大学 w农技站 主持项目实施 2 男 1966.9 农艺师 大学 w农技站 参与项目实施 3 女 1972.3 农艺师 大学 w农技站 制定技术方案 4 男 1971.3 高级农艺师 大学、学士 w农技站 参与制定方案 5 女 1961.8 高级农艺师 专科 w农技站 组织项目实施 6 7 8 9 8 科 技 成 果 登 记 表 十 万 亩 小 麦 玉 米 高 产 创 建 ‚ 双 成 果 名 称 晚 ? 栽 培 技 术 推 广 应 用 研究起始时间 研究终止时间 2 0 0 6 0 6 0 1 2 0 0 9 0 6 1 6 单位名称 w农业技术推广站 成 隶属省部 代码 ??? 名称 山东省 果 第所在地区 代码 ??? 名称 jn 1.独立科研机构 2.一单位属大专院校 3.工矿联 系 人 完性(5) 企业 4.集体个体 成5.其他 单邮政编码 0 联系电话 1. 2. 位 通信地址 w农业技术推广站 鉴 定 日 期 2 0 0 9 0 7 2 4 鉴定批准日期 组 织 鉴 定 w科技局 单 位 名 称 成果有无密级 (0) 0-无 1-有 密 级 ( ) 1-秘密2-机密3-绝密 成 果 水 平 ( 4) 1-国际领先 2-国际先进 3-国内领先 4-国内先进 任 务 来 源 (3 ) 1-国家计划 2-省部计划 3-计划外 01-农、林、牧、渔、水利 02-工业 03-地质普查 和勘探业 04-建筑业 05-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06-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07-房地产、公用事应用行业大类 (01) 业居民和咨询服务业 08-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09-教育、文化、艺术、广播和电视业 10-科学研究和 综合技术服务业 11-金融、保险业 12-其他行业 1- 已应用 未应用原因A-无接产单位 B-缺乏资金 应 用 情 况 (1) C-技术不配套D工业实验前成果E-其它 转 让 范 围 (2) 1-允许出口 2-限国内转让 3-不转让 科 研 投 资(万元) 应 用 投 资(万元) 国 家 投 资 国 家 投 资 地方、部门投资 15.7 地方、部门投资 2 其他单位投资 其他单位投资 合 计 15.7 合 计 2 本 年 度 经 济 效 益(万元) 新 增 新 增 其 中 创 1657.6 产 值 利 税 收 外 汇 9 填 表 说 明 1.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本证书规格一律为标准A4纸~竖装。必须打印或铅印~字体为4号字。 本证书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格式,任何部门、单位、个人均不得擅 自改变内容、增减证书中栏目。 2. 编号:指组织鉴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按年度组织鉴定的顺序编号,如:国家科委1994年组织鉴定项目编号为国科鉴字[1994]×××号,。 3. 成果名称:申请鉴定时经组织鉴定单位审查同意使用的成果名称。 4. 成果完成单位:指承担该项目主要研制任务的单位。由二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时~按技术合同中研制单位顺序排列,与《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中成果完成单位排列一致,。 5. 组织鉴定单位:组织此项成果鉴定的单位。 6. 鉴定形式:指该项成果鉴定所采用的鉴定形式~即检测鉴定、函审鉴定或会议鉴定。 7. 鉴定日期:指该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的日期。 8. 鉴定批准日期:组织鉴定单位签署意见的日期。 9. 技术简要说明和主要性能指标:应包括如下内容 ?任务来源:计划项目应写清计划名称及其编号(计划外的应说明是横向或自选 项目(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性能指标(写明合同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0. 主要文件和技术资料目录:指按照规定由申请鉴定单位必须递交的主要文件和技术资料。 11. 测试报告:指采用会议鉴定形式时~根据需要由组织单位聘请的专家测试组到现场进行测试结果的报告。 12. 鉴定意见:会议鉴定是鉴定委员会形成的鉴定意见,函审鉴定是函审专家组正副组长根据函审专家函意见汇总形成的意见,检测鉴定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论?,含必要时聘请有3至5名专家提出的综合评价意见,。 13.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填写内容与《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中的主要研制人员名单相同。 14. 鉴定专家名单:采用会议鉴定时~由参加鉴定会的专家亲自填写~采用函审鉴定时~由组织鉴定单位根据函审专家填写的《科技成果函审表》中有关内容填写,采用检测鉴定时~由组织鉴定单位根据专家在《检测鉴定检测报告》中的‚专家评价意见?填写。 15. 主持鉴定单位意见:由受组织鉴定单位委托~具体主持该项成果鉴定工作的单位填写~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16. 组织鉴定单位意见:由负责该项成果鉴定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和经授权的组织鉴定单位填写~由主管领导签字。 17. 科技成果登记表:本表公适用于以鉴定方式评价的科技成果。 (1)登记号:,封面,指省、部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根据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登记的 - 10 - 条件~确认该项成果满足登记条件后~按年度登记成果的顺序编号~由省、部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填写。 (2)批准日期,封面,:指批准该项成果登记的日期~由省部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填写。 (3)科技成果名称:必须填写科技成果的全称~并且要与封面上的名称完全一致。 (4)研究起始时间: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以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时间为准。 (5)研究终止时间:是指该成果最终完成的时间~并以评价完成日为准。 ?第一完成单位:是指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第一承担单位~应与封面的第一个单位相同。 ?隶属省部:指第一完成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属于哪个地方或部门~如果本单位有双重隶属关系~请按本单位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隶属省部的名称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代码由组织鉴定单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门机构名称与代码?填写。 ?所在地区:是指成果第一完成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名称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代码由组织鉴定单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与代码?填写。 (9)单位属性:是指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在?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工矿企业?集体个体?其他 五类性质中属于哪一类~并在括号中选填相应的数字即可。 (10)联系人:是指该项成果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11)通信地址:是指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的通信地址,要依次写明省、市(区)、县、街和门牌号码。 (12)组织鉴定单位名称:是指对该成果组织鉴定的单位~组织鉴定单位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之间用‚、?分开~如超过20个汉字可用通用的简称。 (13)成果有无密级:是指该项成果按照国家有关科技保密的规定确定其是否有密级。并在括号内选填0或1即可。 (14)密级:是指该项成果按照国家有关科技保密的规定而确定的密级。该项目如无密级此栏可不填~如有密级请在括号内选填1.2.3.即可。 (15)成果水平:是指该项成果达到的整体技术水平~以评价结论为准~并在括号内选填1.2.3.4.即可。 (16)任务来源:是指该项目隶属于个计划,请在括号中选填1.2.3.即可。 (17)成果应用行业:是指该项成果应用的行业。请在括号内选填与应用行业相对应的一个两位数即可。 (18)应用情况:是指该项成果是否已应用~已应用的在括号内填入数字1. 未应用的请根据具体情况在括号内选填A.B.C.D.E.即可。 (19)转让范围:请在括号内选填1.2.3.即可。 (20)科研投资:是指该项成果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投资金额,分为国家投资,地方、部门投资,以及其他单位投资三项. (21)应用投资:是指为应用该项成果投入的资金分为国家投资,地方、部门投资,以及其他单位投资三项.已应用的该项成果需填写本栏目. (22)本年度经济效益:已应用的该项成果需填写本栏目,并只计算本年度的新增产值、新增利税和其中创收外汇的情况。 18. 组织鉴定单位对鉴定证书所有栏目审查无误后~方可加盖‚科技成果鉴定专用章?~鉴定证书生效。 - 11 -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 推广应用工作报告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由县科技局立项~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该项目于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6月结束。三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全体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奋力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课题各项任务指标。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引进、组装、配套、创新、发展的技术路线~在传统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小麦适期晚播、夏玉米麦后直播完熟收获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适应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的新变化~为小麦玉米连作区的种植制度调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引进创新背景 我县是小麦玉米主产区~长期以来~传统的小麦玉米的耕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保障了粮食供给的安全。但随着近年的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病虫害加重~造成小麦玉米生产长期处于徘徊的局面~农民增收减缓~传统的种植优势与现实的种植效益脱节。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我县地处黄淮~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专用小麦、玉米产业带~小麦、玉米大田栽培面积年均在2万公顷~‚双晚?作为一项农业 - 12 - 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探索我县小麦玉米种植制度调整的科技新路子~同步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和粮农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双晚?栽培技术在、c、z、g、n、y等6个乡镇推广10万亩~2007年被县科技局列为课题研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形势发展需要~融入集成创新思路~改传统的玉米套种为麦收后直播~既避免玉米带麦套种操作困难、缺苗多、行距不规范、密度低、群体不均匀~又从时间上避开玉米粗缩病的高发期~进而从时间、空间上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米收获期适当推迟~让玉米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籽粒小麦增产和粮农增收的高度统一,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播种期由传统的10月1日—10月10日推迟到10月5日—10月15日~避免了冬前旺长~促个体健壮安全越冬~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夏玉米适当晚收、完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我县地处黄淮~7、8月阴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 - 13 - 造成早衰、难高产,而直播玉米产量形成期天高气爽、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利于产量的形成。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具体的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保证基本苗16—20万/亩。再晚播的每迟1天每亩可增加一万基本苗。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深耕。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实行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进行技术承包。 累计推广‚双晚?高效种植模式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56.2kg~较原种植模式增产51.5kg~增长11.31%~累计增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以上,玉米平均亩产585.3kg~较原种植模式增产52.1kg~累计增产1488万kg~累计新增产值2380.8万元。通过研究与探索~完成各项专题多项试验~集成创新耕作制度~实现了大面积‚双晚?栽培技术的推广~扭转了传统的小麦玉米‚早种早收?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全年作物产量~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小麦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理论~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成果推广和应用前景 我县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传统的种植制度~效益低下~光肥气热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该项技术具有增产、节本、增效、易操作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我县适宜推 - 14 - 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土地近40万亩~按小麦玉米亩增产50kg,10,12%,~每年可增产粮食4000万kg~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年可增加经济效益6400万元。所以~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缓解资源压力~对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除具有增产、便于管理、降低成本等特点外~还具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从而农药的使用量下降~降低化学污染等优点。可见~该技术的应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以及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产生重要影响。 五、工作开展回顾 (一)强化领导,凝聚推广技术的合力。项目下达后~县农业局成立了由业务副局长为组长~农技站、土肥站、蔬菜站、科教站、环保站、植保站等部门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技术指导组~对‚双晚?技术统一协作攻关。同时~结合科技特派员活动~建立联系点制度~实行包保责任制~严格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二)多方协调,对技术实行优先政策。为确保“双 晚”栽培技术的顺利推广实施~县农业局出台了一系列优 先政策~将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推广与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良种补贴、配方施肥等优惠政策捆绑使用。优惠政 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应用小麦玉米“双晚”技术的 积极性。 - 15 - (三)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增产和增收之路。“双晚” 栽培技术是一项粮食增产新技术~我们在引进推广该技术 的同时~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找准结构 调整的切入点~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 (四)加强培训,搞好全方位技术服务。在实施过程中~狠抓了技术培训工作~聘请了jn农技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先后来县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为使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技术组全体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培训~下发明白纸。在播种时的关键环节全天候跟踪进行技术服务~确保了一播全苗。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发展动态~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品种~共建立各类观测点20余个~获取各类数据100余个~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管理意见~逐户进行指导。由于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培植典型,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为了验证和尽快扩大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组在搞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迅速组装配套技术~并率先在科技特派员驻点村实施。成为小麦玉米‚双晚?高效技术的示范点~农业增产新技术的示范田~农民技术培训的露天课堂。并先后组织各乡镇农办和科技带头大户参观学习现场会三次。为今后的‚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做出了典范。 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圆满结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在相关栽培技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研究 - 16 - 手段和条件的限制~应用技术研究的比较多~理论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作物栽培生理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仪器观测手段~限制了对‚双晚?高效种植技术的深层次探索。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双晚?栽培技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将总结经验教训~勤奋学习、潜心钻研、不断探讨小麦玉米高效种植技术的新途径、新路子~把我县小麦玉米‚双晚?种植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 应用技术”课题组 2009年7月 - 17 -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 推广应用技术报告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属w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由w农技站承担。在上级业务部门及w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体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认真落实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操作规程~圆满完成了各项技术任务。三年累计推广‚双晚?栽培技术30万亩~累计新增粮食2943万kg~累计新增经济效益4708.8万元,其中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新增粮食930万kg~新增经济效益1488万元,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新增粮食977万kg~新增经济效益1563.2万元~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新增粮食1036万kg~新增经济效益1657.6万元。通过项目实施~课题组总结集成一套小麦玉米‚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我县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用型技术和生产经验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所带来的挑战~对确保我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三年来的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生产条件及技术基础情况 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分布于、c、z、g、n、y等6个乡镇~项目区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土类为潮土、潮褐土~成方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全~技术服务组织健全~群众接受新技术能力强~发展规模化、 - 18 - 标准化、集约化的农业可能性高。项目区均为我县小麦玉米同一供种、有害农业生物预警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种技术应用区~在种子、农药、肥料的物资供应上质量保障性强~从而使课题组充分利用多学科先进成果组装配套、研发具有高密度先进技术的高产高效综合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得以推广应用。 项目区许多农户历来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赶早不赶晚?的栽培管理方式~冬小麦播种过早~造成冬前发育进程快、分蘖多、群体过大、田间郁闭严重、抗冻能力低下~年后病虫害发生重、生育后期易倒伏~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农民有玉米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的传统习惯~这些玉米往往被提前收获~造成减产。据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成果显示:黄淮地区~7、8月阴雨连绵、高温多雨、光照不足~9月份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产量形成。套种玉米早播早发~在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季节~易早衰死亡~难以高产~而直播夏玉米的产量形成期适逢秋高气爽之时~容易获得高产。 二、‚双晚?栽培技术相关试验 ,一,、不同播期对冬小麦冬前旺长、春霜冻程度及产量构成影响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播期对冬小麦冬前旺 - 19 - 长、春霜冻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适期晚播可有效预防冬前旺长和降低春霜冻危害~保障丰产丰收。为冬小麦科学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淄麦12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6年至2007年在镇西草村进行。试验田前茬为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中壤土。0—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21%、0.089%、99.80mg/kg、56.84mg/kg、90.90mg/kg。播种前造墒并深翻20cm~每?施基肥有机肥7.5kg、纯N11.25g、P2O512.6g、K2O11.25g。共设3个处理~即9月27日、10月13日、10月25日3个播期~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6.25?~其它田间管理措施按照高产小麦指标要求进行~成熟后分区收获考种。 1.3 测定方法 各处理实割计产,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LSR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1显示处理一主茎叶龄偏大、苗量过多~属旺长苗。处理二叶茎和群体较为合理。处理三主茎叶龄和群体基本合理。通过调查也发现处理一植株个体偏弱、封垄过早。 2007年3月6日、3月11日两次降温造成冬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春霜冻害。在3月12日和4月11日进行了田间 - 20 - 调查~由表1知~处理一春霜冻害严重~幼苗冻死率50%左右~处理二、三春霜冻害的程度较轻。说明适期晚播是减轻冬小麦春季冻害有效措施。 表1不同播期麦田冬前生长状况及春霜冻害调查 单株次生幼穗死亡 主茎叶龄 单株茎孽 苗量 根 率 播种期 干枯情况 ,片, ,条, ,个, ,h/h?, ,%, 处理一 9月27日 8.9 8.3 5.6 1503.0 重 50.2 处理二 9月13日 6.3 8 4.8 1171.5 轻 10.2 处理三 9月25日 5.2 6.7 4.0 984.2 轻 8.3 注:冬前调查日前2006.12.18 表2不同播期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单产 差异显著 处理 播种期 ,h/h?) ,粒, ,g, ,hkg/h?) 5% 1% 处理一 9月27日 374.6 32.1 38.3 3914.63 c B 处理二 9月13日 580.2 36.8 40.4 7332.06 a A 处理三 9月25日 404.6 34.6 38.3 4557.43 b B 2.2 不同播期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知~处理二与处理一、三相较均达极显著差异~处理三和处理一相较达显著水平。试验说明适期晚播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 3小结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早播是小麦冬前旺长、发生早春冻害的主要原因,适期晚播可有效控制冬前旺 - 21 - 长、减缓幼穗分化进程~提高抵御春霜冻害能力、培育壮苗~为小麦丰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不同收获时期对夏直播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而许多农户历来有玉米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的传统习惯~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造成减产。为向群众直观的说明完熟收获增产效果明显~同时又为‚双晚?技术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于2008年夏秋在镇后林楼村做了‚不同收获时期对夏直播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早中熟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等。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属潮褐土~土壤轻壤~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碱解氮79mg/kg~速效钾106mg/kg。肥力均匀~前茬冬小麦。 1.3 实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6月10日人工点播~每小区种植6行~行长10m~小行距0.4m~大行距0.9m。密度均为75000株/h?。田间栽培管理按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操作。 1.4 取样调查 玉米吐丝期选择生长一致代表株挂牌标记~于9月1日、 - 22 - 9月6日、9月11日和9月16日每隔5d取4个果穗~此后每隔4d取4个果穗~调查穗行数、行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调查果穗中部籽粒乳线形成的位臵~及占整个胚乳的百分比,自然风干后~取果穗中部籽粒称重~折算出14,标准含水量的百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育进程调查表结果 各试验品种生育期进程~前期无差别~中期,开花—吐絮,差别不大,1d,~后期,成熟期,差别较大。 2.2不同收获期对郑单958百粒重及产量影响 郑单958粒重的增加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9月1日授粉后27d~乳线开始形成~到9月20日乳线形成52,期间~灌浆速度较快~特别9月6日至9月11日期间~百粒重平均日增加0.97g~达到灌浆速度顶峰,9月20日至10月4日~乳线形成52,至100,期间~灌浆速度明显比前期减慢~但百粒重仍由32.10g缓慢增加到37.35g。9月20日苞叶开始变白时~粒重仅相当于完熟期最大值的87,~此时收获减产13,。生产上~郑单958在6月10日左右夏直播~应到9月底基本达到完熟标准收获~既不影响小麦~又能达到理想的产量。,表1, 2.3 不同收获期对浚单20百粒重及产量影响 浚单20粒重的增加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9月1日授 - 23 - 粉后27d~乳线开始形成~到9月16日乳线形成47%期间~灌浆速度较快~特别9月11日至9月16日期间~百粒重平均日增重0.84g~达到灌浆速度顶峰,9月16日至10月2日乳线形成47%——100%期间~灌浆速度明显比前期减慢~但百粒重仍有所增加并达到最高36.46g。9月20日苞叶变白时~乳线形成58%~粒重仅相当于完熟期最大值的89%~此时收获减产11%。生产中~浚单20在6月10日左右夏直播~应到9月底基本达到完熟标准收获~既不影响小麦~又取得理想的产量。,表2, 3 结论 3.1 夏直播玉米粒重的增加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中熟品种郑单958、浚单20在授粉后27d左右开始形成乳线~到授粉后42d,乳线形成45%左右,期间灌浆速度较快~此后明显减慢~但粒重仍缓慢增加~直到授粉后58d左右、乳线形成接近100%~粒重才达到最高。 3.2 本试验中~供试品种在9月20日、乳线形成50%左右~苞叶已经变白~但粒重仅为完熟期最大值的83%-88%~此时收获~会减产12%以上。生产上~如果推迟8——10d收获~再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可增产10%以上。 3.3 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浚单20适于麦收后抢茬直播~最好在6月10日左右播种~9月底达到完熟期收获产量最高。 - 24 - 表1 不同收获时期对郑单958百粒重及产量影响结果 收获期 苞叶变化 授粉天数 乳线形成 百粒重 平均日增重 穗数 穗粒数 理论产量 占最高产 量 (月/日) (d) (%) (g) (g/100粒) (个/h?) (粒) (kg/ h?) (%) 9/1 绿色 27 10 19.22 0.71 73455 515.2 6183 51 9/6 绿色 32 19 23.06 0.76 73455 515.2 7418 62 9/11 绿色 37 31 27.77 0.95 73455 515.2 8933 74 9/16 黄绿 42 45 31.13 0.67 73455 515.2 10014 83 9/20 白色 46 51 32.55 0.36 73455 515.2 10470 87 9/24 白色 50 61 33.37 0.22 73455 515.2 10734 89 9/28 变干 54 76 35.71 0.58 73455 515.2 11487 96 10/2 干枯 58 92 36.83 0.27 73455 515.2 11847 99 10/4 干枯 60 100 37.34 0.25 73455 515.2 12009 100 表2 不同收获时期对浚单20百粒重及产量影响结果 收获期 苞叶变化 授粉天数 乳线形成 百粒重 平均日增重 穗数 穗粒数 理论产量 占最高产 量 (月/日) (d) (%) (g) (g/100粒) (个/h?) (粒) (kg/ h?) (%) 9/1 绿色 27 10 21.10 0.78 73530 497.7 6566 58 9/6 绿色 32 21 23.73 0.53 73530 497.7 7383 65 9/11 绿色 37 33 26.72 0.60 73530 497.7 8313 73 9/16 黄绿 42 46 30.91 0.83 73530 497.7 9617 85 9/20 白色 46 58 32.41 0.38 73530 497.7 10083 89 9/24 白色 50 65 33.36 0.24 73530 497.7 10379 91 9/28 变干 54 87 35.14 0.45 73530 497.7 10934 96 10/2 干枯 58 100 36.47 0.32 73530 497.7 11348 100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之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 25 - 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和能力强、落黄好、植株较矮抗倒半冬性品种~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经过多年试验和大田推广应用~适于我县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有济麦22、良星66、泰山23、淄麦12、汶农6等。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和种子包衣。 2、播前准备 对前茬玉米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耕深20cm。耕后耙压~上虚下实、耙细耙透、土面细平。耕前施足底肥~施肥种类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丰缺~平衡施肥~在总量保证的前提下~ 2可根据当地肥源选择肥种。施肥总量一般每666.7m施腐熟圈肥3000kg,或腐熟鸡粪15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kg,纯氮,N,12—14kg、五氧化二磷(P2O5)6.5—8kg、氧化钾(K2O)5—7.5kg、硫酸锌肥1kg。除氮肥施用总量的50%外~其他肥种全部作为底肥施用。 3、播种 浇好底墒水~小麦播期适当推迟~播种日期由传统的10月1日—10月10日~推迟到10月5日—10月15日。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地块适宜基本苗每 2 666.7m10—12万~成穗40万以上。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15—18万~成穗30万以上。 2 计算公式:每666.7m播种量,kg,=【基本苗×千粒重,g,】/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 - 26 - 使用精播或半精播机播种~播种深度为3—5cm~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4、冬前管理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浇好越冬水~利于保苗越冬、年后墒情适宜、年后返青快。应于‚小雪?前后~ 23日平均气温5—6?时浇冬水~每666.7m不超过40m。并配合划锄~疏松土壤~以促根系发育。 5、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后~及早划锄~通气保墒、提高地温。高产田 2一般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施肥浇水~每666.7m追施纯氮6—7kg。在小麦挑旗或开花期~及时浇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避免浇麦黄水。 6、化学除草、综合防治 冬前及时化学除草。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有麦蚜、吸浆虫、锈病、赤霉病等~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选用的杀虫剂有40%氰马乳油、40%氧化乐果~杀菌剂有三唑酮粉剂或禾果利等。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叶面肥~并与杀虫剂、杀菌剂配合使用~可起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效果。 7、适时收获 - 27 - 在小麦蜡熟期~机械化收割~并及时抢播夏玉米。 8、优点 冬小麦适当晚播~可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有利于形成健壮个体、创建合理群体~防止后期倒伏。也可保障有充足的时间精细整地~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在灌浆后期由于不进行麦田玉米套种~避免了因欠墒播种造墒而导致小麦的早衰~同时也避免因套种操作伤害植株而影响产量。 ,二,、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之夏玉米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植株叶片上冲耐密的紧凑型、株高适中、丰产性状好、抗逆性强、中早熟品种~比较适宜我县栽培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18、金海5号等。 2、播种、定苗 选择种子包衣的玉米种播种~无包衣的种子可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灰飞虱、蚜虫的危害。播种期由5月下旬、6月初推迟麦收后6月10日前后~改麦田套种为麦后直播。墒情较差的地块应播后浇水~禁止造墒播种~以免延误播种期。采用小麦联合机收与玉米机械化直播一条 5cm~大行距75—85cm、小行距30—龙作业。播种深度3— 40cm~以利于中后期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小穗耐密紧凑型 2玉米品种应达到每666.7 m4500—5000株~中穗性玉米品种 - 28 - 2应达到每666.7 m3500—4000株。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各期去弱苗留扁秆、叶向行间伸展的壮苗~缺苗地段留双株。 3、肥水管理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稳氮增磷补钾~ 2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全生育期每666.7 m需施纯氮18kg、五氧化二磷6kg、氧化钾12kg、锌肥1kg。5 2叶定苗时~每666.7 m施纯氮3kg和全部的磷钾锌肥~混合均匀~沿幼苗一侧深施15cm~促根壮苗,在玉米12—13叶 2时~每666.7 m追施纯氮12kg~促穗大粒多,在灌浆期追施纯氮3kg~防叶片早衰~增加粒重。 旱浇涝排~在大喇叭口期至籽粒形成期为玉米需水临界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4、化学除草 2玉米播种后至5叶前~每666.7 m用40%乙〃阿或42%异丙草〃莠200—300g兑水30kg喷雾。 5、病虫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采用菊马乳油或菊酯农药与10%蚍虫啉配合乙蒜素混合喷施~防病治虫。穗期是多种病虫盛发期~可选用杀虫剂10%蚍虫啉、2.5%三氟氯氰菊酯等与杀菌剂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等综合防治。 6、收获 改过去的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争时抢收~为苞叶干 - 29 - 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即由传统的9月15日至9月25日收获~推迟到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 7、优点 灰飞虱在我县的发生逐年加重~夏玉米直播可避免灰飞虱迁移高峰与玉米易感病生育期相遇~从而控制灰飞虱传毒危害~降低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率。采用直播方式~播种易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可以保证适宜的群体、整齐的长势和规范化种植方式实施。 我县地处黄淮~常年7、8月份阴雨连绵、高温多雨、光照不足~9月份晴天多、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套种玉米早种早发~产量形成期正逢高温阴雨季节~易早衰死~难以高产,而夏直播的玉米~产量形成期气候适宜~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夏玉米适当晚收10天~每666.7 ?可增加40—50kg。 四、取得的技术成果 课题组充分利用政策、技术、资源优势~对小麦玉米的种植制度、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开发研究~组装配套形成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的‚三良?栽培技术体系~以适应近年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的新变化即夏玉米麦后直播晚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控制冬前旺长、培育健壮 - 30 - 个体、安全越冬、降低春霜冻的危害~建立适宜的群体、较高的穗粒数和粒重~提高单产。该项目实施期间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实现了节本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 广应用技术?课题组 2009年7月 - 31 -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 栽培技术推广 应用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课题组承担的2007年县科技局下达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课题~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全面完成了任务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所制定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进行。 项目期间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1.5kg~增长12.7%~三年累计增加冬小麦总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平均亩增效益77.6元。玉米在2008年亩产达到584.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2.1kg~增长9.58%三年累计增加总产1488万kg~新增产值2380.8万元~平均亩增产值79.36元。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在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见表一、表二, 二、社会效益 1、小麦适期晚播~控制冬前旺长~促个体健壮、越冬安全~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 - 32 - 实现了小麦稳产与增产的目的~保证了粮食的安全生产。 2. 改传统的玉米套种为麦收后直播~既避免玉米带麦套种操作困难、缺苗多、行距不规范、密度低、群体不均匀~又从时间上避开玉米粗缩病的高发期~进而从时间、空间上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米收获期适当推迟~让玉米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籽粒的千粒重增加~最大效率地利用植物体的源库流及外界水肥气热~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节能增效目标。 3.小麦玉米选用优良的品种~在时间、空间上合理搭配~充分利用水肥气热资源~减少二者在生产中竞争的矛盾。 4、通过项目的实施 ~加强了各项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5、系统总结的小麦玉米‚双晚?配套栽培技术等~为今后相关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生态效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对我国耕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玉米直播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田间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最优化。 - 33 - 四、本项目科研收益率 在项目实施期间~尽管2007年发生早春冻害和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扬~生产成本增加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三年累计新增纯收益仍达3573.8万元~预计在未来的四年中还可产生10945.15万元 。本项目科研投资年平均收益率6.81。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 广应用技术”课题组 2009年9月 表一 平均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科研成果名称: 对照名称: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科 研 成 果 对 照 增减数量 ,一, 对比试验总规模 —— 产出 1、主产品 ,二, 2、副产品 3、…… 投入 1、用工 2、物质投入 ,三, ,1,…… ,2,…… ,3,…… 3、其他投入 0 注:?单位规模视科研成果类别而定~可以是亩、头、株。 ?一年生作物按年计算,一次性收获的多年生作物按一个生产周期计算,多次性收获的多年生作物按年计算~在收获前几年的投入按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分摊到各年内,畜禽按头、只和按生产周期计算。 ?投入和产出栏内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科研成果与对照相同的产出和投入不列入。 ?有些投入如果难于给出实物量时可用价值量。 ?科研成果和对照投入产出数据应是多年多点对比试验的平均值。多年多点试验的原始数据应作为该表的附表~以便核查。 表二 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 科研成果名称 : 经济效益计算年限: 年 推广规模,万亩, 推广费用 单位规模推广费 用,元, 阶段 年份 当年产生效益当年新推广规模 万元 规模 1 2 3 4 19 年 19 年 19 年 已经推…… 广阶段 小计 19 年 19 年 19 年 …… 未来推 广阶段 小计 合计 备注 被取代技术已使用的最大规模为: 注:?已推广阶段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是实际发生数~未来推广阶段的推广规模和推广经费是预测数。 ?已推广阶段和未来推广阶段内的当年产生效益的年数之和等于经济效益计算年限。 ?当年新推广规模的累计值不应大于被取代技术已经使用的年最大规模的80%。 单位:元 表三 直接科研费用表 科研成果名称: 研制年限 年 拨给科直 接 科 研 费 用 研经费 年份 材料工专用仪器差旅及加试验费 …… 小计 资 费 费 工费 19 年 0 19 年 0 19 年 0 …… 合计 注:直接科研费用通常应大于拨给的科研经费。 表四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科研成果名称: 对照名称: 科研成果比对照增减 计算价格 序号 项目 单位 金额 ,元, 实物量 ,元, 产出 1主产品 2副产品 ,二, 3、… 小 计 投入 1用工 2物资投入 ,1, ,三, ,2, ,3, 3、其他投入 小计 ,四, 新增纯收益 注:?科研成果比对照增减的实物数量来自表一。 ?各项投入和产出的计算价格可选自附表2。 ?新增纯收益是产出小计的差值~即,四,=(二)-,三,。 表五 总科研费用复利值计算表 科研成果名称: ,1,直接科研费用: 万元 ,2,间接科研费用: 万元 ,3,间接科研费用系数: ,4,总科研费用: 万元 ,5,成果研制期限: 年 ,6,中间年数: 年 ,7,年利率: ,8,总科研费用复利值: 万元 注:?直接科研费用来自表三的合计数。 ?计算关系:,2,=,1,×,3,,,4,=,1,,,2,,,8,=,4,×,7, ?复利因值值从附表3中查取。 表六 已获经济效益计算表 科研成果名称: ,1,已推广规模: ,2,可能推广规模: ,3,已推广规模占可能推广规模的比例: ,4,总科研费用复利值: 万元 ,5,已推广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 万元 ,6,已投入的推广费用: 万元 ,7,已推广的有效规模: ,8,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万元 ,9,缩值系数:0.7 ,10,科研成果已获经济效益: 万元 注:?已推广规模来自表二的已推广阶段当年新推广规模的小计值, 可能推广规模来自表二的当年新推广规模的合计值, 总科研经费复利值来自表五, 已投入的推广费用来自表二已推广阶段推广费用小计值, 以推广的有效规模来自表二已推广阶段当年产生效益规模的小计值,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来自表四。 ?计算关系:,3,=,1,?,2,,,5,=,4,×,3,, ,10,=,8,×,9,×,7,-,6,-,5, 表七 还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表 科研成果名称: 离 基 准 贴现系数 产生的效推广费用新增效益,万元, 未来推广年 份 益规模,万元, 当年值 贴现值 阶段年份 数 ,万亩, n ,1, ,2, ,3, ,4, ,5, 19 年 0 1.0000 19 年 -1 19 年 -2 … -3 合计 — — -- --- —— ,6,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元 ,7, ,8,缩值系数:0.7 总科研费用复利值: 万元 ,9, 已推广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 万元 ,10, 预测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 万元 ,11, 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12, 注:?贴现系数从附表3查取。 ?各年产生效应的规模和推广费用来自表二, 单位规模新增效益来自表四, 总科研费用复利值来自表五, 已推广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来自表六。 ?计算关系:,4,=,7,×,8,×,2,-,3,,,5,=,1,×,4,, ,11,=,9,-,10,, ,12,=,6,-,11,。 表八 年经济效益和科研投资平均收益率计算表 科研成果名称: ,1,已获经济效益: 万元 ,2,还可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3,经济效益计算年限: 年 ,4,科研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5,总科研费用复利值: 万元 ,6,年经济效益: 万元 1,7,科研投资年均收益率: 注:计算关系:,6,={,1,,,2,}/,3,,,7,={,6,×,4,}/,5, 1 科研投资年收益率一般低于10,
本文档为【[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0KB
软件:Word
页数:5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