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

举报
开通vip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与青年谈中国文化》 唐君毅本文旨在说明中国文化精神之特点在重人。中国自古便肯定人之价值及地位,在天地人三才中,人占其中一席位。天才指超越的宗教世界,地才指物质的自然世界,前者为万事万物存在之形式可能,后者为万事万物存在之质料可能,而在这两者之间则有人之存在。中国人认为只有人才可以沟通这两界,因为人一方面有物质的躯体,但另一方面,人又有超越的精神,所以只有人才可以上通于天而下达于地,中国人认为人这一点特点便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因此,如果人之精神下陷于物,例如如动物一样,只有食色争斗之本能,人不可再称做人;但另一...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 唐君毅本文旨在说明中国文化精神之特点在重人。中国自古便肯定人之价值及地位,在天地人三才中,人占其中一席位。天才指超越的宗教世界,地才指物质的自然世界,前者为万事万物存在之形式可能,后者为万事万物存在之质料可能,而在这两者之间则有人之存在。中国人认为只有人才可以沟通这两界,因为人一方面有物质的躯体,但另一方面,人又有超越的精神,所以只有人才可以上通于天而下达于地,中国人认为人这一点特点便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因此,如果人之精神下陷于物,例如如动物一样,只有食色争斗之本能,人不可再称做人;但另一方面,如果人之精神只企慕超越之宗教世界,将自己孤绝于「彼岸」,不理「此岸」众生,则人亦不可以称做人,因其精神只有上通而没有下达。到底人与超越的宗教世界之天帝或物质的自然世界之万物有何不同﹖若以古今哲学家所论,认为人之特点在有追寻真、善、美等价值之能力及渴求,例如西方古希腊文化特重求真,成就逻辑及科学知识。而中国文化则重在求善,认为人之异于禽兽者,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用现代说话说,人之特点在其具有良知,晓得分辨是非善恶(中国人谓此是性,是指此良知是生而具有;谓理,是指此良知颁布道德法则,命令人必须遵守;谓情,是指此良知能具体化,在人之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在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中,孟子已明白说出人之异于禽兽者,在其有仁义礼智,此四者为人所成就之道德操行。而人之所以能成就此四 种德行,在于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此后四者是人之良知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之不同面相,例如见孺子将入于井会恻隐,见人见死不救会羞恶,闻人赞己会辞让,闻人责己会反思。此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相反,如果人不彰显此善心,则不可再称做人,所谓「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之意。另一方面,如果人能将此善心「扩而充之」,则能在超自然世界(天)与自然世界(地)之外,建立一人文世界(人类文化所成就之世界)。 中国文化特重此人之精神所成就之世界可从以下五方面反映出来。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特重伦理道德。所谓伦理,是有关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之学问。例如,父应慈爱子女,而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兄应友爱弟,而弟应敬爱兄;夫妇则应互相敬重;朋友则重彼此互信,及相规以善。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皆为人间关系,慈爱、孝顺、友爱、敬爱、敬重、互信等皆为人间道德,前者可反映中国文化重人,后者可反映中国文化重人求善之精神。相比西方文化尤可见其不同之处:西方古希腊文化重人与物之关系,着重人探寻自然世界之真象之能力(求真之能力);而西方基督教文化特重人与神之关系,着重人对超自然世界之默契,均与中国文化之侧重点不同。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尚学术文化之自由及重世界之和平。此种精神是由前述中国文化重伦理道德发展出来。在朋友一伦中,中国人认为彼此可以和而不同,即是大家就算意见不同,也可以和洽相处。所以在学术文化中,虽然中国也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始 终大家都可以自由传播,自由弘扬。因为正如上段所陈,中国人认为最重是人与人之关系,而非人与物之关系(重人与物之关系,当认为自己掌握物之真象,便会排斥别人不同之看法,故西方常有不同之学术派别势同水火,如上古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中古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近代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亦非人与神之关系(重人与神之关系,常会相信自己所信仰之神为唯一之真神,而排斥别人之不同信仰,故西方常发生宗教战争,而无神论者亦会不容于有神论者)。从重人与人之关系,自然会成就重世界之和平精神。 此外,中国传统之文艺精神亦可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之道德之精神。首先,中国人认为艺术应该和人之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中国之艺术品多为人日常之生活用品,中国人所创作之 诗歌 诗歌26首倪柝声诗歌智慧书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诗歌鉴赏术语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亦是在日常生活时歌咏的,而中国古代之礼仪,极富动作美,也是古人平日生活之模式。相比西方之宗教艺术,又见中西文化之不同。宗教艺术和现实人生无关,而是着重反映人对宗教世界之祈慕,例如高耸入云之教堂建筑艺术,令人容易进入渺思默想之圣诗颂唱,都是反映对天国之向往。其次,中国人特重艺术陶冶性情之价值,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令人性情平和,所以中国人认为艺术作品能反映创作者之人格风度。此又可见中国文化重德之精神,认为美是善的象征,或根本以为美与善是不可分的。相比希腊艺术则反映求真之精神,重艺术作品尽可能与原物相似,此又与中国文化不同。 在宗教精神一方面亦可见中国文化重人之精神。中国自商周以后,传统文化便不以神为中心,此因中国人注重现实人与人之关系多于超 现实人与神之关系,儒家之代表人物孔子明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自此确定中国文化重人生之发展方向。然而,也不可说中国文化完全没有宗教精神,孔子在发觉自己之理想不为人所知时,便发出「知我者,其天乎﹖」之慨叹,显然肯定「天」--即超越之宗教世界之存在及地位。不过,儒家依然是以人之道德意识为中心,认为当人不断实践道德,充其极时,便能接近天道,明白天道,孟子所谓「尽心知性则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更进一步,宋明儒认为人之良知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良知,所谓「心即理,理即天」。所以,儒家之教,可说是信一天人合德之人道教人格教或人文教。 最后,中国文化重人之精神更表现在中国之哲学上。中国哲学之主要内容为探寻人生意义,人伦道德,人格修养,人文化成之智慧;就算是有关天道或宇宙最高原理之认识,亦认为与有关人生之认识不可分。西方古希腊文化虽然同样富人文精神,但其发展方向重在人之求真能力,所以重视逻辑知识论自然哲学之讨论,成就西方重智文化之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则重人之求善能力,所以重视伦理道德人生哲学之实践,成就中国重德文化之传统。从以上中西文化之比较,可清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一言以蔽之,即是重人之德性之精神,即孟子所说人与禽兽之不同处在于人有良知,懂得分辨是非善恶。
本文档为【《与青年谈中国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05
浏览量:10